山东医药

 


论著

  • 1,25(OH)2D3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其与乳腺癌细胞黏附的影响

    吴玉;卫红艳;翟琼莉;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其与乳腺癌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成骨细胞h FOB1.19,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用DMEM/F12培养基培养;溶剂对照组用含0.1 m L/L乙醇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1,25(OH)2D3组分别用含1×10-7、1×10-8、1×10-9、1×10-10mol/L1,25(OH)2D3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1~3 d后于酶标仪上4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微量酶标仪法检测h FOB1.19细胞培养上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力。取对数生长期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T47D,分组及处理同上,各组培养24 h后加入对数生长期h FOB1.19细胞,采用细胞黏附法计算MDA-MB-231或T47D与h FOB1.19细胞黏附率。结果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1×10-7、1×10-8、1×10-9、1×10-10mol/L 1,25(OH)2D3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第3天分别为0、-1.63%±2.04%、16.02%±1.13%、10.78%±0.98%、8.82%±2.59%、5.55%±0.57%,各组间比较,P均<0.05;ALP活力分别为(1.77±0.03)、(1.76±0.01)、(2.11±0.02)、(1.96±0.01)、(1.84±0.04)、(1.81±0.03)金氏单位/100 m L,1×10-7、1×10-8mo L/L 1,25(OH)2D3组与其他四组比较,P均<0.05;MDA-MB-231与h FOB1.19细胞黏附率分别为58.80%±3.11%、59.80%±3.96%、42.00%±1.87%、46.40%±2.30%、53.80%±0.84%、57.00%±3.24%,T47D与h FOB1.19细胞黏附率分别为55.75%±2.22%、56.25%±1.71%、47.80%±3.11%、50.60%±2.07%、54.40%±2.70%、57.20%±1.48%,1×10-7、1×10-8mo L/L 1,25(OH)2D3组与其他四组比较,P均<0.05。结论 1,25(OH)2D3能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降低乳腺癌细胞与成骨细胞的黏附。

    2014年39期 v.54;No.92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ALL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变化及机制探讨

    田晨;王超雨;贾勇胜;张翼鷟;

    目的观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8例初治T-ALL患者及4例正常供者(健康对照)骨髓样本,real time PCR检测Hes1基因的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比例及其细胞周期,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实验(CFC)检测其增殖能力。构建Hes1基因过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正常供者骨髓CD+34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的改变,CFC检测其增殖的改变。结果 T-ALL患者、健康对照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分别为3.3±0.8、1,两者比较,P<0.05;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02%±0.003%、0.06%±0.005%,两者比较,P<0.05;CD+34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16.2%±0.98%、28.0%±1.12%,两者比较,P<0.05;G0期比例分别为19.0%±0.9%、9.0%±0.5%,两者比较,P<0.05;且患者来源CD+34细胞的体外集落形成减少。提高正常CD+34细胞中Hes1基因的表达后,细胞增殖减少,进入静止期。结论 T-ALL患者CD+34细胞比例下降,进入静止期,体外扩增能力下降,这可能与Hes1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2014年39期 v.54;No.92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洛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iNOS-NO系统活性的调控作用

    冯惠平;贾新未;王艳飞;张芳;张兰芳;解俊敏;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i NOS-NO)系统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CFs,采用MTT比色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光光度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洛伐他汀对CFs增殖、NO含量、i NOS活性和i 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洛伐他汀(1×10-8~1×10-5mol/L)能剂量依赖性抑制醛固酮诱导CFs的增殖,升高CFs的NO含量、i NOS活性及增加i NOS mRNA的表达(P均<0.05),甲羟戊酸(1×10-3mol/L)、法尼酯焦磷酸(5μmol/L)可完全逆转洛伐他汀的上调作用。洛伐他汀干预下醛固酮诱导CFs的NO生成量与i NOS活性、i NOS活性与i NOS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6、0.752,P均<0.01);CFs增殖数目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908,P<0.01)。结论洛伐他汀可上调醛固酮诱导CFs的i NOS-NO系统活性,抑制CFs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甲羟戊酸途径调节有关。

    2014年39期 v.54;No.921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组织中Apaf-1、Caspase-9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丙信;赵霞;陈雪;周炳娟;赵文明;李金梅;孙吉瑞;张金库;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组织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BLBC(A组)、57例non-BLBC(B组)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组)Apaf-1、Caspase-9的表达,分析两指标间及与BLB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A、B、C组Apaf-1阳性率分别为23.3%(10/43)、49.1%(28/57)、75%(45/60),两两比较,P均<0.01;Caspase-9阳性率分别为27.9%(12/43)、54.4%(31/57)、85%(51/60),两两比较,P均<0.01。Apaf-1表达与BLBC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Caspase-9表达与BLB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BLBC组织Apaf-1与Caspase-9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39,P<0.01)。结论 BLBC组织Apaf-1、Caspase-9表达降低,两者异常表达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4年39期 v.54;No.921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结肠癌组织中Ku70、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胡楠;郑义同;吴风雷;

    目的观察Ku70和特异性蛋白1(S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法对结肠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Ku70和Sp1蛋白及mRNA进行检测,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及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Ku7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42/61)、36.1%(22/61),二者比较,P<0.05;S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48/61)、26.2%(16/61),二者比较,P<0.05。结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Ku70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84±0.410、0.845±0.424,二者比较,P<0.05;S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80±0.311、0.912±0.362,二者比较,P<0.05。Ku70 mRNA和Sp1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98,P=0.029)。Ku70和Sp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肠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 Ku70和Sp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与结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二者可作为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

    2014年39期 v.54;No.92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空腹血糖受损并糖耐量受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代谢功能观察

    吕以培;黄文萍;车红英;张素华;黄中莹;陈建西;杨丕坚;李舒敏;卢伟波;黄虹;

    目的观察空腹血糖受损并糖耐量受损(IFG+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代谢功能情况。方法选择IFG+IGT者72例(E组),其中非肥胖30例(E1组),肥胖42例(E2组);另选择糖耐量正常的健康人群142例(N组),其中非肥胖75例(N1组)、肥胖67例(N2组)。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血糖、免疫活性胰岛素,同时检测空腹血脂、游离脂肪酸、脂联素。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RI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SET)。留取晨尿,采用未抽提法测定内皮素(UET),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UA)。观察血压和腰围。彩超测定肱动脉休息时、加压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计算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及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指标(ΔD%、ΔD1%)。结果校正性别、年龄后,E和N组比较、E2与N2组比较及E1与N1组比较,MUA、hs-CRP、UET、SET、ΔD%、Δ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2与N1组比较hsCRP、UET和S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2与E1组比较MUA、hs-CRP、UET和S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FG+IGT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内皮功能均出现异常,尤以肥胖者为著;患者的代谢功能亦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高血压、高血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分泌功能下降。

    2014年39期 v.54;No.921 19-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MMP-9和IL-1β水平变化及意义

    王艳萍;徐晓华;华颖;井淼;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IL-1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急性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0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20例(化脑组)、病毒性脑炎30例(病脑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3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及脑脊液MMP-9、IL-1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SAlb),免疫比浊法检测脑脊液白蛋白(CAlb),计算白蛋白指数(AQ)。结果化脑组、病脑组、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489.98±159.09)、(267.85±91.89)、(133.03±31.64)μg/L,血清IL-1β水平分别为(21.35±4.91)、(19.57±5.70)、(14.07±3.94)ng/L,脑脊液MMP-9水平分别为(116.8±41.78)、(37.19±17.87)、(10.25±5.33)μg/L,脑脊液IL-1β水平分别为(106.28±12.83)、(66.95±10.63)、(49.97±12.57)ng/L,化脑组、病脑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化脑组与病脑组比较,P均<0.01(除血清IL-1β水平外)。化脑组、病脑组、对照组SAlb水平分别为(38.75±2.73)、(39.57±3.95)、(39.37±4.14)g/L,三组比较,P>0.01;CAlb水平分别为(1.04±0.28)、(0.54±0.14)、(0.18±0.08)g/L,AQ分别为26.97±7.29、13.76±3.45、4.61±2.05,化脑组、病脑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化脑组与病脑组比较,P均<0.01。化脑组、病脑组血清MMP-9、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304,P均<0.05),脑脊液MMP-9、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834,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MMP-9、IL-1β、CAlb水平升高,AQ增加,MMP-9、IL-1β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脑脊液屏障功能损伤的病理过程。

    2014年39期 v.54;No.921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类型及标识,如专著[M]、期刊文章[J]等。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作者必须认真核对参考文献原

    2014年39期 v.54;No.921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2014年39期 v.54;No.921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正>区别:1资料要求不同:直线相关分析要求两个变量都是正态分布;回归分析要求因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而自变量X是能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2统计意义不同:直线相关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伴随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回归则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一般将"因"或较易测定、变异较小者定为自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3分析目不同:直线相关分析

    2014年39期 v.54;No.921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正>"隔"与"膈"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壁为

    2014年39期 v.54;No.921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小肠肿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

    仇长敬;耿鹏;

    <正>患者男,27岁,已婚,因持续性右下腹部疼痛2 d入院。患者腹痛呈绞痛,程度中等,无放射痛,体位改变腹痛不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寒战、高热,无腹胀、腹泻,曾于外院就诊,考虑急性阑尾炎,未治疗,为手术治疗来我院。该患者6个月前曾有类似发作史,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经抗炎、对症治疗5 d后症状缓解。查体:T:37.1℃;P:80次/min;R:20

    2014年39期 v.54;No.92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房室结1∶2传导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

    王占启;李向欣;

    <正>患者男,69岁,主因阵发性心悸30余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70/90 mmH g,平素口服波依定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40/80 mmH g左右;3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自觉脉率快,约110次/min,无头晕、黑蒙、晕厥,无胸闷、胸痛及上肢放射痛,多持续1 h左右自行缓解,为突发突止。之后症状间断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逐渐增多,每月发作7~8次,性质、程度较前无明显变化。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均在正常

    2014年39期 v.54;No.921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颈动脉斑块破裂动物模型的建立

    韩学府;王丽丽;王健;陈茜;杨笛;

    目的建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动物模型。方法 36只载脂蛋白E(Apo E)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未结扎组、单纯结扎组、结扎套管2天组、结扎套管4天组、结扎套管7天组和假手术组各6只,除未结扎组外各组结扎其左侧颈总动脉并饲以普通饮食。假手术组小鼠套管后即刻取下套管。结扎套管2天组、结扎套管4天组、结扎套管7天组于结扎处近段放置套管,分别于套管后第2、4和7天剪取结扎侧颈总动脉。血管切片,行HE、Masson胶原染色,计算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率、管壁厚度、单位中膜面积细胞数和单位内膜面积胶原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C-actin)、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表达。结果单纯结扎组结扎动脉管腔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斑块内散在分布大量泡沫细胞,斑块表面可看到明显纤维帽形成。未结扎组、单纯结扎组管腔狭窄率分别为0.10%±0.018%、0.88%±0.033%,中膜厚度分别为(0.44±0.02)、(0.70±0.04)mm,单位中膜面积细胞数分别为(16.5±1.03)、(12.7±1.07)个,两组比较,P均<0.05。单纯结扎组、结扎套管2天组、结扎套管4天组、结扎套管7天组和假手术组斑块破裂分别为0、5、4、6、0只;单位斑块面积内胶原含量分别为0.47±0.04、0.09±0.03、0.12±0.04、0.16±0.08、0.41±0.07,单纯结扎组与套管各组比较,P均<0.05。单纯结扎组动脉斑块内部和纤维帽处均可检测到αSMC-actin表达,但纤维帽处表达更明显;斑块破裂后局部仍有表达,但纤维帽处表达减弱。v WF在部分斑块内表达,在斑块破裂处无表达。结论通过结扎并套管成功制作了小鼠颈动脉斑块破裂模型。

    2014年39期 v.54;No.921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乙葵冲剂对雷公藤致雌鼠生殖系统毒性的预防作用

    程吉东;温淑云;杨大男;

    目的观察乙葵冲剂对雷公藤致雌鼠生殖系统毒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7~8周龄SD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40 mg/(kg·d),乙葵冲剂组给予雷公藤40mg/(kg·d)加乙葵冲剂10 g/(kg·d),三组均喂养90 d。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组织称重法计算卵巢、子宫湿重,光镜下观察小鼠子宫、卵巢形态学变化。结果乙葵冲剂组与雷公藤组比较雌、孕激素水平增高,雌性生殖器官重量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雌鼠子宫内膜厚,腺体丰富,卵巢体积大,卵泡生长多,颗粒细胞层次多,血供丰富,黄体细胞丰富。结论乙葵冲剂可拮抗雷公藤致雌鼠生殖系统的毒性。

    2014年39期 v.54;No.921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丹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安艳明;郭亚民;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胰腺炎组按1 m L/kg胰腺被膜下注入5%牛磺胆酸钠,关腹前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10 m L/kg)。丹参组在关腹前腹腔内注入丹参注射液(10 m L/kg)。两组分别在造模6、12、24 h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利普生LBY-N6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结果丹参组在6、12、24 h时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胰腺炎组(P均<0.05)。结论丹参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学指标。

    2014年39期 v.54;No.921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6、血糖水平的影响

    周灵芝;张熠;康婷;高顺利;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血浆TNF-α、IL-6、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脓毒症组(A组)、脓毒症+罗格列酮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每组16只。A、B组采用结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B组术后按0.2 mg/kg尾静脉注射稀释后的罗格列酮(0.3 mg/m L),1次/12 h;A、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及12、24、48 h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6及血糖。结果 A组TNF-α、IL-6水平在12、24、48 h逐渐增高;B组在12、24 h逐渐增高,且较A组同时点低(P均<0.05),24 h后呈下降趋势;C组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且均较A、B组同时点低(P<0.05或<0.01)。三组各时点血糖比较,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减少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但对脓毒症大鼠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

    2014年39期 v.54;No.921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RAIL基因转染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郭双毅;冯驰;程龙海;罗杰;

    目的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RAIL)基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 EGFP-TRAIL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盒转染到Hela细胞中,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质粒的表达,分别用DAPI细胞核染色法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细胞染色法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结果真核表达质粒p EGFP-TRAIL构建成功且能在Hela细胞中持续表达;转染真核表达质粒p EGFP-TRAIL的Hela细胞、转染空载体p EGFP-C1的Hela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1%、61.2%,两组比较,P<0.05。结论外源性TRAIL基因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

    2014年39期 v.54;No.92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缺血性结肠炎30例临床分析

    马知遥;方海明;宋莎莎;章礼久;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男6例、女24例,年龄42~83岁。73.3%(22/30)既往有一项或几项基础疾病,有高血压11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27例出现腹痛,28例出现便血症状,6例出现腹泻,12例出现恶心呕吐。6例腹部CT检查显示肠管异常。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累及降结肠18例,乙状结肠24例,横结肠、降结肠6例,降结肠、乙状结肠13例;镜下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表现为不同程度黏膜充血水肿、斑片状糜烂及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黏膜血管网消失,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黏膜多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内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出血;当病程较长时部分可见炎性肉芽肿形成。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女性,尤其是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腹痛、腹泻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一过型,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2014年39期 v.54;No.921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张学丽;肖红侠;吴琦;

    目的观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药物诱导形成结核分支杆菌L型以及结核分支杆菌L型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将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于含有不同质量浓度利福平(0.05、0.1、0.2μg/m L)、异烟肼(0.01、0.04、0.08μg/m L)、乙胺丁醇(1、2.5、5μg/m L)的BD960液体培养基内,10 d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形成情况。培养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并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0.1、0.2μg/m L利福平,0.04、0.08μg/m L异烟肼,2.5、5μg/m L乙胺丁醇可诱导形成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含有4μg/m L链霉素、0.2μg/m L异烟肼、40μg/m L利福平、2μg/m L乙胺丁醇、1μg/m L对氨基水杨酸的非高渗培养基内培养7 d后均可见结核分枝杆菌L型生长,而含有30μg/m L卡那霉素、40μg/m L卷曲霉素、3μg/m L氧氟沙星的培养基内未见其生长。结论中高浓度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能够诱导结核分支杆菌L型形成。结核分枝杆菌L型对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氧氟沙星敏感。

    2014年39期 v.54;No.921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MCP-1、ANG Ⅱ水平变化

    罗军;周晓萍;袁红伶;徐剑;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并选择50例肾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中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MCP-1和ANGⅡ。结果实验组、对照组MCP-1分别为(266.38±31.81)、(120.34±15.74)pg/m L;ANGⅡ分别为(207.03±26.63)、(61.75±19.86)pg/m L;两组比较,P均<0.01。慢性肾衰竭患者MCP-1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706,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中MCP-1和ANGⅡ水平升高。

    2014年39期 v.54;No.92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诱发排卵障碍的PCOS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刘萍;杨双琪;刘洋;

    目的观察诱发排卵障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3例PCOS患者,应用排卵药物克罗米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C/HCG)进行诱发排卵,根据是否排卵分为两组,在卵泡不同生长时期,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结果优势卵泡直径达18~20 mm时,诱发排卵成功43例,排卵障碍30例。卵泡直径达5、10、15 mm时,排卵成功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分别为(20.48±1.87)、(20.85±0.39)、(19.29±5.09)μg/L,排卵障碍患者分别为(20.95±1.27)、(20.03±0.48)、(18.05±3.08)μg/L,两者比较,P均>0.05;卵泡直径达20 mm时,排卵成功患者与排卵障碍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分别为(20.43±0.10)、(23.38±0.19)μg/L,两者比较,P<0.05。结论诱发排卵障碍PCOS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检测血清泌乳素有助于卵泡排卵情况的判断。

    2014年39期 v.54;No.921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肾癌组织中mTOR、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刘国斌;单广夷;孔垂泽;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及其底物激酶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癌组织、正常肾脏组织中m TOR及P70S6K蛋白表达,并观察两者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 TOR蛋白在肾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23±0.125、0.667±0.106,两者比较,P<0.01;P70S6K在肾癌、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08±0.258、0.489±0.21,两者比较,P<0.01。m TOR、P70S6K蛋白阳性表达与肾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肾癌组织中m TOR与P70S6K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8,P=0.002)。结论肾癌组织中m TOR、P70S6K蛋白表达升高,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可能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4年39期 v.54;No.921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肌氨肽苷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例临床观察

    李艳君;冯彦景;

    目的观察肌氨肽苷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 4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肌氨肽苷注射液,每次1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缓慢静滴,1次/d;羟苯磺酸钙胶囊500 mg,口服,3次/d;对照组单用羟苯磺酸钙胶囊500 mg,口服,3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分别为9、9、2例和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分别为(48.1±0.5)、(57.1±1.8)m/s,腓总神经MCV分别为(37.4±1.8)、(47.0±3.3)m/s,正中神经SCV分别为(39.2±1.5)、(48.5±1.1)m/s,腓总神经SCV分别为(37.5±0.7)、(45.1±2.4)m/s;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分别为(48.1±0.5)、(52.3±1.3)m/s,腓总神经MCV分别为(37.4±0.1)、(41.5±1.9)m/s,正中神经SCV分别为(39.1±1.5)、(43.1±1.1)m/s,腓总神经SCV分别为(37.4±0.9)、(41.6±1.4)m/s;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比较,P均<0.01。结论肌氨肽苷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PN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MCV和SCV。

    2014年39期 v.54;No.92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OSAHS并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蔚;肖永龙;翁婷;施斌;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肺动脉高压(PA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0例OSAHS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肺动脉收缩压(s PAP)≥36 mm Hg为界值,分为PAH组和单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肺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采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以肺动脉收缩压作为应变量,以BMI、吸烟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TST-Sp O2<90%、TST-A、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Sp O2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OSAHS患者中PAH 34例(28.3%),PAH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AH组与单纯组BMI分别为(31.22±6.43)、(25.78±10.41)kg/m2,吸烟指数分别为(17.35±7.50)、(8.77±5.24)包/a,SF-36评分分别为(56.64±6.47)、(64.88±10.53)分,两组比较,P均<0.05。PAH组及单纯组中重度OSAHS发生率分别为85.2%(29/34)、10.4%(9/86),两组比较,P<0.05。两组夜间均存在明显低氧血症,PAH组与单纯组AHI分别为(48.38±10.73)、(32.41±8.02)次/h,TST-A分别为23.01%±13.44%、9.28%±3.29%,氧减指数分别为(41.96±15.32)、(32.81±12.33)次/h,TST-Sp O2<90%分别为20.24%±9.81%、9.82%±5.05%,LSa O2分别为67.4%±9.28%、75.40%±11.02%,平均Sp O2分别为(89.11±18.9)、(93.72±9.87)mm Hg,两组比较,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夜间平均Sp O2、TST-A为OSAHS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SAHS并PAH患者中重度OSAHS发生率高,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BMI、夜间平均Sp O2、TST-A为OSAHS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39期 v.54;No.92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

    刘涛;李论;郭张强;肖杰;贺莉;高波;顾晔;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预防冠心病心衰的发生提供思路。方法将5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组(治疗组,26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24例),同时选取30例心功能正常者(正常组)。正常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 d及治疗后6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血流动力学的16项心功能参数,评价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E值、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搏指数(S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左室做功指数(LCWI)、速度指数(VI)均低,A值均高(P均<0.05)。治疗30 d后,治疗组CO、CI、SV、SI、LVSWI、LCWI、VI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P均<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治疗60 d后,治疗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有改善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CO、CI、SV、SI、LVSWI、LCWI、VI值均较治疗前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应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2014年39期 v.54;No.92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改良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肘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40例

    孙永建;李华龙;孔圳;常思灵;

    目的观察改良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肘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对40例屈曲型肘关节僵硬患者于全麻或臂丛麻醉下进行肘关节粘连松解术,手法松解肘关节后屈曲活动度平均约100°,肘关节处安装改良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对肘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牵张,矫正屈肘畸形。达到满意伸直角度后患肢维持在矫形位置2~3周,手术结束6~8周后拆除环形外固定架。结果手术顺利。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肘关节平均最大活动度为109.3°,与术前(30.4°)相比,P<0.05;Mayo评分为81.4分,与术前(42.3分)相比,P<0.05。未发生针道感染、外固定架松动、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结论改良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肘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屈曲型肘关节僵硬效果满意。

    2014年39期 v.54;No.921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武汉青山区1965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邓敏;董质冰;汪晓婷;杨柳萍;

    目的分析武汉青山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吸入性、食入性变应原。方法武汉青山区过敏性疾病患儿1 965例,应用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出品的欧博克变应原检测系统,对常见的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 E抗体进行检测,计算各种变应原所占阳性比。结果过敏性患儿主要吸入变应原为螨虫(67.58%)、蟑螂(39.84%)、霉菌(32.11%)、狗上皮(17.5%)、梧桐(16.69%)、榆树(10.48%)、葎草(8.6%)、猫毛(8.29%)、豚草(6.97%)、艾蒿(6.71%)。其中螨虫过敏级别达3~5级者约占29.66%,余变应原级别以1~2级为主。﹤1岁、1~3岁、3~6岁螨虫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82.45%、85.25%、79.11%,蟑螂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39.38%、48.8%、49.47%,三个年龄段间比较,P均<0.05。主要食入性变应原为小麦(62.29%)、花生(34.96%)、鸡蛋(27.63%)、大豆(15.57%)、坚果组合(15.11%)、牛奶(13.63%)、西红柿(5.9%)、蟹(7.83%)、虾(4.42%)、鱼(3.3%)。过敏级别以1~2级为主。结论武汉青山区过敏性疾病患儿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螨虫和蟑螂,主要的食入性变应原是小麦和花生。

    2014年39期 v.54;No.921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同型半胱氨酸、缺血修饰蛋白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王紫监;陈敏;梁晶;张海洋;韩培天;李新军;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蛋白(IMA)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NSTEMI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蛋白(IMA)、心肌钙蛋白I(c Tn I)和血脂水平。观察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NSTEMI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Hcy、IMA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Hcy分别为(19.75±7.91)、(10.31±5.12)μmol/L;IMA分别为(35.31±12.74)、(5.28±1.33)U/m L。两组比较,P均<0.01。NSTEMI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Hcy、IM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NSTEMI患者Hcy、IMA均与Gensini积分、c Tn I、TC、T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NSTEMI患者血浆Hcy、IMA水平升高,病变支数越多患者Hcy、IMA水平越高,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Hcy、IMA水平越高。

    2014年39期 v.54;No.921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评价中的应用

    王震;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存活心肌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NSTEMI患者进行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负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检查,观察正常冠脉供血区、梗死冠脉供血区、存活心肌、非存活心肌的造影结果。结果正常冠脉供血区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A为11.35±1.14、14.73±3.17,β为1.24±0.25、4.21±0.74,A×β为7.64±3.65、1.81±0.63,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比较,P均<0.05。梗死冠脉供血区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A为6.51±1.36、8.23±2.11,β为0.45±0.17、0.57±0.23,A×β为41.19±18.15、3.25±1.46,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比较,P均<0.05。正常冠脉供血区的A、β和A×β均明显高于梗死冠脉供血区(P均<0.05)。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有效阶段数分别为128、52个,A分别为8.11±2.15、8.89±1.68,β分别为0.59±0.24、0.31±0.09,A×β分别为3.68±1.71、2.44±1.23,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的β和A×β值比较,P均<0.05。结论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能有效评价NSTEMI患者的心肌存活情况,结合小剂量负荷多巴酚丁胺可提高其检测精度和特异性。

    2014年39期 v.54;No.92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头孢噻肟与头孢匹胺在不同环境条件及不同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比较

    于百富;邵珠民;

    目的比较头孢噻肟与头孢匹胺在不同环境条件及不同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不同温度(8、25、37℃)、不同光照(2 500流明、避光)及不同时间(0、0.5、1、2、3 h)条件下测定头孢噻肟与头孢匹胺分别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含量、p 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结果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头孢噻肟、头孢匹胺分别与两种注射液配伍后3 h内含量基本稳定,头孢匹胺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随放置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头孢噻肟的有关物质增加相对不明显。头孢噻肟和头孢匹胺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3 h内的p H值均未发生变化。在低温条件下,初始不溶物含量较高,然后开始下降,之后又出现小幅回升。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初始不溶物含量较少,在进一步下降后迅速回升。结论头孢噻肟与头孢匹胺在8℃、避光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头孢噻肟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高于5%葡萄糖注射液,而头孢匹胺反之。

    2014年39期 v.54;No.921 66-6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子宫动脉阻断联合戈舍瑞林皮下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瘤76例

    庞琴霞;杨伟红;洪海燕;康乐;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子宫动脉阻断联合戈舍瑞林皮下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瘤的疗效。方法子宫腺肌瘤患者76例,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子宫动脉阻断术,术后使用戈舍瑞林皮下注射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痛经情况、月经量、子宫体积,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12个月,患者痛经程度减轻,月经量减少,子宫体积变小(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血清E2、FSH、LH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子宫动脉阻断联合戈舍瑞林皮下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

    2014年39期 v.54;No.921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改良阴道显影法在排粪造影中的应用

    李霞;李洪德;王宏;李爱民;周忠波;

    目的观察改良法阴道显影在排粪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218例,按照排粪造影时经阴道显影方法分为两组,常规组(107例)利用窥阴器直接将浸钡液纱布条放入阴道,改良组(111例)将浸钡液纱布条放入避孕套内直接送入阴道。观察两组患者对阴道显影方法的接受度、检查过程中纱布条脱落情况及30 d后患者有无阴道感染及感觉不适。结果常规组及改良组患者对阴道显影的接受度分别为83.18%(89/107)、100.00%(111/111),两组比较,P<0.05;检查过程中纱布条脱落率分别为3.37%(3/89)、4.72%(5/111),两组比较,P>0.05。30 d后两组患均未出现阴道感染症状,改良组111例对检查方法和结果比较满意,未出现阴道感染症状及心理、身体不适,常规组89例接受阴道显影者,9例因总感觉阴道内有硫酸钡存留而产生心理不适感。结论改良法阴道显影应用于排粪造影简便可行,易被患者接受。

    2014年39期 v.54;No.921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脊髓内转移瘤的MRI图像分析

    王琪;王滨;李军;曹庆勇;

    目的分析脊髓内转移瘤(ISCM)的MRI图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临床确诊为ISCM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为多发病灶,其中位于颈髓2例、胸髓5例、脊髓圆锥3例;2例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脊髓圆锥1例,胸髓1例。MR平扫T1WI多表现为等信号,T2WI多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其中5例呈结节样强化,3例呈环形强化,4例并伴有脊膜强化。结论 ISCM者MRI常表现为明显强化的髓内占位,可以明确肿瘤的范围,但其缺乏特异性。

    2014年39期 v.54;No.92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24例

    王强;周磊;陈宇东;殷晓松;苑海波;刘同伟;

    目的观察腹腔镜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输尿管中下段狭窄患者,采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治疗,随访复查泌尿系超声,观察肾积水、输尿管扩张及膀胱容量恢复情况;复查肾动态显像,观察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漏尿2例,经充分引流后好转;支架管脱落4例;无腹腔镜脏器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2.6个月,未出现肾积水加重及输尿管继发狭窄等;肾功能较前有所恢复或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加重的情况。术后4~6个月膀胱容量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膀胱肌瓣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2014年39期 v.54;No.92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效果观察

    张晓强;高菲菲;段小波;

    目的观察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方法将68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松止血带时将100 m L氨甲环酸(1 g)局部浸泡于膝关节创面1 min,充分止血,并在关闭关节腔后,从引流管中将30 m L氨甲环酸(0.5 g)注入关节腔,关闭引流管4 h后开放;对照组步骤同前,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氨甲环酸。观察两组术后伤口愈合及下肢深静脉栓塞情况,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结果两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肢无明显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2周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2±51)、(119±56)m 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Hct分别为(356±105)m L、(431±119)m L、(94±13)g/L、0.34±0.04,对照组分别为(461±97)m L、(622±112)m L、(83±11)g/L、0.29±0.0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单侧TKA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降低患者术后贫血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2014年39期 v.54;No.92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三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转归

    陈念东;杜娟;杨永;李丹;徐连宝;立伟;张雪玲;

    目的观察三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方法 76例MCI患者,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单纯记忆损害(SMI)21例(SMI组)、多领域认知功能损害(MD-MCI)43例(MD-MCI组)、单纯非记忆功能认知受损(NMI)12例(NMI组),观察随访3 a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3 a后MCI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明显,MD-MCI组MMSE评分、词语延迟回忆评分、数字广度倒数评分、言语流畅性评分、画钟实验评分、本顿视觉保持正确评分均明显低于SMI组、NMI组(P均<0.05);MD-MCI组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19例,其他类型痴呆4例,AD及痴呆发病率为53.5%;SMI组AD发病率为19.0%(4/21);NMI组痴呆发病率为25%;MD-MCI组AD及痴呆发病率与SMI组、NMI组相比,P均<0.05。SMI组2例、NMI组3例认知状态恢复正常。结论不同类型的MCI转归不同,MDMCI型较SMI型、NMI型认知功能损害重,3 a后AD及痴呆发病率高。

    2014年39期 v.54;No.92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脑膜瘤组织中IGF-1、FⅧ-RAg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武海龙;李鹏;孙晓立;姚志刚;贾文志;赵凤鸣;

    目的观察脑膜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Ⅱ、Ⅲ级脑膜瘤组织及正常硬脑膜组织中IGF-1、FⅧ-RAg,并分析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Ⅰ、Ⅱ、Ⅲ级脑膜瘤组织(A、B、C组)及正常硬脑膜组织(D组)IG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1%±12.1%、48.2%±12.1%、63.1%±12.2%、0,两两比较,P均<0.05;FⅧ-RAg在相对应组别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分别为16.6±6.2、21.5±6.5、27.8±6.2、5.6±0.8,C组与其他各组比较,A、B组与D组比较,P均<0.05。MVD与IGF-1表达呈正相关(r=0.794 3,P<0.05)。结论不同病理分级脑膜瘤中IGF-1、FⅧ-RAg的表达强度不同,IGF-1有促脑膜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2014年39期 v.54;No.921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46例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孟海华;何秀英;

    目的分析346例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346例肿瘤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筛查红细胞抗体,对抗体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检测。结果 346例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20%(18/346),其中男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72%(5/184),女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8.02%(13/162),男性与女性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相比,P<0.05。其中抗-Lea者6例、抗-Pl者5例、抗-M者7例、Rh抗体者0例。特异性抗体7例,非特异性抗体11例。5例患者发生自身红细胞致敏。18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13例伴输血史或妊娠史,Rh抗体8例。结论女性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且多伴输血史或妊娠史,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肿瘤患者输血安全评估。

    2014年39期 v.54;No.92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傅国红;李文庆;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手足口病患儿400例,参照卫生部颁布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分为普通型270例、重型83例、危重型47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入院1、3、7 d的IL-6,实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P,并记录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手足口病重症评分。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手足口病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危重型患儿入院1、3、7 d CRP水平分别为(37.9±5.1)、(14.4±6.3)、(4.7±1.4)mg/L,IL-6水平分别为(67.6±6.6)、(42.7±5.3)、(19.3±5.8)pg/m L;重型患儿入院1、3、7 d CRP水平分别为(16.8±4.2)、(8.9±2.3)、(2.7±0.8)mg/L,IL-6水平分别为(34.2±5.8)、(19.8±5.7)、(8.3±3.1)pg/m L;普通型患儿入院1、3、7 d CRP水平分别为(2.8±0.6)、(1.1±0.5)、(0.7±0.4)mg/L,IL-6水平分别为(11.2±5.1)、(7.8±3.7)、(5.3±1.4)pg/m L;三种类型相同时间两两比较,P均<0.05。手足口病患儿入院1、3、7 d 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8.13±4.53)、(24.69±3.75)、(20.69±9.01)分,手足口病重症评分分别为(16.85±3.47)、(21.04±2.63)、(18.48±5.91)分。手足口病患儿IL-6水平与CRP水平呈直线相关(r=0.815,P<0.05)。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第1、3、7天CRP与当日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3、0.417、0.491,P均<0.05),IL-6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7、0.424、0.427,P均<0.05);CRP与手足口病重症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1、0.875、0.718,P均<0.05),IL-6与手足口病重症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4、0.638、0.612,P均<0.05)。结论 IL-6、CRP在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两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

    2014年39期 v.54;No.92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张姣;王海涛;

    <正>膀胱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在初次诊断的患者中约75%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1]。目前以临床病理因素为基础的EORTC评分系统[2]被广泛用于判断西方国家NMIBC的复发及进展风险。但是EORTC评分系统并不能完全反映NMIBC的高度异质性。有研究[3,4]表明,NMIBC分子标志物的预后预测价值要优于

    2014年39期 v.54;No.921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潘子翔;邢学武;

    <正>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内容物增多或容积减少而使其内的肌肉和神经缺血,导致肌肉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甚至神经麻痹、肌肉坏死的一列症状。骨筋膜室综合征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CS)常由骨折引起,早期诊断和治疗往往较及时。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CCS)以剧烈运动后复发性疼痛为特征[1],因此又被称为慢性劳累性骨筋膜室综合征。CCS在日常生活中更常见,常不伴有骨折,常常被忽视。现将CCS诊治进

    2014年39期 v.54;No.921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进展

    赵春慧;魏立民;宋光耀;

    <正>心力衰竭(HF)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患,同时也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美国心脏病学院定义HF为一种损伤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心肌收缩缺陷和(或)心室充盈伴收缩功能受损所引起的。近十几年来,临床上对HF的诊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功能紊乱的预后依然不容乐观,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心脏是甲状腺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甲状腺激素状态的任何改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

    2014年39期 v.54;No.921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病因及诊治

    孙中运;吴兴富;

    <正>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是与婴幼儿轻度胃肠炎相关的一种无热惊厥,基本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可伴轻度脱水或无脱水,但无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1~2岁儿童最多见,常发生于秋冬季节[1]。日本学者Morooka于1982年首次提出了BICE的概念,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惊厥是婴幼儿常见的危重紧急状态。现就BICE研究

    2014年39期 v.54;No.921 98-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

    郝琴;刘强;韩继明;杨彦玲;

    <正>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与其他疾病有很大不同,本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岁,男女性别比为3.8∶1。脊髓损伤不仅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庭产生巨大的影响,还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近年来,脊髓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损伤和恢复机制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1~6]。进行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前提就是建立一个适宜的脊髓损伤模型。近年来,各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脊髓损伤复杂的病理机制及损伤后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

    2014年39期 v.54;No.921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赵醒;赵宇阳;王军;赵杨;刘莎莎;刘海旺;程玉;李春辉;

    <正>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而居第2位。有学者研究发现,任何肿瘤的发生都与正常细胞的调控周期失调有关。CyclinD 1是细胞周期调节因子之一[1],是G1期细胞周期素,可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观察了CyclinD 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承

    2014年39期 v.54;No.921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孔维香;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诱因是下呼吸道感染,其中50%左右为细菌感染[1]。血清降钙素原(PCT)是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PCT检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指导作用。

    2014年39期 v.54;No.921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7例

    葛嫣然;邵宏超;王林洪;王福海;田华;

    <正>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史超过20 a的患者中约29%会发生黄斑水肿,其中一半以上患者会在2 a的随访中出现视力下降[1]。曲安奈德(TA)是一种长效类固醇激素,玻璃体腔注射此种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近年来,我们采用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7例(17眼),男10例,女7

    2014年39期 v.54;No.921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体髂骨移植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13例

    王新昌;郝连升;

    <正>2008年1月~2013年9月,我们采用自体髂骨移植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患者13例,临床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39±11)岁。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10例,术前感染2例,骨折手术时间为(12±5)个月。方法:术前准备:对于没有感染者直接行手术治疗,对于感染者先行内固定物取出,清创,控制感染后再行内固定治疗[1]。手术方法:患者采用全身麻

    2014年39期 v.54;No.921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齐鲁医学检验所

    <正>齐鲁医学检验所(原济南银丰医学检验中心)是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交通医院和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集临床检验、病理诊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该检验所总面积2300多平方米,下设临床体液、血液、生物化学、免疫、微生物、基因扩增及常规病理、快速病理、

    2014年39期 v.54;No.92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