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欣;朱彧;李巍;吕丽霞;王琴;孙宏声;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血液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皮质醇(COR)、促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RH)、促卵泡激素(FSH)、促甲状腺激素(TSH)、泌乳素(PRL)水平。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男性和女性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OR、LH、GRH、FSH和PRL水平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以Hunt和Hess评级系统进行评级,Ⅲ~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前COR、LH、FSH和PRL水平与0~Ⅱ级患者相比升高,GRH水平下降(P均<0.05),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伴随垂体激素分泌异常状态,检测其体内的COR、LH、GRH、FSH和PRL水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41期 v.54;No.923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尊松;崔美玉;唐利军;李文斌;魏勇;许冬梅;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与容量负荷、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尿毒症非透析患者(非透析组)和透析患者(透析组)各6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 A)水平,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内径(IVCD)和塌陷指数(CI),采用改良的主观整体综合评价法评分量表(MQSGA)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将s Ig A表达量与IVCD、CI、MQSGA分别行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透析组和非透析组粪便s Ig 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1),IVCD均明显升高(P均<0.01),透析组与非透析组相比,IVCD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s Ig A表达量与IVCD呈直线回归关系(b=-0.264,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 Ig A与MQSGA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591,P<0.01)。结论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尿毒症患者均存在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障碍和容量超负荷,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障碍程度与容量负荷和营养状况有关。
2014年41期 v.54;No.923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饶和平;王炜;姚水洪;叶剑华;余新;卢伟力;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变化特点,探讨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者19例为研究组,单纯艾滋病患儿64例为对照组,患儿均接受HAART治疗,采用酶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采用PCR法检测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LT、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降低(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ALT、TBIL、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降低(P均<0.01)。研究组治疗后ALT高于对照组(P<0.05)。HAART治疗后,研究组2级以上肝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07,P<0.01)。结论 HAART增加了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者肝毒性的发生率,但合并HCV感染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小。
2014年41期 v.54;No.923 6-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钱白音;吴锡信;麦美芳;张桦;李中和;崔彤霞;
目的观察Ig A肾病患者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4例同步行肾活检诊断明确的Ig A肾病患者肾脏MCP-1表达,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比较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病变及不同血清肌酐水平患者MCP-1的差异。用SDS-PAGE法检测尿蛋白分子量,并进一步分型,对不同分子量尿蛋白患者的MCP-1水平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g A肾病患者的MCP-1及24 h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Ig A肾病患者肾组织MCP-1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4,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重度组肾组织MCP-1表达较轻度组升高(P<0.05),Scr>140μmol/L的Ig A肾病患者较Scr≤140μmol/L者升高(P均<0.05),混合性尿蛋白10 k D的Ig A肾病患者较23 k D者升高(P<0.05)。结论肾组织MCP-1表达增加在Ig 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尿蛋白为10 k D的Ig A肾病患者肾组织MCP-1表达增加明显。
2014年41期 v.54;No.923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滑芳;李琴;宋菲菲;谢磊;李义飞;葛静;茹秀丽;刘晶;李月萍;
目的探讨Aurora A激酶抑制剂VX-680对人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Aurora A激酶抑制剂VX-680抑制宫颈癌细胞株Caski中Aurora A的表达,再将宫颈癌细胞用不同浓度顺铂处理,Western Blot检测Aurora A蛋白受抑制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urora A表达下调后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Aurora A表达下调使顺铂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均<0.01)。结论 Aurora A激酶抑制剂VX-680可使人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强,抑制Aurora A可望提高顺铂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2014年41期 v.54;No.92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包金;单洪丽;孙璐璐;高海翟;金宇亭;黄晶;
目的建立双向侧流免疫髓过氧化物酶(MPO)参考区间,确定MPO对AMI的最佳诊断cut-off值,评价MPO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观察MPO水平与AMI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向侧流MPO检测试剂测定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363例血浆MPO浓度(对照组),363例健康人按照年龄分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6组,按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参考区间。检测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血浆中MPO浓度,通过ROC曲线找出MPO诊断AMI的最佳cut-off值。对AMI组MPO高水平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追踪MPO与AMI预后的关系。结果 MPO测定结果呈偏态分布,MPO水平在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取单侧95百分位值为双向侧流免疫MPO参考区间,为小于23.10 ng/m L;AMI组和UAP组MPO高于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P均<0.01)。MP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对AMI最佳诊断cut-off值为28.82 ng/m L;在219例AMI组患者中,MPO阳性率0.808,c Tn I阳性率0.653,其中MPO阳性而c Tn I阴性的有50例。随访到AMI组MPO高水平患者81例,半年内15例再次发作AMI,其中3例死亡。结论双向侧流MPO参考区间为<23.10 ng/m L,MPO对AMI最佳诊断cut-off值为28.82 ng/m L。MPO对AMI危险事件发生有早期提示价值,MPO增高可能是随后的1~6个月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尤其是对c Tn I假阴性患者更有意义。
2014年41期 v.54;No.92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勇;徐曦;王慧;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5-FU)代谢及化疗后毒性反应的关系。方法参照Cochrance协作网制定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电子数据库包括:MEDLINE(1966~2013),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Issue 12,2013),EMBASE(1980~2013),CINAHL(1982~2013),Web of Science(1945~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13),万方(1998~2013)和中国知网(1915~2013)。Meta分析采用Stata 12.0(Stata Corp,College Station,TX,USA)统计软件进行。结果本Meta分析共计纳入7项队列研究,包括946例结直肠癌患者。DPYD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骨髓抑制高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显著相关(P均<0.05)。根据DPYD基因多态位点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发现,IVS14+1、464T>A和2194G>A多态性与接受5-FU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相关(P均<0.05)。IVS14+1、496A>G和2194G>A多态性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相关(P均<0.05)。进一步根据种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DPY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群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有关(P均<0.05),但在欧洲人群中并没有此现象发生(P>0.05)。结论DPY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群中结直肠癌患者体内5-FU化疗后毒性反应有关。
2014年41期 v.54;No.92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毕科研;
目的观察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3SEL2Pa Z/9EL2P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痰结核菌阴转和X线胸片病灶吸收及空洞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痰结核菌阴转率为85.71%(36/42),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29/42)(P<0.05);治疗组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3.81%(31/42)、61.90%(26/42),与对照组64.29%(27/42)、40.48%(17/42)比较,P均<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促进患者痰菌转阴,加速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且发生不良反应少。
2014年41期 v.54;No.923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徐玉龙;管建国;宗桂荣;李加文;叶淳娟;王耀华;曹丽;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 VAP-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患者90例(病例组),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脑梗死轻、中、重度组分别为21、25、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0例(TIA组);随机抽检健康查体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外周血清IMA、s VAP-1的水平。结果病例组IMA、s VAP-1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脑梗死重度组血清IMA、s VAP-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及TIA组(P均<0.05)。病例组中IMA与s VAP-1呈正相关(r=0.597,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患者血清IMA、s VAP-1水平协同升高。
2014年41期 v.54;No.923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漓莉;于健;彭鹰;江仁美;陆桂荣;叶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T2DM患者,按CIMT将其分为两组,A组CIMT≥l mm,B组CIMT<l mm;另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Hcy、Cys C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C组2 h PG、Hb A1c、TG、LDL-C、Hcy、Cys C水平明显低(P均<0.05),HDL-C水平高(P均<0.05);B组FPG、2 h PG、Hb A1c、TG、LDL-C、Hcy、Cys C水平明显高于C组(P均<0.05),HDL-C水平低于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CIMT与Hcy、Cys C、Hb A1c、LDL-C、FPG、2 h PG、TG、TC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对CIMT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 A1c、Hcy、Cys C是影响CIMT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T2DM患者的CIMT与Hcy、Cys C水平呈正相关,联合测定CIMT和Hcy、Cys C可及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2014年41期 v.54;No.923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夏明;姚敏;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1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全血Fe、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Fer)、血液红细胞铁(FBC)及铁调素(Hep)含量。结果观察组全血Fe、SI、Fer、FBC、He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铁代谢相关指标均升高,其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2014年41期 v.54;No.923 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文平;张永明;丁晓洁;王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初诊2型糖尿病(DM-A组)、60例病程5年以上伴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DM-B组)、60例健康对照者(Con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并于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复查。结果 DM-A组治疗前TBIL、IBIL浓度均比Con组高(P均<0.05),TBIL与Hb A1c呈正相关(r=0.622,P<0.05);胰岛素治疗后TBIL、IBIL浓度降低(P均<0.05)。DM-B组TBIL、IBIL浓度较Con组及DM-A组低(P均<0.05),且TBIL与Hb A1c呈负相关(r=-0.515,P<0.05);胰岛素治疗后TBIL、IBIL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高血糖诱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增加,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胰岛素可降低血糖,减轻氧化应激;随病程延长,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弱。
2014年41期 v.54;No.923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园园;楚坤义;张辉;杨素君;支爱华;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患者钙化斑块与年龄的关系,分析不同性质斑块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C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评价效果的影响。方法对行CTCA检查的冠状动脉钙化患者1 021例行年龄相关分析,对56例均行CTCA和CAG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钙化节段统计,比较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50%的CTCA与CAG评价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冠状动脉钙化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0);83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307段存在≥50%的管腔狭窄,有钙化斑块67段,钙化为主斑块30段,混合斑块77段。CTCA在观察斑块的性质方面优于CAG,在对冠状动脉混合斑块和钙化为主斑块的CTCA评价与CAG评价在95%的可信区间内差异性较小,对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50%的狭窄程度评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与CAG比较,CTCA评价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灵敏度高,在评价斑块性质方面优。
2014年41期 v.54;No.92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洁;赵玲;单伟超;刘坤杰;霍明艳;李金萍;刘凯文;丁振江;
目的通过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健康知识、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了解其患病影响因素,为制定一、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承德市1 00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986份。对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在不同的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民族、职业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医疗机构对心脑血管病患者除进行积极的治疗外,同时还要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干预,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014年41期 v.54;No.923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宪如;吴娜;王守东;史悦;任永强;钟敬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心房颤动(AF)及左房重构的关系。方法 75例EH合并AF患者分为阵发性AF组(EH+p AF组,44例)和慢性AF组(EH+c AF组,31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并与EH且为窦性心律(SR)组(EH+SR组,37例)及健康对照组(NC组,36例)进行比较,分析TGF-β1与CTGF及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结果 EH+p AF组和EH+c AF组血TGF-β1及CTGF水平均明显高于EH+SR组和NC组(P均<0.05);EH合并AF患者中,血TGF-β1水平与CTGF水平和左房内径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9、0.319,P<0.05或<0.01)。结论 TGF-β1促进EH患者CTGF合成及左房重构,此可能与EH患者AF的发生有关。
2014年41期 v.54;No.923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钟;曹辉;黄国美;蒋莹;
目的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辅助多西他赛或表柔比星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DCF/E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中的效果。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纳入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DCF或ECF方案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文献研究质量,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均为DCF方案,共15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不能提高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可减少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RR=0.519,95%CI0.313~0.861)、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RR=0.814,95%CI 0.665~0.996)。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进展期胃癌DCF方案化疗的辅助治疗不能提高其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可降低消化道反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2014年41期 v.54;No.92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程瑞祥;杨锋;张端桥;
目的观察生存素(Survivin)和热休克蛋白(HSP7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份膀胱癌组织标本(其中初发患者标本18份,复发患者30份)和13份正常膀胱组织标本Survivin和HSP7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和HSP70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均<0.01)。Survivin和HSP70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分期的增加;Survivin蛋白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增加;两者在膀胱癌复发患者与初发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和HSP70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earson列联系数C=0.345 7,P<0.05)。结论 Survivin和HSP70在膀胱癌组织中出现特异性表达上调,参与了膀胱癌发生和发展。
2014年41期 v.54;No.923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富姐;韩澍;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和肾移植(KT)对青壮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探讨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HD和KT应用于青壮年ESRD患者治疗2~3年后并发症发生和健康指导情况、对工作的影响以及现阶段的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评价),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行HD的青壮年ESRD患者比较,行KT的ESRD患者血压、血磷低,心脏并发症、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低,血红蛋白水平高,健康指导情况优、回返工作比例高,SF-36相关8个分支领域评分高(P均<0.05)。结论行KT的青壮年ESRD患者总体生存质量优于行HD者;健康指导与医疗保健是影响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
2014年41期 v.54;No.923 51-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闫惠惠;平雅琼;杜湧瑞;张云山;
目的研究取卵日临时取精失败(TEF)患者行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完成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取卵日TEF行TESA-ICSI患者(TEF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因梗阻性无精(OA)行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完成ICSI治疗的93例患者(OA组)进行IVF-ET结局比较。结果 TEF组中女性年龄(32.4±3.9)岁,男性年龄(35.0±4.1)岁,不孕时间(4.3±5.0)年。70.1%的夫妻首次IVF。不孕原因中第一诊断为女性因素的占64.6%,男性因素占35.4%。TEF组和OA组的正常受精率(72.1%、73.9%)、卵裂率(97.8%、96.2%)、优胚率(43.5%、42.5%)、新鲜及解冻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35.0%、39.5%,53.1%、55.6%)、活产率(30%、34.2%,37.5%、36.1%)、解冻复苏后胚胎存活率(97.0%、9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发生TEF时行TESA-ICSI不影响卵母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及胚胎质量,新鲜周期及解冻周期移植后的临床结局与OA没有显著差异。
2014年41期 v.54;No.92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惠明;王珊珊;张宁媛;孙海翔;
目的探讨分裂期胚胎经玻璃化冷冻法和慢速程序冷冻法冻融后,不同胚胎卵裂球的存活状态对移植完整胚胎后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94个(共2 081枚分裂期胚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根据胚胎冷冻保存方法和复苏后胚胎的卵裂球完整与否分为四组: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均完整组(A组)552例,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部分损伤组(B组)156例,慢速程序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均完整组(C组)115例,慢速程序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部分损伤组(D组)171例,四组均选择完整胚胎进行移植。比较四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抱婴回家率。结果 B、D组复苏的胚胎数显著高于A、C组(P均<0.01),在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抱婴回家率的比较中,A组显著高于B组(54.89%、44.87%,37.67%、31.39%,46.37%、35.90%(P均<0.05),C组与D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经不同冷冻保存技术解冻的无卵裂球损伤的优质胚胎,都具有较高的发育潜能。玻璃化冷冻技术中,卵裂球损伤胚胎中剩余胚胎的发育潜能低于复苏后均完整的胚胎;而慢速程序化冷冻技术中,胚胎卵裂球损伤对剩余胚胎的发育基本无影响。
2014年41期 v.54;No.92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苏倩;张遵城;杨景魁;郑广钧;郭永涛;李小东;
目的探讨薄层CT引导下近距离内照射125I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 172例NSCLC患者实施CT引导下近距离内照射125I植入治疗,其中CT定位的无阻塞性肺不张患者137例(CT组),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协助生物靶区定位的阻塞性肺不张患者35例(SPECT/CT组)。在此过程中对粒子源、影像引导及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粒子植入前抽查至少15%的放射性活度,严格执行TPS功能及其质量控制,CT引导下植入粒子并实时位置校正,植入后进行剂量学验证和定期随访。结果 CT组粒子实际植入情况与TPS符合率为94.16%,局部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1.97%,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1.24%和50.36%。仅出现放射性肺炎3例,无其他严重放射损伤发生。SPECT/CT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1年生存率为88.57%,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近距离内照射125I植入治疗NSCLC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提高疗效及低损微创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41期 v.54;No.923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奉金;刘翠英;李洪升;
目的测定鼻咽癌基于刚体配准的图像引导摆位校正时,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残余摆位误差,并据此确定计划靶区(PTV)外放。方法 23例鼻咽癌患者入组,取每例患者前10次放疗时在线采集的CBCT图像初始计划图像进行离线分析。利用自主开发的形变配准软件对CBCT图像及计划CT图像进行形变配准,并分别测量原发肿块、转移淋巴结、腮腺和颌下腺内体素的三维矢量距离,后者作为在线刚体配准后的残余误差,用于计算群体化系统和随机摆位残差,根据临床靶区外放公式:M=2.0Σ+0.7σ计算外放量。结果鼻咽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腮腺和颌下腺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70±0.59)、(1.00±0.59)、(0.60±0.54)和(0.57±0.50)mm。原发肿瘤的PTV外放至少为1.8 mm,而颈部淋巴引流区的PTV外放至少为2.4 mm。结论即使每分次放疗均进行图像引导摆位校正,鼻咽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腮腺和颌下腺仍有一定残余摆位误差,靶区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部分误差,作出合理的PTV外放。
2014年41期 v.54;No.92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芝艳;朱洁;钮建宏;翟光地;
目的观察川崎病对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患者冠状动脉损伤程度。方法回顾分析98例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患儿均予IVIG治疗,根据对IVIG治疗的反应情况,分成IVIG敏感组(87例)、IVIG无反应组(11例)。对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心脏彩超观察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两组白细胞(WBC)计数、前白蛋白(P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冠状动脉病变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VIG无反应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重于IVIG敏感组(P均<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对IVIG无反应的影响因素有WBC、ESR、CRP、ALT、TBIL、PA,其冠状动脉病变损伤程度重。
2014年41期 v.54;No.92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春燕;许平;杨玉军;李宝云;杨巧芝;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评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早产儿早期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早产儿339例,根据患儿血清ALB水平分为3组:<25 g/L组168例、25~30 g/L组87例、>30g/L组84例。比较各组血生化指标、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围生期合并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早产儿中围生期合并症以妊高症、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双胎/多胎为主,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41、6.230、7.539、4.613,P均<0.05)。ALB<25 g/L组前白蛋白、血小板、尿素氮水平均低于≥30 g/L组(F分别为3.383、3.120、4.927,P均<0.05),而乳酸水平明显高于≥30 g/L组(P<0.05)。ALB<25 g/L组脏器损伤≥4个占19.6%,单项NCIS危重病例占64.3%,应用机械通气占23.2%,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B<25 g/L组死亡病例、存活早产儿住院时间均高于≥30 g/L组(P均<0.05)。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ALB水平越低,围生期合并症越多,危重病例比例增加,多提示预后不良。
2014年41期 v.54;No.92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雷英;岳莹利;范爱萍;耿女;王辰;薛凤霞;
目的探讨功能学检测在评价阴道微生态环境、诊断阴道炎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随机取117例阴道炎患者、49例无阴道炎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通过功能学检测、盐水湿片镜检和革兰染色涂片镜检检测,将三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功能学检测与盐水湿片镜检相比,在判断乳杆菌缺乏、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单一感染、细菌性阴道病(BV)单一感染阳性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吻合度较差或一般。在判断WBC数目和诊断滴虫阴道炎(TV)、VVC合并感染、BV合并感染阳性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过氧化氢(H2O2)活性与镜检乳杆菌数目呈正相关(r=0.314,P=0.000),白细胞酯酶(LE)活性与盐水湿片镜检WBC数目、中毒性WBC比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5、0.408,P均<0.05)。H2O2、LE、p H三项联合检测和镜检诊断需氧菌性阴道炎(A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吻合度一般。结论功能学检测对判断乳杆菌减少、诊断BV和VVC单一感染有一定作用,对AV有辅助诊断作用,可作为镜检辅助诊断方法。但判断WBC增多和诊断TV、VVC合并感染、BV合并感染阳性率与镜检存在差异、吻合度差或一般。
2014年41期 v.54;No.923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雷大洲;王津生;王岩;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15例STEMI患者,年龄均≤40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PCI)58例及对照组(PCI)57例。比较两组行PCI后的血流TIMI分级、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帧数(c TFC),以及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如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PCI后,两组TIMI 3级分级、TMPG及c TFC比较,P<0.05或<0.01;两组住院期间MACE和严重出血发生率比较,P均>0.05,但观察组30 d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降低青年STEMI患者行PCI后的冠脉无复流及MACE发生率。
2014年41期 v.54;No.92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勇;袁静;尹国莲;郑希凤;张松村;
目的探讨强化极化液(GI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对细胞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97例,随机分为GIK组(50例)和常规组(47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AMI患者给予急诊PCI治疗,其中GIK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IK(10%葡糖糖溶液500 m L中加入门冬氨酸钾镁20 m L和胰岛素10 U),采用ELISA法在入院即刻、24 h、3 d、7 d、10 d检测血清s-FAS、BNP、hs-CRP水平。结果 AMI患者入院即刻血清BNP、hs-CRP、s-FA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均<0.01)。GIK组入院即刻血清s-FAS、BNP、hs-CRP水平较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后24 h血清s-FAS水平较入院即刻明显降低,3~7 d有上升趋势,10 d时GIK组较常规组sFAS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BNP水平24 h与入院即刻比较开始升高,3 d后均明显下降,7 d时GIK组较常规组BNP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hs-CRP水平24 h与入院即刻比较逐渐上升,3 d时达到高峰,7 d后明显下降,且GIK组较常规组hs-CRP水平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 GIK可使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血清s-FAS、BNP、hs-CRP水平降低,其可能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现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2014年41期 v.54;No.92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玉成;李留芝;王炎强;
目的观察临床下痫样放电的癫痫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临床表现的特发性癫痫患者86例,无临床发作均超过3个月,检出临床下痫样放电(放电组)47例,脑电图正常(脑电图正常组)39例。选取性别、年龄与癫痫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1的浓度,用脑电图观察痫性放电频率,并计算棘波指数。结果放电组IGF-1浓度[(291.32±99.58)ng/m L]明显高于脑电图正常组[(189.00±75.63)ng/m L](P<0.01);脑电图正常组IGF-1浓度[(189±75.63)ng/m L]和对照组IGF-1浓度[(176.00±65.75)ng/m 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电组棘波指数[(23.95±12.13)次]与血清IGF-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5)。结论临床下痫样放电的癫痫患者血清IGF-1表达上调,机体启动了神经保护机制。
2014年41期 v.54;No.92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鲍克秀;王雨晴;杨忠秀;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在扭动运动阶段(足月至足月后2月龄)和不安运动阶段(足月后2月龄至5月龄)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将全身运动质量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扭动运动阶段异常全身运动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关,且阳性率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的增加而增加(P均<0.01),不安运动阶段异常全身运动仅与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P均<0.01)。结论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特别是在3个月左右的不安运动评估是具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婴儿神经系统评估的可靠工具。
2014年41期 v.54;No.92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姚永屿;杨程成;夏鸿慧;李从谊;范卫;赵晓静;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方法选择OSAS患者30例,其中轻中度患者16例、重度患者14例,将其视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及四个象限的平均厚度与30例(30只眼)健康人群作对比。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重度OSAS患者上方视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明显变薄(P<0.05),重度OSAS其他各个象限及轻中度OSAS患者各象限视神经纤维层可见变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可能造成上方视神经纤维层的缺失、变薄,OSAS可能与视神经纤维层的变薄相关。
2014年41期 v.54;No.923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兆红;尤玉慧;秦志强;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利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精细运动量表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粗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能力。
2014年41期 v.54;No.92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保刚;张金喜;王广俊;马燕;尹立岩;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心肌受损患儿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择MPP合并心肌受损的患儿30例为研究组,选择未合并心肌受损的30例MPP患儿作为对照组。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采用ELISA法测定IL-2和IL-4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3和CD+4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P均<0.05);CD+8、CD+4/CD+8细胞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MPP合并心肌受损患儿T淋巴细胞活化功能被抑制程度更明显,Th1功能亢进而Th2功能抑制。
2014年41期 v.54;No.92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尚红;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每次喂奶前予非营养性吸吮10 min)、对照组(每次非营养性吸吮的同时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四君子汤),每组30例。比较各组喂养相关指标,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及治疗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体质量开始增长的日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天数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治疗组最短(P均<0.05)。患儿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联合红霉素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2014年41期 v.54;No.923 87-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文华;孙路全;孙庚林;
目的用有限元法分析比较下颌骨体部骨折小型钛板二维与三维坚强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用ANSYS软件建立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模型,比较不同空间位置进行坚强内固定时各种工况下骨折段位移、骨折断层及接骨板固定钉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各种固定方法在各种功能咬合工况下,骨断端位移均小于0.15mm,三维固定时骨折断端的位移在多数工况下小于二维固定。各种固定时骨折断层和接骨板固定钉的应力分布均在允许值范围内。结论下颌骨下缘下方骨面钛板加颊面钛板的三维固定方法在多数工况下优于传统二维内固定方式。
2014年41期 v.54;No.923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武智超;张立才;陈勇;平伟;王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架及动力髋关节螺钉(DHS)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PFNA联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DHS联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FNA+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优于DHS+外固定架治疗,手术所需时间、复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较少出现并发症。
2014年41期 v.54;No.923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峰;孙黎霞;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廊坊市广阳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初产足月孕产妇,按照分娩镇痛时机分为研究组(潜伏期镇痛)和对照组(活跃期镇痛)各50例;两组均选择腰硬联合阻滞,对比两组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运动阻滞情况、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分娩时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缩宫素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分娩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研究组各时段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1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器械分娩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及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潜伏期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产程潜伏期采用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进行镇痛,疗效确切,且可以明显缩短潜伏期时间。
2014年41期 v.54;No.923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韩海林;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并发情况,总结防治措施。方法 628例HCC患者行TACE,其中8例术中(碘油栓塞时4例,鞘管拔除及压迫止血时2例,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时1例,绷带加压包扎时1例)出现VVRs,均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补液及阿托品、多巴胺等治疗。结果 8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3例在15 min内、5例在30 min内),并顺利完成手术。结论VVRs是HCC患者TACE过程中的危险并发症,围术期健康宣教、规范化操作及积极对症处理具有明确防治效果,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014年41期 v.54;No.923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