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HBV相关肝细胞癌组织中CDC37基因启动子微卫星多态性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陈朝武;刘宇;徐莹;杨贵奉;王战会;姜荣龙;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组织中CDC37基因启动子区微卫星的多态性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分别提取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基因组DNA,PCR扩增CDC37基因启动子区含微卫星区段序列,并克隆至PMD-18T载体,每份标本至少挑选3个克隆进行测序,然后对HCC组织和癌旁组织、CDC37过表达的HCC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CDC37过表达和无过表达的HCC组织的启动子GT微卫星多态性组成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C37基因启动子区存在(GT)n1-GC-(GT)n2多种类型的微卫星形式,位于CDC37启动子区1 368~1 415位,以(GT)10-GC-(GT)9最为常见。HCC组织与癌旁组织的CDC37启动子微卫星多态性形式的总体分布相比,P>0.05;CDC37过表达HCC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的微卫星的总体分布相比,P>0.05;而CDC37过表达和无过表达HCC组织的微卫星的总体分布相比,P<0.05,其中(GT)10-GC-(GT)9形式在CDC37过表达患者中所占比例高于无过表达患者,两者相比,P<0.05,(GT)10-GC-(GT)12形式在CDC37无过表达患者中所占比例高于过表达患者,两者相比,P<0.05。结论 HBV相关HCC患者癌组织中CDC37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微卫星多态性,CDC37过表达和无过表达HCC组织的微卫星形式有不同。

    2014年43期 v.54;No.92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中HIF-1α、STAT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陈昌荣;徐桂芳;周志华;管文贤;汪灏;孙琦;徐新运;张伟杰;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23例份胃癌根治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53例份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HIF-1α和STAT3。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STAT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79/123)和62.6%(77/123),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39.6%(21/53)和43.4%(23/53)相比,P均<0.05。HIF-1α及STAT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有无血管侵袭有关(P均<0.05),HIF-1α、STAT3共同阳性表达率随胃癌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r=0.377,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与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5,P<0.05)。HIF-1α和STAT3阳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1.9%和27.4%,阴性表达者分别为51.2%和41.5%,二者相比,P均<0.05。胃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62,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IF-1α、STAT3的阳性表达率升高,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HIF-1α、STAT3阳性表达者的预后差,HIF-1α阳性表达和TNM分期对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2014年43期 v.54;No.92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RAS、BRAF基因突变观察及分析

    孙毅;艾尼瓦尔·艾木都拉;古丽比也·沙比尔;肖蕾;杨颖;包永星;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留取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其中的KRAS基因外显子2第12、13位密码子以及BRAF基因外显子15的突变状态,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KRAS、BRAF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8%(28/100)、5%(5/100),BRAF基因在KRAS野生型患者中的突变率为5.6%(4/72)。KRAS基因突变类型共有8种,以G12D、G12V及G13D最常见;BRAF基因突变类型共有3种,以V600E最常见。KRAS基因在≥60岁患者中的突变率高于<60岁患者(P<0.05),且在肿瘤原发灶分化程度较高的患者中突变率高(P<0.05);而BRAF基因在肝转移灶直径越大的患者中突变率升高越明显(P<0.05)。KRAS及BRAF基因突变与原发灶部位均有关(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较高,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原发灶组织学分级、肝外侵犯或转移及原发灶部位相关,而BRAF基因突变与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和原发灶部位有关。

    2014年43期 v.54;No.92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腺病毒介导的IL-10基因对1型糖尿病发病早期NOD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李诚;林晓杰;陈燕燕;张丽娟;李堂;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IL-10(Ad-m IL-10)基因干预对1型糖尿病(T1DM)发病早期的非肥胖型糖尿病(NOD)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7~20周龄近期发病(诊断为T1DM不超过3 d)的雌性NOD小鼠12只,随机分为A、B组(各6只),A组发病后立即予腹腔注射0.1 m L的Ad-m IL-10,B组未予任何干预;另选取相同周龄未发病的NOD鼠6只为C组,未予任何干预。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的第1、2、3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尿糖及血糖;第3周时处死全部小鼠,摘眼球法取全血并测血清IL-10、IFN-γ、IL-4和C肽;取胰腺做病理切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胰岛炎性浸润程度及IL-10基因在胰腺的表达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胰腺局部IL-10高表达、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1);A组血清IFN-γ水平较B组降低、IL-4及IL-10水平较B组升高、IFN-γ/IL-4较B组降低,两组相比,P均<0.01;A组血清C肽水平较B组升高,两组相比,P<0.01。结论 Ad-m IL-10基因干预可对自然发病NOD小鼠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胰岛β细胞功能。

    2014年43期 v.54;No.925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早发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40配体表达变化及意义

    李彬;卢成志;夏大胜;赵剑;张峰;李超;

    目的观察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CD40配体(CD40L)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因胸闷、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0例,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40例(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无狭窄60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小板CD40L平均荧光强度,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血小板CD40L荧光强度为(19.3±6.1)a.u,血浆TF为(70.0±9.5)ng/L、TFPI为(68.0±9.4)μg/L、TF/TFPI为1.3±0.1,对照组分别为(8.8±2.4)a.u、(55.3±7.5)ng/L、(59.3±7.7)μg/L、0.9±0.1,两组相比,P<0.05或P<0.01;血小板CD40L荧光强度与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TF、TFPI、TF/TFPI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0.32、0.30,P均<0.01);血小板CD40L荧光强度与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TF水平呈独立正相关(B=0.4,P<0.01)、与早发冠心病发病呈独立正相关(B=0.8,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增强,高CD40L水平可能通过促进TF的表达而促进早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2014年43期 v.54;No.925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刘华;李兵;阮海林;杨家有;

    目的总结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创伤的预防和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09、2011、2012年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录入中华创伤数据库V3.0软件中,对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受伤严重程度、结局和死亡等作分析。结果资料相对完整的急性创伤患者共4 096例,其中男性占72.05%,女性占27.95%,中、青年患者占69.68%。1 a当中,创伤住院患者例数最多者为1月,而6月例数最少。1 d当中,9:00~13:00创伤发生例数最多,3:00~7:00创伤发生例数最少。35.91%的患者为多发伤,其次为下肢损伤和颅脑损伤。交通伤和跌倒/坠落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占77.64%)。交通伤和跌倒/坠落伤是创伤住院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占89.43%)。结论本地区创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是中青年男性多见,每年的1月伤者比例最高,危重伤者比例较高,交通伤与跌倒/坠落伤为主要致伤原因。

    2014年43期 v.54;No.92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外排泵基因型分析

    孙静娜;刘泽世;王国欣;刘青松;张征;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及其外排泵基因型。方法对分离的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法对其外排泵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在ICU 52株、呼吸内科18株、烧伤科9株、肿瘤科6株、普外科4株、肾内科2株、心内科2株、儿科2株、精神科1株。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adeR、ade S、ade J、ade E、ade M基因者分别有33、32、33、33、0、33株;分布在ICU的5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ade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者分别有18、16、18、18、0、18株;分布在呼吸内科的1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ade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者分别有9、8、8、8、0、8株。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和呼吸内科,其外排泵基因型主要为ade B、adeR、ade S、ade J、ade M,这是鲍曼不动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2014年43期 v.54;No.92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HOXC9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朱永洁;陈鑫;邴春梅;张琳;董蒨;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同源盒基因(HOX)C9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神经母细胞瘤患儿112例,手术中留取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瘤组织中的HOXC9蛋白,分析其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随访78例患儿,通过Kaplan-Merier法建立生存曲线,分析HOXC9蛋白表达量与患儿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HOXC9蛋白的表达与患儿年龄及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情况有关(P均<0.05);HOXC9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时间有关(P<0.01)。结论HOXC9蛋白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发展和预后相关。

    2014年43期 v.54;No.925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

    2014年43期 v.54;No.925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2014年43期 v.54;No.925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

    2014年43期 v.54;No.925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八珍汤、六味地黄丸、自拟扶正解毒方剂对60Coγ-射线致大鼠生殖系统损伤的防治作用

    李延晖;张蓉;邹练;杨云霜;瞿彬;魏会珍;刘晓晨;

    目的观察中药八珍汤、六味地黄丸、自拟扶正解毒方剂对60Coγ-射线致大鼠生殖系统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1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辐射组、辐射八珍汤组、辐射六味地黄丸组、辐射自拟扶正解毒方剂组,各30只。后三组每天上午8:00分别给予八珍汤、六味地黄丸、自拟扶正解毒方剂灌胃2.5 m L,前两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 d,第11天辐射组、辐射八珍汤组、辐射六味地黄丸组、辐射自拟扶正解毒方剂组分别接受一次性7 Gy的60Coγ-射线照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照射,之后继续上述方法灌胃14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体征、体质量、睾丸指数、精子相对计数、血清LH、T水平及睾丸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辐射模型组体质量、睾丸指数及精子相对计数明显下降(P均<0.01);与辐射组相比,辐射八珍汤组、辐射六味地黄丸组、辐射自拟扶正解毒方剂组上述各项指标升高,其中辐射自拟扶正解毒方剂组睾丸指数及精子相对计数升高显著(P<0.01)。辐射组睾丸间质细胞分布稀疏,胞质减少,细胞核皱缩,染色质浓集、深染,辐射八珍汤组、辐射六味地黄丸组、辐射自拟扶正解毒方剂组睾丸间质细胞较辐射组有所恢复,辐射自拟扶正解毒方剂组睾丸间质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结论八珍汤、六味地黄丸、自拟扶正解毒方剂对60Coγ-射线辐射对大鼠生殖系统的损伤均有防治作用,自拟扶正解毒方剂的作用最为显著。

    2014年43期 v.54;No.92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法舒地尔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洪晓鹏;朱耿隆;贾英斌;林志东;张百萌;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法舒地尔组(FAS组),各10只。FAS组、IR组用无损伤血管夹完全阻断入肝血流,血流阻断30 min后松开血管夹再灌注2 h,之后取下腔静脉血及肝脏组织,其中FAS组在阻断血流30 min前腹腔注射法舒地尔10 mg/kg、IR组于阻断血流30 min前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S组仅解剖出肝门部血管后不阻断血流,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2 h取下腔静脉血及肝脏组织。检测大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组相比,IR组、FAS组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均<0.05);与IR组相比,FAS组血清ALT、AST水平降低(P均<0.05)。与S组相比,IR组、FAS组SOD活性降低(P均<0.05),MDA含量及MPO活性升高(P均<0.05);与IR组相比,FAS组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及MPO活性下降(P均<0.05)。S组肝细胞索排列有序,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再灌注2 h,IR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肝窦间隙变窄或消失,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再灌注2 h,FAS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较IR组减轻,肝窦间隙稍变窄,炎症细胞浸润较IR组少。结论法舒地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及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2014年43期 v.54;No.925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YLD基因转染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徐小永;姜维民;杨捷;李春民;周丁华;

    目的观察CYLD基因转染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 DNA3.0(-)/CYLD转染PANC-1细胞,利用G418筛选带有pc DNA3.0(-)/CYLD的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NC-1细胞中的CYLD蛋白,MTT法测定PANC-1细胞OD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PANC-1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未转染及转染空载质粒的PANC-1细胞相比,转染pc DNA3.0(-)/CYLD的PANC-1细胞CYLD蛋白表达明显,其OD值降低、凋亡率升高(P均<0.05)。结论 CYLD基因转染可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2014年43期 v.54;No.92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冬季取暖燃料的关系

    董元元;李奎;杜娟;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与其冬季所使用的取暖燃料的关系。方法对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年龄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进行肺功能检查,确诊COPD患者452例,对其冬季取暖所使用的燃料及生活行为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对使用不同取暖燃料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2例COPD患者中,冬季取暖燃料使用煤炭者260例、电(空调、电暖炉等)144例、生物燃料(柴草、木炭等)48例;使用电、煤炭、生物燃料的COPD患者的肺容积(VC、VC%)、肺通气量(FVC、FEV1/FVC、FEV1%)、小气道功能(FEF25%、FEF50%、FEF75%)相比,P均<0.05;使用煤炭和生物燃料COPD患者的FEV1%与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529、-0.552,P均<0.05)。结论使用煤炭、生物燃料作为冬季取暖燃料对COPD患者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并且随取暖时间延长患者肺功能下降明显。

    2014年43期 v.54;No.925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安徽地区114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陆春霞;章礼久;方海明;宋莎莎;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方法对来自安徽地区的1 14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徽地区下消化道出血的前四位病因依次为大肠癌417例(36.5%)、大肠息肉178例(15.6%)、痔疮166例(14.5%)、炎症性肠病(IBD)131例(11.5%)。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患者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比相比,P均<0.01。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显性出血者1 052例(92.1%),导致显性出血的前三位病因是大肠癌、大肠息肉、痔疮。下消化道出血90%以上来源于大肠及肛周;大肠出血的前两位病因是大肠癌、大肠息肉。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痔疮、IBD为安徽地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与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等有关。

    2014年43期 v.54;No.92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李登任;刘忠诚;彭涛;杨向东;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52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2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中,病原菌培养阳性26例次,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包括革兰阳性球菌12株、革兰阴性杆菌9株、真菌5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0%,对红霉素、头孢唑啉、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1.67%、75.00%、66.67%,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66.67%,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44.44%,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分别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革兰阳性球菌仍是其主要致病菌,未发现特殊耐药菌。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完全耐药,对红霉素、头孢唑啉、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也较高,敏感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

    2014年43期 v.54;No.92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XELOX方案辅助化疗初期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郭秀丽;姚士伟;朱东;李静;徐有青;

    目的观察XELOX方案辅助化疗初期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根治术后需行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60例(辅助化疗组),化疗前后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辅助化疗组化疗前CD+3、CD+4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均<0.05;辅助化疗组化疗第1、2、3周期结束时CD+3、CD4+细胞水平较化疗前上升,化疗前后相比,P均<0.05。结论 XELOX方案辅助化疗初期胃癌患者的CD+3、CD+4细胞水平上升,表明其免疫功能较化疗前有改善。

    2014年43期 v.54;No.925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马跃虎;吴刚;刘浩;冯敏;卢铃铨;殷信道;顾建平;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接受MSCTA检查的SMA缺血性疾病患者70例,对其MSCT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根据MSCTA表现诊断为SMA夹层26例、SMA栓塞14例、SMA狭窄病变30例,CT横断位及CT血管成像(CTA)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引起SMA缺血的病变。结论 MSCTA可以显示SMA管腔内外的结构及缺血肠壁的改变,有助于详细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及肠管受累情况。

    2014年43期 v.54;No.925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变化

    杜艺;钱白英;柯剑婷;朱丽娟;魏玉婷;李宓;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变化。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实验组),根据血液净化模式的不同将实验组患者分为三组:血液透析(HD)组,每周HD治疗3次;HD+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每周HD 2次、HDF 1次;HD+血液灌流(HP)组,每周HD 2次、HD+HP 1次;血液净化治疗均8周,并于血液净化治疗开始(血液净化治疗前)及治疗8周结束时(血液净化治疗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FGF23、甲状旁腺激素(PTH)、1,25(OH)2D3及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钙(Ca)、磷(P)。以5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液净化治疗前血清FGF23、PTH、SCr、BUN、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25(OH)2D3水平降低,两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血清FGF23与PTH、BUN、SCr、P水平及透析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4、0.379、0.318、0.408、0.300,P均<0.05),血清FGF23水平是PTH、P、BU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HD+HDF组、HD+HP组治疗前后FGF23、PTH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FGF23水平明显升高,并与PTH、BUN、SCr、P水平及透析龄呈正相关关系,HD+HDF、HD+HP两种模式治疗后患者血清FGF23水平降低。

    2014年43期 v.54;No.925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双心室起搏对左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谷磊;赵家胜;宣淼;

    目的观察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双心室起搏对左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20例,术后1周随机分为双心室起搏组(左室on)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左室off)各10例,术后12个月,交叉入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18、24个月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SV);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估左右心室及左室各壁的同步性,记录左右心室射血时间差、左心室十二节段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等相关指标,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6、12、24个月,右室间隔部起搏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明显低于双心室起搏组,LVEF显著高于双心室起搏组,双心室起搏组Ts-12SD、Ts-dif显著高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P均<0.05);术后18个月两组的LVEDD、LVESD、LVEF、Ts-12SD和Ts-dif差异不明显。结论右室间隔部起搏在保持左室收缩同步性、改善心脏功能方面优于双心室起搏。

    2014年43期 v.54;No.92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38例临床观察

    董彦博;张会军;魏巍;王军;

    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38例,均接受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3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因心律失常突发心室颤动死亡1例。术后随访3个月~2 a,NYHA心功能分级均在Ⅱ级以上,未出现心内膜炎、瓣膜钙化衰败、血栓形成。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安全性高、疗效好。

    2014年43期 v.54;No.92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青少年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断及治疗(附10例分析)

    李军;石殿鹏;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发性纵隔气肿(SPM)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青少年SPM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前有剧烈活动2例,咳嗽、喷嚏2例,大笑1例,恶心呕吐1例。临床表现分别为胸部隐痛7例,胸闷、气促4例,呼吸困难2例,吞咽困难或咽部异物感2例,颈背部及咽喉部肿痛不适1例,无明显临床表现3例。体格检查发现胸骨上窝饱满2例,颈部及胸部散在皮下气肿1例,Hamman's征1例,其余无明显体征。X线胸片检查发现纵隔积气2例,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积气10例。10例经保守治疗均康复。结论青少年SP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胸片常无异常表现,胸部CT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标准,本病以保守治疗为主。

    2014年43期 v.54;No.92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膀胱癌组织中mfn2和p1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白云;熊艳杰;

    目的观察膀胱癌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多肿瘤抑制基因1(p16)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65例份膀胱癌组织标本、15例份正常膀胱组织、15例份良性膀胱肿瘤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对其mfn2和p16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膀胱组织、良性膀胱肿瘤、膀胱癌组织中mfn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20.00%、78.46%,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6.67%、33.85%,三种组织中的两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膀胱癌组织中mfn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生长方式有关(P均<0.05),p16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肌层浸润有关(P均<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mfn2阳性表达率升高、p16阳性表达率降低,二者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4年43期 v.54;No.92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通量透析对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易晔;卢远航;冀倩倩;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时间超过1 a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1、2组,各15例;1组进行HFHD治疗,2组进行低通量透析(LFHD)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满6个月时(治疗后)分别检测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及β2-MG。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升高(P<0.01)、β2-MG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1组血清hs-CRP、IL-6、TNF-α及β2-MG水平均降低(P均<0.01);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相比,P均<0.01。结论 HFHD可有效清除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的β2-MG并改善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

    2014年43期 v.54;No.92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手术患者导尿管所致膀胱刺激征的预防作用

    张光磊;陈罡;陈堃;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导尿管所致膀胱刺激征(CRBD)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全麻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60例。D组在全麻诱导前给予1μg/㎏右美托咪定泵注15 min,C组则泵注同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两组均在全麻诱导后行导尿术。观察两组患者CRBD严重程度,记录镇静评分。结果麻醉结束0.5 h时CRBD严重程度,D组0、Ⅰ、Ⅱ、Ⅲ级者分别为42、13、4、1例,C组分别为11、38、7、4例,两组相比,P<0.05。患者被送至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及送至PACU后0.5、1、6 h时Ramsay镇静评分,D组分别为(3.6±0.5)、(2.9±0.3)、(2.6±0.1)、(2.2±0.0)分,C组分别为(2.8±0.4)、(2.4±0.3)、(2.3±0.2)、(2.1±0.0)分,两组前三个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相比,P均<0.05。结论全麻诱导前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安全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CRBD。

    2014年43期 v.54;No.92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亲体肝移植术中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王凤祥;喻文立;翁亦齐;芦树军;王刚;石屹崴;王永旺;杜洪印;

    目的观察亲体肝移植术中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接受亲体肝移植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U组静脉输注乌司他丁30万IU,之后每隔4 h重复使用,直至术毕;C组静脉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即刻、无肝期5 min及30 min、新肝期5 min及30 min、术毕共6个时间点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新肝期5 min至术毕U组的MAP和CO高于C组,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亲体肝移植患者新肝期MAP和CO的急剧下降,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2014年43期 v.54;No.92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胚胎移植后第12天患者血清β-hCG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史晓明;祁秀娟;王瑞静;汤秀明;刘海宁;刘建新;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ET)后第12天患者血清β亚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第12天血清β-h CG阳性(>10 m IU/m L,生化妊娠)的患者204例;根据妊娠结局将204例患者分为正常妊娠组与不良妊娠组;正常妊娠组分为单胎分娩组及多胎分娩组;不良妊娠组分为生化妊娠流产组、异位妊娠组、早期流产组。比较各组ET后第12天血清β-h CG水平,并评价β-h CG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正常妊娠组与不良妊娠组的β-h CG中位数分别为263.49、78.94 m IU/m L,两组相比,P<0.01。单胎分娩组、多胎分娩组、生化妊娠流产组、异位妊娠组、早期流产组的β-h CG中位数分别为202.52、372.77、40.48、40.55、193.06 m IU/m L,多胎分娩组与其他各组相比,P均<0.01,生化妊娠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与早期流产组及单胎分娩组相比,P均<0.01。以血清β-h CG≥331.64 m IU/m L作为多胎妊娠的预测标准,其阳性预测值为56.7%、阴性预测值为95.8%;以血清β-h CG≥132.12 m IU/m L作为正常妊娠的预测标准,其阳性预测值为85.0%、阴性预测值为62.0%。结论 ET后第12天血清β-h CG水平与妊娠结局有关,是早期预测妊娠结局的良好指标。

    2014年43期 v.54;No.925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稽留流产患者VEGF基因多态性分析

    赵璐;殷震惠;杨华;

    目的了解稽留流产(MA)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MA的关系。方法MA患者40例(病例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方法检测其外周血VEGF-2578C/A、-1154G/A、-460C/T和+936C/T基因型,另设4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分析VEGF-2578C/A、-1154G/A、-460C/T和+936C/T多态位点等位基因型与MA的关系。结果两组VEGF-1154G/A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相比,P均<0.05;两组VEGF-2578C/A、-460C/T和+936C/T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相比,P均>0.05。结论与正常妊娠者相比,MA患者VEGF-1154G/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MA的发病有相关性。

    2014年43期 v.54;No.92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碳酸酐酶Ⅸ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乔海芝;李淼;钱智;龙彦;周炳娟;张金库;赵文明;李金梅;孙吉瑞;胡建勋;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碳酸酐酶Ⅸ(CAⅨ)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5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50例交界性肿瘤、61例卵巢癌组织中的CAⅨ进行检测。结果 CAⅨ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36.0%、59.0%;卵巢癌与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相比,P<0.01;卵巢癌与交界性肿瘤相比,P<0.05;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相比,P<0.05。CAⅨ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 CAⅨ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其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卵巢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AⅨ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2014年43期 v.54;No.92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陈淑香;高峰;尹化斌;钱亭;魏春晓;孟凡华;

    目的观察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NHL患者15例,治疗前后接受全身磁共振DWI检查,计数病变淋巴结,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治疗后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结合常规影像检查结果评估疗效。结果本组治疗有效11例、疗效不佳4例。11例治疗有效者治疗前全身磁共振DWI检查发现病变淋巴结246个,ADC值(1.423±0.300)×10-3mm2/s;治疗后发现病变淋巴结173个,ADC值(1.703±0.515)×10-3mm2/s;治疗前后相比,P均<0.05。4例疗效不佳者治疗前发现病变淋巴结34个,ADC值(1.478±0.252)×10-3mm2/s;治疗后发现病变淋巴结38个,ADC值(1.696±0.490)×10-3mm2/s;治疗前后ADC相比,P<0.05。结论全身磁共振DWI检查对NHL的疗效评估效果较准确,特别是对治疗后早期形态、大小变化不明显的NHL的疗效评估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43期 v.54;No.925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釉细胞瘤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变化

    李乐;张兴乐;王鹏;刘雨;

    目的观察成釉细胞瘤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法对8例份成釉细胞瘤(AB)组织、10例份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组织及6例份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β-catenin mRNA进行检测。结果 AB组织、KCOT组织、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33±0.258、1.378±0.211、0.952±0.300;AB组织与KCOT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量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P均<0.05;AB组织与KCOT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量相比,P>0.05。结论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AB组织中β-catenin mRNA表达增强,其在AB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B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AB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个指标。

    2014年43期 v.54;No.92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的表达变化

    张峰;王丹;

    目的观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MAD2)的表达变化。方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101例,分别取其肿瘤组织、肿瘤旁肌肉组织;以49例份正常头颈部肌肉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标本中的MAD2。结果肿瘤组织、肿瘤旁肌肉组织、正常头颈部肌肉组织中MAD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53.5%、46.9%;前者与后两者相比,P均<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AD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81.4%,两者相比,P<0.05。结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AD2阳性表达率升高,其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4年43期 v.54;No.92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hiari畸形的手术治疗

    姚志刚;刘宏雷;叶蔚;孙晓立;武海龙;郝亮;陈赞;

    目的总结Chiari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Chiari畸形患者21例,合并脊髓空洞16例、颅底凹陷6例、寰枕融合9例、寰枢椎半脱位9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颈椎分节不全2例、寰椎后弓不连2例。均实施小骨窗后颅窝减压、寰枕筋膜松解术,同时行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3例、枕颈融合固定术11例,固定方式为枕骨~C2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自体骨移植5例、枕骨~C2椎板螺钉固定和自体骨移植2例、枕骨~C2椎弓根~C3侧块螺钉固定和自体骨移植2例、C1侧块~C2椎弓根并C3侧块螺钉固定和自体骨移植2例。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植骨融合满意21例;脊髓空洞消失或改善14例,无改善2例;症状改善18例,无改善2例,加重1例;术后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小骨窗后颅窝减压可作为Chiari畸形的基本手术方式,如合并颅颈交界区畸形应行颅颈交界关节稳定性检查及评估,小骨窗后颅窝减压并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有潜在颅颈交界区不稳定的患者疗效肯定。

    2014年43期 v.54;No.925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肩袖损伤24例

    任昆明;姜鑫;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肩袖损伤患者24例,于关节镜下实施手术治疗。关节镜下发现24例肩袖均有撕裂,19例存在肩峰撞击征;于关节镜下清理大结节及结节间沟,刨刀刨致骨床渗血,用Anchor锚钉行肩袖修复术,13例同时行肩峰下减压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肩关节前屈术前为55.7°±9.3°、术后为154.2°±16.8°,外展术前为48.3°±17.2°、术后为147.3°±15.2°,内旋术前为36.2°±5.6°、术后为58.7°±9.2°,外旋术前为34.4°±6.8°、术后为65.3°±18.5°;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为(47.4±7.2)分、术后为(85.3±5.3)分;疼痛程度评分术前为(6.7±2.1)分、术后为(1.2±0.5)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术前为(41.84±2.61)分、术后为(80.66±1.88)分;上述各指标手术前后相比,P均<0.01。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效果满意。

    2014年43期 v.54;No.925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糖脂平汤颗粒冲服治疗2型糖尿病并脂代谢紊乱临床观察

    王遐;任建民;肖波;胡晓东;

    目的观察糖脂平汤颗粒冲服治疗2型糖尿病并血脂代谢紊乱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并脂代谢紊乱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两组降糖治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同时给予糖脂平汤颗粒冲服,每天1剂,8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胶囊10 mg,睡前服用,每天1次,8周为1疗程。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FBG、PBG、GHb A1c、TC、TG、HDL-C、LDL-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等。结果 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66.66%,两组相比,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AIP分别为0.42±0.43、0.02±0.34,对照组分别为0.36±0.28、0.08±0.21,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相比,P均<0.05。治疗前后治疗组GHb A1c分别为17.34%±5.28%、6.89%±0.95%,对照组分别为9.14%±2.16%、7.50%±0.91%,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相比,P均<0.05。结论糖脂平汤颗粒冲服治疗2型糖尿病并脂代谢紊乱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AIP。

    2014年43期 v.54;No.92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王珂;汪爱勤;尹文;刘雅;

    <正>原发性肝癌(PHC)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CC),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高发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1],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且男性多于女性。PH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饮用水污染等因素有关。目前,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同时还有局

    2014年43期 v.54;No.925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微小RNA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杨耿侠;郑加生;

    <正>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列第三位[1],由于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s,是重要的基因调节因子,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2 000个人类miRNA序列被注册[2]。一个miRNA能与数以百计的基因发生相互作用。miRNA具有重要的监管职能并能调控多种生物进程,其表达的改变能够导致癌症的

    2014年43期 v.54;No.925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线粒体基因结构及功能缺陷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姜军;格日力;

    <正>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WHO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增肿瘤患者1 270万,因肿瘤致死人数约76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3%[1]。肿瘤的形成与发展涉及诸多机制,近年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mt DNA)的结构及功能缺陷与肿瘤有明显相关性,被认为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相关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mt DNA的结构及功能线粒体含有独立于核基因外的遗传物质,在新

    2014年43期 v.54;No.92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核转录因子Nrf2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王志琴;李家富;冯健;

    <正>氧化应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降低机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属于CNC亮氨酸拉链转录激活因子家族,与家族中其他成员共有一高度保守的碱性亮氨酸拉链(b ZIP)结构,含有7个高度保守的环氧氯丙烷(ECH)相关蛋白同源结构域[1]。其活性主要由抑制蛋白Keap1负性调节[2],是内源性抗氧化途径的

    2014年43期 v.54;No.925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腔封闭和胸部固定材料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车志丹;薛磊;赵学维;

    <正>胸部创伤导致的死亡占创伤死亡的25%,仅次于颅脑伤,是创伤引起死亡的第2位原因[1]。胸部创伤的主要急救方法是尽早恢复胸壁完整性及胸内负压,防止出现严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封闭胸腔成为关键所在。大多数胸部创伤会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甚至合并连枷胸,常引起患者胸部剧烈疼痛和呼吸困难,严重抑制患者的呼吸运动。选择合适的材料固定胸壁,能够有效镇痛、防止胸壁内陷。现就胸部创伤后胸腔封闭和胸部固定

    2014年43期 v.54;No.925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选择

    梅芳;陈娟;陈志钧;

    <正>手术是先天性内斜视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2012年3月~2013年12月,我们对73例先天性内斜视患儿进行手术矫正,≤2岁施术42例(早期手术组)、>2岁施术31例(晚期手术组),对其手术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以便为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选择提供依据。临床资料:73例先天性内斜视患儿,男30例,女43例;年龄1~11岁;斜视度≥40△者44例、<40△者

    2014年43期 v.54;No.925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子宫内膜癌治愈后6年肺转移1例报告

    杨金霞;付卫江;韩文斐;于学娟;刘奥;杨秋安;

    <正>患者女,1938年9月3日出生,2003年7月因"阴道溢液"接受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癌,2003年7月31日行子宫次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弥漫型),部分区域呈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侵及子宫深肌层,累及宫颈管,左侧闭孔淋巴结1/6查见癌细胞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Cerb B2阴性,见图1(癌细胞呈腺管状结构,内衬鞋钉样细胞,间质中有胶原纤维)。术后给予环磷酰胺+卡铂化疗1周期,因严重骨髓抑制改为多西他赛

    2014年43期 v.54;No.925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1例报告

    彭磊磊;于奇;刘永靖;缪军;陶宇;吕本博;

    <正>患者女,38岁。因全身酸痛伴乏力半月,于2013年12月10日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查体:右侧颈前区及颈后区分别触及大小约10 mm×10 mm、10 mm×5 mm的淋巴结,质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压痛;双肾区轻微叩痛;腰椎及胸椎压痛弱阳性;双下肢肌力稍减退。双侧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彩超检查:双侧甲状腺体积正常,外形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占位;双侧甲状旁腺未见明显占位。双肾彩超检查:双肾肾损害图像改变。骨盆X

    2014年43期 v.54;No.925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性动脉瘤、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结肠癌共病1例报告

    刘长春;周卫东;

    <正>患者男,78岁。因间断发热1月余、头痛1 d,于2013年6月20日入院。入院前1月患者间断发热、憋喘,在外院按"肺部感染并发心功能不全"治疗,略有好转。入院前1 d患者呈现无明显诱因的头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体检:患者情绪焦躁;体温38℃,血压150/60 mmH g;脑膜刺激征(+);憋喘,平卧加剧;左侧拇趾疼痛,局部皮肤发红。血常规检查:RBC 3.11×1012/L,Hb 85 g/L;ESR 87 mm/h。凝血四项正常。尿常规检查无异常。便潜血试验(+)。梅毒及艾滋抗体(-)。自身抗体(-)。血细

    2014年43期 v.54;No.925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改论坛

  • 城市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张英洁;李永秋;王丽君;成海燕;

    目的探索建立城市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并对其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小组座谈、关键人物访谈和干预试验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结果设计构建了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全科医疗服务和以专科医生为核心的医院专科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城市二元医疗服务模式,新模式运行后,医疗费用不断降低,政府、群众、医疗系统内部满意度提高。结论构建了城市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该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较好。

    2014年43期 v.54;No.925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齐鲁医学检验所

    <正>齐鲁医学检验所(原济南银丰医学检验中心)是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交通医院和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集临床检验.病理诊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该检验所总面积2 300多平方米,下设临床体液.血液,生物化学.免疫.微生物、基因扩增及常规病理,快速病理、细胞病理.分子病理、病理会诊.超微病理等十余个实验室。该检验所于2010年3月建成并开始运行。

    2014年43期 v.54;No.925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秉华美遗风 传济世医道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座落于京杭运河与京九铁路相交会的临清市,由华美医院,冀南行署医院、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等衍变而来,自1886年建院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且门类齐全、设备先进、人员梯队合理的三级综合医院。

    2014年43期 v.54;No.925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正>山东省脐血库由山东大学齐德医院和山东省齐魯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筹建上世纪80年代.齐货医院就开始了脐血的基础研究,90年代开始应用,主要从事脐血、脐带干细胞采集、制备、保存、临床应用和技术开发等.是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国内首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之一,山东省内合法的脐带血采供机构仅此一家山东省脐血库位干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约22854平方来.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投资近八千余万元.建有符合CGMP标准的无菌层流室、HLA

    2014年43期 v.54;No.925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