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训钊;吴媛;钟昌桃;颜魁;韦正波;谢莹;
目的探讨体外环境下鼻咽癌高转移细胞株5-8F与淋巴管内皮细胞(LEC)的相互影响。方法分别制备5-8F细胞及LEC的条件培养基(CM),即5-8FCM及LECCM。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5-8FCM对LEC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试验观察不同浓度LECCM对5-8F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两项观察均设不同浓度RPMI-1640培养液为对照组。结果 MTT实验显示,培养24 h各浓度5-8FCM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培养48 h时10%、50%、75%及100%浓度的5-8FCM均能促进LEC增殖(P<0.05);培养72 h时75%与100%浓度的5-8FCM促进LEC增殖(P<0.05)。划痕试验表明,各浓度LECCM培养6、12、24 h时5-8F细胞迁移距离均大于相应的对照组(P均<0.01)。结论体外培养时5-8FCM能促进LEC增殖;LECCM能显著促进5-8F细胞的迁移运动,二者具有交互作用,可共同促进鼻咽癌细胞的转移。
2014年46期 v.54;No.92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亚玲;徐金升;张文博;张胜雷;张俊霞;崔立文;
目的探讨UMOD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CKD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两组UMOD基因启动子区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其多态性与CKD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分析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平均动脉压等与CKD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结果病例组-1617(rs13333226)G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χ2=4.737,P=0.030);携带rs13333226A者发病年龄早于携带rs13333228G患者(χ2=7.902,P=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2的CKD患者发病年龄<45岁者的比例高于BMI<22者,吸烟者发病年龄<45岁者的比例高于非吸烟者(P均<0.05)。多因素分析示UMOD基因rs13333226的多态性是CKD患者发病年龄的独立影响因素(OR=0.494,95%CI:0.268~0.913,P<0.05)。结论 CKD患者UMOD基因rs13333226等位基因的频率增高,携带rs13333226A的CKD患者发病年龄较小。UMOD基因rs13333226的多态性是CKD患者发病年龄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4年46期 v.54;No.92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丙信;赵霞;陈雪;常文龙;张金库;
目的探讨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基因、Bcl-2同源拮抗蛋白/致死蛋白(Bax)基因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BLBC标本(BLBC组)、57例非BLBC乳腺癌标本(非BLBC组)及6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正常组)Caspase-9、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LBC组、非BLBC组Bcl-2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Caspase-9和Bax表达率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Caspase-9、Bcl-2及Bax表达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Caspase-9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572,P<0.05),Caspase-9与Bcl-2、Bax与Bcl-2表达均呈负相关(r=-0.381,r=-0.408,P<0.05)。结论 Caspase-9与Bax在BLBC组织中均呈低表达,Bcl-2呈高表达;三者在BLBC的发生、发展中共同发挥作用。
2014年46期 v.54;No.92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体勇;王旭霞;王胜林;赵姝亚;张君;
目的探讨第二代与第三代二膦酸盐对大鼠牙齿正畸过程中移动距离和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96只正畸牙齿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二代组与三代组各48只;分别于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注射50μL帕米膦酸钠、伊班膦酸钠,每3天1次。正畸加力第3、7、14 d时每组分别处死16只大鼠,随机选择其中8只测定牙齿移动距离并制作牙周组织学切片测定牙根吸收指数,另外8只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吸收情况。结果第3、7、14 d,两组牙齿移动距离均逐渐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二代组牙根吸收指数在第3、7、14 d比三代组相对较大,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米膦酸钠与伊班膦酸钠减缓正畸牙齿移动和减轻牙根吸收的作用相当。
2014年46期 v.54;No.92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红卫;刘群;朱宝昌;盛小辉;
目的探讨广谱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烫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制作严重烫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只。z-VAD-fmk首次剂量3 mg/kg,此后每隔12 h腹腔注射1.5 mg/kg;对照组用等剂量生理盐水干预。两组分别于造模后2、8、24、48 h各处死6只大鼠,取出肾脏。采用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和Bcl-2同源拮抗蛋白/致死蛋白(Bax)表达,荧光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造模8、24、48 h AI水平降低、Bax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两组Caspase-3活性均于伤后8 h达峰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造模2、8、24、48 h Caspase-3活性均降低(P均<0.05)。结论 z-VAD-fmk可抑制烫伤大鼠早期肾脏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AI、Bcl-2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上调Bax表达。
2014年46期 v.54;No.92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银鹏;周辉;宋佳欣;
目的探讨蟾蜍灵联合顺铂对舌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取对数期细胞分为对照组、蟾蜍灵组、顺铂组、联合组。对照组加入RPMI 1640培养基;蟾蜍灵组分别加入10、20、40、80、160 nmol/L的蟾蜍灵;顺铂组分别加入2.5、5、10、20、40μg/m L的顺铂;联合组分别加入10、20、40、80、160 nmol/L的蟾蜍灵后按浓度对应加入2.5、5、10、20、40μg/m L的顺铂;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抑制细胞增殖50%的药物浓度(IC50)及联合指数(CI)。根据蟾蜍灵与顺铂48 h时的IC50选择三个药物组相应浓度亚组,即蟾蜍灵40 nmol/L组(蟾蜍灵亚组),顺铂10μg/m L组(顺铂亚组),蟾蜍灵40 nmol/L、顺铂10μg/m L组(联合亚组),流式细胞术分析各亚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各亚组Bax、Bcl-2、Caspase-3、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其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状态(P-Erk)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蟾蜍灵组、顺铂组、联合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联合组增殖抑制率高于蟾蜍灵组与顺铂组,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P均<0.05)。联合组联合指数(CI)均小于1。联合亚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蟾蜍灵亚组与顺铂亚组,三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蟾蜍灵亚组、顺铂亚组、联合亚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亚组高于蟾蜍灵亚组和顺铂亚组;三个药物亚组P-Erk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联合亚组低于蟾蜍灵亚组和顺铂亚组;联合亚组Bcl-2表达低于对照组及蟾蜍灵亚组和顺铂亚组(P均<0.05)。结论蟾蜍灵与顺铂单用或联合应用均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联用效果更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Erk信号通路有关。
2014年46期 v.54;No.92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蓓;赵四清;李纲;陈梅玲;靳晓军;周康力;
目的探讨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气化过氧化氢(H2O2)消毒时H2O2的最佳浓度及剂量。方法选择生物安全实验室一处,体积约120 m3,通过气化H2O2消毒灭菌器(VHP)将H2O2溶液气化,采用9种不同的H2O2注入速度及维持时间组合进行实验室消毒。消毒结束后,收集在实验室10个位置点放置的化学指示卡,观察化学指示卡颜色,收集各点放置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观察各点芽胞菌片平板的菌落生长情况。观察9种组合方法消毒后各实验点化学指示卡变化、生物指示菌片变化情况,选取消毒效果合格的下最少H2O2剂量。按照最少剂量的参数设置再重复进行6次消毒实验,以验证消毒效果。结果 H2O2使用剂量≥5 g/m3时,消毒实验后所有化学指示卡均由蓝色变为米黄色,消毒合格。选定最佳的H2O2使用剂量为5 g/m3,6次消毒验证实验后,消毒效果全部合格。结论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气化H2O2消毒时最佳浓度为35%,最佳剂量为5g/m3。
2014年46期 v.54;No.928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玲;孙吉瑞;张国强;张楠;胡跃宁;李海燕;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73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7例和药物组36例,另选37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药物组及联合组均口服复方甘草酸苷50 mg,3次/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行NB-UVB照射治疗,治疗3个月后判定两组疗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细胞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及药物组有效率分别为91.9%、71.2%,P<0.05。治疗前联合组及药物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及药物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CD+8水平无明显变化;联合组CD+3、CD+4及CD+4/CD+8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CD+8无明显变化。结论斑秃患者免疫功能存在异常,NB-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为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2014年46期 v.54;No.928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强;朱玉霞;赵欢;陈秋;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肾法、活血法、补肾活血法、血管性痴呆为中文检索词,以tonifying kidney、tonifying kidney and activaing blood、activaing blood、vascular dementia、VD为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数据库,收集以补肾活血法理论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用Revman5.2软件行Meta分析,对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比较总有效率及简易智力状态速检表(MMSE)评分。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采用补肾活血法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药物治疗(95%CI 1.20~1.51,P<0.01),MMSE评分优于西医药物治疗(95%CI 1.33~2.40,P<0.01)。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法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总体有效率及MMSE评分均高于西医药物治疗。
2014年46期 v.54;No.928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雪晶;王蕊;张菲菲;高延霞;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危险因素。方法 94例MHD患者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PAH组和非PAH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MHD合并PA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4例MHD患者中合并PAH38例(40.42%)。PAH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PAH组,胱抑素C(Cys C)、i PTH水平明显高于非PAH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Cys C(OR=1.662)、高i PTH(OR=0.003)是MHD患者合并PAH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MHD患者PAH的发病率较高,高Cys C、高i PTH是MHD患者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 C的水平与PAH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成为MHD患者PAH新的临床预测指标。
2014年46期 v.54;No.928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滑宏巨;张华;孙维红;李玉香;于振清;王志红;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塞平治疗青年人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晚口服多塞平3~6 mg,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次,1~3天1次;共治疗28 d。治疗前及治疗每周末行睡眠质量问卷评分(SR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两组各睡眠因子SR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主要睡眠因子SR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出现,但均未影响治疗。结论小剂量多塞平治疗青年人失眠效果好且不良反应较轻。
2014年46期 v.54;No.92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勇;郑志超;赵岩;张剑军;谷小虎;杨巍;苏晓晖;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术前化疗的效果。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49例,其中胃上部癌18例(上部组),胃下部癌31例(下部组)。两组术前均行FOLFOX-7方案化疗2个周期,术后常规化疗。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RO切除率、病理缓解情况、肿瘤控制情况、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化疗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均未出现Ⅳ级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均缓解。上部组肿瘤控制率均高于下部组(P均<0.05)。两组R0手术切除率、病理缓解情况、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胃下部癌相比,胃上部癌患者术前辅助化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2014年46期 v.54;No.92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曾翔辉;武彪;刘羽;苏晋捷;
目的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行切开肛瘘挂线旷置术,联合组行LIFT与VSD联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结果联合组与传统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传统组,治愈率高于传统组,住院费用低于传统组,P均<0.05;联合术出现术后并发症传统组2例患者出现肛门漏气但无溢液。结论 LIFT联合VSD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较好,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较少。
2014年46期 v.54;No.928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胡道荣;李杰;
目的观察莪术油对棕榈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分为对照组、棕榈酸组和莪术油组。对照组不作处理,棕榈酸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0.8 mmol/L的棕榈酸,莪术油组加入终浓度为0.2、0.8 mmol/L的棕榈酸与20 mg/L的莪术油。采用油红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测定细胞内TNF-α、p5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细胞死亡调节因子(Bim)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HK-2细胞无明显脂质沉积,棕榈酸组与莪术油组细胞内均有明显脂质沉积,但两组差异不大。棕榈酸组与莪术油组细胞增殖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TNF-α、p53 mRNA、PUM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莪术油组低于棕榈酸组(P均<0.05);各组Bim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莪术油可抑制棕榈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p53 mRNA及PUMA蛋白表达有关。
2014年46期 v.54;No.928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梅花;王向红;冯忠军;米娇;张志红;
目的探讨Ghrelin基因C408A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120例RA患者(观察组)和1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Ghrelin基因C408A位点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 Ghrelin基因C408A位点存在碱基二态性C或A。对照组基因型CC型107例(71.3%)、CA型41例(27.3%)、AA型2例(1.4%),观察组CC型71例(59.2%)、CA型46例(38.3%)、AA型3(2.5%);对照组等位基因C频数255例(85.0%),A为45例(15.0%);观察组为等位基因C 188例(78.3%),A为52例(21.7%)。各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经卡方检验,P<0.05。纯合AA型(P=0.019,OR=1.963,95%CI为1.362~5.015)与杂合的CA型(P=0.023,OR=1.971,95%CI为1.117~3.752)可能增加RA的发病风险。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P=0.022,OR=1.607,95%CI为1.121~3.218)。观察组基因型为CC、CA、AA者发病年龄分别为(46.3±11.6)岁、(37.5±10.3)岁、(38.8±5.9)岁,不同基因型者发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F=26.067,P<0.05),基因型为AA者发病年龄较小。观察组基因型为CC、CA、AA者男性病例数目分别为27、18、1例,不同基因型RA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患者Ghrelin基因C408A位点存在多态性。基因型为AA、CA者RA发病风险高于CC者。A等位基因者发病风险增加;基因型为AA者发病年龄较小。
2014年46期 v.54;No.928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居慧莉;谢娟娟;郁志伟;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35例和治疗2组33例。两组均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1组早晚各吸入1次,总量250μg/d,2个月后停药。治疗2组共治疗6个月,前3个月早晚各吸入1次,总量250μg/d,后3个月减量为吸入1次/d直至停药,总量125μg/d。治疗期间随访评价治疗依从性。停药后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记录CVA复发情况。治疗前后行骨密度、血皮质醇测定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共65例完成治疗并结束随访,治疗1组33例、治疗2组32例。治疗1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4例,治疗2组分别为28、1、3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停药6个月复发率高于治疗2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未发生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病等局部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较好,且长疗程方案(6个月)治疗者复发率更低。
2014年46期 v.54;No.92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蔡艳;李东野;袁晓静;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窦性心率震荡[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比较,昼夜节律消失者TO值增大、TS减小(P<0.05);与LVEF降低者北京LVEF值正常者TO值增大、TS减小(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和(或)合并左室收缩功能减退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
2014年46期 v.54;No.928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靖;曹洁;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18例疑诊肺部疾病但肺部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对照A组)、20例肺炎患者(对照B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D水平,并分析其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血清CRP水平、吸烟指数的关系。结果 COPD组SP-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均<0.05。COPD组BALF中SP-D水平均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与血CRP水平、吸烟指数呈负相关。对照A组及对照B组SP-D水平与血COPD水平、吸烟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SP-D可能参与了COPD的炎症发病机制,可作为监测COP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2014年46期 v.54;No.92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苗;
目的探讨脐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1例晚期恶性肿瘤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16例及对照组15例。两组均行常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胸腔积液彻底引流后治疗组胸腔灌注脐血CIK细胞,1×109/次,1次/d,连续3 d,14 d为1周期;共2个周期;对照组胸腔灌注5-Fu 0.75 g、顺铂40 mg,每周2次,灌注2周,连续2个周期。治疗4周后参照WHO制定的相关标准计算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KPS评分判定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RR明显高于对照组,DCR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脐血CIK细胞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年46期 v.54;No.928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吉芸英;荆炳霞;赵纳幸;孙成法;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4(TLR4)及血浆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重型脑外伤并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其中并发ALI/ARDS 35例(ARDS组),无ARDS 25例(疾病对照组);另选30例查体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4(TLR4)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测定各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计算FEV1/FVC与氧和指数(OI);分析ARDS组、疾病对照组TLR4、SP-D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疾病对照组SP-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TLR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RDS组中度及重度者TLR4、SP-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疾病对照组,重度者高于中度者,P均<0.05。疾病对照组FEV1/FVC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O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RDS组中度和重度者三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疾病对照组。重度者低于中度者,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RDS组中度和重度者TLR4、SP-D分别与三项肺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TLR4、SP-D与LIS均呈正相关。疾病对照组TLR4与OI无显著相关,SP-D与OI呈负相关。结论 TLR4和SP-D均参与了重型脑外伤ALI/ARDS的病理过程;SP-D水平测定对评价肺损伤程度的价值大于TLR4。
2014年46期 v.54;No.92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庆兰;闫洪超;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S3a(RP-S3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组)、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中RP-S3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P-S3a在内膜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组与正常组(P均<0.05),且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RP-S3a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
2014年46期 v.54;No.928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蒋莹辉;尚文英;曹西田;王欣;赵晓;镡红印;支忠继;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激素抵抗性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4例激素抵抗性FSG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口服泼尼松1 mg/(kg·d)及环孢素A 0.5mg/(kg·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DFPP2次/周,共8次。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DFPP治疗激素抵抗性FSGS近期疗效确切。
2014年46期 v.54;No.928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永;
目的探讨多根缝线张力带缝合固定术治疗粉碎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粉碎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行多根缝线张力带缝合固定术。结果 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15)min;术中出血量(50±30)m L;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平均随访15.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5周。5例伴肩关节前脱位者未再发生肩关节脱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向前抬肩140~180°,侧方外展抬肩160~180°,外旋40~70°,内旋最差触及L2,最佳触及肩胛区。结论多根缝线张力带缝合固定术治疗移位粉碎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满意。
2014年46期 v.54;No.928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东涛;贾伟华;周立春;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34例、氯吡格雷组19例、联合组54例。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联合组同时服用以上两种药物(剂量同前)。三组均连续服用7 d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AA%)及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ADP%)。结果阿司匹林组血小板抑制敏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联合组AA%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ADP%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01;联合组血小板抑制敏感率AA为90.7%(49/54),ADP为70.4%(38/54),较其余两组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协同抑制血小板聚集。
2014年46期 v.54;No.92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黄宇先;陈涛;柴红丽;刘勇;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方法对121例肠套叠患儿术前高频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肠套叠患儿中,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116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诊断,诊断符合率95.9%;5例误诊,对94例套入肠管肠壁血流信号增多者行空气灌肠成功复位,22例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者,均行手术治疗复位。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2014年46期 v.54;No.928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光;刘会宁;张国亮;柳立军;
目的观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的表达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1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NSE、CEA、SCC的表达水平,根据血清NSE、CEA、SCC检测结果将11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单纯血清NSE升高者36例和其他76例,比较其化疗有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一期化疗有效者治疗前后血清NSE、CEA、SC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组NSE、CEA、SCC有不同程度的升高,NSE异常率最高,为79.46%;单纯NSE升高者化疗有效率高于其他者;一期化疗有效的46例患者,NSE明显下降、但CEA、SCC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NSE对小细胞肺癌的预测价值较大,可作为监测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2014年46期 v.54;No.928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劼;王文祥;谭正;李永双;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检查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6例疑似食管癌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203处病灶行内镜下活检,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取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42.4%(86/203),诊断过度率为17.7%(36/203),诊断不足率为39.4%(80/203)。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可较为客观地反映病变性质,但鉴于病变过程的复杂性,仍需将两者结合,以进一步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方案。
2014年46期 v.54;No.928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谭启明;张怀军;秦良光;于波;陈洪晔;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术在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和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手术(Bentall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在Bentall手术中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 22例患者中无术中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26±33)min,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31±25)min,阻断时间(83±12)min,术中失血量(326±106)m L,术后总引流量(610±219)m L,术后住院时间(13.7±5.0)d。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64排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术后随访6~12个月,无早期及远期出血,无右房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等情况发生。结论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术在并行循环复温过程中,可缩短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2014年46期 v.54;No.928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董焕珍;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0.5 mg/次,1次/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0.1 mg/次,1次/d。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48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 Ag阴转率;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IFN-γ、IL-18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8周后,两组血清IFN-γ、IL-1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6例(62.1%)、51例(87.9%)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好,可提高血清IFN-γ、IL-18水平,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
2014年46期 v.54;No.92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祁永清;张治民;郭宝明;
目的探讨癌组织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Ⅲ、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30例和高剂量组31例,分别于胃镜直视下植入0.5m Ci125I粒子及0.7m Ci125I粒子。植入后1个月后评价疗效,随访两组5年存活情况。结果植入1个月低剂量组有效率(66.67%)明显高于高剂量组(48.39%),P<0.01;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高剂量组,P<0.05。随访5年,低剂量组存活7例,高剂量组存活1例,低剂量组生存率明显高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 0.5m Ci125I粒子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发应较轻。
2014年46期 v.54;No.928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张晞;郑福玲;
目的探讨CT肺动脉成像(CTPA)兴趣区(ROI)位置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疑诊肺动脉栓塞、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行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检查中兴趣区(ROI)置于右心房(心房组)、置于右心室(心室组)各40例,触发阈值80 HU。采用双盲法对两组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双肺上叶前段肺动脉与肺静脉、下肺动脉与肺静脉、右肺动脉主干与主动脉的密度差。结果心房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心室组;心房组左肺上叶前段、左肺下叶肺动静脉、右肺动脉主干与主动脉密度差高于心室组,P均<0.05;两组右肺上叶前段和下叶肺动静脉密度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PA时ROI置于右心房时图像质量较好。
2014年46期 v.54;No.92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季;
目的检测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骨赘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探讨OPN在膝关节OA骨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膝关节镜手术和膝关节置换术的原发性膝关节OA患者骨赘标本50份(OA组),取正常膝关节软骨标本(股骨髁关节面)10份为对照组。采用综合评分法对膝关节OA患者病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中、重度;根据K-L分期评价骨赘严重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PN表达。结果 OA组骨赘中OPN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OPN在轻、中、重OA患者中的表达有显著差性异性(P<0.05);OPN在K-L分期组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赘中OPN的表达与OA患者的综合评分、K-L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OPN在中重度骨赘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K-L分期正相关,提示OPN在骨赘发生过程中起作用。OA患者膝关节骨赘OPN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提示OPN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有作用。
2014年46期 v.54;No.928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竹;曹凤宏;么安亮;刘建;康绍叁;高伟兴;
目的探讨1470nm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BPH患者行1470nm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术后1、6个月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无明显出血;未出现尿失禁及明显的膀胱刺激征。术后1、6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等均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 1470nm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治疗BPH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2014年46期 v.54;No.928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