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双勇;王剑松;孟昱时;
目的观察超重和肥胖不育患者精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活性氧(ROS)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样抽取227例男性,其中正常体质量已经生育者58例(正常已育组),正常体质量不育者50例(正常不育组),超重不育者60例(超重不育组),肥胖不育者59例(肥胖不育组),精液常规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入选对象精浆中IGF-1、ROS。结果与正常已育组比较,正常不育组IGF-1水平降低,超重不育组及肥胖不育组IGF-1、ROS水平升高;与正常不育组比较,超重不育组及肥胖不育组IGF-1、ROS水平升高;与超重不育组比较,肥胖不育组IGF-1、ROS水平升高(P均<0.05)。男性不育患者BMI与精液量呈负相关(B=-0.17,P<0.05),与精子畸形率呈正相关(B=0.20,P<0.05),与IGF-1呈正相关(B=0.29,P<0.05),与ROS呈正相关(B=0.41,P<0.05);ROS与IGF-1呈正相关(B=0.62,P<0.05);IGF-1与精子前向运动率呈正相关(B=0.15,P<0.05)。结论正常体质量不育患者精浆中IGF-1水平下降,超重和肥胖不育患者精浆中IGF-1、ROS水平升高,检测上述指标对于临床分析肥胖影响男性不育原因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14年47期 v.54;No.92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颖;张秀丽;汪卓;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对H2O2损伤RGC-5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人参皂苷Rb1对H2O2损伤RGC-5的细胞活力的影响,试剂盒方法检测SOD活性、GSH含量,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碘化丙啶(PI)、Caspase-3、Ca2+。结果 A、B、C、D、E组在490 nm处检测细胞活力分别为0.266±0.038、0.299±0.025、0.314±0.014、0.222±0.031、0.391±0.041,A、B、C、E组与D组比较,P均<0.05。空白对照组、人参皂苷Rb1组、H2O2损伤组SOD活性分别为19.88±0.12、17.12±0.32、15.47±0.21,人参皂苷Rb1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与H2O2损伤组比较,P均<0.05。空白对照组、人参皂苷Rb1组、H2O2损伤组GSH含量分别为15.67±0.18、14.98±0.25、13.71±0.31,人参皂苷Rb1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与H2O2损伤组比较,P均<0.05。空白对照组、人参皂苷Rb1组、H2O2损伤组Caspase-3阳性率分别为12%±0.25%、57%±0.47%、28%±0.18%,PI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6%±0.25%、18%±0.45%、32%±0.56%,Ca2+荧光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0.11%,31%±1.20%,19%±0.34%,人参皂苷Rb1组与H2O2损伤组比较,P均<0.05。结论人参皂苷Rb1能够拮抗H2O2对RGC-5细胞的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提高SOD活性、GSH含量,降低Caspase-3表达,减少Ca2+水平。
2014年47期 v.54;No.92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康;唐灵;肖福英;王艳;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苷(GP)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增殖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mRNA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HMCs细胞分为A、B、C、D组。A、B、C组均采用200 mg/L AGEs诱导HMCs,B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GP干预,C组同时给予0.1 mmol/L氨基胍盐酸盐;D组不给予任何诱导和干预。采用MTT法观察HMCs增殖情况,RT-PCR法检测HMCs中TGF-β1、FN mRNA。结果与D、A组比较,B组HMCs增殖抑制率升高,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均<0.01);与C组比较,B组以25、50、75、100 mg/L GP干预后HMCs增殖抑制率降低,以150、200 mg/L GP干预后HMCs增殖抑制率升高,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均<0.01)。与D组比较,B组TGF-β1、FN mRNA表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1);与A组比较,B组TGF-β1、FN mRNA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1)。结论 GP可抑制AGEs诱导HMCs过度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FN mRNA过度表达有关。
2014年47期 v.54;No.929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姚旭;田忠;刘源;
目的观察胆管腺癌组织中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相关的接头蛋白(Gab1)、磷脂酰肌醇3激酶α亚单位(PI3KC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76例胆管腺癌患者,手术留取癌组织76例份(腺癌组)、癌旁正常组织45例份(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ting法、qRT-PCR法检测各组Gab1及PI3KCA,并分析两指标间及其与胆管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三种检测方法显示,腺癌组Gab1、PI3KC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P均<0.05)。Gab1、PI3KCA表达均与胆管腺癌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pearmanrank相关分析显示,胆管腺癌组织中Gab1与PI3KCA表达呈正相关(r=0.214,P<0.05)。结论胆管腺癌组织在细胞、蛋白、mRNA水平上均升高,Gab1及PI3KCA对胆管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恶性行为可能有促进作用,两者可作为胆管腺癌恶性行为及预后的预测因素及未来治疗的靶向基因。
2014年47期 v.54;No.92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六杰;夏英鹏;
目的观察生长因子分步诱导法在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及腹膜后脂肪,体外分离培养ADSCs,取消化、离心的第3代ADSCs,首先以DMEM/F12+2%B27+20 ng/m L EGF+20 ng/m L b FGF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7 d,后以DMEM/F12+1μmol/L RA神经诱导培养基诱导7 d。免疫荧光法鉴定分化后神经细胞特异标志物中神经细胞特异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元核抗原抗体(Neu 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从大鼠脂肪组织中成功提取ADSCs,其能够连续传代且稳定增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34表达率为0.36%,CD73为99.17%,CD90为98.61%,CD105为96.20%。经生长因子诱导7 d后细胞聚集成球,Nestin高表达;14 d后MAP2、Neu N高表达,而GFAP低表达。结论 ADSCs能够稳定增殖传代,生长因子分步诱导可高效诱导ADSCs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
2014年47期 v.54;No.929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燕;冯艳玲;施裕新;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S)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165例,其中轻度肝纤维化者77例,中度肝纤维化者47例,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者4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采用FS扫描仪检测所有受试者肝脏硬度值;采用常规及临床生化检查检测血小板、AST、谷氨酰转肽酶及胆固醇,计算APRI指数、Forns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S、APRI、Forns单独及联合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准确性。结果在诊断中度肝纤维化时,FS、Forns、APR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7、0.786、0.767,诊断界值分别为8.5 k Pa及8.1、11.7,敏感度分别为83.3%、60.0%、73.3%,特异度分别为81.6%、92.1%、76.3%;在诊断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FS、Forns、APRI的AUC值分别为0.896、0.886、0.829,诊断界值分别为16.3 k Pa及8.4、9.3,敏感度分别为73.3%、80.0%、73.3%,特异度分别为90.6%、83.0%、88.7%。在诊断中度肝纤维化时,FS+APRI+Frons、FS+Frons、FS+APRI、FS的AUC值分别为0.851、0.832、0.826、0.807,敏感度分别为66.7%、76.7%、70.0%、83.3%,特异度分别为97.4%、81.6%、89.5%、81.6%;在诊断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FS+APRI+Frons、FS+Frons、FS+APRI、FS的AUC值分别为0.922、0.904、0.907、0.896,敏感度分别为86.7%、86.7%、80.0%、73.3%,特异度分别为88.7%、83.0%、88.7%、90.6%。结论 FS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诊断准确性高,联合血清学检测诊断效能增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47期 v.54;No.929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傅琨;谢镇春;周志迎;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15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份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35例份扁平苔藓组织(扁平苔藓组)、50例份鳞癌组织(鳞癌组)中p73、p15蛋白,并分析鳞癌组中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鳞癌组、扁平苔藓组、对照组p73阳性率分别为82.00%、54.29%、15.00%,p15阳性率分别为42.00%、100.00%、100.00%,两两比较,P均<0.05;鳞癌组Ⅰ、Ⅱ、Ⅲ级p73阳性率分别为70.83%、90.00%、100.00%,p15阳性率分别为54.17%、35.00%、16.67%,两两比较,P均<0.05。鳞癌组p73、p15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32,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升高,p15蛋白表达降低,两者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当中起到相互拮抗的作用。
2014年47期 v.54;No.92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德力;左莉;胡南;余娴;肖何;王阁;
目的观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不同匹配方式对前列腺癌患者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25例前列腺癌患者,每周进行五次IGRT放疗,对每例患者分别根据骨性定位、灰度定位、手动定位三种方式摆位后,用CBCT采集图像信息,得到肿瘤放疗靶位图像,并与计划放疗参考图像匹配,通过XVI系统自动得出三种匹配方式在X、Y、Z轴上的误差,进而分析误差大小。结果骨匹配、灰度匹配、手动匹配在X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02±0.08)、(-0.06±0.31)、(-0.01±0.22)cm,在Y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15±0.32)、(-0.08±0.26)、(-0.14±0.26)cm,在Z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28±0.30)、(-0.14±0.23)、(-0.14±0.23)cm,骨匹配分别与灰度匹配、手动匹配比较,P均<0.05。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行IGRT放疗时,骨匹配比灰度匹配、手动匹配摆位更为精确。
2014年47期 v.54;No.92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许娟;罗健;汤丽莎;
目的观察来曲唑微刺激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IVF-ET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GnRHa组20例和来曲唑组30例,GnRHa组患者于月经来潮第17天肌注1.875 mg长效GnRHa;来曲唑组于月经第3天给予来曲唑5 mg/d。当两组患者控制性促排卵出现1个以上主导卵泡直径≥18 mm或血LH峰值出现时停用Gn,肌注HCG 5 000~10 000 IU诱发排卵,肌注HCG 34~36 h后取卵,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体外胚胎培养,3 d后选择优质胚胎移植并予黄体支持,14 d后测血清HCG判定是否生化妊娠,移植后28 d阴道B超见孕囊及原始心管搏动者确定为临床妊娠。比较两组患者IVF-ET周期促排卵效果与临床结局。结果 GnRHa组、来曲唑组使用Gn天数分别为(10.05±1.54)、(7.36±1.36)d,Gn用量分别为(26.2±7.18)、(13.79±3.23)支,HCG注射日血清E2分别为(4 906.8±749.01)、(999.89±879.24)pg/m L,LH分别为(1.35±0.84)、(5.56±3.75)m IU/m L,获卵数分别为(14.40±4.00)、(9.52±3.61)个,OHSS发生率分别为30.00%、6.67%,优质胚胎率分别为33.33%(59/177)、45.71%(96/19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7%(1/13)、25.0%(6/25),移植周期取消率分别为35.00%(7/20)、16.67%(5/30),两组Gn使用天数及用量、HCG注射日血清E2、LH、获卵数、OHSS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来曲唑微刺激方案在PCOS不孕患者IV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Gn使用总量,降低OHSS发生率,提高临床妊娠率。
2014年47期 v.54;No.92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丁继强;宁召锋;李梁;李瑞卿;
目的观察癌组织C-myb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放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食管癌患者103例,均未行任何手术治疗且直接行放疗或放化疗,根据癌组织C-myb表达情况分为阴性放疗组31例、阴性放化组26例、阳性放化组25例、阳性放疗组21例,阴性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阴性放化组及阳性放化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化疗,阳性放疗组采用普通放疗方法,后程应用加速超分割放疗。结果阴性放疗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7.1%、67.7%、61.3%,阴性放化组分别为92.3%、73.1%、69.2%,阳性放化组分别为68.0%、56.0%、44.0%,阳性放疗组分别为71.4%、61.9%、52.4%;阴性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1.3%、48.4%、32.2%,阴性放化组分别为69.2%、53.8%、38.4%,阳性放化组分别为52.0%、36.0%、28.0%,阳性放疗组分别为52.4%、33.3%、23.8%;阳性放化组、阳性放疗组两指标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C-myb蛋白水平可能是决定食管癌放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因素之一。C-myb表达阴性者加用化疗未能提高疗效;C-myb表达阳性者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可以提高局控率,联合化疗未能提高生存率。
2014年47期 v.54;No.92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晓云;刘正芳;罗志秀;程方雄;伍俊伊;周洁;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VD患者82例,依据患者病情演变及参照李强等方法分为急性期38例(急性期组)及稳定期44例(稳定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NSE、S-100B、H-FABP。结果急性期组血清NSE、S-100B、H-FABP水平分别为(16.38±11.54)、(1.34±1.21)、(11.36±5.24)ng/m L,稳定期组分别为(5.35±2.92)、(0.56±0.31)、(2.42±1.89)ng/m L,对照组分别为(7.51±3.48)、(0.29±0.18)、(3.35±1.94)ng/m L,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VD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清NSE、S-100B、HFABP水平不同,检测上述指标可反映出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害程度,对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47期 v.54;No.929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姬文超;孙传东;毕涛;颜丙松;陈宗凯;
目的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改良的胰肠端侧吻合法(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4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4-0 Prolene线连续缝合胰腺断面与空肠浆肌层,5-0 Prolene线吻合胰管—空肠黏膜行胰肠端侧吻合。记录胰肠吻合时间、胰漏等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胰肠吻合时间9~16 min、平均12 min,均未出现术后胰漏、消化道出血及死亡,2例出现胆瘘,2例出现胃排空障碍,1例出现碱性反流性胃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改良的胰肠端侧吻合法可降低胰十二指肠术后胰漏发生率,操作简便、省时、安全。
2014年47期 v.54;No.929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苗苗;李增艳;卜小宁;侯洪艳;武宝梅;黄克武;
目的观察肺外合并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男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慢阻肺男性患者86例,根据合并肺外合病症的数量分为0个(16例)、1个(38例)、2个(26例)、3个(6例);根据有无单一合并症分为有肌肉萎缩(16例)和无肌肉萎缩(70例),有抑郁症状(5例)和无抑郁症状(81例),有骨折高风险(62例)和无骨折风险(24例),有心血管合并症(25例)和无心血管合并症(61例)。采用慢阻肺评估测试(CAT)问卷中文版及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调查问卷(m MRC量表)对所有慢阻肺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及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估,记录过去12个月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0、1、2、3个合并症者CAT评分分别为(14.25±7.11)、(14.00±7.90)、(14.96±6.70)、(25.67±7.06)分,有0、1、2个合并症者分别与有3个合并症者比较,P均<0.05。有肌肉萎缩者CAT评分、m MRC评分、过去12个月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4.94±8.26)分、(2.44±1.26)分、(2.06±1.98)次,无肌肉萎缩者分别为(14.06±7.32)分、(1.51±1.32)分、(0.60±0.91)次,两两比较,P均<0.05;有抑郁症状者CAT评分、m MRC评分、过去12个月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26.00±6.44)分、(3.00±0.71)分、(2.40±2.30)次,无抑郁症状者分别为(14.48±7.40)分、(1.60±1.34)分、(0.78±1.17)次,两两比较,P均<0.05;有、无骨折高风险者m MRC评分分别为(1.90±1.38)、(1.13±1.08)分,两者比较,P<0.05。结论肺外合并症影响稳定期慢阻肺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合并症数量越多,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2014年47期 v.54;No.92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勃聿;秦鸣放;王庆;赵宏志;王帅;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重度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2年7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重度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5例,采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随访结果。结果 25例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88.2±15.1)min,术中出血量(22.1±9.7)m L,住院时间(7.0±1.2)d。随访4~60个月,术后21例患者主要症状得到缓解;另4例出现症状,其中1例5个月后存在餐后腹胀,1例8个月后出现反流症状,2例13个月后出现吞咽困难伴食速减慢。结论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重度贲门失弛缓症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
2014年47期 v.54;No.92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饶世俊;苏微微;修明文;易兴阳;
目的观察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并分析其干预措施。方法 325例脑梗死患者于入院当天起每晚顿服拜阿司匹林200 mg,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MAR),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半反应者98例(随机分为3组,A组改用氯吡格雷,B组改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C组继续服用拜阿司匹林)和敏感者227例(续服拜阿司匹林)。10 d后复查MAR。结果与同组调整前比较,A组调整后花生四烯酸(AA)诱导MAR升高,二磷酸腺苷(ADP)诱导MAR降低(P均<0.05);与同组调整前比较,B组调整后AA诱导、ADP诱导MAR均降低(P均<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发生率高,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
2014年47期 v.54;No.929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易波;刘康玲;沈红;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HIE患儿53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s ICAM-1及NSE,并对HIE患儿病情程度与血清s ICAM-1及NSE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s ICAM-1分别为(508.34±6.98)、(196.73±5.85)ng/m L,血清NSE分别为(11.91±1.20)、(8.21±0.49)ng/m L,两组比较,P均<0.01。观察组病情为轻度、中度、重度患儿血清s ICAM-1分别为(291.37±8.64)、(510.03±9.76)、(719.25±10.13)ng/m L,血清NSE分别为(9.71±0.62)、(11.97±1.48)、(15.90±1.96)ng/m L,两两比较,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IE患儿病情程度与其血清s ICAM-1及NSE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0、0.631,P均<0.05)。结论 HIE患儿血清s ICAM-1及NSE水平明显升高,检测患儿血清s ICAM-1及NSE水平有助于病情判断。
2014年47期 v.54;No.929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朱莉;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口服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及山莨菪碱,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病毒转阴率、病程。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分别为21、9、5例及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病毒转阴率分别为68.6%(24/35)、48.6%(17/35),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病程分别为(3.48±0.75)、(5.24±0.93)d,两组比较,P<0.01。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好。
2014年47期 v.54;No.92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吕然;毕科研;冯庆亮;李永杰;
目的探讨多效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在中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甲组),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1月~2011年3月就诊的中老年肺结核患者60例,其中肺结核患者25例(乙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5例(丙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痰液中多效蛋白,微粒子酶免疫法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免疫放射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结果甲组多效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分别为3.51±1.52、0.71±0.26、1.15±0.55,乙组分别为3.85±1.23、1.35±0.34、1.26±0.66,丙组分别为35.41±8.39、19.01±9.99、7.51±5.84,甲、乙组分别与丙组比较,P均<0.05。丙组小细胞肺癌多效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分别为52.47±25.77、2.65±1.99、1.42±0.89,鳞癌分别为27.92±14.71、5.39±2.43、10.31±8.62,腺癌分别为31.24±18.64、28.57±19.18、4.78±3.62,小细胞肺癌分别与鳞癌、腺癌比较,P均<0.05。多效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26.67%、60.00%、26.67%、73.33%,诊断鳞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1.67%、50.00%、66.67%、83.33%,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16.67%、0、16.67%、33.33%,联合检测敏感度与各单独检测比较,P均<0.05。结论痰液多效蛋白、癌胚抗原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对于中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合理选择组合能够及早诊断出肺结核合并肺癌。
2014年47期 v.54;No.92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樊凌宇;孙中华;商克勇;钟明惠;米杰;罗欢;田刚;齐向前;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小剂量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614例ACS行急诊PCI术患者按照术前用药情况分为A、B、C组,A组(194例)采用标准剂量[0.1μg/(kg·min)]替罗非班,B组(265例)采用小剂量[0.03~0.05μg/(kg·min)]替罗非班,C组(155例)术前不用药。观察各组术中血流、住院期间MACE时间及出血、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A组慢血流33例(17.01%)、无复流6例(3.09%),B组分别为31例(11.70%)、5例(1.89%),C组分别为47例(30.32%)、7例(4.52%),A、B组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A、B、C组住院期间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0.65%)、0例、1例(0.65%),两两比较,P均>0.05。A、B、C组AMI者分别为0、0、2例(1.35%),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者分别为1例(0.52%)、0例、1例(0.65%),两两比较,P均>0.05;病死率分别为1例(0.52%)、1例(0.38%)、6例(3.87%),两两比较,P均<0.05。A组轻微出血3例(1.54%)、小出血4例(2.06%)、大出血0例、血小板减少2例(1.03%),B组分别为4例(1.51%)、2例(0.75%)、1例(0.38%)、5例(1.89%),C组分别为0例、1例(0.65%)、1例(0.65%)、4例(2.58%),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前小剂量替罗非班应用效果较好,其可能降低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且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2014年47期 v.54;No.929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雪凤;王婵;许守林;郭万华;
目的观察99mTc-MDP骨扫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2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入院后即抽取空腹静脉血3 m L以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Ca、P。结果99mTc-MDP骨扫描显示无骨转移(阴性)195例;有骨转移(阳性)131例,其中Ⅰ级62例、Ⅱ级25例、Ⅲ级44例。与99mTc-MDP骨扫描阴性者比较,骨扫描阳性者血清CRP水平升高(P<0.01),但血清ALP、Ca、P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99mTc-MDP全身骨扫描可作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筛选手段,血清CRP越高,99mTc-MDP全身骨扫描阳性率就越高。
2014年47期 v.54;No.92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侯亚敏;张现朝;朱文彬;邵明凤;侯子山;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老年与中青年二尖瓣狭窄的效果。方法二尖瓣狭窄患者491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96例,≥60岁)及中青年组(395例,≤60岁),两组均行PBMV,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远期发生心功能Ⅲ级及以上合并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最后扩张直径为(24.9±1.12)cm、术后左房压为(16.2±5.2)mm Hg、术后即刻二尖瓣口面积(MVA)为(1.91±0.22)cm2,中青年组分别为(25.4±1.35)cm、(15.1±4.1)mm Hg、(2.01±0.18)cm2,两组比较,P均<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发生不良事件合并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分别为29例(34.1%)、77例(21.3%),两组比较,P<0.05。老年组MVA、心功能评分分别为(1.61±0.21)cm2、(2.07±0.77)分,中青年组分别为(1.67±0.21)cm2、(1.80±0.77)分,两组比较,P均<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术前心功能、Wilkins积分、即刻MVA、术后平均左房压、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为远期不良事件合并心功能Ⅲ级及以上的影响因素。结论与青壮年相比,老年人行PBMV同样安全有效,尽管心功能改善程度不如青壮年,但年龄不是PBMV的限制因素。
2014年47期 v.54;No.92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宇;沈群山;李海波;程红涛;冯鹏程;孟杰;张珺;
目的比较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对预防患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关于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或吡柔比星治疗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 Man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同质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 426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患者757例,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患者669例。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有效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31,95%CI为1.02~1.6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复发率低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0.76,95%CI为0.59~0.9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54,95%CI为1.13~2.12,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血尿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2.46,95%CI为1.24~4.88,P<0.05)。结论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较灌注羟基喜树碱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2014年47期 v.54;No.92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潘恩山;李煜罡;
目的观察益肾通胶囊治疗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促凋亡蛋白、抑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BPH患者60例,其中30例术前口服益肾通胶囊(A组),另30例术前未口服益肾通胶囊(B组),手术切除取BPH组织标本;另取非BPH人尸前列腺组织20例份(C组)。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及抑凋亡蛋白bcl-2、Livinα。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A、B、C组bax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0%、86.7%、100.0%,两两比较,P>0.05;Caspase-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7%、86.7%、100.0%,两两比较,P>0.05;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3.3%、90.0%、20.0%,两两比较,P均<0.01;Livinα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0%、83.3%、5.0%,两两比较,P均<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A、B、C组bax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0%、83.3%、100.0%,两两比较,P>0.05;Caspase-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7%、83.3%、100.0%,两两比较,P>0.05;bcl-2蛋白阳性率66.7%、90.0%、25.0%,两两比较,P均<0.01;Livinα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0%、80.0%、0,两两比较,P均<0.01。结论益肾通胶囊可促进BPH前列腺细胞的凋亡,其可能与降低前列腺细胞bcl-2、Livinα表达有关。
2014年47期 v.54;No.92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翁洪亮;范成云;王明敬;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U组、T组和L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麻、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单纯喉罩全麻。监测并记录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2 min(T1)、手术开始(T2)、退出镜头后缝腹膜时(T3)、拔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的用量、患儿清醒时间;记录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咽喉不适、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时U组MAP、HR分别为(75.3±6.6)mm Hg、(94.3±6.7)次/min,L组分别为(73.2±5.7)mm Hg、(93.4±6.5)次/min,T组分别为(89.3±7.6)mm Hg、(112.3±7.2)次/min,U组、L组与T组相比,P均<0.05;T4时U组MAP、HR分别为(75.4±5.7)mm Hg、(93.5±6.2)次/min,L组分别为(73.2±6.3)mm Hg、(91.5±7.4)次/min,T组分别为(93.4±7.6)mm Hg、(116.5±7.9)次/min,U组、L组与T组相比,P均<0.05。U组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分别为(98.4±9.6)μg、(5.4±1.4)min,L组分别为(144.6±11.2)μg、(12.6±3.1)min,T组分别为(182.3±12.7)μg、(15.3±4.2)min,L组、T组与U组相比,P均<0.05。U组发生苏醒期躁动0例、咽喉疼痛1例、喉痉挛0例,L组分别为6、2、0例,T组分别为5、6、3例。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患儿MAP和心率较平稳;与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喉罩全麻相比,瑞芬太尼用量小、患儿苏醒时间短、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4年47期 v.54;No.929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莉;张维文;孟伟建;崔永健;魏琰;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共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神经功能、心脏损伤的效果,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肌钙蛋白(c Tn)I。结果观察组治疗神经系统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分别为19、23、6例和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心脏损伤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分别为20、21、7例和8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28.6±4.9)、(9.6±2.8)mg/L,c Tn I水平分别为(3.95±0.58)、(1.02±0.31)ng/m L,两者比较,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29.4±5.1)、(13.6±3.6)mg/L,c Tn I水平分别为(4.04±0.62)、(2.06±0.31)ng/m L,两者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hs-CRP、c Tn I水平比较,P均<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治疗中加用前列地尔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心脏损伤的恢复有较好疗效,且可改善血管的微炎症和减轻心肌损伤。
2014年47期 v.54;No.929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吴水淼;凌敏;古丽米拉·依马木;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在重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老年维吾尔族(维族)重叠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i PAP,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观察两组睡眠质量、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醒觉指数、睡眠紊乱指数、Pa CO2、FVC水平降低,p H、Pa O2、Sp O2、FEV1、FEV1/FVC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醒觉指数、睡眠紊乱指、p H、Pa CO2降低,Pa O2、Sp O2、FVC、FEV1、FEV1/FVC升高(P均<0.05)。结论与CPAP比较,Bi PAP更能有效改善老年维族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血气分析及肺功能。
2014年47期 v.54;No.929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晓婷;杜文华;梁翠格;刘晓萌;董庆玉;高冠起;
目的观察初诊Graves病(GD)患者131碘治疗前后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IL-6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GD患者53例(观察组),采用131碘治疗;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XCL10、IL-6。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CXCL10水平分别为(182.37±14.44)、(76.61±8.21)pg/m L,IL-6分别为(112.83±9.38)、(45.38±5.76)pg/m L,两组比较,P均<0.01。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和1、2、3、6、12、18个月CXCL10水平分别为(182.37±14.44)、(369.65±28.60)、(289.72±18.74)、(245.43±15.49)、(214.02±13.71)、(170.62±18.25)、(95.69±5.64)、(93.45±8.37),治疗前后比较,P<0.01;IL-6水平分别为(112.83±9.38)、(194.43±18.39)、(171.52±16.37)、(159.29±12.68)、(142.27±10.32)、(111.44±12.13)、(94.44±7.38)、(91.08±15.99)pg/m L,治疗3 d及1、2、3、12、18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结论初诊GD患者治疗后血清CXCL10、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XCL10、IL-6参与了GD患者131碘治疗后免疫炎症反应,其可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了解131碘治疗后甲状腺免疫反应剧烈程度和Th1/Th2细胞平衡状态。
2014年47期 v.54;No.92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文娟;宋会双;王凤琴;陈素萍;张伟强;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因子(Caspase-3)、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耐药基因蛋白(Pgp)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50例,观察组)、大肠正常黏膜(50例,对照组)Caspase-3、GST-π、Pgp,并分析两指标间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aspase-3、GST-π、Pgp阳性率分别为42.00%、76.00%、80.00%,对照组分别为92.00%、48.00%、38.00%,两组比较,P均<0.05。Caspase-3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GST-π、Pgp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Caspase-3表达与GST-π表达呈负相关(r=-0.421,P<0.01),与Pgp表达亦呈负相关(r=-0.441,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aspase-3表达降低,GST-π、Pgp表达升高,GST-π、Pgp不仅可作为一种多药耐药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而Caspase-3表达与GST-π、Pgp呈负相关,推断Caspase-3在结直肠癌的多药耐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47期 v.54;No.929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略;曲巍;王阳;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45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17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RDW,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DW与hs-CRP、IL-2、IL-6、TNF-α的关系,多元回归Logistic法分析冠心病发病影响及预测因素。结果观察组外周血RDW3级、RDW4级者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RDW4级者多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均<0.05);观察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hs-CRP与RDW1、RDW2、RDW3、RDW4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1.35、1.49、1.9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及预测因素(95%CI为5.311~9.352,P=0.03)。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RDW升高,并随病情严重程度有增高趋势,检测此指标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2014年47期 v.54;No.929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任冰冰;张自立;孟祥朝;
目的比较腔镜辅助下与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2014年5月前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 Med、Medline关于比较腔镜辅助下和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疗效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文献,共590例患者。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较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手术时间短(SMD=-2.28,95%CI:-3.71~-0.84,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RR=0.11,95%CI:0.04~0.33,P<0.05),疼痛评分低(SMD=-1.57,95%CI:-2.28~-0.86,P<0.05),但两种术式发生喉返神经暂时性麻痹、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较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疼痛评分低,且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2014年47期 v.54;No.929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