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辉;武文博;钱来;李政;张冰;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额叶、扣带回皮层的萎缩模式,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28例AD患者分为轻度AD组、中度AD组各14例,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MSE、CDR、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精神量表(NPI),评估各组的认知功能。各组均行头颅MRI检查,FreeSurfer v5.1.0软件分析图像及数据。结果正常对照组、轻度AD组及中度AD组的MMSE、MOCA均依次降低,CDR、ADL、NPI均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额叶皮层各亚区中,轻度AD组、中度AD组双侧内侧眶回、外侧眶回及眶部皮层厚度均小于正常对照组,中度AD组左侧额中回后部皮层厚度小于轻度AD组,P均<0.05。扣带回皮层各亚区中,轻度AD组、中度AD组双侧扣带回峡部、后扣带回及前扣带回膝部皮层厚度小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轻度AD组及中度AD组比较,P均>0.05。左侧额中回后部及左侧外侧眶回皮层厚度减少是AD进展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4.621、2.021),P均<0.05。结论轻度AD患者额叶、扣带回皮层即出现萎缩,萎缩模式为非均匀性,左侧额中回后部及左侧外侧眶回皮层萎缩可用于评估AD患者的疾病进展。
2014年48期 v.54;No.930 1-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江红;罗蕊丽;刘永珍;
目的分离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原代卵巢癌细胞中的CD+90细胞,并观察其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卵巢癌患者腹水中分离原代卵巢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原代卵巢癌细胞的CD133、CD90阳性率。流式分选得到CD+90、CD-90细胞后,采用RT-PCR法检测其干细胞及上皮间质化(EMT)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观察细胞侵袭力,克隆形成试验观察细胞增殖分化能力,悬浮成球试验观察干细胞潜能,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有限稀释成瘤试验观察成瘤时间和成瘤率。结果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的CD133和CD90阳性率均低于原代卵巢癌细胞,P均<0.05。在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原代卵巢癌细胞中,CD+90细胞干细胞相关基因(CD133、OCT4)和EMT间质标志相关基因(N-cadherin、Vimentine、MMP9)相对表达、穿到膜背面的细胞数、细胞克隆数、悬浮成球数均高于CD-90细胞,EMT上皮标志相关基因E-cadherin相对表达均低于CD-90细胞,P均<0.05。随着接种细胞数目的增加,CD+90、CD-90细胞的成瘤率和成瘤时间均升高,CD+90细胞升高更明显。结论卵巢癌细胞中,CD+90细胞高表达间质属性基因和干细胞相关基因,具备更高的侵袭力、增殖分化能力、体内成瘤能力和干细胞潜能,CD+90细胞分离可能成为卵巢癌干细胞分离的新方法。
2014年48期 v.54;No.93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化修;田道法;吴新正;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方对小鼠鼻咽癌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只Tg N(p53mtLMP1)/HT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A、B、C组各24只,24只健康野生小鼠作为D组。各组均皮下注射二亚硝基哌嗪进行癌前病变诱导,同时A、B、C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益气解毒方浓缩煎液、维A酸0.2 m L/d灌胃,D组不予处理,治疗14周。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小鼠鼻咽组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异型增生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Cx43、Cx32、Cx26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其mRNA相对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A组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明显,有癌变特征,B、C组部分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D组以单纯性增生为主。电镜下观察,A组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连接明显减少或缺失、连接长度缩短,B、C、D组无上述改变。各组组织Cx43、Cx32、Cx26阳性表达率、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B、D组均高于A、C组,P均<0.05;B、D组及A、C组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益气解毒方可逆转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癌前病变的发展,可能与其恢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有关。
2014年48期 v.54;No.93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珊;何畔;王愉思;
目的观察麝香乌龙丸对糖尿病(DM)兔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各12只。B、C组建立DM模型,3组均造成右胫腓骨骨折。C组将麝香乌龙丸以1.0 g/kg剂量溶于5 m L生理盐水中灌胃,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组分别于给药后第1、2、4周各取4只大白兔,麻醉后采用Norland.XR 36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骨折端骨密度,取骨痂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痂神经生长因子(NGF)相对表达。结果 B组局部骨密度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下降,给药1~2周时略微下降,第4周下降明显,其下降趋势较A、C组更加明显。B组各时点骨密度均低于A、C组,P均<0.05。3组用药后第1周的骨痂形态学均无明显变化;用药第2、4周与B组比较,A组可见大量较成熟软骨存在,形成软骨岛,骨小梁生成并发育成熟;C组未见软骨岛存在,但软骨性骨痂加速向骨性骨痂转化。B、C组用药第2、4周的骨痂NGF相对表达均较第1周升高,B组各时点骨痂NGF相对表达均低于A、C组,P均<0.05;A、C组各时点骨痂NGF相对表达比较,P均>0.05。结论麝香乌龙丸可以加速DM兔骨折愈合,可能与上调骨痂NGF的表达有关。
2014年48期 v.54;No.930 13-1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勇;李宇男;于晓松;
目的观察肺癌细胞及组织中miR-181a、miR-200a、miR-200c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人肺癌细胞系NCI-H1299、NCI-H358、H460、A549及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10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细胞系及组织中的miR-181a、miR-200a、miR-200c,并分析miRNA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NCI-H1299、NCI-H358、A549细胞中miR-181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HBE细胞,NCIH1299、NCI-H358、H460、A549细胞中miR-200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HBE细胞,NCI-H358、H460细胞中miR-200c相对表达量均高于HBE细胞,P均<0.05。肺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81a和miR-200a相对表达量比较,P均>0.05;肺癌组织中miR-200c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miR-200a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其余mi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均>0.05。结论 miR-181a、miR-200a在肺癌细胞株中表达普遍降低,而miR-200c在肺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普遍升高,可能与肺癌的发病有关。
2014年48期 v.54;No.93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文强;陈萍;庞丽红;李树全;林伟雄;谢湘芝;杨德寨;
目的检测广西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Hb Westmead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地域及民族分布特点。方法采用Gap-PCR法、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1 523例门诊患者的Hb Westmead基因型,记录Hb Westmead基因突变患者的籍贯和民族等资料。根据基因型检测结果,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αα/αWSα、--SEA/αWSα基因型患者和随机选择的无Hb Westmead基因突变的200例正常人群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 11 523例患者中,检出Hb Westmead基因突变患者281例(2.44%),其中αα/αWSα基因型(即杂合子)193例(68.68%)、--SEA/αWSα基因型(即Hb H病)49例(17.44%)、-α3.7/αWSα基因型23例(8.19%)、-α4.2/αWSα基因型10例(3.56%)、αCSα/αWSα基因型6例(2.13%)。281例Hb Westmead基因突变患者中,分布在南宁46例、百色51例、崇左27例、河池38例、其余地区119例;分布在壮族196例,汉族79例,瑶族、苗族等6例。Hb H病患者、Hb Westmead杂合子患者、正常人群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MCV)均依次升高,P均<0.05。结论广西地区有较高的地中海贫血患者Hb Westmead突变基因携带率,主要以杂合子的形式存在;多见于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中部及西南地区。Hb Westmead杂合子、Hb H病患者的Hb和MCV均降低,Hb H病患者降低更明显。
2014年48期 v.54;No.93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濮亚斌;李刚强;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酪氨酸激酶受体(RET)第16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60例PTC组织(观察组)和其中20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RET第16外显子基因,并分析其与PT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11例(18.3%)出现RET基因第16外显子基因突变,对照组未见上述突变;两组突变率比较,P<0.05。RET基因第16外显子突变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均>0.05)。结论 PTC患者RET第16外显子基因突变率升高,可能与PTC的发生有关。
2014年48期 v.54;No.930 22-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樊学文;徐良雄;周益辉;曾德志;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成本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分别口服国产与进口米氮平片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QOL-P)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A组临床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B组分别为22、10、5、3例;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HAMD、SDSS、QOL-P、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治疗后2、4、8周TE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5),A组治疗后第2、4周TESS评分均高于B组(P均<0.05)。A组效益为228.18±44.52、成本为13.79±2.14、效益/成本为16.55±3.05,B组分别为228.96±41.23、16.48±3.33、13.89±2.61;两组成本、效益/成本比较,P均<0.01。结论国产米氮平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进口产品相当,但成本相对较低,具有更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2014年48期 v.54;No.93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晓刚;邢迎红;李毅;侯东哲;徐磊;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价值。方法收集SAP患者363例,依据是否出现END分为END组78例和非END组285例;入院时及入院后24、48、72 h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计算24、48、72 h的PCTc,分析PCTc预测END的价值。结果与非END组相比,END组合并糖尿病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及WBC、CRP、TG、FIG、Hb A1C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非END组相比,END组入院后72 h的PCT升高(P<0.05),而72 h的PCTc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 h的PCTc与END有关(OR=0.031,P<0.05)。ROC曲线显示,72 h的PCTc预测END的AUC为0.838(95%CI0.751~0.924);取PCTc截断值为32.2%时,其预测END的敏感性为77.1%,特异性为87.5%。结论监测SAP患者血清PCTc有助于预测END的发生。
2014年48期 v.54;No.930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顾晶晶;栾国明;潘军红;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对难治性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57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术后均随访1 a,评价疗效。采用癫痫儿童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CE)评价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 a时,发作完全控制6例(10.53%)、发作减少≥50%19例(33.33%)、发作减少<50%14例(24.56%)、发作无改变15例(26.32%)、发作情况恶化3例(5.26%),发作总缓解率68.42%。与入院1周比较,随访1 a时认知、情绪、社会活动、行为、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P均<0.01)。发病年龄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27,P=0.031);与病程、发作频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23、-0.315,P分别为0.002、0.040);与发作次数减少无相关性。发作形式对生活质量有影响(P=0.003);与入院1周比较,随访1 a时CPS、GTCS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有效控制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癫痫发作,改善其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患儿的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及形式有关。
2014年48期 v.54;No.930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京津;穆春华;闫洪超;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同源体4(B7-H4)联合超声检查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卵巢癌患者43例(观察组)及良性卵巢肿瘤患者92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H4水平及超声检查结果,记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评分。结果观察组血清CA125、B7-H4及TVCDF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CA125、B7-H4、TV-CDFI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6.7%、83.3%、74.4%、90.7%,特异性分别为84.8%、94.6%、92.4%、95.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2%、87.8%、82.1%、90.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9%、89%、95.7%;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P均<0.01。结论 TV-CDFI联合血清CA125、B7-H4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
2014年48期 v.54;No.930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秀梅;秦炳照;刘波;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RASSF1A,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RASSF1A在食管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8%(61/120)、91.60%(110/120),P<0.01。RASSF1A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表达降低,其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4年48期 v.54;No.930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鑫丽;姚秀英;李世春;
目的比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其中47例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动脉组),38例行全身静脉化疗(静脉组),记录两组近期疗效、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动脉组近期有效率为74.47%,静脉组为57.89%,P<0.05;动脉组症状有效缓解率为89.36%,静脉组为78.94%,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手术率分别为80.85%和76.32%,P>0.0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不良反应及肝肾功损害比较,P均>0.05。结论与全身静脉化疗比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有效率和症状有效缓解率均较高。
2014年48期 v.54;No.930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宁;王肖力;张洁;刘瑶;张兰英;张雅琦;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在位内膜组织及4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ki-67、bcl-2及STAT3,并分析三者的关系。结果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的ki-67、bcl-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分泌期,P均<0.05。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分泌期的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同期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内膜bcl-2、STAT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ki-67、bcl-2和STAT3的表达,两两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ki-67、bcl-2及STAT3表达均升高,三者可能共同促进该病的发生发展。
2014年48期 v.54;No.930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秋辉;王俊岭;江智龙;李萍;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124例(肝硬化组)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9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性心脏血流动力检测仪记录两组30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动脉压(MAP)、每搏指数(SI)、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做功(LCW)、左心做功指数(LCWI),取其平均值。记录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肝硬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无腹水及病毒载量情况。结果肝硬化组MAP高于对照组,SV、S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肝硬化患者中,CO、CI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增大,SI、SV、CO、CI、LCW、LCWI随着肝硬度的升高而增大;食管静脉曲张F2~3者CI高于F0~1者,有腹水者CO、CI均高于无腹水者;P均<0.05。不同病毒载量肝硬化患者的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尤其是CO、CI,与肝硬化严重程度、肝硬度、有无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有关。
2014年48期 v.54;No.930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殷雄;周雪军;徐海峰;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心功能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对141例T2DM合并CHD患者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QuikRead 101型系统检测患者清晨尿液中的MAU。结果 T2DM合并CHD患者心功能分级Ⅰ级41例、Ⅱ级35例、Ⅲ级29例、Ⅳ级36例,其MAU分别为(37.22±12.91)、(65.37±11.64)、(89.56±12.56)、(146.71±10.35)mg/L;各心功能分级患者的MAU两两比较,P均<0.01。结论 T2DM合并CHD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MAU水平越高。
2014年48期 v.54;No.930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荣荣;郑君;孙兴珍;姜玉章;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72例HSP患儿(HSP组)和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奥林巴斯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Cys C,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及尿β2-MG。结果 HSP组血清Cys C、TNF-α、β2-MG和尿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HSP组血清Cys C检测阳性率为63.89%、TNF-α为51.39%、β2-MG为41.67%,尿β2-MG为52.77%;四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4.72%,均高于各单项检测(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Cys-C、TNF-α、β2-MG可作为临床诊断HSP患儿早期肾损害的方法。
2014年48期 v.54;No.930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胡剑;俞敏;唐云;田兆方;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出生后10 d仍需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静推地塞米松,对照组静推等量生理盐水,总疗程7~10 d。记录两组BPD发病率、呼吸机参数、吸氧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BPD发病率为9%,对照组为67%,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和出生后30 d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吸入氧浓度(Fi O2)、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P均>0.05。观察组未发生严重激素使用并发症。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预防早产儿BPD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2014年48期 v.54;No.930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永强;臧琦;王伟;曹明;朱强;蒋仲敏;
目的观察改良Brompton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重症巨大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Brompton引流术治疗的5例COPD继发重症巨大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少,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55 min,平均33.8 min;住院时间18~36 d。术后1例出现大面积肺炎,其余4例无并发症。患者术后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手术前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后降低,P均<0.05。3例肺大疱消失,2例较术前缩小至少75%,余肺复张良好。结论改良Brompton引流术治疗COPD继发重症巨大肺大疱的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不良反应较少。
2014年48期 v.54;No.930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飞;张琰;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在颅内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颅内肿瘤手术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RS组和RP组,RS组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七氟醚吸入,RP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无创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同时行血气分析,观察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 O2)及脑动静脉血氧分压(Da-jv O2)的变化。记录麻醉时间、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麻醉及手术过程中Sp O2、PETCO2均变化平稳;两组插管即刻MAP、HR均低于麻醉前,RS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RS组麻醉后30 min、1 h、2 h的Sjv O2均高于麻醉前及RP组,Da-jv O2均低于麻醉前及RP组,P均<0.05。RS组、RP组麻醉时间分别为(187±23)、(182±19)min,P>0.05;清醒拔管时间分别为(22.2±8.3)、(10.9±5.4)min,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平稳维持颅内肿瘤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使患者更迅速地清醒,并更好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2014年48期 v.54;No.930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杨刚;罗兴均;余伶俐;佟华丽;尹静;邹学军;简道林;
目的观察恒速泵注甲氧明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足月产妇随机分为4组各20例,腰—硬联合麻醉实施后,M0组即刻静注甲氧明2 mg,如术中仍出现低血压,再次追加甲氧明1~2 mg;M1、M2组分别以150、300μg/min恒速泵注甲氧明,至胎儿娩出后停止;M3组当血压低于基础血压的20%或收缩压<90 mm Hg时,单次静注甲氧明3~4 mg,必要时追加1~2 mg。记录各组腰麻前后的收缩压、心率变化及各组术中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M0组收缩压先明显升高,又明显降低,然后逐渐回升;M1、M2、M3组血压在麻醉后5 min以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后逐渐上升,M2组较为平稳。用药后M0、M3组心率明显降低,然后逐渐升高;M1、M2组心率变化则相对较为稳定。术中甲氧明用量比较,M3组>M0、M2组>M1组,P均<0.05。M0组术中应用阿托品(2.5±0.4)mg,M1、M2、M3组均未应用。M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恒速泵注甲氧明可有效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患者心率变化平稳,并发症较少。
2014年48期 v.54;No.930 54-5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崔松勤;魏晓佳;许忠玲;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方法持续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妊高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C、D组各15例。在基础麻醉的基础上,D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继以0.5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两组硬膜外给药前(T0)、切皮时(T1)、胎儿娩出时(T2)、术毕时(T3)的Sp O2、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根据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OAA/S镇静评分标准判断各时点焦虑程度及镇静深度,记录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结果在T1~T3时点,与C组比较,D组MAP、HR、AVAT、OAA/S均降低,P均<0.05。与同组T0时点比较,T1~T3时点D组MAP、HR、AVAT、OAA/S均降低,C组MAP降低,P均<0.05。C、D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1±0.9)、(9.0±0.8)分,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P均>0.05。结论在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中,右美托咪定具有镇静、抗焦虑及稳定血流动力学作用,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2014年48期 v.54;No.930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袁亚庆;齐敦益;王凯;顾小姣;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HS)在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例拟行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静滴7.5%的HS和甘露醇。记录两组给药前(T0)、给药后0.5 h(T1)、术毕(T2)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红细胞压积(HCT)、血乳酸(Lac)、血Na+、血K+及尿量,并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T0、T1、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两组各时点SBP、DBP、MAP及血Na+、K+、Lac比较,P均>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T1、T2时点及对照组T1时点的HCT降低,P均<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T1时点的HCT明显升高,T1、T2时点的尿量增加,P均<0.05。观察组T1~T4时点血清IL-6、IL-8、TNF-α均低于T0时点,T3、T4时点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血清IL-6、TNF-α均先降低,后升高。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应用HS可降低血液黏度和炎性因子水平,且无明显利尿作用。
2014年48期 v.54;No.93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振忠;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SH)关节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7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两组均于关节镜下行清理术,观察组同时关节内注射SH。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6个月的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Lysholm评分;手术前及手术后4周取关节液1 m L,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手术后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6个月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Lysholm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关节液IL-6、TNF-α均降低,观察组X线分级Ⅱ、Ⅲ级患者比对照组相同X线分级患者降低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X线分级Ⅱ、Ⅲ级患者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同X线分级患者,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SH关节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好,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2014年48期 v.54;No.93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李青;康丽荣;王永福;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骨密度(BMD),记录观察组年龄、病程、累及关节数以及X线分期、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K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骨量正常16例(32%)、骨量减少24例(48%)、OP 10例(20%),对照组分别为23例(46%)、19例(38%)、8例(16%),P<0.01。观察组中,OP患者的年龄、累及关节数、DAS28评分及血清ESR、CRP、AKP均高于非OP患者(P均<0.05)。RA患者BMD降低最大T值(负值)与年龄、ESR、CRP、DAS28、X线分期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2、0.392、0.396、0.372、0.341,P均<0.01),与病程、累及关节数及血清Ca、P、AKP、RF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RA患者存在较高的OP发生率,OP的发生与高龄、疾病活动度有关。
2014年48期 v.54;No.93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金福树;郭绍林;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片(欧开)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因混合痔而行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及手术前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欧开,2片/(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0 d为一个疗程。记录两组手术后10 d肛门水肿、疼痛、渗血、分泌物及术后21 d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水肿评分(14.7±3.85)分、疼痛评分(16.21±3.15)分、渗血评分(8.78±2.45)分、分泌物评分(5.33±2.02)分,对照组分别为(17.5±3.07)、(18.53±2.93)、(10.35±2.65)、(6.57±1.36)分;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创面基本愈合55例、完全愈合35例,对照组分别为80、10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欧开可以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渗血、疼痛、分泌物等并发症,并促进创面愈合。
2014年48期 v.54;No.930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柳剑;李玉军;周一新;郭盛杰;
目的观察多关节病变患者行3个或4个大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3个或4个大关节置换术的多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手术前和最后一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膝关节KS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KSS功能评分,并总结手术策略。结果 13例患者中,12例成功随访,随访时间36~88个月,平均65.4个月。患者术前Harris评分、KSS疼痛评分、KSS功能评分分别为(37.7±14.7)、(42.5±23.8)、(-2.6±22.6)分,术后分别为(83.4±13.5)、(77.7±20.7)、(65.7±30.8)分;手术前后比较,P均<0.05。<45岁的5例患者均先行单侧肢体的髋膝置换术,其中4例先换髋关节再换膝关节,1例先换膝关节再换髋关节。>45岁的7例患者,有4例先行同侧髋关节置换,其余3例手术顺序无明显规律。1例术中出现髌腱断裂给予修复,2 a后出现另一膝关节感染,行清创二期假体翻修术;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2 a双膝僵硬并屈曲畸形,给予双膝关节松解术;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残留20°膝关节屈曲畸形,经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手术失败率为8.3%,再手术率为16.7%。结论多关节病变患者行3个或4个大关节置换术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是需要进行严密的手术方案设计。
2014年48期 v.54;No.930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志明;刘鹏;于桂泳;董桂贤;刘玉民;李永升;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结合Taylor外固定架一期治疗创伤后胫骨远端缺损合并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创伤后胫骨远端缺损合并马蹄内翻足的患者12例,均采用Ilizarov结合Taylor外固定架一期治疗。术后随访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手术顺利,骨断端无需植骨。骨性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6~17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畸形均获满意矫正,截骨处及骨缺损处均临床愈合,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外观满意。术后随访畸形无复发,疗效评价非常满意8例、满意4例。2例发生中度针道感染,对症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患者均未并发截骨处骨不愈合、踝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Ilizarov结合Taylor外固定架一期治疗创伤后胫骨远端缺损合并马蹄内翻足安全、有效。
2014年48期 v.54;No.93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金韡;董力军;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5.3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5周,平均9.7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0~100分,平均90.3分;其中优20例,良11例,可1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疗效较好。
2014年48期 v.54;No.930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峰;
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自体全血局部注射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痛点局部分别注射自体PRP和自体全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评价VAS、压力疼痛阈值(PPT)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注射后两组恢复正常工作,未接受非甾体类药物和其他局部治疗,注射局部未出现感染症状;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随访8周内未出现明显不适。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8周VAS评分降低,而PPT、Mayo评分升高(P均<0.05),且A组治疗后8周较B组变化更显著(P均<0.05)。结论 PRP与自体全血局部注射治疗网球肘均效果较好,但PRP局部注射中远期疗效优于自体全血。
2014年48期 v.54;No.930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温志锋;吴鹏飞;陈锐;刘源;仇波;王运杰;梁传声;
目的观察持续性腰大池引流在Hunt-Hess 3~4级动脉瘤介入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介入治疗的Hunt-Hess 3~4级动脉瘤患者185例,分为A组103例、B组82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血管痉挛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A组住院时间15~42 d、平均27 d,B组13~37 d、平均20 d,P<0.05。A组血管痉挛17例(16.5%),B组24例(29.3%),P<0.05;A组出院时mRS评分良78例(75.7%)、随访6个月时mRS评分良85例(82.5%),B组分别为50例(60.9%)、57例(69.5%),P均<0.05。结论 Hunt-Hess 3~4级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行腰大池引流可以减低血管痉挛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2014年48期 v.54;No.930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雷晴;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CU)患者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98例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失访58例,随访140例,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68例;治疗后第12个月,失访69例,随访129例,其中治疗组67例、对照组62例。治疗后第6个月,治疗组痊愈15例、好转37例、无效20例,对照组分别为13、33、22例;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痊愈50例、好转8例、无效9例,对照组分别为30、17、15例;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发生口舌瘙痒3例、胃肠道不适2例、疲劳2例、头痛1例、腹泻1例,对照组未出现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CU患者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2014年48期 v.54;No.930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岩;杜巧;胡云鹤;黄建新;张丽华;封淑文;樊水平;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武警某部新兵训练闭合性跟腱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武警某部新兵训练中发生闭合性跟腱损伤的34例新兵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4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新兵患者中,跟腱完全断裂17例,跟腱部分断裂9例,慢性跟腱增生4例,陈旧性跟腱损伤伴粘连2例,跟腱局部肿胀2例。超声诊断与手术或MRI结果一致。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武警新兵训练中闭合性跟腱损伤一种简便、快捷、确诊率较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2014年48期 v.54;No.930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茂华;吴云飞;陈光祥;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食管癌术后发生ARDS患者的螺旋CT资料。结果食管癌术后ARDS病变分布以肺后下部为主,具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逐渐增多、加重的趋势;19例患者中,16例表现为以下叶为主的双肺多发病变,3例病变位于双肺下叶;13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合并片状实变影,其中伴支气管充气征6例,亚段或肺段不张5例,一叶性肺不张2例;4例仅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2例表现为双肺多发实变影,其中伴支气管充气征1例;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增厚5例;继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肺气肿9例,合并胸腔积液17例、气胸3例。结论食管癌术后ARDS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以下叶为主的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合并片状实变影。
2014年48期 v.54;No.93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淑娟;冯晓宏;王治兰;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腹部CT检查结果,记录转归情况。结果本组78.6%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40例、便血38例、腹泻28例。4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92.9%的病变发生在左半结肠;40例行病理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28例、糜烂18例和溃疡8例,与正常黏膜界限分明。30例行腹部CT检查显示,9例结肠肠壁增厚。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入院2周~1个月复查结肠镜,40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便血、腹泻为主,结肠镜检及腹部CT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2014年48期 v.54;No.930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鑫;杜少鸣;刘建;詹必成;李根水;刘永志;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幽门管过长与术后胸腔胃排空障碍的关系。方法测量53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幽门管长度,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36例患者中,幽门管过长73例,术后发生胸腔胃排空障碍10例(13.70%);幽门管正常463例,术后发生胸腔胃排空障碍15例(3.24%)。两者术后胸腔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幽门管过长易发生术后胸腔胃排空障碍。
2014年48期 v.54;No.93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菲菲;阎艾慧;郭星;王琰;姜学钧;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31例行气管切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手术时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31例患者中,28例(5.27%)是紧急气管切开,为了解除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其余均为选择时机行气管切开术。其中33例发生并发症,包括出血12例、皮下气肿6例、纵隔气肿1例、气胸1例、气管套管脱出8例、感染1例、肉芽形成1例、气管食管瘘2例、拔管困难1例。结论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宜行紧急气管切开,其余可选择时机进行,并发症多为出血和气管套管脱出。
2014年48期 v.54;No.93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留新;
目的观察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实施呼吸保护的效果。方法采用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A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6~0.8μg/kg泵入,然后缓慢静脉注射1~2 mg/kg丙泊酚负荷量,继之以2~4 mg/kg丙泊酚泵注维持;在A组基础上,B组麻醉后置入口咽通气管,C组麻醉后置入喉罩。记录3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通过声门、术中4个时点的呼吸频率(RR)和Sp O2。结果与麻醉前比较,A组麻醉后术前、通过声门、术中RR、Sp O2均下降(P均<0.05);B、C组各时间点RR、Sp O2比较,P均>0.05;3组间各时间点RR、Sp O2比较,P均>0.05。结论在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实施呼吸保护可保障患者呼吸畅通、维持理想的Sp O2水平。
2014年48期 v.54;No.93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