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垂体腺瘤组织中NF-κB、MMP-9、MIC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陈正;常映薇;李珍珠;孙其凯;王清波;李泽福;

    目的观察垂体腺瘤组织中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HC-Ⅰ类链分子相关抗原A(MIC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垂体腺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NF-κB蛋白、MMP-9蛋白及MICA蛋白进行检测;采用qRT-PCR法对垂体腺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NF-κB mRNA、MMP-9 mRNA、MICA mRNA进行检测。结果垂体腺瘤与正常脑组织中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0/40)、30%(6/20),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0/40)、15%(3/20),MIC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0/40)、0;两组比较,P均<0.01。垂体腺瘤与正常脑组织中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045±6.200、2.040±2.067,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770±7.661、2.369±1.460,MIC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1.817±41.046、5.062±3.849;两组比较,P均<0.05。NF-κB蛋白与MICA蛋白、MMP-9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8、0.345,P均<0.05)。结论 NF-κB、MMP-9及MICA在垂体腺瘤组织中高表达,NF-κB可能通过促进MMP-9及MICA表达而促进垂体腺瘤发生、发展。

    2015年03期 v.55;No.93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直肠黏液腺癌组织中四种耐药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杨成万;陶明珠;龙汉安;

    目的观察直肠黏液腺癌(MUC)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胸苷酸合酶(TS)、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Topo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7例直肠黏液腺癌及261例直肠非黏液腺癌(non-MUC)组织中p-gp、TS、GST-π、TopoⅡ蛋白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MU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组织中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94.5%,T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72.0%,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73.9%,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71.6%,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组织中p-gp、GST-π阳性表达率比较,P均<0.01。GST-π与直肠黏液腺癌分化程度有关,高中分化者GST-π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者(P<0.01),p-gp、TS、TopoⅡ表达与直肠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无相关性。p-gp与TS表达呈正相关(r=0.349,P<0.05)。结论直肠黏液腺癌组织中TS表达升高,p-gp、GST-π、TopoⅡ表达降低,GST-π表达与直肠黏液腺癌分化程度有关;四种耐药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可为直肠黏液腺癌化疗药物的筛选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015年03期 v.55;No.933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L1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及意义

    付玉娇;胡元晶;

    目的观察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长散布核元件-1(L1)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HR-HPV均阳性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织、CINⅡ~Ⅲ组织及宫颈癌组织各30份。采用亚硫酸氢盐转化结合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所有组织DNA的L1序列3个Cp G位点进行甲基化定量检测,评价其对子宫颈癌和CIN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INⅠ组织、CINⅡ~Ⅲ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L1基因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590±0.053、0.570±0.038、0.560±0.025、0.490±0.054,宫颈癌组织中L1基因平均甲基化水平与其他组织中比较,P均<0.001。选取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截断值为53.17%,此时其判断宫颈病变性质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86.70%。95%置信区间(CI)为0.834~0.976。结论HR-HPV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L1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为53.17%时,有助于宫颈病变性质的判断。

    2015年03期 v.55;No.933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赵振强;胡兰;蔡美华;陈志斌;王淑荣;王埮;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132例TIA患者,均进行ABCD2评分,低危患者46例(0~3分),中危患者70例(4~5分),高危患者16例(6~7分)。采用全自动CA7000血凝仪检测TIA患者血浆FIB。患者预后采用复合终点事件来判断,包括在90 d内脑卒中或死亡、与症状相关≥50%大动脉狭窄或有心源性栓子需抗凝治疗。结果未发生复合终点事件98例(阴性组),发生复合终点事件34例(阳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血浆FIB水平分别为(4.53±0.99)、(3.05±0.93)g/L,两组比较,P<0.05。ABCD2评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患者血浆FIB水平分别为(2.98±0.86)、(3.54±1.47)、(5.16±1.68)g/L,三者间比较,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FIB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388,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CD2≥4分及血浆FIB≥3.5 g/L是TIA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 TIA发生复合终点事件者血浆FIB水平明显升高,血浆FIB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血浆FIB≥3.5 g/L时可有效判断90 d内TIA患者预后。

    2015年03期 v.55;No.93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眼底微血管病变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关系

    徐扬;闫中瑞;孙树印;

    目的探讨老年人眼底微血管病变与急性冠脉事件(ACE)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社区研究方法,对济宁市兴隆庄煤矿社区年龄≥60岁的居民(排除ACE病史)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眼底照相。按照统一的随访方案和诊断标准对心脑血管病事件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登记。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眼底微血管病变与ACE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1 370例调查对象随访3 a,随访结束时发生终点事件256例,主要终点事件101例,ACE的发病率为292.5/万人年。其中眼底血管正常、轻度异常、中重度异常者的ACE发病率分别为242.8/万人年、293.2/万人年、640.8/万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眼底微血管病变、高血压是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眼底微血管病变是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眼底微血管病变病情越重,ACE发病率越高。

    2015年03期 v.55;No.93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杨茜;张海雄;韩雪梅;韩仰东;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45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45例单纯T2DM患者(B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C组),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采用微柱法测定血糖。对A组患者血清hs-CRP与血糖、血脂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组血清hs-CRP分别为(4.12±2.15)、(2.16±0.92)、(0.62±0.34)ng/m 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分别为11.09%±1.67%、9.27%±1.21%、4.17%±0.41%,空腹血糖(FPG)分别为(11.86±3.91)、(10.97±3.36)、(4.58±0.7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PG)分别为(15.91±2.34)、(13.79±3.29)、(6.16±0.83)mmol/L,三组间血清hs-CRP比较,P均<0.01;A、B组与C组Hb A1c、FPG、PPG比较,P均<0.01。A、B、C组TC分别为(5.84±0.56)、(5.47±0.34)、(3.31±0.25)mmol/L,TG分别为(2.27±0.27)、(2.18±0.23)、(1.21±0.19)mmol/L,LDL-C分别为(4.46±0.91)、(4.34±0.67)、(2.07±0.31)mmol/L,HDL-C分别为(1.17±0.37)、(1.21±0.42)、(1.51±0.62)mmol/L,A、B组TC、TG、LDL-C、HDL-C与C组比较,P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与Hb A1c、FPG、PPG、TC、TG、LDL-C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8 5、0.439 3、0.384 7、0.3069、0.343 1、0.404 5,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39 3,P<0.01)。结论 T2DM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可能参与了T2DM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

    2015年03期 v.55;No.93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下腔静脉塌陷率在脓毒症患者液体负平衡状态评估中的应用

    王淳;董庆云;曹超;寿松涛;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率评估脓毒症患者液体负平衡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94例,3 d内液体平衡状态始终为正平衡47例(正平衡组)、负平衡47例(负平衡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下腔静脉塌陷率。结果正平衡组、负平衡组下腔静脉塌陷率分别为47.60%±10.98%、54.98%±5.78%,两组比较,P<0.05。下腔静脉塌陷率预测液体负平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5,以下腔静脉塌陷率52.79%为阈值,预测液体负平衡的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61.7%。结论下腔静脉塌陷率能评估脓毒症患者液体负平衡状态,且敏感度较高。

    2015年03期 v.55;No.933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

    2015年03期 v.55;No.93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2015年03期 v.55;No.933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

    2015年03期 v.55;No.933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荞麦花叶黄酮对家兔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吴立国;韩淑英;石雪静;张英;石亚静;钱庄;

    目的观察荞麦花叶黄酮(FBFL)对家兔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禁食24 h的大耳白兔10只,猛击后枕部致死,立即剖开腹腔,制备离体回肠肠管。肠管上端接肌张力换能器,下端固定于金属钩上,调整肠管初负荷为2 g,平衡30 min。待肠管收缩稳定后开始加入FBFL,FBFL溶液浓度为0、0.5、1、2、4、8、16、32、64 mg/m L,每个浓度的体积为20μL,观察给药前后回肠平滑肌平均收缩力和收缩频率。采用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孵育肌条,观察不同浓度(2、4、8、16、32、64 mg/m L)FBFL联合10 mg/m L阿托品对离体回肠平滑肌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 0、0.5、1、2、4、8、16、32、64 mg/m L的FBFL作用后回肠平滑肌收缩力分别为(2.77±0.30)、(2.90±0.08)、(2.97±0.10)、(3.11±0.20)、(3.26±0.11)、(3.33±0.15)、(3.57±0.12)、(3.56±0.14)、(3.57±0.18)g,收缩频率分别为(7.41±0.40)、(8.17±0.52)、(8.74±0.52)、(9.37±0.41)、(10.25±0.11)、(10.69±0.23)、(10.43±0.28)、(10.48±0.23)、(10.25±0.46)次/min,FBFL在0.5、1、2、4、8、16 mg/m L范围内对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有一定量效关系(P均<0.01);FBFL能拮抗阿托品对家兔离体肠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在4、8、16 32、64 mg/m L范围内有一定的量效关系(P均<0.01)。结论 FBFL能增强家兔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动M受体相关。

    2015年03期 v.55;No.93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的解剖学变化

    谭耀灵;许球祥;马坪楠;

    目的观察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的解剖学变化。方法选取腕管综合征患者15例(30侧)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10侧、中度12侧、重度8侧,另选择同期匹配的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正中神经在桡尺关节、豌豆骨、钩骨钩3个平面的横截面积,计算不同病情程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豌豆骨、钩骨钩平面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扁平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桡尺关节平面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分别为(0.10±0.02)、(0.06±0.01)cm2,豌豆骨平面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分别为(0.15±0.03)、(0.08±0.02)cm2,钩骨钩平面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分别为(0.12±0.02)、(0.06±0.02)cm2,两组比较,P均<0.01。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钩骨钩截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40±0.02)、(0.43±0.03)、(0.46±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3.32%±0.43%、3.47%±0.23%、3.69%±0.12%,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豌豆骨截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30±0.02)、(0.36±0.06)、(0.40±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2.87%±0.34%、3.12%±0.43%、3.33%±0.11%,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结论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解剖学变化表现为在桡尺关节、豌豆骨、钩骨钩3个平面的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随着病情加重,正中神经在钩骨钩截面、豌豆骨截面腕横韧带厚度及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明显增加。

    2015年03期 v.55;No.93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缓激肽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磷酸化STAT3、梗死面积及细胞凋亡指数观察

    夏大川;田轶魁;魏民新;

    目的观察缓激肽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磷酸化STAT3、梗死面积、细胞凋亡指数变化。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18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缓激肽后处理(BK)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并于再灌注前予缓激肽(200μg/kg)。BK+AG490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前予缓激肽(200μg/kg),并于再灌注前5 min静注AG490(3 mg/kg)。再灌注10 min时各组取6只大鼠处死,制作心肌标本,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磷酸化STAT3(p-STAT3)。再灌注120 min时将剩余大鼠处死,制作心肌标本,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I-R组、BK组、BK+AG490组心肌p-STAT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4、0.56±0.08、0.27±0.05,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38.0%±3.0%、17.3%±2.8%、37.7%±3.8%,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72.0%±3.7%、40.7%±3.7%、71.7%±5.9%,BK组与I-R组、BK+AG490组比较,P均<0.01。结论缓激肽后处理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磷酸化STAT3水平升高,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少。

    2015年03期 v.55;No.93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肺癌并肺栓塞17例临床分析

    孙薇;王海燕;文仲光;马楠;肖燕;马凌云;魏晓阳;谢晓伟;

    目的总结肺癌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肺癌并肺栓塞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肺栓塞发生时间、治疗及随访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肺癌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7例患者中不明原因呼吸困难12例,咳嗽11例,发热9例,咯血5例,胸痛4例,心悸5例。血红蛋白(108.7±16.9)g/L,白细胞(8.9±5.3)g/L,D-Dimer(850±536.9)ng/m L,血氧分压(67.3±17.5)mm Hg,血小板(263.6±91.1)g/L。CT检查示肺动脉主干充盈缺损9例,多发肺栓塞5例,胸腔积液3例。彩色多普勒检查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无明显异常4例。病理检查示腺癌13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1例。TNM分期为Ⅰ期+Ⅱ期5例,Ⅲ期+Ⅳ期12例。14例肺栓塞发生于肺癌确诊后前5个月内。17例患者经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行化疗8例,放疗3例,生物靶向治疗2例。随访至2014年1月31日,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个月。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腺癌、Ⅲ期+Ⅳ期肺癌、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11×109/L、D-Dimer>500 ng/m L及血氧分压<80 mm Hg是肺癌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并肺栓塞好发于肺腺癌、Ⅲ期+Ⅳ期肺癌、低血红蛋白血症、高白细胞血症患者。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咳嗽、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升高。CT肺动脉造影检查示肺动脉主干充盈缺损。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示深静脉血栓形成。

    2015年03期 v.55;No.93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刘岳阳;胡文立;秦伟;王辰龙;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征,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确诊的9例RPLS患者临床表现、颅脑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起病7例,亚急性起病2例。临床表现为头痛7例,视觉障碍6例,癫痫发作5例,意识障碍6例。CT检查病灶表现为低密度影,MRI呈稍长或等T1、长T2信号,Flair像为高信号、DWI为低或等信号、ADC为高信号;其中累及枕叶6例,顶叶6例,额叶3例,颞叶1例,小脑1例,脑干1例,侧脑室3例,基底节3例,丘脑1例,海马1例;9例均累及白质,其中4例累及灰质。结论 RPLS的临床特征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头痛、癫痫、意识障碍、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RPLS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可累及额叶、脑干及脑深部结构,MRI检查是发现RPLS病变的最佳方法。

    2015年03期 v.55;No.93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胚胎性自然腔道软式内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2例

    郭少卿;朱惠明;廖秀敏;熊高飞;刘玉杰;

    目的观察经胚胎性自然腔道软式内镜手术(ENOTES)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近期效果。方法 12例SAP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24 h内实施ENOTES,术中清除腹腔渗液、放置腹腔灌洗管和引流管。术后给予持续腹腔灌洗和腹膜透析1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肠鸣音分别为(1.67±0.88)、(4.29±0.78)次/min,腹膜刺激征评分分别为(3.97±0.99)、(0.41±0.28)分,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89±3.54)、(2.34±1.78)分,IAP分别为(18.37±11.02)、(6.32±1.50)cm H2O;WBC分别为(19.73±1.30)×109/L、(4.28±0.28)×109/L,CRP分别为(173.42±71.35)、(21.49±15.26)mg/L,淀粉酶(1 337.42±876.78)、(5.71±4.02)U/L,总蛋白(47.21±10.56)、(2.38±1.70)g/L,有核细胞计数(4 289.79±2 556.76)、(54.01±46.53)个/μL;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本组1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7.30±5.01)d。结论 ENOTES能有效清除SAP患者急性反应期腹腔内炎性渗液及细胞炎症因子,近期效果较好。

    2015年03期 v.55;No.93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02例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

    唐艳萍;张力图;蔡政民;唐亚梅;苏程琳;谭晓玉;谢雨萱;利基林;

    目的观察102例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分型、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多重巢式RT-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三项技术对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 102例白血病患者按FAB分型诊断为ALL 51例,AML 45例,难分类白血病(UAL)6例。FAB分型无法确诊的6例UAL患者经流式免疫分型后诊断为2例B-ALL、3例B/T细胞系白血病和1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髓系/B细胞系),其余96例患者与流式分型结果一致,诊断为B-ALL 36例,T-ALL 15例,AML 45例。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检出融合基因36例(35.3%),包括PML/RARα、CBFβ/MYH11、AML1/ETO、TLS/ERG、TEL/AML1、E2A/PBX1、MLL/AF9、MLL/AF4、BCR/ABL 9种融合基因。结论 FAB分型对UAL无法确诊时,与细胞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联合,可使白血病分型更为精确、客观。

    2015年03期 v.55;No.93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ET/CT检查中~(18)F-FDG SUVmax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杜凤;冉学红;黄涛生;孙艳花;

    目的观察PET/CT检查中18F-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经病理活检初诊为NHL病例资料,采用Wilcoxon W检验分析SUVmax、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与NHL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UVmax、Ki-67、LDH、β2-MG对NHL恶性程度的判断价值,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SUVmax与Ki-67、LDH、β2-MG的相关性。结果 SUVmax与NHL恶性程度有关。SUVmax诊断侵袭性淋巴瘤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1.8%。NHL患者的SUVmax与Ki-67、LDH、β2-MG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2、0.419、0.456,P均<0.05)。结论18F-FDG SUVmax在侵袭性NHL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特异性较高。

    2015年03期 v.55;No.93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8例临床分析

    王宁宁;孙明军;

    目的总结Ig 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 G4-SC)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Ig G4-SC并AI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上腹痛或腹部不适5例,腹泻2例,淋巴结肿大2例,体质量下降3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直接胆红素增高8例,血清淀粉酶增高4例,γ球蛋白增高6例,CA19-9增高8例,抗核抗体阳性3例,血沉增高2例,类风湿因子增高3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3例,抗线粒体阳性2例。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6例,局限性肿大2例;胆胰管水成像表现为胆总管下段局限性狭窄(1型)6例,肝门区胆管及胆总管下段狭窄(3型)2例。8例患者使用激素治疗均有效。随诊6~24个月均未再复发。结论 Ig G4-SC并AIP患者多以阻塞性黄疸及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伴有肝功酶学改变及自身免疫性抗体异常;CT表现为胰腺肿大;胆胰管水成像主要表现为胆总管下段局限性狭窄(1型)。

    2015年03期 v.55;No.93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胸部X线影像学特征分析

    邹思思;谭理连;

    目的总结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胸部X线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登记的1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组)和145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X线胸片上肺内、外病变及合并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耐多药组发生全肺病变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耐多药组和对照组右中、右下肺野出现病变的患者构成比分别为52.0%、31.7%,36.0%、22.8%,两组比较,P<0.05。耐多药组出现斑点状影、钙化影、多发结节、多发空洞、肺门上提、纵膈淋巴结增大、肺大泡、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受累的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耐多药组在左右两侧上、中、下肺野出现结节、空洞的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胸部X线影像学改变为肺部病变广泛,波及多个肺野;斑点状影、多发结节、出现空洞肺野数有助于耐多药肺结核的诊断。

    2015年03期 v.55;No.93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单纯血清脂肪酶水平升高的病因分析

    刘静;刘深建;王燕;陈鑫;王小中;

    目的分析单纯血清脂肪酶(LPS)水平升高的病因。方法单纯血清LPS升高达正常参考范围上限3倍及以上患者108例,对其病因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炎和非胰腺炎病因各54例,非胰腺炎病因包括胆囊(胆管)炎/结石30例、肾脏疾病9例、胃肠感染、炎症6例、胰腺挫伤3例、胰头癌3例、胰体尾脓肿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单纯出现血清LPS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及以上患者的病因除胰腺炎外,还有胆囊(胆管)炎/结石、肾脏疾病、胃肠感染。

    2015年03期 v.55;No.93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析

    于帅;王斌;杜娜;刘营;王颜刚;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NAFLD和2型糖尿病风险关联关系的队列研究相关的文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R及其95%CI表示,对NAFLD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纳入11篇队列研究,其中前瞻性研究6篇(73 205例),回顾性研究5篇(39 975例)。11篇研究中共有113 322例参加者、5 776例2型糖尿病。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上,NAFLD患者比非NAFLD患者高2倍(RR=2.05,95%CI为1.63~2.57,P<0.001)。轻度NAFLD和重度NAFLD患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为1.57(95%CI为1.08~2.30,P>0.01)和2.92(95%CI为1.69~5.09,P<0.001)。结论 NAFLD并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大。

    2015年03期 v.55;No.933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原菌培养结果及其耐药性分析

    邱泽亮;范正君;闵思特;许东伟;周萍;沈飞云;沈侃;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医师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2月ICU送检标本所分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液、中段尿和全血,分别占81.8%、10.5%、5.5%。分离出2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2株(82.7%)、革兰阳性球菌27株(12.3%)、真菌11株(5.0%)。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和肠杆菌占主要地位,前5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呈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以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6.4%、3.6%,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5.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夫西地酸均高度敏感。结论 ICU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和肠杆菌占主要地位,前5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病原菌呈现多药耐药特点,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呈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夫西地酸均高度敏感。

    2015年03期 v.55;No.93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肿瘤坏死因子-308G/A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分析

    曾莉蓉;魏新素;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域-308G/A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的关系。方法以肿瘤坏死因子、多态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感染等为主题词,计算机检索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VIP、MEDILINE、Cochrance Library、Spinger、Embase等数据库,时间自建库以来至2013年3月15日,收集中国人群TNF-α启动区-308G/A位点多态性与CHB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s 10软件进行漏斗图和Egger's检验。结果共纳入研究6项,CHB组632例,健康对照组4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具有G等位基因的人群CHB危险与具有A等位基因的人群相比有显著差异(OR=1.54,95%CI为1.18~2.01,P=0.001)。基因型GG与(GA+AA)无显著性差异(OR=1.72,95%CI为0.80~3.67,P=0.16)。结论 TNF-α启动子区域-308G/A多态性与CHB发生存在相关性,TNF-α启动子-308位点A等位基因可以保护健康者不受HBV感染。

    2015年03期 v.55;No.93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228例临床分析

    荀志红;马力;刘亚娟;

    目的总结H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并高血压患者427例,其中H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8例(H组),非H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9例(非H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清学指标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 H组女79例(34.65%),超重/肥胖(BMI≥25 kg/m2)119例(52.19%),糖尿病110例(48.25%),吸烟84例(36.84%);非H组分别为33例(16.58%)、129例(64.82%)、60例(30.15%)、95例(47.74%),两组比较,P均<0.05。H组与非H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97%±1.80%、6.47%±1.80%,血尿素氮分别为(5.87±1.86)、(5.08±1.68)mmol/L,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82.07±23.21)、(68.45±20.34)μmol/L,尿酸分别为(323.08±100.14)、(288.10±102.13)μmol/L,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H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为女性较多,多有糖尿病和代谢紊乱,吸烟、超重/肥胖者较少,肾功能差。

    2015年03期 v.55;No.933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工作记忆损伤及其与血压的关系

    马广隆;苏伟青;胡荣权;林振;吴阿兰;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工作记忆损伤及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查体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数字广度测试法得分及N-back范式测试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工作记忆试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分别为(26.37±1.43)、(26.25±1.42)分,顺记数字广度测试得分分别为(8.55±0.98)、(8.53±1.28)分,倒记数字广度测试得分分别为(4.48±1.10)、(4.60±1.18)分,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在2-back任务的正确率为70.33%±13.97%,对照组为77.70%±12.62%,两组比较,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收缩压与2-back任务的正确率呈负相关(r=-0.509,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工作记忆损伤;收缩压越高,工作记忆损伤越明显。

    2015年03期 v.55;No.93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陈宝林;尹加林;鲍红光;王宏宇;张勇;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联合舒芬太尼PCIA,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PCIA。评估两组术后2、4、8、12、24 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第1次按压镇痛泵距离清醒拔管时间和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第1次按压镇痛泵距离清醒拔管时间分别为(9.5±2.1)、(4.4±2.3)h,24 h内患者按压镇痛泵次数分别为(6.5±4.0)、(15.6±7.4)次,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0.3±2.3)、(65.4±5.2)μg,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因按压镇痛泵次数较多,出现呕心、眩晕现象。结论超声引导下TAP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定位准确,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2015年03期 v.55;No.933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儿童脑胶质瘤术后多足球囊~(32)P残腔内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临床观察

    宋杰;付廷刚;徐蒙;相寿长;许鹏;

    目的观察多足球囊32P残腔内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儿童术后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胶质瘤患儿87例,接受手术治疗,但肿瘤显微镜下均未能全切,将术后患儿按信封随机法分为A组30例、B组28例、C组29例。A组术后第8天开始口服TMZ化疗,75 mg/(m2·d),连服42 d,之后每4周为1个周期,维持6个周期,每个周期的前5 d口服TMZ 150 mg/(m2·d)。B组术后第8天始TMZ化疗,方案剂量同A组,第1个周期满3岁者同步进行60 Gy分割外照射,不足3岁者延迟至满3岁再行放疗。C组行多足球囊32P内放疗同步TMZ化疗:术中将多足球囊植入肿瘤残腔,术后第8天开始TMZ化疗,第1个周期同A、B组,第2~7个周期前10 d口服TMZ 75 mg/(m2·d)。第1周期第1天行同位素内放疗1次,以后每2个化疗周期行同位素32P8Mci内放疗1次。比较三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KPS评分及1、3、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治疗6个月时,A、B、C组有效率分别为53.3%、67.9%、89.7%,三组间比较,P均<0.05。术后治疗12个月时,A、B、C组有效率分别为43.3%、53.6%、79.3%,C组与A、B组比较,P均<0.05。A、B、C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分别63.3%、75.0%、96.6%,3年生存率分别33.3%、50.0%、75.9%,5年生存率分别20.0%、39.3%、55.2%,B、C组1、3年生存率比较,P均<0.05;A、C组1、3、5年生存率比较,P均<0.05。三组治疗后6个月及1、3年存活者KPS评分:A组分别为(84.29±9.31)、(82.87±10.44)、(77.23±10.79)分,B组分别为(71.82±9.13)、(69.83±10.12)、(65.85±10.22)分,C组分别为(84.71±9.46)、(83.86±11.23)、(81.07±10.31)分;A、C两组存活者KPS评分分别与B组比较,P均<0.05。结论多足球囊32P残腔内放疗同步TMZ化疗治疗儿童术后脑胶质瘤效果较好,且较为安全。

    2015年03期 v.55;No.93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302例疑诊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秦昌秀;何宏;孙美红;朱富高;侯晓丰;

    目的分析302例疑诊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耳及外耳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302例疑诊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取患者中耳、外耳分泌物标本共313份(中耳214份,外耳99份),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207株,病原菌检出率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13.4%)、铜绿假单胞菌33株(10.5%)、真菌(7.3%)、表皮葡萄球菌22株(7.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莫西沙星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88.1%、78.6%、76.2%;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达100.0%;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替考拉宁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依次为90.9%、90.5%、90.5%。结论耳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主要致病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拉霉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比阿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

    2015年03期 v.55;No.93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泰安市区成年健康查体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娄延霞;薛凌宇;张学彬;冉张申;王传海;

    目的探讨泰安市区成年健康查体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特征,调查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明确CKD的高危人群。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6 000例18周岁以上城镇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尿等实验室检查,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KD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4 399例研究对象进入统计分析,CKD患者共1366例(9.49%),男性患病率为9.21%,女性为9.85%,男女患病率比较,P=0.126。CK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00),60岁后患病比例明显加大。CKD知晓率为1.4%。CKD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非CKD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女性、高收缩压、既往肾病史、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为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泰安市区成年健康查体人群CKD患病率为9.49%,60岁后CKD患病比例明显加大。年龄每增加10岁、女性、高收缩压、既往肾病史、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为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03期 v.55;No.933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聂爱玲;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呼吸衰竭患者134例,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炎、解痉平喘、补液、胸腔穿刺抽气等对症和支持治疗。采用血气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72 h动脉血气,计算治疗后6、12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 h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24 h内动脉血乳酸值恢复正常65例、24~72 h动脉血乳酸值恢复正常27例、>72 h动脉血乳酸值恢复正常42例,病死率分别为6.2%(4/65)、33.3%(9/27)、88.1%(37/42),三者相比,P<0.05;前者与后两者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值、Pa O2/Fi O2和APACHEⅡ评分相比,P均<0.05。治疗后存活84例、死亡50例,二者治疗后6、12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治疗前p H值、治疗前Pa O2/Fi O2、APACHEⅡ评分相比,P均<0.05。治疗后12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83例、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51例,病死率分别为25.3%(21/83)、68.6%(35/51)。结论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时患者预后较好。

    2015年03期 v.55;No.93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姜晓梅;梁燕敏;靳瑾;田英;李秀霞;谷新顺;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观察组),其中冠脉3支病变30例,2支病变36例,1支病变34例。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铁蛋白。结果观察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为(365.44±15.21)ng/m L,其中冠脉3支病变者、2支病变者、1支病变者分别为(453.68±21.45)、(289.21±19.35)、(170.53±13.86)ng/m L;对照组为(169.38±12.47)ng/m L;观察组及冠脉3支病变者、2支病变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男性、女性血清铁蛋白超标(男性>400 ng/m L,女性>150 ng/m L)率分别为23.08%(15/65)、22.86%(8/35),对照组男性、女性血清铁蛋白超标率分别为1.56%(1/64)、19.44%(7/36),两组男性血清铁蛋白超标率相比,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铁蛋白血清水平能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

    2015年03期 v.55;No.933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孙雅丽;成瑞明;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患者48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左侧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10例,右侧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17例,双侧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21例。结核位于附睾尾部35例,附睾头部4例,附睾头、尾部9例。结核累及睾丸5例。结核面积1.7 cm×1.3cm~7.2 cm×4.0 c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共计57个,其中弱增强回声结节9个,低回声结节42个。结节形态多不规则,体积较小,边界显示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状的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可清晰显示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的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有助于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的诊断。

    2015年03期 v.55;No.933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差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关系

    王亦合;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双下肢长度差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关系。方法对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THA治疗,采用后外侧入路,人工假体选用双锥面螺旋臼和生物型假体柄。术后测量双下肢长度差,随访1 a,采用HH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和1 a时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肢延长者59例,其中延长1~10 mm者31例(延长Ⅰ组),延长11~23 mm者28例(延长Ⅱ组);患肢缩短者18例(缩短组),缩短(5.5±2.0)mm,双下肢等长者19例(等长组)。术后3个月延长Ⅰ组、延长Ⅱ组、缩短组、等长组HHS评分分别为(53.22±7.05)、(52.43±6.83)、(58.65±7.13)、(59.94±7.36)分,延长Ⅰ组、延长Ⅱ组与缩短组、等长组比较,P均<0.05;术后1 a时延长Ⅰ组、延长Ⅱ组、缩短组、等长组HHS评分分别为(56.45±7.25)、(52.65±6.92)、(57.57±6.94)、(58.83±7.25)分,延长Ⅱ组与其他三组比较,P均<0.05;延长Ⅰ组术后1 a与术后3个月HHS评分比较,P<0.05。结论 THA后双下肢长度差超过10 mm时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差,且不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好转。

    2015年03期 v.55;No.933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巩膜外垫压术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张华;刘金华;陈梦平;

    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术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高度近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8例(38眼),均伴后巩膜葡萄肿,均接受巩膜外垫压术联合后巩膜加固术,观察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36例1次复位成功,2例未复位,其中1例再次手术调整巩膜加压条带后复位,另1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34例,无提高或下降4例,视力提高率89.5%。黄斑劈裂6例,其中劈裂腔完全消失4例,明显缩小2例。手术前后眼轴分别为(28.85±2.28)、(28.90±1.67)mm,屈光度分别为(-13.35±3.29)、(-13.62±3.26)D,手术前后眼轴和屈光度比较,P均>0.05。38例患者均未出现眼内炎、眼内出血、医源性裂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巩膜外垫压术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伴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高、疗效好,同时避免了分期手术因粘连所致的操作困难。

    2015年03期 v.55;No.933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36例临床分析

    张哲;张鹏举;

    目的总结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儿的原发病依次为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胎粪性腹膜炎、特发性胃穿孔、特发性肠穿孔、先天性巨结肠及先天性肠闭锁。36例患儿中早产儿9例、低出生体重儿15例;临床表现为拒乳30例,反复呕吐33例,进行性腹胀32例,精神反应差29例;胃穿孔8例,肠穿孔28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后存活17例,死亡19例。其中早产儿存活2例,足月儿存活15例;体重正常患儿存活13例,低出生体重儿存活4例;胃穿孔存活3例,肠穿孔存活14例;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存活2例,胎粪性腹膜炎存活3例,特发性胃穿孔存活3例,特发性肠穿孔存活3例,先天性巨结肠存活4例,先天性肠闭锁存活2例。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为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结肠炎、胎粪性腹膜炎、特发性胃穿孔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发,治疗以手术为主;患儿预后较差。

    2015年03期 v.55;No.93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

    张景义;许颖;张会芬;蒲志杰;李丹玲;孟令宇;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方法选取62例糖尿病足患者(观察1组)、62例2型糖尿病无足部病变患者(观察2组)和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血清TBIL分别为(11.50±4.86)、(13.52±4.90)、(18.07±8.31)μmol/L,血清DBIL分别为(4.33±3.25)、(4.29±1.52)、(4.79±2.26)μmol/L,血清IBIL分别为(7.19±3.36)、(9.24±4.05)、(13.28±6.85)μmol/L,三组间血清TBIL、IBIL比较,P均<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Hb A1c≤8%者TBIL分别为(12.40±2.64)、(13.93±5.74)μmol/L,血糖控制不佳者(Hb A1c>8%)TBIL分别为(10.37±1.01)、(13.28±3.52)μmol/L,观察1组Hb A1c≤8%者TBIL与Hb A1c>8%者比较,P<0.05;观察1组Hb A1c≤8%者TBIL与观察2组比较,P均<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更明显。

    2015年03期 v.55;No.933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肿瘤放射治疗中辐射增敏剂的应用进展

    冉晨曦;何人可;汤小玲;郭忠;

    肿瘤放射治疗中辐射增敏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变肿瘤微环境、清除自由基和电子、细胞周期同步化、抑制DNA损伤修复、促进细胞凋亡和生物还原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常规辐射增敏剂有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环氧化酶-2抑制剂、铂类、天热药物,为减轻不良反应,采用小剂量多次照射或与解毒药物并用或局部用药等。新型辐射增敏剂有纳米粒、核仁素的特异性核酸适配体AS1411、STAT3反义寡核苷酸,他们作为放疗增敏剂能在肿瘤组织内被动靶向地聚集,进而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近年来,寻找更高效辐射增敏剂的重点放在能影响某些还原酶的药物,设法进一步加重肿瘤乏氧状态,并且使提升细胞放射抗性的蛋白表达量下降,从而发挥细胞毒作用。

    2015年03期 v.55;No.93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肾去交感神经术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曹振华;

    顽固性高血压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往往多种降压药物连用效果仍不满意。目前临床对肾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进行了一系列开放、多中心、非随机临床观察研究,认为对肾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高血压,尤其是多种降压药不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可考虑采用肾去交感神经术进行治疗。2013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学会(ESC)高血压管理指南中首次提出"推荐药物治疗无效可以考虑肾去交感神经术"。而寻找评估肾交感神经是否过度兴奋的手段及参数、评价降压效应是否持久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2015年03期 v.55;No.933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李宗锴;刘鹏;

    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颅脑损伤伴严重脑肿胀效果确切,但术后的颅骨缺损可致颅内病理生理发生变化,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术中严密止血,术后维持血压平稳,6 h后复查CT,再次开颅清除血肿可防治术后早期并发的迟发性颅内血肿TICH。术中减张缝合,控制颅内高压,发现伤口渗出或颅内感染,及时行脑脊液培养,应用敏感抗生素可防治术后中期并发的硬膜下积液或水瘤。术中清除出血,硬脑膜减张缝合,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并行颅骨修补可防治术后晚期并发的脑室扩大、脑积水及颅骨缺损综合征。

    2015年03期 v.55;No.933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对比剂肾病早期肾损伤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李顺宝;苑国富;李放;

    对比剂肾病(CIN)指使用对比剂48~72 h内出现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目前尚缺乏诊断CIN的早期肾损伤生物学标志物。目前研究表明,通过监测血清胱抑素C、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可以早期发现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伤。

    2015年03期 v.55;No.933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进展

    刘毅梅;张鹏;

    创伤性膈肌破裂发病率不高,损伤机制复杂,常因其他多部位严重损伤而漏诊。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和腹部CT检查,膈肌破裂直接征象:膈肌部分缺损,悬垂膈肌,膈肌缺如;间接征象:一类与疝相关,一类与胸腹腔边界消失有关;不确定征象:膈肌增厚,膈或膈周造影剂外溢,膈肌低增强,肋骨骨折。近年来,胸/腹腔镜技术亦用于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治疗主要有经胸或经腹手术探查修补膈肌,在胸腹部穿通伤中或钝性伤中应用微创腔镜评价和修补膈肌,腔镜下膈肌修补技术包括疝闭合器、褥式缝合、补片修补等。

    2015年03期 v.55;No.933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799例宫颈感染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陈剑;吴德群;程文国;刘艳;

    <正>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2]。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DNA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们采用

    2015年03期 v.55;No.933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60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

    郑兰江;陶红;艾建;

    <正>肺心病心衰患者多有肾脏受累,以往多用尿素氮、肌酐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但其敏感度差。胱抑素C是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血中生成量稳定,肾脏是清除循环中胱抑素C的惟一器官,因此胱抑素C可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情况的重要指标[2]。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们观察了60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

    2015年03期 v.55;No.933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卜祥梅;王波;王耀岐;

    <正>传统的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是以人体解剖标志进行定位,通过刺激神经寻找异感来定位神经,需患者配合,常需反复穿刺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超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阻滞,利用超声显像可直观地分辨出神经及周围组织,并在实时引导下将穿刺针准确地置于靶神经

    2015年03期 v.55;No.933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主支预置球囊DK-crush介入前降支分叉病变1例报告

    简斌;张涛;赵继先;王娟;王家宁;肖俊会;

    <正>患者男,年龄63岁。因"劳力性胸闷3个月"于2014年5月入院。查体:P 78次/min,BP 150/100 mmH 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有长期大量吸烟史40余年,有高血压病史2 a。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尿素氮7.13 mmol/L,尿酸491.6μmol/L,随机血糖6.2 mmol/L,甘油三酯2.48 mmol/L。肌

    2015年03期 v.55;No.93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枕部头皮巨大血管畸形1例报告

    姚志刚;郝亮;冯岩;刘宏雷;武海龙;孙晓立;

    <正>患者男,43岁。因"发现枕部肿物进行性增大20 a,肿物破溃出血1 d"于2013年6月16日入院。患者枕部肿物发现时呈黄豆大小,位于皮下,质软,曾在当地县医院手术切除,当时出血较多。之后肿物又出现并逐年增大,经过10 a,再次手术,出血汹涌,肿物未能全切。本次入院前2 a枕部肿物破裂出血,行右枕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肿物较前缩

    2015年03期 v.55;No.933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升结肠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柳辰昊;谭志军;

    <正>患者男,41岁,因"右下腹疼痛"于2014年2月入院。入院前2个月开始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伴间歇性发热。此次查体发现右下腹饱满,麦氏点区域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B超检查显示右下腹低回声包块,体积为7.5 cm×5.0 cm×6.1 c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质,内部可见短线样血流信号,怀疑阑尾周围脓肿,腹部及盆腔CT检查可见

    2015年03期 v.55;No.933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稿约

    <正>《山东医药》杂志是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疾病的研究进展、防治经验。为便于广大读者、作者投稿,现将《山东医药》稿约公布如下。

    2015年03期 v.55;No.933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