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血清PSA、PSAD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刘妍;徐勇;刘冉录;张志宏;杨阔;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检测在前列腺癌(PCa)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238例PCa患者,根据ECT、X线、CT及MRI结果诊断骨转移组112例、非骨转移组126例;分析血清PSA、PSAD水平与PCa骨转移的关系。结果以血清PSA>20 ng/m L为骨转移诊断标准,两组骨转移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骨转移敏感度性76.79%,特异性为82.54%。以血清PSAD>0.40 ng/(m L·cm3)为骨转移诊断标准,两组骨转移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骨转移敏感性82.14%,特异性为75.40%。以血清PSA>20 ng/m L联合PSAD>0.40 ng/(m L·cm3)为临界值诊断骨转移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14%和84.13%。应用ROC曲线确定诊断PCa骨转移的临界值,血清PSA为20 ng/m L,PSAD为0.40 ng/(m L·cm3)。结论血清PSA、PSAD均为判断PCa患者有无骨转移的可靠指标,PSA+PSAD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PCa骨转移。

    2015年05期 v.55;No.935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G试验和GM试验对儿童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李泰阶;李萌;郭世辉;梁宏洁;李山;秦雪;刘志明;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含量检测(GM试验)对儿童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儿童血液病患儿246例,根据是否诊断IFI分为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219例。采用动态试管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和半乳甘露聚糖含量。计算G试验、GM试验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IF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试验诊断儿童血液病IF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8.89%、91.78%、57.14%和98.53%;GM试验分别是66.67%、71.23%、22.22%和94.55%;G试验、GM试验并联分别是100%、65.75%、26.47%和100%;G试验、GM试验串联分别是55.56%、97.26%、71.43%和94.67%。G试验、GM试验串联诊断IFI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与其他试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G试验、GM试验对儿童血液病患者IF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G试验和GM试验串联分析对IFI的诊断价值更高。

    2015年05期 v.55;No.93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IgA肾病与尿白蛋白多聚体的关系

    钱白音;王玉新;林宇静;张桦;李中和;郑晶;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多聚体(PAs)在Ig 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4例同步行肾活检诊断明确的Ig A肾病患者尿PAs,采用FM-8P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测量尿渗透压、邻苯三酚红法测量尿蛋白、肌氨酸氧化酶法测量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 Ig A肾病尿PAs阳性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及Scr水平均较阴性组升高(P均<0.05)。尿渗透压比较,尿PAs阳性Ig A肾病患者较尿PAs阴性者降低(P<0.05)。结论尿PAs对判断Ig 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临床意义,可以作为判断肾功能恶化速度及预后的指标。

    2015年05期 v.55;No.93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巴马小型猪T2DM模型胰岛素抵抗及瘦素、抵抗素水平的变化

    于健;邹迪莎;叶瑶;周燕;胡璟;杨帆;黄漓莉;刘晓玲;莫如芬;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T2DM)模型胰岛素抵抗(IR)及瘦素、抵抗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5只。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喂养高脂高糖饲料,共喂养10个月。11个月初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1周后重复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12个月末试验结束。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同时采用HOMA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0个月模型组小型猪体质量、FPG、FINS及HOMA-IR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TZ给药后(12个月末试验结束时)FPG进一步升高,FINS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升高(P均<0.05),且HOMA-IR与瘦素、抵抗素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3、0.933,P均<0.05)。结论 T2DM小型猪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升高,与HOMA-IR密切相关。

    2015年05期 v.55;No.93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HBx基因转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史光军;类成刚;陈增银;

    目的探讨HBx基因转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Bx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HBx瞬时转入Hep G2细胞(转染HBx细胞组);以转染空载体细胞组和未转染Hep G2细胞组作为对照。以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肝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转染HBx细胞组的Hep G2肝癌细胞生长较其他两组密集。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HBx细胞组的Hep G2细胞较多处于增殖期(G2期细胞占5.68%)。荧光显微镜图像显示转染HBx细胞组处于增殖期的Hep G2细胞比率为47%,转染空载体细胞组为28%,未转染Hep G2细胞组为25%;转染HBx细胞组Hep G2细胞处于增殖期的比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HBx基因转染能促进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细胞增殖。

    2015年05期 v.55;No.93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身放射线照射对B16F10黑色素瘤小鼠的影响

    王冰;屈朋欢;王艳华;崔乃鹏;蔡建辉;陈保平;

    目的观察全身放射线照射(TBI)对B16F10黑色素瘤小鼠移植肿瘤生长及小鼠存活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移植肿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分别对小鼠进行TBI,观察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和小鼠的存活情况;检测放疗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结果不同剂量TBI对各组小鼠肿瘤面积及存活率无影响(P均>0.05)。给予7 Gy TBI 10 d后,B16F10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下降(P<0.05)。结论 TBI不影响B16F10黑色素瘤小鼠移植肿瘤生长及荷瘤小鼠的生存;7 Gy TBI可改变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有利于肿瘤免疫治疗。

    2015年05期 v.55;No.935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经祛瘀方对子宫内膜病变不孕患者IVF-ET周期子宫内膜形态变化及妊娠的影响

    许娟;唐淮云;汤丽莎;罗健;

    目的探讨温经祛瘀方对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子宫内膜形态变化与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IVF-ET的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宫腔镜下诊刮送病理检查后采用常规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运用温经祛瘀方进行中药干预,观察两组患者IVF-ET周期临床与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可以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HCG注射日A型子宫内膜形态>降低C型或不均质子宫内膜的出现(P均<0.05);观察组生化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促性腺激素使用时间、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移植胚胎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VF-ET周期温经祛瘀方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提高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

    2015年05期 v.55;No.93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2015年05期 v.55;No.935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缩略语的使用要求

    <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

    2015年05期 v.55;No.935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槲皮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甲甲;钟佳伶;张娟;黄文芳;

    目的评估槲皮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大鼠80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25只、缺血再灌注组25只和槲皮素组25只,后3组再按不同灌注时限(0、6、12、24、72 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分别于实验结束后留取大鼠血液及肝脏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血清中ALT、AST、IL-1β、IL-6、IL-8、TNF-α均有所升高,且以12 h最高,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IL-6外,槲皮素组各时点以上检测指标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光镜下,对照组、假手术组肝脏无明显改变;而在缺血再灌注后12 h,肝细胞变性明显,肝索结构消失,部分肝细胞灶状坏死;槲皮素组的肝脏仅部分细胞变性,部分肝索结构存在,该形态学变化与细胞凋亡指数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槲皮素能够有效地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5年05期 v.55;No.935 22-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缺血后处理对梗阻性黄疸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

    李毅;张雪霞;贾英斌;李文华;张百萌;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梗阻性黄疸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梗阻性黄疸对照组(S组)、梗阻性黄疸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梗阻性黄疸肾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组20只。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点各组又分为再灌注0 h(T0)、1 h(T1)、3 h(T2)、6 h(T3)4个亚组各5例。检测再灌注后的各时点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TNF-α水平,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I/R组和IPO组血清BUN、Cr、TNF-α水平均高于S组(P均<0.05),IPO组T2时间点血清Cr、BUN、TNF-α水平均低于I/R组(P均<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下调大鼠血清TNF-α水平,从而减轻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15年05期 v.55;No.935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小肠细胞凋亡的影响

    范玲玲;侯明星;陈冬梅;丁翠霞;钟海燕;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肠缺血再灌注后0 h组(B1组)、肠缺血再灌注后2 h组(B2组)、乌司他丁治疗肠缺血再灌注后0 h组(C1)、乌司他丁治疗肠缺血再灌注后2 h组(C2组)各12只。B1、B2、C1、C2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 min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手术前经尾静脉B1、B2组各注入生理盐水2 m L,C1、C2组各注入乌司他丁5×104U/kg;A组仅分离SMA,不夹闭血管。取A、B1、B2、C1、C2各组大鼠的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TUNEL法检测小肠细胞凋亡率。结果光镜观察发现,A组小肠黏膜基本正常;B1组小肠黏膜及绒毛排列轻度紊乱,无黏膜变性、坏死,出现上皮下间隙扩大,腺体轻度受损及毛细血管充血;B2组小肠绒毛水肿明显,黏膜及绒毛排列明显紊乱,黏膜上皮脱落呈现糜烂,腺体严重受损;以上变化在绒毛顶端尤为显著。C1、C2组小肠黏膜充血、水肿及上皮糜烂坏死的程度均较B1、B2组减轻。B1、B2组大鼠细胞凋亡率较A组升高(P均<0.01)。C1组与B1组、C2组与B2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小肠细胞凋亡,有助于减轻由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道损伤。

    2015年05期 v.55;No.935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感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张桂菊;赵红梅;吴金勇;袭雷鸣;张葆青;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将60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辨证口服中药、喜炎平静滴及化痰散外敷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滴联合愈酚甲麻那敏糖浆口服的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喘憋、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憋、咳嗽、咳痰症状、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中西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呼吸道流感病毒性肺炎有良好疗效。

    2015年05期 v.55;No.935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CD105的表达

    陈谦;高超;张磊;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不同发展阶段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及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SP法以及PCR法检测乳腺癌不同发展阶段E-cadherin及CD105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E-cadherin与CD105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CD1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Ⅰ和Ⅱ级、p TNM分期Ⅲ期中呈高表达(P均<0.05);E-cadheri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Ⅰ和Ⅱ级、p TNM分期Ⅲ期中呈低表达(P均<0.05);E-cadherin与CD105表达呈负相关(r=-0.343,P<0.05)。结论乳腺癌中E-cadherin与CD105表达特点不同,联合检测E-cadherin和CD105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很大作用。

    2015年05期 v.55;No.935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免疫球蛋白、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的意义

    丁士华;熊述道;翟志敏;秦慧;陶莉莉;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BIOMED-2引物系统及多重PCR方法对60例NH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Ig及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B细胞NHL中,39.02%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T细胞NHL中36.84%检出TCR基因单克隆重排;14例早期与46例晚期患者的Ig和(或)TCR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28.57%和41.3%;11例低变恶性患者和49例中、高度恶性患者的Ig和(或)TCR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36.36%和38.78%;以上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3例NHL患者骨髓涂片检测骨髓侵犯阳性率为13.21%,明显低于骨髓基因重排检测阳性率(43.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及外周血Ig及TCR基因重排PCR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骨髓侵犯及MRD。

    2015年05期 v.55;No.93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Wnt5a、β-Catenin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梁利丹;袁红瑛;何涛;刑鲁奇;米建强;张新;蔡阳阳;

    目的探讨Wnt5a、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刮宫或者手术切除的存档石蜡标本87例,根据组织类型分为增殖期子宫内膜组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1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56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类组织Wnt5a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Wnt5a、β-Catenin在三组间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nt5a、β-Caten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均<0.05),β-Caten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nt5a、β-Catenin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无关。结论Wnt5a、β-Catenin共同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恶性转化过程,联合检测Wnt5a、β-Catenin对早期判断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价值。

    2015年05期 v.55;No.935 37-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和寒战的影响

    宋娟;李青;方向志;葛亚丽;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寒战的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分别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D0.5组)、右美托咪定0.75μg/kg(D0.75组)、右美托咪定1.0μg/kg(D1.0组)及等容生理盐水(S组)。观察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患者苏醒期的寒战情况、躁动行为和拔管时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 D0.75组、D1.0组苏醒期躁动与寒战发生均减少(P均<0.05)。D1.0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长于S组,Ramesay镇静评分亦增大(P均<0.05)。D0.75组PACU停留时间短于S组、D0.5组及D1.0组(P均<0.05)。结论 0.75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寒战的发生,缩短患者PACU停留时间。

    2015年05期 v.55;No.935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联合CCL-2水平检测对复发性流产的诊断价值

    宋丽;穆春华;陆晓媛;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联合CCL-2水平检测对复发性流产(RS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SA患者60例(RSA组)和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30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血液淋巴免疫表型分布,ELISA法检测血清CCL-2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CCL-2表达情况。结果 RSA组与对照组血液淋巴免疫表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RSA组血清CCL2、绒毛及蜕膜组织CCL-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联合CCL-2水平检测分析对RSA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5年05期 v.55;No.935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俊乾;车京津;李连;赵伟伟;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三联组)70例与术前应用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双联组)7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和出院前心脏左室大小及射血分数、术前冠脉血栓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及住院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基本生化指标、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病变支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联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及校正的TIMI帧数均高于双联组,出院前患者左心室功能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双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联组术前冠脉血栓负荷分级低于双联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在急诊PCI术前联合应用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可以减少缺血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2015年05期 v.55;No.93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导管内癌磁共振征象分析

    李骥;闫金银;李丹丹;彭飞;孙秋原;李丁丁;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磁共振(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粉刺型DCIS和17例非粉刺型DCIS病例的MRI资料,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不同病理类型DCIS的特征性MRI表现。结果 34例粉刺型DCIS中,10例表现为线状及导管状强化,16例表现为段样强化,3例表现为局灶性及斑点样强化,5例表现为肿块样强化。而17例非粉刺型DCIS中,有14例表现为肿块样较均匀强化,3例表现为线状强化或不规则形较弱强化。结论粉刺型DCIS的MRI影像学具有线状、导管状及段样强化的特征性表现,非粉刺型DCIS在MRI检查中多表现为肿块样强化,缺乏特征性表现。

    2015年05期 v.55;No.93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科手术中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观察

    陈琳;王艳玲;王建珍;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对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切皮前20 min,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 L,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PD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和地佐辛0.1 mg/kg。术毕记录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记录术后1、2、4、12、24 h的静、动态VAS评分及MAP、HR、Sp O2;记录术后24 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结果四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MAP、HR、Sp O2、术后24 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组比较,PD组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降低(P<0.05)。与P组、D组比较,PD组术后1、2、12 h静、动态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对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帕瑞昔布钠或地佐辛。

    2015年05期 v.55;No.935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

    刘莉;朱文艳;冯姝;李胜男;钱静;梁树人;陆伟;高斌;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3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预防用药组210例和未预防用药组173例。预防用药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对其过敏者(共2例)选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7 d;未预防用药组不使用抗生素。比较治疗10 d两组各类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结果预防用药组感染率为13.80%,未预防用药组感染率为36.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分布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未预防用药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20.23%,高于预防用药组患者的10.95%(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可降低相关细菌感染的发生和上消化道再出血。

    2015年05期 v.55;No.935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眼轴长度与角膜散光及术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尹雅丽;胡婕;白艳;王福海;任洪义;张福海;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不同长度眼轴与角膜散光、术后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3例(12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生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观察术前角膜曲率、眼轴及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比较术前眼轴长度与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关系。结果术前眼轴22.00~26.00 mm组术后矫正视力≥0.8者占67.7%(67/99),眼轴>26.00 mm组,矫正视力≥0.8者占20.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P<0.05);眼轴<22.00 mm组矫正视力≥0.8者占50.0%(8/16),与22.00~26.00 m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术前眼轴22.00~26.00 mm组角膜散光≥1.50 D者占21.8%(22/101),眼轴>26.00 mm组角膜散光≥1.50 D者占4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5);眼轴<22.00 mm组角膜散光≥1.50 D者占35.7%(5/14),与22.00~26.00 m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结论不同长度的眼轴患者眼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程度、角膜散光程度不同。

    2015年05期 v.55;No.93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环形电切术不同宫颈切除深度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机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孟钊;谢芳;李洁明;

    目的评价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不同宫颈切除深度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机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8例行LEEP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4例,两组术中宫颈切除深度分别为15~20 mm和21~25 mm。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IN级别变化、治愈率、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宫颈修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宫颈狭窄程度亦较对照组减轻(P均<0.05)。术后1年,观察组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修复及宫颈狭窄、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影响较大。

    2015年05期 v.55;No.93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液分布及影响因素

    张相瑜;郭民;徐海燕;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液分布情况,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内外液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的患者(观察组)和63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采用全身生物电阻法测定透析后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计算总体水(TBW)、细胞外液占体质量的百分比(E/T)、细胞内液占体质量的百分比(I/T)和ECW/ICW比值(E/I);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透析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比较两组体液分布情况,分析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与E/I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透析后身体TBW、ECW、E/T、E/I仍高于对照组,I/T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透析后E/I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9、-0.523,P均<0.01)。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TBW、ECW量较大,此可能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水平降低有关。

    2015年05期 v.55;No.93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邹鲁;张仁斌;商建飞;许旭东;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传统方法组(T组)、神经刺激仪组(N组)、超声引导组(U组),每组30例。局麻药为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和2%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1∶1的混合液20 m L。观察三组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效果,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结果 U组和N组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T组,且U组短于N组(P均<0.01)。U组和N组正中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T组(P<0.01),U组尺神经阻滞完善率高于N组和T组(P<0.01)。U组、N组麻醉优良率高于T组(P<0.05)。U组麻醉优等率(手术时完全无疼痛)明显高于N组、T组(P<0.05或<0.01)。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较神经刺激仪辅助及传统方法阻滞效果更好。

    2015年05期 v.55;No.935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

    金刚;李业海;徐俊杰;

    目的探讨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74例。A组不修复关节囊,对短外旋肌群进行腱性修复;B组采用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拔术,修复关节囊,对短外旋肌群进行骨性修复。患者术后随访超过1年,定义术后1年内发生的关节脱位为早期脱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以及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早期脱位,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脱位的发生风险较小,且能提高患髋关节Harris评分。

    2015年05期 v.55;No.935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手足口病患儿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变化

    姜朕;傅鸣郁;胡丹;孙坤;齐文;朱磊;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变化及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情况。方法选择95例HFMD患儿,其中轻症50例、重症45例,同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HFMD患儿24 h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症HFMD患儿24 h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降低(P均<0.05),而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HFMD患儿SDNN、SDANN、SDNNindex、r MSSD、PNN50均低于轻症患儿(P均<0.05)。结论 HFMD患儿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衡,轻症病例主要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重症病例同时存在迷走神经活性降低。

    2015年05期 v.55;No.93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降钙素原及高敏C反应蛋白对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

    牛锦龙;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PCT水平。测定观察组治疗3、7 d及治愈时血清PCT、hs-CRP水平,并与治疗前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治疗3 d时血清PCT、hs-CRP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7 d、治愈时血清PCT、hs-CRP与治疗3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PCT、hs-CRP水平下降可预测病情好转。

    2015年05期 v.55;No.93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胡红军;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食管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肺功能强;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开胸手术。

    2015年05期 v.55;No.93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痰热清静滴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张海防;岳屹囡;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痰热清静滴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92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6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基础治疗。B组每天静滴痰热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A组吸入地塞米松。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儿气促缓解、两肺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并评估疗效。结果 B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气喘消失、啰音消失时间均较A组缩短(P<0.01或<0.05)。结论静滴痰热清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

    2015年05期 v.55;No.935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脊髓肿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

    李宝龙;李玉斌;张海垠;马智慧;刘阳;王自玲;李宏波;刘瑶;杨大为;于俊华;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患者29例,切除肿瘤后,严密缝合硬脊膜,外敷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脊膜,最后将完整切除的椎板复位固定,分层关闭切口。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脊柱CT复查,显示手术节段局部肌肉软组织愈合良好,椎板复位融合,硬脊膜外未形成明显瘢痕粘连,全部恢复良好。结论瘢痕粘连与血肿、症状反应及术中椎板切除过多有关;椎板切开复位技术与硬脊膜外敷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脊膜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脊髓肿瘤术后的硬脊膜外瘢痕粘连。

    2015年05期 v.55;No.935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36例临床分析

    张康;张鲁昌;张广敬;刘计宽;崔宏伟;潘芬;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CT引导下,对3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进行多极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观察患者影像学变化、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CT检查示肿瘤CT值降低、体积缩小、无明显强化、肿瘤高代谢灶消失呈无代谢信号、副肿瘤综合征消失、咯血、疼痛等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结论 CT引导下的肺癌射频消融治疗微创、安全、效果好,可作为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2015年05期 v.55;No.935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慢性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的影响

    赵彦文;王梅;窦林波;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慢性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86例慢性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垂直注射深入牙周袋内,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百分率,并且测定血清CRP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百分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清CRP、TNF-α水平亦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以改善慢性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症状,并能降低血清CRP、TNF-α水平。

    2015年05期 v.55;No.93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多西他赛、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高翔;刘永军;李晓丹;于华;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TC(多西他赛+卡铂)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TC方案化疗联合CIK治疗,对照组采用TC方案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变化、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7.8%和87.0%;对照组分别为42.2%和77.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16CD+56及CD+4/CD+8均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组76.1%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的44.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1.4%和61.0%,2年生存率分别为62.8%和41.6%,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IK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力,延长生存期。

    2015年05期 v.55;No.935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血清缺血修饰蛋白检测对冠心病诊疗的临床价值

    李秀丽;邵静波;张银环;徐海年;郑佳辉;李秀芹;李雅妮;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胸痛入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30例,其中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97例、非冠心病33例,冠心病行介入治疗50例、未行介入治疗47例,介入治疗置入单支架22例、多支架28例。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IM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析IM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IMA水平为(114.3±14.1)U/m L,非冠心病为(85.6±19.7)U/m L;介入治疗术前血清IMA水平为(118.2±15.7)U/m L,术后为(129.4±13.3)U/m L;单支架介入治疗后IMA升高(6.7±3.5)U/m L,多支架介入治疗后IMA升高(14.8±6.9)U/m L;是否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单支架与多支架间比较患者血清IMA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当血清IMA截断值为103.1 U/m L时,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75.8%。结论血清IM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介入治疗可致血清IMA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球囊扩张次数及支架置入数目有关。

    2015年05期 v.55;No.93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精液沙眼衣原体感染对精液一氧化氮含量和精子顶体内透明质酸酶活性的影响

    郑立宏;杨丹;高晓勤;

    目的探讨精液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精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精子顶体内透明质酸酶(HYD)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精液CT阳性男性不育123例作为观察组、CT阴性男性不育1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精液常规,免疫层析法检测CT感染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精子顶体内HYD活性和阳性反应率采用自制的药盒检测。结果观察组精液NO含量为(57.98±14.78)μmol/L,精子顶体内HYD活性和阳性反应率分别为(26.48±16.97)μm和(52.98±18.98)%;对照组精液NO含量为(34.89±8.47)μmol/L,精子顶体内HYD活性和阳性反应率分别为(38.22±16.39)μm和(71.32±19.13)%,观察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1),精子顶体内HYD活性、阳性反应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1)。结论精液CT感染导致精液NO含量偏高和精子顶体内HYD活性下降,从而影响男性生育力。

    2015年05期 v.55;No.93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怀方;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宫颈癌中晚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紫杉醇和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应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1年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2.05%,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2.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97%;对照组则分别为66.67%、79.49%、87.18%。两组以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具有良好疗效,且能减少不良反应。

    2015年05期 v.55;No.93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应用对小儿断指再植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林培敏;贾海滨;刘庆;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应用对小儿断指再植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断指再植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麻醉诱导前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术中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术后30 min、1、2、4、6 h的疼痛评分和术后5、10、20、30 min及1 h的镇静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 h内各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术后1 h内各时点镇静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小儿断指再植术超前镇痛模式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

    2015年05期 v.55;No.93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代敏;洪志鹏;

    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仍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随着外科切除理论与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方式及观念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论述了现阶段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前分期、外科治疗以及围术期新辅助治疗的诸多进展情况。

    2015年05期 v.55;No.93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骨骼肌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程燕;吴晶晶;孙尧;

    本文在介绍骨骼肌减少症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主要从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骨骼肌减少症发生根本原因为神经—肌肉功能减退,合理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对预防骨骼肌减少症具有积极作用。

    2015年05期 v.55;No.935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研究进展

    宋文奇;赵梦华;陈海鱼;

    急性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可从无症状偶然发现的肺动脉亚段血栓至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多脏器衰竭的高危肺栓塞。因此,迅速准确危险分层对确保高质量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当今临床广泛使用和正在进行研究的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评估方法给予综述,并讨论危险评估策略对肺栓塞优化治疗所起的作用。

    2015年05期 v.55;No.935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65例疗效观察

    薛琳;乔钧;赵兴海;

    <正>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部分病例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远期发展成哮喘。近年来,笔者采用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烟台市北海医院就诊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

    2015年05期 v.55;No.935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疣状胃炎患者氩离子凝固术后腹痛观察及分析

    董云;陈庆法;

    <正>氩离子凝固技术(APC)治疗疣状胃炎,灵活,操作视野清晰,无粘连现象,且治愈率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APC治疗疣状胃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腹部疼痛,但具体疼痛特点、发生率、发生时间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对APC治疗714例疣状胃炎患者的腹痛发生率、特点及发生时间进行了观察。

    2015年05期 v.55;No.935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预防长春瑞滨化疗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

    宋丽;焦玉红;葛胜燕;王家华;王敏;

    <正>长春瑞滨是半合成的长春碱类抗癌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等有较好疗效。但长春瑞滨对局部皮肤和组织刺激性较大,患者使用后容易发生静脉炎[1]。其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57.6%,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而且可能因此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2]。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使用

    2015年05期 v.55;No.935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烧伤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例治疗体会

    王玉术;吕仁荣;

    <正>2006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治疗烧伤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8~70岁,烧伤面积7%~60%,深度为Ⅱ~Ⅲ度。2例伴有上肢骨折。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时间为烧伤后

    2015年05期 v.55;No.935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以急性肺水肿为首发症状的腹膜后较大嗜铬细胞瘤1例

    周婷婷;张培影;

    <正>患者男,27岁,因"胸闷憋喘不适3 d,加重3 h"于2014年3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 d反复出现胸闷不适,咳嗽痰多,活动耐量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入院3 h前突然出现胸闷憋喘加重,大汗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遂来就诊。查体:T 36.5℃,P 112次/

    2015年05期 v.55;No.935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1例

    王新华;宋允胜;

    <正>患者女,58岁,因"发现颈部及左耳后肿块并疼痛11 d、发热7 d"于2014年5月9日第1次入住本院。患者于入院前11 d无明显原因出现颈部、左耳后肿胀疼痛、颈部肿块,肿块始发时1.5 cm×1.0cm×0.5 cm,后逐渐增大,且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2015年05期 v.55;No.935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