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对肺癌裸鼠移植瘤VEGF-C、VEGFR-3、CD44v6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陈玉琴;陈刚;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对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CD44变异体蛋白6(CD44v6)和β-链蛋白(β-catenin)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奥沙利铂、二甲双胍+奥沙利铂及灭菌蒸馏水等干预,42 d后处死动物,留取肿瘤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VEGFR-3、CD44v6和β-caten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组、奥沙利铂组和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8.97%、34.37%和50.27%。与对照组相比,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VEGF-C、VEGFR-3、CD44v6和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二甲双胍组、奥沙利铂组比较,联合用药组VEGF-C、VEGFR-3、CD44v6和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VEGF-C、VEGFR-3、CD44v6和β-catenin蛋白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79.281、151.275、171.294、164.149,P均<0.01);VEGF-C、VEGFR-3、CD44v6和β-catenin mRNA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8.897、81.029、64.100、83.892,P均<0.01)。结论奥沙利铂及二甲双胍均可抑制VEGF-C、VEGFR-3、CD44v6和β-catenin的表达,联合应用抑制效果更强。

    2015年09期 v.55;No.94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PGD_2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_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建英;刘代顺;刘振峰;韩冰;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D2(PGD2)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哮喘气道重塑提供分子研究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PGD2受体抑制剂Laropiprant(0.3、1、3、10、30μmol/m L)不同时间(12、24、48、72、96 h)作用于肺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Laropiprant对于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设正常对照组、Laropiprant 0.3μmol/m L组、1μmol/m L组、3μmol/m L组、10μmol/m L组、30μmol/m L组,每组加入PGD2刺激剂TGF-β2(2.5 ng/m L)培养24 h后,再加入相应浓度的Laropiprant刺激24 h,分别用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TGF-β1、Smad3以及Smad4的表达。结果加入TGF-β2(2.5 ng/m L)处理24 h后,随着Laropiprant的浓度增加,细胞TGF-β1、Smad3以及Smad4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下降趋势(P均<0.05)。不同浓度的Laropiprant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生长抑制率随Laropiprant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Laropiprant在浓度达到1μmol/L,作用时间为24~96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提高。结论L-929小鼠肺成纤维细胞中PGD2可能通过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引起气道重构。

    2015年09期 v.55;No.94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颞横回NAA/Cho的变化及意义

    宋冬梅;吕欣;刘涛;徐英霞;王宝山;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颞横回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7例,经纯音听阈筛查,分为糖尿病双侧耳聋组(25例)、糖尿病单侧耳聋组(22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健康志愿者17例为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组均行双侧颞横回听神经皮层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检测,根据神经代谢产物峰下面积计算NAA/Cho,并比较上述各组差异;Pearson统计用于分析血糖值与NAA/Cho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50%作为判定该指标诊断早期糖尿病并发感音神经性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与NAA/Cho呈负相关(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双侧耳聋组、糖尿病单侧耳聋组的患侧与健侧听神经皮层NAA/Cho均下降(r=-0.547,P均<0.05),糖尿病单侧耳聋组患侧与健侧相比,NAA/Cho降低(P<0.05);NAA/Cho在1.65时,诊断感音神经性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ROC曲线下面积为76%。结论单纯糖尿病患者颞横回已出现NAA/Cho降低,伴有感音神经性的患者降低更明显。NAA/Cho有可能作为判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的预警指标。

    2015年09期 v.55;No.941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郑泉清;谢怀章;孙静锋;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1990~2014年MEDLINE、PUBMED、EMBASE、WOS等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3篇相关文献。Meta分析显示,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高[RR=1.180,95%CI=(1.080,1.280),P=0.000];男性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0,95%CI=(0.800,1.530),P=0.546];女性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发病风险高[RR=1.400,95%CI=(1.17,1.68),P=0.000]。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对无糖尿病患者高,且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病。

    2015年09期 v.55;No.941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西红花酸对RAW264.7巨噬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杨如会;刘并进;

    目的探讨西红花酸对RAW264.7巨噬细胞株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设计合成My D88 siRNA,用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同时用西红花酸和My D88 siRNA进行干预。RT-PCR法测定RAW264.7巨噬细胞IL-6、TNF-α、i NOS、MCP-1和IFN-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κB/p65和p-JNK1/2的水平,ELISA法检测IL-6和TNF-α水平。结果西红花酸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6、TNF-α、i NOS、MCP-1 mRNA的表达,下调p-JNK1/2和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IL-6、TNF-α的分泌水平;My D88 siRNA可以阻断西红花酸对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的作用,但西红花酸和My D88 siRNA对LPS刺激IFN-βmRNA表达的阻断作用不明显。结论西红花酸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My D88信号通路实现。

    2015年09期 v.55;No.94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鼻咽癌患者E-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涛;廖芝玲;金观桥;苏丹柯;罗殿中;马韵;赖少侣;罗宁斌;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E-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鼻咽癌组织标本46份,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比较E-选择素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转移与非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N0~3、远处转移M0~1患者之间E-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E-选择素在其他临床病理特点如临床分期(Ⅰ~Ⅳ期)、肿瘤T分期(T1~4)、年龄(>50岁,≤50岁)、性别(男与女)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咽癌患者中E-选择素表达升高,其高表达促进鼻咽癌的转移。

    2015年09期 v.55;No.941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及肝病类型的关系

    赵晶晶;李嘉;刘洁;马海霞;武婷;

    目的分析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肝病类型及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3例入院时SF升高的急慢性肝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络合法测定血清铁(SI),分析SF、SI与肝功能炎症指标相关性,及SF、SI在不同类型肝病、不同程度肝脏炎症患者中的变化特点。结果 SF、SI与ALT、AST均呈正相关(P均<0.01),SF与ALB呈负相关(P<0.01)。SF水平在戊型肝炎、药物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中依次升高(χ2=13.551,P<0.01),ALT、AST的升高程度同SF一致;SI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在急性肝炎与肝衰竭中的升高水平较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明显;SI在肝癌患者表达量最低,其余四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与肝脏炎症程度正相关,在丙肝及肝衰竭患者中,SF比ALT、AST更能反映患者的病情。

    2015年09期 v.55;No.941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人参皂苷CK与顺铂联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刘珊;蒋永新;王红;付凤莲;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与顺铂联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50、25、12.5、6.241、3.125、1.562 5μg/m L)人参皂苷CK单独或加不同浓度顺铂(20、10.5、2.5、1.251、0.625μg/m L)作用于A549细胞,MTT法测定人参皂苷CK与顺铂单用或联用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细胞周期所占百分比及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A549细胞VEGF水平。结果人参皂苷CK和顺铂联用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关系;两药大剂量(50μg/m L人参皂苷CK+20μg/m L顺铂)联用时合用指数(CI)≈1,为相加效应,小剂量联用(1.562 5μg/m L人参皂苷CK+0.625μg/m L顺铂)时CI>1,为拮抗效应;两药大剂量联用时A549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两药联用凋亡率高于单用人参皂苷CK或顺铂(P均<0.05);两药联用时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水平低于单用人参皂苷CK或顺铂(P均<0.05)。结论人参皂苷CK与顺铂大剂量联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效应为相加效应,小剂量联用时为拮抗效应;大剂量联用可明显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机制与减少内源性VEGF分泌有关。

    2015年09期 v.55;No.941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硼替佐米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王莹;梁勇;张彦明;吴德沛;刘海燕;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IL-4条件下,采用2、10、50 nmol/L硼替佐米处理骨髓DC,CCK-8法检测硼替佐米对DC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协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及MHCⅡ类抗原表达,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中TNF-α、IL-12的水平。将经过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处理后的DC与异基因小鼠脾细胞共育,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硼替佐米处理后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混合淋巴反应体系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TNF-α表达。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经过不同浓度硼替佐米预处理的DC的NF-κB入核活性。结果经过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处理的DC在LPS刺激后,CD40、CD80、CD86及MHCⅡ类抗原表达下调,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培养上清中TNF-α、IL-12水平明显降低,亦呈现剂量依赖性(P均<0.05)。DC在经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处理后,其激活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随着硼替佐米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弱,异基因淋巴细胞分泌TNF-α和INF-γ量逐渐减少,而IL-2的水平并无明显变化。经过硼替佐米预处理的未成熟DC在LPS刺激条件下NF-κB入核量减少,并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P均<0.05)。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入核活性导致小鼠DC成熟受到抑制,继而抗原递呈能力下调,激活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弱。

    2015年09期 v.55;No.941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心脏干细胞获取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亚群分析

    席雷;李彤;

    目的探讨影响获取人心脏干细胞的因素,并分析心脏干细胞亚群的比例。方法获取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右心耳组织,从中提取心脏干细胞。分析年龄、性别因素与获取心脏干细胞数量的相关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脏干细胞中干细胞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胰岛素基因增强蛋白质(Isl-1)的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Kit+细胞及Isl-1+细胞比例。结果心脏干细胞数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869,P<0.01),与性别无相关性(r=0.027,P>0.05)。心脏干细胞c-Kit与Isl-1均阳性表达。在1×105的数量级中,c-Kit+细胞占(3.28±0.94)%,Isl-1+细胞占(1.21±0.37)%。结论获取人心脏干细胞的数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心脏干细胞亚群中以c-Kit+细胞为主。

    2015年09期 v.55;No.941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乌丹降脂胶囊对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郭云;戴二黑;黄艳;郑浩杰;刘洪德;杨莉;

    目的研究乌丹降脂胶囊对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61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予乌丹降脂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P>0.05;两组ALT、AST、GGT、TC、TG与其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乌丹降脂胶囊可显著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

    2015年09期 v.55;No.941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肝癌组织RPA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光林;王旭东;占红;蒋慧;陈曦;

    目的观察肝癌组织中RPA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0份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PA1 mRNA及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RPA1 mRNA、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在肝癌组织中,RPA1 mRNA、蛋白的表达在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肝癌组织中,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肝癌组织分级,是否有乙肝表面抗原,有无淋巴转移及门脉癌栓等临床病理参数中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RP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与肝癌发生有关。

    2015年09期 v.55;No.941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12~2013年辽阳市居民碘盐质量及食用情况调查

    王澄珊;

    目的了解辽阳市居民碘盐质量及食用情况。方法每个(市、区)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随机抽取5个乡,每个乡(镇、街道)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5份居民户盐样。按照GB/T 13025.7直接滴定法测定碘盐中碘含量,采用仲裁法测定川盐、海藻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中碘含量。结果 2012、2013年辽阳市居民的碘盐中位数分别为27.49 mg/kg、25.30 mg/kg,合格率分别为99.71%、96.03%,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67%、95.37%,非碘盐率0.05%、0.33%。2012与2013年盐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1),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8、51.04,P<0.01),全市的居民碘盐合格率均高于90%。除宏伟区、弓长岭区2012年与2013年持平,白塔区、文圣区、太子河区、辽阳县、灯塔市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2013年均比2012年有所下降。各县区间比较,盐碘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F=256.1,P<0.01)。按《食用盐碘含量》25 mg/kg标准,2013年比2012年合格碘盐增多,碘盐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8.5,P<0.01)。结论辽阳市碘盐质量状况良好,全市7个县(市、区)的合格碘盐食用率都高于90%,居民食盐碘含量逐渐下降,新标准碘盐逐渐普及,在个别地区也存在非碘盐的问题。

    2015年09期 v.55;No.94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最佳方案的探讨

    田庆龙;吕佳南;许传斌;张武;吕仁杰;徐鹏;

    目的探讨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的最佳电流强度。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胸部扫描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5组,A、B、C、D组各30例,E组15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剂量100 m As扫描,用传统的滤过反透射法重建,其余各组依次分别为75、50、30、15 m As进行扫描,并在i Dose4-5水平重建图像,对5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在i Dose4-5水平下,随着电流强度的降低,有效剂量逐渐减小,图像噪声值逐渐增大,B、C、D、E组有效剂量较A组分别减少约27.74%、51.82%、77.01%和83.94%,B、C、D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E组图像质量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i Dose4-5水平,电流强度降低至30 m As可以明显减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不受影响,可以作为胸部低剂量扫描的最佳方案。

    2015年09期 v.55;No.94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抑郁与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性探讨

    孙维国;周立平;蔡文智;宋涛;冯燕勤;张波;

    目的探讨妊娠期抑郁与功能性便秘(FC)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正规产检的孕妇43例,根据罗马标准Ⅲ2设计成排便日记卡判定孕妇是否存在FC,根据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判定孕妇是否存在抑郁,然后对妊娠期抑郁患者存在FC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干预,干预3个月后,再次填写PDSS和排便日记卡,比较不同程度抑郁患者FC的发生率,干预前后FC症状积分、满意度积分、PDSS积分。结果符合抑郁筛查标准的20例(轻度抑郁10例、重度抑郁10例),符合FC标准的30例;重度抑郁患者FC发生率高于轻度抑郁及非抑郁孕妇(P<0.05)。干预后患有FC者55.6%达到临床治愈标准,33.3%显效,与干预前比较,伴抑郁的FC患者干预后PDSS积分、FC症状积分降低,排便满意度积分升高(P均<0.05)。结论通过对孕妇抑郁症状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期FC的症状和排便满意度。

    2015年09期 v.55;No.941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姚丽娜;刘勇;于海丹;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口服盐酸多塞平,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口服文拉法辛。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8.22±0.64)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42±5.38)分、认知功能评分(24.24±5.18)分、ALD评分(81.13±8.01)分,对照组分别为(14.78±2.65)、(20.36±3.97)(21.33±4.92)、(62.31±6.84)分,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1.43%、82.86%(P均<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低于对照组的55.71%(P<0.05)。结论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2015年09期 v.55;No.941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r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疗效观察(附33例报告)

    肖以磊;周杰;陈秋兰;李忠民;种宗雷;朱伟杰;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EPO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皮下注射r Hu-EPO,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处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两组运动、感觉功能进行评定。同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感觉功能评分提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提高不明显;而EPO组患者仍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PO组未发现明显发热、皮疹、瘙痒、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 r Hu-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安全有效。

    2015年09期 v.55;No.94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卤米松乳膏联合窄谱紫外线照射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唐沛;毛桂华;巩玉刚;

    目的研究卤米松乳膏(HC)联合窄谱紫外线(NSU)照射治疗银屑病(PRS)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6例P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HC联合NSU治疗,对照组仅给予HC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2(IL-2)、IL-4、IL-10水平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6.76%(59/68)、总有效率为98.53%(67/68);较对照组的35.29%(24/68)、80.88%(55/68)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两组INFγ、IL-2水平均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结论 HC联合NSU治疗PRS患者较单用HC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与调节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2015年09期 v.55;No.941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MRI表现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分析

    李骥;闫金银;李丹丹;彭飞;孙秋原;张卉丹;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磁共振(MRI)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各分子分型与MRI征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行乳腺MRI扫描的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乳腺癌MRI表现,术后乳腺癌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其分子分型,并分析各分子分型与MRI征象相关性。结果 luminal-A型乳腺癌MRI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样病变,边缘常有毛刺,边界模糊(P=0.006);luminal-B型乳腺癌MRI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样病变,强化多不均匀,边缘可有毛刺(P=0.004);Her2乳腺癌MRI多表现为非肿块样病变或形态较规则肿块,病变范围较大,边缘较光滑,多为肿瘤周边强化(P=0.005);三阴性乳腺癌MRI多表现为肿瘤边缘较光滑,多呈环状强化,肿瘤内多出现液化坏死信号(P=0.007)。结论乳腺癌的MRI表现与其不同分子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从影像学角度分析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5年09期 v.55;No.941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HPV E6/E7 mRNA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李景然;童克婷;朱健生;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方法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0例高危型HPV DNA阳性患者分别进行TCT、HPVE6/E7 mRNA检测和阴道镜病理活检,比较HPV E6/E7 mRNA在各宫颈病变中阳性率的差异,以及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中诊断价值的差异。结果 750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活检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293例,E6/E7 mRNA阳性患者占286例,各种宫颈病变(意义不明不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鳞状癌变)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TCT检出CIN阳性256例,单用E6/E7 mRNA检出CIN阳性247例,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用TCT或E6/E7 mRNA检测出CIN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P均<0.05)。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联合TCT方法可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率,优于单独检测。

    2015年09期 v.55;No.941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CDK7和SKP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刘庆滨;陈艳昕;黄江梅;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7(CDK7)和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份胃癌和3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K7和SKP2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变化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DK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多,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分别为χ2=7.425,P=0.006;χ2=13.899,P=0.000;χ2=5.725,P=0.017)。SKP2在胃癌组织表达增多,其阳性表达仅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χ2=9.875,P=0.002)。CDK7和SK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2,P<0.05)。结论 CDK7、SKP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正向协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2015年09期 v.55;No.941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PCT和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吴红丽;孙岳枫;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伴腹水患者75例分为SBP组45例和非SBP组3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PCT、CRP、WBC、ESR水平,观察SBP组抗感染治疗后PCT、CRP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WBC、ESR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PCT、CRP、WBC、ESR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均<0.05)。经抗感染治疗,SBP组死亡者的血浆PCT、CRP持续阳性,直至恶化未见降低;好转患者治疗初期PCT、CRP逐渐降低,出院时均正常。PCT和CRP诊断SB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SBP组的ROC曲线下AUC依次为PCT>CRP>WBC>ESR。结论 SBP患者PCT、CRP升高,其可作为肝硬化伴SBP的预测指标。

    2015年09期 v.55;No.94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房娟;朱桃花;管春风;李如霞;

    目的探讨妊娠子痫前期(PECL)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93例妊娠期高血压(GHP)患者按是否并发PECL分为GHP组与PECL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肌酐、血尿酸、24 h尿蛋白、高血压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差异,分析PECL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与GHP组比较,PECL组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数明显低(P均<0.05),BMI、血肌酐、血尿酸、24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及MAP明显高,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多(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与PECL发病呈负相关(r=-0.07,P<0.05),是PECL发病的保护因素,而血尿酸、高血压家族史与PECL发病呈正相关(r分别为0.14、1.12,P均<0.05),是PECL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PECL发病与孕妇年龄、营养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而血小板、血尿酸水平及高血压病家族史是PECL发病的独立因素。

    2015年09期 v.55;No.94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王立娜;

    目的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胰岛素增敏剂(I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0例PO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观察组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去氢表雄酮硫酸盐(Ds)、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雄烯二酮(A2)、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E2、SHBG、Ds、A2、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与IS联用降低PCOS患者体内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机体的内分泌环境及提高卵巢功能。

    2015年09期 v.55;No.94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清ET-1、hs-CRP水平的影响

    王世勋;谭蕾;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内皮素1(ET-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CSF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硝酸酯类、阿司匹林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并测定hs-CRP、ET-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5),hs-CRP、ET-l水平均降低(P均<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增加CSF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弱炎症反应。

    2015年09期 v.55;No.941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行PCI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比较

    南京;杨水祥;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12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2例、瑞舒伐他汀组64例。比较住院期间两组血脂、心肌酶、hs-CRP、pro-BNP水平及PCI手术前后心脏舒张功能。结果两组心肌酶、血脂、pro-BNP、LVEF、LVEDD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瑞舒伐他汀组在降低hs-CRP、E/A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时对舒张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2015年09期 v.55;No.94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清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检测对两性霉素B相关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比较

    陈继英;孙道萍;陈文明;孙忠亮;

    目的比较血清胱抑素C(Cys C)及肌酐(Scr)水平检测对两性霉素B(Am B)相关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以30例化疗后应用Am B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Am B应用前后血清Cys C、Scr水平,并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根据有无肾损害发生分为肾损害组及非肾损害组,比较两组Cys C、Scr及Ccr水平,并分析Cys C、Scr与Ccr的相关性。另外,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血清Cys C、Scr对Am B相关肾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 14例(46.7%)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Am B后出现肾损害,中位发生时间为Am B开始治疗第10天。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Am B治疗后Ccr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Cys C水平均升高;而Scr水平仅在肾损害组显著升高(P均<0.05)。Am B治疗前后Cys C与Ccr的相关性(r分别为-0.817、-0.829,P均<0.05)优于Scr(r分别为-0.741、-0.720,P均>0.05)。Cys C的ROC下AUC显著高于Scr(分别为0.943±0.044、0.767±0.082,Z=1.966,P=0.049)。结论 Am B相关肾损害可在用药早期出现;与Scr相比,血清Cys C能更敏感、准确地反映肾功能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Am B相关肾损害。

    2015年09期 v.55;No.94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质量改进模式指导的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谵妄中的应用

    吕丹;田丽;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模式(QI)指导的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谵妄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即以QI模式为理论指导,依据总结证据、探讨实施的潜在障碍、确定效果评价指标、保证措施的有效落实4步流程图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并观察集束干预策略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谵妄发生率(28.9%)低于对照组(47.2%)(P<0.05);试验组集束干预策略的依从性达标率从63%提高到86%,谵妄发生率从53.3例/1 000ICU住院日下降到21.6例/1 000 ICU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QI模式指导的集束干预策略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2015年09期 v.55;No.94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于洁;涂晓文;李燕辰;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其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随机分为A(PTH>600~1 000 pg/m L)、B(PTH>300~600 pg/m L)两组,A组(n=16)服用骨化三醇1.0~2.0μg,3次/周;B组(n=20)服用骨化三醇0.5~1.5μg,3次/周,均为透析后当晚口服,疗程3个月。静脉采血查PTH、钙、磷,并观察透析前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磷、PT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P均<0.01);两组血钙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可能与其降低PTH有关。

    2015年09期 v.55;No.94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脊柱骨折患者创伤指数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张智源;屠冠军;张金亮;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创伤指数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应用Ogawa改良创伤评分系统对21例危重症脊柱骨折患者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计算创伤指数。21例患者均手术治疗。依据ASIA分型对入选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术前、术后评估;术前分析危重症患者创伤指数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术后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与创伤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创伤指数和脊髓损伤程度有相关性(R2=0.441 8,P均<0.01);患者脊髓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1~2级;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与创伤指数无相关性(R2=0.005 7,P>0.05)。结论危重症脊柱骨折患者创伤指数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无关。

    2015年09期 v.55;No.94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王莹;马林;刘艳霞;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30例(3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对侧健眼为对照,于术前1天及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泪膜干涉图像检查结果,术前与健眼对照,术后不同时间结果与术前对照。结果术前与健眼比较:患眼的BUT缩短、SIt减少、FL评分高、泪膜正常干涉图像比率低(P均<0.05)。患眼手术前后比较:术后1个月:四项试验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BUT延长,SIt增加,FL评分降低,泪膜正常干涉图像比率增加(P均<0.05),但该时期的测试结果与健眼BUT及FL评分仍存在差异(P均<0.05),而SIt及泪膜正常干涉图像比率已接近健眼水平(P均>0.05)。术后3个月:四项试验结果已恢复到健眼水平(P均>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使翼状胬肉患者患眼的泪膜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2015年09期 v.55;No.94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硬膜外、静脉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中的应用比较

    侯振环;周泓屹;王雷;

    目的比较硬膜外、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分别在术后采用PCIA和PCEA。PCIA:舒芬太尼100μg/100 m L,背景剂量2 m L,自控剂量0.5 m L,锁定时间20 min。PCEA: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 L芬太尼,背景剂量5 m L,自控剂量3 m L,锁定时间20 min。观察: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60 min、2 h、6 h、12h、24 h)的VAS评分;2术后2 h宫缩痛、伤口痛的VAS评分;3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PCIA组比较,PCEA组术后60 min、2 h、6 h、12 h、24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术后2 h宫缩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镇痛效果优于PCIA,不良反应较少。

    2015年09期 v.55;No.941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菌群及耐药性分析

    汪凤英;钱光荣;唐晓飞;李瑾;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菌群及耐药性。方法收集574例次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MHD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CRBSI的菌群及其耐药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共发生CRBSI 162例次,共获得1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7株(68.8%)、革兰阴性菌34株(30.4%)、真菌1例(0.8%)。最常见细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4.8%、30.0%;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71.9%,未见对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74.2%,亚胺培南耐药率14.7%(包括3株鲍曼不动杆菌和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 MHD患者CRBSI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对头孢唑啉耐药率高;革兰阴性杆菌亦为重要病原菌,对头孢他啶耐药明显;病原菌多为皮肤机会感染菌。

    2015年09期 v.55;No.941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种植机与涡轮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疗效比较

    隋淑丽;王建军;朱凯;

    目的评价种植机和涡轮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种植机(种植机组106例)及涡轮机(涡轮机组74例)拔除18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的智齿,对两组拔除时间、拔除后的软组织肿胀情况、有无开口受限和干槽症进行比较。结果种植机和涡轮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种植机拔除后开口受限、组织肿胀和干槽症发生率明显小于涡轮机组(P均<0.05)。结论种植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微创无菌,术后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涡轮机。

    2015年09期 v.55;No.94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吕培培;杜培洁;李淑英;

    目的探讨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选择Gitelman综合征患者6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测量血压,检测血尿生化指标,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代谢性碱中毒;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激活;伴桥本甲状腺炎2例,胰岛素抵抗2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铁、氯化钾、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消炎痛等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但血钾、血镁未升至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上提示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等需考虑Gitelman综合征,治疗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铁、氯化钾、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消炎痛等联合应用,效果良好。

    2015年09期 v.55;No.941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李旵灿;

    目的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肾肿瘤(透明细胞癌、错构瘤、其他类型肾细胞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年龄41~68岁,均为男性。就诊时4例无症状,2例有肉眼血尿。肿瘤最大直径平均4.6 cm,未见多中心病灶。TNM分期T1aN0M04例,T1bN0M01例,T2N0M01例。术后病理肿瘤组织呈乳头状或管状结构排列,乳头中心及间质内有泡沫细胞浸润,有明显出血坏死。病理分型Ⅰ型4例,Ⅱ型2例。Fuhrman分级Ⅱ级3例,Ⅲ级3例。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好发于男性,影像学检查不具备恶性肿瘤特征,其确诊有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临床分期均为I或Ⅱ期,就诊时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临床表现与其他肾细胞癌相似,但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表现均与其他肾细胞癌有所不同。

    2015年09期 v.55;No.941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治疗重度先天性单纯阴茎下弯畸形的效果观察

    吴尔岸;银河;何庆华;张然昆;

    目的探讨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治疗重度先天性单纯阴茎下弯畸形的效果。方法对8例儿童、1例成人重度先天性单纯阴茎下弯畸形患者行阴茎下弯矫直术、尿道离断、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治疗。并于术后随治1~3年,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阴茎外观满意,未出现阴茎缩短、痛性勃起及尿道狭窄症状。其中1例发生阴茎血肿,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换药处理后恢复;1例出现术后尿瘘,经再次手术尿瘘修补治愈。随访期间8例患儿阴茎均正常发育,无尿瘘及尿道狭窄。1例成人患者术后能正常性交。结论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阴茎矫形满意、术后尿道狭窄和尿瘘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5年09期 v.55;No.941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临床特征分析

    乔俊英;李凡;栾斌;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6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儿,对其临床特征、功能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入院24 h内进行的小儿危重病评分(PICS评分)、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GCS评分)结果、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根据PICS评分,非危重患儿2例、危重患儿19例、极危重患儿15例。患儿存活24例、存活率66.67%。与存活患儿比较,死亡患儿PICS评分和GC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1)。36例患儿动态脑电图检测均显示异常,行头颅CT检查26例均显示异常。随着患儿病情加重全身性癫痫发作率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升高(P均<0.01)。死亡患儿深昏迷率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高于存活患儿(P均<0.05)。结论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病情越重,深昏迷、全身性癫痫发作和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越高,预后越差。

    2015年09期 v.55;No.941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在儿科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郑文;张燕堂;刘新风;王德景;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儿科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3例疑似感染患儿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血细胞分析仪检测CRP、WBC,根据出院诊断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114例(局部感染组84例,重症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46例,非感染组43例,比较各组CRP、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阳性率及定量值均高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P均<0.05);CRP、WBC诊断细菌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4.36 mg/L、13.35×109/L,在临界值时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CRP联合WBC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2015年09期 v.55;No.94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声明

    <正>近期发现又有不法分子假冒我刊投稿系统。本刊再次声明,http://sdyy.cbpt.cnki.net为本刊惟一稿件处理系统,其余均为假冒。请广大作者投稿时注意核对,谨防上当受骗。

    2015年09期 v.55;No.941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烟雾病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刘骏辉;陈谦学;张锐;朱世振;许海甲;

    目的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疾病。遗传因素在烟雾病发生发展过程起关键作用。内科保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并不能延缓烟雾病的进展,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式,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及联合血管重建术各有利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阐述了导致烟雾病可能的病因,并对其治疗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

    2015年09期 v.55;No.941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李东阳;郝萱语;

    近年来,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在临床医学领域尤其在与再生重建相关的外科中应用广泛。3D打印技术可用于制备医学模型,进行手术策划,手术辅助器械和个性化内植入物,生物打印与组织工程等方面。本综述着重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发展前景。

    2015年09期 v.55;No.941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利血平在高血压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刘秀;季小青;王志春;耿海勇;汪涛;

    已使用近八十多年的利血平以其温和、持久的降压特点及低廉的价格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高血压患者术前长时间服用利血平对术中血压的影响在临床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文从利血平的发展史、药理作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在高血压围术期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简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2015年09期 v.55;No.941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穴位贴敷贴治疗椎骨关节病的疗效观察

    许方卫;

    <正>椎骨关节病多是慢性或机械性刺激、长期姿势不良、被迫体位或损伤等原因导致的中老年人群的退行性关节病变。2010年3月~2014年8月,在常规非手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穴位贴敷贴治疗椎骨关节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椎骨关节病患者1 274例,男691例、女583例,平均年龄48.2岁,平均病程37.6个月。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0例、腰椎骨质增生患者260例、肩周炎患者230例、增生性骨关节

    2015年09期 v.55;No.941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李华;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由于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是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交界处,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就容易发生骨折[1]。2012年9月~2014年3月,我们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固定共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8例,辅以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8例,男31例、女47例,年龄61~82岁、平均71.2岁。其中Colles骨折60例、Smith骨折18例。排除开放性骨折、关节

    2015年09期 v.55;No.941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病例讨论

  • 间断恶心、呕吐3个月

    何艳琼;高影;李菲;奚树刚;谢晓娜;

    <正>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因"间断恶心、呕吐3个月"入住我院胃肠内科。患者3个月前行剖宫产手术,术中及术后无大出血病史,产后无乳。逐渐出现恶心、呕吐,每日进食量少,伴乏力,体质量明显减轻。既往孕9个月时突发双眼不适,无头痛及恶心、呕吐症状,曾在我院眼科检查视野,结果为:双颞侧视野缺损。产后1个月双眼不适症状自行缓解。查体:体温37.5℃,血压90/60 mmH g,一般状态差,脱水貌,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双眼球无突出。甲状腺Ⅰ度肿大,质地中等,颈部无触痛。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10次/min,心音正常,节律规整。腹软,

    2015年09期 v.55;No.941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眼睑松弛症1例报告

    姜晓宇;张爱涓;李震;

    <正>患者女,17岁,因"双上眼睑皮肤反复水肿并逐渐松弛、下垂5年,加重1个月"于2014年5月就诊我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上眼睑皮肤水肿,变薄发红,偶有瘙痒,无皮疹、疼痛,无畏光流泪等不适,无视觉障碍。开始可自行缓解,但后来肿胀反复出现,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各项化验未见异常,曾给予抗过敏以及短期激素治疗,均未见好转。随病程延长患者逐渐出现上眼睑皮肤松弛下垂,渐加重,并出现上抬眼睑困难,影响视野。自发病以来未出现发热、脱发、皮肤红斑、关节痛、下肢水

    2015年09期 v.55;No.941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贝尼地平治疗顽固变异型心绞痛1例

    李玫;王蒙;

    <正>患者男,47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10年,加重3个月"于2013年4月入住本院。患者于2004年11月第1次入院。入院心电图:Ⅱ、Ⅲ、a VF导联ST段抬高0.2~0.3 mV;入院化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0 ng/mL(参考范围0~24ng/mL)、心肌肌钙蛋白>30 ng/mL(参考范围0~0.1 ng/mL),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固定狭窄,考虑冠状动脉痉挛,给予地尔硫30 mg,3次/d,未再有胸痛发作。2012年患者胸痛再次发作,性质及部位同前,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心电

    2015年09期 v.55;No.941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