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丹参多酚对铁过载引起的脐血造血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

    穆娟;赵明峰;李玉明;张宇辰;曹小立;李青;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对铁过载引起的脐血造血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多酚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及丹参多酚低、中、高剂量组以400μmol/L浓度的枸橼酸铁胺(FAC)建立铁过载细胞模型,丹参多酚低、中、高剂量组于培养第3天分别加入18、50、160μg/m L丹参多酚培养24 h;对照组不加FAC及丹参多酚。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凋亡率,计数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数量。结果模型组ROS水平高于对照组及丹参多酚各剂量组(P均<0.05)。模型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及丹参多酚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红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粒—单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爆式红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混合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ix)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及丹参多酚高剂量组(P均<0.05)。结论丹参多酚可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及其对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抑制作用。

    2015年10期 v.55;No.94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肾癌组织EphA2、E-cadherin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张俊霞;徐金升;白亚玲;崔立文;张慧然;张胜雷;

    目的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 A2)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肾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癌组织Eph A2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计算每张切片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及HSCORE分值。分析Eph A2表达、E-cadher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的关系,计算3年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肾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肾癌组织中Eph A2蛋白高表达率为71.2%,E-cadherin蛋白低表达率为76.9%。肿瘤直径≥5 cm者的Eph A2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直径<5 cm者(P<0.05),肿瘤直径≥5 cm者E-cadherin蛋白低表达率高于直径<5 cm者(P<0.05)。Eph A2蛋白高表达是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肾癌组织中Eph A2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Eph A2蛋白高表达是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5年10期 v.55;No.94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SPECT/CT显像诊断脊柱单发转移瘤效能分析及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刘雪辉;李洪均;于鸿煦;周爽;楼明;

    目的评价SPEC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并估算显像过程中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选择有恶性肿瘤病史且经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发现疑似脊柱转移瘤单个椎体病灶的患者67例,对可疑椎体病灶行同机SPECT/CT显像,以病理学或6个月以上影像学(X线、CT、MRI或SPECT/CT)随访确诊结果为诊断标准,分别计算SPECT、CT图像及SPECT/CT图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评价SPECT、CT和SPECT/CT图像分析方法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计算行SPECT/CT检查时注入患者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活度,记录同机螺旋CT检查时剂量长度乘积,估算SPECT/CT检查时放射性核素与同机CT所致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以下称有效剂量)。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88.5%、92.7%、88.5%、91.0%,均高于SPECT及CT单项检查。ROC曲线示对脊柱转移瘤诊断效能准确性最高的为SPECT/CT显像(AUC=0.950,P<0.01);其次为CT及SPECT。SPECT/CT检查时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分别为(4.01±0.35)、(2.49±0.97)m Sv。结论SPEC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高于SPECT及CT单项检查。同机CT扫描可增加有效剂量。

    2015年10期 v.55;No.94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ApoB/ApoA1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

    李旭;张飚;曹沁梅;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 B)与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Apo B/Apo A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91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71例(低评分组)、7~14分58例(中评分组)、≥15分62例(高评分组)。各组均于入院后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TG、TC、Apo B、Apo A1水平,计算Apo B/Apo A1。分析TC、TG、Apo B/Apo A1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po B/Apo A1:高评分组>中评分组>低评分组(P均<0.05)。高评分组血清TG水平低于低评分组(P<0.05)。Apo B/Apo A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42,P<0.05),TG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220,P<0.05),TC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 Apo B/Apo A1是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

    2015年10期 v.55;No.94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额前皮质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王玮;彭春;李云;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额前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卒中组、PSD组,每组8只。卒中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抑郁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结合孤养法制备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PSD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1周加以中等应激刺激及孤养方法制备PSD模型。于造模后第29天各组取0.5 cm厚的大脑额前皮质约100 mg,采用RT-PCR法检测额前皮质组织NGF及Trk A 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额前皮质组织中均有NGF、Trk A的表达。PSD组NGF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其余各组相比NGF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rk 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D大鼠额前皮质NGF mRNA的表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有关。

    2015年10期 v.55;No.94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AMPK激活在抑制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

    陈保林;俞杉;熊肇军;张成喜;马跃东;陈广琴;刘晨;董吁钢;

    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对抑制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将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苯肾上腺素(PE)组、PA组、PAC组。PE组给予PE10μmol/L,PA组给予PE 10μmol/L及AMPK激活剂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1 mmol/L,PAC组给予PE 10μmol/L、AICAR 1 mmol/L及AMPK抑制剂Compound C 1μmol/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MPK表达,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三甲基组氨酸(3-MH)释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ANP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结果 PE组3-MH释放量低于对照组,PA组3-MH释放量高于PE组,PAC组3-MH释放量低于PA组(P均<0.01)。PE组ANP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A组ANP mRNA表达低于PE组,PAC组ANP mRNA表达高于PA组(P均<0.01)。PE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大于对照组,PA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小于PE组,PAC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大于PA组(P均<0.01)。结论 AMPK在心肌肥大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激活AMPK能够促进心肌细胞蛋白质降解而逆转心肌肥大,抑制AMPK则可促进心肌肥大的发展。

    2015年10期 v.55;No.94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震颤型与姿势步态异常型帕金森病患者血浆抗氧化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周红;张克忠;袁永胜;佟晴;戚志强;

    目的探讨震颤型与姿势步态异常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抗氧化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1例PD患者作为PD组,其中震颤型16例、姿势步态异常型1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析抗氧化物酶水平与姿势步态异常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组血浆CAT、SOD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姿势步态异常型者低于震颤型者(P<0.01);CAT、SOD水平与姿势步态异常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3、-0.438,P均<0.01)。两组GSH-PX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D患者存在抗氧化酶系统损伤,以姿势步态异常型者损伤严重;血浆CAT及SOD水平降低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2015年10期 v.55;No.94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姓氏,

    2015年10期 v.55;No.940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疾病及其相关名称:错误(正确)甲状腺机能(甲状腺功能),血沉(红细胞沉降率),X光片(X线片),帕金森症(帕金森病),食道(食

    2015年10期 v.55;No.94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类型及标识,如专著[M]、期刊文章[J]等。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作者必须认真核对参考文献原文,无误后将其按引用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于文末。

    2015年10期 v.55;No.940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

    2015年10期 v.55;No.940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正>"隔"与"膈"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壁为纵隔胸膜,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底为膈肌。纵隔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因此,纵隔应当用隔离的"隔"。横膈是将腹腔和胸腔分隔开的膜状肌肉,因此,"横膈"不应写作"横隔"。瘘与漏

    2015年10期 v.55;No.940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缩略语的使用要求

    <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以下名词术语可直接使用缩写。

    2015年10期 v.55;No.940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聚丙烯酰胺凝胶栓塞剂栓塞家兔肝动脉效果观察

    韦佳良;蒙志斌;范立维;马亦龙;欧盛秋;赵昌;

    目的探讨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为血管栓塞剂对家兔行肝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15只家兔,通过右股动脉—肝动脉置入微导管并注入聚丙烯酰胺凝胶栓塞剂,造影观察肝动脉的栓塞情况。于术前1 d、术后1、3、7 d取外周耳缘静脉血检测ALT、AST水平变化。术后3、7、14 d各取2只解剖,取出肝脏,大体观察肝脏表面情况,并制备切片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栓塞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术中栓塞剂推注过程顺利,均无微导管堵塞情况;栓塞后复造影,肝细小动脉及其分支、末梢动脉被栓塞未显影。术后1、3 d ALT、AST均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3、7 d ALT、AST均低于术后1 d(P均<0.05)。栓塞后3 d肝周结缔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肝血窦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并见血栓形成。结论聚丙烯酰胺凝胶栓塞剂对家兔肝动脉栓塞效果确切,可彻底栓塞目标肝动脉,对肝功能损害小,是一种理想的血管栓塞材料。

    2015年10期 v.55;No.94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肝细胞癌组织中miR-21、miR-26a及miR-338的表达及意义

    陈颖;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miR-21、miR-26a及miR-338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肿瘤中心组织标本库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30例份(肝细胞癌组)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30例份(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组miR-21、miR-26a及miR-338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miR-2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miR-26a、miR-338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肝细胞癌组淋巴结转移、伴有肝硬化、高分化及TNM分期Ⅲ~Ⅳ期者miR-21相对表达量较高,淋巴结转移、不伴肝硬化、中低分化者miR-26a相对表达量较高,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者、有门静脉癌栓者miR-338相对表达量较高(P均<0.05)。miR-21的表达与肝硬化、瘤栓、肿瘤分化和TNM分期等呈正相关(P均<0.05);miR-26a的表达与肝硬化和肿瘤分化呈负相关(P<0.05);miR-338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门静脉癌栓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miR-21表达增高、miR-26a及miR-338表达降低可促进肝癌的发生及发展。

    2015年10期 v.55;No.94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组织中HMGB1、Notch1的表达及相关性

    孙小云;张旭艳;闫雪;路中;陈昭日;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人跨膜蛋白Notch1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择子宫颈组织标本54例份,包括子宫颈鳞癌18例份(宫颈癌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8例份(CIN组)、正常子宫颈组织18例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HMGB 1、Notch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HMGB 1、Notch1蛋白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HMGB1蛋白表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CIN组HMGB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宫颈癌组Notch1蛋白表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CIN组Notch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CIN组HMGB1与Notc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6,P<0.05),宫颈癌组HMGB1与Notc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6,P<0.05)。结论HMGB1、Notch1蛋白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均表达增高,两者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病。

    2015年10期 v.55;No.94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Soave术治疗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疗效观察

    曾战东;张宏伟;刘丰丽;

    目的探讨腹腔镜Soave术治疗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疗效。方法将61例长段型巨结肠新生儿分为腹腔镜组37例、开腹组24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Soave术,开腹组采用传统经腹Soave术。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死亡例数、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年评估大便次数、大便黏稠度、污粪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术后1、3、6、12个月记录便秘、肛门狭窄、污粪、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大便次数正常者多于开腹组(P<0.05),便秘、HAEC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Soave术治疗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疗效较好。

    2015年10期 v.55;No.94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研究热点及前沿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邹昱;朱玉珍;张庆文;

    目的探讨当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的研究特点及研究方向。方法以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为主题词,检索2005~2014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ALS相关研究文献,获得满足条件的文献8 555篇。应用Cite Space软件,采用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和词频分析方法,绘制ALS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近10年发文量、研究国家和机构分布、高被引文献研究方向、高频次关键词、研究前沿。结果 2005~2014年ALS的发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美国是ALS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大学是ALS研究的主要机构,近年来中国在发文量上有很大突破。被引频率最高的10篇文献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SOD1基因突变、TDP-43泛素化、16号染色体上FUS与TLS基因突变、RNA转录蛋白FUS突变、C9ORF72基因的六核苷酸重复扩增等。近两年对于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9ORF72非编码区的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扩增以及自噬作用等。结论与ALS有共性的退行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实验动物模型是近年来ALS的研究热点;ALS研究前沿主要集中于对致病机制的研究,如C9ORF72基因六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与ALS相关的突变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及自噬作用等。

    2015年10期 v.55;No.94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观察

    宋晓征;李成杰;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吸氧、营养支持、神经保护及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及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0 mg、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吡拉西坦2 g,2次/d,两组均治疗15 d。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治疗后1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ADL分级Ⅰ+Ⅱ级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015年10期 v.55;No.940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金纳多辅助治疗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杨玉霞;刘斌;莫正政;李伟力;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辅助治疗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TG患者15例(3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8例(16眼)、对照组7例(14眼)。两组均采用苏为坦(曲伏前列素)降眼压治疗。治疗组加用金纳多口服,1片/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两组视力变化,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Carl Zeiss公司的自动视野计行视野检查,记录视野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及视野指数(VFI)。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眼压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视野MD、PSD均低于治疗前,VFI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视野MD、PSD均低于对照组,VFI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NTG患者降眼压治疗的同时采用金纳多可明显改善视野缺损情况,可能与金纳多改善视神经缺血缺氧有关。

    2015年10期 v.55;No.940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双胎妊娠孕早期双胎发育不均衡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于海燕;董少华;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早期两个胎儿间的发育不均衡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早期双胎孕妇120例,于孕11~12周行超声检查,将两个胎儿间头臂长(CRL)、颈项透明层厚度(NT)、胎儿心率(HR)、最大羊水深度(DVP)差异均<20%的孕妇纳入生理组(共74例孕妇148例胎儿),将上述四项指标中任一项≥20%的孕妇纳入病理组(共46例孕妇92例胎儿)。对两组孕妇分娩后新生儿结局情况进行随访,记录分娩时新生儿异常(脐带异常、输血综合征、畸形、心脏异常、死亡)例数,计算新生儿异常总发生率。所有患者随访至胎儿出生后3个月,记录出生时及出生后3个月新生儿体质量及两新生儿的体质量差异。结果生理组、病例组新生儿异常总发生率分别为1.35%(2/148)、8.69%(8/92),病理组新生儿异常总发生率高于生理组(P<0.05)。出生时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生理组两新生儿体质量差值小于病理组(P<0.05)。出生后3个月,生理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病理组(P<0.05),两新生儿的体质量差值小于病理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者孕早期双胎病理性发育不均衡可导致新生儿异常的发生率增高。

    2015年10期 v.55;No.940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58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杜江;张林;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为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58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咯血症状48例(82.7%),有肺结核病史45例(77.6%)。CT图像出现较典型的新月征37例(63.8%),出现随体位移动的球形影8例(13.8%)。药物治疗可控制咯血症状,但对大咯血及霉菌球效果不明显。因大咯血行急诊介入动脉栓塞止血治疗28例,其中12例出现再咯血而转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47例,无术中及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术后未出现再咯血。随访1~130个月,无因本病复发而死亡者。未行手术治疗者11例,其中随访期间死亡7例。高龄(>50岁)、大咯血及未手术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手术是肺曲霉菌病较好的治疗方法,高龄、大咯血及未行手术治疗者预后较差。

    2015年10期 v.55;No.940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

    史枫;刘海龙;李桢;嵇承栋;姜伟庆;杨力;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于2000~2014年的有关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使用Revman5.0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行Meta分析,计算腹腔镜组对开腹组术后发生下肢DVT的优势比(OR),通过异质性分析评价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51 554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100 335例,开腹组51 219例。Meta分析结果示开腹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OR=0.48,95%CI为0.11~0.56)。结论开腹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

    2015年10期 v.55;No.94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HER-2对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Meta分析

    谭劲淘;余春俊;陈晓杰;邹小明;

    目的系统评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c-erb-B2、食管癌、食管肿瘤为中文检索词,检索CBM、CNKI、VIP及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以(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or HER-2 or neu or c-erb-B2)and(esophagus neoplasms or esophagus cancer or esophageal neoplasms or esophageal cancer)为英文检索策略,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等英文数据库。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11.0软件,对HER-2阳性食管癌患者与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食管癌患者3 183例,其中HER-2阳性患者872例、HER-2阴性患者2 3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ER-2表达阳性的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HER-2阴性患者(OR=0.59,95%CI为0.48~0.73,P<0.01),HER-2阳性的食管鳞癌、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低于HER-2阴性患者(OR分别为0.55、0.45,95%CI分别为0.40~0.76、0.29~0.72,P均<0.01)。结论 HER-2阳性是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的影响因素。

    2015年10期 v.55;No.94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疗效观察

    冯疆勉;谢伟;叶正义;陈扬;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股沟疝患儿1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3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对侧隐匿性疝发现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出院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腹腔镜组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12例,对照组发现0例。腹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3.61%。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2015年10期 v.55;No.940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观察

    吴海爽;周锋盛;蒋骁;陈俊;周昊;吴鹏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9例次行PTB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3例次一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6例次为两穿刺引流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7%(133/139)。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2015年10期 v.55;No.94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显微镜下微创椎间盘取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朱如森;张学利;万军;刘岩;江泽华;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微创椎间盘取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0例,均行择期显微镜下微创腰椎间盘取出术。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神经功能(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缓解程度,采用Oswestry量表ODI指数评估生活质量。随访6~24个月,采用Epstein法以手术优良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0~90(66.0±5.3)min,术中出血量为10~40(30.0±6.5)m L,术中出现脑脊液漏3例,无神经损伤者。4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12个月VAS、JOA评分及ODI指数均优于术前(P均<0.05)。手术优良率为91.2%。随访中出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8例。结论显微镜下微创椎间盘取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较短,对神经及骨性结构损伤较小,手术并发症少。

    2015年10期 v.55;No.94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张明星;刘凯;王福刚;温晓文;宋希林;

    目的探讨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D2根治术中清扫14v组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D2根治术+14v组淋巴结清扫治疗的25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5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出现14v组淋巴结转移39例,阳性率15.12%。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肿瘤位置、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密切相关(P均<0.05)。第6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14v转移阳性率高于第6组阴性患者(P<0.05)。结论对于胃窦部癌、肿瘤长径>3 cm、组织学分型为浸润型、分化程度低或侵犯至浆膜层的胃癌,D2根治术中行14v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中行第6组淋巴结活检可以作为14v组淋巴结是否需要清扫的判断指标。

    2015年10期 v.55;No.94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改良TLIF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邹明;胡伟;袁建华;刘向阳;吴建明;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切除关节突关节入路行椎管减压椎间孔融合(TLIF)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后外侧切除关节突关节入路行TLIF钉棒固定术。术后3、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3±19.5)min,术中出血量(265.7±47.3)m L。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血肿、融合器脱落、钉棒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欧式失能指数(ODI)评分、腰椎功能评分(JOA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予及时修补,无1例出现双下肢神经症状。术后6个月胸、腰段椎体融合率为89.5%(17/19);JOA评分改善率为77.1%±11.4%。结论后外侧切除关节突关节入路TLIF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

    2015年10期 v.55;No.940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效果观察

    吉训恋;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的43例IBS-D患者分为联合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服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350 mg,3片/次,3次/d;联合组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 mg,2次/d。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焦虑自我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我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联合组腹痛、腹泻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IBS-D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2015年10期 v.55;No.940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可行性探讨

    李宝香;吴仕元;肖锦艳;熊静;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于我院行经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孕妇43例(瘢痕组)、非瘢痕子宫孕妇50例(非瘢痕组)。瘢痕组在严格掌握经阴道试产指征的基础上行阴道试产,非瘢痕组行常规经阴道分娩。比较两组宫颈球囊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子宫下段积血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平均产程、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瘢痕组试产成功40例,试产成功率为93.02%;分娩过程中未发现子宫破裂。瘢痕组产后子宫下段积血发生率高于非瘢痕组(P<0.05)。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严密产程监护、做好并发症防治准备的基础上,瘢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2015年10期 v.55;No.94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磨痂术联合甲壳胺膜负压疗法治疗手背热压伤疗效观察

    葛秀峰;游小伟;刘雪;王静;张家诚;徐炜志;

    目的探讨磨痂术联合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疗法治疗手背热压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手部热压伤患者16例,采用磨痂术联合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疗法处理创面,术后10~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全部愈合。10~14 d治疗后创面愈合9例,其余7例治疗10~14 d后创面未完全愈合,经植皮或皮瓣转移治疗后均愈合。随访3~12个月,手外形满意,功能优良率高。结论磨痂术联合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疗法治疗手背热压伤有利于促进创面痊愈。

    2015年10期 v.55;No.940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ICVD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脑CT灌注成像结果分析

    赵星辉;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临床效果,探讨脑CT灌注成像检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对19例因颅内外动脉狭窄导致的ICVD患者行颅内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内动脉放置支架15枚、大脑中动脉M1段放置支架4枚。术前及术后1周内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结果与术前比较,19例患者术后r CBF升高、r MTT降低(P<0.05),r 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ICVD的脑血流灌注,CT灌注成像检查是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手术效果的可靠方法。

    2015年10期 v.55;No.94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D2-4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张西坤;牛洪欣;徐忠法;

    目的探讨D2-4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其中伴淋巴结转移9例、无转移24例。分别取癌组织(肝癌组)、癌边缘组织(癌边缘组)及癌以远(距肿瘤边缘10 cm以上)正常组织(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三组D2-40表达,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D2-40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边缘组织内淋巴管生长密集区。癌边缘组发生转移者D2-40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P<0.05)。肝癌组未见明显微淋巴管,微淋巴管主要分布于癌边缘组及对照组。癌边缘组淋巴结转移者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论 D2-40可促进肝细胞癌转移,其机制为促进微淋巴管形成。D2-40表达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标记物。

    2015年10期 v.55;No.940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46例效果分析

    陈卫贤;蒋斌;顾云飞;韩靓;

    目的探讨良性腮腺肿瘤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8月行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手术的46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区域性腮腺切除,保留腮腺主导管,应用Focus超声刀切除肿瘤,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均小于1 h,切口小,局部凹陷不明显。术后出现涎瘘1例,经加压包扎1周后恢复;暂时性面瘫3例,4周后自行恢复。术后无Frey综合征、口干。随访24个月以上,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良性腮腺肿瘤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手术方法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2015年10期 v.55;No.94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张艳丽;刘新风;于秀娟;郭爱萍;邹雄;张欣;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BD患者178例,其中活动期112例(活动组)、缓解期66例(缓解组),另选择82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新鲜粪便,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分析肠道菌群;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IL-22、IL-3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缓解组比较,活动组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升高,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血清IL-6、IL-17、IL-22和IL-33水平升高(P均<0.05)。对照组、缓解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IL-6、IL-17、IL-22和IL-33水平呈正相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与IL-6、IL-17、IL-22、IL-33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IBD活动期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后者与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2015年10期 v.55;No.940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利格列汀治疗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林汉英;陈韵;陈浩;谢乃强;伍华;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118例,采用利格列汀(5 mg/次、1次/d)口服治疗,共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静脉血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情况。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低血糖反应情况及肝功能、肾功能、淀粉酶、血常规、血脂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FPG、2 h PG均低于治疗前,HOMA-IR低于治疗前,HOMA-β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期间出现一过性轻微低血糖反应4例。结论利格列汀能降低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较少发生低血糖反应,适用于老年T2DM患者的降糖治疗。

    2015年10期 v.55;No.940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刘英;陈欣;江霞;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30例)和二甲双胍组(30例)。两组均予控制饮食、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冠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利拉鲁肽组于每日早餐前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6 mg,二甲双胍组分别于早晚餐前服用二甲双胍500 mg。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分别测定静脉血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心脏超声检查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E/A)等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FPG、PPG、Hb A1c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FPG、PPG、Hb 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拉鲁肽组治疗后LVEF、E峰、E/A增加,A峰、IVST、PWT、LVEDD降低(P均<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LVEF、E/A增加,LVEDD降低(P均<0.05);而E峰、A峰、IVST、PWT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利拉鲁肽组LVEF、E峰、E/A增加,A峰、IVST、PWT、LVEDD降低(P均<0.05)。结论利拉鲁肽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改善心功能。

    2015年10期 v.55;No.940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在全麻大容量肺灌洗术中的应用

    刘艳军;袁华平;余相地;钟宇;肖杨;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大容量单肺灌洗术。帕瑞昔布组于诱导前2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24 h咽喉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帕瑞昔布组苏醒期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帕瑞昔布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24 h咽喉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可抑制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降低术后24 h咽喉痛的发生率。

    2015年10期 v.55;No.940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病例研究

  • 1例误诊为胶质瘤的间变型脑膜瘤临床特点分析

    辛磊;方川;

    目的探讨间变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被误诊为胶质瘤的间变型脑膜瘤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颅脑MRI、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患者男性,53岁,因头痛伴肢体活动不利就诊。颅脑MRI示多发环形及结节状混杂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术前诊断为脑胶质瘤。择期行右侧岛叶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脑膜瘤,免疫组化示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波形蛋白(Vimentin)均呈阳性,上皮膜抗原(EMA)呈阴性。最终确诊为右侧裂间变型脑膜瘤。结论间变型脑膜瘤临床少见,颅脑MRI缺乏典型特征,强化MRI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2015年10期 v.55;No.94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报告

    徐江龙;王洪;方川;

    目的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3岁,因无明显诱因头痛1月余入院。经查体及MRI检查诊断为左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择期行脑室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示突触素(Sy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均为阳性,抗神经元核抗体(Neu N)阴性。最终诊断为左侧脑室体及三角区中枢神经细胞瘤。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要点是特征性的无核神经原纤维基质岛结构、较为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芽枝样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2015年10期 v.55;No.94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肌淀粉样变性4例临床特点分析

    薛枫;蒋廷波;周亚峰;孙云娟;

    目的探讨心肌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确诊的4例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临床表现均以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低血压为主;均出现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增高,3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1例行血尿轻链水平检查出现增高。4例心电图均为低电压表现,心脏超声均表现为左室壁增厚。4例腹壁脂肪组织活检刚果红染色均为阳性。1例行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化疗者第1疗程结束后复查血轻链水平降至正常,其余3例未行化疗者均于就诊后4~8个月死亡。结论心肌淀粉样变性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表现,脂肪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应主要针对淀粉样变性进行治疗。

    2015年10期 v.55;No.94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黄冠又;曹楚南;甘鸿川;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关于其生物学特性尚不十分清楚,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手术全切肿瘤仍是治疗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的理想方法,但因其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率高,患者预后通常较差。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肿瘤病理学及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较大进步。本文就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治疗等作一综述。

    2015年10期 v.55;No.94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肺泡内液体清除机制研究进展

    吴双;王舒颜;

    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疾病,肺泡液的吸收和消散对于减慢肺水肿的形成速度、改善肺水肿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从上皮钠通道、水通道蛋白、β受体激动剂、上皮氯通道、α受体激动剂5个方面介绍了肺泡液体清除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酸敏感离子通道及γ-氨基丁酸受体在肺泡液体清除中的作用机制。

    2015年10期 v.55;No.94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王守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因,易损斑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早期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评价方法如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冠状动脉多层CT(MSCT)、MRI、炎症指标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5年10期 v.55;No.940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子宫输卵管X线造影及超声造影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石洁;张云山;

    近年来,输卵管性不孕有增加趋势。正确全面地评估输卵管通畅性有助于不孕症治疗方案的选择。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输卵管超声造影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两种输卵管检查方法。现对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2015年10期 v.55;No.94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隐匿性乳腺癌1例报告

    陈仲涛;张英;

    <正>患者女,54岁,因发现右腋窝肿块4个月于2014年7月入院。查体:神志清,右侧腋窝胸大肌外缘可触及一大小约3.0 cm×2.0 cm质硬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乳腺未触及异常。胸片及腹部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腺、腋窝右锁骨上区彩超示双乳腺轻度增生、右侧腋窝及右侧锁骨上区多个淋巴结肿大。经阴道超声未见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明显包块。双侧乳腺钼靶示双侧腺体内未见明显肿块,右侧乳腺外上限见沙粒样钙化影,右侧腋下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皮肤乳头未见异

    2015年10期 v.55;No.940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宫腺肌瘤性息肉2例报告

    牛翠丽;

    <正>患者1,女,63岁,因发现宫腔占位1年余于2013年5月29日入院。自然绝经4年,1年余前当地体检超声提示宫腔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嘱随诊。于2013年4月来我院复查超声提示:宫腔内偏高回声团,息肉可能性大;子宫肌壁低回声结节,小肌瘤不除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2年前因乳腺癌行手术治疗,术后化疗8个疗程,并长期口服他莫昔芬。查体心肺腹未及明显异常,妇科检查: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稍大,质中,无压痛,活动好,双附件未及明显异常。阴道超声示子宫后位,宫腔内可见一偏高回声团,大小约3.7 cm×2.6 cm×3.0 cm,边

    2015年10期 v.55;No.940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误诊分析

    朱丽;陈静;

    <正>患者女,49岁,因体检发现直肠占位18 d于2014年2月25日入院。既往有剖腹产术史。自诉平素经期规律,有痛经史10余年。入院查体:腹平软,肛检距肛门口8 cm处直肠左侧壁可触及肿块下缘,未及上极,质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触痛,肠腔无狭窄,指套血染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水平正常,乙肝小三阳。结肠镜示:直肠距肛缘约8 cm处见一处隆起型病灶,约1.5 cm×2.0 cm大小,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隆起顶端见一息肉样隆起,约0.6 cm

    2015年10期 v.55;No.940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