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娜;王树影;裴凌;
目的观察不同液体容量复苏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A、B、C、D组制备内毒素性ALI模型,以氧合指数≤300 mm Hg时为模型制备成功;E组不制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开始液体容量复苏,并将此时作为零时,A组经股静脉注入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B组注入氯化钠溶液、C组注入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D组不注入任何液体,E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注射内毒素前及注射内毒素1、3、6 h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于液体复苏后6 h采集大鼠股动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并行血气分析,记录Pa O2和乳酸(Lac)水平,计算氧合指数;随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W/D)值;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按照Mikawa的方法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E组比较,A、B、C、D组W/D值、肺损伤评分及TNF-α、SP-D、Lac水平升高,MAP、Pa O2和氧合指数降低;与D组比较,A、B、C组W/D值、肺损伤评分及TNF-α、SP-D、Lac水平降低,MAP、Pa O2和氧合指数升高;与B组比较,A、C组W/D值、肺损伤评分、TNF-α、SP-D、Lac水平降低,MAP、Pa O2、氧合指数升高;与C组比较,A组Lac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氯化钠溶液、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三种液体容量复苏均能有效减轻大鼠内毒素性ALI,且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效果较其余两种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维持肺内SP-D水平、调节SP-D抗炎作用从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2015年11期 v.55;No.94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俏;董丽凤;徐有青;崔培林;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PANC-1细胞,以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采用MTT法检测PANC-1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NC-1细胞中Notch1的活性片段(NICD1)。结果对照1组细胞增殖率为0.38%±0.03%,褪黑素组加入1、1 000、1 000 000 nmol/L的褪黑素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36%±0.02%、0.32%±0.02%、0.26%±0.01%,对照1组与褪黑素组加入1 000、1 000 000 nmol/L的褪黑素后增殖率比较,P均<0.05。对照2组细胞增殖率为0.43%±0.02%,DAPT组细胞增殖率为0.30%±0.02%,两组比较,P<0.05。对照1组NICD1相对表达量为0.47±0.05,褪黑素组加入1、1 000、1 000 000 nmol/L的褪黑素后NICD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0.04、0.33±0.05、0.21±0.03,对照1组与褪黑素组加入1 000 000 nmol/L的褪黑素后NICD1相对表达量比较,P均<0.05。对照2组NICD1相对表达量为0.63±0.05,DAPT组NICD1相对表达量为0.38±0.03,两组比较,P<0.05。结论褪黑素可以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来实现。
2015年11期 v.55;No.94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喆;张志强;祁鸣;张桂青;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11 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PTSD患者19例(PTSD组),经历创伤事件但未发生PTSD的患者13例(非PTSD组),健康体检者19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p11 mRNA,以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病情,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11 mRNA表达与HAMA、HAMD、PCL-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TSD组、非PTSD组、对照组p1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95±0.920、0.911±1.474、-0.000±0.791,PTSD组、对照组分别与非PTSD组比较,P均<0.05。PTSD组HAMA、HAMD、PCL-C评分分别为(21.63±7.79)、(25.11±8.56)、(55.84±6.35)分,非PTSD组分别为(10.31±6.22)、(13.00±9.88)、(31.77±5.09)分,两两比较,P均<0.05。p11 mRNA相对表达量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299,P=0.033),与PCL-C评分呈负相关(r=-0.385,P=0.030),与HAMA评分无相关性(r=-0.233,P=0.111)。结论PTSD患者p11 mRNA表达降低,检测此指标有助于鉴别诊断PTSD与非PTSD。
2015年11期 v.55;No.941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雷丰丰;岳淑琴;孙礼刚;张常青;桑迎竹;
目的观察红芪总多糖(THPS)对衰老大鼠体内自由基清除及抗氧化能力的调节作用。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F组各12只,A、B、C、D、E组均制备衰老模型,F组不制备模型;造模后第2天,A、B、C、D组大鼠分别经腹腔注射50、100、200、400 mg/kg THPS,E、F组大鼠腹腔注射10 m L/kg生理盐水,连续30 d。比较各组大鼠体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清除率,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E组比较,A、B、C、D组体内O-·2、OH-·清除率高(P均<0.05);与E组比较,B组血清MDA含量降低,血清GSH-PX活性增强(P均<0.05);与E组比较,C、D组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血清和肝组织SOD活性、GSH-PX活性提高(P均<0.05)。结论THPS可清除大鼠体内O-·2、OH-·,降低肝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
2015年11期 v.55;No.94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许守林;冯雪凤;
目的观察99mTc-MDP骨扫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1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在99mTc-MDP全身骨扫描前1周内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3.0 m 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EA、CA125、CA15-3与骨扫描的关系,计算CEA、CA125、CA15-3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CUT-OFF值。结果99mTc-MDP骨扫描显示,无骨转移(阴性)者245例,有骨转移(阳性)者72例(Ⅰ级52例、Ⅱ级及以上20例)。与骨扫描阴性者比较,骨扫描Ⅰ级、Ⅱ级及以上者CEA、CA125、CA15-3水平升高(P均<0.05);与骨扫描Ⅰ级者比较,骨扫描Ⅱ级者CEA、CA125、CA15-3水平升高(P均<0.05)。99mTc-MDP骨扫描显示,在骨扫描分级达Ⅱ级及以上时,血清CEA、CA125、CA15-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98、0.88,CEA、CA125、CA15-3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CUT-OFF值分别为22.35、38.71、41.96 U/m L。结论99mTc-MDP骨扫描可作为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筛选手段,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高于22.35、38.71、41.96 U/m L时,应高度警惕多发骨转移的发生,需行99mTc-MDP骨扫描筛查。
2015年11期 v.55;No.941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谢艳丽;焦俊琴;刘月平;马力;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6例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观察组)、10例份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组织(对照组)Mfn2,分析Mfn2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Mfn2阳性率分别为44.82%(52/116)、90.00%(9/10),两组比较,P<0.05。Mfn2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有关(P均<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fn2的表达降低,其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2015年11期 v.55;No.941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兴国;
目的观察胃腺癌组织中Rho C、CD105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份胃腺癌组织(胃癌组)、40例份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癌旁组)、30例份正常胃黏膜组织(正常组)Rho C、CD105蛋白[CD105蛋白表达以微血管密度(MVD)表示],并分析Rho C、CD105蛋白两者间及其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癌旁组、正常组Rho 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1%、60.0%、26.7%,胃癌组、癌旁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P均<0.01;MVD分别为32.63±3.79、12.03±1.32、10.76±1.96,胃癌组与癌旁组、正常组比较,P均<0.01。Rho C蛋白表达与胃腺癌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105蛋白与胃腺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胃腺癌组织中Rho C蛋白表达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结论高表达的Rho C参与胃腺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并与胃腺癌组织中微血管生成有关,联合检测Rho C、CD105蛋白有助于胃腺癌的诊断,Rho C蛋白或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行为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之一。
2015年11期 v.55;No.941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婧玥;刘喆;张贺平;李洪娟;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肺癌患者60例(观察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HE4、CEA、CYFRA21-1,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HEA、CEA、CYFRA21-1的相关性,并观察三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E4、CEA、CYFRA21-1水平升高(P均<0.05)。观察组血清HE4与CYFRA21-1呈正相关(r=0.294,P<0.05)。当血清HE4水平为142.30 pmol/L时,其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80.8%,特异性为96.9%;当血清CEA水平为4.99 U/m L时,其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53.8%,特异性为93.7%;当血清CYFRA21-1水平为3.49 ng/m L时,其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73.1%,特异性为90.6%;在此水平时,血清HE4、CEA、CYFRA21-1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3.3%。结论肺癌患者血清HE4、CEA、CYFRA21-1水平升高,联合检测三指标有助于提高肺癌的诊断。
2015年11期 v.55;No.941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建涛;刘明辉;王言青;贾世孔;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 7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早期(骨折至手术时间在3周以内)进行此手术者39例(早期组)、延期(骨折至手术时间3~6周)进行此手术者33例(延期组),通过X线影像学工作站测量软件测量每位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通过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Cooney评分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测量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应用Jamar握力测试计测量患侧手的握力,并计算患侧握力恢复百分比,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掌倾角、尺偏角、DASH、Cooney评分、握力恢复百分比、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P均>0.05。早期组3例、延期组1例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后出现肌腱刺激症,早期组3例、延期组2例术后1周内出现切口局部炎症反应,两组并发症比较,P均>0.05。结论与早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比较,延期进行此手术亦可取得良好效果。
2015年11期 v.55;No.941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万灵;王灵;王振华;李雪峰;王书林;
目的比较HC可视喉镜、直接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接诊需要紧急经口气管插管患者265例,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使用HC可视喉镜者130例(观察组)及使用直接喉镜者1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同一级别Cormack-Lehane分级气管插管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误插率、插管损伤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者声门暴露、插管时间短,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误插率、插管损伤率低(P均<0.05)。结论与直接喉镜比较,在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气道中使用HC可视喉镜气管插管能明显缩短声门暴露、插管时间,减少插管损伤发生,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
2015年11期 v.55;No.941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焱;李红;朱传升;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ITP患者196例,其中采用环孢素治疗45例(环孢素组)、长春新碱治疗44例(长春新碱组)、环磷酰胺治疗29例(环磷酰胺组)、达那唑治疗36例(达那唑组)、CD20单抗治疗42例(CD20单抗组),观察各组近远期疗效、药物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环孢素组、长春新碱组、环磷酰胺组、达那唑组、CD20单抗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1.1%、59.1%、58.1%、44.4%、66.7%,环孢素组、长春新碱组、环磷酰胺组、CD20单抗组分别与达那唑组比较,P均<0.05。环孢素组、长春新碱组、环磷酰胺组、达那唑组、CD20单抗组远期有效率分别为33.2%、16.9%、19.6%、13.4%、31.5%,环孢素组、CD20单抗组分别与长春新碱组、环磷酰胺组、达那唑组比较,P均<0.05。结论几种免疫抑制剂治疗ITP均有一定疗效,CD20单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激素治疗无效ITP患者的首选;环孢素与CD20单抗疗效接近,但环孢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更适用于耐受性好的年轻患者;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达那唑单独应用有效率低,可与其他药物联用。
2015年11期 v.55;No.94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刘谊;李强;
目的观察胆囊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Bcl-2、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胆囊癌患者56例,胆囊炎15例,胆囊良性息肉15例,正常者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囊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胆囊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p53、Bcl-2蛋白表达及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高度表达(73.2%),而在正常胆囊组织、胆囊炎及胆囊息肉中不表达。胆囊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伴有胆囊结石等均无相关性(P均>0.05)。p53表达阳性者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6.2%(25/29),p53表达阴性者中为59.3%(16/27),两者比较,P<0.05。Bcl-2表达阳性者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5.3%(29/34),Bcl-2表达阴性者中为54.5%(12/22),两者比较,P<0.05。Survivin表达阳性的胆囊癌患者1、3年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者(P均<0.05)。结论胆囊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上调,与p53、Bcl-2的表达关系密切。
2015年11期 v.55;No.941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海容;康杰;韦娜;姜洪茹;皮德凤;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结果18例中通过超声检查诊断为CSP者16例,诊断符合率为88.9%。根据超声下妊娠物附着位置及生长特点,将CSP分为内生型(11例)和外生型(7例)。内生型患者中,6例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5例在超声引导监视下行清宫术。外生型患者中,1例因药物流产后出血就诊,初诊时误诊为不全流产,行清宫术时超声发现子宫前壁峡部见3.1 cm×3.0 cm×1.3 cm低回声不均质团,诊断为CSP,患者大出血,行宫腔填纱止血,后行局部MTX治疗;4例行全身及局部MTX治疗;2例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彩超检查能够早期对CSP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且在CSP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估及随访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彩超引导下清宫安全、有效。
2015年11期 v.55;No.94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李清民;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用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14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1 d,之后随机分为A组49例、B组51例、C组47例,A组给予5%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B组给予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C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分别于治疗后1、2、3、4 d评估患儿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记录3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肺部表现消失、住院时间,比较雾化吸入过程中及治疗后3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2、3、4 d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降低,C组治疗后3、4 d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A组治疗后2、3、4 d及B组治疗后2、4 d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降低(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2、3、4 d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A组咳嗽、喘息缓解、肺部表现消失、住院时间短,B组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段(P均<0.05);与B组比较,喘息缓解、肺部表现消失时间短(P均<0.05)。A、B、C组阵发性咳嗽发生率分别为2.72%(8/294)、0.98%(3/306)、0,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与雾化吸入0.9%氯化钠溶液比较,3%、5%氯化钠溶液更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及缩短患儿症状缓解、住院时间,但5%氯化钠溶液易引发阵发性咳嗽。
2015年11期 v.55;No.94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海云;邹翠洁;纪晓花;王进;吴永生;
目的分析上下切牙缺失、上前牙过小安氏Ⅰ类错患者牙弓特征。方法从廊坊市三所大中专学校筛选祖籍河北且生长在河北的学生349例,其中正常100例(正常组)、上颌切牙缺失61例(上切牙缺失组)、下颌切牙缺失88例(下切牙缺失组)、上前牙过小100例(上前牙过小组),取模后分别测量上下颌模型前、中、后各段牙弓宽度(上、下颌双侧尖牙牙尖间的距离分别用UW1、LW1表示,上、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中央窝之间的距离分别用UW2、LW2表示,上、下颌双侧第一磨牙中央窝之间的距离分别用UW3、LW3表示)及长度(上、下颌中切牙接触点到双侧尖牙牙尖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分别用UL1、LL1表示,上、下颌中切牙接触点到双侧第二前磨牙远中邻接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分别用UL2、LL2表示,上、下颌中切牙接触点到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邻接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分别用UL3、LL3表示)及。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上切牙缺失组男性UW1、UW2、LW1、LW2及女性UW1、UW2、LW2减少,下切牙缺失组男性UW1、UW3、LW1、LW2、LW3及女性UW3、LW1、LW2、LW3减少,上前牙过小组男性UW1、LW2及女性UW1减少(P均<0.05);与上切牙缺失组比较,上前牙过小组男性UW1、UW2、LW1及女性UW1、UW2增加(P均<0.05)。结论切牙缺失、上前牙过小均可引起局部牙弓狭窄,上前牙过小较上切牙缺失者引起牙弓狭窄程度轻。
2015年11期 v.55;No.94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丹青;王玲;陈捷;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受累关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图像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GA患者的彩超图像。结果彩超检查显示68个关节存在异常,其中第一跖趾关节42个,膝关节21个,踝关节2个,肘关节3个。68个受累关节超声均有超声异常表现,其中60个受累关节关节囊滑膜及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27个出现关节软骨出现钙化,35个表现为关节积液,11个出现关节液内暴雪样回声,10个出现关节旁肌腱周围强回声,24个出现关节骨侵蚀,33个出现痛风石。结论 GA患者彩超图像特点为关节软骨"双边征"、关节积液"暴雪征"、关节旁肌腱周围强回声及痛风石形成。
2015年11期 v.55;No.94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郑国华;王爱婷;李文欣;董天亮;张桂霞;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血清睾酮(T)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机体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PCOS不孕症患者73例(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进行孕前体检的健康妇女70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法检测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Spearman法分析T与SOD、8-iso-PGF2a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T水平为(1.04±0.69)μg/L、SOD活性为(57.57±9.28)U/m L、8-iso-PGF2a为(187.22±21.82)ng/L,对照组分别为(0.28±0.15)μg/L、(100.73±14.48)U/m L、(66.13±7.85)ng/L,两组比较,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与SOD活性呈负相关、与8-iso-PGF2α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1、0.687,P均<0.05)。结论 PCOS不孕症患者血清T水平升高,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异常可能是T水平升高的原因。
2015年11期 v.55;No.941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利;姜英令;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晚期感染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2例,其烧伤创面在早期均未得到有效治疗,同时伴有细菌感染症状,进而形成中晚期感染创面。入院后给予全身抗感染、支持治疗,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时对感染创面进行清创,并制定个体化的创面修复方案。结果经过8~12周的治疗,所有患者创面基本痊愈(以未愈面积<1%计算),无死亡患者;其中3例患者由于创面大,感染控制时间长,多次行自体皮邮票式植皮术,瘢痕愈合明显,美容效果欠佳。结论针对大面积烧伤中晚期创面,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同时,应尽早去除坏死组织并制定个体化的创面修复方案,遵循"迟中取早"避免"迟而不盖"的原则,能显著控制感染症状,极大地提高修复效率。
2015年11期 v.55;No.94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孙沛;陈昕;
目的观察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80例(观察组),采用V-1000恒温湿化一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仪治疗;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8、MPC-1、IL-10。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IL-8、MPC-1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P<0.05或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8、MPC-1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IL-8、MCP-1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而调节IL-10、MPC-1及IL-8水平至正常,可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监测疾病治疗效果。
2015年11期 v.55;No.941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慧;李娜;姜彦;于龙刚;李安;
目的探讨视神经减压术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与外伤性视神经病(TON)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52眼)TON患者术前FVEP检查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视力变化,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52例TON患者按照术前VEP波形分析分为观察组28例(28眼,术前FVEP检测能引出P2波)和对照组24例(24眼,术前FVEP检测不能引出P2波)。观察组术后有效19眼,无效9眼;对照组术后有效8眼,无效16眼;两组有效者比较,P<0.05。观察组P2波潜伏期轻度延长7眼,其中术后有效7眼;潜伏期中度延长10眼,其中术后有效8眼;潜伏期重度延长11眼,其中有效4眼;轻、中度延长者与重度延长者比较,P均<0.05。观察组P2波波幅轻度下降9眼,其中有效7眼;波幅中度下降6眼,其中有效4眼;波幅重度下降13眼,其中有效7眼;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TON患者术前FVEP表现对评价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判TON预后的客观指标。
2015年11期 v.55;No.94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付旭;
目的观察脂肪溶解液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及淋巴组织标本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先进行腋窝注射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将摘除的腋窝淋巴组织标本放置于脂肪溶解液内浸泡15~20 min后再进行解剖;对照组先进行常规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淋巴结组织解剖采用传统解剖方法。比较两组术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淋巴结直径、数量、解剖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手术野清晰,未出现腋静脉、胸长神经、胸背神经损伤,未发生大出血、脂肪栓塞,出现皮下气肿1例;对照组术中无腋静脉、胸长神经损伤,出现胸背神经损伤2例、皮下血肿1例、上臂肿胀2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7.56±6.23)min,术中出血量为(45.27±4.15)m 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5.51±8.34)min,术中出血量为(82.47±7.98)m L;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发生皮下积液4例、上肢疼痛2例,术后6个月发生上肢水肿0例;对照组分别为25、15、7例;两组各并发症比较,P均<0.05。观察组淋巴结直径、数量、解剖时间分别为(0.15±0.04)cm、(24.25±2.13)个、(19.78±1.56)min,对照组分别为(0.23±0.06)cm、(16.36±1.42)个、(25.27±2.44)min,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应用脂肪溶解液后行腋淋巴结清扫术,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处理后对乳腺癌腋淋巴结标本进行解剖,检出淋巴结直径大、数量多、解剖时间短。
2015年11期 v.55;No.941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黎国红;齐婷;王述进;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1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α-硫辛酸、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应用神经肌电图仪检测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37例,有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分别为29、38、23例和7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分别为(40.3±3.2)、(48.5±3.9)m/s,腓总神经MCV分别为(34.6±2.5)、(41.1±2.9)m/s,正中神经SCV分别为(38.5±2.1)、(44.8±2.7)m/s,腓总神经SCV分别为(28.7±2.6)、(36.3±2.8)m/s;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分别为(40.8±2.6)、(44.1±2.4)m/s,腓总神经MCV分别为(34.2±2.7)、(38.4±3.3)m/s,正中神经SCV分别为(37.9±2.3)、(41.3±3.1)m/s,腓总神经SCV分别为(28.5±2.2)、(31.2±2.7)m/s;观察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治疗疗效较好。
2015年11期 v.55;No.94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谢林波;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接受膝及膝关节以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0.3%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组(L组)和0.4%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组(H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L组给予0.3%罗哌卡因24 m L坐骨神经阻滞与20 m L腰丛神经阻滞。H组给予0.4%罗哌卡因20 m L坐骨神经阻滞与13 m L腰丛神经阻滞。观察并比较两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外侧皮支、胫神经根内侧支阻滞起效时间及起效时间>20 min的例数、麻醉效果。结果L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外侧皮支、胫神经根内侧支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8.9±4.5)、(8.2±4.0)、(7.9±5.1)min;H组分别为(9.1±5.1)、(8.3±3.2)、(8.2±4.2)min,两组比较,P均>0.05。L、H组患者起效时间超过20min的患者分别为3、2例,两组比较,P>0.05;麻醉效果良好患者分别为30、24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相同剂量时,0.3%较0.4%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中麻醉效果好。
2015年11期 v.55;No.94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程颖;何秉燕;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7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观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的耐药性。结果 7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产ESBLs菌株52株,分离出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100%耐药。ESBLs阴性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除外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41%以下,ESBLs阳性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77%~100%。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2015年11期 v.55;No.941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新;龚中坚;於俊;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OSCC患者52例(观察组,术后3 a内失访2例,将病情稳定、尚无复发和转移者22例设为A组,另将6例死亡和22例复发、转移者设为B组)、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HPA,并分析HPA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HPA表达水平分别为0.276±0.014、0.065±0.009,两组比较P<0.01。HPA表达与OSCC组织学分级及是否有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A、B组HPA表达水平分别为0.114±0.021、0.377±0.034,两组比较P<0.05。结论 OSCC组织中HPA表达升高,其可能与OSCC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差有关。
2015年11期 v.55;No.941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雪;张忠提;贾兴亚;张晓芳;张冬梅;
目的观察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血清、龈沟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方法选取冠心病伴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38例(A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41例(B组),两组均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共治疗4次,前3次为每周1次,第3次治疗2周后复诊行第4次治疗,治疗时间共2个月;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C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牙周专科检查,并于初诊时及第4次治疗结束2周后采集血清及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龈沟液PAF。结果 A组治疗前血清、龈沟液PAF水平分别为(196.38±23.45)、(327.18±45.16)pg/m L,B组治疗前血清、龈沟液PAF水平分别为(187.95±38.45)、(368.24±46.78)pg/m L,C组血清、龈沟液PAF水平分别为(65.38±23.68)、(13.71±1.87)pg/m L,A、B组治疗前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A组治疗前后血清PAF水平分别为(196.38±23.45)、(137.46±36.78)pg/m L,龈沟液PAF水平分别为(327.18±45.16)、(130.24±35.17)pg/m L,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B组治疗前后血清PAF水平分别为(187.95±38.45)、(109.73±56.87)pg/m L,龈沟液PAF水平分别为(368.24±46.78)、(236.73±32.23)pg/m L,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降低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PAF水平。
2015年11期 v.55;No.94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沙焱;吕超贤;韩建民;戴永芬;
目的比较助攻式、自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法在微种植体矫治错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错畸形患者271例(共植入528枚微种植体),其中采用助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者125例(245枚)、采用自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者146例(283枚),植入微种植体第4周后,若种植体稳定性良好,根据矫治方案加载矫治力,加载力值为150~350 g。观察微种植体的植入成功率。结果助攻式植入成功198枚(80.8%),自攻式植入成功267枚(94.3%),两者比较,P<0.05。结论相对于助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法,自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法在微种植体矫治错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更好。
2015年11期 v.55;No.94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计策;杨永敏;刘德政;孔祥瑞;李艳涛;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静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17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滴β-七叶皂甙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血清IL-1、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好转4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分别为19、42、26例和70.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IL-1水平、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IL-1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静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可明显降低血清IL-1水平,减少MDA含量,提高SOD活性。
2015年11期 v.55;No.94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正琦;侯树兵;张晓华;任亮;张利民;胡洪涛;孙先泽;李锋;
目的观察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效果。方法选取MCSM患者33例,采用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6、12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评分),计算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2±0.3)、(12.7±0.5)、(13.8±0.2)、(14.1±0.3)、(14.1±0.2)分,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P均<0.01。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70.0%±0.2%。结论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MCSM效果较好,其有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MCSM的良好选择方法之一。
2015年11期 v.55;No.94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茜倩;关瑛;
目的分析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简称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76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岁者治疗有效率为90.91%,30~50岁者为86.96%,>50岁者为54.76%;就诊时间<3 d者治疗有效率为86.36%,3~7 d者为83.3%,>7 d者为52.7%;轻度耳聋者治疗有效率为85.71%,中度者为68.75%,重度者为56.28%,全聋者为44.43%;听力曲线类型低频型者治疗有效率为90.48%,平坦型者为82.35%,高频型者为60.00%,全聋型者为44.43%;有眩晕者治疗有效率为59.09%,无眩晕者为74.07%。采用SPSS16.O统计软件对不同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伴有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各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就诊时间、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随眩晕是影响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可能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就诊时间、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随眩晕是影响突发性耳聋疗效的高危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就诊时间、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随眩晕是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2015年11期 v.55;No.941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王相如;衣英豪;曹克奎;宋江涛;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8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照Flynn标准,优81例,良10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92.9%。术后出现尺神经损伤2例,均在3个半月内功能自行恢复;5例出现针道感染,感染表浅,拔除克氏针和口服抗生素后治愈。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2015年11期 v.55;No.94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高皓阳;王静;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FOLFOX方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胃癌D2根治术,观察组术前加用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疗效及R0切除率及D2淋巴结清扫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观察组新辅助化疗后CR 2例,PR 13例,SD15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48.4%。观察组R0切除率、D2淋巴结清扫率分别为87.1%(27/31)、80.6%(25/31),对照组分别为64.5%(20/31)、58.1%(18/31),两组比较,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A72-4、VEGF水平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A72-4、VEGF水平均降低(P均<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效果较好,R0切除率、D2淋巴结清扫率高,且可降低血清CA72-4、VEGF水平。
2015年11期 v.55;No.94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