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海霞;楚艳华;韩泉洪;
目的检测病理性近视眼黄斑中心10°各区视网膜厚度(RT)、光敏感度(MS)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病理性近视黄斑区无特殊病变患者50例(65眼),均检测屈光度(SE)、眼轴长度(AL);采用蔡司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行黄斑中心10°各区检测,记录上方、颞侧、下方、鼻侧、中央RT(RT上、RT颞、RT下、RT鼻、RT中);采用MAIA微视野计行眼底成像、黄斑区微视野检测,记录黄斑中心10°上方、颞侧、下方、鼻侧、中央及总MS(MS上、MS颞、MS下、MS鼻、MS中及MS总);分析相关性。结果各区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409,P=0.000),各区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6,P=0.801)。SE和AL呈负相关(r=-0.838,P=0.000);RT上与SE呈正相关(r=0.390,P=0.025)、与AL呈负相关(r=-0.391,P=0.033),RT鼻与AL呈负相关(r=-0.382,P=0.037),其余各区RT与SE、AL均无相关性(P均>0.05)。MS总、各区MS与SE均呈正相关(r总=0.329,P=0.029;r上=0.304,P=0.045;r颞=0.323,P=0.033;r下=0.323,P=0.033;r鼻=0.325;P=0.031,r中=0.316,P=0.036),与AL均无相关性(P均>0.05)。除MS颞、MS中与相应区域RT无相关性外(P均>0.05),其余各区MS与相应区域RT均呈正相关(r上=0.420,P=0.019;r下0.365,P=0.020;r鼻0.381,P=0.013)。结论病理性近视黄斑眼中心10°区RT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随着AL增加某些区域选择性变薄;MS存在区域性差异,当近视度数增加时,各区域MS下降。
2015年12期 v.55;No.94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卢秀兰;董发勤;邓建军;代群威;曾娅莉;
目的分析不同地区5种自然降尘与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近尺寸作用。方法选取5种不同性质的大气粉尘(FC-1#、FC-2#、FC-15#、FC-18#、FC-21#),对其特性、粒径及粒度参数、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观察其与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相互作用后各培养液的细菌数、p H值、葡萄糖(GLU)消耗及Mn、Pb、Fe、Si等元素变化,以及细菌形态。结果 FC-1#含有较多的Ca O;FC-2#、FC-15#、FC-18#、FC-21#含有较高Si O2;FC-1#、FC-15#烧失量(LOI)高于其他降尘。自然降尘颗粒直径为0.3~1μm。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与5种自然降尘相互作用后,与未作用者比较,FC-1#、FC-21#菌落数均增加,GLU消耗均降低,p H值均增加,P<0.05或<0.01。大肠埃希菌与FC-1#作用后Fe、Ca、Ni、Si、Al溶出增加,与FC-2#作用后仅Al溶出增加,与FC-15#作用后Fe、Ca溶出增加,与FC-18#、FC-21#作用后Ca溶出增加,P<0.05或<0.01;表皮葡萄球菌与FC-1#作用后Ca、Mg、Ni、Si、Al溶出增加,与FC-2#作用后仅Al溶出增加,与FC-15#作用后Ca、Al溶出增加,与FC-18#作用后Ca、Mg溶出增加,与FC-21#作用后Ca溶出增加,P均<0.01。细菌形态结果表明,降尘颗粒的形状不规则性增加了其与细菌间的膜界结合程度。结论 Ca含量高的碱性自然降尘对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自然降尘颗粒越小,越容易与菌体结合。
2015年12期 v.55;No.942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及松洁;田伟;姜旭;周一新;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关节线(JL)位置改变,探讨其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方法接受单侧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9例(89膝),手术均采用GENESISⅡ后稳定型假体。分别测量手术前后JL位置,计算JL位置改变程度;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功能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分析TKA后JL改变范围与临床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假体生存率为100%(89/89),膝关节正位及侧位X线片均未显示影像学松动,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及Feller髌骨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均<0.01);手术前后JL改变≤4 mm患者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及Feller髌骨评分均高于JL改变>4 mm患者(P<0.05或<0.01)。JL改变≤4 mm患者Feller髌骨评分与JL改变程度没有相关性(r=-0.162,P=0.205),JL改变>4 mm患者Feller髌骨评分与JL改变程度呈负相关(r=-0.724,P=0.000)。结论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初次TKA患者术后JL改变>4 mm对于膝关节功能有影响,JL改变程度与伸膝装置功能呈负相关。
2015年12期 v.55;No.942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沈大川;董斌;温超;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Homer-1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丙泊酚组,每组40只。模型组、丙泊酚组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行血管分离处理不插入线栓;造模后30 min,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10 mg/100 g,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处理3 h、24 h、72 h、7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脑组织Homer-1a mR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100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丙泊酚组4个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血清S-100β水平均增加(P均<0.05),以模型组增高更显著(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3、24 h时间点脑组织Homer-1a mRNA降低(P均<0.05);丙泊酚组4个时间点脑组织Homer-1a mRNA均较其他两组升高(P均<0.05)。在所有大鼠样本中,脑组织Homer-1a mRNA表达与血清S-100β呈负相关(r=-0.939,P<0.01)。结论丙泊酚麻醉可通过诱导脑组织Homer-1a mRNA表达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100β水平有关。
2015年12期 v.55;No.942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彬;湛梅圣;赵玉玺;王万垠;杨建强;沈建强;刘运华;唐金兵;李彦国;吴璇;
目的制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形态蛋白2(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并观察其在兔尺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兔BMSCs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后,接种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情况。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18只,于无菌条件下造成右侧尺骨中段10mm长缺损。观察组植入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对照组植入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均不做任何内外固定。各组术后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分别行骨缺损处的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骨诱导后的BMSCs均匀分布在煅烧骨表面及孔洞内,与煅烧骨表面贴附紧密,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胞体较大,直径15μm。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逐渐升高,P均<0.05;空白组无变化,P均>0.05。术后4、8、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BMSCs能够较好地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进行体外复合培养,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植入有助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
2015年12期 v.55;No.942 17-2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丽春;覃远汉;黄韦芳;周志强;雷凤英;陈秀萍;
目的分析LMX1B基因突变检测对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儿童(对照组)、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SSNS组)、SRNS患儿(SRNS组)各100例,采用PCR法扩增LMX1B基因第4、5、6外显子,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后,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迁移率或条带异常者进行DNA测序,比较3组LMX1B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第4、5、6外显子扩增产物符合LMX1B基因外显子片段进行纯化和测序标准。突变均位于第4外显子,第5、6外显子未发现明显突变。纯合错义突变c.745G>A(R246K)SRNS组5例,SSNS、对照组均0例,SRNS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均<0.05;纯合错义突变c.731-733T>C、C>G、G>A(S242R)SRNS组23例、SSNS组9例、对照组2例,SRNS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义突变c.733-734ins T(K243*)SRNS组9例、SSNS组17例、对照组0例,SRNS、SSNS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同义突变c.733G>C(S242S)SRNS组2例、SSNS组11例、对照组3例,P均>0.05。结论 LMX1B基因纯合错义突变c.745G>A可能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产生激素耐药的原因,检测该指标对SRNS患儿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2015年12期 v.55;No.942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娟;李宗恒;唐利;李燕;陈庄;
目的观察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皮损组织中角蛋白17(K17)、干扰素γ(IFN-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27例,取其皮损组织作为A组,取病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作为B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PCNA、K17和IFN-γ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组增殖指数26.24%±6.60%,B组10.47%±4.77%,P<0.01。A组K17、IFN-γ的光密度值均高于B组(P均<0.01)。B组K17与IFN-γ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2,P>0.05),A组K17与IFN-γ表达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可能与皮损组织中PCNA、K17、IFN-γ表达增加有关。
2015年12期 v.55;No.942 24-2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欣宇;赵海霞;
目的比较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仪(Corvis ST)与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下称Pentacam)测量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择近视眼患者40例80眼,分别用Pentacam和Corvis ST测量角膜厚度。结果40例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Pentacam测量值为(535.79±30.76)μm,Corvis ST测量值为(531.16±30.29)μm,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种仪器测量结果密切相关(r=0.960,P<0.01)。结论两种方法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值无差别,可以相互替换。
2015年12期 v.55;No.942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曲建秋;赵桂秋;林静;姜楠;胡丽婷;李慧;彭旭东;王晓川;
目的观察环孢素A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5例(175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90眼)和对照组(85例85眼),两组均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术,应用那他霉素、妥布霉素滴眼,治疗组加用环孢素A滴眼,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7%、有效率91.1%,对照组分别为58.8%、77.6%,P均<0.05。治疗组轻、中度患者有效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程度患者(P均<0.05),而重度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联合应用环孢素A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2015年12期 v.55;No.942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宏飞;王勇强;高红梅;李寅;陈洁;伊学军;常文秀;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ALI/ARD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抑酸及灌肠治疗,观察组加用以大承气汤为主方的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腹内压、平均气道压、C反应蛋白、血肌酐及氧合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腹内压、C反应蛋白、血肌酐水平、氧和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 d,两组腹内压、氧合指数、血肌酐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 d,两组腹内压、平均气道压、C反应蛋白、血肌酐均较治疗3 d降低,氧和指数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均<0.01)。结论大承气汤能够降低ALI/ARDS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降低炎性指标,改善机体氧合情况,降低血肌酐水平,保护肾功能。
2015年12期 v.55;No.942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孙月秋;王艳秀;齐艳红;赵海燕;吴寿岭;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对中老年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 PWV检查,符合入选标准、资料完整者5 153例,其中女性2 043例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2011年度体检时SBP将研究对象分为SBP<111 mm Hg 512例(A组),111~121 mm Hg 498例(B组),121~140 mm Hg 512例(C组),≥140 mm Hg及SBP<140 mm Hg但服用降压药物者521例(D组)4组,分别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BP对ba PWV的影响。结果 4组平均ba PWV分别为1 268、1 412、1 517、1 777 cm/s,P均<0.05;ba PWV≥1 400 cm/s检出率分别为18.9%、44.4%、62.1%、84.5%,P均<0.05;影响ba 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等因素后,与A组比较,B、C、D组ba PWV≥1 400 cm/s的风险均增加,其OR分别为1.48(95%CI:1.05~2.08)、2.44(95%CI:1.71~3.48)和2.41(95%CI:1.67~3.48)。结论 SBP升高是中老年女性ba 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12期 v.55;No.94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代丽丽;耿玉兰;刘佳佳;李全海;施庆君;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及瘦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甲减患者40例(甲减组),健康体检者52例(对照组)。甲减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替代治疗。分别测定对照组及甲减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瘦素水平。结果治疗前甲减组血清尿酸、瘦素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治疗后二者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减患者治疗后血清尿酸、瘦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检测血清尿酸、瘦素水平对了解甲减病情、观察预后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5年12期 v.55;No.942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茜;才淑芳;周云涛;戎秀格;曹亦宾;
目的观察初发脑梗死(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初发CI患者180例(CI组),TIA患者24例(TIA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对照组)。抽取各组空腹静脉血,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组与TIA组血浆Hcy均升高,血清维生素B12均降低,P均<0.01;CI组与TIA组比较,P均>0.05。各组血清叶酸比较,P均>0.05。CI组和TIA组血浆Hcy与血清维生素B12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4、-0.155,P<0.01、0.05),Hcy、维生素B12是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50、1.003,95%CI分别为1.019~1.082、1.001~1.004,P均<0.01)。结论初发CI与TIA患者血浆Hcy均升高、血清维生素B12均降低、叶酸无明显变化,Hcy和维生素B12均为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12期 v.55;No.942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丽君;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甘露醇、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BPPV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后42例)和对照组(前41例),两组均进行手法复位,其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改良Epley法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治疗。观察组同时静推甘露醇,静滴及口服盐酸倍他司汀。评价两组治疗后1周和3个月的临床疗效,随访记录两组治疗后半年的复发率和1、1.5、2 a的累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3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为15.2%(5/33),P>0.05。治疗后1、1.5、2 a,观察组累计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甘露醇、盐酸倍他司汀治疗BPPV效果较好,且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
2015年12期 v.55;No.942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晓霞;张丽杨;林静;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TIA患者,采用HD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性质,记录TIA患者发病后7、90 d的卒中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TIA患者中,68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发病后7、90 d的卒中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P均<0.01。68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46例,其发病后7、90 d的卒中发生率均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不稳定性可能会增加TIA患者早期卒中的危险。
2015年12期 v.55;No.942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萍;林穆君;孙春兰;卢义梅;赵薇;尚于玲;
目的分析品管圈(QCC)在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卒中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研究组79例。研究组开展QCC活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便秘19例,发生率24.05%;对照组发生便秘48例,发生率为60.76%。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 QCC活动可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
2015年12期 v.55;No.94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梁滨;孙伟;朱皓;郑振国;张研;尹达;周旭晨;
目的比较国产EXCELTM与Friebird2TM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经植入EXCELTM支架(EXCELTM组,n=184)和Friebird2TM支架(Friebird2TM组,n=156)治疗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情况。术后随访1 a,观察两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支架内狭窄、支架内血栓、再发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9.6%和99.4%。术后1个月,两组分别发生支架内血栓1例,均无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术后1 a,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病例,EXCELTM组再发心绞痛1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支架内再狭窄4例,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2例,MACE 5例,无MACE生存164例;Friebird2TM组分别为14、3、5、2、6、134例;P均>0.05。结论国产EXCELTM与Friebird2TM药物洗脱支架治疗ACS均安全、有效,前者较后者术后MACE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5年12期 v.55;No.94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彤彤;刘双双;王菁菁;王传合;韩苏;孙志军;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面的性别差异。方法 2 40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1 234例、女1 17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线资料比较,男性患者年龄及糖尿病、高血压、贫血、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均低于女性患者,吸烟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患者,P均<0.05。生化指标比较,男性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肌酐、尿酸均高于女性患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钠均低于女性患者,P均<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男性患者左心室舒末容积、左心室缩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女性患者,收缩压、射血分数均低于女性患者,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0,95%CI:1.014~1.027)、高尿酸血症(OR=1.411,95%CI:1.186~1.678)是女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OR=0.244,95%CI:0.202~0.295)、吸烟(OR=0.833,95%CI:0.700~0.990)是男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性别差异,年龄、高尿酸血症对女性患者的影响较大,缺血性心脏病史、吸烟史对男性患者的影响较大。
2015年12期 v.55;No.94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马建欣;马永新;赵继聪;
目的观察甘露醇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经CPB辅助灌注冷停跳液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注20%甘露醇1.5 m L/kg预处理,CPB结束升主动脉开放前15 min再次静注20%甘露醇1.5 m L/kg;B组常规开放主动脉,心脏复跳。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主动脉开放后CPB辅助时间、手术死亡率、低心排血量发生率及肾上腺素的应用。于麻醉诱导后(T1)及开放主动脉后2(T2)、6(T3)、18 h(T4)经桡动脉采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结果 A组心脏自动复跳率87%、主动脉开放后体外循环时间(35±11)min,B组分别为60%、(42±17)min,P均<0.05。与T1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浆Tn I、CK-MB、CK均升高(P<0.05或0.01);与B组同时点比较,A组血浆Tn I、CK-MB、CK降低(P<0.05或0.01)。结论甘露醇预处理可减轻CPB手术患者心肌MIRI,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减轻Tn I的释放有关。
2015年12期 v.55;No.94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爱勤;王连芝;赵惠;高中华;梁作兰;王鑫磊;
目的观察中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营养门诊干预效果。方法将153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方式,干预组进行营养门诊干预3次。干预前后,两组分别进行膳食评价及血脂测定。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干预后粗粮、蔬菜、水果、豆类、奶类、鱼类摄入量明显增加,细粮、禽畜肉、蛋类、油脂摄入量明显减少,P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膳食摄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干预后血清TC、TG、TC+TG降低有效率分别为41.03%、70.05%、55.77%,对照组分别为25.33%、28.00%、26.67%,P分别为0.03、0.00、0.00。结论营养门诊干预有助于改善中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膳食结构,降低血清TC、TG水平。
2015年12期 v.55;No.94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小琴;郑玲芳;
目的观察早期早产儿败血症患者血浆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早产患儿22例(观察组),无感染征象的成长中的早期早产儿1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Syn-1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血浆Syn-1和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二者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研究显示,Syn-1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最佳阳性判断值为85.0 ng/m L,P=0.002。结论早期早产儿败血症患者血浆Syn-1升高,有助于败血症的诊断。
2015年12期 v.55;No.942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红亮;杨玉齐;石磊;范顺阳;张金涛;尉新华;徐云飞;李群;
目的观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儿外科急诊手术效果。方法 TAPVC患儿46例,Darling分型心上型28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2例,根据Darling分型采用不同急诊手术方法纠治,评价手术效果。结果痊愈43例,死亡3例。体外循环时间(126.8±35.8)min;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停循环时间(35.6±6.6)min;术后监护室呼吸机辅助时间(69.6±39.1)h。出院时复查肺静脉回流均无明显梗阻,吻合口直径(9.0±2.0)mm、流速(0.7±0.2)m/s;Sp O2、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均较术前改善,肺动脉瓣、三尖瓣轻度反流程度较术前均减轻,P均<0.05。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发生肺静脉狭窄。结论根据分型采用不同急诊手术方法治疗TAPVC效果良好。
2015年12期 v.55;No.94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静;杨再全;李霞;姚晓玲;田园;于彩霞;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及脐带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PE患者66例,其中轻度32例(轻度组)、重度34例(重度组),同期健康晚孕妇女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脐带组织中IDO、MIF mRNA和蛋白,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测各组产前胎儿的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记录新生儿体质量。结果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胎盘、脐带组织IDO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均逐渐升高,MI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RI均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重度组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均<0.01。PE患者中,胎盘、脐带组织IDO、MIF mRNA相对表达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8、-0.455),P均<0.01;胎盘、脐带组织IDO mRNA表达水平与RI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7、-0.526),与新生儿体质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8、0.461),P均<0.01;胎盘、脐带组织MIF mRNA表达水平与RI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3、0.502),与新生儿体质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2、-0.431),P均<0.01。结论 PE患者胎盘及脐带组织中IDO表达降低、MIF表达升高,与胎儿RI升高和新生儿体质量降低有关,可能参与PE的发病。
2015年12期 v.55;No.94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玉梅;吴振兰;宋会会;赵建强;李玉洁;王振明;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2B(IL-12B)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 URSA患者83例(URSA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妇女90例(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IL-12B基因多态性。结果在IL-12B基因启动子区共发现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即-671G/T和-405G/T,两组IL-12B基因-671G/T、-405G/T多态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RSA组-671T/-405G单体型比例(0.65%)高于对照组(0.41%),P<0.05。结论 IL-12B基因启动子区单体型-671T/-405G基因型可能与URSA发生有关。
2015年12期 v.55;No.94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慧;陆洋;李晓红;樊李平;李瑾;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不孕及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方法 RSA患者46例(A组),原发不孕患者49例(B组),对比两组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A组宫腔镜下宫腔异常40例(86.96%),其中宫腔粘连占63.04%;B组宫腔异常40例(81.63%),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占40.81%,且息肉病理检查结果与宫腔镜下诊断一致。结论 RS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异常以宫腔粘连最多见,原发不孕患者以子宫内膜息肉最多见。
2015年12期 v.55;No.94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俊汕;郑娜芬;曾宇婷;黄绮亭;区瑞章;叶梓莹;李海刚;
目的探讨p16INK4A、Ki-67检测在宫颈液基细胞学疑难病例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学诊断疑难病例54例,其中绝经25例;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初诊后制片,进行p16INK4A、Ki-67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反应性不成熟鳞状化生18例,p16INK4A、Ki-67均为阴性表达,组织活检或TCT复查均未见上皮内病变;ACS-H或HSIL 11例,p16INK4A、Ki-67阳性表达分别为11例和10例,病理活检证实为CINⅡ或CINⅢ。25例绝经患者中上皮萎缩鳞状7例,p16INK4A、Ki-67均阴性,活检结果或TCT复查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HSIL 12例,p16INK4A、Ki-67均阳性,病理活检CINⅢ8例、鳞癌4例;鳞癌6例,p16INK4A、Ki-67均阳性,病理活检结果均为鳞癌。结论 TCT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在诊断疑难宫颈细胞学病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p16INK4A、Ki-67对非上皮内病变和上皮内瘤变有鉴别诊断价值。
2015年12期 v.55;No.942 68-6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任为联;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妇科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左旋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检测麻醉诱导前(T0)、手术45min(T1)、术后1 d(T2)血清皮质醇(Co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两组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0时两组血清Cor、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2时观察组血清Cor、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均轻微,但左旋布比卡因可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2015年12期 v.55;No.94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高群;阮宏莹;林鹏;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对头颈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头颈鳞癌(A组)、20例癌前病变(B组)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TK1、CYFRA21-1。结果 A组血清TK1、CYFRA21-1水平高于B、C组(P均<0.01);血清TK1、CYFRA21-1联合检测对头颈鳞癌诊断的灵敏度较单项检测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血清TK1、CYFRA21-1联合检测在头颈鳞癌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2015年12期 v.55;No.942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艳荣;陈杨;石燕;茅慧;陈丽;戴广海;
目的分析Ⅲ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CIN)出现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Ⅲ期胃癌D2根治术并接受含奥沙利铂或多西他赛辅助化疗至少2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IN发生于化疗第1~3周期101例(早期组),发生于化疗第4~6周期109例(晚期组),比较两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早期组DFS为16.3个月、OS为36.6个月,晚期组分别12.0、28.0个月,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IN时间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早出现CIN者预后优于晚出现者,监测CIN出现时间有利于进行早期预后评估及调整化疗药物剂量。
2015年12期 v.55;No.942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蕊;王英曼;张海霞;闫振宇;陈乃耀;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UL4A 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法检测38例MM患者(MM组)和2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分期、血清β2-MG水平相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免疫学分型不相关(P均>0.05)。治疗有效的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治疗无效患者(P=0.003)。结论 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促进MM发展的因素之一,检测CUL4A可以为MM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2015年12期 v.55;No.94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莉平;黄艳春;刘诚明;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分析其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方法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收集手术前粪便标本,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菌数量及其比值(B/E值);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PCT。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粪便大肠杆菌(7.95±1.02)log10,双歧杆菌(7.14±0.58)log10,B/E值1.11±0.09;血清PCT(0.27±0.26)ng/m L;血清PCT与B/E值呈正相关(r=0.612,P<0.01)。血清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远处转移、肿瘤分期有关(P=0.02、0.03)。结论随着结直肠癌分期增高及发生远处转移,血清PCT水平升高;血清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2015年12期 v.55;No.94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兰芝;左维泽;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CHC-DM)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与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A)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关系。方法 CHC-DM患者84例,依据血清HCVRNA水平分为阴性组(HCV-RNA<1.0×103IU/m L)、阳性组(HCV-RNA≥1.0×103IU/m L),比较两组血清FPG、FA、Hb A1C。结果 HCV-RNA阴性组20例、阳性组64例,阳性组血清FPG、Hb A1C水平及其异常率均高于阴性组(P均<0.05)。结论 CHC-DM患者血清HCV-RNA载量与FPG、Hb A1C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FA不相关。
2015年12期 v.55;No.94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擂;刘淑丽;田翠;侯大鹏;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CU住院患者187例,其中发生AGI 87例。以入院或入ICU后24 h内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进行APACHEⅡ评分,依据APACHEⅡ评分分为轻症、重症、危重症、极危重症组或APACHEⅡ评分≤15、>15分组,比较各组各级别AGI发生率,分析AGI发生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的严重程度及评分增加,其相应组的AGI发生率升高(χ2=21.238、187.000,P=0.010、0.000)。AGI发生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988,P<0.05)。结论 ICU住院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AGI发生率越高、病情越严重;对于APACHEⅡ评分>15分的患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AGI发生。
2015年12期 v.55;No.942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姚琼;汪庆明;詹松华;杨巍;张巍;杨烁慧;芦亚峰;龚志刚;陆宏;
目的对比观察MRI、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高位肛瘘患者72例,术前均进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MRI检查,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腔内超声检查、MRI检查在判断内口、主管、支管、脓腔及瘘管分型等方面的效果。结果术前MRI及腔内超声检查全部清晰显示瘘管的主管道,准确率均为100%。MRI对内口定位与手术结果符合63例、准确率87.50%,腔内超声分别为56例、77.77%,P>0.05;MRI对支管及脓腔定位符合66例、准确率91.66%,腔内超声为38例、52.77%,P<0.05;MRI对肛瘘分型判断符合69例、准确率95.83%,腔内超声分别为33例、45.83%,P<0.01。结论高位肛瘘术前MRI、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均能准确显示主管道,MRI检查对支管及脓腔定位、肛瘘分型的判断准确率优于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2015年12期 v.55;No.94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朱婷;李加平;孙宇;郭蔷;雷震;李卓伦;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注药联合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各33例,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肩峰下滑囊、结节间沟注药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根据解剖定位进行注药及针刀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行超声检查,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肩峰下滑囊、结节间沟积液厚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肩峰下滑囊、结节间沟积液厚度及VAS均降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超声组改变更明显,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药联合针刀治疗可有效减少肩周炎患者的关节积液,并改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
2015年12期 v.55;No.94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黄翠平;青玉凤;魏锦;殷玲;胡程飞;周京国;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p SS患者101例,其中血小板减少组39例、血小板正常组62例,血小板减少组又包括重度血小板减少8例、轻中度血小板减少31例。收集并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结果血小板减少组皮疹发生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1),血清补体C3、C4低于血小板正常组(P均<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计数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Ig G(ACL-Ig G)呈正相关(r=0.544,P<0.05),与尿α1微球蛋白(A1M)呈负相关(r=-0.946,P<0.01),与其他临床指标无相关性(P均>0.05)。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高于轻中度血小板减少者,ACL-Ig G低于轻中度血小板减少者,P均<0.05。结论 p S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多以皮疹就诊,尤其是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p SS患者;p SS出现血小板减少与免疫异常有关,ACL-Ig G可能参与p SS血小板减少的发病;伴有血小板减少的p SS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
2015年12期 v.55;No.942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敏;王海芳;王艳;张秀敏;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进行CBP,观察组另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单核细胞数量及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及Ig A、Ig G、Ig M、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CD+8T淋巴细胞及CRP、SAA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 CBP联合参麦注射液可有效改善MODS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炎症状态,并且其改善程度优于单纯CBP。
2015年12期 v.55;No.942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晟罡;张红;杨晶;张金;朱瑜;
目的观察白膜下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雌激素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行白膜下双侧睾丸切除术,手术前后配合雌激素治疗;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诱发疾病,术后3个月评价疗效,比较入院时、出院时、随访3 a时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手术时间12~20 min,平均16 min;住院时间2~8 d,平均4.5 d;均未出现手术诱发心、肺、脑等基础疾病发作。86例术后3个月痊愈,16例术后6~9个月症状明显改善,4例因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例因身体条件差而行膀胱穿刺永久造瘘术。与入院时比较,出院时、随访3 a时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量、IPSS降低,P均<0.05。结论白膜下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雌激素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较好。
2015年12期 v.55;No.942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