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术前间质化疗对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表达及癌周淋巴管密度的影响

    金光泽;朴虎雄;李京旭;玄云泽;

    目的探讨术前间质化疗对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术前缓释氟尿嘧啶(5-FU)间质化疗者15例(间质化疗组)、术前平阳霉素静脉化疗者15例(静脉化疗组)、未化疗者30例(未化疗组),取肿瘤组织及距肿瘤边缘3 cm组织石蜡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癌组织中COX-2表达及D2-40标记的LVD。结果间质化疗组、静脉化疗组、未化疗组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66.7%、83.3%,三组间比较,P均<0.05。间质化疗组、静脉化疗组、未化疗组癌周LVD分别为(4.02±0.88)、(8.12±0.79)、(12.22±2.25)支/mm2,三组间比较,P均<0.05。未化疗组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25例、阴性5例,癌周LVD分别为(12.91±1.66)、(8.75±1.40)支/mm2,二者比较,P<0.01;间质化疗组、静脉化疗组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16例、阴性14例,癌周LVD分别为(6.66±2.11)、(4.88±2.10)支/mm2,二者比较,P<0.05。未化疗组有淋巴结转移14例、无淋巴结转移16例,癌周LVD分别为(13.79±1.76)、(10.84±1.66)支/mm2,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68.8%,二者癌周LVD、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比较,P均<0.01。结论术前间质化疗能降低高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表达,抑制癌周淋巴管形成。

    2015年17期 v.55;No.94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陈弢;郜俊清;刘宗军;汪志华;于宏梅;赵德强;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在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结果证实为冠脉临界病变(狭窄40%~70%)的98例患者,均接受FFR检查,对FFR<0.8的28例患者(介入组)进行冠脉介入手术(PCI)治疗,术后常规肝素抗凝治疗24 h,之后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FFR≥0.8的70例患者(药物组)则进行强化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他汀、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心绞痛次数(每周);冠脉造影结果;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运重建)。进行运动平板试验,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结果介入组治疗前心绞痛发生次数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1年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心绞痛发生人次、心绞痛分级及心电图ST段变化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FR检查能有效指导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

    2015年17期 v.55;No.94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脱落细胞学阴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监测中的应用

    王南雄;王尉;吕军;王健;叶纯;

    目的探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FISH)在尿脱落细胞学阴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76例,术前、术后随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均阴性,分别采用膀胱镜、M-FISH进行术后随访监测。结果 76例患者中14例(18.4%)复发,M-FISH仅检出3例(3.9%)复发,漏诊11例(14.5%)。膀胱镜检查结果阴性54例,复发1例(低级别),M-FISH检查结果阳性。膀胱镜检查结果可疑12例,复发4例(低级别2例、高级别2例),M-FISH检查结果阳性1例(低级别)。膀胱镜检查结果阳性10例,复发9例(低级别5例、高级别4例),M-FISH检查结果阳性1例(高级别)。膀胱镜检查结果阴性、M-FISH检查结果为阳性预测复发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4.3%,阳性预测值25%,阴性预测值100%。膀胱镜检查结果可疑、M-FISH检查结果为阳性预测复发的敏感性为25%、特异性87.5%,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70%。膀胱镜、M-FISH检查结果均为阳性预测复发的敏感性为11.1%、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1.1%。结论 M-FISH检测在尿脱落细胞学阴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复发中的检出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不考虑作为膀胱癌术后随访的常规监测项目。

    2015年17期 v.55;No.94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疆维族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

    吴水淼;凌敏;陈艺慧;肖艳;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族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方法选取维族老年AD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维族老年人40例为对照组,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和本院编制的AD患者睡眠日志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ESS评分分别为(8.07±3.15)、(4.86±2.97)分,两组比较,P<0.05(χ2=7.589)。观察组与对照组PQSI评分分别为(10.21±5.97)、(5.65±5.50)分,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入眠困难、片段睡眠、尖叫、夜间躁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不宁腿综合征(RL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合并OSAS与未合并OSAS者相比,SPT及S1占SPT百分比减少(P均<0.05);对照组中合并OSAS与未合并OSAS者相比,SPT及S1占SPT百分比均减少,S2增加,两者相比,P均<0.05。结论维族老年AD患者日间过度思睡者居多,睡眠质量差,入眠困难、夜间躁动,片段睡眠率高;OSAS能加重维族老年AD患者睡眠结构障碍。

    2015年17期 v.55;No.94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张晶;黄蕊;郝玲;刘娜;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HIBD组、EPO治疗组各40只。EPO治疗组在HIBD模型建立后按5 000 IU/kg的剂量腹腔注射EPO,HIBD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在6、12、24、48、72 h各处死8只大鼠,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Fas及Fas L mRNA、蛋白表达。结果 HIBD组Fas mRNA在6 h后开始上升,12 h达最大值,24 h后开始下降,EPO治疗组在对应时间点Fa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HIBD组,且在12、24、48 h三个时点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s L mRNA相对表达量在6~24 h显著上升且在第24小时达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EPO治疗组Fas L mRNA水平在6、12、24、48 h均显著低于HIBD组(P均<0.05)。对照组Fas和Fas L蛋白维持在较低的基础水平,HIBD组Fas及Fas L蛋白均有一个先升后降的明显变化趋势,EPO治疗组Fas及Fas L蛋白表达明显减少,Fas蛋白在24、48 h及Fas L蛋白在所有时点与HIBD组比较,P均<0.05。结论 EPO能明显减缓HIBD对脑组织神经元的伤害,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HIBD脑组织中的Fas/Fas L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

    2015年17期 v.55;No.94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刘备;唐冬梅;杜宁;徐桂萍;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仅游离左肺门,不阻断;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左肺门45 min后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IRI模型;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SP组)阻断左肺门前吸入2.1%七氟烷,阻断左肺门45 min,于松开血管夹即刻再次吸入2.1%七氟烷30 min制备IRI模型。分别于再灌注30、60和120 min时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比),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ELISA法测定TNF-α表达,RT-PCR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mRNA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SP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比、TNF-α水平及ACE mRNA表达均升高(P均<0.05),SOD活性均降低(P均<0.05);与I/R组比较,SP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比、TNF-α水平及ACE mRNA表达均降低(P均<0.05),SOD活性均升高(P均<0.05)。光镜下SP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2015年17期 v.55;No.94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EMMPRIN、MMP-2表达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金晓宇;王阳;栗印军;杨泽辉;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5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86例(SAP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7例(AC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qRT-PCR法检测三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EMMPRIN、MMP-2蛋白及mRNA表达,对EMMPRIN mRNA、MMP-2 mRNA与粥样硬化斑块分型、冠脉造影粥样斑块病变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EMMPRIN、MMP-2在ACS组及SAP组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NC组(P均<0.05)。EMMPRIN mRNA、MMP-2 mRNA在ACS及SAP组中表达与粥样硬化斑块分型、冠脉造影粥样斑块病变分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1、0.391、0.275、0.142,P均<0.05)。ACS组及SAP组中EMMPRIN mRNA、MMP-2在软质斑块及Ⅱ型表达量较高。结论 EMMPRIN及MMP-2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表达上调,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5年17期 v.55;No.94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2015年17期 v.55;No.94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入选美国EBSCO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

    <正>2015年3月,收到美国EBSCO数据库的通知,本刊正式被该数据库收录。至此,本刊已被美国EBSCO数据库、《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剑桥科学文摘》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数据库收录。在此,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多年来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并欢迎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科研

    2015年17期 v.55;No.947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所列

    2015年17期 v.55;No.947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

    2015年17期 v.55;No.947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

    蔡潮农;李坚;李培平;关晓东;张百萌;朱耿隆;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PVA)加门腔分流术(PCS)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鼠110只,制作肝硬化模型,随机抽出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余100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40只、B组40只、C组20只,A组行PVA+PCS,B组行入肝门静脉离断+PCS,C组予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术。术后1、2、4、8周每个时点A、B组分别处死大鼠10只,C组处死大鼠5只,取肝脏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细胞比例。结果 A组术后1周,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细胞比例达峰值(76.1%±5.50%),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其表达逐渐下降,但A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B、C组同期(P均<0.01)。结论 PVA+PCS可明显增加肝硬化大鼠肝细胞PCNA表达,有助于肝脏再生。

    2015年17期 v.55;No.94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面积的时相性变化

    崔丽;张恩园;李广平;杨万松;焦占全;

    目的观察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面积的时相性变化。方法取50只白兔,行右侧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后2 h取2只行伊文氏蓝染色验证内皮剥脱损伤,余48只正常饲养至球囊损伤后3、7、14、28 d,每个时点各处死12只,取损伤动脉段(Model组)和对侧颈动脉段(Sham组)。另取10只白兔,正常饲养28 d后处死取右侧颈动脉(对照组),对三组取的动脉标本行光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 Model组损伤3 d时内膜表面炎性细胞浸润,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膜面积轻度增加;7 d时中膜VSMC增殖及弹力纤维增多,中膜厚度及面积增加明显,与对照组及Sham组相比,P均<0.05;14 d时内膜厚度及面积明显增加,而中膜厚度有所下降;28 d时内膜厚度及面积继续增厚达高峰,与对照组及Sham组相比,P均<0.05,中膜厚度较14 d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内中膜厚度比及面积比在损伤后14 d明显增大,与对照组及Sham组相比,P均<0.05;28 d时内中膜厚度比及面积比达高峰,与对照组及Sham组相比,P均<0.05。结论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动脉中膜VSMC先增殖,中膜厚度及面积明显增加,而后向内膜迁移,内膜厚度及面积明显增加。

    2015年17期 v.55;No.94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血清IL-23、IL-22水平变化

    李玉美;罗勇强;林东子;曾今诚;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血清IL-23、IL-22水平变化。方法选取30例PPTDM患者[PPTDM组,先患肺结核后患糖尿病(PTB-DM)和先糖尿病后患肺结核(DMPTB)各15例]、30例肺结核患者(结核组)、30例糖尿病(DM)患者(DM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值,ELISA法检测血清IL-23和IL-2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血清IL-23、IL-22的关系。结果 PPTDM组和结核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PTDM组单核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均<0.05)。PPTDM组中PTB-DM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DM-PTB者(P<0.05)。PPTDM组血清IL-23和IL-22均显著低于DM组和对照组(P均<0.05)。结核组血清IL-23和IL-22均显著低于DM组(P均<0.05)。PTB-DM者血清IL-23水平显著低于、血清IL-22水平显著高于DM-PTB者(P均<0.05)。PPTDM组血清IL-23与IL-22水平呈负相关(r=-0.351,P<0.05);PPTD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绝对值与血清IL-22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5、0.512,P均<0.01)。结论 PPTD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血清IL-23和IL-22水平均降低,检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细胞因子在区别不同起病形式PPTDM中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5年17期 v.55;No.94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黄群;尹化斌;蒋培;孟凡华;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周行CT灌注扫描,在工作站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比较肺癌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变化及与瘤体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 17例患者放疗后BF降低11例,升高6例。11例BF降低者放疗前后的BF分别为(91.30±75.29)、(62.35±55.67)m L/(min·100 g),BV分别为(7.23±3.73)、(4.13±2.00)m L/100 g,MTT分别为(7.84±6.08)、(10.07±7.53)s,PS分别为(32.75±21.35)、(29.91±14.43)m L/(min·100 g),放疗前后BV比较,P<0.05;放疗前后BF、MTT、P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例BF升高者放疗前后BF、BV、MTT、PS比较,P均>0.05。放疗结束后1周肿瘤形态变小13例,无明显变化4例。BF降低者中肿瘤变小10例,无明显变化1例。BF升高者中肿瘤变小3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肺癌患者的血供情况,早期预测治疗效果,特别是对放疗后瘤体无明显变化的肺癌患者。

    2015年17期 v.55;No.94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强化呼吸道管理在长期卧床伴坠积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海燕;

    目的观察强化呼吸道管理在长期卧床伴坠积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长期卧床伴坠积性肺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呼吸道管理,包括心理疏导、雾化吸入、环境干预。2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肺部罗音和胸片阴影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血氧饱和度(Sa O2)。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对照组分别为8、10、12例,有效率为60%;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分别为(2.69±0.87)、(6.73±2.21)d,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分别为(3.25±1.07)、(7.29±2.39)d,两组肺部罗音与胸片阴影消失时间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Sa O2和Pa CO2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强化呼吸道管理用于长期卧床并坠积性肺炎患者效果确切,能明显减少肺部罗音、胸片阴影消失时间。

    2015年17期 v.55;No.947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髋关节受累的AS患者X线、CT及MRI检查结果分析

    耿光辉;武丽君;李彩萍;

    目的分析髓关节受累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X线、CT及MRI检查结果,以提高髓关节受累的AS诊断水平。方法对89例AS患者行骨盆X线平片和MRI检查,其中59例同时行髋关节CT检查。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的AS髋关节受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患者178侧髋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异常分别为30侧和125侧;X线平片改变包括间隙狭窄22侧、股骨头密度不均8侧、骨质破坏16侧、骨质硬化6侧、骨质增生6侧;85例173侧髋关节在MRI上存在急性炎症改变,MRI显示关节积液93侧、滑膜增厚7侧、滑膜强化13侧、骨髓水肿54侧、股骨头高信号影43侧、髋臼高信号影23侧、肌腱端炎1侧、骨质破坏14侧、间隙变窄9侧、脂肪沉积4侧。CT检查59例共118侧髋关节,显示异常为32侧,CT发现X线平片未能显示的17侧骨破坏和MRI未显示的26侧骨破坏。X线平片、CT、MRI显示髋关节异常率分别为13.6%(16/118)、27.1%(32/118)和69.5%(82/118),MRI显示髋关节受累的敏感度优于X线平片和CT(χ2分别为76.01、42.42,P均<0.05)。结论在AS髋关节受累的影像学检查中,骨盆X线平片可作为AS筛查手段,在显示AS髋关节受累慢性骨结构改变方面,CT优于X线平片和MRI;在显示髋关节受累敏感度方面MRI优于X线平片和CT。

    2015年17期 v.55;No.94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针刀微创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60例临床观察

    李锋;朱蔚琳;张行;

    目的观察针刀微创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阻滞组各60例。联合组先实施神经阻滞,待麻醉完善后再进行针刀微创治疗;阻滞组单纯实施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静息疼痛VAS评分(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VAS),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VAS、PVAS均逐步下降。联合组治疗2、4周后RVAS、PVAS明显下降,与阻滞组比较,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4周PVAS与2周相比,P<0.05。观察组痊愈24例,显效22例,好转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7%;对照组分别为5、15、26、14例及76.7%,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针刀微创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患者RVAS、PVAS。

    2015年17期 v.55;No.947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早期松动的原因分析

    张永红;刘毅;丰瑜;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假体早期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假体的存活率。方法收集27例THA后假体发生早期松动(5年内)进行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失败关节髋臼假体与骨性髋臼的大小比例、假体安装前倾角及外展角的大小、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位置、假体安装后双下肢的长度、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等指标及术后是否存在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7例假体松动患者均实施了全髋关节翻修术,其中生物型假体翻修22例、骨水泥型假体翻修5例。假体松动原因为感染性松动8例,假体安装失误7例,软组织平衡失调、假体选择与固定方式失误各5例,其他原因如无菌性松动2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早期松动原因有感染、假体安装与选择失误、软组织平衡失调及无菌性松动。

    2015年17期 v.55;No.94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春芹;任香娣;吴长珍;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未能通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 67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危险因素。结果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345例(2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颅面部畸形、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达到换血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35分与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有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颅面部畸形、胆红素脑病、NBNA评分≤35分是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不能通过的危险因素有出生体质量≤1 500 g、颅面部畸形、胆红素脑病、NBNA评分≤35分。

    2015年17期 v.55;No.94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失败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邵长信;伦增瑞;

    目的探讨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失败的原因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经右侧桡动脉行CAG诊治患者3 432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种)、既往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其相关化验结果(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CAG失败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117例(3.4%)患者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失败。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原因包括桡动脉穿刺失败、血管解剖异常,造影导管无法进一步到达锁骨下动脉、升主动脉,其中桡动脉穿刺失败的比例最高(36.8%);失败者与成功者在年龄、高血压年限、高密度脂蛋白、术者操作水平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桡动脉入路行CAG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70岁、高血压史≥10年、术者操作水平<300例/年。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CAG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桡动脉穿刺失败。年龄≥70岁、高血压病史≥10年、术者操作水平<300例/年可能是经桡动脉入路行CAG失败的危险因素。

    2015年17期 v.55;No.94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前效果观察

    赵钦岭;刘毅;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前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入手术室后静脉注射0.1μg/kg的舒芬太尼,恒速泵注1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 min),之后将患者搬运到手术床上摆放麻醉体位。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后不给予任何药物即摆放麻醉体位。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间隙选择L3~4,腰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2.0~2.5 m L,麻醉操作成功后将患者翻身平卧。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1)、给药后(T2)、搬运到手术床上后(T3)和侧卧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Ramsay镇静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与T1比较,观察组T2、T3、T4时MAP均降低(P均<0.05),HR减慢(P<0.05);对照组T3、T4时MAP明显升高(P<0.05),HR增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T3、T4时MAP、HR显著降低(P<0.05)。与T1比较,T3、T4时Ramsay评分显著增高(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在行腰硬联合麻醉前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减轻摆放体位时疼痛,有利于更好的实施麻醉。

    2015年17期 v.55;No.94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

    崔伟;谢丙玓;

    目的观察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年龄≥60岁)PD患者80例。门诊随访2年,由专职人员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与量表结果。量表评估包括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国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中国版韦氏记忆量表(W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结果随访结束时,认知功能正常老年PD患者比例显著降低(P<0.05),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PD患者比例显著升高(P<0.05),认知功能障碍率显著升高(P<0.05);MMSE评分和Mo CA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Mo CA指标中,除视空间、执行功能和定向外,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均<0.05);MMSE指标中,除阅读理解、书写能力和图形描画外,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和运动亚型对老年P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显著(P均<0.05)。结论老年P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明显,病程和运动亚型对老年P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大。

    2015年17期 v.55;No.94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测定在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中的意义

    李婷;张大启;杨春生;翟翬;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水平在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NMOS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NMOSD患者55例[其中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13例,复发性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30例,复发性视神经炎(ON)患者12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20例。采集患者静脉血,利用荧光免疫沉淀(FIPA)法检测患者血清AQP4抗体。结果 NMOSD患者中FIPA阳性42例,NMO患者中FIPA阳性11例,LETM患者中FIPA阳性23例,ON患者中FIPA阳性8例,MS患者中FIPA阳性0例。在AQP4抗体阳性的NMO和LETM患者中,其血清AQP4抗体FU值与脊髓受累长度呈正相关(rs=0.188,P=0.012);4例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逐渐转为阴性。结论血清AQP4抗体有助于NMOSD与MS鉴别诊断,其水平可预测疾病复发及治疗效果。

    2015年17期 v.55;No.94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效果的Meta分析

    张医虎;寿松涛;刘艳存;王黎明;

    目的系统评价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依那普利叶酸片"、"H型高血压"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Nature、Md Consult、Science Now等电子数据库,收集2008~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在降低收缩压(MD=-5.92,95%CI为-7.81~-4.04)、舒张压(MD=-6.06,95%CI为-7.66~-4.45)、同型半胱氨酸(MD=-3.96,95%CI为-5.51~-2.4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预防心血管事件(OR=0.31,95%CI为0.13~0.77)、脑血管事件(OR=0.29,95%CI为0.20~0.4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预防心脑血管死亡事件(OR=0.28,95%CI为0.08~1.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降低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方面优于依那普利;预防心脑血管死亡事件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2015年17期 v.55;No.94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丁勇;李静;刘静;王金峰;岳恒君;王韶华;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观察组),其中浓痰者58例、非浓痰者32例;另选同期查体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CT及hs-CRP水平。比较PCT阳性(≥0.15μg/L)及hs-CRP阳性(≥2.1 mg/L)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T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中浓痰者与非浓痰者血清PCT水平分别为(3.98±1.35)、(0.95±0.47)μg/L,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4.89±2.10)、(2.77±1.96)mg/L,二者血清PCT及hs-CRP水平比较,P均<0.05。PCT阳性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22%(74/90)、84.44%(76/90),hs-CRP阳性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41.11%(37/90)、100%(90/90);PCT阳性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灵敏度显著高于hs-CRP(P均<0.05),PCT与hs-CRP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浓痰者高于非浓痰者;检测血清PCT、hs-CRP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病情及疗效判断。

    2015年17期 v.55;No.94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IMP3蛋白、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冉;王全义;张军臣;赵丽华;敖启林;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蛋白)及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60份不同级别(Ⅰ级5份、Ⅱ级20份、Ⅲ级20份、Ⅳ级15份)的胶质瘤组织及5份正常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IMP3蛋白及Ki-67表达,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IMP3和Ki67的相关性。结果 IMP3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在胶质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Ⅰ、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0%、90%、93%,IMP3蛋白在胶质瘤各级别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P<0.05)。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Ki-67表达于胶质瘤组织的细胞核,Ⅰ、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90%、93%,Ki-67蛋白在胶质瘤各级别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P<0.05)。脑胶质瘤组织中IMP3蛋白阳性表达与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74,P<0.05)。结论IMP3、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IMP3蛋白、Ki-67有助于胶质瘤级别的判断。

    2015年17期 v.55;No.94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Lp-PLA2、Lp(a)水平的影响

    牛川;王清;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蛋白(a)[Lp(a)]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且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UA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晚)和强化治疗组(瑞舒伐他汀20 mg/晚),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脉循环及促心肌代谢等治疗;另选择30例冠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病变者作为对照组,不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Lp-PLA2、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a),对照组于入院时测定血清Lp-PLA2、Lp(a)。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血清Lp-PLA2、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清Lp-PLA2、Lp(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但强化治疗组Lp-PLA2与Lp(a)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UA患者血清Lp-PLA2、Lp(a)水平,且强化治疗更有效。

    2015年17期 v.55;No.94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与内膜样腺癌MRI检查结果分析

    葛传彪;刘竞艳;张越;万业达;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与子宫内膜样腺癌(EAC)的MRI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UPSC的MRI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收治、资料完整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EAC的MRI资料作为对照。分析二者的MRI征象。结果 UPSC、EAC中肿块型病灶分别为15(68.18%)、8(18.60%)例,二者比较,P<0.05。UPSC和EAC在T2WI上病灶信号强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T1WI上4例UPSC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高信号。22例UPSC中有14例(63.64%)宫腔内病灶最大径与最大肌层浸润深度的比值≤1,12例纯型UPSC中10例(83.33%)其比值≤1,43例EAC中5例(11.63%)其比值≤1,三者比较,P均<0.05。20例UPSC病灶周围存在正常子宫内膜(90.91%),12例纯型UPSC病灶周围均可见正常厚度子宫内膜,10例(23.26%)EAC病灶周围存在正常子宫内膜,UPSC与EAC病灶周围存在正常子宫内膜率比较,P<0.05。T1WI增强扫描中18例(81.82%)UPSC为明显强化—上升型方式,明显高于EAC(25.58%),P<0.05。5例纯型UPSC伴发卵巢肿块,共8个卵巢肿块的体积(≥50 mm)均大于其子宫病灶,8个卵巢肿块中6个为巨大囊实性肿块。纯型UPSC中卵巢肿块的出现率(41.67%)明显高于EAC(6.98%),P<0.05。结论 UPSC与EAC的MRI表现不同,UPSC以肿块型病灶多见,病灶大小与肌层浸润深度不成比例,非病灶区多可见菲薄内膜,血供较EAC丰富,增强扫描较EAC强化明显,卵巢出现体积大于子宫病灶的巨大肿块,囊实性多见。

    2015年17期 v.55;No.94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BAG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水平的影响

    沓世泽;欧玉玲;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多灶萎缩性胃炎(BAG)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胃泌素-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BAG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三联疗法,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血清胃泌素-17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分别为32、6、12例,7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分别为96.00%、84.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17水平分别为(6.74±3.42)、(5.28±3.03)pmol/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6.00%,两组比较,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BAG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且能提高血清胃泌素-17水平。

    2015年17期 v.55;No.94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125)Ⅰ粒子植入术与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临床效果比较

    马立民;劳红闽;

    目的比较125Ⅰ粒子植入术与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7例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植入术组41例和腹腔镜组56例,植入术组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植入术组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6±3.9)、(291.4±68.2)m L,手术时间分别为(37.5±13.8)、(179.6±26.3)min,两组比较,P均<0.05。植入术组术后引流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均<0.05),而住院费用则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植入术组、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0%、、42.9%(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了24个月随访,植入术组、腹腔镜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7、15.3个月,术后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2%、89.3%,术后1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3.2%、11.5%,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与腹腔镜下根治术相比,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预后影响与腹腔镜下根治术相当。

    2015年17期 v.55;No.947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T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霞;鲁光平;潘骥群;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介入治疗后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法行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介入治疗1周后给予沙利度胺口服100~200 mg,1次/d,时间至少3个月;对照组介入治疗后未予沙利度胺口服,介入治疗1、13周后采用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采用受体黏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13周后总T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CD+4/CD+8和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显著高于同组介入治疗1周后及对照组介入治疗13周后(P均<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显著低于同组介入治疗1周后及对照组介入治疗13周后(P均<0.05)。结论沙利度胺具有正向调节HCC患者T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应用于HCC介入治疗后的细胞免疫调节的辅助治疗。

    2015年17期 v.55;No.94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正常肾脏的常规视野与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分析

    楚坤义;张辉;李盈;郑园园;王佳;李健斐;杨素君;

    目的比较正常肾脏的常规视野(cFOV)和小视野(rFOV)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结果。方法选取51例(男30例、女21例)肾脏检查结果正常者,分别行c FOV DWI(360 mm×360 mm)、rFOV1(320 mm×260 mm)和r FOV2(280 mm×200 mm)DWI检查,比较3种序列的图像质量、肾皮质和髓质ADC值差异及不同性别肾皮髓质ADC值差异。结果 DWI图像质量以r FOV1最高,与c FOV和r FOV2比较,P均<0.01。b值为0和1 000×10-3s/mm2时,c FOV DWI右肾皮、髓质平均ADC值分别为2.178×10-3、1.987×10-3mm2/s,rFOVl DWI为2.035×10-3、1.831×10-3mm2/s,r FOV2DWI为1.879×10-3、1.674×10-3mm2/s;肾皮质和髓质ADC值比较,P均<0.001。不同性别三种序列肾脏皮髓质的ADC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肾脏肾皮质的ADC值高于髓质;与cFOV比较,rFOV DWI图像质量高、图像失真少。

    2015年17期 v.55;No.94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生发中心与非生发中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扬;赵洪国;李广伦;崔中光;史雪;许宏;

    目的分析生发中心和非生发中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DLBCL患者74例,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GCB)型24例,其中R-CHOP方案治疗13例(GCB型R-CHOP组)、CHOP方案治疗11例(GCB型CHOP组);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non-GCB)型50例,其中R-CHOP方案治疗28例(nonGCB型R-CHOP组)、CHOP方案治疗22例(non-GCB型CHOP组)。比较两型及不同化疗方案的有效率(RR)、1年生存率,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GCB型R-CHOP组RR、1年生存率高于non-GCB型R-CHOP组;GCB型CHOP组RR高于non-GCB型CHOP组(P<0.01),但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B型R-CHOP组1年生存率优于GCB型CHOP组(P<0.05),而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n-GCB型R-CHOP组RR高于non-GCB型CHOP组(P<0.05),但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R与年龄、性别、B症状无关(P均>0.05),而与Ki-67高表达、LDH升高、Ⅲ~Ⅳ期、IPI≥3分有关(P均<0.05),且以上因素主要影响non-GCB型疗效。结论 GCB型疗效及1年生存率优于non-GCB型;R-CHOP能有效提高GCB型的1年生存率;Ki-67高表达、LDH升高、Ⅲ~Ⅳ期、IPI≥3分是影响non-GCB型疗效的主要因素。

    2015年17期 v.55;No.94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经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癌209例临床分析

    张国良;邹志强;袁耒;胡凤标;许世宁;隋刚;杜以营;

    目的总结经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手术经验,提高胸段食管癌的治疗水平。方法收集行经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的20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资料,对其淋巴结清扫、切缘阳性率、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175±27)min;手术清除淋巴结(12.7±0.6)枚,切缘均未查及癌细胞。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23例),其中声音嘶哑47.8%(11例),肺部感染21.7%(5例)。术后复发转移率37.8%,上段复发率56.3%(18/32),以上纵隔转移为主;中段复发率34.4%(43/125),以纵隔淋巴结转移为主;下段复发率34.6%(18/52),以腹腔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为主。无疾病生存期为(11.6±1.1)个月。结论经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可实现胸段食管癌原发病灶的根治切除,对中下段食管癌效果好;食管癌切除应保证足够长度,上段食管癌需尽量清除上纵隔淋巴结。

    2015年17期 v.55;No.947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39例维吾尔族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刘志;艾克拜尔·阿布都热衣木;黄竞;徐丽;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海热萨·阿不力米提;维尼拉·吐尔洪;努尔比亚·阿布都热西提;努尔阿米娜·依明尼亚孜;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39例维吾尔族APL患者,按FAB和我国标准诊断为M3a者35例,M3b者4例。起病时外周血WBC≤10×109/L者22例(中低危组),WBC>10×109/L者17例(高危组)。抽取患者骨髓置于EDTA抗凝管,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胞膜/胞质抗原,分析免疫表型。结果 39例维吾尔族APL患者细胞均表达髓系特异性抗原CD13CD33、CD38,CD34和HLA-D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和15.4%,CD56、CD15、CD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30.8%、0。按CD34和HLA-DR的表达强度,将39例APL患者分成CD+34或HLA-DR+(6/39,15.4%)、CD34-和HLA-DR-(33/39,84.6%)两组,两组间CD56阳性率为分别为50%、0(P<0.05)。中低危组、高危组CD15阳性率分别为50%、5.9%(P<0.005)。结论维吾尔族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征为CD34、HLA-DR多阴性,CD13CD33高表达,而CD56、CD2低表达,CD15表达偏高。

    2015年17期 v.55;No.94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推拿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沈英鹏;孟庆祝;孟玲斋;刘瑾;

    目的观察推拿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进行对症治疗,病毒感染患儿予抗病毒制剂治疗,细菌感染患儿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同时观察组行小儿推拿,取肺俞、大椎、脾俞、肾俞4个穴位,同时配合捏脊。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Ig G、Ig A、Ig M变化。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3、6、12个月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次数。结果 1个疗程后,观察组显效7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分别为55、19、26例,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 G、Ig 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6、12个月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推拿用于辅助治疗小儿RRTI疗效确切,可提高患儿自身的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次数。

    2015年17期 v.55;No.947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AA、MDS、IDA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变化及与Hb、RBC的关系

    汪延生;秦慧;翟志敏;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变化及与Hb、RBC的关系。方法 AA患者12例、MDS患者8例、IDA患者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EPO水平,并与19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同时检测患者Hb、RBC,骨髓穿刺检查了解骨髓增生程度,分析血清EPO水平与Hb、RBC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骨髓增生程度与EPO水平的关系。结果 10例AA、6例MDS、4例IDA患者血清EPO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均<0.01);AA者EPO与Hb、RBC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71,P均<0.01),MDS者EPO与Hb、RBC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0.69,P均<0.01),IDA者EPO与Hb、RBC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3、-0.55,P均<0.01)。骨髓增生低下组14例,血清EPO水平均明显升高;骨髓增生活跃组11例,其中9例血清EPO水平升高。骨髓增生活跃、低下与血清EPO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AA、MDS、IDA患者血清EPO水平明显升高;血清EPO水平与H6、RBC呈明显负相关关系。骨髓增生程度与血清EPO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2015年17期 v.55;No.94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度中毒59例效果观察

    聂亚冬;张重阳;刘新;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9例。患者服毒后24 h内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观察两组血肌酐(Cr)、谷草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WB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Cr、WBC、APTT、ALT、CK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死亡11例,其中放弃治疗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百草枯中毒7例;治愈48例。观察组死亡7例,其中放弃治疗1例、百草枯中毒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2例、稀料中毒1例;治愈52例。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度中毒效果较好。

    2015年17期 v.55;No.94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CXCL12-CXCR4/CXCR7信号轴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牛坤汀;莫碧文;王志霞;韦江红;黄剑伟;饶立宗;吕欣;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广泛表达,对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重要作用。现对CXCL12-CXCR4/CXCR7信号轴相关疾病(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卵巢癌、急性白血病、胶质母细胞瘤、WHIM综合征、哮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在不同水平对CXCL12-CXCR4/CXCR7信号轴进行调节,可为以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策略。

    2015年17期 v.55;No.94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应激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影响的研究进展

    孙秋岩;单忠艳;滕卫平;姜雅秋;

    应激指机体在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在应激反应的调节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发挥重要作用。而急慢性应激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不同,与应激持续时间、强度、可预测性、生物流体、激素的采样时间、动物菌株最终被应用的时间等相关。

    2015年17期 v.55;No.947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及其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肖义青;宋灿;姚静;蔡霞;陈振雨;王彦进;

    富血小板血浆(PRP)含有多种促进组织愈合和软组织再生的生长因子,因取自自体全血,无免疫排斥性,制备相对简单,取材方便,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RP作为一项新兴治疗方法,在组织修复中能促进细胞生长,具有抗菌活性,尤其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有独特优势;在脂肪移植中能提高移植脂肪的成活率;在植发、减轻瘢痕、面部年轻化、组织工程软骨等多个方面中应用效果满意。但PRP的制备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其使用剂量及时间等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2015年17期 v.55;No.947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口服避孕药对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靖雯;蒋凤艳;

    目的口服避孕药是由雌激素配伍不同类型的孕激素组成的,已成为当今女性主要的避孕方式之一。本文认为,口服避孕药会引起脂代谢紊乱(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且口服避孕药对脂代谢的影响与雌孕激素的剂量有关。小剂量的雌激素可升高HDL、TG,降低LDL水平,而大剂量的雌激素可导致HDL降低。提倡女性选择含雄激素活性较小的孕激素为主的口服避孕药,服用药物前先了解此药物的禁忌,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定期监测血脂,及时发现异常并治疗。

    2015年17期 v.55;No.947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上皮间质转化相关信号通路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韩姣;曾凡军;陈世雄;

    上皮间质转化(EMT)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与EMT相关的信号同路主要有:TGF-β信号通路、PI3K-AKT-m TOR信号通路Wnt(wingless-type)/β-catenin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NF-κB信号通路,其主要通过对EMT的调节来影响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因此认为通过采用不同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止药物抑制相应信号通路可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

    2015年17期 v.55;No.947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妊娠期高血压预测及相应干预措施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杨秋平;李艳华;

    <正>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以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孕产妇死亡的第2大原因[1]。该病发生率国内报道为6%~8%[2],国外报道5%~12%[3],迄今病因仍不能明确。本研究拟通过系统正规的产检,提早发现妊高征高危孕妇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妊

    2015年17期 v.55;No.94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6例疗效观察

    许明义;胡建功;

    <正>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骨折,其中50%的骨折发生于椎体。保守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出现感染、压疮、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1~3]。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们采

    2015年17期 v.55;No.94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桡骨茎突骨瓣转移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32例疗效观察

    李祥义;毕超;刘金峰;韩元锋;

    <正>腕舟骨骨折是腕部常见损伤,在腕骨骨折中的发生率占第一位[1],如被延误诊治,将致骨折长期不愈合,成为陈旧性骨折,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治疗的关键是改善骨折局部的血运,消除局部剪力,为骨折愈合提供一个具有持续稳定的愈合环境,达到最终愈合目的,恢复其原有解剖结构与功能。2008年10月~2014年2月,我们采

    2015年17期 v.55;No.947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髋关节镜下髓芯减压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9例效果观察

    周纳新;聂宇;傅德皓;杨述华;

    <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20~50岁患者居多[1]。对于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髓芯减压术因术后缺乏股骨头软骨下支撑,易发生塌陷;而关节置换术则需进行多次翻修手术,疗效不佳[2,3]。自2010年以来,我们共对2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髋关节镜下髓芯减压术联合自体干细

    2015年17期 v.55;No.94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