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SC及其亚型的表达和意义

    杨其彬;何泳龙;青玉凤;刘璐;周京国;

    目的观察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其亚型(ASC-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组)、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IGA组)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各4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PBMCs中ASC mRNA和蛋白及核因子(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AGA组ASC mRNA表达显著高于IGA组及对照组(P均<0.01),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A组与IGA组ASC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IGA组最低(P<0.01),AGA组ASC-b蛋白表达显著高于IGA组和对照组(P均<0.01),IGA组最低(P<0.05);AGA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IGA组和对照组(P均<0.01),IG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A患者PBMCs中ASC及其亚型ASC-b表达异常,提示ASC及其亚型在GA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2015年18期 v.55;No.94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戚勋;苑永辉;钟红珊;徐克;

    目的探讨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分为两组,实验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10、10-9、10-8、10-7、10-6、10-5mol/L的2HP-β-CD,空白组加入含0.5%FBS的等量培养液。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改良Boyden Chambe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实验组中,加入10-10、10-9、10-8mol/L 2HP-β-CD者的OD450分别为空白组的1.4、1.6、1.7倍,10-8mol/L 2HP-β-CD增强细胞增殖活力的作用最明显(P均<0.01);加入10-7、10-6、10-5mol/L 2HP-β-CD者的OD450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入10-9及10-8mol/L 2HP-β-CD者细胞迁移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均<0.05),其他浓度组细胞迁移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浓度的2HP-β-CD可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

    2015年18期 v.55;No.94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癌组织中HuR和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刘利平;江建新;鲍世韵;张育森;何婉;

    目的观察人抗原R(HuR)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取4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uR和HIF-1α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HuR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5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9%和10%(P均<0.01)。肝癌组织中HuR与HIF-1α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23,P<0.01)。HuR蛋白高表达者中HIF-1αmRNA的表达较HuR蛋白低表达者显著上调(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HuR和HIF-1α蛋白表达上调且呈正相关关系,HuR可能增强HIF-1αmRNA的稳定性,从而促进其表达。

    2015年18期 v.55;No.94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霉酚酸钠肠溶片用于国人肾移植受者的药代动力学监测

    师天明;杨洋;周佩军;徐达;王祥慧;邵琨;

    目的观察服用霉酚酸钠肠溶片(EC-MPS)的国人肾移植受者血中霉酚酸(MPA)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建立简化的MPA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计算公式。方法 30例肾移植受者均接受EC-MPS 1.44g/d联合环孢素、强的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采用EMIT法测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4、6、8、10、12 h的血浆MPA浓度(分别为C0.5、C1、C1.5、C2、C4、C6、C8、C10、C12)。采用药理学专用软件计算MPA AUC0~12 h,并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适合国人的MPA AUC0~12 h的简化计算公式。结果 30例肾移植受者EC-MPS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显著个体差异。MPA AUC0~12 h平均值为(47.64±25.14)mg·h/L。选取2个取样时点的C1.5、C2和4个取样时点的C2、C4、C6、C8,分别得出MPA AUC的简化计算公式:AUC=27.41+0.87×C1.5+0.88×C2(r2=0.67)和AUC=3.98+2.03×C2+2.18×C4+1.91×C6+5.08×C8(r2=0.86),其对MPA AUC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分别为(28.8±24.8)%和(12.8±10.1)%;30例肾移植受者中,MPA AUC预测值误差均在MPA AUC0~12 h的±15%以内。结论服用EC-MPS的国人肾移植受者血浆中MPA药代动力学呈现较大的个体差异;得出取样点少(2个取样时点或4个取样时点)、预测效果好的MPA AUC简化计算公式。

    2015年18期 v.55;No.94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阻断RAAS不同环节对肝纤维化大鼠ACE2、AngⅡ、Ang1-7的影响

    张晓梅;焦占江;殷鹏;丁国善;周杰;崔忠林;钱建平;曾德华;

    目的观察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不同环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6周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螺内酯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其他组给予40%CCL4腹壁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自次日起,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螺内酯组分别经胃管内灌注ACE抑制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Ang)Ⅱ的Ⅰ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均于第8周处死,取肝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与肝组织中ACE2、AngⅡ、Ang 1-7。结果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螺内酯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好转;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螺内酯组的血清及肝组织中ACE2、AngⅡ、Ang 1-7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螺内酯组的ACE2及Ang 1-7水平均高于模型组、AngⅡ水平低于模型组(P均<0.05);氯沙坦组、螺内酯组的ACE2、AngⅡ、Ang 1-7水平与卡托普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阻断RAAS不同环节均可抑制肝纤维化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及肝组织中ACE2、Ang 1-7水平、降低AngⅡ水平来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015年18期 v.55;No.94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超;姜行康;李慧;齐士勇;徐勇;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9例行RNU的UUT-UC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分析UUT-U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关系,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 209例患者中,术后膀胱肿瘤复发59例(28.2%)。肿瘤多发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46.0%,明显高于单发者的22.0%(P<0.01);术前行输尿管镜检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46.7%,明显高于未行输尿管镜检者的31.5%(P<0.01)。结论 UUT-UC患者的肿瘤病灶数以及术前是否行输尿管镜检术可作为判断患者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2015年18期 v.55;No.948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术前运动训练对肺癌合并COPD患者围术期心肺功能的影响

    贺斌;李新;张鹏;曹玎;

    目的探讨术前心肺运动训练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围术期心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拟行肺癌切除术且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术前均给予改善肺功能治疗,观察组同时行心肺运动训练2周。比较两组术前1天静态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自主通气量(MVV)、一氧化碳弥散总量(DLCO)及术后预计FEV1]运动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VO2max)、公斤摄氧量(VO2/kg)、无氧阈(AT)、氧脉搏(O2pulse)、最大心率、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及呼吸困难指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FVC、MVV、DLCO、VO2max、VO2/kg、AT、O2pulse、VEmax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均<0.05);两组术后总体心肺并发症及单个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前心肺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2015年18期 v.55;No.948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D_4~+ T细胞内ATP与T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对免疫功能的监测作用

    刘伟;李代红;王凯;刘纯;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和T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对免疫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患者80例,其中术后病情稳定30例(稳定组)、出现感染30例(感染组),发生急性排异反应20例(排异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Cylex+Immu Know方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ATP,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比较各组ATP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ATP明显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排异组ATP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均<0.05)。与稳定组比较,排异组受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稳定组比较,感染组受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明显降低(P均<0.05)。感染组CD+3、CD+4与ATP呈正相关,CD+4/CD+8与ATP无相关性;排异组CD+4/CD+8与ATP呈正相关,CD+3和CD+4与ATP无相关性。感染组感染治愈后ATP明显回升,排异组在急性排异反应治愈后ATP明显下降(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联合检测CD+4T细胞ATP和T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肝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移植后感染和诱导免疫耐受均有重要作用。

    2015年18期 v.55;No.948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2015年18期 v.55;No.948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缺血预处理对下颌下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孙斌;高峻田;石亮;宋代辉;魏奉才;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下颌下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各24只,均制作右侧下颌下腺I/R损伤模型。观察组在制模前行IPC,夹闭颌外动脉下颌下腺供血支3 min,再灌注3 min,重复3次。以左侧下颌下腺作为对照组。再灌注1、12、24、72 h,取6只大鼠检测各组腺体分泌量、组织学变化、紧密连接结构及M受体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腺体分泌量、组织形态、紧密连接结构及M受体表达情况均正常。I/R后1、12 h,模型组腺体分泌量明显降低,观察组稍有降低,24h时两组分泌量开始增加,至72 h逐渐恢复正常。模型组腺实质细胞萎缩,间质水肿及炎症浸润,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紧密连接结构破坏,宽度降低,均在再灌注12 h后最为严重,观察组部分腺体组织出现上述情况,且反应较轻。模型组I/R后,M受体水平1、12 h下降明显,观察组稍有下降,72 h时逐渐恢复。结论 IPC对下颌下腺I/R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下颌下腺M受体的表达、保护下颌下腺紧密连接结构有关。

    2015年18期 v.55;No.94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烟曲霉暴露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构的影响

    汪泽;高艳艳;刘永全;高福生;

    目的探讨慢性烟曲霉暴露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慢性哮喘组)、B组(慢性哮喘+烟曲霉孢子滴入组)、C组(慢性哮喘+生理盐水滴入组)、D组[卵白蛋白(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生理盐水滴入组]、E组(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烟曲霉孢子滴入组),B组再分成B1、B2、B3组(分别吸入烟曲霉1、3、5周),每组各8只。测定大鼠气道阻力(Raw)及乙酰胆碱注射后Raw变化率;ELISA法测定血清中总Ig E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IL-5、IFN-γ、TGF-β水平;制作肺组织切片,并行HE染色、过碘酸雪肤(PAS)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病理图像形态学测定,观察各组气道上皮细胞损伤脱落、杯状细胞增生及上皮下纤维化程度。结果 B3组Raw和BALF中IL-5、IL-13、TGF-β水平及血清总Ig E水平、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脱落上皮长度/气道上皮内径、杯状细胞增生、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均高于A、C、D、E组(P<0.05或P<0,01)。结论慢性烟曲霉暴露可加重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程度。

    2015年18期 v.55;No.948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MTA根尖屏障术联合热牙胶根管充填用于离体牙根管封闭效果观察

    于丽华;

    目的观察体外条件下用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TA)根尖屏障术联合热牙胶根管充填进行根管封闭的效果。方法将3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0颗,三组均按照统一标准截冠、根管预备、创建人工开放根尖孔。实验组采用MTA根尖屏障术加热牙胶根管充填,对照组采用连续波热牙胶根管充填,空白对照组仅用牙胶尖充填根管,不使用任何根管封闭剂。待根管充填材料干燥后,除根尖孔上2 mm以外范围,余均涂两层透明指甲油;建立葡萄糖微渗漏模型,分别于第1、4、7、14、21、28天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从牙冠向牙根方向渗漏的葡萄糖量,评估根尖微渗漏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第1天均溢满微渗漏模型中的玻璃瓶,对照组有少量微渗漏,实验组第1、4、7、14、21、28天的微渗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MTA根尖屏障术联合热牙胶根管充填用于根管封闭的效果优于连续波热牙胶根管充填。

    2015年18期 v.55;No.94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类及9种模式生物中ORAOV1蛋白的多维度特征分析

    马子洋;姚靖歆;周萍;

    目的分析比较口腔癌过度表达序列1(ORAOV1)蛋白在人类与猕猴、大鼠、小鼠、家猫、家犬、金仓鼠、豚鼠、原鸡、非洲爪蟾9种模式生物中的特征,寻找宜用于建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动物模型的模式动物。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人类ORAOV1蛋白提取以下特征:氨基酸序列、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亚细胞定位、立体结构,并与9种模式生物ORAOV1蛋白的上述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在9种模式生物中,豚鼠ORAOV1蛋白在氨基酸序列、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亚细胞定位及立体结构与人类最为接近,最宜于建立OSCC动物模型。结论人类ORAOV1蛋白具有137个氨基酸,位于微体,亲水,性质稳定;豚鼠与人类ORAOV1蛋白各特征相近,最宜用于建立OSCC动物模型。

    2015年18期 v.55;No.94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橙皮苷联合氟化钠对体外牛牙釉质矿化的影响

    杨文华;孙路全;刘东妮;马金双;张向宇;

    目的对牛牙进行体外抑制脱矿和再矿化实验,探讨橙皮苷联合氟化钠对牙釉质矿化的影响。方法用48颗新鲜牛牙制备牙釉质切片,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氟化钠(阳性对照组)、去离子水(阴性对照组)、橙皮苷(实验1组)、橙皮苷联合氟化钠(实验2组)进行体外抑制脱矿和再矿化实验。测定各组药物处理釉质切片后钙离子和磷离子的流出量、再矿化实验中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利用X线能谱仪分析釉质标本表面钙、磷原子含量并计算钙原子/磷原子。结果实验1组钙离子和磷离子的流出量、釉质表面显微硬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钙离子和磷离子的流出量、釉质表面显微硬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体外条件下,氟化钠可抑制牛牙釉质脱矿促进再矿化,橙皮苷对牛牙釉质无明显直接抑制脱矿和促进再矿化作用,与氟化钠联用无明显协同作用,但橙皮苷可能具有稳定牙釉质晶体结构的作用,有助于牙釉质再矿化。

    2015年18期 v.55;No.94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启荣;何红波;张春平;黄雄;

    目的探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对60例TRD患者给予MECT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次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程度,使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汉诺塔、言语流畅性、数学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再生、连线试验AB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治疗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HAMD总分均明显下降,认知功能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可在改善抑郁症状的同时明显改善认知功能,且较为安全。

    2015年18期 v.55;No.948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在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陈曦;张海洋;孔繁亮;吴同果;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治疗氯吡格雷抵抗且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且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并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ACS患者86例,均给予替格瑞洛代替治疗。根据患者能否耐受阿司匹林分为阿司匹林组(n=51)和西洛他唑组(n=35)。分别于用药7、14 d时采用全血电阻抗法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血小板聚集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 7、14 d时阿司匹林组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均显著低于西洛他唑组(P均<0.01)。两组MACE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西洛他唑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抵抗及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PCI术后采用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代替治疗均安全有效。

    2015年18期 v.55;No.948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济南地区过敏性哮喘及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何冰;杨秀云;

    目的分析济南地区哮喘及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探讨该地区常见过敏原的种类及致病情况。方法选择180例来自济南地区的过敏性哮喘和(或)鼻炎患者,应用14种阿罗格标准化吸入性过敏原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用生理盐水和10 g/L磷酸组胺液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180例患者中,122例皮试阳性,阳性率67.8%。皮试阳性率最高的过敏原前5位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动物毛、白杨、霉菌。尘螨过敏原(屋尘螨、粉尘螨)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P均<0.01),儿童组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男性与女性皮试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济南地区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为屋尘螨、粉尘螨、动物毛、白杨、霉菌,尘螨是导致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

    2015年18期 v.55;No.94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突变选择窗内筛选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交叉耐药分析

    刘明涛;李超;李凯述;

    目的体外研究不同抗菌药物突变选择窗(MSW)内筛选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交叉耐药情况,探讨MSW内细菌耐药机制。方法 E-test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防耐药突变浓度(MPC)。从每种抗菌药物的MSW内的高浓度与低浓度平板分别挑选单个菌落。用K-B法对耐药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观察交叉耐药情况。同时应用外排泵抑制剂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外排泵表型测定,观察有无外排泵激活。结果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头孢哌酮舒巴坦MSW内筛选的耐药菌无交叉耐药,外排泵抑制试验阳性;环丙沙星与阿米卡星MSW内筛选的耐药菌株有交叉耐药,但仅表现出对同类抗菌药物的交叉耐药,外排泵抑制试验阴性。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头孢哌酮舒巴坦MSW内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发生耐药的机制可能是由于外排泵的激活,不能稳定传代。环丙沙星与阿米卡星MSW内的耐药菌产生耐药基因,可以稳定传代,导致对同类抗菌药物的交叉耐药。临床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应换用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治疗。

    2015年18期 v.55;No.948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ICU与非ICU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比较

    张琪;程训民;李敏;朱素珍;

    目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ICU与非ICU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耐药率,对菌株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在ICU与非ICU所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80%以上来源为呼吸道标本,患者年龄>60岁者超过70%。ICU分离株的耐药率除米诺环素为11.3%、头孢哌酮/舒巴坦为43.4%外,其余均>50%;非ICU分离株的耐药率除米诺环素耐药率为6.5%、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为31.2%,其余均>40%。ICU与非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2015年18期 v.55;No.948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胆结石患者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D-乳酸及DAO活性观察

    刘维明;张金良;

    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血浆和肠黏膜组织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胆石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结石性质,对比患者血浆和肠黏膜组织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根据结石化学性质,胆色素结石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44.76%,其次为胆固醇结石,混合性结石最低;胆色素结石患者血浆与肠黏膜的D-乳酸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胆固醇结石者及混合性结石者,DA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胆固醇结石者及混合性结石者(P均<0.05)。除胆色素结石外,不同性质和部位的结石患者血浆与肠黏膜的D-乳酸活性及DAO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色素结石患者血浆与肠黏膜的D-乳酸活性较低、DAO活性较高,肠黏膜受损更严重。

    2015年18期 v.55;No.94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MCI和AD患者记忆损害与左侧额叶及海马代谢产物的相关性

    郑加平;路伟;王珊珊;隋世华;董丽华;迟兆富;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记忆损害与左侧额叶及海马代谢产物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MCI患者(MCI组)、24例AD患者(A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价认知功能总体状况,应用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听觉记忆、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OCFT)视觉记忆、韦氏记忆量表中文版测验逻辑记忆,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测左侧额叶及海马代谢物并计算其比值(NAA/Cr、Cho/Cr、MI/Cr、NAA/MI),比较各组记忆功能评分及各代谢物比值,采用Spearman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MCI组Mo CA总分、长时延迟记忆、延时再认、视觉记忆、逻辑记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高于AD组(P均<0.05);即刻记忆、短时延迟记忆评分与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MCI组左侧额叶、左侧海马的NAA/Cr、NAA/MI低于对照组,高于AD组(P均<0.05);MCI组左侧额叶MI/Cr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Cho/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MCI组记忆损害与左侧额叶、左侧海马的NAA/Cr、NAA/MI降低呈正相关。结论 MCI患者与AD患者均存在记忆功能损害和脑内代谢物改变,且记忆损害与左侧额叶、左侧海马的物质代谢异常呈正相关关系。

    2015年18期 v.55;No.94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环巴胺抑制Shh信号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邵力伟;姚春;伍龙;任德发;

    目的探讨环巴胺靶向抑制Shh信号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hh、PTCH1及GLi1的表达,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环巴胺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环巴胺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环巴胺处理前后MCF-7细胞GLi1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Shh、PTCH1及GLi1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不同浓度环巴胺均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环巴胺处理后GLi1和Survivin的表达均降低。结论 Shh信号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激活状态,靶向抑制Shh信号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可能通过抑制Survivin表达发挥作用。

    2015年18期 v.55;No.94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IL-17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及机制

    赵严冬;王建;

    目的探讨IL-17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对数生长期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分别加入含浓度为1、10、100 ng/m L的IL-17的培养液进行干预处理(处理组),将不含IL-17培养液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穿透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100 ng/m L的IL-17作用72 h可明显抑制MCF-7增殖,10、100 ng/m L IL-17分别作用48 h和72 h可明显抑制MDA-MB-231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MCF-7和MDA-MB-231穿膜数明显增加,p-ERK、MMP-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且其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IL-17能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人乳腺癌细胞中p-ERK和MMP-9表达有关。

    2015年18期 v.55;No.94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短效长方案在卵巢低反应不孕症患者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郑华;蔡桂丰;杨桂艳;

    目的比较卵巢低反应(POR)不孕症患者应用短效长方案和微刺激方案的治疗结局,探讨短效长方案在POR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OR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32例中行短效长方案(60例)和微刺激方案(72例)超促排卵共154个周期,比较两方案的Gn总量、获卵率、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取消周期率和妊娠率。结果短效长方案的获卵率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取消周期率显著降低(P均<0.01),两方案的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微刺激方案相比,短效长方案增加了POR患者的获卵率和胚胎移植机会,是一种可行的超排卵方案。

    2015年18期 v.55;No.948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超细支气管镜下支架置入治疗肿瘤性气道狭窄疗效观察

    张卫明;史小武;

    目的探讨超细支气管镜下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肿瘤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肿瘤性气道狭窄患者,在超细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气道支架,观察气道支架置入前后患者咳嗽、咳痰的情况,患者的血气分析、CRP、FEV1、肺部感染及PS评分的变化,随访观察支架置入后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45例患者共置入50个气道支架,置入后咳嗽、咳痰症状好转,血气分析、CRP、FEV1、肺部感染及PS评分显著改善。结论超细支气管镜下气道支架置入术对于肿瘤性气道狭窄的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控制气道狭窄合并的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年18期 v.55;No.94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变化及意义

    李琳;冯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及卵巢静脉血中的睾酮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对照组)及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观察组),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和卵巢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睾酮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静脉血睾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静脉血睾酮水平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睾酮随肿瘤FIGO分期升高、肌层浸润深度增加而降低(P均<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结果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两组卵巢静脉血睾酮水平均较外周静脉血增高(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外周及卵巢静脉血中睾酮均升高,且与肿瘤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监测血清睾酮水平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病情及指导其治疗。

    2015年18期 v.55;No.948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口腔鳞癌组织中Slug表达及意义

    陈友兴;冯红超;宋宇峰;舒敏;

    目的观察锌指转录因子(Slug)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特征性蛋白E-钙黏蛋白(E-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关系,探讨Slug在EMT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OSCC组织(观察组)及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中Slug、E-cad、Vimentin的表达,比较Slug在两组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Slug与E-cad及Vimentin的相关性、Slug与OSCC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lug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lug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与OSCC发病年龄无关;Slug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3.19,P<0.05),Slug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4,P<0.05)。结论 OSCC组织中Slug表达明显上调,并与Ecad、Vimentin具有相关性,在EMT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了OSCC的发生、分化及转移过程。

    2015年18期 v.55;No.948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吉非替尼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吕然;张晓慧;冯庆亮;徐超;

    目的探讨在吉非替尼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自体树突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至少5次DC/CIK细胞输注。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以下指标:1肿瘤标记物;2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3不良反应;4总生存期(OS)和中位总生存期(m OS)。结果 1肿瘤标志物:两组治疗后血清CEA、Cyfra21-1、SCC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2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8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3治疗组接受DC皮内注射时无异常不适,CIK输注后出现发热5例、胸闷3例,经相应处理后缓解。两组皮疹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OS为9.1~13.1(11.1±3.4)个月,m OS为10.9个月,对照组分别为7.6~11.2(9.6±1.2)和9.4个月,两组OS及m OS比较,P均<0.05。结论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2015年18期 v.55;No.948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效果分析

    李大登;马俊;魏小妹;

    目的探讨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以下称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痰标本471份,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120株(分离株)、痰涂阳性标本351份(痰涂标本)。采用显色法对两种标本行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性检测,以传统的比例法药敏试验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所用的检测时间,分析显色法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显色法对分离株及痰涂标本耐药性的检测时间均少于比例法(P<0.01)。显色法检测分离株中异烟肼耐药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100%、100%及97.83%,利福平分别为90.91%、100%、100%及98%;痰涂阳性标本中异烟肼耐药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97.97%、88.24%及97%,利福平分别为89.66%、97.27%、86.67及97.94。结论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在24 h内获得检测结果,是一种快速、可靠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方法。

    2015年18期 v.55;No.94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比较

    丁艾昆;郭利伟;董格峰;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治疗乙肝病毒(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LAM治疗28例(LAM组),接受ETV治疗52例(ETV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周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ETV组有效率优于LAM组;治疗4、12、24周时ETV组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LAM组;治疗4周时LAM组PTA水平低于ETA组,治疗12周及24周时ETV组总胆红素、白蛋白、PTA及MELD评分均优于LAM组(P均<0.05)。结论 ETV较LAM能更好地改善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各项指标,ETV近期疗效优于LAM。

    2015年18期 v.55;No.948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肿瘤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谵妄及术后谵妄的影响

    张静;胡晓云;汪润;赵斌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否降低老年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毕麻醉苏醒期谵妄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方法选择60岁以上行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8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组)与单纯全麻组(G组),对两组进行苏醒期谵妄评估(护理学谵妄评估量表Nu-DESC),术后第1~3天行术后谵妄评估(CAM量表)。结果 GE组发生苏醒期谵妄8例(8.1%),术后谵妄4例(4.0%);G组发生苏醒期谵妄25例(23.4%),术后谵妄15例(15.5%)。两组发生麻醉苏醒期谵妄的33例中,17例出现术后谵妄(51.5%),未发生麻醉苏醒期谵妄的173例中,2例出现术后谵妄(1.2%),前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降低老年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谵妄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2015年18期 v.55;No.948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ypA、hs-CRP、HbA_(1c)水平变化及意义

    潘晓;李敬田;丁扬;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UA合并T2DM患者40例(A组)、单纯UA患者60例(B组)、健康体检者42例(C组),比较各组血清CypA、hs-CRP和HbA1c水平。结果A、B组血清CypA、hs-CRP和HbA1c均较C组明显升高,A组各指标较B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A组血清CypA与hsCRP、HbA1c均呈正相关(r=0.452、0.421,P均<0.05),B组血清CypA与hs-CRP呈正相关(r=0.433,P<0.05)。结论UA合并T2DM患者血清CypA、hs-CRP和HbA1c水平明显升高,对三者进行检测可及早评估UA合并T2DM患者病情进展程度。

    2015年18期 v.55;No.948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观察

    刘培慧;祝秋实;孙晓红;丁姗;延娟;唐辰义;马逸;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分别给予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和卡马西平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8%,低于对照组的24.44%(P<0.05)。结论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2015年18期 v.55;No.94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胸大肌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在舌再造术中的应用

    李永平;魏奉才;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在舌再造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舌癌患者实施根治术加皮瓣转移舌再造术,其中17例2/3~全舌切除者采用胸大肌肌皮瓣,11例1/3~3/4舌切除者采用前臂皮瓣。观察皮瓣成活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3、6个月进行疗效指标评分。结果胸大肌组皮瓣成活率为100%,前臂组出现皮瓣坏死1例,皮瓣成活率90.9%。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疗效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在舌再造术中成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舌功能恢复良好。

    2015年18期 v.55;No.948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中山市1647例鼻咽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陈应智;储兵;曾玉梅;杜娟;

    目的探讨广东中山地区鼻咽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 647例鼻咽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EBER检测。结果良性病变1 146例,男女比例为1.14;临床症状多数不明显或轻微,1 123例鼻咽镜仅见黏膜增厚或隆起;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黏膜慢性炎或淋巴组织增生978例,鼻咽囊肿96例,炎性息肉23例,肉芽肿性炎22例,急性化脓性炎22例,乳头状瘤5例。恶性肿瘤501例,男女比例为2.23;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479例(其中非角化型未分化性癌378例,非角化性分化型癌89例,角化性鳞癌12例),淋巴瘤20例,乳头状腺癌2例。鼻咽癌的发病与性别、年龄、户籍、体征、发病部位、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行EBER检测361例,其中215例鼻咽癌中195例(90.7%)阳性,146例炎性病变均为阴性,鼻咽癌与炎性病变的EBE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不同性别的发病率存在差异,以男性居多,以非角化型未分化性癌多见,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2015年18期 v.55;No.948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复方樟柳碱静注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CSC疗效观察

    李桂芹;李克芳;贺蔷薇;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静注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CS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银杏叶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平均光敏感度、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Amsler表检查结果,随访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视力0.3~0.8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后,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0周后,观察组平均光敏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静注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CSC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2015年18期 v.55;No.948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胸部复诊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

    王刚;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行胸部CT检查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需行胸部CT扫描患者分别在标准条件(120 k V、200 m A)、低剂量条件(120 k V、30 m A)下进行CT扫描,记录CT扫描自动生成的剂量参数,比较二者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的差异。结果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量从标准条件下的200 m A降为30 m A时,CTDI、DLP分别从13.3、366.2降为2.0、54.9,分别下降了84.96%、85.01%(P均<0.01),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2015年18期 v.55;No.94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比较

    阳中明;张恩;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齐拉西酮组各30例,分别予氨磺必利和齐拉西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氨磺必利组总显效率66.7%,有效率90.0%;齐拉西酮组分别为73.3%和93.3%,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第4、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氨磺必利组锥体外系反应、月经改变及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齐拉西酮组(P<0.05或<0.01)。结论氨磺必利和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较少。

    2015年18期 v.55;No.948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医学科研工作者批判性思维特质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赵婧;贾崇奇;

    目的了解医学科研工作者批判性思维特质的现状;探讨医学科研工作者批判性思维特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从2010年7月~2013年12月投稿《山东医药》作者中随机抽取400例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中文版批判性思维特质量表(CTDI-CV)"、"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组成。比较不同人群特征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批判性思维特质情况。采用一般线型回归分析批判性思维特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优势分析法分析影响应对方式各个变量间的重要性。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21份(80.25%)。年龄大、已婚、工作年限长、职称高的医学科研工作者批判性思维特质评分显著升高(P均<0.05)。控制混杂因素[性别、年龄、婚姻、最高学历、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现工作单位、工作年限、目前职称、硕(博)导师]后,批判性思维的7项特质与积极应对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均<0.05)。对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影响前2位的批判性思维特质依次为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结论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批判性思维特质与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有关;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关系。寻找真相、开放思想是影响积极应对的前2位特质。

    2015年18期 v.55;No.94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生殖细胞能量代谢与女性生育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琰珉;王峰;李琰琳;

    卵母细胞能量代谢能力受损是导致卵子和胚胎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线粒体是卵胞质中含量最为丰富的细胞器,是细胞的能量加工厂,为受精和胚胎发育提供全部能量,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热量限制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衰老干预方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保存女性的生育能力。本文对女性生殖细胞的能量代谢与保存生育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2015年18期 v.55;No.94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储毓舜;梁静;张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NAFLD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脏结构和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并增加非心瓣膜病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炎症等有关。目前临床上对NAFLD的重视仍不够,导致患者在发生严重肝病之前死于心脏疾病,从而错过治疗NAFLD及其心脏疾病的最佳时机。因此应加强对NAFLD的诊治,防治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2015年18期 v.55;No.948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多能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

    王宇晴;姚汝强;张云山;

    生殖细胞缺失造成的不孕不育目前尚无治愈手段。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体外定向分化研究的进步为体外生成生殖细胞提供了新途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经由外胚层样细胞(EpiLCs)能被诱导成为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LCs)。这些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具有正常的生精/卵以及繁殖功能。现将小鼠及人类ESCs和i PSCs向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解决生精/卵障碍的不孕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2015年18期 v.55;No.948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跨踝带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微创复位治疗闭合Pilon骨折疗效观察

    田锋;刘春新;朱瑞罡;王强;周朝君;姜曙祥;

    <正>Pilon骨折是发生于胫骨远端、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特殊骨折类型,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软组织损伤严重,治疗时需同时兼顾骨折与软组织,治疗难度大[1]。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跨踝带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微创复位治疗闭合Pilon骨折患者3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2015年18期 v.55;No.948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西帕依固龈液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抗菌效果观察

    李振华;

    <正>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口咽部聚集,随微呼吸进入下呼吸道定植,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冲洗液可减少微生物的肺传输和定植数量,降低发生VAP的风险[1]。西帕依固龈液具有健齿固龈、清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本文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口腔冲洗,观察其抗菌效果。

    2015年18期 v.55;No.948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游离鼻咽窝皮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例报告

    刘林峰;王增涛;王云鹏;

    <正>患者女,42岁。因左中环指机器挤压伤,疼痛出血3 h,于2013年9月18日入院。查体见左环指背侧皮肤及甲床缺损,创面约1.5 cm×2.5 cm,指骨外露。采取左侧桡动脉鼻咽窝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根据创面缺损面积在同侧腕背侧鼻咽窝处设计皮瓣,皮瓣面积2 cm×3 cm,横形设计,以利于供区创面的关闭。先切开皮瓣近端,于偏桡侧皮

    2015年18期 v.55;No.948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