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IL-33对大鼠I/R损伤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自噬的影响

    马瑞松;李元红;江洪;胡笑容;李雪飞;

    目的探讨IL-33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IL-33组(n=6)及IL-33特异性受体(ST2)抑制剂组(anti-ST2组,n=6)。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I/R心肌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麻醉、开胸、穿线,但不结扎。IL-33制模前30 min尾静脉注射IL-33 10μg,anti-ST2组注射anti-ST2 0.2 m L(1mg/m L)。再灌注4 h后取血清或心肌组织检测各组以下指标:1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2心肌组织Th1型炎症因子(TNF-α、INF-γ、IL-6)和Th2型炎症因子(IL-4、IL-5、IL-13)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3心肌组织自噬蛋白LC3和beclin-1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 1LDH、CK水平: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IL-33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anti-ST2组较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2心肌组织炎症因子表达:Th1型炎症因子模型组及IL-33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IL-33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anti-ST2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h2型炎症因子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IL-33组明显高于模型组,anti-ST2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心肌组织自噬蛋白LC3和beclin-1相对表达量:模型组明显高于、IL-33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IL-33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anti-ST2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L-33与anti-ST2组各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IL-33可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减弱Th1型炎症反应,促进Th2型炎症反应而减轻心肌I/R损伤。

    2015年22期 v.55;No.95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黄素对内毒素诱发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

    谷志龙;姜华茂;胡占升;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F组,每组各10只。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 L/次,1次/d,共注射7d;B组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 L/次,1次/d,连续注射7 d,第8天腹腔注射LPS 5 mg/kg;C组处理同B组,但在腹腔注射LPS前10~12 h每只小鼠先腹腔注射TLR-4/MD抗体50μg;D、E、F组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200、150、100mg/kg,1次/d,连续注射7 d,第8天腹腔注射1次LPS,剂量5 mg/kg。A组第8天、B~F组腹腔注射LPS后4~6h,于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肺组织和外周血。采用动态浊度法测血浆LPS水平。取各组小鼠肺组织标本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标本TLR4 mRNA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标本TLR4蛋白表达。取各组小鼠肺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y D88及NF-κB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小鼠血浆LPS增高(P<0.01),肺组织呈ALI表现,且TLR4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均<0.01),My D88及NF-κB表达上调(P均<0.01)。与B组相比,D、E、F组小鼠血浆LPS明显降低(P均<0.01),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下降,TLR4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均<0.01),My D88及NF-κB表达下调(P均<0.01)。结论姜黄素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LPS-TLR4激活My 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2015年22期 v.55;No.95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卡维地洛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刘娜;穆华;梁传栋;王玉珍;郑吉敏;张建;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抑制肝纤维化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10只、治疗1组及治疗2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1、2组造模成功后48 h开始每天予卡维地洛药液1 mg/kg分2次灌胃,分别用药2、4周;对照组及模型组同时灌等量蒸馏水。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肝左叶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肝组织瘦素以及瘦素受体表达;Real-time Q-PCR法检测瘦素及瘦素受体mRNA。结果 HE及Masson三色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成功建立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治疗1、2组肝脏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肝脏纤维化分期降低,P<0.05。治疗2组肝纤维化程度与治疗1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治疗1、2组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降低(P均<0.05),两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对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下调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表达。

    2015年22期 v.55;No.95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SIRT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对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孙硕文;朱之燕;杜玮;王豪;刘喆;

    目的探讨SIRT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SIRT1基因表达、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E-cadherin、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构建SIRT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用其转染A549细胞。对照组转染277空载体,观察组转染277-i SIRT1。用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SIRT1 mRNA表达,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两组细胞黏附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PCR法检测细胞内E-cadherin、β-caten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对照组A549细胞SIRT1 mRNA分别为0.48±0.26、1.00±0.00(P<0.05),黏附细胞数分别为(196.6±9.8)、(125.6±9.8)个(P<0.05),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65%±2%、100%±0(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27±0.16、1.00±0.00(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24±0.13、1.00±0.00(P<0.05)。结论 SIRT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可明显下调A549细胞SIRT1表达,提高其下游基因E-cadherin、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强细胞黏附能力,降低细胞迁移能力。

    2015年22期 v.55;No.95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NFKBIA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文杰;任刚;亓久德;刘世海;梁军;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组织中NFKBIA基因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取7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RT-PCR法检测NFKBIA 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肝癌组织AFP、Ki-67、Connexin-43表达。分析NFKBIA mRNA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完整性、合并肝硬化、合并静脉癌栓、AFP表达、Ki-67表达、Connexin-43表达的关系。比较NFKBIA阳性、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结果肝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NFKBIA mRNA表达量分别为1.13±0.78、2.11±1.57,两者相比P<0.05。肝癌组织NFKBIA mRNA表达与肿瘤包膜完整性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是否伴静脉癌栓、是否伴肝硬化、AFP表达、Ki-67表达、Connexin-43表达无关(P均>0.05)。NFKBIA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短于NFKBIA阳性患者的22个月(P<0.05)。结论肝癌组织NFKBIA基因表达降低。肝癌组织NFKBIA基因表达与肝癌包膜完整性有关。肝癌组织NFKBIA基因表达阴性提示预后不良。

    2015年22期 v.55;No.95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miR-92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柳辰昊;谭志军;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细胞中miR-92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选择Ⅱ期合并高危因素及Ⅲ期结肠癌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2-ΔΔCt法测算结肠癌组织miR-92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92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2取常规培养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接种于96孔板,设实验组、阴性对照组、脂质体组和对照组,各3个复孔。实验组转染miR-92a抑制剂,阴性对照组转染对照寡核苷酸,脂质体组转染脂质体,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转染后检测miR-92a表达以验证转染效果,转染次日细胞贴壁生长后加50μg/m L奥沙利铂作用24 h,分别在24、48、72 h加入10μL CCK-8溶液,37℃孵育2 h,在酶标仪上读取各组波长为450nm处的吸光度(A)值。转染48 h后加50μg/m L奥沙利铂作用24 h,采用TUNEL法测算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iR-92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肠癌组织中miR-92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和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与术后局部复发及发生远处转移有关(P<0.05)。HT-29细胞转染后24、48、72 h实验组A值均低于其余三组(P均<0.05),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余三组(P均<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miR-92a表达水平升高。结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与结肠癌组织中miR-92a相对表达量有关。抑制结肠癌细胞中miR-92a表达可增加结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2015年22期 v.55;No.95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MGMT、hMLH1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陈军;廖小莉;覃思繁;林思彤;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人Mut S同系物1(h MLH1)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DLBCL临床病理参数和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MGMT和h MLH1,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DLBC临床病理参数、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组织MGMT表达阳性42例,阴性58例,h MLH1表达阳性54例,阴性46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MGMT与h MLH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MGMT表达与DLBCL临床分期、IPI评分、病理亚型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LDH、全身症状、原发部位无关;h MLH1表达与DLBCL患者IPI评分、病理亚型有关(P均<0.05),与临床分期、性别、年龄、血清LDH、全身症状、原发部位无关。MGMT阳性者CR率和化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8.6%、52.4%,均低于MGMT阴性者的55.2%和75.9%(P均<0.05)。h MLH1阳性者CR率和化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9%,均高于h MLH1阴性者的28.3%和54.4%(P均<0.05)。结论DLBCL组织中MGMT和h MLH1表达率分别为42%和54%,MGMT表达与临床分期、IPI评分、病理亚型有关,h MLH1表达与IPI评分、病理亚型有关,MGMT表达阳性和h MLH1表达表达阴性者化疗效果较好。

    2015年22期 v.55;No.95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MGA2 siRNA对胆管癌RBE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修鹏;王贵阳;辛诚;高建新;李可为;

    目的观察HMGA2 siRNA对胆管癌RBE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常规培养的胆管癌RBE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复孔。观察组加入HMGA2 siRNA,对照组加入空白对照siRNA。采用CCK8法计算两组增殖速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率。采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数检测两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1细胞增殖速率:观察组、对照组细胞增殖速率分别为0.30±0.01、0.49±0.0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细胞凋亡率:观察组、对照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8.71%±0.61%、11.90%±1.01%,总凋亡率分别为25.73%±0.19%、18.66%±0.97%,观察组早期、总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3细胞迁移能力:观察组、对照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5.0±0.6、40.7±1.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细胞周期分布:观察组、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5.34%±1.95%、23.82%±0.9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GA2 siRNA可以抑制胆管癌RBE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阻于S期。

    2015年22期 v.55;No.95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15年22期 v.55;No.952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2015年22期 v.55;No.95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统计学符号的书写如下:1样本

    2015年22期 v.55;No.95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正>"隔"与"膈"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壁为

    2015年22期 v.55;No.952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所列的词。英文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 SH还原为全称。

    2015年22期 v.55;No.952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正>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

    2015年22期 v.55;No.952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类型及标识,如专著[M]、期刊文章[J]等。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作者必须认真核对参考文献原文,无误后将其按引用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于文末。

    2015年22期 v.55;No.95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携手《山东医药》 共创品牌形象

    <正>《山东医药》创刊于1957年,是山东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阵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本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药学术研究与医疗临床实践相结合,面向广大医疗单位及医药科研与生产单位。欢迎各级各类卫生单位和医疗器械、医用软件等生产单位与《山东医药》合作,宣传管理经验,树立品牌形象。

    2015年22期 v.55;No.952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缩略语的使用要求

    <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

    2015年22期 v.55;No.952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正>区别:1资料要求不同:直线相关分析要求两个变量都是正态分布;回归分析要求因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而自变量X是能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2统计意义不同:直线相关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伴随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回归则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一般将"因"或较易测定、变异较小者定为自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3分析目不同:直线相关分析

    2015年22期 v.55;No.952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三维超声引导下经右胸—右心房途径行二尖瓣球囊扩张和瓣周漏封堵术疗效观察

    李红昕;郭文彬;张文龙;梁飞;张海洲;王正军;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引导下经右胸—右心房途径行二尖瓣球囊扩张(PBMV)和瓣周漏(MPVL)封堵的可行性。方法三维超声引导下经右胸—右心房途径行PBMV 8例、MPVL封堵2例。结果 8例行PBMV者成功6例。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均扩至1.6 cm2以上。2例因过度扩张造成二尖瓣反流加重,改为二尖瓣置换术。2例MPVL患者均用肌部室缺伞封堵成功。1例封堵严密术后4 d顺利出院;1例术后仍有少量瓣周漏,伴血红蛋白尿,治疗后好转。结论三维食管超声引导下经右胸—右心房途径PBMV或封堵MPVL可行。该方法不受X线损伤,穿刺房间隔、导管过二尖瓣或MPVL更容易。

    2015年22期 v.55;No.95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张泽国;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按照2007年冠心病及慢性心衰指南使用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运动方案及运动处方。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和抵抗素;治疗后根据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候评分判定疗效,同时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O、CGRP、ET、抵抗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O、CGRP升高(P均<0.05),ET、抵抗素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CGRP高于对照组(P均<0.05),ET、抵抗素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提高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纠正血浆NO、CGRP、ET和抵抗素代谢失衡,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2015年22期 v.55;No.95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中原;李楠;程树群;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对19个临床病理参数与无瘤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CD34表达、门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等8个因素与HCC术后DFS有关(P均<0.05);CD34表达、门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等6个因素与总体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癌组织CD34表达和BCLC分级与DFS密切相关(P均<0.05),癌组织CD34表达、微血管侵犯和术前AFP与术后OS密切相关(P均<0.05)。癌组织CD34表达与DFS及OS均密切相关。结论癌组织CD34表达是HCC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5年22期 v.55;No.95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用Z轴调制ATCM行胸部螺旋CT检查时不同噪声指数条件下成像效果和剂量指标比较

    孙玲玲;姚立辉;吴业君;刘家铮;胡天翔;吴杨洲;

    目的比较用Z轴调制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行胸部螺旋CT检查时不同噪声指数(NI)条件下的成像效果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100例肺结核复查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5例。用Z轴调制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行胸部螺旋CT检查,自动管电流强度70~300 m A。A组NI为标准值11.58,B、C、D组NI分别为13、15、19,其余扫描参数相同。比较各组肺尖及中、下肺部肺窗和纵膈窗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各组受检者接受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 1成像质量:A、B、C、D组受检者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4分。肺尖及中、下肺部肺窗和纵膈窗图像质量评分A、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低于A、B、C组,P均<0.05。2辐射剂量:A、B组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组<C组<B组,P均<0.05。结论用Z轴调制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行胸部CT检查时,NI为15、19可以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降低患者单次辐射剂量。

    2015年22期 v.55;No.95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Sv2/Rv3指数、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在鉴别左、右心室流出道VT/PVB中的应用价值

    胡喜田;陈勤聪;朱磊;许香梅;王晓燕;李子莉;魏小刚;

    目的探讨Sv2/Rv3指数、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在鉴别左、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早搏(PVB)中的价值。方法 60例流出道VT/PVB患者,通过体表心电图检查测算Sv2/Rv3指数和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并以射频消融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用Sv2/Rv3指数和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定位VT/PVB起源部位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行VT/PVB定位,符合率为81.7%(49/60),其中对右室流出道VT/PVB的符合率为82.2%(37/45),对左室流出道VT/PVB的符合率为80%(12/15),敏感度80%,特异度93.2%,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93.2%。根据Sv2/Rv3指数行VT/PVB定位,符合率为85%(51/60)。其中对右室流出道VT/PVB的符合率为84.4%(38/45),对左室流出道VT/PVB的符合率为86.7%(13/15),敏感度86.7%,特异度93.3%,阳性预测值81.3%,阴性预测值95.4%。Sv2/Rv3指数、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v2/Rv3指数、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在鉴别左、右室流出道VT/PVB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5年22期 v.55;No.95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环孢素A治疗激素无效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李凤鸣;

    目的观察环孢素A治疗激素无效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9例,常规激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7 d病情无缓解。加环孢素A 5 mg/(kg·d)口服,7 d后减量至3 mg/(kg·d),持续服药3个月,在入院当天(T1)、常规治疗7 d(T2)及加用环孢素A 1周(T3)、2周(T4)、4周(T5)、8周(T6)、12周(T7)行Mayo评分。结果本组患者T1~7时Mayo评分分别为(11.49±2.52)、(11.60±3.10)、(8.47±1.29)、(6.01±1.63)、(3.98±1.07)、(4.07±1.34)、(3.69±0.93)分。Mayo评分T5<T4<T3<T2(P均<0.05),T1、T2时Mayo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T6、T7时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出现转氨酶升高2例,给予保肝对症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血压升高8例,2例未予处理血压逐渐将至正常范围,6例给予贝那普利治疗后恢复正常。高血脂1例,给予降脂治疗后血脂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激素治疗无效的UC患者,加用环孢素A治疗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

    2015年22期 v.55;No.952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IADPSG2010标准诊治妊娠期糖尿病778例效果观察

    赵烨;王海霞;李文联;冯健全;

    目的探讨采用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2010标准诊治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效果。方法根据IADPSG2010标准诊治的778例GDM患者为GDM组,选择同期778例正常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结果 GDM组产妇经过膳食控制、运动锻炼的生活方式指导,能控制血糖者(GDMA1)710例(91.12%);采用膳食控制加运动锻炼效果不佳,加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者(GDMA2)者66例(8.48%);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满意者2例(0.26%)。后两者用胰岛素的时间是孕25~29周,胰岛素全天总量12~65 U。GDM组顺产597例、阴道助产23例、剖宫产158例,对照组分别为605、20、153例,两组分娩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胎膜早破发生率GDM组低于对照组(P<0.05)外,余母儿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ADPSG2010标准诊治GDM效果满意,患者分娩方式和母儿结局与正常产妇无差异。

    2015年22期 v.55;No.95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观察

    张桂菊;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CLB)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沂水中心医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 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6月之前采用常规护理的567例为对照组,2012年7月之后采用CLB护理的58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以及发生CRBSI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CRBSI发生率分别为1.63‰、3.72‰,P<0.05。CRBSI发生时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置管后(22.53±3.72)、(16.68±5.63)d,P<0.05。结论 CLB能有效降低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CRBSI发生率,推迟CRBSI发生。

    2015年22期 v.55;No.95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母乳喂养安全性探讨

    王韦;李慧卿;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U和乙肝疫苗5 g,出生后1、6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5 g。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采用母乳、奶粉喂养,8~12个月时抽两组新生儿血采用ELISA法定性检测HBs Ag、HBs Ab,计算HBs Ag、HBs Ab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HBs Ag阳性率均为0,HBs Ab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9.58%(43/47)、92.53%(62/68),两组新生儿HBs Ag、HBs 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在接受被动和主动全程联合免疫的条件下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2015年22期 v.55;No.952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MPV与NSTEMI、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的关系

    吴洪洲;陈博;刘强;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分布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7月入院的NSTEMI、STEMI患者各120例,分别为NSTEMI组和STEMI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确定IRA分布,行血常规检查测定MPV。结果NSTEMI组IRA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者51例、前降支(LAD)43例、右冠状动脉(RCA)26例,STEMI组分别为63、14、43例。NSTEMI组IRA为LCX者的MPV为(10.1±1.6)f L,为LAD者的MPV为(8.9±1.5)f L,为RCA者的MPV为(9.7±1.7)f L,IRA为LAD者的MPV显著低于IRA为LCX、RCA者(P均<0.05)。当MPV取9.1 f L时,其预测NSTEMI患者IRA为LAD的灵敏度为55.8%,特异度为70.1%。STEMI组IRA为LCX者的MPV为(9.2±1.3)f L,为LAD者的MPV为(9.3±1.6)f L,为RCA者的MPV为(9.5±1.5)f L,三者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TEMI和STEMI患者IRA分布不同。MPV与NSTEMI患者IRA分布有关,与STEMI患者IRA分布无关。MPV是NSTEMI患者IRA为LAD的预测指标。

    2015年22期 v.55;No.952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癌组织Cav-1 mRNA表达及意义

    王惠清;李锦行;张萍;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Cav-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PCR)法定量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45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织(良性组)和4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Cav-1 mRNA的表达量,分析Cav-1 mRNA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正常组Cav-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000±0.138,良性组为3.531±0.727,内膜癌组为8.534±1.502,Cav-1 mRNA相对表达量内膜癌组高于良性组,良性组高于正常组,P均<0.05。内膜癌组Cav-1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Cav-1高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Cav-1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及治疗的新靶点。

    2015年22期 v.55;No.952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聚桂醇泡沫局部注射联合原液靶静脉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观察

    王星;魏风华;米加;刘侠;张庆露;赵芬芬;

    目的观察聚桂醇泡沫局部注射联合原液靶静脉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59例单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彩超引导下用1%聚桂醇泡沫局部注射联合原液靶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聚桂醇注射液原液用量8~10 m L,泡沫用量8~10 m L。治疗后观察30 min患者可自行回病房或回家。2例治疗中出现短暂视物模糊、心慌症状,嘱平卧并抬高肢体,做深呼吸动作,5 min后症状消失;10例治疗后3 d局部出现水泡,局部对症处理后水泡消失。治疗后12周,观察组39例(100%)、对照组11例(55%)患者溃疡愈合,观察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结论 1%聚桂醇泡沫局部注射联合原液靶静脉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满意。

    2015年22期 v.55;No.95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矽肺患者CT表现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王德军;李丹;袁淑青;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CT表现与肺功能变化的一致性。方法收集100例矽肺患者的CT资料及肺功能资料。将100例患者根据CT表现由轻到重分为A组31例、B组37例、C组32例,比较三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肺功能分级。结果 A组FEV1、FEV1/FVC、FEV1%pred高于B组,B组高于C组(P均<0.05)。A组肺功能分级主要为Ⅰ级或Ⅱ级,C组主要为Ⅲ级。结论矽肺患者CT表现较重者肺功能较差,二者呈一致性。

    2015年22期 v.55;No.95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32例胃肠道间质瘤超声和CT资料分析

    谢超;柏刚;张文君;王大伟;王忠平;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超声和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32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的超声、CT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GIST位于胃19例,小肠8例,结肠4例,肠系膜1例;实性8例,囊实性22例,囊性为主2例。经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26例。超声声像图见肿瘤部位不均匀低回声21例;肿瘤部位为低回声,内见斑片状不规则的液性无回声区14例;肿瘤部位为大片不规则无回声区7例;肿瘤部位为均匀低回声5例。病灶在声像图上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5例,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9例,边界不清8例。肿瘤内及周边部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18例,肿瘤内可见稀疏彩色血流信号8例。超声检查诊断为GIST者18例。32例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行增强CT检查24例。全组肿瘤组织均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9例,漏诊2例,均为最大径<5 cm者,增强CT能清晰显示;肿瘤组织密度不均匀23例,内见散在低密度灶9例,不规则大片低密度区11例,增强后肿瘤表现为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8例。结论超声检查可显示GISTs大小、部位、侵犯和转移情况;CT可以反映GISTs的基本结构情况及血供特点,并可清楚显示器官毗邻及有无浸润、远处转移情况,多平面重建后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2015年22期 v.55;No.95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伴葡萄膜炎患者血清触珠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王冲;王艳丽;蔡安季;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Hp)和铜蓝蛋白(Cp)在强直性脊柱炎(AS)伴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AS伴葡萄膜炎患者为AS伴葡萄膜炎组,30例葡萄膜炎患者为葡萄膜炎组,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Hp和Cp水平。结果 AS伴葡萄膜炎组血清Hp和Cp均高于对照组和葡萄膜炎组(P均<0.05)。葡萄膜炎组血清Hp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两组血清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伴葡萄膜炎患者血清Hp和Cp水平升高;Hp和Cp可能参与了AS伴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5年22期 v.55;No.95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N-BiPAP、NCPAP辅助PS气管内给药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比较

    王保刚;盛红玲;马燕;王广俊;尹立岩;

    目的比较经鼻双相正压通气(N-Bi PAP)、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辅助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给药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2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并气管内给予外源性PS猪肺磷脂注射液,剂量100~150 mg/kg,观察组行N-BiPAP,对照组行NCPAP。检测并比较两组以下指标:1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 h外周血Pa O2、Pa CO2、Pa O2/吸入氧体积分数(Fi O2);2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例、新生儿持续性肺高压及并发症(气漏、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情况;3无创通气和氧疗时间。结果治疗后1、12、24 h,两组Pa O2、Pa O2/Fi O2及Pa CO2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24 h>12 h>1 h(P均<0.05)。相同时点观察组Pa O2、Pa O2/Fi O2及Pa CO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例,新生儿持续性肺高压4例,并发气漏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对照组分别为10、13、3、2例(P均<0.05)。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分别为(64.8±29.8)、(96.5±37.5)h,均少于对照组的(96.5±37.5)、(167.0±52.1)h,P<0.05。结论 N-Bi PAP辅助PS气管内给药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优于NCPAP。

    2015年22期 v.55;No.95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效果观察

    孙艳;张赛;李平;陈旭义;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静滴更昔洛韦5 mg/(kg·d),每12 h一次,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1 h,疗程1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400 mg/(kg·d)静滴,1次/d,疗程5 d。观察患者发热、头痛、呕吐及抽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2周后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79.4%,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可明显提高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

    2015年22期 v.55;No.95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因素分析

    黄志新;樊丽娟;杨春水;韩金玲;王传明;李雯飞;

    目的探讨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入院后连续3 d行神经功能检查,根据有无END分为END组及非END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清纤维蛋白原,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史,用药史(抗血栓药物、降脂药物)及脑微出血(CMBs)发生情况。将P<0.2的观察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Forward法)以确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相关因素。结果 1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54例(42.5%)有END,为END组,其余73例患者为非END组。P均<0.2的指标包括体重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血清纤维蛋白原、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吸烟、CMBs。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OR=1.02,95%CI 1.00~1.04,P=0.049)及CMBs(OR=3.35,95%CI 1.50~7.47,P=0.003)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MBs和入院时收缩压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相关因素。

    2015年22期 v.55;No.952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VEGF、CD_(105)表达变化及意义

    李云飞;龙晓东;李永忠;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组织中VEGF、CD105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增生性瘢痕组)、22例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组)瘢痕组织及16例接受整形美容手术者(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中的VEGF、CD105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瘢痕疙瘩组、增生性瘢痕组标本中VEGF、CD105、MV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瘢痕疙瘩组标本中VEGF、CD105、MVD与增生性瘢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瘢痕组织中VEGF、CD105呈现高表达,提示异常血管新生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过程;VEGF可能是抗血管新生治疗病理性瘢痕增生的有效靶点。

    2015年22期 v.55;No.95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微型种植支抗、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后中切牙位置比较

    李雅;陈志宇;张辉伟;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支抗、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后中切牙位置。方法选取上颌严重前突患者37例,随机分成种植支抗组19例和口外支抗组18例。种植支抗组用微型螺钉种植体加强支抗,口外支抗组用口外弓加Nance弓加强支抗。矫正完成后通过前牙列及颌骨的数字化模型三维配准测算中切牙的内收、压低程度。结果种植支抗组和口外支抗组中切牙内收量分别为(6.87±1.74)、(5.10±2.31)mm,压低量分别为(2.50±1.10)、(2.07±1.45)mm。种植支抗组和口外支抗组中切牙内收量相比P<0.05,压低量相比P<0.05。结论种植支抗较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时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上中切牙内收和压低效果。

    2015年22期 v.55;No.952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Dickkopf-1水平变化及意义

    李强;谢翔;赵洪国;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DKK1)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均伴MBD,其中MBD为0~1级14例,2~3级49例,4级17例。血清DKK1水平≤1.92 ng/m L 40例,>1.92 ng/m L 40例。80例患者均采用VADT(长春新碱+蒽环类+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ADT))化疗6个周期。分析≤1.92 ng/m L与>1.92 ng/m L者化疗效果及中位生存期。比较两组化疗有效率及中位生存期。结果血清DKK1水随MBD分级升高而升高(P均<0.05)。≤1.92 ng/m L与1.92 ng/m L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7.5%、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9、46.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DKK1水平与MBD严重程度有关;DKK1水平>1.92 ng/m L者化疗效果差;DKK1水平对MM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2015年22期 v.55;No.952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腺苷蛋氨酸对酒精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李伟伟;韩红波;

    目的观察应用腺苷蛋氨酸后酒精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将3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戒酒。观察组给予腺苷蛋氨酸注射液1.0 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静滴,1次/d。对照组予硫普罗宁0.2 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静滴,1次/d,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ST、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ALT、AST、GGT、TBIL、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GGT、TBIL、Hcy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腺苷蛋氨酸可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Hcy,改善肝功能,效果优于硫普罗宁。

    2015年22期 v.55;No.952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价值

    李会菊;李晓阳;胡文俭;史利红;张宝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胃癌患者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胃癌切除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SCT增强扫描评估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MSCT增强扫描与术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高,T1~T4分期诊断符合率为83.3%;N0~N3诊断符合率为84.6%;M0~M1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1.0%。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评估胃癌术前TNM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对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作用。

    2015年22期 v.55;No.95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比较

    洪强;姚维深;莫春生;谢敬廉;

    目的比较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方法 52例采用胸腹腔镜行食管癌切除术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26例,A组采用左侧卧位双腔插管,B组采用俯卧位单腔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0天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外周血氧分压(Pa O2)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FEV1、FVC及外周血Pa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患者FEV1、FVC均低于B组(P均<0.05),外周血Pa O2高于B组(P<0.05)。A组4例(15.4%)、B组2例(7.7%)出现肺部并发症,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俯卧位单腔气管插管全麻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优于左侧卧位双腔气管插管患者。

    2015年22期 v.55;No.95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强化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治疗用于ALL化疗患儿效果观察

    韩月芹;葛延瑱;张风芝;代建华;朱延萍;肖莹莹;王金慎;布月青;孙晓静;杨巧芝;

    目的探讨强化谷氨酰胺(Gln)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患儿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将48例ALL化疗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两组均均采用VDLP方案化疗4周。治疗组化疗全程每天予强化Gln 0.4 g/(kg·d)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营养配方中不添加谷氨酰胺,余与治疗组相同。化疗第1、2、3、4周比较两组一般营养指标(体重、身高、三头肌皮褶厚度)、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肌酐—身高指数(CHI)及尿羟脯氨酸指数(UHI)]及水肿发生情况。结果营养状况一般指标:除第3周治疗结束治疗组三头肌皮褶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时间点两组一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第1周化疗结束两组血清ALB、PA、RBP及CHI、U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周治疗组PA和RBP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ALB及CHI、U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4周两组血清ALB、PA、RBP及UH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C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肿发生情况:两组患儿水肿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严重水肿发生的例数比对照组少。结论强化Gln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ALL患儿全身营养状况效果确切。

    2015年22期 v.55;No.952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自拟理肺化瘀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

    韩丽;王琳英;于晓震;高晶晶;

    目的探讨自拟理肺化瘀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吸氧、抗炎、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的基础上用自拟理肺化瘀方,均治疗8周。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吸气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肺动脉收缩压力(SPAP)、肺动脉舒张压力(DPAP)、肺动脉平均压(MAP)及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PEF及血浆NO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AP、DPAP、MAP及血浆ET-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理肺化瘀方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满意。

    2015年22期 v.55;No.95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市居民丙型肝炎患病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陈静;单爱兰;何海艳;赵莹;吴伟慎;孙忠;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丙型肝炎(丙肝)患病率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1丙肝患病率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547 782名区县所辖的街/乡和本市户籍居民,根据丙肝诊断标准(WS 213-2008)确诊丙肝。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地区丙肝患病率。2HCV感染情况调查:采取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547 782名调查对象中抽取1~59岁者2 181名,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地区丙肝患病率。结果 1丙肝患病率:天津市居民丙肝患病率为24.10/10万(132/547 782),丙肝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χ2=14.85,P<0.05),远高于历年最高报告值。男性、女性居民丙肝患病率分别为33.04/10万、15.25/10万,P<0.05;市内六区患病率最高,为42.97/10万,与其他地区比较P<0.05。2抗-HCV阳性率:本次调查为0.64%(14/2181),远低于1992年的1.7%,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59岁人群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者,P均<0.05。结论天津市居民抗-HCV感染率较1992年明显下降,但是丙肝患病率远高于历年最高报告值。

    2015年22期 v.55;No.95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治疗减轻苯酚烧伤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

    杨玉昌;卢小生;刘媛媛;任珊珊;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减轻苯酚烧伤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效果。方法将24例烧伤总面积10%~20%的苯酚烧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予擦洗创面、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伤后12 h内行1次血液透析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伤后24、48、72 h及5、7 d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结果入院时两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伤后24h开始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明显减轻苯酚烧伤后的肾功能损害。

    2015年22期 v.55;No.952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肾积水患者血清、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与肾纤维化程度关系的探讨

    张亮;刘玉强;李远;张磊;邵光峰;马敏;

    目的观察肾积水患者血清、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肾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轻、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各10例,分别为轻、中、重度肾积水组;选择10例无肾积水的肾癌或肾外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手术时取各组患者肾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肾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以IOD值表示。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计算病变肾小管肾间质(包括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血管硬化)占肾小管和肾间质的体积比率(简称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结果四组患者血清PCⅢ、PⅢNP水平及肾组织Ⅲ型胶原IOD值、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均为重度肾积水组高于中度肾积水组、中度肾积水组高于轻度肾积水组、轻度肾积水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轻、中、重度肾积水患者血清PCⅢ、PⅢNP水平及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变化与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呈正相关(r=0.749、0.763、0.896,P均<0.05)。结论肾积水患者血清、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随肾积水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多,Ⅲ型胶原表达异常参与了肾积水所致肾组织纤维化的形成。血清PCⅢ、PⅢNP水平与肾积水所致肾间质病变纤维化程度相关。

    2015年22期 v.55;No.952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水胶体敷料外贴减轻奥沙利铂末梢神经毒性反应效果观察

    陈艳红;孙永;江瑞;马燕;

    目的观察超薄水胶体敷料外贴减轻奥沙利铂末梢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将用奥沙利铂治疗后出现末梢神经毒性反应的7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局部用超薄水胶体敷料外贴,不附加其他外用药;对照组用33%的硫酸镁温敷患处。比较两组疗效和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1%、治愈率85.7%,对照组有效率85.8%、治愈率42.9%,两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P均<0.01;治疗组、对照组治愈时间分别为(2.1±1.1)、(4.6±1.8)d,两组比较P<0.05。结论超薄水胶体敷料外贴治疗奥沙利铂末梢神经毒性反应疗效由于硫酸镁敷料。

    2015年22期 v.55;No.952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脂多糖诱导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张静姝;王勇强;王兵;

    脂多糖(LPS)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其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本文就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IL-10、钙离子在LPS导致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2015年22期 v.55;No.952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洁;夏亚丹;刘艳艳;

    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具有主动靶向性和靶向范围广等独特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笔者收集整理了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现对其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靶向性、载药方式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2015年22期 v.55;No.952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YB-1的细胞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姚萌萌;林丹丹;刘海勇;徐志钦;张亚光;步玉辉;

    Y-box结合蛋白(YB-1)是冷休克蛋白家族的一员,参与目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调节等多种细胞过程。本文就YB-1的细胞生理作用做一综述。

    2015年22期 v.55;No.95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胸膜恶性肿瘤切除术中Habib 4X凝固电极消融止血效果观察

    马圣伟;黄江平;崔丰和;钱海云;

    <正>胸膜腔内肿瘤大多为恶性,常来自肺内或肺外脏器的转移瘤,或为少见的原发于胸膜的间皮细胞瘤。在胸膜恶性肿瘤手术中,常因瘤体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而造成视野欠清,分离时易出血,有时出血部位较深,难以探查控制,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Habib 4X凝固电极是一种具有止血切割及射频消融功能的一种手术器械。主要应用于肝脏切除手术中,使"无血切肝"成为了可能[1]。Habib 4X凝固电极由两组矩形排列的针状电极组成,可通过加

    2015年22期 v.55;No.952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体会

    范蓉;李海涛;

    <正>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指妊娠囊或胚囊种植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属于少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上升,CSP患者逐年增多,CSP早期临床症状隐蔽,常被误诊为正常妊娠,若处理方式不当,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子宫破裂,危及患者生命[1,2]。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们共收治43例CSP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回顾分析其治疗方法与结局,总结治疗经验。

    2015年22期 v.55;No.952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肺类癌29例报告

    刘长军;金娇;王忠彬;郎贤平;杜亚明;

    <正>原发性肺类癌是一种来源于支气管黏膜嗜银细胞(Kultchitsky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分型包括典型类癌(TC)和不典型类癌(AC)两类,临床上较为少见,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2.3~2.8[1],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1%~2%[2]。1995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收治29例原发性肺类癌。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19~75岁,中位年龄54岁。有症状者21例,其中咳嗽13例,咯血或咳痰带血6例,气短5例,胸闷胸痛2例,

    2015年22期 v.55;No.952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三种方法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效果及成本效果比比较

    段红伟;孙立红;

    <正>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易于操作、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疗、肠外营养、连续输液患者[1,2]。但PICC常导致机械性静脉炎[3,4]。硫酸镁湿热敷、地塞米松软膏外用、安普贴敷贴是临床常用的三种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方法,为比较其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及成本效果比,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2015年22期 v.55;No.952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