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晓雅;李艳茹;张琼;张卓琦;
目的探讨阳离子磷酸胆碱聚合物MPC30-DEA70能否成功载microRNA-21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以及转染后MPC30-DEA70/microRNA-21ODN复合物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icroRNA-21的基因沉默效应和microRNA-21下游产物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氨基与磷酸根比值(N∶P)的MPC30-DEA70/microRNA-21ODN复合物;差速贴壁法分离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并培养;利用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MPC30-DEA70/microRNA-21ODN复合物(FAM标记)在细胞内的分布;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外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Ⅰ型胶原蛋白及pre-microRNA-21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光镜下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核居中;MPC30-DEA70/microRNA-21ODN复合物在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转染率,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示复合物大部分分布于核周,少部分进入细胞核;MPC30-DEA70载microRNA-21ODN进入心肌成纤维细胞后下调pre-microRNA-21、ERK-MAP激酶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P均<0.05)。结论 MPC30-DEA70能成功并有效转载microRNA-21ODN进入心肌成纤维细胞,使microRNA-2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ERKMAP激酶、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下调,是一种有效的转基因载体。
2015年25期 v.55;No.95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晓冬;张永国;陈江;王金玲;郭晓钟;
目的探讨人eag相关基因(HERG)通道阻断剂cisapride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HERG通道阻断剂cisapride干预胃癌细胞的HERG电流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胃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cisapride可以阻断胃癌细胞中的HERG电流,阻止胃癌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可以诱导胃癌细胞出现凋亡,并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论 HERG通道阻断剂cisapride抑制胃癌细胞G1/S期转化,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2015年25期 v.55;No.95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珊;查琼芳;赵旭霁;刘斌;蒋捍东;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及进展评估的价值。方法取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35例及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化疗患者70例,将术后化疗患者分为稳定组(鳞癌13例、腺癌12例)与复发转移组(鳞癌2例、腺癌8例),Ⅲb~Ⅳ期化疗患者分为非进展组(鳞癌14例、腺癌16例)与进展组(鳞癌13例、腺癌27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化疗前、稳定期与进展或复发转移时的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和SCC水平,探讨其与化疗效果及疾病进展、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化疗前相比,非小细胞肺鳞癌Ⅲb~Ⅳ期化疗患者非进展组化疗后CYFRA21-1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化疗后稳定期比较,进展组进展时CA125、CYFRA21-1和SCC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与化疗前相比,非小细胞肺腺癌Ⅲb~Ⅳ期患者非进展组化疗后CEA、CA125、CYFRA21-1和NSE均下降(P均<0.05);与化疗后稳定期比较,进展组进展时CEA和CA125水平升高(P均<0.05)。非小细胞肺癌Ⅰb~Ⅲa期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中,稳定组患者化疗后CA125和NSE水平较化疗前下降,而复发转移组的CEA、CYFRA21-1水平则较化疗前明显上升(P均<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NSE和SCC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效果及疾病进展、复发转移的敏感指标。
2015年25期 v.55;No.95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祁佳;唐跃年;张宇锋;夏清青;江卫龙;
目的系统评价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AMED、CINAHL、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5年1月25日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筛选合格研究。应用Cochrane评价员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患者均为糖尿病肾病,均采用随机对照方案,治疗组均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其他药物或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肾康注射液或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前列地尔。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值比(OR)为3.00,95%可信区间(CI)1.57~5.57,P=0.000 9;24 h尿蛋白定量均数差(MD)为-0.11,95%CI-0.18~-0.04,P=0.002;24 h尿微白蛋白定量MD为-122.13,95%CI-185.24~-59.01,P=0.000 1);血肌酐MD为-28.07,95%CI-35.91~-20.24,P<0.000 01;血尿素氮MD为-2.18,95%CI-2.72~-1.63,P<0.000 01;血肌酐清除率MD为1.45,95%CI 0.75~2.15,P<0.000 1;血总胆固醇MD为-0.79,95%CI-1.12~-0.46,P<0.000 01;尿白蛋白排泄率MD为-40.09,95%CI-63.20~-16.99,P=0.000 7;无重大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临床安全性较好。
2015年25期 v.55;No.955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刘星;张良胜;杨锦龙;陈俞瑾;诸波;査克岚;杨悠;范忠才;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DCM模型(DCM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DCM的心力衰竭模型(DCM心衰组)。对照组采用假手术处理。运用膜片钳技术以全细胞模式分别记录并比较3组心室肌单细胞的Ito变化。结果冠状动脉结扎术后第3周,DCM心衰组左心室扩大、心功能明显下降,与DCM组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DCM心衰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心肌细胞的Ito电流密度显著降低,且出现较早[+60 m V时,(12.05±9.02)p A/p F vs(32.11±4.52)p A/p F,P<0.05;+70 m V时,(17.70±9.21)p A/p F vs(38.65±5.05)p A/p F,P<0.05];DCM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心肌细胞的Ito电流密度也明显降低[+70 m V时,(15.22±9.13)p A/p F vs(38.65±5.05)p A/p F,P<0.05)]。DCM组与DCM心衰组及对照组比较,Ito电流的I-V曲线均下移显著;但DCM心衰组与DCM组比较,左心室心肌细胞Ito电流密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着心功能降低,DCM大鼠Ito电流密度下降,这可能是导致DCM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离子基础。
2015年25期 v.55;No.955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辛卫娟;赵婧;张晓燕;周奇;吴乾渝;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份子宫内膜样腺癌(EEC)组织、20份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EAH)癌组织和20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ERK1/2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p-ERK1/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AH组织和EEC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0.0%(6/20)、65.0%(13/20)、45.5%(10/22)。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EAH组织p-ERK1/2阳性表达率升高(P=0.030)。EEC组织中p-ERK1/2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EAH组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306,0.207)。p-ERK1/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结论 EEC组织中p-ERK1/2表达未见升高,其过量表达与子宫内膜由正常到非典型增生相关,可能不直接参与EEC癌变过程。
2015年25期 v.55;No.95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迪;黄关宏;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放疗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15、20、25、30、50、100 nmol/L)的硼替佐米作用于鼻咽癌细胞株CNE1后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计算出IC50,选出适宜的硼替佐米浓度为20 nmol/L;将体外培养的鼻咽癌细胞株CNE1随机分为对照组、单药组(硼替佐米20 nmol/L)、照射组(8 Gy,6 MV X线)及联合组(硼替佐米20 nmol/L+8 Gy X线照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硼替佐米作用后细胞的放疗敏感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硼替佐米作用于鼻咽癌细胞株CNE1后对Rad51、γ组蛋白2A变异体(γ-H2AX)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硼替佐米对CNE1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均<0.0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P均<0.01);硼替佐米具有放疗增敏作用,放疗增敏比为1.57;与其他3组比较,联合组Rad51表达降低,γ-H2AX、cleaved-PARP蛋白表达升高。结论硼替佐米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有放疗增敏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X线照射后细胞DNA损伤的修复相关。
2015年25期 v.55;No.95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继勇;纪元;王芳芳;蒋建光;曹海涛;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882例体检人群分为对照组466例与高血压组416例,均检测血压、血脂、血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应用VP-1000动脉硬化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内脂素水平、ba PWV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血压组中TNF-α及ba PWV均与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高血压组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TNF-α及血清内脂素水平均与ba PWV独立正相关(P均<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5年25期 v.55;No.95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玲;王鹓;陈祥云;陈静芳;马庆良;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各60例;随机选取60例同期正常孕晚期孕妇作为对照1组,并选取同期因先兆流产硫酸镁保胎治疗患者60例作为对照2组。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及先兆流产患者入院当天用硫酸镁解痉、保胎治疗后第1、3、5、7、28天,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Hcy浓度。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Hcy水平随着病情加重不断升高,与对照1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经过硫酸镁治疗后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浆Hcy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浆Hcy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随着病情进展不断升高,密切监测其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病情监测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2015年25期 v.55;No.955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廖苏才;王细生;聂菲;彭乃雄;杨轶凡;刘云飞;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及精液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留取精液标本,采用WLJY-9000型精子自动分析仪检测精液常规指标(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A+B级活动力精子),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精液生殖激素[雄激素(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与手术前比较,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6个月,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均有提高(P均<0.05),A+B级活动力精子增加(P均<0.01),精液T水平升高(P均<0.05),FSH及LH降低(P均<0.01)。结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可有效改善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精子质量,降低精液内FSH、LH水平,提升精液T水平。
2015年25期 v.55;No.955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肖以磊;赵阳;侯磊;李忠民;朱建新;许鹏;郭传军;耿凤阳;周隆善;朱伟杰;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EPO)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EPO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EPO治疗组于入院治疗当天,第3、6、9、12天给予r Hu-EPO 6 000 IU皮下注射。对照组同时给予安慰剂处理,其他治疗相同。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程度和患者预后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IL-6水平,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红蛋白,汞柱血压计测血压,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10、14 d,EPO治疗组血清中NSE、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4 d,EPO治疗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12.13±3.42 vs 9.39±3.24)(P<0.05);治疗后6个月,EPO治疗组GOS明显高于对照组(4.81±0.56 vs 3.26±0.39)(P<0.05);EPO治疗组未出现由EPO导致的发热、皮疹、瘙痒等不良作用。结论 r Hu-EPO可能通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及IL-6水平减轻其神经损伤。
2015年25期 v.55;No.955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帆;张国强;张振东;李恒;张庆猛;徐驰;陈继营;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进行药物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THA手术患者,筛选出处于活动期的76例(1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术后是否进行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35例(53髋)、对照组41例(71髋)。采用Harris评分、总被动活动度、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Bath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动态血沉仪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术后随访时采用X线片评价各组假体松动及发生异位骨化的情况。结果随访的平均时间为49个月(25~97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术后Harris评分提高,VAS、Bath评分、CRP、ESR降低(P均<0.05)。术后治疗组的Harris评分、VAS、CRP、ESR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X线片示,4髋于髋臼侧Ⅰ、Ⅱ区出现宽度<2mm的透亮线;21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发生异位骨化的风险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THA术后继续使用药物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髋关节功能,但活动度变化不明显。
2015年25期 v.55;No.955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一然;郑宇;王悦喜;
目的探讨颈围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筛选需住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159例(男93例、女66例),了解冠脉病变血管支数。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法检测血尿酸、血脂全项,同时测量颈围、腰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 1随着颈围的增大,男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之增加(P均<0.05),其中颈围最大组(男性>43 cm,女性>37 c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大于颈围正常患者(男性<39 cm,女性<34 cm)(P<0.05);2高尿酸血症者的颈围、腰围及冠心病比例显著大于非高尿酸血症者(P均<0.05);3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尿酸逐渐增高(P均<0.05);三支病变者的颈围值显著大于冠脉正常者(P<0.05);各组腰围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颈围与血尿酸、TG水平及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颈围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通过颈围值可评估高尿酸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2015年25期 v.55;No.955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翔;高毅滨;郑文武;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代谢、炎性反应、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血脂指标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定心脏功能指标及FMD,随访6~12个月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TG、TC、HDL-C、LDL-C、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TC、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FMD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2015年25期 v.55;No.955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爱芬;
目的探讨剩余SYNTAX积分(r SS)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无计划再次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发作入院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治疗的STEMI患者299例,根据PCI术后冠脉造影影像计算r SS,其中49例(16.39%)患者达到完全血运重建(r SS=0分),其余不完全血运重建(r SS>0分)的患者分为r SS>0~5分(n=85)、r SS>5~15分(n=82)、r SS>15分(n=83)组。电话和门诊随访患者的MACE,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r SS患者的MACE发生率,并对r SS与MACE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 SS和基线SYNTAX积分(b SS)对STEMI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随r SS分数升高,术后ST段抬高幅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LVPW)运动幅度有减低趋势,而静脉强心剂和利尿剂的应用比例较高,尤其是r SS>15分的患者(P均<0.05)。r SS>15分患者与r SS=0分、r SS>0~5分、r SS>5~15分的患者相比,急诊PCI术后累积MACE事件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随访(14.51±2.48)个月内,累积MACE发生率随r SS分数升高有增加趋势,分别为8.2%、9.4%、19.5%、33.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了相同的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 SS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HR=1.035,95%CI 1.017~1.053,P<0.01)。结论 r SS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MACE的发生密切相关。
2015年25期 v.55;No.955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姚传山;马磊;赵旭林;贺利民;李醒亚;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及核苷酸还原酶亚单M1(RRM1)表达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肺腺癌患者1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ERCC1及RRM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描绘生存曲线评估二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肺腺癌组织中ERCC1蛋白高表达患者80例(50.0%),RRM1蛋白高表达患者84例(52.5%),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RRM1蛋白表达水平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相关(P=0.034),RRM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P=0.022)。生存分析表明,ERCC1及RRM1蛋白低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具有生存优势,无进展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与RRM1蛋白表达无关,但ERCC1及RRM1蛋白水平降低可改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
2015年25期 v.55;No.955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丽杰;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肺癌组织分型、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患者36例(肺癌组)(包括肺腺癌20例,肺鳞癌11例,小细胞肺癌5例)及同期查体健康者23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MMP-9与HSP-7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项指标诊断肺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SP70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肺癌组血清HSP70、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HSP70、MMP-9水平腺癌高于鳞癌、小细胞肺癌,有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直径≥3 cm高于<3 cm,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均<0.05)。MMP-9 ROC曲线下面积=0.86,以6.39 ng/m L为截断值,MMP-9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0.889,特异度为0.522。HSP70 ROC曲线下面积=0.92,以64.82 pg/m L为截断值,HSP70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0.944,特异度为0.783。两者相关系数为0.864。HSP70与MMP-9在肺癌血清中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64,P<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清MMP-9、HSP70水平升高,其二者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5年25期 v.55;No.95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辉;赵敏;周颖;李晓超;
目的观察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肺癌前病变组织12份、原发癌组织89份、淋巴结转移癌组织12份、非癌肺组织10份(炎性假瘤3份、肺大疱1份和尸检正常肺组织6份),分别用组织芯片技术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中Stat3和bcl-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原发癌组织Stat3和bcl-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P均<0.05);Stat3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99,P=0.001);Stat3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肺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升高,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
2015年25期 v.55;No.955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卫平;王小娟;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干扰素-γ(IFN-γ)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结核性胸膜炎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恶性胸膜炎组),分别采用比色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胸腔积液ADA水平和IFN-γ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胸腔积液ADA水平(51.25±6.50)U/L、IFN-γ水平(2 230.93±760.82)ng/L均显著高于恶性胸膜炎组ADA水平(17.40±3.65)U/L和IFN-γ水平(185.37±43.60)ng/L(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胸腔积液ADA和IFN-γ均阳性者51例(85.0%)明显高于恶性胸膜炎组(0)。胸腔积液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62.3%)及特异度(75.7%)均低于胸腔积液IFN-γ(77.6%、95.2%);胸腔积液ADA和IFN-γ串联的敏感度(77.6%)和特异度(96.4%)高于并联的敏感度(62.3%)和特异度(72.9%)(P均<0.05)。结论胸腔积液ADA、IFN-γ的检测均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联合检测ADA、IFN-γ可提高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015年25期 v.55;No.95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曲海燕;
目的研究体质量指数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哮喘患儿10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随机分为肥胖组和正常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肥胖组咳嗽、呼吸困难发生率,支气管哮喘症状严重的持续性高于正常组(P均<0.05)。肥胖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25%流速、用力呼气75%流速、用力呼气50%流速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儿童哮喘与儿童肥胖关系密切,随着体质量指数升高,哮喘患儿临床症状随之加重,肺功能指标随之下降。
2015年25期 v.55;No.95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同文;郭敏;
目的探讨硫酸镁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硫酸镁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德国Master Screen Pneumo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5.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E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EV、日间最大呼气流速(PEF)及晚间PEF指标均显著升高,炎性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可靠,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而提高治疗效果。
2015年25期 v.55;No.95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尹刚;姚长江;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胶囊0.2 g,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曲克芦丁片0.2g,3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采用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4、12周ADAS-Cog、CDR评分低,MMSE评分高(P<0.05或<0.01)。结论丁苯酞能够提高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精神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2015年25期 v.55;No.95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彭清;孙永安;叶长青;白静;谢晟;黄一宁;
目的探讨苁蓉总苷对丘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丘脑梗死患者8例,采用苁蓉总苷胶囊治疗3个月。采用神经心理评估量表评估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通过电脑记忆干扰试验评价记忆能力(准确率、反应时间),并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比较治疗前后额叶和丘脑的部分各项异性(FA)值,通过灌注成像比较治疗前后局部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结果治疗结束后,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记忆商及电脑记忆干扰试验的应答准确率均有所提高,应答反应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丘脑梗死患者额叶FA值无变化,丘脑FA值有增加趋势(P均>0.05)。治疗后丘脑CBV、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苁蓉总苷能改善丘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神经纤维修复有关。
2015年25期 v.55;No.955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魏丽坤;张雷;王蔼明;商微;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微创术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用子宫内膜微创术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15例,分别在手术前、后经阴道超声测定排卵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分型,排卵后第7天(植入窗期)行子宫内膜活检,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微创术前、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6.66±0.93)、(8.63±1.76)mm,术后明显厚于术前(P<0.05);子宫内膜微创术后的子宫内膜分型无明显改善(P>0.05);术前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和OPN表达的光密度(OD)值为0.175±0.018、0.171±0.015,术后分别为0.248±0.011和0.282±0.010。与术前相比,术后植入窗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和OPN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可显著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和OPN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2015年25期 v.55;No.955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张伟;汪宏良;柏晶妹;朱杰稳;蔡小凤;谭玉洁;
目的通过检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血清中人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17(CCL17)与CC趋化因子受体4(CCR4)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URSA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早孕女性(HEP组)、健康未孕女性(HNP组)和URSA孕妇(URSA组)各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清CCL17和CCR4水平,同时随防至妊娠结束。结果 HEP组CCL17、CCR4水平高于URSA组和HNP组,URSA组CCL17、CCR4水平高于HNP组(P均<0.05);流产次数2次者CCL17、CCR4表达水平高于≥3次者(P<0.05)。随访发现,URSA组的自然流产率为96.0%,HEP组为4.0%,两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3,P<0.05)。结论 URSA患者血清中CCL17、CCR4水平降低。其水平降低可能导致了自然流产。
2015年25期 v.55;No.95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曹静玲;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宫颈癌组织骨桥蛋白(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8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两组共化疗2个疗程。免疫组化法测定宫颈癌组织OPN和VEG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OPN和VEGF阳性表达均有明显降低,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χ2分别为3.96、4.08,P均<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降低宫颈癌组织OPN和VEGF的表达。
2015年25期 v.55;No.95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金山;马华山;李田华;董传珍;陈立勇;
目的探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给予全麻与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建立气腹后0.5 h、气腹停止后0.5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水平。结果在不同时间点,两组PT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APTT较之麻醉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APTT出现缩短现象,并维持至术后48 h(P<0.05);两组FIB、D-二聚体水平较之麻醉前均升高(P均<0.05),但对照组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较之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可以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2015年25期 v.55;No.95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志雄;李黎明;刘晓龙;梁家正;
目的比较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应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和持续性内分泌治疗(CHT)的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将86例晚期前列腺癌且内分泌治疗有效者随机分为两组。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组41例,持续性内分泌治疗(CHT)组45例,以病情发展或激素非依赖为终点,比较两组疗效。以EORTC QLQ-C30及QLQ-PR25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结果随访时间为1~4.1年,IHT组的第1~4疗程平均间歇期分别为7.5、6.1、5.0、3.3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从第1周期的0.01 ng/m L到第4周期的0.19 ng/m L,全部患者完成第1周期治疗。IHT组中位进展时间为36个月,CHT组为31个月,两组疾病进展曲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HT组在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优于CHT组。疾病进展的前列腺癌患者中,Ⅳ期患者所占比例较Ⅲ期大,IHT对前列腺癌Ⅲ期患者疗效优于Ⅳ期患者。结论 IHT与CHT疗效相当,但IHT能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治疗费用,且可能更适合Ⅲ期患者。
2015年25期 v.55;No.955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永生;张立平;刘西林;韩洁;朱晓玲;高萍;
目的研究桩蛋白(Paxill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Paxillin在95份前列腺癌组织、30份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axillin的阳性率(77.9%)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3.3%)(P<0.05),Paxill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高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高临床T分期相关(P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Paxillin的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 Paxill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
2015年25期 v.55;No.95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齐鹏;张希全;庞昕焱;曹广庆;房长存;吴树明;
目的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衰患者,尽早及时进行CVVH救治,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血电解质、氧合情况。治疗前后进行APACHEⅢ评分、MODS评分,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黄嘌呤氧化酶法、紫外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结果共有30例患者经CVVH治疗后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其中8例在2周后肾功恢复正常,22例在4周后恢复正常。CVVH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下降,高钾血症显著好转,APACHEⅢ评分、MODS评分、MDA、SOD、GSH-Px等氧化应激损伤指标显著下降,氧合情况改善。7例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病情无改善,预后极差。结论 CVVH对大部分主动脉夹层开胸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衰患者有效。治疗效果与患者基础肾功能、救治时机、治疗的连续性监护有关。
2015年25期 v.55;No.955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宁;冯泽国;郭梦倬;鄢娜;李宝伟;米卫东;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素瘤切除术的麻醉与管理。方法 2例术前诊断为肾素瘤,均伴有高血压和低血钾,经药物控制血压和补钾等术前准备后在全身麻醉(全麻)下完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例术前诊断为左肾癌,以硝苯地平控制血压,全麻下行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肾小球旁细胞瘤。术前诊为肾素瘤的2例患者麻醉时均进行有创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均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胺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顺苯阿曲库铵、七氟醚。结果 3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不明显,生命体征平稳,恢复顺利,无麻醉和手术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素瘤切除术易采用全身麻醉。术前选择药物合理控制血压并纠正低钾血症,术中建立有创动脉压监测可保证后腹腔镜肾素瘤切除术顺利进行。
2015年25期 v.55;No.95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志兵;郭军;徐晓刚;王磊;
目的比较涎腺腺样囊性癌及舌鳞状细胞癌的神经侵袭能力。方法选取4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3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蜡块标本进行连续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及舌鳞状细胞癌病理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筛选出包含有神经组织的切片,并观察含有神经组织的切片中神经受侵袭情况。通过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共同判定神经侵袭与否,比较涎腺腺样囊性癌和舌鳞状细胞癌神经侵袭的发生率。结果4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包含神经组织的有32例,其中判定有神经侵袭者21例(21/32);30例舌鳞状细胞癌中包含有神经组织的有21例,其中有神经侵袭的4例(4/21),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率显著高于舌鳞状细胞癌(χ2=11.04,P<0.01)。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中神经内侵袭稍多,而舌鳞状细胞癌中神经周侵袭稍多。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对神经组织的侵袭能力明显高于舌鳞状细胞癌。
2015年25期 v.55;No.95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一鸣;程燕;树瑜;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其与阴茎包皮组织中HPV DNA的相关性。方法 CA患者81例,初发41例、复发40例。另取30例正常对照。用PCR法检测81例尖锐湿疣组织和30例正常阴茎包皮组织中HPV DNA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以上两种组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结果在81例尖锐湿疣组织中,HPV6/11型阳性检出率95.06%(77/81);HPV DNA载量在尖锐湿疣初发患者及复发患者中分别为(2.31×103~3.72×104)copies/m L和(4.63×104~1.7×106)copies/m L,两者比较,P<0.01;尖锐湿疣患者与正常对照T细胞亚群比较,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P均<0.05)。尖锐湿疣患者高载量组(复发患者)CD+4T细胞、CD+4/CD+8较低载量组(初发患者)均降低(P<0.05),而CD+8T细胞升高(P<0.05),两组CD+3T细胞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HPV DNA与CD+4T细胞、CD+4/CD+8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呈正相关。
2015年25期 v.55;No.955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冀相彬;张青枝;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肝癌微波治疗术的麻醉效果,以确定最适宜剂量。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均分为3组(n=25):舒芬太尼0.1μg/kg组(Ⅰ组)、舒芬太尼0.15μg/kg组(Ⅱ组)和舒芬太尼0.2μg/kg组(Ⅲ组)。Ⅰ、Ⅱ、Ⅲ组分别静注舒芬太尼0.1、0.15和0.2μg/kg后,静注丙泊酚1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置入微波针,治疗过程中出现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首剂量的半量或三分之一量。记录手术时间、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体动反应、心血管事件、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手术时间、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Ⅰ组比较,Ⅱ组体动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Ⅲ组体动反应发生率降低,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升高(P均<0.05);与Ⅲ组比较,Ⅱ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和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均<0.05)。结论在肝癌微波治疗术治疗的患者麻醉过程中,复合丙泊酚1 mg/kg时舒芬太尼的适宜剂量是0.15μg/kg。
2015年25期 v.55;No.95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奇;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点式剥脱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138例(209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101条)、对照组69例(108条)。观察组采用腔内激光联合点式剥脱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静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VCSS)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主要并发症皮下瘀斑、皮下条索状牵拉感、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随访6个月时,两组VC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随访1年时,两组VC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术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时,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随访1年时,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两组间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内激光联合点式剥脱法能明显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疗效,且创伤小。
2015年25期 v.55;No.95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