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颖;刘紫君;林平;林峰;于晓光;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与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活化的关系。方法培养前列腺癌DU145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ADAM17-siRNA组、联合组。ADAM17-siRNA组、联合组均转染ADAM17 siRNA,NC组转染非ADAM17相关的阴性序列siRNA,对照组不转染。联合组转染72 h后加入TGF-α20μg/L干预。待NC组、ADAM17-siRNA组转染72 h后,收集对照组、NC组、ADAM17-siRNA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DAM1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EGFR(p EGFR)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TGF-α蛋白水平。取对照组、ADAM17-siRNA组及联合组TGF-α干预15 min后的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p EGFR蛋白表达。结果ADAM17-siRNA组ADAM17、p EGFR、TGF-α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及NC组(P均<0.05)。对照组、NC组、ADAM17-siRNA组间EGF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p EGFR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及ADAM17-siRNA组(P均<0.05)。对照组、ADAM17-siRNA组、联合组间EGFR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ADAM17的表达与TGF-α及EGFR有关,ADAM17可能通过活化TGF-α进而激活p EGFR表达。
2015年26期 v.55;No.95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远妮;张翔;徐华丽;许军;姜虹;邓梦筑;丘金彩;
目的探讨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深圳、潮州、汕头、茂名5个城市中的2 548例14岁以上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应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现况调查,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生理健康领域(PCS)的因素为性别、年龄、就职情况、工作时间、饮酒、营养情况、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有无疾病和负性事件(OR值分别为0.633、0.709、0.846、0.836、2.239、1.247、1.140、0.213、1.663);影响心理健康领域(MCS)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就职情况、工作时间、居住情况、营养情况、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有无疾病和负性事件(OR值分别为0.819、0.773、1.343、0.803、0.869、0.789、1.813、1.362、1.099、0.527、1.822)。结论广东省城镇居民生存质量受到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男性、已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的工作时间、合并疾病少、与家人朋友居住、合理应对负性事件等城镇居民的生存质量较好。
2015年26期 v.55;No.95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施明;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23例急性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4例,急性下(后)壁、右室心肌梗死9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示梗死相关血管(IRA)均为血栓负荷过重。均采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处理IRA,至IRA残余狭窄<80%且血流恢复到TIMI 3级或至少2级以上时结束手术。术后予抗凝药物治疗。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成功行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血栓抽吸后即刻造影示IRA残余狭窄均<80%,TIMI均为2级以上,均未继续行支架置入。发病后10~14 d后复查CAG,IRA远端血流均为TIMI 3级,7例残余狭窄70%~80%,对该7例患者在IRA病变部位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发病后12~18个月复查CAG,IRA远端血流均为TIMI 3级,置入支架的7例患者中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约50%;未置入支架的患者中1例残余狭窄80%,于IRA病变部位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等发生。结论单纯应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急诊治疗血栓负荷过重的急性STEMI患者近期及远期IRA血管再通率高,可使患者避免或延迟置入支架。
2015年26期 v.55;No.95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彩红;张婷婷;纪书婷;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R4)重组质粒的构建方法,并检测FGFR4融合蛋白的表达。方法从Hep G2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FGFR4的全长编码序列,双酶切后与pc DNA3.1/MycHis A载体连接,构建pc DNA3.1/Myc-His A-FGFR4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瞬时转染人胚肾HEK29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FR4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FGFR4编码序列被成功克隆至pc DNA3.1/Myc-His A质粒中,成功构建了pc DNA3.1/Myc-His A-FGFR4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后检测到FGFR4融合蛋白的稳定表达,分子量约为89 k D。结论成功构建了FGFR4全长编码基因重组质粒,并检测到转染后FGFR4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
2015年26期 v.55;No.956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强;赵欢;朱玉霞;祝然然;雷星星;陈秋;
目的系统评价抑木扶土法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以抑木法、扶土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为中文检索词,以inhibiting wood、strengthening earth、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ing depression等为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数据库,收集以抑木扶土法理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中医证候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采用抑木扶土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Hb A1c(95%CI为-0.45~-0.07,P<0.01)、中医证候评分(95%CI为-3.24~-1.07,P<0.01)、SDS(95%CI为-5.69~-3.05,P<0.01)及HAMD评分(95%CI为-3.93~-2.05,P<0.01)方面优于单用西药治疗(P<0.05)。结论采用抑木扶土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Hb A1c、中医证候评分及抑郁症状方面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2015年26期 v.55;No.956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潘群文;何彩霞;刘雅静;张惠婷;王艳;戴炳琰;马晓瑭;
目的探讨饥饿及TNF-α刺激条件下,内皮细胞膜微粒(EMVs)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BMECs,分为PBS组、饥饿组、TNF-α组。于饥饿24 h后提取饥饿后产生的EMVs(s HB-MVs),于TNF-α刺激24 h后提取TNF-α刺激下产生的EMVs(αHB-MVs)。将s HB-MVs与αHB-MVs按照1×108个/m L、每孔10μL分别与饥饿组及TNF-α组HBMECs共培养,PBS组给予10μL PBS处理。采用MTT法测定各组HBMECs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下测定HBMECs迁移距离,观察血管形成数。结果饥饿组增殖能力高于PBS组(P<0.01),TNF-α组HBMECs增殖能力低于PBS组(P<0.01)。饥饿组迁移距离长于PBS组(P<0.05),TNF-α组迁移距离短于PBS组(P<0.01)。饥饿组血管生成数多于PBS组(P<0.01),TNF-α组血管生成数少于PBS组(P<0.01)。结论饥饿刺激下产生的EMVs可促进HBM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功能,TNF-α刺激下产生的EMVs可抑制HBM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功能。
2015年26期 v.55;No.956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冬冬;张伟;
目的观察单眼剥夺小鼠视皮层对重复性眶周交流电刺激(r PACS)的反应,探讨r PACS对弱视小鼠眼优势移动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刺激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电刺激组采用单眼剥夺法建立单眼(右眼)弱视模型。造模后电刺激组右眼行r PACS 3 d;模型组及正常组不行r PACS。测定各组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双眼PVEP信号P100波的振幅和潜伏期,计算对侧眼振幅/同侧眼振幅(C/I)值。结果模型组右眼PVEP P100波振幅低于电刺激组及正常组,亦低于左眼(P均<0.05);右眼PVEP P100波潜伏期长于电刺激组及正常组,亦长于左眼(P均<0.05);右眼C/I低于电刺激组及正常组(P均<0.01)。结论单眼剥夺后可使视觉发育敏感期内的眼优势柱从剥夺眼转移至对侧眼,r PACS可使眼优势柱从对侧眼转移回剥夺眼。
2015年26期 v.55;No.95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邹峰;孙艳丽;郝长城;
目的探讨Girdin蛋白在小细胞肺癌(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SCLC病理标本78例份、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标本60例份、正常肺组织标本20例份。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Gird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Girdin蛋白表达与SCLC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肿瘤体积的关系。结果 78例SCLC标本中Girdin蛋白阳性表达72例,阳性率为92.3%。Girdin蛋白表达与SCL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CLC组织中Girdin蛋白表达增高,可能与肿瘤转移有关。
2015年26期 v.55;No.956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成元;赵振立;王志勇;朱家安;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肾肿瘤患者,肿瘤直径平均2.4 cm。均采用后腹腔镜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采用冰屑水肾蒂周围降温,三明治法缝合肾脏创面。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脏缺血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6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行开放手术者。肾动脉阻断时间18~22 min、平均20 min,手术时间96~168 min、平均118 min,术中出血量40~400 m L、平均120 m L。术后无出血、漏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30个月,患者肾功能及GFR均正常,肿瘤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切除肾肿瘤疗效满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肾热缺血时间,并可有效保护肾功能。
2015年26期 v.55;No.956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徐文静;刘德干;翟晨彤;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行三维适形(3DCRT)放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因合并内科疾病、高龄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7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60例,均行3DCRT放疗,200 c Gy/次,1次/d,5次/周,治疗后1个月评价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治疗后6个月评价远期疗效,随访6~60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计算1、2和3年生存率。结果近期总有效率为91.7%(55/60)。病灶长度及进食梗阻程度是影响近期总有效率的因素(P<0.05)。治疗6个月,60例患者的进食梗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9例梗阻症状完全消失。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24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38例,均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36.3%及20.2%,中位生存期为20.5个月。结论 3DCRT放疗治疗7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且较为安全,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2015年26期 v.55;No.956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文月;杜三军;高会斌;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S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两者在胃癌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周肠化生黏膜组织标本,采用13C呼气试验及改良Giemsa法检测胃癌患者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及癌旁肠化生组织黏膜中SOX2蛋白的表达,分析SOX2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Hp感染情况与胃癌组织中SOX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64.3%。胃癌组织、癌旁肠化生黏膜组织中S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1%(12/70)、67.1%(47/70),胃癌组织SOX2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肠化生黏膜组织(P<0.05)。SOX2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Hp感染阳性患者胃癌组织中SOX2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5)。结论 Hp感染及SOX2蛋白表达降低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5年26期 v.55;No.95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常海洋;王永正;王武杰;王维;刘斌;李征;李玉亮;
目的探讨经皮穿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125I粒子条支架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择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行经皮穿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观察组术后1周左右行125I粒子条支架内照射,将125I粒子均匀排布在引流管内套管内,送入内外引流管并置于胆管狭窄部位,使其远近端均超过病变段1 cm,30 d后将粒子条去除。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清胆红素、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KP)及谷酰转肽酶(γ-GT)的变化,治疗后每间隔1~3个月行强化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或胆管造影检查,评价支架的通畅时间,治疗后2周观察胆汁性腹膜炎、胆管出血及胆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AKP及γ-G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白蛋白、AKP及γ-G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10.3±6.5)、(5.3±3.5)个月,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穿肝胆道支架置放术后行125I粒子条支架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可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改善肝功能,且较为安全。
2015年26期 v.55;No.956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胡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6例PTMC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分析PTMC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26例PTMC病灶中,单结节和多结节病灶分别占53.8%和46.2%,结节纵横比≥1者占88.5%,形态不规则者占84.6%,边界模糊者占46.2%,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者占88.5%,实质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者占88.5%,淋巴结转移者占19.2%,病灶内血流信号不丰富者占61.5%。结论 PTM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为肿瘤体积小、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周边无声晕、纵横比≥1、内部呈实性极低回声及伴微钙化、颈部淋巴结肿大。
2015年26期 v.55;No.95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彭桦;何前进;柳湘洁;黄淞崧;李常海;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同期蛋白Per家族(Per1、Per2、Per3)在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er1、Per2、Per3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与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内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Per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93.3%,Per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88.3%,Per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91.7%,肝内胆管癌组织中Per1、Per2及Pe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肿瘤直径≥5 cm者Per2、Pe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直径<5 cm者(P均<0.05)。肿瘤组织有血管侵犯者Per2、Pe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血管侵犯者(P均<0.05)。结论 Per1、Per2及Per3蛋白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均降低,可能与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5年26期 v.55;No.95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顺;黄新刚;陈桦;
目的探讨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酪氨酸磷酸酶1(SHP-1)基因甲基化的意义,为B细胞惰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23例作为淋巴瘤组,选取同期查体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于淋巴瘤组患者化疗前及对照组查体时取外周静脉血3 m L,提取单个核细胞DNA,采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巢式PCR法检测两组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Cp 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淋巴瘤组、对照组SHP-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9.6%(16/23)、0(0/20),淋巴瘤组SHP-1基因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SHP-1基因甲基化增高,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可作为B细胞惰性淋巴瘤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
2015年26期 v.55;No.95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乔柱;刘孝伟;马琦;李瑞东;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注射沙培林治疗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10例(共12个囊肿),行CT引导下穿刺引流囊液,引流后注入沙培林1 Ke,如经首次治疗后引流量仍>30 m L/24 h,可再次予沙培林5 ke,直至最大剂量10 ke。治疗后24 h内持续引流量<10 m L/24 h者拔除引流导管。结果 12个囊肿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留置导管时间4~14 d。共治愈9例,好转1例,治愈率为90%。治疗后2例出现穿刺处疼痛,10例用药当日出现发热,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CT引导下沙培林注射治疗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2015年26期 v.55;No.95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丹玲;孟令宇;蒲志杰;许颖;韩然旗;吴俊艳;王冬梅;张景义;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取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R及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3组,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5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SDR组)31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32例,选择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DM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RBP4、hs-CRP,并测定OC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生化指标。结果 NDR组、SDR组、PDR组血清RBP4、hs-CRP水平显著高于NDM组(P<0.01)。血清RBP4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638,P<0.01)。Logisitic回归分析示血清RBP4、hs-CRP是DR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RBP4、hs-CRP浓度在DR患者中显著升高,两者水平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5年26期 v.55;No.956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宗锋;张晶;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静脉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8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CIMT,按CIMT水平分为对照组31例(CIMT<0.8 mm)、内膜增厚组35例(CIMT 0.8~1.2 mm)、斑块组32例(CIMT>1.2 mm)。采集各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NGAL、Hcy及hs-CRP水平,分析CIMT与NGAL、Hcy、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斑块组NGAL、Hcy、hs-CRP水平均高于内膜增厚组及对照组,内膜增厚组NGAL、Hcy、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NGAL、Hcy、hs-CRP水平与CIM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9、0.412、0.381,P均<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静脉血NGAL、Hcy、hs-CRP水平与CIMT均呈正相关,静脉血NGAL、Hcy、hs-CRP水平可反映CIMT程度。
2015年26期 v.55;No.95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勇;柳兢;金元哲;
目的探讨BUMA支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2例,入院后行急诊PCI治疗,65例植入BUMA支架的患者作为BUMA组,67例植入其他雷帕霉素支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中情况,包括支架释放压力、支架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手术时间。出院后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术后18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BUMA组支架均一次性植入,对照组2例未一次性植入。BUMA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80 d,BUMA组无MACE发生,对照组出现MACE 5例,BUMA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应用BUMA支架具有良好的通过性,MACE发生率低。
2015年26期 v.55;No.95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双元;张艳菊;李志斐;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5例作为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4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空腹12 h采静脉血,检测两组血清HCY、GGT水平。结果冠心病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冠心病组中ACS患者HCY水平高于SA患者(P<0.05)。冠心病组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冠心病组中ACS患者GGT水平高于SA患者(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GGT水平增高,HCY、GGT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2015年26期 v.55;No.95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田华;汪和明;黄艳春;陈敬松;曾秋红;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奥替溴铵及复合乳酸杆菌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R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IBS-D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均服用奥替溴铵40 mg及复合乳酸菌胶囊420 mg,均服用3次/d。实验组每晚睡前口服米氮平片,起始剂量为10 mg/d,3 d后增加至15 mg/d,1周内增加至30 mg/d。对照组加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50 mg每晚睡前口服。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精神心理状态,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评估生活质量;治疗4周后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12.82%,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后HADS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奥替溴铵及复合乳酸杆菌基础上,应用米氮平治疗RIBS-D疗效好,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有关。
2015年26期 v.55;No.95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罗燕军;胡赤军;
目的探讨结肠高位灌洗在儿童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RAA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RAA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停用抗生素,予补液、纠酸、补充电解质、口服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结肠高位灌洗1~2次/d,间隔1 d,共1~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计数大便次数,采集排泄10 min内的新鲜大便,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包括水样便、黏脓便、泡沫便及大便漏)。观察大便恢复正常的时间,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电话随访1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及腹泻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次数≥10次/d的发生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黏脓便、泡沫便及大便漏的发生率降低,泡沫便及大便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为61.5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18例,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未见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结肠高位灌洗治疗儿童RAAD的有效率较高,可较快促进大便恢复正常,治疗后不易复发。
2015年26期 v.55;No.95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闫志强;
目的探讨在下肢骨折合并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手术中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复杂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下肢长管状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4例,骨缺损部位为股骨2例、胫骨12例。骨缺损长度4~14 cm、平均8.2 cm,软组织缺损面积8~48 cm2、平均22.2 cm2。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骨搬移和牵引成骨技术,断端一般行病灶清理,远端行截骨延长的手术方法,对缺损部位为股骨者应用股骨型外固定架、缺损部位为胫骨者应用胫骨型外固定架,进行固定、骨延长、骨搬移处理。术后随访10~32个月,观察骨及软组织愈合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4例骨缺损全部愈合。带外固定架时间8~20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骨愈合时间7~14个月、平均7.2个月。软组织缺损面积均得到不同程度缩小,随骨延长过程中均获愈合,愈合时间2.5~6个月、平均3.3个月。4例出现钉道感染,均经取出感染钉或换药后愈合。结论在下肢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及局限性骨髓炎的手术中,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可有效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创伤小,疗效肯定。
2015年26期 v.55;No.95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孟宪真;李海燕;于弋水;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5例;除给予卒中常规治疗外,A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治疗,B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A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85.7%、总有效率94.3%;B组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显效率45.7%,总有效率77.1%。A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均<0.05。A、B组治疗前HAMD评分分别为(26.32±3.28)、(25.79±3.47)分,治疗4周后分别为(8.72±3.59)、(13.62±4.12)分,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A组治疗4周后HAMD评分低于B组,P<0.05。A、B组治疗前TESS评分分别为(4.32±1.32)、(4.39±1.27)分,治疗4周后分别为(4.96±1.29)、(4.92±1.34)分,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两组治疗4周后相比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对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安全性高。
2015年26期 v.55;No.95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慧敏;邢方凯;吴战军;
目的系统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Barrett食管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及CNKI等期刊数据库中有关Barrett食管患者Hp感染的研究文献,应用STATA12.0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Barrett食管患者(病例组)与内镜正常者(对照组)的Hp感染率,比较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 A)阳性者与对照组Barrett食管患病率。结果共纳入文献24篇,包括病例组95 985例、对照组5 529例。病例组、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13.9%(766/5 529)、15.8%(15 194/95 928),病例组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OR=0.51,95%CI为0.43~0.60)。Cag A阳性者与对照组的Barrett食管患病率分别为20.6%(148/719)、30.5%(354/1 162),Cag A阳性者Barrett食管患病率低于对照组(OR=0.51,95%CI为0.39~0.67)。结论 Barrett食管患者Hp感染率较低,Cag A阳性者的Barrett食管患病率低于阴性患者,Hp感染可能是Barrett食管发病的保护因素。
2015年26期 v.55;No.95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媛;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 PAP)联合呼吸兴奋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Bi PAP,观察组加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以3~5μg/min的速度微量泵入,2次/d,连用3~5 d。治疗前、治疗24 h时采集股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两组血p H值、Sa O2、Pa CO2及Pa O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72 h的GCS评分。记录治疗期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H值增高、Sa O2升高、Pa CO2降低、Pa O2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p H值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治疗2、24及72 h时GCS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Bi PAP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呼吸兴奋剂有助于改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可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2015年26期 v.55;No.956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伦明辉;任囝囡;赵宏;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控制性降压期间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改善胃黏膜灌注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盐酸戊乙奎醚组24例。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30 min,对照组肌注阿托品0.5 mg,盐酸戊乙奎醚组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0.01 mg/kg。手术开始前5 min,两组均静脉泵注0.01%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控制在基础值的60%~65%。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经鼻置入空气胃张力计,控制性降压前(T0)、控制性降压开始后30 min(T1)、控制性降压开始后1 h(T2)、控制性降压停止后30 min(T3)及控制性降压停止后1 h(T4)五个观察时点,检测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 CO2),同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监测各时间点动脉血p H(p Ha)、Pa CO2,计算胃黏膜与动脉血内二氧化碳分压差(Pg-a CO2)、胃黏膜内p H(p Hi),评价胃黏膜灌注情况。结果两组T2、T3时Pg CO2、Pg-a CO2均高于T0时,p Hi均低于T0时(P均<0.05)。盐酸戊乙奎醚组T2、T3时Pg CO2、Pg-a CO2低于对照组,p Hi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改善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期间的胃黏膜灌注情况。
2015年26期 v.55;No.95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峰;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胎膜早破(PROM)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阴道微生态变化在PROM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发生PROM的患者的产检资料,选取同期住院、未出现PROM的健康待产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前36周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阴道微生态状况,比较两组阴道分泌物成分、阴道病原菌类型。结果 PROM组、对照组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分别为77.4%、16.0%,PROM组高于对照组(P<0.01)。PROM组p H>4.5、过氧化氢酶、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β-葡萄糖醛酸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生PROM的晚期妊娠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高,阴道分泌物成分异常,阴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高,可能与PROM的发生有关。
2015年26期 v.55;No.956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江;卢金芳;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120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结石部位及特点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或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手术。实验组手术前后加用中药、针刺、耳穴压丸的中医综合疗法。术后48~72 h复查X线片观察残余结石情况,计算一期清石率。术后4周复查X线片,计算总清石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一期清石率为84.7%、术后4周总清石率为98.9%,对照组分别为78.1%、92.3%,实验组一期清石率及总清石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结石清除率高,中医综合疗法能够促进术后上尿路结石的排出,有助于弥补微创手术残石率高的不足。
2015年26期 v.55;No.956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向文海;肖伟;欧阳玉臣;
目的探讨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3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4周,在此基础上强化组每天增加坐位起立专项训练1次,20 min/次,5 d/周。治疗2、4周时行Berg平衡量表评分,评价静态平衡能力改善情况;采用平衡仪测量睁眼双足站立情况下重心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评价动态平衡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两组Ber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强化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重心移动轨迹长度均短于治疗前,且强化组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重心移动轨迹外周面积均少于治疗前,且强化组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有助于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动静态平衡功能,随着强化训练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2015年26期 v.55;No.956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