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芝银;严金川;王中群;朱杰;
目的观察梗死相关动脉(IRA)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STEMI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IRA内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注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B组给予IRA内血栓抽吸+PCI,C组给予PCI。PCI术后1天(基础状态)及1年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室重构情况。比较三组术后1周内出血情况及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75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观察,A组1例于PCI术后第5天因心脏破裂死亡,B组2例、C组2例于PCI术后1年内发生心源性猝死。术后1年时,与B、C组比较,A组LVEDVI、LVESVI降低(P均<0.05),LVEF升高(P均<0.05);A组4例(6.7%)、B组12例(20.6%)、C组17例(29.3%)发生心室重构,A组心室重构率低于B、C组(P均<0.05);A组发生心绞痛复发3例、心功能不全2例、心源性猝死1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1%,B组分别为7、5、2例和24.1%,C组分别为9、8、2例和32.7%,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C组(P均<0.05)。术后1周内三组均出现皮肤、黏膜、穿刺部位及牙龈轻度出血,无大出血或严重出血,三组出血情况比较,P均>0.05。结论 IRA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射能够减少STEMI患者行PCI后心室重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2015年28期 v.55;No.95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尧;何耀华;
目的探讨Sclerostin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两位男性车祸伤致截肢患者的骨髓组织进行体外人BMSCs培养。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三组,1组未做转染(Mock),2组转染对照siRNA,3组转染Sclerostin(骨形态发生蛋白抑制剂)siRNA,均采用含有0.1μg/m L BMP-2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分别在诱导培养的第0、3、7天,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采用Cy QUANT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DNA含量。在培养的第14天,采用RT-PCR方法检测骨相关基因骨钙素(OCN)、骨钙蛋白(OC)及骨桥蛋白(OPN),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分析试剂盒进行ALP活性分析,采用BCA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蛋白含量。结果在诱导培养的第3、7天,3组细胞增殖活性、DNA含量均高于1、2组(P均<0.05)。在诱导培养的第14天,3组OCN、OC、OPN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含量均高于1、2组(P均<0.05);1、2、3组ALP活性分别为1.00%±0.08%、1.12%±0.09%、2.50%±0.03%,3组高于1、2组(P均<0.05)。结论抑制Sclerostin表达可以促进BMP-2诱导的人BMSCs的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
2015年28期 v.55;No.95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敏;潘群皖;王海华;王烈成;
目的建立检测癫痫大鼠脑组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含量的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并验证其检测效果。方法将海人藻酸(KA)或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入大鼠海马CA3区建立癫痫模型或对照,2周后分别取其海马和皮层组织,采用PITC柱前衍生法处理样品,采用醋酸钠缓冲液和乙腈梯度洗脱,Venusil-AA氨基酸分析柱结合紫外检测器检测,计算Glu、GABA、Gly含量。结果在30 min内3种氨基酸完全出峰。在0.20~12.50 mg/L范围内Glu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日内精密度为1.46%,日间精密度为1.84%,加样回收率为97.12%±2.98%;在0.01~6.25 mg/L范围内Gly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4,日内精密度为1.17%,日间精密度为1.62%,加样回收率为96.63%±1.28%;在0.10~6.25mg/L范围内GABA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4,日内精密度为1.00%,日间精密度为1.53%,加样回收率为99.25%±2.98%。模型组海马和皮层中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相应组织(P均<0.05)。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癫痫大鼠脑组织Glu、Gly、GABA含量的PITC柱前衍生HPLC技术检测效果较好。
2015年28期 v.55;No.958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祁佳;陈伦;张宇锋;
目的系统评价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关于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治疗DN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5年1月30日。治疗措施以为常规降糖等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氯沙坦为治疗组,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前列地尔或氯沙坦为对照组。应用Cochrane评价员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如果纳入研究提供的数据不能进行Meta分析,则只进行描述性定性分析;如果能进行Meta分析,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8项,DN患者58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β2微球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肌酐、尿素氮、血肌酐清除率、收缩压、空腹血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报道。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治疗DN临床疗效确切,可减少尿蛋白,且安全性较好。
2015年28期 v.55;No.958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曲虹;厉泉;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传代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随机分为N、G15、G25、G35组,分别给予DMEM培养基及含15、25、35 mmol/L D-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培养5 d。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光密度值(OD值,代表细胞活性),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免疫荧光(FITC标记)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蛋白。结果 N、G15、G25、G35组细胞OD值分别为0.83±0.02、0.55±0.02、0.45±0.02、0.33±0.02,组间比较,P均<0.01。N组未见HIF-1α、EPO阳性细胞,G15、G25、G35组可见黄染的HIF-1α阳性细胞及呈绿色荧光的EPO阳性细胞。N、G15、G25、G35组HIF-1α蛋白OD值分别为0.02±0.01、0.58±0.02、0.75±0.02、0.92±0.02,组间比较,P均<0.01;EPO蛋白OD值分别为0.03±0.01、0.48±0.02、0.33±0.02、0.25±0.02,组间比较,P均<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降低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性,促进细胞HIF-1α、EPO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2015年28期 v.55;No.958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丽娟;罗以勤;孙安源;卜国平;王力;
目的探讨用于检测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的血浆样本的保存条件。方法血浆样本180例份,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浆PG-Ⅰ、PG-Ⅱ、G-17,作为第1天结果(对照)。将剩余血浆样本随机分为1、2组,每组90份;每组又分为血浆未分离组(离心后未分离血浆)、血浆分离组(离心后取血浆)和稳定剂组(离心后取血浆,并加入稳定剂),每组各30份。将各组每个样本平均分装6管后分别置于室温、4℃和-20℃环境下保存,每天固定时间取1组样本检测PG-Ⅰ、PG-Ⅱ,取2组样本检测G-17,均连续检测7 d(包括第1天)。将室温、4℃、-20℃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点时血浆PG-Ⅰ、PG-Ⅱ、G-17浓度与其保存第1天时浓度比较,将P>0.05的天数作为稳定性维续时间。结果血浆未分离组室温下PG-Ⅰ稳定性维持2 d,PG-Ⅱ为6 d,G-17为1 d;4℃时分别为5、7、3 d;-20℃时分别为4、3、2 d。血浆分离组室温下PG-Ⅰ稳定性维持7 d,PG-Ⅱ为6 d,G-17为2 d;4℃时分别为5、7、5 d;-20℃时分别为5、7、6 d。稳定剂组室温下PG-Ⅰ稳定性维持7 d,PG-Ⅱ为7 d,G-17为7 d;4℃时分别为5、6、4 d;-20℃时分别为7、5、4 d。结论在临床标本7 d保存期内,PG和G-17检测样本推荐使用血浆分离后低温保存,如使用稳定剂,推荐血浆分离后室温保存。
2015年28期 v.55;No.958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敏;张宏萍;陆仁飞;李雪梅;
目的建立三向连接构造(3WJ)组合引物介导的滚环扩增(PG-RCA)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方法,并验证其检测效果。方法根据EV71的VP1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模板、引物以及环状探针前体,确立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实时荧光PCR仪监测扩增结果。采用已建立的3WJ组合PG-RCA技术检测16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EV71阳性12例、柯萨奇病毒A阳性2例、柯萨奇病毒B阳性2例)。结果已建立的3WJ组合PG-RCA技术能检测到amol级的EV71 RNA,说明方法建立成功。EV71阳性标本扩增曲线荧光强度均超过阈值;柯萨奇病毒A、B阳性标本扩增曲线荧光强度均低于阈值。结论成功建立3WJ组合PG-RCA技术检测EV71的方法,检测效果好。
2015年28期 v.55;No.958 21-2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施明;杨淑莲;宁珍;农宝兰;梁海英;黄德堂;
目的探讨塑型的Terumo 5F共用型导管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右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均首先选用Terumo 5F共用型导管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常规先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如左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则行右冠状动脉造影。如行右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对照组换用5F Judkins R型或Amplatz L1型造影导管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换用塑型的Terumo 5F共用型导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如仍无法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则换用5F Judkins R型或Amplatz L1型造影导管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单根导管完成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造影导管费用、手术操作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单根导管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8.0%、对照组为97.5%(P>0.05),观察组单根导管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9.0%、对照组为83.5%(P<0.01),观察组造影导管费用为(233.19±38.72)元、对照组为(269.41±91.89)元(P<0.01)。两组术后穿刺口均愈合良好,未出现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塑型的Terumo 5F共用型导管可提高经桡动脉途径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且安全有效,节约手术费用。
2015年28期 v.55;No.958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喜田;陈勤聪;朱磊;许香梅;王晓燕;魏小刚;李子莉;
目的探讨Sv2/Rv3指数、V2导联移行比在流出道室性早搏(PVB)或室性心动过速(VT)起源部位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射频消融的流出道PVB或VT患者60例,根据消融靶点确定为左心室起源15例、右心室起源4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12导联心电图资料,计算Sv2/Rv3指数和V2导联移行比,并比较二者鉴别流出道PVB或VT起源部位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Sv2/Rv3指数鉴别流出道PVB或VT患者起源部位的敏感性为88.3%(53/60),起源部位为左心室13例(86.7%)、右心室40例(88.9%);V2导联移行比鉴别流出道PVB或VT患者起源部位的敏感性为85.0%(51/60),起源部位为左心室12例(80.0%)、右心室39例(86.7%);两种指标鉴别起源部位的敏感性比较,P均>0.05。结论 Sv2/Rv3指数、V2导联移行比均可较好地鉴别流出道PVB或VT的起源部位。
2015年28期 v.55;No.958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静;王建榜;王西辉;李成祥;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探讨其在PCI后再狭窄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44例(SAP组);另选症状疑似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2例作为对照组。UAP、SAP组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30 min、24 h、3 d分别取外周静脉血,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及术后30 min、24 h、3 d分别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法检测各组血清NO,ELISA法检测血清v WF及VEGF。术后随访1年,对于UAP、SAP组有心肌缺血复发症状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统计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再狭窄与未狭窄患者谷(峰)值时点血清NO、v WF、VEGF水平。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SAP、UAP组术后血清NO水平降低(P均<0.05),术后30 min达到谷值;血清VEGF、v WF水平升高(P均<0.05),分别于术后30 min、24 h达到峰值。术后随访1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再狭窄24例、未狭窄79例。再狭窄者谷(峰)值时点血清NO水平低于未狭窄者,血清v WF、VEGF水平高于未狭窄者;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NO水平降低、v WF及VEGF水平升高,v WF、VEGF峰值水平对评估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2015年28期 v.55;No.958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曾文军;高彦文;李海涛;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58例。A组应用普罗帕酮治疗,B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律变异(HRV)参数、血清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7.59%,B组为93.10%,两组比较,P<0.05。B组治疗后HRV参数均显著升高(P均<0.05),A组仅24 h R-R间期标准差及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显著升高(P均<0.05);组间HRV各项指标比较,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B组为8.62%,两组比较,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优于普罗帕酮,且其降低血清hs-CRP水平亦优于普罗帕酮。
2015年28期 v.55;No.95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李智;沈阳;张国凯;汪剑锋;
目的分析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室、左心房重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高血压患者211例,根据是否并发房颤分为房颤组115例及窦律组96例。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心室、左心房重构相关参数。结果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左心室质量、舒张末及收缩末容积、球形指数、左右径增大;左心房球形指数降低,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内径均增加;两组比较,P<0.05或<0.01。左心室球形指数、左心房内径及左心房球形指数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结论高血压伴房颤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容积增大,形状趋向球形变化;左心房构型偏离球形变化;左心室及左心房球形指数、左心房内径是其影响因素。
2015年28期 v.55;No.95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秀丽;宋昱;
目的对比观察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应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行CABG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66例,术后分别口服辛伐他汀4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6个月。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血脂,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TC、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5),TG无显著变化;辛伐他汀组HDL-C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各血脂指标比较,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CABG术后给予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可控制血脂,但辛伐他汀可显著升高HDL-C。
2015年28期 v.55;No.958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蔡皓伟;高丽娜;周少旦;郭洁;臧大维;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观察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均连续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共7 d。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CYP2C19*2、CYP2C19*3基因型;血栓弹力图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糖及血脂。结果 68例患者中,CYP2C19野生型37例,突变型31例。不同基因型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及血糖、血脂水平比较,P均>0.05;野生型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40.97%±2.81%,突变型患者为31.36%±2.90%,两者比较P<0.05。结论 CYP2C19基因突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
2015年28期 v.55;No.958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荣玲;王秋菊;赵桂凤;朱金红;戴晓华;
目的探讨Kegel锻炼、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选择自然分娩、产后6周复诊确诊SUI的初产妇105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常规产后健康教育、B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行Kegel锻练、C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8周。各组治疗前后进行尿失禁程度Sandvik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A组治疗前后Sandvik评分分别为(2.34±0.33)、(2.32±0.26)分,B组分别为(2.57±0.61)、(2.06±0.22)分,C组分别为(2.46±0.52)、(1.98±0.19)分;B、C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治疗后B、C组Sandvik评分均低于A组(P均<0.05)。A组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0、1、37例及2.63%,B组分别为29、3、1例及96.97%,C组分别为31、2、1例及97.06%;B、C组总有效率较A组升高(P均<0.05)。三组除少数产妇在插入探头时微感不适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产后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Kegel锻炼或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均能安全有效治疗SUI。
2015年28期 v.55;No.958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徐银涛;桑洪爱;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肌肉注射联合孕囊内注射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S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MTX 1 mg/kg肌肉注射治疗,治疗后间隔3 d检测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若其水平较治疗前下降<50%,7 d后给予MTX重复治疗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首次肌肉注射MTX的同时给予MTX孕囊内注射。此外,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术中膨宫液葡萄糖用量及吸收量,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膨宫液葡萄糖用量及吸收量、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吸收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3.3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6.67%(P<0.05)。结论孕囊内注射联合肌肉注射MTX治疗CSP安全有效。
2015年28期 v.55;No.95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张伟熙;李家福;周春;
目的观察卵巢癌组织中微小RNA-204(miR-204)表达变化,以及miR-204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50例,分别取其卵巢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随机分为1、2、3组,分别加入转染试剂、阴性对照载体、化学合成的双链miRNA-204表达载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组织及细胞中miRNA-204相对表达量;观察miRNA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卵巢癌组织中miR-204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1);miR-204 mRNA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CA125水平相关(P均<0.05)。1、2、3组miRNA-20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5±0.67、2.01±0.45、5.32±0.88,3组较1、2组增加(P均<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32%±1.40%、5.14%±1.90%、52.4%±9.10%,3组较1、2组增加(P均<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miRNA-204表达下调,且与病情进展相关;miRNA-204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抑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5年28期 v.55;No.95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洁鑫;戴海霞;徐晓红;周宏莲;王杰鑫;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门静脉良、恶性栓子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1例门静脉栓子(门静脉癌栓30例,门静脉血栓11例)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技术检测门静脉栓子的灌注参数(峰值强度、峰值时间、曲线下面积及平均通过时间),比较良、恶性栓子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门静脉癌栓的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峰值时间、曲线下面积、通过时间分别为80.5%±1.8%、(38.1±3.1)s、4 576.0±497.1、(49.1±10.1)s,门静脉血栓各参数均为0;二者比较,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以准确判断门静脉内栓子的性质。
2015年28期 v.55;No.958 57-5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现;丁虹娟;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孕中晚期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方法对住院分娩的29例双胎妊娠孕中晚期一胎宫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双胎妊娠孕中晚期一胎宫内死亡的可能原因为脐带胎盘异常1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3例,胎儿畸形4例,其他为综合因素导致。本组16例选择期待治疗,期待治疗时间为4~105 d,无一例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母儿预后良好。结论脐带胎盘异常、胎儿畸形、TTTs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在严密监测孕妇凝血功能的情况下,适当延迟孕周,可改善围生儿的妊娠结局。
2015年28期 v.55;No.958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秋丽;陈金瑞;王承缙;祁珮;张月香;
目的分析上皮性卵巢癌(EOC)合并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EOC患者(观察组)和5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前血小板计数明显、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EOC晚期患者高于早期,P均<0.05。EOC合并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术前血清CA125、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和阳性率,以及中晚期、腹水、淋巴结转移所占比率均高于血小板正常者(P均<0.01),并且其血小板计数与术前血CA125、HE4、FIB、D-D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EOC合并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病情更严重,各检查指标的阳性率更高。
2015年28期 v.55;No.958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志晓;黎莉;陈金玲;谢淑贤;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和尿素(Urea)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肾功能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22例PIH患者(PIH组)和36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清Cys-C、Hcy、Scr、Urea水平,绘制ROC曲线图,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把4个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Cys-C+Hcy(A组合)、Cys-C+Hcy+Scr(B组合)和Cys-C+Hcy+Scr+Urea(C组合)3个组合进行比较。结果 PIH组血清Cys-C、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Scr、Ur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s-C、Hcy、Scr、Urea诊断PIH肾功能损伤的AUC分别为0.943、0.920、0.869、0.872,A、B、C组合的AUC分别是0.969、0.976、0.985。结论血清Cys-C、Hcy、Scr、Urea联合检测可提高PIH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效能。
2015年28期 v.55;No.958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史红珍;林琳;孙立娟;金海红;王智文;
目的观察克罗米芬(CC)促排卵后分别接受戊酸雌二醇(补佳乐)、芬吗通雌二醇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选择CC促排卵后子宫内膜变薄的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均于月经第8天开始补充外源性雌激素,A组补佳乐口服及阴道用药,B组口服补佳乐,C组芬吗通雌二醇片口服及阴道用药;分别于用药3 d后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下午行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三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容积及内膜下血流情况,并随访临床妊娠率。结果补充雌激素3 d后,A、B、C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6.57±1.21)、(7.00±1.11)、(7.74±1.37)mm,HCG日分别为(8.08±2.12)、(8.70±2.17)、(9.96±2.38)mm,C组>B组>A组(P均<0.05)。补充雌激素3 d后,A、B、C组子宫内膜容积≥2 m L分别为15、18、25例,HCG日分别为20、22、31例,C组均多于A、B组(P均<0.05);三组子宫内膜类型、内膜下血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B、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5%、20.0%、25.0%,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与补佳乐比较,芬吗通雌二醇片可明显改善CC促排卵后子宫内膜变薄的不孕症患者内膜厚度及容积,但在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下血流及临床妊娠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015年28期 v.55;No.95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川;赵桂秋;姜楠;林静;赵志惠;曲建秋;李慧;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患者201例(229眼),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采用电脑验光仪测定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Topcon-3D型OCT成像仪观察有无黄斑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矫正视力均提高,术后1周及1个月提高更明显,P均<0.05。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的眼压均低于术后1 d,P均<0.05;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两两比较,P均>0.05。患者术后1 d发生黄斑水肿20眼,经治疗,术后1周为3眼、术后1个月为1眼;患者术后1个月有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安全、有效。
2015年28期 v.55;No.95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阮绪广;江伟航;程平瑞;全小会;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例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颈内静脉逆行穿刺完成后即刻(T0)、手术开始切皮即刻(T1)、术中1 h(T2)、术毕(T3)取血行血气分析,计算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 O2)、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 O2-Cj 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同时检测血清S100β;于术前及术后1、3、5 d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观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T3时的Sjv O2升高而Ca O2-Cj VO2、CERO2降低,T1、T3时的血清S100β水平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12%、4%、0,对照组分别为24%、16%、8%,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保护大脑,降低血清S100β水平,从而减少POCD的发生。
2015年28期 v.55;No.958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覃晓洁;吴标良;王民登;
目的观察长期高铝暴露人群糖代谢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在桂西铝工业基地居住10 a以上的健康成年居民61例(高铝暴露组)、非铝工业基地居住健康成年居民63例(非高铝暴露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铝、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高铝暴露组血清Al为(0.56±0.07)μmol/L、IL-6为(10.05±4.44)ng/m L、hs-CRP为(20.35±4.81)mg/L,非高铝暴露组分别为(0.28±0.05)μmol/L、(3.46±1.46)ng/m L、(7.59±1.77)mg/L;两组比较,P均<0.01。高铝暴露组FPG、Hb A1c、HOMA-IR水平均高于非高铝暴露组(P<0.05或<0.01),Fins水平低于非高铝暴露组(P<0.05)。FPG、IL-6、CRP、HOMA-IR均与血清铝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4、0.690、0.850、0.317,P<0.05或<0.01)。结论长期高铝暴露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铝促进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2015年28期 v.55;No.958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寿铸;何丹;
目的观察鼻咽癌(NPC)组织中转录因子FOXO3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NPC患者48例,均留取NPC活检组织(NPC组);健康体检者15例,均留取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组转录因子FOXO3a、HIF-1α蛋白阳性表达,RT-PCR方法检测FOXO3a、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FOXO3a、HIF-1α阳性表达与NP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NPC组、对照组FOXO3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80.0%(P<0.05),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33.3%(P<0.05)。NPC组FOXO3a mRNA、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0.07、0.61±0.12,对照组分别为0.56±0.06、0.69±0.09;两组比较,P均>0.05。FOXO3a阳性表达与NPC患者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阳性表达与NPC患者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NPC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增加、FOXO3a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二者表达变化可能与NPC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5年28期 v.55;No.958 73-7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缪惠东;何中寅;沈锋;袁晓林;刘海涌;薛亚岗;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L)、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84例,采用URL治疗91例(1组)、PCNL治疗50例(2组)、RLUL治疗43例(3组),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1周内/1个月内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1、2、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0±7.3)、(66.0±8.7)、(85.0±6.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0±3.2)、(107.0±8.4)、(24.0±4.9)m 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住院时间分别为(3.1±1.8)、(7.3±1.7)、(6.7±1.5)d,1组住院时间均少于2、3组(P均<0.05)。1、2、3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0.1%、100%、100%,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1周内/1个月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5.8%/85.7%、76.0%/96.0%、100%/100%,3组1周内结石清除率均高于1、2组(P均<0.05)。1、2、3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0.0%、7.0%,1组与2组比较,P<0.05。结论 URL、PCNL、RLUL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安全有效,URL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PCNL、RLUL。
2015年28期 v.55;No.958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峰;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关节置换患者159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3例。三组均进行常规全身麻醉,A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B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0.1 mg/kg静脉注射;C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并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0.1 mg/kg静脉注射。记录并比较3组拔管(气管插管)时间,苏醒期RSS躁动评分,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0、30、6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A、B、C组拔管时间分别为(19.2±4.3)、(18.9±4.1)、(12.9±3.4)min,C组时间短于A、B组(P均<0.05)。A组苏醒期RSS躁动评分为0、1、2、3分分别有36、12、5、0例,B组分别为38、19、6、0例,C组分别为46、7、0、0例;C组评分为0分的例数多于A、B组(P均<0.05),2分的例数少于A、B组(P均<0.05)。C组拔管后6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结论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可以减少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
2015年28期 v.55;No.958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富;李国珅;查晔军;黄晓文;公茂琪;蒋协远;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减少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肘关节僵硬患者47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A组21例、B组26例,均采用肘关节松解术治疗。A组手术后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入15mg/kg氨甲环酸,缝合关闭伤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入500 mg氨甲环酸,夹闭2 h后放开。B组未应用氨甲环酸,术后也未夹闭引流管。比较两组引流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A组术后第1天及总引流血量中位数分别为150.00、240.00 m L,B组分别为295.00、382.50 m L,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出血。
2015年28期 v.55;No.95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宁;杨帆;朱仕文;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84例,术前均行静脉超声检查筛查DVT。统计DVT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有无合并症、等待手术时间、有无药物预防、血清D-二聚体水平等,并分别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发生DVT 12例(2.05%)。年龄(OR=3.354,95%CI:1.04~13.56,P<0.05)、致伤原因(OR=4.503,95%CI:1.32~15.35,P<0.05)、等待手术时间(OR=2.886,95%CI:1.03~8.52,P<0.05)均与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有关。结论年龄≥40岁、高能量致伤、待术时间≥3 d是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2015年28期 v.55;No.958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山;田伟;吕艳伟;袁强;马腾飞;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CAMISS)与传统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患者22例,分为CAMISS组14例和传统手术组8例。传统手术组采用行椎板切除减压+相应节段固定,CAMISS组采用CAMISS切除黄韧带骨化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脊髓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胸椎脊髓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至末次随访,两组均无神经功能障碍、伤口感染、后凸畸形或复发。结论CAMISS与传统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效果相当。
2015年28期 v.55;No.958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连方;戴璇;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表达、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肺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红花黄色素,疗程均为14 d。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CD62P表达,采用免疫浊法检测血浆D-dimer水平,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小板CD62P为7.05%±1.72%,治疗后为2.57%±0.96%,两者比较,P<0.05;治疗前血浆D-dimer为(2.05±0.65)mg/L,治疗后为(0.74±0.33)mg/L,两者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小板CD62P为6.94%±1.95%,治疗后为4.17%±1.09%,两者比较,P<0.05;治疗前血浆D-dimer为(1.98±0.36)mg/L,治疗后为(0.94±0.57)mg/L,两者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CD62P、血浆D-dimer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1)。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分别为18、16、6例和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明显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血小板CD62P表达和血浆D-dimer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2015年28期 v.55;No.958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琳琳;陈京立;
目的观察小于34周早产儿经口喂养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35例,根据胎龄分为A组(<32周)20例和B组(32~34周)15例。两组均接受相同标准的经口喂养管理。记录两组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的矫正胎龄(PMA),观察这两个时间点的喂养表现,记录喂养过渡时间、体质量增长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开始经口喂养PMA低于B组(P<0.05),出院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P均<0.05);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辅以恰当的经口喂养管理策略,小于34周早产儿可安全地经口喂养,不会对体质量增长造成不良影响。
2015年28期 v.55;No.958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振峰;李欣欣;李虓;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分别为17、7、6例和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并提高疗效。
2015年28期 v.55;No.95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谢莉娜;王欣;贾俐聪;孟钺;
目的探讨CT低剂量扫描在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行CT复查,采用常规模式扫描(常规剂量组)后,加用低剂量扫描(低剂量组),以常规剂量组为参照,观察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诊断效能评价及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组降低71.77%;低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血肿等与周围组织对比明显的病灶不可诊断构成比明显低于腔隙性脑梗死等体积小、与周围组织密度接近的病灶。结论低剂量扫描可以明显降低CT的辐射剂量,能基本满足临床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的复查要求。
2015年28期 v.55;No.95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永臣;刘军;乔树林;孟萌;曹俊芝;
目的分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18例,常规进行肿瘤标志物、MRI、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分别给予溶栓、抗凝及抗肿瘤等治疗。结果第1次住院时明确肿瘤诊断14例,随访时明确诊断4例;其中肺癌3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肝癌2例、直肠癌2例、宫颈癌2例、子宫内膜癌1例、卵巢癌2例、阴茎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6例,Ⅲ~Ⅳ期12例。手术治疗4例,术后放疗2例、化疗2例;单纯放疗1例;放化疗5例;单纯化疗7例;未治疗,死于肺栓塞1例。在治疗肿瘤之前,经抗凝溶栓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6例,给予放疗、化疗及放化疗后4例完全缓解;无效4例,给予化疗后1例晚期缓解,3例无效(1例死于肺栓塞)。4例完全缓解者均出现肿瘤复发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发。结论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据情况给予溶栓、抗凝及抗肿瘤等治疗,预后较好。
2015年28期 v.55;No.958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任守雷;朱鹏飞;孙文俏;李萌;宋晓鹏;张立成;
目的观察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PMCT)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晚期NSCLC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PMCT联合NP方案化疗,对照组仅行NP方案化疗。两组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QOL);术后随访,记录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缓解率为62.5%、QOL改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分别为28.1%、65.7%;观察组缓解率、QOL改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随访1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各有1例失访。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的生存率为58.7%、复发率为65.6%,对照组分别为33.9%、87.1%;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CT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15年28期 v.55;No.95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炳淑;刘友斌;卜平凤;王莉;
目的评价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检查对判断浆膜腔积液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择浆膜腔积液患者881例,其中胸腔积液609例、腹腔积液247例、心包腔积液25例,均进行常规涂片,并制备石蜡包埋细胞块。涂片或细胞块切片中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时,进一步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结果根据涂片及石蜡包埋细胞块HE切片细胞形态学特点诊断为良性胸腔积液499例、腹腔积液211例、心包积液18例;58例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例加做抗酸染色。胸腔积液中44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36例明确诊断并明确组织来源、1例仅提示腺癌细胞、7例提示增生的间皮细胞。腹腔积液中9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5例明确诊断并明确组织来源、3例仅提示腺癌细胞、1例提示增生的间皮细胞。心包积液中5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4例明确诊断并明确组织来源、1例仅提示腺癌细胞。结论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浆膜腔积液的定性诊断,以及明确恶性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
2015年28期 v.55;No.958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婷;尹柯;谢和宾;
目的调查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QNWL),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护士104人。采用QNWL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QNWL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 QNWL评分为97~232(148.50±21.04)分。年龄大、护龄长、职务低、晚夜班多是QNWL降低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护士QNWL评分较低,与护士年龄大、护龄长、职务低、晚夜班多有关。
2015年28期 v.55;No.958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