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瑢;韩敬力;师晓莉;马志萍;李新霞;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PCNS-DLBCL组织30份,采用HE染色及En Vision二步法观察PCNS-DLBCL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单因素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体能状态(PS)评分、治疗方式、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PCNS-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免疫表型以non-GCB型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IPI评分、PS评分、治疗方式、免疫表型与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2分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 PCNS-DLBC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长期生存率低,预后较差;IPI评分与患者预后有关。
2015年29期 v.55;No.959 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静;李秀红;梁磊;王毅;陈海潮;杨征;酉鹏华;
目的探讨体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的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对效应T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人树突状细胞(DC)、初始CD+4T细胞,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5个样本。对照组、实验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经PBS、ox-LDL处理后,取其上清液与DC、初始CD+4T细胞共培养;TSLP中和抗体组、中和抗体对照组在实验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TSLP中和抗体、TSLP非特异性中和抗体与DC、初始CD+4T细胞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SLP及Th17细胞因子IL-17、IL-22、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构成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培养上清液TSLP、IL-17、IL-22、TNF-α水平及Th17细胞构成比升高(P均<0.01)。与实验组、中和抗体对照组比较,TSLP中和抗体组TSLP、IL-17、IL-22、TNF-α水平及Th17细胞构成比降低(P均<0.01)。结论 Ox-LDL体外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的TSLP可促进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
2015年29期 v.55;No.95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鞠卫萍;于永鹏;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WS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73例,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WSI 45例(WSI组)和非分水岭区大面积脑梗死28例(对照组);WSI组又包括皮质层型CWSI 22例(前皮质型9例和后皮质型13例)(CWSI组)、皮质下IWSI 23例(融合病灶型11例与非融合病灶型12例)(IWSI组)。检测不同亚型WSI患者血浆LPA水平及颅内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比较,CWSI组高于IWSI组(P<0.05),IWSI组低于对照组(P<0.05),融合型IWSI高于非融合型IWSI(P<0.05)。CWSI易合并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狭窄;IWSI(尤其是融合型IWSI)易合并颈内动脉狭窄。结论不同亚型WSI患者血浆LPA水平存在差异,检测血浆LPA水平对判断WSI分型及提示可能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2015年29期 v.55;No.95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长河;刘志亮;张成伟;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的可行性。方法应用Agilent公司生产的包含27 958条DNA的基因芯片检测4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差异基因CD151、S100A4、TIMP-3和NME3表达情况。结果共筛选出46条基因表达谱差异基因,其中26条表达上调、20条表达下调。差异基因CD151、S100A4、TIMP-3和NME3的表达情况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可以筛选出胰腺癌组织差异表达相关基因,为胰腺癌分子标志物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5年29期 v.55;No.95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厚良;李晶;龙明;封玉玲;
目的构建人Ⅱ型大麻受体(hCB2)基因GV230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h CB2基因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人脑皮质细胞的总RNA为模板,RT-PCR获得c DNA,通过酶切、连接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再将目的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GV23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GV230-h CB2,阳性克隆用脂质体瞬时转染HEK293细胞。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 CB2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扩增出hCB2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并检测到目的蛋白在转染细胞中表达,观察到hCB2受体在胞膜分布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GV230-hCB2质粒,该质粒在HEK293细胞中能表达hCB2蛋白,此为进一步研究hCB2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2015年29期 v.55;No.95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允泰;龚志毅;李力兵;李立环;
目的比较七氟醚缺血预处理(SpreC)、七氟醚缺血后处理(SpostC)及SpreC+SpostC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自主跳动的40只大鼠离体心脏经10 min平衡期灌注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CTRL)组、SpreC组、SpostC组和SpreC+SpostC组。观察各组平衡期、缺血前及复灌15、60、12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各组缺血后复灌15 min,检测左室心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水平;平衡期和复灌120 min取各组冠状动脉流出液,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K-MB)水平;复灌120 min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室心肌取材行全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结果与CTRL组比较,SpreC组、SpostC组和SpreC+SpostC组心脏功能改善、梗死面积减小、LDH及CK-MB水平降低(P均<0.05),且SpreC+SpostC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单纯SpreC或SpostC(P均<0.05)。SpreC组、SpostC组和SpreC+SpostC组心脏NAD+水平均高于CTRL组(P均<0.05),且SpreC+SpostC组高于SpreC或SpostC组(P均<0.05)。基因谱分析显示,仅有少数基因同时受SpreC、Spost C和Spre C+SpostC同向调节。结论 SpreC和SpostC能为大鼠离体心脏的MIRI提供程度相近的保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不同七氟醚缺血处理方式对MIRI后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不同。
2015年29期 v.55;No.959 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栾鑫源;秦鸣放;吴瑜;王震宇;
目的观察清胰汤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AB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除对症治疗外给予清胰汤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4、7天检测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第1、4、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43±1.21)、(2.94±1.07)、(1.15±0.36)、(0.49±0.26)mg/L,对照组分别为(3.26±1.05)、(2.86±0.9)、(1.74±0.58)、(0.89±0.37)mg/L;术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4、7天,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术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清胰汤可降低AB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从而改善机体微循环障碍。
2015年29期 v.55;No.959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杜艺;钱白音;魏玉婷;李素霞;李宓;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TMZ)预处理对大鼠肾组织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9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TMZ 10 mg/kg灌胃5 d后,建立缺血再灌注(IR1)、缺血再灌注后处理(IPO1)、假手术(S1)模型;B组生理盐水灌胃5 d后,建立缺血再灌注(IR2)、缺血再灌注后处理(IPO2)、假手术(S2)模型。检测各组末次恢复肾脏血供0、6、12、24、48 h后血清SCr、BUN、NGAL、IL-18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缺血-再灌注石蜡包埋切片肾组织损伤形态学改变。结果 IR1组与IPO1组相比,在各时间点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IR1组与IR2组相比,在6 h时IR2组的NGAL、IL-18、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上升,12 h时BUN亦上升,24 h时IR2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IR1组,48 h时BUN、SCr高于IR1组(P均<0.05)。IPO1组与IPO2组相比,在6 h时IPO两组的NGAL明显上升,12 h时除SCr外均上升,24 h时除NGAL外其他指标均高于IPO1组,48 h时BUN、SCr、肾小管损伤评分程度高于IPO1组(P均>0.05)。IR1组与IPO2组相比,在6 h时IPO2组NGAL上升,12 h时除SCr外其他指标均高于IR1组,48 h时SCr仍显著高于IR1组(P均>0.05)。结论在大鼠肾脏IRI发生之前即预防性使用TMZ可减轻其肾功能损伤。
2015年29期 v.55;No.95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邓高荣;吴炳华;高翔;董玉莹;缪锌;黄巍;凌强;李宗芳;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63只,采用股动静脉导管分时放血(60%)法,成功建立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48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三组:即软木酰苯胺氧肟酸(SAHA)组、丙戊酸(VPA)组和对照组。SAHA组采用SAHA 8 mg/kg静脉泵入,VPA组VPA30 mg/kg皮下注射,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治疗。三组均采用BL-420F系统收集大鼠肢体导联心电图,分析各组的生存时间及12 h内生存率。结果本实验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建模成功率为76.19%(48/63)。对照组生存时间(7.04±0.97)h、12 h内生存率0,SAHA组分别为(11.86±2.35)、31.25%,VPA组分别为(10.56±1.56)h、12.50%。SAHA组、VPA组生存时间、12 h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SAHA组生存时间、12h内生存率高于VPA组(P均<0.05)。结论 HDACIs能明显延长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生存时间,而且SAHA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生存保护作用优于VPA。
2015年29期 v.55;No.959 26-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汤喻;史祖宣;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以不同浓度、时间或联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MAPKK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作用MCF-7细胞,噻唑蓝(MTT)法测细胞数目,Western blotting法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程度,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结果甘精胰岛素10、100、1 000 U/L作用48 h或1 U/L作用48、72、96 h均引起MCF-7细胞增殖(P均<0.05),地特胰岛素增殖作用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10 U/L作用MCF-7细胞24 h,均出现S+G2/M期细胞增多和Erk1/2、Akt磷酸化程度升高,甘精胰岛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使用抑制剂后,甘精胰岛素对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被抑制(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PD98059后抑制更明显(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对MCF-7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其中MAPK和PI3K/Akt通路均被激活,但MAPK通路更重要。地特胰岛素对MCF-7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
2015年29期 v.55;No.95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佳;赵堪兴;
目的观察年龄及视觉经验对大鼠初级视皮层Ⅱ/Ⅲ层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AMPA)受体GluR2/3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单眼形觉剥夺(MD)组15只。对照组(于生后7、14、21、28、45 d)、MD组(于造模后饲养至21、28、45 d)各取5只取脑组织,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两组GluR2/3在视皮层的表达。结果 GluR2/3阳性反应物在大鼠视皮层17区Ⅱ/Ⅲ层分布较密集,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细胞膜及部分胞质。对照组大鼠视皮层Ⅱ/Ⅲ层GluR2/3阳性细胞数、AOD值14 d最小,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1、28、4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4~45 d阳性细胞数、AOD值逐渐增加。MD组21、28、45 d阳性细胞数及AOD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大鼠视皮层Ⅱ/Ⅲ层GluR2/3的表达呈年龄依赖性,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其表达受视觉经验的调节,异常视觉经验可以影响视皮层的功能。
2015年29期 v.55;No.95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卫林;李坚;陆建保;陈萍;陈康;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肺癌A549细胞是否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0.5、1.0、2.0、4.0 g/L)苦参素处理后的细胞增殖率。采用SPSS11.5软件计算苦参素作用48 h时肺癌A549细胞的IC20值,并以此作为后续实验的加药浓度。随机将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放疗组、药物联合放疗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癌A549细胞经不同条件处理48 h时Ku70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苦参素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这一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耐性(P均<0.05)。肺癌A549细胞经苦参素处理后48 h的IC20值为0.9 g/L。单纯放疗组中Ku70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药物组、药物联合放疗组的Ku70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同等照射剂量的对照组及单纯放疗组(P<0.01)。结论苦参素对肺癌A549细胞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其放疗增敏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Ku70 mRNA及蛋白表达,进而削弱肺癌A549细胞DNA损伤修复机制来实现。
2015年29期 v.55;No.959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凌浩;王智;陆时运;赵晓红;周仲昊;王晨;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Wilms基因(WT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ML患者56例、非肿瘤患者28例。采用定量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WT1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骨髓原幼细胞比例、LDH水平的关系。首次诱导化疗后,观察不同WT1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疗效、无事件生存(E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的关系。结果 AML患者WT1表达水平中位数为2 875拷贝/10 000 ABL拷贝,高表达阳性率为85.7%;非肿瘤患者WT1表达水平中位数为8拷贝/10 000 ABL拷贝,无高表达患者。WT1表达水平不同的AML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骨髓原幼细胞比例、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1表达正常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中位EFS时间与WT1高表达AML患者比较,P均>0.05。WT1表达正常AML患者中位OS时间为29.5个月,WT1高表达AML患者为19个月,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 AML患者W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AML患者WT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疗效、预后可能有关。
2015年29期 v.55;No.95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荣欣;陈慧巧;董凤霞;朱淑敏;沈莉;耿玉兰;
目的探讨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MIT)的关系。方法选择CSX患者83例(CSX组)、冠心病患者67例(CAD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各组CMI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GGT、CRP、血糖和其他生化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GGT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CSX组、CAD组CMIT及血清GG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CSX组与C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CSX组血清GGT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681,P<0.01),与血清CRP水平无关。结论 CSX患者血清中GGT水平较正常健康者明显升高,与CAD患者趋于一致;其CIMT与血清GG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015年29期 v.55;No.959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海青;张劲松;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肺动脉血栓栓塞(PTE)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PTE患者96例,根据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分为再发组25例、非再发组71例,比较两组初次发作治疗2周后及随访2年血浆Fib水平,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异常发生率;比较再发组不同栓塞部位患者随访期间的血浆Fib水平及再发组血浆Fib水平与再发时间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再发组血浆Fib水平为(4.81±1.49)g/L,非再发组为(3.28±1.28)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6,P<0.05)。再发组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异常发生率为76.0%,非再发组为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47,P<0.05)。再发组左肺、右肺及双肺栓塞者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发组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与再发时间呈负相关(r=-0.514,P<0.05)。结论血浆Fib水平是PTE再发的危险因素;血浆Fib水平越高,PTE再发时间越短。
2015年29期 v.55;No.959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涵;胡兴平;张力;王豪;徐军;邓林;王凯;向乾虎;张川;
目的观察改良三通道法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性肾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通道法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观察组采用改良三通道法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单人双通道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手术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手术成功率、手术治愈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三通道法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较传统三通道法创伤更小,且疗效相当。
2015年29期 v.55;No.95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翠;闫凤霞;曹俊杰;王璐;李伟;王国玉;林璨;尹成淑;
目的观察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伴抑郁焦虑障碍AD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行常规AD治疗和心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观察组口服枸橼酸坦度螺酮10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采用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Hamiltion抑郁量表(HAMD)、Hamiltion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CSDD、HAMD、HAMA评分均有下降(P均<0.05),治疗后4、8周上述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治疗后8周各评分较治疗后4周下降更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2、4、8周观察组CSDD、HAMD、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AD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2015年29期 v.55;No.959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魏雪梅;朱庆华;张军英;王献忠;谷世奎;李杨;
目的观察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两组PCI后行氯吡格雷维持治疗,对照组剂量为75 mg/d、观察组剂量为150 mg/d,持续治疗2周。2周后,两组均采用75 mg/d维持剂量继续治疗。比较两组PCI前、PCI后2周血小板聚集率、hs-CRP水平以及两组的预后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CI后2周,两组血小板聚集率、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效果更明显(P均<0.05)。两组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降低AMI患者PCI后血小板聚集率及hs-CRP水平,进而减少术后血栓等发生,有利于预后。
2015年29期 v.55;No.959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玉华;林峰;王永红;
目的评价房颤鉴别(STAF)评分在房颤导致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首次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STAF评分分为≥5分组80例和STAF评分<5分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房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年龄、NIHSS评分、左房直径及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STAF评分能提高房颤导致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率。
2015年29期 v.55;No.95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立顺;袁海生;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前后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判断血管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进行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186例,根据血管冠状动脉造影再通标准分为再通组140例、非再通组46例。分别检测两组溶栓前及溶栓后1、2、3、6、9、12 h血浆HFABP、c Tn I,并根据ROC曲线确定血浆H-FABP评估血管再通的Cut-off值。结果再通组溶栓后血浆H-FABP水平迅速升高,3 h达高峰,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均<0.01);血浆c Tn I水平平稳上升,9 h达高峰,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均<0.01)。非再通组溶栓后血浆H-FABP、c Tn I水平平稳上升,分别在6、9 h达高峰。两组3 h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3 h再通组血浆H-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4.6%,其判断血管再通的Cut-off值为58.42 ng/m L,特异度100%,灵敏度96%。结论血管再通STEMI患者溶栓后3 h血浆H-FAB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溶栓治疗效果良好。
2015年29期 v.55;No.95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娜;辛琪;杨艳;王亚红;战忠利;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7(CXCR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60份胃癌组织及30份正常胃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中CXCR7、HIF-1α、VEGF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XCR7、HIF-1α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50.3%、65.6%,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6.7%、26.7%、10%)(P均<0.01)。胃癌组织中CXCR7、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与肿瘤直径、Lauren's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1或<0.05),HIF-1α、VEGF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CXCR7与HIF-1α、CXCR7与VEGF、HIF-1α与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7、0.257、0.270,P均<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XCR7、HIF-1α及VEGF均高表达,HIF-1α可能通过上调CXCR7、VEGF的表达促进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2015年29期 v.55;No.95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姜丽;王燕;
目的探讨上调microRNA-99b(miR-99b)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宫颈癌患者,采用qRT-PCR法分别检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及宫颈癌细胞(He La细胞系、C4-1细胞系、Ca Ski细胞系、Si Ha细胞系)中miR-99b的表达;将miR-99b转染至宫颈癌细胞株,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分别检测转染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CCK-8法检测转染后宫颈癌细胞对顺铂、卡铂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结果宫颈癌He La细胞系、C4-1细胞系、Ca Ski细胞系、Si Ha细胞系中miR-99b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4±0.08、0.31±0.06、0.45±0.07、0.23±0.04,均低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1.00±0.00)(P均<0.05),C4-1细胞系和Si Ha细胞系中miR-99b的表达水平较He La细胞系和Ca Ski细胞系更低。转染miR-99b后宫颈癌He La细胞系、C4-1细胞系、Ca Ski细胞系、Si Ha细胞系增殖能力降低、侵袭能力被明显抑制,细胞对顺铂、卡铂的敏感性明显增强。结论上调miR-99b表达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2015年29期 v.55;No.959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秀秀;赵少贞;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泪液TNF-α水平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选取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患者25例、50眼(飞秒组),机械板层刀制作角膜瓣LASIK手术患者35例、70眼(机械板层刀组),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及泪液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均出现干眼症状,并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飞秒组术后BUT变化微小,两组BUT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hirmerⅠ值在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泪液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3个月TNF-α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两组间在不同时间点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干眼与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干眼症状与体征较轻,但与TNF-α无相关性。
2015年29期 v.55;No.959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莉华;吴永贵;马胜银;宫峰;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109例,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将患者分为睡眠质量较差组(PSQI评分>5分)57例、睡眠质量较好组(PSQI评分≤5分)5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透析时间等)、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血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β2微球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是影响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47、1.261,95%CI分别为1.014~1.081、1.016~1.564,P均<0.05)。结论年龄、透析时间与MHD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相关性。
2015年29期 v.55;No.959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马先林;乔瑞省;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时冠脉内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液灌注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于造影后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再行PCI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PCI术后即刻造影,比较两组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及校正的TIMI帧数,术后7、30、9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90 d内并发症。结果观察组35例(97.2%)PCI术后即刻获得TIMI 3级血流,对照组30例(9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观察组校正TIMI帧数(22±2)帧,对照组(26±3)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术后7、30、90 d观察组LVEF、LVEDD、LVESD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90 d内两组均未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脉内补充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再灌注状态,促进左室功能的早期恢复,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2015年29期 v.55;No.95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杜昌立;蔡尚郎;杨燕;段同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左心舒张功能不全而左心射血分数正常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PCI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早期及晚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比值(E/A)、肺静脉血流反流速度(Ar),治疗后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随访,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IVRT缩短,E/A升高,A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功能。
2015年29期 v.55;No.959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莉;杨永青;赵香莲;
目的探讨血清HDL-C、TNF-α水平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157例(AECOPD组)、稳定期COPD患者75例(稳定期COPD组)、健康体检者72例(对照组),检测各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hs-CRP、PCT、HDL-C、TNF-α水平以及肺功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DL-C、TNF-α水平早期识别AECOPD的价值。结果 AECOPD组与对照组、稳定期COPD组比较血清HDL-C水平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增高(P<0.05),血清TNF-α水平治疗前增高(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DL-C、TNF-α水平判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57,截断值分别为0.92 mmol/L、23.56 ng/m L,敏感度分别为91.08%、87.90%,特异度分别为89.80%、85.03%。结论血清HDL-C、TNF-α水平是早期识别AECOPD和评估其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2015年29期 v.55;No.959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葛舰;段俊;李小丹;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疲劳状态与肝脏胆汁代谢功能的关系。方法运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63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疲劳状态进行量化评定,并检测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对患者的疲劳状态得分与TBIL、DBIL、IBIL值进行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疲劳状态与TBIL、DBIL、IBIL水平呈正相关,即TBIL、DBIL、IBIL的水平越高患者越疲劳。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疲劳发生可能与肝脏胆汁代谢功能异常存在一定的关系。
2015年29期 v.55;No.95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田文玲;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机体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LC组、OC组各39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 d机体应激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LC组术后各指标(除WBC外)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及LC组术后比较,OC组术后CRP、FPG、IL-6、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Ig A、Ig G、Ig M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LC术后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小于OC,且对机体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2015年29期 v.55;No.959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张晓林;田自强;杨立新;张威强;李通华;侯瑞雪;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胸腔镜组76例和对照组72例。胸腔镜组采取胸腔镜辅助下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对照组采取传统上腹、右胸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但其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胸腔镜组手术后FEV1、FEV1/FVC和PEF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5年29期 v.55;No.95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周涛;田银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A)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RFA辅助下保脾手术、传统保脾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血红蛋白水平、保脾成功率、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围术期输血例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9.6±22.0)min、术中出血量(116±66)m L、保脾成功率97.14%、术后引流时间(3.0±2.5)d、引流量(113±72)m L、围术期输血7例、住院时间(7.8±1.2)d;对照组分别为(121.6±27.9)min、(237±192)m L、74.28%、(5.0±3.0)d、(246±140)m L、21例、(10.2±1.6)d,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辅助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止血效果好,保脾成功率高,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2015年29期 v.55;No.95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凤芝;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置管滴注抗生素联合肝穿刺抽洗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方法选择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联合肝穿刺抽洗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置管滴注抗生素联合肝穿刺抽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1.79%,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临床见效时间、脓腔缩小50%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及随访2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置管滴注抗生素联合肝穿刺抽洗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见效快,效果好。
2015年29期 v.55;No.959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阚玉琦;姜凡;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多指标积分法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73例甲状腺实性小结节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结节44个、恶性结节52个。分析其术前超声影像学资料,并采用超声多指标积分法对其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予以评分。结果 73例患者、96个结节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恶性结节40个、良性结节56个,误诊18个,诊断符合率81.25%(78/96)。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低回声、纵横比≥1、有微小及簇状钙化、内部血流丰富。44个良性结节多指标积分平均1.86分,52个恶性结节多指标积分平均3.38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采用超声检查多指标积分对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进行鉴别诊断,诊断符合率较高。
2015年29期 v.55;No.959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守君;杨蓓蓓;苏冰;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弹性成像技术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乳腺结节手术患者92例,术前共发现乳腺结节112个,术后病理活检显示:恶性病变27个、良性病变85个。术前分别对乳腺结节采用超声"萤火虫"技术和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萤火虫"技术判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12%、88.89%、92.86%,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别为92.94%、85.19%、91.07%,联合检测分别为98.82%、92.59%、97.32%。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P均<0.05),二者单独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弹性成像技术有助于提高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降低漏诊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29期 v.55;No.95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海霞;王凤玉;张圣宇;张晓岳;
目的探讨阿糖腺苷治疗EBV感染相关性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E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热退、咽峡炎好转、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以及颈部淋巴结长径<0.5cm、肝脏回缩至正常、脾脏回缩至正常所需的时间;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EBV-DNA拷贝数,以EBV-DNA<500拷贝/L为阴性,比较两组治疗后第7天、第10天EBV-DNA阴转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热退时间、咽峡炎好转时间和异型淋巴细胞<10%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第7天E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糖腺苷治疗儿童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良好疗效。
2015年29期 v.55;No.959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吴长刚;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方法将8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PEF)、肺动脉压(SPAP、DPAP、MAP)、血清hs-CRP水平及BODE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EV1、FVC、PEF、SPAP、DPAP、MAP、血清hs-CRP水平及BODE指数均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法舒地尔可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2015年29期 v.55;No.959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晓震;王琳英;韩丽;高晶晶;
目的观察自拟理肺化瘀方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理肺化瘀方,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环磷酸腺苷(c AMP)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为96.1%,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 AMP水平分别为(11.56±3.91)、(19.96±4.61)μmol/L,观察组分别为(12.06±3.75)、(27.15±5.24)μmol/L;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 AMP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 AMP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理肺化瘀方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β受体功能有关。
2015年29期 v.55;No.959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良;李丕宝;孙先义;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丹红注射组51例和黄芪注射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补液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丹红注射组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20 m L静滴、1次/d,黄芪注射组给予常规治疗+黄芪注射液30 m L静滴、2次/d,连续治疗5 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3、5 d检测各组血浆内皮素(ET)、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并观察其舌下微循环相关参数[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变化,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血浆ET、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丹红注射组、黄芪注射组各指标降低更明显(P均<0.05);黄芪注射组治疗后1、3 d血浆ET水平高于丹红注射组,BUN、SCr水平低于丹红注射组(P均<0.05)。丹红注射组、黄芪注射组治疗后1 d PVD、PPV、MFI显著升高(P均<0.05)。3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状态,但二者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2015年29期 v.55;No.959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丽;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共治疗90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子宫肌瘤体积、临床治疗效果、血清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子宫肌瘤治疗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FSH、LH、E2、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1%、10.6%,两组比较,P<0.05。结论 12.5 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9期 v.55;No.959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