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大鼠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miR-128对Nkx2-5基因的调控作用

    朱国伟;鞠延玲;高振宇;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miR-128对Nkx2-5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应用5-氮杂胞苷将其诱导为心肌样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诱导6、10、14、18、22 d时miR-128、Nkx2-5基因的表达。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128和Nkx2-5基因的靶向匹配关系进行预测,显示miR-128与Nkx2-5 mRNA的3'UTR结合情况良好。提取心肌细胞总RNA,扩增Nkx2-5 mRNA 3'UTR片段,构建Nkx2-5 3'UTR-pmir GLO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检测转染Nkx2-5 3'UTR-pmir GLO以及miR-128模拟物或对照miRNA的荧光强度,鉴定miR-128与Nkx2-5的靶向关系。结果将诱导6 d的Nkx2-5和miR-128的表达量分别设为1,诱导10 d的Nkx2-5表达量为4.33±1.32、22 d为14.78±6.05,诱导10 d的miR-128表达量为0.776 2±0.054 3、22 d为0.197 6±0.083 6。miR-128与Nkx2-5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6,P=0.021)。相对于转染对照miRNA(设定其荧光素酶活性为1),转染miR-128能使Nkx2-5 3'UTR-pmir GLO的荧光素酶表达下降为0.435 4±0.072 6。结论 miR-128通过结合Nkx2-5 mRNA 3'UTR抑制其表达,具有负性调控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Nkx2-5表达的作用。

    2015年34期 v.55;No.96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对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早期诊断价值

    叶振;崔永春;张宏;罗富良;田毅;李昊;唐跃;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用于评价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早期冠状动脉血流及梗死面积的价值。方法选取五指山小型猪1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和模型组12只。模型组采用胸腔镜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术前30 min和冠状动脉结扎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4 h进行MDCT扫描,96 h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最后处死动物,取心脏进行病理学染色,观察心肌缺血和梗死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理染色未发现缺血及梗死区。模型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术前冠状动脉通畅,血流正常,结扎冠状动脉后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血流完全中断;MDCT冠状动脉扫描显示左前降支血流中断,梗死区域主要分布于心尖及左心室前壁及少量的室间隔,与超声心动图及病理学染色结果一致。结论 MDCT可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冠状动脉血流及梗死面积。

    2015年34期 v.55;No.96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恩施市成人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戴永恋;张琰;谢文杰;袁早送;黄从新;

    目的了解恩施市成人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恩施市年龄≥15岁的常住居民2 113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调查问卷及体格检查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计算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并分析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7.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4.1%。年龄≥45岁、长期吸烟、饮酒、超重、肥胖、中心性超重、中心性肥胖、土家族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长期吸烟、饮酒、超重、肥胖、中心性超重、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前期的发生有关。结论恩施市高血压、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呈高流行状态,长期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等是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土家族高血压发病率低于汉族。

    2015年34期 v.55;No.96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1-磷酸鞘氨醇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苑永辉;戚勋;杨芳;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1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UVEC分为A~F组,A组只加细胞培养液,B~F组分别加入10-10、10-9、10-8、10-7、10-6mol/L的S1P;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培养48 h的OD450值,Transwell实验计数各组穿膜细胞数。将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加细胞培养液,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别加10-7、10-6mol/L的S1P;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K、p-ERK蛋白,计算二者比值。结果 A~F组OD450值分别为0.50±0.03、0.51±0.06、0.65±0.04、0.82±0.19、0.99±0.06、0.99±0.02,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6.59±9.11)、(76.72±4.80)、(83.75±7.59)、(101.39±5.03)、(101.50±8.96)、(99.38±13.03)个/HP。D、E、F组与A组比较,P均<0.05;B、C组与A组比较,P均>0.05;D、E、F组间比较,P均>0.05。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ERK蛋白与ERK蛋白比值分别为0.39±0.03、0.94±0.07、0.97±0.05,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均<0.01。结论 S1P可通过MAPK/ERK通路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

    2015年34期 v.55;No.96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咽癌组织中miR-200a的表达及意义

    李晓雪;石书婧;易翔;

    目的观察鼻咽癌和鼻咽黏膜炎性组织中microRNA-200a(miR-200a)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鼻咽癌组织39例(观察组)、鼻咽黏膜炎性组织12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miR-200a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包括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miR-200a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miR-200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9±0.281、0.744±0.358,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鼻咽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T3、T4期低于T1、T2期,N2、N3期低于N0、N1期,临床分期Ⅲ、Ⅳ期低于Ⅰ、Ⅱ期(P<0.05或<0.01)。结论 miR-200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其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5年34期 v.55;No.964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林志东;唐丹;朱耿隆;洪晓鹏;陈东;张百萌;

    目的分析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7例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观察术后肝癌复发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87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肝癌复发29例(33.3%)。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异质体L3≥10%、大结节型肝硬化、肿瘤数目>3个、肿瘤最大直径>5 cm、门静脉和(或)肝静脉癌栓及术后HBV-DNA数量级升高与肝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有术前甲胎蛋白异质体L3≥10%、大结节型肝硬化、肿瘤数目>3个、肿瘤最大直径>5 cm、门静脉和(或)肝静脉癌栓及术后HBV-DNA数量级升高。

    2015年34期 v.55;No.96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雷帕霉素及环孢素对人类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赵冰清;朱志军;王永磊;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与环孢素对人类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提取健康成人外周血CD+4CD+25Treg,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纯度;将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进行标记的CD+4CD+25Treg分为A、B、C组,分别加入100 nmol/L雷帕霉素、410 nmol/L环孢素及空白培养基;培养7 d后上流式细胞仪,计算原代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A组原代细胞所占比例为8.8%±3.2%,B组为48.9%±7.0%,C组为33.2%±4.3%;A、B组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结论雷帕霉素可促进CD+4CD+25Treg的体外增殖,有利于移植后患者免疫耐受的形成;而环孢素则抑制CD+4CD+25Treg的体外增殖,不利于免疫耐受的形成。

    2015年34期 v.55;No.96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

    2015年34期 v.55;No.964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入选美国EBSCO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

    <正>2015年3月,收到美国EBSCO数据库的通知,本刊正式被该数据库收录。至此,本刊已被美国EBSCO数据库、《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剑桥科学文摘》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数据库收录。在此,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多年来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并欢迎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踊跃向本刊投递高质量的论文。

    2015年34期 v.55;No.964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拉米夫定与IFNα-2b序贯治疗对肝癌细胞HBsAg、HBeAg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丁扬;杨伟;李婧;潘晓;王雪;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IFN)α-2b序贯治疗对肝癌Hep G2.2.15细胞HBs Ag、HBe Ag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 G2.2.15细胞,分为对照组、Lam组、IFN组、联合组和序贯组。对照组不加药常规培养;Lam组加入5μg/m L拉米夫定200μL,IFN组加入10 000 IU/m L IFNα-2b 200μL,联合组将拉米夫定、IFNα-2b混合后加入,均培养6 d;序贯组先加拉米夫定培养3 d,再加IFNα-2b培养3 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HBs Ag、HBe Ag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实验结束后Lam组、IFN组、联合组、序贯组的HBs Ag、HBe Ag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序贯组HBs Ag、HBe Ag表达量均低于Lam组、IFN组、联合组,P均<0.05。对照组、Lam组、IFN组、联合组、序贯组OD值分别为1.16±0.07、1.08±0.04、0.59±0.31、0.50±0.03、1.09±0.04,IFN组与联合组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Lam组、序贯组,P均<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IFNα-2b序贯应用可以抑制Hep G2.2.15细胞HBs Ag、HBe Ag表达,降低IFNα-2b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示序贯治疗安全、可行。

    2015年34期 v.55;No.964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克隆形态观察及其CD_(44)表达变化

    杨宏琼;陆亚华;周志华;张尤历;徐岷;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克隆形态,检测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不同克隆形态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BGC-823细胞的克隆形态并分类,计算克隆形成率及每种克隆所占比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克隆形态中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 BGC-823细胞形成3种克隆形态,Holoclone、Meroclone和Paraclone型。克隆形成率为8.4%±1.1%,Holoclone型、Meroclone型和Paraclone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8%、54.0%和36.2%。CD44在Holoclone型克隆中表达量最多。结论 BGC-823细胞的克隆在形态和分化程度上存在差异,其中Holoclone型克隆可能富含胃癌干细胞。

    2015年34期 v.55;No.964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38信号通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大脑皮层COX-2表达的影响

    蒙国光;李广洲;张宇新;

    目的观察p38信号通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大脑皮层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抑制剂组、假手术组各15只。抑制剂组、模型组分别将5%牛磺胆酸钠经胰胆管逆行注入胰腺制备SAP大鼠模型,造模后5 min于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p38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及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开腹后翻动胰腺数次立即缝合腹壁,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造模后24 h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层COX-2和磷酸化p38(p-p38),计算其平均光密度(IOD)值。结果抑制剂组pp38、COX-2蛋白表达的IOD值分别为7.5±0.9、7.5±1.1,模型组分别为18.3±1.3、13.3±3.0,假手术组分别为2.1±0.3、5.3±1.0;三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p-p38与COX-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61,P<0.05)。结论 p38信号通路具有调控SAP大鼠皮层COX-2表达的作用,抑制该通路可下调COX-2表达。

    2015年34期 v.55;No.964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鞘内注射谷氨酸受体6反义寡核苷酸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

    刘成龙;张飞;张娟;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谷氨酸受体6(GluR6)反义寡核苷酸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NS组、同义组、错义组、反义组,各8只。对小鼠左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造模后1~6 d,四组分别鞘内给予生理盐水5μL及同义寡核苷酸、错义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各5μg,1次/d。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5、7、10、14天测量小鼠左侧足底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造模第5、7天,反义组的PWMT、PWTL维持在基础值水平;造模后第10天,反义组左侧足底PWMT开始下降,第14天PWTL开始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同义组、错义组、NS组相比较,反义组PWMT、PWTL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鞘内注射GluR6反义寡核苷酸能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2015年34期 v.55;No.96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松针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主动脉壁ICAM-1表达的影响

    黄静;张爱元;周天罡;卢建涛;

    目的研究松针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和高脂模型组3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高脂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0只,高脂对照组继续给予高脂饮食,低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和松针提取物100 mg/(kg·d),高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和松针提取物300 mg/(kg·d)。于10周末取静脉血检测各组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主动脉壁ICAM-1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低剂量组LDL-C水平较高脂对照组降低(P<0.05),但TC、TG、HDL-C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及高脂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HDL-C水平升高(P<0.05);低剂量组用药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高脂对照组ICAM-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低剂量组较高脂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较高脂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松针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有降血脂作用,并能降低主动脉壁ICAM-1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

    2015年34期 v.55;No.96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谢晓娟;汪旭;佟仲生;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563例乳腺癌患者,确诊乳腺癌时年龄≤35岁84例、36~50岁250例、51~64岁194例、≥65岁35例,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其他年龄段比较,≥65岁者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分期Ⅰ期、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所占比例最低,浸润性小叶癌、T4期、临床分期Ⅳ期所占比例最高,P均<0.05。各年龄段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及Ki-67表达比较,P均>0.05。结论 <65岁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原发灶小,确诊时分期较早,但病理类型及分子生物学表型较差;≥65岁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原发灶大,确诊时分期晚,但病理类型及分子生物学表型较好。

    2015年34期 v.55;No.964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早期乳腺癌分子亚型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

    刘秋明;曹亚丽;吴晓波;夏勇;涂剑宏;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分子亚型与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2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全乳切除术或保乳术加SLN活检术,对SLN阳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采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组织中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根据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腔面A型、腔面B型、HER-2阳性、三阴性(四种亚型),分析各亚型与SLN转移的关系。结果术中发现SLN 218例,其中62例出现SLN转移。乳腺癌腔面A型、腔面B型、HER-2阳性、三阴性SLN阳性率分别为23.3%、39.0%、16.7%、14.7%,腔面B型高于其他三型(P=0.012),其他三型的SLN阳性率相似(P=0.554)。结论乳腺癌分子亚型能预测早期乳腺癌SLN转移情况,腔面B型较其他亚型更易发生SLN转移。

    2015年34期 v.55;No.964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宫颈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

    张萍;薛秀华;李锦行;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宫颈癌辅助化疗患者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因早期宫颈癌行保留卵巢的根治术、接受GnRHa治疗的35例患者为实验组,同期应用相同治疗方案、未接受GnRHa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 FSH)、基础雌激素(b E2)、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水平及基础窦状卵泡数(b AFC)。结果实验组末次化疗结束后2、6个月血清b 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12个月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化疗结束后2、6、12个月血清b 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末次化疗结束后2、6、12个月血清AMH、INHB、b AF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因早期宫颈癌行保留卵巢根治术的患者,应用GnRHa可保护卵巢功能。

    2015年34期 v.55;No.964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hTERC、ASPP2 mRNA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段清;尹利荣;田晶;

    目的探讨h TERC、ASPP2 mRNA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别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半定量RT-PCR法检测h TERC、ASPP2 mRNA,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h TERC mRNA表达依次升高、ASPP2mRNA表达依次降低,除h TERC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单纯增生之间、ASPP2 mRNA在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h TERC、ASPP2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625,P<0.05);h TERC、ASPP2 mRN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 TERC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ASPP2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h TERC mRNA表达上调、ASPP2 mRNA表达下调或缺失,二者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2015年34期 v.55;No.96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阿利沙坦酯治疗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赵阳媚;赵海洲;

    目的观察阿利沙坦酯治疗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阿利沙坦酯和厄贝沙坦口服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和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降压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1.1%、66.7%,观察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60.0%,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利沙坦酯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并可减少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次数。

    2015年34期 v.55;No.96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HCG联合GnRH-a在微刺激方案体外受精治疗中的应用

    刘宝莲;韩宝生;樊桂玲;宁艳春;刘恒;赵铭佳;于艳丽;陈茜松;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微刺激方案体外受精(IVF)患者诱导卵泡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使用微刺激方案行IVF的患者40例,其中使用HCG联合GnRH-a治疗20例(联合组)、HCG治疗20例(单药组)。比较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HCG日雌二醇(E2),HCG日后第1天E2、孕酮(P)、HCG,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结果联合组与单药组的Gn天数、Gn用量、HCG日E2水平比较,P均>0.05。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组HCG日后第1天E2水平降低、P及HCG升高、获卵数及成熟卵数增加(P均<0.05)。两组受精率、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比较,P均>0.05。结论 HCG联合GnRH-a用于微刺激方案IVF可以增加获卵数和成熟卵数。

    2015年34期 v.55;No.96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刘勋姣;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选择12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0例(观察组)、腹式全子宫切除术6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内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膀胱直肠膨出、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性生活质量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3%、5.0%、1.7%、5.0%,对照组分别为13.3%、23.3%、11.7%、23.3%;观察组各种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均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但前者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较小。

    2015年34期 v.55;No.96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崔凯铭;单锡峥;汪志方;

    目的观察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6例,根据入院时血清ALB水平分为A组(ALB 35~50 g/L,31例)、B组(ALB 30~35 g/L,66例)、C组(ALB<30 g/L,19例),比较3组APACHE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的ALB、WBC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B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A组比较,B、C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增加(P均<0.05);与B组比较,C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明显增加(P均<0.05);与死亡者比较,存活者血清ALB、Pa O2、p H明显升高,WBC、Pa CO2明显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B降低是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5,95%CI:0.16~0.82,P<0.05)。结论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AL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是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有助于纠正血氧平衡,改善预后。

    2015年34期 v.55;No.96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法舒地尔治疗COPD急性加重伴肺动脉高压疗效的Meta分析

    牛津牧;郭旭琼;郭晶;陈哲;

    目的系统评价法舒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伴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用计算机检索法舒地尔治疗COPD急性加重伴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 0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法舒地尔组治疗有效率提高(RR=1.21,95%CI为1.13~1.31),肺动脉收缩压降低(WMD=-7.30,95%CI为-8.70~-5.91),6 min步行距离提高(WMD=69.59,95%CI为55.67~83.52),氧分压升高(WMD=11.97,95%CI为10.59~13.34),血氧饱和度升高(WMD=6.13,95%CI为2.51~9.75),二氧化碳分压降低(WMD=-6.15,95%CI为-10.11~-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短期应用法舒地尔可有效降低COPD急性加重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血气分析,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较高。

    2015年34期 v.55;No.96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关系

    王恒和;程刚;刘兴磊;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气阴虚证、气阳虚证与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10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阴虚组和气阳虚组,比较两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6 min步行试验(6MWT)和明尼苏达生活量表评分。结果两组心功能分级、6MWT总距离、明尼苏达生活量表评分比较,气阳虚组较气阴虚组更差,P<0.05或<0.0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有关,心功能NYHA分级、6MWT、明尼苏达生活量表评分有助于CHF中医辨证分型。

    2015年34期 v.55;No.96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尿酸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戴月;王萍;唐静辉;张文佳;张忠;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尿酸升高36例、尿酸正常68例。比较尿酸升高者与尿酸正常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试验(6MWD);患者均接受规范的抗心衰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尿酶与LVEF、6MWD的相关性。结果与尿酸正常者比较,尿酸升高者LEVF、6MWD明显降低,NYHA分级、LVEDD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患者NYHA分级、血清尿酸水平、LVEDD明显降低,LVEF、6MWD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尿酸与LVEF、6MWD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8、-0.607,P均<0.05)。结论老年CHF合并高尿酸者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尿酸可作为评估CHF病情及疗效的指标。

    2015年34期 v.55;No.96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处理

    马继强;贾锋;梁玉敏;江基尧;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SDG)的治疗经验。方法选择19例DC术后并发对侧SDG的TBI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9例积液占位效应明显者同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钻孔引流2例(1例引流失败改行骨瓣开颅积液清除术),骨瓣开颅积液清除术1例,硬膜下腹腔分流术4例,硬膜下腹腔分流术加颅骨修补2例。结果 19例患者SDG均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Glasgow预后评分2分2例、3分8例、4分9例。结论 TBI患者DC术后并发对侧SDG,积液占位效应不明显者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占位效应明显者需行手术治疗。

    2015年34期 v.55;No.96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李尊奉;李军;刘珂;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3例(观察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6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各段腔内的斑块数量、形态、最大厚度、最大长度、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检出斑块19例(30.16%),观察组检出39例(61.91%),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斑块形态、最大厚度、最大长度、IMT比较,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β=1.865,OR=7.102,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高血压时应重视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2015年34期 v.55;No.96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刘雪辉;谢淑玲;伍文彬;曹平;龙驹;袁野;谢春光;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老年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和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患侧肢体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SS评分及血清Hcy水平均下降(P均<0.05),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及SCV均提高(P均<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能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Hcy水平,治疗DPN安全、有效。

    2015年34期 v.55;No.96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C肽变化及意义

    金兴权;于雪梅;张斌;王玲艳;陈培红;王宏涛;林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C肽(C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7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500例与NDPN组25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检测两组空腹CP及餐后2 h CP(2 h CP),比较不同病程、不同神经传导速度异常DPN患者的空腹CP及2 h CP。结果 DPN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24 h尿白蛋白显著高于NDPN组,BMI显著低于NDPN组(P均<0.01)。DPN组2 h CP明显低于NDPN组,且病程越长、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越严重,2 h CP越低。结论 T2DM患者DPN病程及病情与血清CP水平有关。

    2015年34期 v.55;No.96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普罗布考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赵桂东;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效果,及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普罗布考,共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测定尿蛋白排泄率(UAER),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定血浆Hcy和TGF-β1。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UAER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8、12周后两组UAER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cy和TGF-β1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普罗布考辅助治疗早期DN效果较好,可能与其降低血浆Hcy和TGF-β1水平有关。

    2015年34期 v.55;No.96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8例肾错构瘤诊治体会

    刘明勇;

    目的总结肾错构瘤(RAML)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对38例行外科治疗的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均行B超检查,32例见实质性肿块,呈强回声光团,不均匀,后方无声影,边界清楚;6例呈中低回声团块,超声下与肾癌难以鉴别。进一步行CT检查35例,显示CT值为-20~-100 HU,低于正常肾组织及肾癌密度,增强CT显示肿瘤组织呈不均匀强化;3例因出血难以控制、出现休克表现危及生命故直接行肾切除术,未行CT检查。19例肿瘤直径﹤4 cm、8例≥4 cm者,因出血比较局限,生命体征平稳,故先选择保守观察,3个月后分别行肿瘤剜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8例因肿瘤直径在4 cm左右,出血可能性增加,故选择介入治疗,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2个月,手术切除患者未发现肿瘤复发,栓塞患者病灶不同程度缩小,无复发征象。结论 B超、CT平扫+强化对RAML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明确破裂出血患者应立即手术切除肿瘤,对预防性治疗患者首选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2015年34期 v.55;No.96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VEP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耿昕;

    目的探讨VEP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2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先行化疗,采用VEP新辅助化疗方案(VP-16+5-Fu+DDP),1个周期28 d,共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3周行手术治疗,术后4周继续原方案化疗3个周期。对照组先行手术治疗,术后4周给予VEP新辅助化疗,连续化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化疗不良反应、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17例、骨髓抑制8例,对照组分别为15、6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R0切除率为83.33%、手术总切除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66.67%、80.56%,观察组R0切除率、手术总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乳糜胸、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83.33%、3年生存率为58.33%,对照组分别为77.78%、33.33%,观察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行VEP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率高,生存率好,且未增加化疗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

    2015年34期 v.55;No.96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53突变型结直肠癌组织中miR-448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新;耿文文;毕冬松;

    目的观察p53野生型和p53突变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小RNA-4484(miR-4484)的表达及转染抗miR-4484后癌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53野生型和突变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4484的表达;将抗miR-4484和空载体分别转入p53野生型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p53突变型结直肠癌细胞HT29中,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p53突变型、野生型结直肠癌组织中miR-4484高表达者分别占68.1%、14.4%,二者比较P<0.05。转染抗miR-4484后,HCT116细胞OD值无明显变化(P>0.05),HT29细胞OD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 p53突变型结直肠癌组织中miR-4484呈高表达,转染抗miR-4484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miR-4484可能成为p53突变型结直肠癌的治疗靶点。

    2015年34期 v.55;No.96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

    黄辉;徐震纲;吴跃煌;王晓雷;

    目的分析原发性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原发性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生存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单纯放疗1例,单纯手术7例,术后放疗9例,术后生物治疗和(或)化疗11例,术前放疗10例,术前放疗加术后生物治疗或化疗7例。全组3年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3.7%、32.1%、24.4%和33.3%。实施放疗者与未实施放疗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7%、55.8%,P<0.01;两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8%、7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围手术期放疗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2015年34期 v.55;No.96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骨组织中miRNA表达谱变化

    杨玉宝;刘洪亚;阚金庆;高忠礼;李林;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骨组织中miRNA表达谱变化,探讨miRNA在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股骨粗隆间骨折(对照组)、股骨头坏死(观察组)患者各4例,分别取正常及坏死股骨头骨组织,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miRNA表达谱变化;经聚类分析寻找明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以RT-PCR法检测其表达量。结果两组采用miRNA芯片检测426个miRNA,上调比例≥2的有2条(hsa-miR-494-st和hsa-miR-29a-st),下调比例≤0.5的有1条(hsa-miR-486-5p-st)。观察组hsa-miR-29a-st的相对表达量为3.56±5.02,对照组为1.16±0.15,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hsa-miR-494-st、hsa-miR-486-5p-s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2±1.42、1.85±1.24,对照组分别为4.13±3.18、3.78±2.69,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骨组织中存在miRNA表达谱变化,其中hsa-miR-29a-st可能在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2015年34期 v.55;No.96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自拟活血通痹汤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骆帝;李金松;肖娟;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痹汤辅助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IA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无经济条件或者拒绝手术的AIANF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物理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自拟活血通痹汤,2次/d;对照组口服骨康胶囊3粒/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髋关节评分,并将两组不同AIANFH分期者的髋关节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可、差,计算优良率。结果两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Ⅰ、Ⅱ期患者髋关节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Ⅲ、Ⅳ期患者髋关节评分无明显变化,P均>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2.09%,对照组为51.16%,P<0.05。结论对无经济条件或者拒绝手术的AIANFH患者,在基础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活血通痹汤辅助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Ⅰ、Ⅱ期患者。

    2015年34期 v.55;No.96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症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薛辰霞;张志强;祁鸣;陆可可;董原君;张桂青;

    目的评价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症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15例PTSD患者(PTSD组)、15例PTSD症状缓解患者(缓解组)、15例经历创伤但未发生PTSD者(对照组)在经历创伤事件当天及事后1、2、3个月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三组HAMA评分比较,PTSD组与缓解组、PTSD组与对照组的总分、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HAMD评分比较,PTSD组与缓解组、缓解组与对照组、PTSD组与对照组的总分、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D组与缓解组、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认识障碍、日夜变化、全身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D组与对照组的体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PTSD组HAMA、HAMD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增加,缓解组总分及各因子分降低,对照组总分及各因子分降低较缓解组更明显。结论创伤事件会引起创伤暴露者情绪变化,PTSD症状可能随焦虑、抑郁症状的减轻而缓解。

    2015年34期 v.55;No.96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绝经期骨质缺乏患者口腔种植对血清BGP、AKP水平的影响

    杨磊;张力;张勇;丹金学;

    目的比较绝经期骨质疏松症(OP)、骨质减少症(OA)的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术后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分析BGP、AKP与种植手术后牙槽骨改建的关系。方法选择因牙列缺损行口腔种植手术的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25例(A组)、绝经期骨质减少症患者24例(B组)及月经规律且骨质正常的成年女性25例(对照组)。于口腔种植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检测血清BGP、AKP;于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对植入部位行X线检查,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种植体接触位置。结果术前A、B组BGP、AKP均高于对照组,A组高于B组(P均<0.05);A、B组术后各时间点BGP均较术前升高,对照组术后2周、3个月BGP较术前升高,A组高于B组(P均<0.05)。X线检查显示,A、B组骨—种植体接触位置术后当天与术后6个月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种植手术能够导致血液中BGP升高,绝经期OP、OA患者口腔种植术后骨改建时间较骨质正常者延长。

    2015年34期 v.55;No.96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慢性牙周炎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徐林林;孙学辉;李维正;范欣;胡温庭;

    目的了解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其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观察组)、牙周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两组进行评分,分析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QOL-BREF总分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2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MCMQ回避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SSAS总分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2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2个维度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2个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与回避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生活质量偏低,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低。

    2015年34期 v.55;No.96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定位下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谭永利;宋宝钢;左柏生;孙效刚;

    目的探讨磁共振定位下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5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磁共振定位,在靠近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干处及沿三叉神经走向设置2个靶点,C型伽玛刀照射,中心剂量90 Gy。随访5年,采用BNI疼痛量表和BNI麻木量表评估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疼痛控制有效52例,差3例。疼痛起效时间平均1.87个月(即刻~12个月)。伽玛刀治疗后新发面部麻木16例,其中较严重的面部麻木3例。结论磁共振定位下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2015年34期 v.55;No.96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48h内死亡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付永萍;徐玲玲;唐雯;梁玉坚;黄雪琼;

    目的分析PICU死亡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81例PICU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ICU死亡患儿中,1岁以内患儿所占比例最高。其中严重感染性疾病65例,肿瘤35例,先天性畸形30例。48 h内死亡者入PICU 24 h内危重症病例评分<70分所占比例、血乳酸、血白蛋白、血钙、合并多器官衰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48 h后死亡者(P均<0.05)。结论年龄<1岁、入院时危重症病例评分低、合并严重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钙血症、合并多器官衰竭的PICU患儿48 h内死亡的风险更高。

    2015年34期 v.55;No.964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佐辛预防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的Meta分析

    朱民强;顾建锋;李永庆;

    目的评价地佐辛预防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5年3月发表的关于地佐辛、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在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8篇文献均为中文,研究对象共3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RR=0.36,95%CI为0.26~0.51)、苏醒期恶心呕吐发生例数(RR=0.5,95%CI为0.60~0.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用于预防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确切,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5年34期 v.55;No.96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热毒宁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李新;陈化禹;杨桂芳;耿洁;贾志杰;

    目的探讨体外环境下中药热毒宁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SCF)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抑菌作用。方法取33株XDR-AB培养传代,采用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检测SCF和热毒宁的单独及联合最低抑菌浓度(MIC)、热毒宁联合SCF对XDR-AB的抑菌浓度指数(FICI),以FICI≤0.5为协同作用。结果热毒宁与SCF联合用药时与单独用药时相比MIC下降,热毒宁与SCF联合用药时的FICI均≤0.5。结论体外环境下,热毒宁联合SCF对XDR-AB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2015年34期 v.55;No.964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田晨;朱磊;王超雨;于泳;张翼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其预后与生物学分型密切相关。根据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将AML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高危AML的生物学特征是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分子基因的异常,临床表现为对诱导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易复发,并对目前常规化疗方案耐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高危AML的最好方法,试验性治疗可采用细胞毒性药物、免疫调节药物、靶向药物及化疗増敏药物。

    2015年34期 v.55;No.96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膜性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敖广宇;曹灵;

    膜性肾病(MN)动物模型可模拟人类MN的发病机制,对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MN动物模型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特发性MN模型以Heymann肾炎模型和C-BSA模型为主,新近提出的胶原蛋白片段模型将有助于从分子生物学层面对疾病进行探讨;各种继发性MN模型目前均是基于原发病的基础上而制备的,如HBV相关性MN动物模型、狼疮性MN动物模型、糖尿病肾病合并MN动物模型。

    2015年34期 v.55;No.96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进展

    杨士民;

    恶性肠梗阻(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多为机械性肠梗阻。MBO的治疗多采取外科手段,包括鼻胃管治疗、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肠梗阻导管治疗、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MBO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术式有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捷径手术、胃肠造口术等。MBO的治疗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根据患者的年龄、白蛋白、肿瘤部位、性质、分期及合并症进行选择。

    2015年34期 v.55;No.964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及其在心死亡器官捐献中的应用进展

    隋明昊;刘蕾;沈中阳;

    近年来,由于器官的持续短缺,心死亡器官捐献供体重新引起重视。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体外循环技术,可在心死亡即刻提供稳定的自体氧合血液进行灌注,提高移植物的质量。目前,ECMO技术已经在肾脏、肝脏、心脏移植中应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虽然ECMO技术在最佳修复时间、灌注温度、给予肝素的时间等方面还存在分歧,在伦理学上尚存在一些争议,但动物实验和的临床成功经验证明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5年34期 v.55;No.964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栓调节蛋白在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霞;

    血栓调节蛋白(TM)是一种具有抗凝作用的糖蛋白,其不仅是重要的抗凝辅助因子,也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特异分子标志之一,还可作为血栓形成的预测指标及新型肿瘤标志物。TM通过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作用于激活蛋白C、活化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剂、灭活补体等途径发挥抗凝及抗炎作用,在肾脏疾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以TM作为治疗靶点,将有助于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2015年34期 v.55;No.964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姜忠梅;卢冬喜;李红霞;

    <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33(IL-33)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鼠神经生长因子(mN GF)是神经生长促进因子,可调节中枢及周围神经的生长发育,促进损伤神经和神经纤维修复[1]。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采用mN GF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疗效及对血清BDNF、IGF-1和IL-33的影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男52例、女54例,年龄46~85(60.9±7.8)岁;入院时

    2015年34期 v.55;No.964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苦参凝胶辅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效果观察

    赵玉杰;

    <正>霉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炎症;若久治不愈,则会引发盆腔炎、败血症和腹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们采用苦参凝胶联合氟康唑胶囊辅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4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均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外阴瘙痒,伴尿频、尿痛、性交痛;2外阴、阴道黏膜

    2015年34期 v.55;No.964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背肌筋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张斌青;张敏;郭会利;刘玉珂;

    <正>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导致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引起的腰背部疼痛不适,目前临床尚无影像学诊断标准。本文对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红外热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男32例、女28例,

    2015年34期 v.55;No.964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