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珊;王丹;卢福昱;程波;石建玲;段恋;孙锁柱;
目的观察K-ras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为临床开展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6份结直肠癌组织手术标本作为观察组,20份正常肠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组。提取组织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K-ras基因突变率及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未检测出K-ras基因突变,观察组K-ras基因突变率为40.4%(63/156),两组基因突变率比较,P<0.05。K-ras基因突变率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均>0.05),与年龄有关(P<0.05)。观察组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76.2%(48/63)和27.0%(17/63),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40.4%,第12位密码子(GGT~GAT)突变是最常见类型。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
2015年36期 v.55;No.96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殷培;李冀军;宋岩;陈凤锟;张壹言;姚凤华;赵长征;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由常规血液透析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 TfR)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分别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前(T0)及治疗后2个月(T1)、6个月(T2)、12个月(T3)测定血清s TfR水平、贫血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及炎症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s TfR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同时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治疗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与T0比较,T1、T2、T3血清s TfR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1、T2、T3时血清s TfR水平与Ret%、SF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54、0.152,P均<0.05),与Hb、HCT、β2-MG、TBC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51、-0.299、-0.384、-0.166,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HCT、TSAT、β2-MG与血清s TfR水平密切相关(P均<0.01)。本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用量随高通量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改善常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血清s TfR水平可以反映血液透析患者铁负荷状况及红细胞生成刺激的效应。
2015年36期 v.55;No.96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吕欣;宋冬梅;王宝山;
目的探讨人喉鳞癌Hep-2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对卡铂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Hep-2细胞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不干预,Zn PP(HO-1抑制剂锌原卟啉)组加入Zn PP 10μmol/L;Hemin(HO-1诱导剂氯化血红素)组加入Hemin 10μmol/L;卡铂组加入卡铂10μg/m L;Hemin联合卡铂组先加入Hemin 10μmol/L,作用1 h后再加入卡铂10μg/m L;Zn PP联合卡铂组先加入Zn PP 10μmol/L,作用1 h后再加入卡铂10μg/m L。每组设5个复孔,加药后培养24 h。采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存活率;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内HO-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DCFH-DA探针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1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卡铂组和Zn PP组明显降低,Hemin组明显升高(P均<0.05);与卡铂组比较,Zn PP联合卡铂组明显降低,Hemin联合卡铂组明显升高(P均<0.05)。2细胞H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卡铂组和Hemin组明显升高,Zn PP组明显下降(P均<0.05);与卡铂组比较,Zn PP联合卡铂组明显降低,Hemin联合卡铂组明显升高(P均<0.05)。3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卡铂组、Zn PP组明显升高(P均<0.05);与卡铂组比较,Zn PP联合卡铂组明显升高,Hemin联合卡铂组明显降低(P均<0.05);4细胞内ROS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卡铂组、Zn PP组显著增高(P均<0.05);与卡铂组比较,Zn PP联合卡铂组明显升高,Hemin联合卡铂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HO-1在Hep-2细胞内的高表达可影响卡铂对Hep-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应用Zn PP后HO-1表达下调,同时提高了人喉鳞癌Hep-2细胞在卡铂作用下的凋亡率,这一过程可能与增强细胞内ROS水平相关。
2015年36期 v.55;No.966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焱;穆中一;林洪丽;李刚;陈昂;付成;胡滨;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TV1在肾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54例肾癌患者的癌组织,并选取距离肿瘤边缘2 cm以上(镜下未见癌细胞)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 DNA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癌及癌旁组织PTV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肾癌组织PTV1的相对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MTT方法检测肾癌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V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22±0.71和2.26±0.36,肾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54份肾癌组织PVT1高表达39份,低表达15份,肾癌组织PTV1相对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未见相关性(P均>0.05)。肾癌组织PVT1高表达与低表达者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47.9±9.4)、(67.2±3.8)个月,PTV1高表达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明显低于PTV1低表达者(P<0.05)。体外786-0肾癌细胞转染PVT1 siRNA,肾癌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PVT1可能通过影响肾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促进肾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肾癌治疗新靶点。
2015年36期 v.55;No.966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顾建明;杜辉;姜旭;张竞;周一新;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同期行双侧人工全膝置换术患者83例,2013年7月以前手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2013年7月以后手术患者38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全身或椎管麻醉、于止血带下完成手术。观察组上止血带前静滴氨甲环酸1 g(10 m L),手术结束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4 g;对照组未使用氨甲环酸。记录两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以及症状性静脉栓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177.8±166.7)和(509.9±326.4)m L,总失血量分别为(678.1±366.1)和(1 581.9±563.0)m 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00.3±298.6)和(1 089.0±578.0)m L,总输血量分别为(1.4±1.9)和(5.5±2.9)U,输血率分别为44.7%(17/38)和97.8%(44/45),两组比较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第5天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0.8±112.4)和(95.1±10.5)g/d L,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发生症状性静脉血栓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静滴结合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量,且不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2015年36期 v.55;No.966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方丽莎;许君;仇影影;闫洪超;林小满;黄红香;韩秋峪;
目的探讨筛选自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前期筛选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的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以HO8910细胞作为对照。体外观察两种细胞的球体形成能力;将两种细胞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分化能力,并检测干细胞相关标记物;采用药敏试验检测两种细胞对顺铂、多柔比星及米托蒽醌的敏感性;将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的两种细胞接种于NOD/SCID裸鼠,观察其体内成瘤情况。结果 HO8910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球体形成能力明显低于卵巢癌细胞(P<0.05)。卵巢癌干细胞分化前CD133、CD11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后(P均<0.05)。卵巢癌干细胞分化后ABCG2、Nanog、Oct4、BCRP、E-cadherin表达均低于分化前(P均<0.05),与HO8910细胞分化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25、0.5μg/m L顺铂,0.5、1.5μmol/L多柔比星,0.05、0.25μg/m L米托蒽醌作用于卵巢癌干细胞、HO8910细胞48 h时,卵巢癌干细胞的相对活性均高于HO8910细胞(P均<0.05)。裸鼠接种1×103个卵巢癌干细胞即可成瘤;随着干细胞接种数量的增加,成瘤比率逐渐增加,成瘤时间逐渐缩短(P均<0.05)。结论筛选自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的卵巢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体内成瘤、高表达干细胞基因以及对化疗耐药等特性,符合肿瘤干细胞的理论标准。
2015年36期 v.55;No.966 1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尚海涛;李忠廉;张西波;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活性,探讨谷氨酰胺肠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16只,模型组、甘氨酸组、谷氨酰胺组行梗阻性黄疸造模,假手术组游离上段胆总管后关腹;造模后1 d,甘氨酸组、谷氨酰胺组均给予同等热量的肠内营养剂灌胃,同时分别给予甘氨酸、谷氨酰胺1 g/(kg·d),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7天处死大鼠8只,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肠组织Akt总蛋白及p-Akt,实时PCR检测肠组织Akt mRN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甘氨酸组、谷氨酰胺组术后第3、7天小肠组织中Akt mRNA及p-Akt蛋白增加,且谷氨酰胺组高于模型组、甘氨酸组,P均<0.05;模型组、甘氨酸组间比较,P均>0.05。各组小肠组织Akt总蛋白比较,P均>0.05。结论谷氨酰胺通过促进Akt信号通路的活化,发挥对小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5年36期 v.55;No.96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艺;赵滢;刘严峰;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43(RNF43)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8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NF43表达,分析RNF43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RNF43高表达率为46.1%(83/180),癌旁组织为28.6%(51/180),两者比较P<0.05。发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高(Ⅲ+Ⅳ)的胃癌患者RNF43高表达率高(P均<0.01)。RNF43蛋白高表达及低表达者总生存期分别为44.7个月(95%CI:39.5~49.9个月)、61.1个月(95%CI:55.6~66.6个月),两者比较P<0.01。结论胃癌组织RNF43高表达可能是胃癌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的原因之一。
2015年36期 v.55;No.966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剑;刘春晖;李胜男;张东;王成俊;刘杰;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脑血运重建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伴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均行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其中54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21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通术(STA-MCA+EDAMS)、3例行脑颞肌贴附术+颅骨多点钻孔术(EMS+MBHT)、15例行脑-硬脑膜-血管融通术(EDAS)。术中通过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后1周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血管吻合口通畅情况;术后2周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吻合口处血流通畅74例(79.6%),其中STA-MCA 45例(83.3%)、STA-MCA+EDAMS 14例(66.7%)、EDAS 15例(100%);吻合口处血流缓慢9例(9.68%),其中STA-MCA 5例(9.3%)、STA-MCA+EDAMS 4例(19.0%)。术后1周吻合血管通畅87例(93.5%),其中STA-MCA 51例(94.4%)、STA-MCA+EDAMS 21例(100%)、EDAS 15例(100%)。术后2周出现一过性过度灌注综合征12例,均发生在STA-MCA后;大脑半球大面积出血2例,其中STA-MCA 1例、STA-MCA+EDAMS 1例;持续性癫痫6例,均发生在STA-MCA+EDAMS后;均未出现头皮切口坏死、感染,均无死亡。结论脑血运重建术不同术式治疗伴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效果均较好,但术后应注意防治脑灌注综合征、颅内出血、癫痫发作等。
2015年36期 v.55;No.96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源;董玉霞;姜源;刘晓楠;宋静静;孙晓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与TOAST病因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及Valsalva试验结果,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77例(舒张功能正常组),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137例(舒张功能异常组),其中舒张功能障碍分级为Ⅰ级50例、Ⅱ级51例、Ⅲ级36例。比较两组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舒张功能异常组CE型和SUE型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组,P均<0.05;随舒张功能异常程度加重(分级增加),CE、SUE型比例逐渐增加(P<0.05)。舒张功能异常组神经功能缺损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组(P<0.05),随舒张功能异常程度加重(分级增加),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所占比例增加(P<0.05)。结论有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为CE及SUE的可能性更大,神经缺损程度更重。
2015年36期 v.55;No.966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克和;黄录茂;雍成明;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HICH患者,均为基底节区出血。均于发病6 h内行微创手术治疗,其中行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30例(外侧裂组),小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23例(皮层组)。比较两组术后1天血肿清除及再出血情况;术后1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近期疗效;术后6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远期疗效。结果外侧裂组、皮质组血肿清除>95%者分别为28例、15例(P<0.05),再出血分别为1例、6例(P<0.05)。两组术后1个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外侧裂组ADL分级为Ⅰ级者明显多于皮质组(P<0.05)。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HICH效果优于小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
2015年36期 v.55;No.96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高烨;李晓青;吴梦茹;王彩凤;李会玲;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左卡尼汀联合应用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简称急性左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7例急性左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常规基础治疗,静脉滴注左卡尼汀2 g(溶于100 m L 5%葡萄糖中),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推注前列地尔10μg(溶于1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两组于治疗7 d后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 O2)、左室射血分数(EF),以及血清B型前脑钠肽(NT-pro BNP)、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对照组分别为8、29、10例和7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率、SBP、DBP均降低,Sp O2均升高,P均<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NT-pro BNP、BUN、SCr均降低、EF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肾功能。
2015年36期 v.55;No.966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明琰;崔永生;何文凯;梅啸;韦佩莹;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69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例和对照组。两组PCI前后均予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顿服曲美他嗪40 mg,术后给予曲美他嗪20 mg,3次/d。观察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情况、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术后1周心功能情况。结果曲美他嗪组PCI术后TIMI血流情况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PCI术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PCI术后1周支架内血栓形成、全因死亡、顽固性心肌缺血、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曲美他嗪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口服曲美他嗪可以改善PCI术后近期心脏收缩功能,改善预后。
2015年36期 v.55;No.96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柏荣;陈笑容;彭湖;危小良;罗礼云;伍卫;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AMI患者507例,均于入院72 h内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心电监护,其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98例(恶性组)、潜在恶性心律失常157例(潜在恶性组),良性心律失常252例(良性组)。比较三组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情况及外周血(NLR)。结果三组心电图共出现碎裂QRS波257例(50.7%),恶性组、潜在恶性组及良性组分别为67例(68.4%)、83例(52.9%)、107例(42.5%),恶性组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率明显高于潜在恶性组及良性组(P均<0.01);恶性组、潜在恶性组及良性组外周血NLR分别为8.42±2.57、5.98±1.56、4.31±0.67,恶性组明显高于潜在恶性组及良性组(P均<0.01)。结论心电图出现碎裂QRS波及外周血(NLR)升高,对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
2015年36期 v.55;No.96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燕建锋;吴敬敬;李永强;帕提曼;加合别克;卡米夏提;张海涛;范印文;
目的比较地高辛治疗维吾尔族(以下称维族)、汉族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药浓度的差异。方法选取100例维族、100例汉族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为维族组、汉族组。两组均于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地高辛0.125 mg,1次/d,疗程均为1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BNP、6 min步行试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HR及地高辛血药浓度(SDC),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BNP、HR、LVEDD降低,6 min步行距离、LVEF增加,P均<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P均>0.05。维族组治疗后1、12周SDC明显低于汉族组,P均<0.05;SDC正常范围出现中毒症状8例(维族组6例),高于正常范围未出现中毒症状15例(汉族组11例)。结论地高辛治疗维族及汉族心力衰竭的疗效相当,但维族组SDC显著高于汉族组。
2015年36期 v.55;No.966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梅;刘永升;马利祥;国强华;王乐;陈洁;刘会英;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观察组加用螺内酯。两组于发病7天及治疗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行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V;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和HRV指标提高,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能够有效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提高HRV,且较为安全。
2015年36期 v.55;No.96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朱琳琳;麦静愔;
目的探讨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上海地区200例OSAHA患者(OSAHA组)和2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TNF-α-308位点存在GG、GA和AA三种基因型。OSAHA组与对照组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0%和15.5%,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0%和1.5%,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5.6%和9.6%,OSAH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基因型(OR=1.13,95%CI:1.11~1.16)、AA基因型(OR=1.23,95%CI:1.17~1.29)、A等位基因(OR=1.06,95%CI:1.05~1.07)为OSAHS的易感因素,P均<0.01。结论 OSAHA的发病与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携带AA基因型者发病风险较高。
2015年36期 v.55;No.966 5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冰;谢斌;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胸部X线及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有9例为肺部单发或多发结节,大部分结节周围有"磨玻璃"样阴影,可见"晕征",且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其中7个结节内可见空洞,6个空洞内可见细线状分割。8例出现肺部炎症样改变,呈现为片状实变影,可见"支气管气相征",其中不规则片状影4例,胸膜下楔形实变影5例。4例为肿块样浸润,肿块最大直径4 cm左右,部分肿块边缘可见"晕征"。5例表现为典型曲霉菌球,呈椭圆或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直径2~3 cm,边缘光滑,可见"洞内球"和"空气半月征";3例进行加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2例支气管扩张,主要位于肺门附近,可见"牙膏征"、"指套征"。1例可见胸腔积液。结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具有多形性、多变性特点,CT出现"空气半月征"是其特征性改变,结节周围出现"晕征"对其早期诊断有帮助。
2015年36期 v.55;No.96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任红英;黄玉琴;周宇涵;李明群;洛若愚;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病患者30例(观察组),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观察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对照组内膜组织HGF、C-Met、MMP-9和TIMP-1,HGF、C-Met、MMP-9及TIMP-1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组织、HGF、C-Met、MMP-9表达依次升高,TIMP-1依次降低;两两比较,P均<0.01。观察组异位内膜中HGF、C-Met、MMP-9两两均呈正相关,并均与TIMP-1呈负相关(P均<0.01)。观察组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组织HGF、C-Met、MMP-9两两均呈正相关,C-Met、MMP-9与TIMP-1均呈负相关(P均<0.01);HGF与TIMP-1无关(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HGF、C-Met、MMP-9降低,TIMP-1升高,各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5年36期 v.55;No.96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海啸;
目的探讨改良超长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89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促排卵卵巢低反应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超长方案组88例(改良超长组)和拮抗剂方案组101例(拮抗剂组),两组分别采用改良超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情况、治疗情况、受精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改良超长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促性腺激素(Gn)用药时间、剂量均高于拮抗剂组(P均<0.05),HCG日黄体生成素值低于拮抗剂组(P<0.05)。改良超长组与拮抗剂组受精率分别为71.2%和59.4%,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9.1%和31.7%,活产率分别为39.4%和27.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改良超长方案可提高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其效果优于拮抗剂方案。
2015年36期 v.55;No.966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莉;杨志宏;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成分Wnt-5a和β-连接蛋白(β-catenin)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0份卵巢癌组织中Wnt-5a和β-catenin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Wnt-5a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1.7%(37/60),其阳性表达与卵巢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肿瘤转移相关(P<0.05)。β-catenin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转移相关(P均<0.05)。Wnt-5a和β-catenin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Spearman法分析显示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44,P=0.011)。在发生转移的患者中Wnt-5a与β-catenin共同阳性表达率高达70%(24/34)。结论 Wnt-5a和β-catenin通过非经典和经典Wnt通路在卵巢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高表达可能协同促进肿瘤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2015年36期 v.55;No.966 6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怡;韩毓;曲兴龙;柴宇啸;王炳;王洪林;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替吉奥胶囊(DS方案)新辅助化疗同步放疗对进展期胃癌手术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行适形放疗,观察组放疗前给予DS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放化疗结束休息2周后评估放化疗效果,采用CTC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4周后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根治率(R0切除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并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前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4例、无变化4例、进展1例、客观有效率(RR)77.3%,对照组分别为2、10、8、2例及54.6%。两组RR比较,P<0.05。观察组根治性手术18例、剖腹探查3例,对照组分别为12、8例,P均<0.05。两组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均>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5 d、对照组17.2 d,P<0.05。结论 DS方案同步放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根治性切除率较高。
2015年36期 v.55;No.96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车聪;乔雪静;梁坤;赵坤;李晓宇;田字彬;张翠萍;
目的观察逆萎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AG患者88例,随机分为逆萎康组48例和胃复春组40例。逆萎康组给予逆萎康治疗,1剂/d,饭前30 min服用;胃复春组口服胃复春片治疗,4片/次,3次/d,饭前30 min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环氧化酶2(COX-2)、Bcl-2,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黏膜组织P-p65,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OX-2、Bcl-2水平及胃黏膜组织P-p65表达,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逆萎康组痊愈6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1.25%;胃复春组分别为5、15、12、8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萎康组及胃复春组治疗后血清COX-2、Bcl-2水平及胃黏膜组织P-p65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逆萎康治疗CAG安全、有效,降低胃黏膜组织NF-κB表达及血清COX-2、Bcl-2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2015年36期 v.55;No.96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满斯亮;李宏超;颜淑敏;黄彦弘;刘亚军;宋慧;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3]及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1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病情活动者39例,病情稳定者52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25-(OH)VD3,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CTX。测定观察组病情活动指标血沉(ESR)、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患者总体评价(PGA)、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分析血清25-(OH)VD3、β-CTX水平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25-(OH)VD3水平降低(P<0.01)、血清β-CTX水平升高(P均<0.01);与观察组病情稳定者比较,病情活动者血清25-(OH)VD3水平降低、血清β-CTX水平及病情活动指标升高(P均<0.01)。AS患者血清25-(OH)VD3水平与BASDAI(r=-0.451,P<0.05)、ESR(r=-0.283,P<0.01)、CRP(r=-0.295,P<0.01)、PGA(r=-0.243,P<0.05)均呈负相关,与BASFI无相关性(P>0.05);血清β-CTX水平与CRP(r=0.276,P<0.01)、ESR(r=0.282,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AS患者血清25-(OH)VD3水平明显下降、β-CTX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在AS发病机制及病情判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2015年36期 v.55;No.966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乔树斌;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联合组53例和西地那非组50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性治疗,西地那非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西地那非50 mg/次,2次/d;联合组此基础上口服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检测FEV1、FEV1/FVC,动脉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收缩末径(RVESD)、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PR)。观察两组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时,联合组、西地那非组FEV1/FVC分别为(72.1±7.0)%、(69.4±6.2)%,Sp O2分别为(90.6±5.9)%、(87.5±6.2)%,Pa O2分别为(78.9±6.3)、(75.4±6.1)mm Hg,m PAP分别为(29.7±4.6)、(33.2±4.9)mm Hg,RVESD分别为(27.7±4.2)、(29.4±4.4)mm,RVEF分别为(57.3±4.5)%、(55.0±4.8)%,TNF-α分别为(75.8±20.4)、(92.2±17.8)pg/m L,hs-CRP分别为(4.3±0.7)、(5.1±0.9)mg/L,两组比较P均<0.05。联合组、西地那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4%、22.0%(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的效果优于单用西地那非,且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
2015年36期 v.55;No.96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侯德红;李红新;屠文娟;张琴芬;解鹏;吴薇;
目的探讨粪便标记物乳铁蛋白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95例胎龄28周以上除外胃肠道先天畸形的极低体质量儿。其中确诊NEC组15例,疑似NEC组20例,喂养不耐受组30例,早产对照组30例。检测四组粪便乳铁蛋白含量及大便隐血情况。结果 1粪便乳铁蛋白含量:确诊NEC组极期明显高于早期和恢复期,早期明显高于恢复期,P均<0.05;确诊NEC组早期、极期和疑似NEC组疑似期乳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早产对照组(P均<0.05);确诊NEC组恢复期、疑似NEC组恢复期及喂养不耐受组与早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确诊NEC组早期和极期明显高于喂养不耐受组(P均<0.05)。2大便隐血阳性率:确诊NEC组极期明显高于早期及恢复期,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确诊NEC组早期、恢复期与疑似NEC组、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粪便乳铁蛋白含量用于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NEC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判断有较高价值;同时可作为与喂养不耐受相鉴别的客观依据。
2015年36期 v.55;No.96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付解辉;张玉富;王金辉;赖良鹏;姚粤峰;武勇;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三踝关节骨折患者23例,均采取后外侧入路同时固定后踝、外踝骨折,联合内侧入路固定内踝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记录踝关节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3例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80 m L。术后随访18~30个月,平均19个月;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5周。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为88~100分,平均94分,均无踝关节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结论在三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采取后外侧入路可同时处理后踝、外踝骨折,临床效果较好。
2015年36期 v.55;No.96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郭冬梅;李纯璞;杜书静;刘玉玉;刘芹芹;李斑斑;滕清良;
目的探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VMP/VMD(硼替佐米/马法兰/泼尼松或硼替佐米/马法兰/地塞米松)或PAD(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其中2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采用硼替佐米与马法兰方案预处理。中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EBMT/ABMT(欧洲骨髓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随访7~26个月、中位13个月,1例死亡,10例存活(初治8例,复发难治2例)。治疗总体反应率90.0%(9/10),其中完全或接近完全缓解率80.0%(8/10),部分缓解率10.0%(1/10),无变化10.0%(1/10)。经预处理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顺利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临床植入的时间分别为9、10天和10、9天。本组出现感染29例(72.5%)、恶心呕吐13例(33.3%)、周围神经病变11例(27.3%)。结论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起效较快,总体反应率和完全缓解率较高。
2015年36期 v.55;No.966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钱夏柳;许成芳;王燕芳;黄宝琴;
目的探讨产程时限与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及Agpar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头位、阴道分娩产妇335例,其中第一产程时限<16 h 297例(第一产程<16 h组),16~24 h 27例(第一产程16~24 h组),>24 h 11例(第一产程>24 h组),最长时限26.5 h;第二产程时限<1 h 272例(第二产程<1 h组),1~2 h 52例(第二产程1~2 h组),>2 h 11例(第二产程>2 h组),最长时限3 h。新生儿出生后进行1分钟及5分钟Agpar评分,Agpar评分≤7分为异常;抽取脐动脉血进行p H值检测,p H值<7.15为异常。结果第一产程<16 h、16~24 h、>24 h组脐动脉血气p H值分别为7.23±0.07、7.22±0.06、7.20±0.41,组间比较P均>0.05;p H值异常率分别为2.4%(7/297)、2.6%(1/38),组间比较P>0.05。第二产程<1 h、1~2 h、>2 h组脐动脉血p H值分别为7.24±0.07、7.20±0.22、7.19±0.11,<1 h组与1~2 h组比较P<0.05,1~2 h组与>2 h组比较P>0.05;p H值异常率分别为11.0%(30/272)、11.5%(6/52)、18.1%(2/11),组间比较P均>0.05。第一产程<16 h、16~24 h、>24 h组1分钟Agpar评分分别为(9.84±0.69)、(9.75±0.80)、(9.55±1.04)分,组间比较P均>0.05;1分钟Agpar评分异常率分别为3.4%(10/297)、2.6%(1/38),组间比较P>0.05。第二产程<1 h、1~2 h、>2 h组1分钟Agpar评分分别为(9.83±0.68)、(9.75±0.83)、(9.56±1.03)分,组间比较P均>0.05;1分钟Agpar评分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9%(8/272)、3.8%(2/52)、9.1%(1/11),组间比较P均>0.05。各组5分钟Agpar评分异常率均为0。结论随着产程时限的延长(第一产程26 h内、第二产程3 h内),新生儿酸中毒、低Agpar评分发生率并未增加。
2015年36期 v.55;No.966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成;胡骁骅;沈余明;张国安;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37例烧伤患者术后谵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术中低氧血症、术后入住ICU、术后感染、烧伤面积情况,分析烧伤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烧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3.1%(31/2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术中低氧血症、术后入住ICU、术后感染、烧伤面积与烧伤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术中低氧血症、术后入住ICU、术后感染是烧伤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烧伤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谵妄,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术中低氧血症、术后回ICU、术后感染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2015年36期 v.55;No.96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健;石宇杰;孙琪;王中鲁;董红玲;李俊峡;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早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2例,其中FPG 3.3~5.0 mmol/L 58例(FPG偏低组),FPG 5.1~7.0 mmol/L 294例(FPG正常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30天之内MACE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及出院30天,FPG偏低组死亡4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目标血管再次血运重建1例、MACE发生率为13.79%(8/58),FPG正常组分别为10、6、2例和6.12%(18/294),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FPG偏低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早期MACE发生率升高。
2015年36期 v.55;No.966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时利霞;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剩余羊水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PPROM孕妇80例,根据分娩前羊水指数(AFI)分为羊水过少组42例(AFI≤50 mm)、羊水正常组38例(AFI>50 mm)。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产儿不良情况及新生儿死亡情况。结果羊水过少组经阴正常分娩率为16.67%、剖宫产率为35.71%;羊水正常组分别为57.89%、10.53%;两组比较,P均<0.05。羊水过少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围产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P均<0.05)。结论 PPROM孕妇剩余羊水量过少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2015年36期 v.55;No.96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