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吉非替尼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魏崴;张洁霞;蓝玉宏;李勇生;钟标;黎佩建;白力;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吉非替尼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40例NSCLC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给予吉非替尼联合基础放疗进行治疗,若发现肿瘤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则停止,治疗后,患者按照RECIST 1.1(2009年颁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标准被分为控制组和非控制组,采集患者清晨外周血,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EA。将治疗前患者分为高CEA组(CEA>30μg/L)和低CEA组(CEA≤30μg/L),两组一直随访到2014年6月,记录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结果治疗前控制组和非控制组之间CE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以控制组为著(P均<0.01);高CEA组和低CEA组之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CEA组9、12个月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较低CEA组长(P<0.01)。结论吉非替尼治疗后,NSCLC患者血清CEA水平下降;血清CEA水平可作为预测吉非替尼治疗NSCL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记。

    2015年37期 v.55;No.96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徐宝宁;宋成洋;邹孔军;田大力;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微创组)与94例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常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完成肿瘤的彻底切除和系统淋巴结清扫,在远期疗效上亦不逊于常规开胸手术,且创伤小、恢复快。

    2015年37期 v.55;No.96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智力及发育落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许平;马静;周丽英;李美雪;贾焕荣;杨巧芝;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智力及发育落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NICU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NRF患儿436例,最终成活患儿共随访到193例。探讨住院期间母亲合并症、新生儿的围生期情况、原发病分布状况、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等各种因素与智力及发育落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成活儿出院后予以早期干预指导和随访,校正年龄18个月时进行智能及运动发育测试。结果 436例患儿中,193例患儿随访至出院后校正年龄18个月,随访率69.17%,其中智力异常16例(8.29%)、运动异常36例(18.65%),确诊脑瘫患儿13例(6.74%)。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37周、气管插管时间≥4 d、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智力发育均有影响(P均<0.05);而胎龄<37周、颅内出血、再次插管对运动功能有影响(P均<0.05)。193例患儿中,98例存在HIE,进行早期干预53例,其中智力低下4例(7.55%)、运动发育落后9例(16.98);未进行早期干预45例,智力低下12例(26.67%)、运动发育落后27例(60.00%),两者比较,P均<0.001;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的因素分别是机械通气时间(OR=1.183)、早期干预(OR=0.301)、母亲妊高症(OR=1.910);影响其运动发育的因素分别是机械通气时间(OR=1.150)、HIE(OR=0.387)、再次插管(OR=0.346)。结论机械通气时间、早期干预、母亲妊高症与NRF患儿智力发育有关;机械通气时间、HIE、再次插管与其运动发育有关。

    2015年37期 v.55;No.967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发CD_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臧立;李香丽;张小影;杨洪亮;赵海峰;于泳;王亚非;赵智刚;张翼鷟;王晓芳;

    目的探讨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16例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19例均为Ann-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起病初有3例累及骨髓;IPI评分≥2分18例;患者均表达CD5、CD20,Bcl-6表达阳性18例,Mum-1表达阳性22例。此二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B症状及IPI评分无关(P<0.05)。除5例放弃治疗外,大多数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加或者不加利妥昔单抗(R-CHOP)方案化疗,治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3例,进展3例。12例患者在2年内复发或疾病进展死亡,其中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并导致死亡。中位生存期17.8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53.9%。结论原发CD+5DLBCL淋巴瘤多见于老年患者,易发生中枢或骨髓受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CHOP或R-CHOP方案疗效不佳。病理组织多来源于非生发中心,且Bcl-6及Mum-1的表达与CD+5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2015年37期 v.55;No.967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及其生物标志物筛选

    李修阳;张宁;任健;徐琬梨;李毓秋;刘家义;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代谢物的差异,探讨与PCOS痰湿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收集到的PCOS痰湿证患者、健康人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核磁共振氢谱预处理,随后使用SIMCA-P+软件进行模式识别多变量分析。经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后,再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修正,通过分析组间的差异代谢成分,最终筛选鉴定出PCOS痰湿证的生物标志物。结果 PCOS痰湿证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血清代谢成分存在差异。PCOS痰湿证患者较健康人血清中降低的代谢物有1-甲基组氨酸、柠檬酸、乙醇、甘油磷酸胆碱、低密度脂蛋白L1、脂质L6(P<0.05),增加的有乙酰乙酸、极低密度脂蛋白L5、脂质L7、乳酸、赖氨酸、N-乙酰糖蛋白、苏氨酸(P<0.05)。结论上述13种代谢物可能是PCOS痰湿证潜在的生物标志物。PCOS痰湿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分的变化机制和三羧酸循环、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三羧酸循环障碍、糖代谢缓慢、脂肪动员加强。

    2015年37期 v.55;No.96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地区甲状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黄风玲;刘攀;毛睿;杨颖;才层;包永星;

    目的探讨1 344例甲状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新疆地区甲状腺癌的早期防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013年12月1 344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提取相关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4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总体发病趋势逐年增加;男女性别比例为1∶2.7,男女发病比例未见民族差异;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病理类型及发病年龄高峰存在差异(P均<0.05);北疆发病例数约是南疆的两倍(P<0.05)。结论近十年间,新疆地区甲状腺癌总体发病趋势增加,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病理类型及发病年龄存在民族差异,北疆发病率高于南疆。

    2015年37期 v.55;No.96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膦甲酸钠对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胡春燕;徐金升;石博;张俊霞;白亚玲;崔立文;张慧然;张胜雷;

    目的研究膦甲酸钠(PFA)对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经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分别加入10 mmol/L的β-甘油磷酸(HP组)和10 mmo L/L HP+1 mol/L PFA(PFA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测定各组细胞钙含量,并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SMCs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及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HP组和PFA组细胞钙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且PFA组细胞钙含量较HP组明显降低(P<0.05)。HP组Cbfα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峰-谷-峰"样(P<0.05),且第一峰值高于第二峰值(P<0.05);PFA组Cbfα1 mRNA表现为第二高峰前移,分别于6 h及1 d达峰(P均<0.05),而蛋白水平达峰时间延后,分别于12 h和4 d达峰(P<0.05),且第二峰值均低于第一峰值(P<0.05)。结论 PFA能抑制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钙化,其可能是通过影响高磷诱导的VSMCs表型转化来实现。

    2015年37期 v.55;No.96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正>"隔"与"膈"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

    2015年37期 v.55;No.967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2015年37期 v.55;No.96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KB-R7943对高脂饮食大鼠心肌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吕岩;吴楠;李雯娜;贾大林;

    目的探讨选择性Na+/Ca2+交换体反向转运抑制剂KB-R7943对高脂饮食大鼠心肌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心脏给予完全缺血30 min,之后再灌注120 min。其中正常饮食喂养大鼠12只为对照组(C组),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大鼠48只。缺血后高胆固醇饮食大鼠做如下处理:12只不干预(高胆固醇对照组,HC组);12只给予KB-R7943(KB组);12只给予KB-R7943和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KB+G组);12只仅给予格列本脲(G组)。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心脏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测量心肌梗死范围,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及TUNEL染色评价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结果高脂喂养后,大鼠血清TC、LDLC、HDL-C均升高。与HC组比较,其余各组HR均加快(P均<0.05);与HC组再灌注5、30、120 min比较,KB组左室发展压、等容收缩期左室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均升高(P均<0.05)。各组再灌注30 min内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C组心肌梗死程度明显低于HC组,KB组梗死程度最轻(P均<0.05)。与C组比较,HC组TUNEL阳性心肌细胞所占百分比均高(P均<0.05),KB组明显低于HC、KB+G组、G组(P均<0.05)。HC组、KB+G组及G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Z线扭曲,肌带长短不一。肌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心内异染色质凝聚,核膜局部模糊。KB组少数肌丝灶性溶解,线粒体肿胀轻微,少许肌浆网扩张。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可增加缺血心肌的损伤程度,但不影响心脏收缩功能;KB-R7943通过ATP敏感性钾通阻滞剂减少高脂饮食大鼠缺血心肌坏死及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5年37期 v.55;No.96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氧化苦参碱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赵阳;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于由H2O2所致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将细胞随机分成4组:1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2模型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00μmol/L H2O2培养6 h;3苦参碱低、高剂量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低、高浓度(20、60μmol/L)的苦参碱培养12 h,再加入终浓度为200μmol/L的氧化应激继续培养6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收集细胞上清及培养基,采用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KT、AKT、p-Bad、Bad、Bcl-2、Bax蛋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调亡率升高,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增强、SOD活性减弱、MDA水平升高,p-AKT、Bcl-2、p-Bad蛋白水平降低,Bax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碱低、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提高,凋亡率降低,细胞上清液中MDA水平降低以及LDH活性减弱,SOD活性增强,p-AKT、Bcl-2、pBad蛋白表达量升高,Bax的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苦参碱可以通过影响p-AKT及其下游蛋白Bad表达,对H9c2心肌细胞由H2O2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起保护作用。

    2015年37期 v.55;No.96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AG490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高延才;杜爱玲;张林朋;张合鹏;曹少鹏;王振刚;季泰令;

    目的研究JAK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阻断剂AG490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健康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四组:MCAO组、假手术组、高剂量AG490干预组和低剂量AG490干预组。MCAO组采用左侧颈外动脉插栓法造模;假手术组不插栓,结扎并剪断左侧颈外动脉,夹闭左侧颈总动脉1 h后撤动脉夹,缝皮;高剂量AG490干预组和低剂量AG490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1 h分别给予腹腔注射6、3 mg/kg AG490,MCAO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动物麻醉清醒后6、12、24 h,应用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评价脑缺血损伤程度;动物麻醉清醒后24 h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技术检测脑组织梗死范围,ELISA法检测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大鼠麻醉清醒后24 h,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高剂量AG490干预组和低剂量AG490干预组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TNF-α和IL-1β水平高,脑组织梗死范围大(P<0.05或<0.01);与MGAO组比较,高剂量AG490干预组、低剂量AG490干预组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低,TNF-α、IL-1β水平低,脑组织梗死范围小(P均<0.01)。结论 AG490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实现的。

    2015年37期 v.55;No.96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沈静雪;刘宇;张盈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69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NAFLD者83例(NAFLD组),未合并NAFLD者86例(非NAFLD组)。根据肝酶是否升高将NAFLD组又分为肝酶正常组、肝酶升高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检测肝酶、糖脂代谢指标,计算BMI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各组血清hs-CRP、TNF-α、IL-6、IL-10、TGF-β1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的体质量、BMI、腰围、GGT、ALT、AST、TC、TG、LDL-C均高(P均<0.01),而年龄、HDL-C低(P均<0.01)。2NAFLD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HOMA-IR均较非NAFLD组升高(P均<0.01),而FPG、2 h PG、Hb A1c与非NAFL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hs-CRP、TNF-α、IL-6水平升高,IL-10、TGF-β1水平降低(P均<0.01)。4与肝酶正常组比较,肝酶升高组hs-CRP、TNF-α、IL-6水平高,IL-10、TGF-β1水平低(P均<0.01)。5hs-CRP、TNF-α、IL-6与HOMA-IR、ALT、GGT、TG呈正相关(P均<0.01),IL-10、TGF-β1与HOMA-IR、ALT、GGT、TG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IL-6均升高,IL-10、TGF-β1降低,在肝酶升高的患者中也有类似改变,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可反映T2DM患者中是否合并NAFLD以及肝脏病变程度。

    2015年37期 v.55;No.96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

    吴小梅;何爱琴;鲁一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T2DM)并发DN患者106例,轻度DN 65例(轻度DN组)、重度DN 41例(重度DN组),并选择单纯T2DM患者224例作为非DN组。采取静脉血液与尿液,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血糖、血脂、尿素氮、肌酐、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3组间上述生化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并分析各组血清FT3、FT4、TSH与UAER、血肌酐、Hb A1c之间相关性。结果与非DN组相比,重度DN组FT3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P均<0.01)。轻度与重度DN组FT3与UAER水平均呈负相关(r=-0.36,P=0.042;r=-0.62,P=0.016)。结论 DN患者FT3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随着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其FT3水平降低。

    2015年37期 v.55;No.967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VEGF和IGF-1的影响

    秦明;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98例(123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60眼)、对照组49例(63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两组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IGF-1。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VEGF和IGF-1水平均明显降低,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较好,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VEGF和IGF-1的水平。

    2015年37期 v.55;No.96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关系

    叶守姣;张硕;常柏;

    目的探讨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以明确肥胖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324例糖尿病患者,按照BMI随机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其酮症、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肥胖组微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率高于非肥胖组(P均<0.05),非肥胖组酮症的发病率高于肥胖组(P<0.05),两组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有关。

    2015年37期 v.55;No.96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杜彦丽;袁捷;姜云生;王肃;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性膀胱(DNB)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6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DNB诊断标准分为DNB组、非DNB组。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Hcy,放射免疫法测定FA、Vit B12,B超测定残余尿量。将DNB患者根据残余尿量不同分为A、B、C组,A组残余尿量50~300 m L,B组残余尿量300~600 m L,C组残余尿量>600 m L。并进行各因素间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与非DNB组比较,DNB组血清FA、Vit B12水平降低(P均<0.01),血浆Hcy水平升高(P<0.05)。A、B、C组Hcy水平逐步升高(P均<0.01),Vit B12水平逐步下降(P<0.05)。DNB与病程、Hcy、Cr、FPG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1、0.686、0.657、0.51,P均<0.05),与BMI、Vit B12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8、-0.551,P均<0.05)。残余尿量与Hcy呈正相关(R=0.783,P<0.01),与Vit B12呈负相关(r=-0.763,P<0.01)。结论 DNB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血清FA、Vit B12水平降低,其三者的变化参与DNB的发生过程。

    2015年37期 v.55;No.96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

    韩宝玲;王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T2DM患者150例,根据血尿酸(UA)水平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A组)和糖尿病血UA正常组(B组)。测量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计算BMI、HOMA-IR,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BMI、HOMA-IR、TG、UAER明显高于B组(P均<0.05)。结论 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尿蛋白升高,肾脏功能受损。

    2015年37期 v.55;No.96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潘晓霞;李振作;李红专;季媛媛;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70例,根据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A组)35例、高尿酸血症组(B组)35例,另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SBP、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尿酸等指标。采用SPECTRA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CIMT。血尿酸与CIMT的关系采用直线与偏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后,A、B组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19.77±37.98)μmol/L比(252.34±30.24)μmol/L,P<0.01;(454.00±28.42)μmol/L比(252.34±30.24)μmol/L,P<0.01]。直线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与患者年龄、FPG、SBP、BMI、TG、TC、CIMT呈正相关(P均<0.05),与HDL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SBP、CIMT、血尿酸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可作为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37期 v.55;No.96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胸腔积液ADA/血清ADA和TB-Ab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韩冰;宋其生;于滨;高阳;李康;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血清ADA和结核抗体(TB-Ab)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8例(结核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肿瘤组)。采用ADA偶联谷氨酸脱氢酶连续检测法测胸腔积液和血清ADA水平;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清TB-Ab水平,并对两组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组胸腔积液ADA水平和胸腔积液ADA/血清ADA均明显高于肿瘤组(P均<0.01)。结核组TB-Ab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组(P<0.05)。以胸腔积液ADA>40 U/L作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8%和80.4%,准确率81.7%;以胸腔积液ADA/血清ADA>1.0作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2%和84.8%,准确率85.6%。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TBAb敏感性68.9%,特异性78.2%,准确率73.1%;当联合胸腔积液ADA/血清ADA>1.0和TB-Ab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上升到98.3%、95.6%和98.1%,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指标(P均<0.01)。结论胸腔积液ADA/血清ADA和TB-Ab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优于单指标检测。

    2015年37期 v.55;No.96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L858R突变的NSCLC患者埃克替尼治疗效果比较

    张笑雪;臧建华;杨妮霞;

    目的比较埃克替尼治疗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 L858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经证实为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其中外显子19缺失60例(A组)、外显子21 L858R突变44例(B组)。均接受埃克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两组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埃克替尼治疗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 L858R突变的NSCLC患者临床效果相同。

    2015年37期 v.55;No.96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OPD患者血清sTREM-1、IL-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廖敏;李志英;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与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和稳定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35例,对COPD患者随访6个月,于入院当天(急性加重期)及入院治疗后14天(缓解期)、入院治疗后6个月(稳定期)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 TREM-1、IL-17。COPD稳定期患者于抽血当天完善CAT评分测定及肺功能测定。结果 COPD患者外周血清中s TREM-1及IL-17的水平在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缓解期与稳定期两两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PD患者s TREM-1和IL-17治疗后的下降幅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s TREM-1下降幅度明显大于IL-17下降幅度(P<0.05);稳定期患者血清中s TREM-1及IL-17水平与患者CAT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0、0.368,P均<0.05),与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8、-0.373,P均<0.05)。结论COPD患者血清s TREM-1、IL-17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2015年37期 v.55;No.96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及胃、结直肠息肉之间的相关性

    杨振;吴战军;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以及胃、结直肠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 1 316例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对175例胃息肉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对170例胃息肉患者(观察组)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取同期行结肠镜检查的5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结果 175例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148例,占所有阳性病例的84.6%,其次是增生性息肉16例(9.1%)、胃底腺息肉8例(4.6%),腺瘤性息肉3例(1.7%)。胃息肉患者Hp感染阳性率32.6%(57/175),炎性息肉Hp感染率较其他类型明显高,且与增生性息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65.1%(71/109)明显高于对照组29.9%(66/221)(P<0.05)。结论胃息肉中炎性息肉最多,炎性息肉Hp感染阳性率高于增生性息肉;胃息肉阳性的患者发生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的可能性较大。

    2015年37期 v.55;No.96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肺腺癌组织中COX-2、EGFR、PDGFR和nm2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爱丽;孙蕾娜;张丹丹;王文普;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转移抑制基因23(nm23)蛋白在原发性肺腺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EGFR、PDGFR和nm23蛋白在109例原发性肺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EGFR、PDGFR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0%、58.7%、74.3%,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均<0.05)。nm2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0.6%,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COX-2蛋白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年龄相关(P<0.05);EGFR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均<0.05);nm2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均<0.05)。肺腺癌组织EGFR和nm23、PDGFR和nm23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48,P<0.05;r=-0.432,P<0.05),EGFR和PDGFR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03,P<0.05)。结论在肺腺癌组织中,COX-2、EGFR、PDGFR表达升高,nm23蛋白表达降低,综合检测上述指标在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估计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2015年37期 v.55;No.96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3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胡煊;熊兵红;马利;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微小RNA-31(miR-3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60例CRC患者血清中miR-31的表达量,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计算miR-31诊断CR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CRC患者血清miR-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miR-31的相对表达量与CRC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血清miR-31诊断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3%和60.2%,ROC曲线下面积为0.75。结论 CRC患者血清miR-31升高,后者与肿瘤进展有关;miR-31水平检测对诊断CRC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2015年37期 v.55;No.96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ω-3鱼油脂肪乳静脉注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李迪;李增男;张人丹;许春花;薛刚刚;施维;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静注)ω-3鱼油脂肪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给予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胰酶活性,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脉注射ω-3鱼油脂肪乳(研究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治疗7 d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ELISA法检测两组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并对两组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CRP分别为(130.6±12.8)与(120.2±13.1)mg/L,PCT分别为(20.4±4.0)与(21.2±4.3)μg/L,TNF-α分别为(70.4±18.7)与(69.8±17.6)ng/L,IL-6分别为(295.6±67.7)与(302.4±65.6)μ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5±6.4)与(17.8±8.2)分。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CRP分别为(34.9±11.5)与(58.4±12.1)mg/L,PCT分别为(5.4±3.5)与(10.2±4.2)μg/L,TNF-α分别为(20.5±15.4)与(42.3±14.5)ng/L,IL-6分别为(201.4±64.5)与(254.5±66.3)μ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3±4.2)与(14.3±5.7)分,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静注ω-3鱼油脂肪乳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2015年37期 v.55;No.96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盐酸贝那普利对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李国永;邵峰;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盐酸贝那普利对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2例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开腹手术治疗,术前口服皮下注射胰岛素、术后胰岛素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两组术前7 d均使用盐酸贝那普利(10mg/d)控制血压,观察组术后继续通过鼻肠管或空肠造口或舌下含服用相同剂量盐酸贝那普利控制血压,1次/d,共用12 d,对照组不使用。两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72、144 h用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手术前后胰岛素用量、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24、72 h观察组FPG、ln HOMA-IR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2、3天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盐酸贝那普利可减轻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减少术后胰岛素用量。

    2015年37期 v.55;No.96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冯爱强;李庆辉;张彦武;吕以东;牛耀东;郝鹏亮;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患者8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无病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96.5%,5年无病生存率为92.2%。Ki-67、腋下淋巴结转移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生长因子受体2、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对预后无影响(P均>0.05)。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及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内分泌治疗(标准化|^β|=0.780)较淋巴结转移(标准化|^β|=0.491)对预后的影响更大。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预后较好。Ki-67低表达,腋下淋巴结阴性及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采取内分泌治疗复发风险较小。

    2015年37期 v.55;No.96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比较

    高翔;刘永军;于华;李晓丹;霍艳;

    目的比较紫杉醇135 mg/m224 h持续静滴与175 mg/m23 h静滴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的晚期卵巢癌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4 h组(135 mg/m2紫杉醇持续静滴24 h+卡铂300~400 mg/m2,匀速静滴3 h)及3 h组(175 mg/m2紫杉醇持续静滴3 h+卡铂300~400mg/m2,匀速静滴3 h)各3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7-H4、骨桥蛋白(OPN)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结果 24 h组总有效率为78.95%,3 h组为84.21%,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CA125、B7-H4及OP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均>0.05。24 h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低于3 h组(P均<0.05)。结论紫杉醇135 mg/m224 h与175 mg/m23 h持续静滴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效果相当,采用175 mg/m23 h持续静滴联合卡铂方案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消化道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2015年37期 v.55;No.96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孕妇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

    石春红;严倩;姜凌;

    目的观察孕妇血清叶酸(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有胎儿CHD的孕妇46例为病例组,无胎儿CHD的孕妇43例为对照组。采用竞争法测定血清FA水平,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比较两组血清FA和Hcy水平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FA水平低于对照组(t=2.426,P>0.017);病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体质量高、血清FA水平低是胎儿发生CHD的危险因素。血清FA≥41.6 nmol/L的孕妇与<32.5 nmol/L的孕妇相比,胎儿CHD发生率降低36倍,是胎儿患CHD的保护因素;Hcy的OR=1.036,95%CI:0.807~1.329,但并未增加胎儿CHD发生的危险性(P>0.05)。结论孕妇血清高水平FA是胎儿CHD的保护因素,血清FA水平对胎儿CHD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2015年37期 v.55;No.96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治疗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

    余阳阳;白锋;余静;吴鹏程;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70)和强化治疗组(n=72)。常规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每晚口服1次;强化治疗组术前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口服,然后40 mg每晚口服治疗,连续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TC、LDL-C、hs-CRP、ALT、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空腹血糖(FPG)及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患者12个月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并同入院造影结果比较支架处再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TC、LDL-C均较基线水平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而继续下降,其中强化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强化治疗组治疗后早期能够显著降低hs-CRP水平(P<0.05);强化治疗组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1年后强化治疗组发生支架处再狭窄例数略少于常规治疗组,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术前早期及术后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TC、LDL-C水平,降低早期hs-CRP水平,降低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安全性好。

    2015年37期 v.55;No.96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动脉组织PTX-3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沈宏;王晓军;薛梅;邢启崇;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主动脉组织PTX-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AS主要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43例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主动脉打孔废弃组织为观察组,12例亲属间肾移植供者的修剪废弃动脉组织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测定血清PTX-3、hs-CRP、LDL-C、TG、TC、HDL-C、脂蛋白(a)、[Lp(a)],行冠状动脉造影后采用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组织中PTX-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PTX-3、hs-CRP、LDL-C、TG、TC、LDL-C、Lp(a)高,HDLC低(P均<0.05)。观察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平均为(78.21±23.79)分,主动脉组织PTX-3表达量为0.21±0.05,在吸烟及糖尿病患者中升高(P均<0.05),与Gensini积分、血清PTX-3、hs-CRP、TG、TC、LDL-C、HDL-C、Lp(a)呈正相关(r=0.694,P<0.05)。对照组动脉组织PTX-3无表达。结论 AS患者主动脉组织中存在PTX-3表达,其表达与AS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2015年37期 v.55;No.96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系统评价

    裴磊;刘欣春;朱悦;

    目的系统评价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1966~2014.12)、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12期)、Embase(1974~2014.12)、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50~2014.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12)、CNKI(1979~2014.12)、万方数据库(1990~2014.12)、维普数据库(1989~2014.12)等数据库收集有关MED(MED组)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开放手术组)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1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 0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开放手术组比较,MED组术中出血量少[MD=104.45,95%CI(-154.32,-54.58)],切口长度短[MD=-3.05,95%CI(-4.84~-1.27)],术后住院时间短[MD=-5.11,95%CI(-6.43~-3.78)],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短[MD=-27.07,95%CI(-37.1~-17.04)],术后24 h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MD=-25.27,95%CI(-45.15~-5.40)],术后24 h血清IL-6水平低[MD=-12.89,95%CI(-15.93~-9.86)](P分别为<0.000 1、0.0008、<0.000 01、<0.000 01、0.01、<0.000 01)。2与开放手术组比较,MED组手术时间短[MD=16.94,95%CI(6.24~27.64)],术后下肢VAS评分低[MD=0.14,95%CI(0.05~0.23)],术后复发率低[OR=3.40,95%CI(1.09~10.62)](P分别为0.002、0.002、0.04)。3MED组优良率[OR=1.05,95%CI(0.94~1.17)]、并发症[OR=1.51,95%CI(0.83~2.74)]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42、0.17)。结论 MED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在术后疗效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相对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MED后患者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对周围组织的破坏及影响小。

    2015年37期 v.55;No.96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周世云;陈霞;洪涛;游淑红;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和全数字化钼钯X线摄影(钼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前均行磁共振、超声和钼靶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患者70例(110个病灶),按评分法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并比较。结果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超声(0.923)>磁共振(0.882)>钼靶(0.831),三者联合对比各种单项检查、超声对比钼靶检查的诊断效能更好(P均<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别(P均>0.05)。结论钼靶的诊断效能中等,超声和MRI诊断效能相仿,均优于钼靶,若这3种方法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2015年37期 v.55;No.96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舒芬太尼与酒石酸布托啡诺在急诊与择期剖宫产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

    钟超超;刘功俭;

    目的探讨急诊与择期剖宫产的患者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及酒石酸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与急诊剖宫产患者各60例,随机分成4组(n=30):择期手术分为C1组和C2组,急诊手术分为J1组和J2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均使用PCIA泵,C1和J1组配方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10 mg+地佐辛10 mg+托烷司琼6 mg,C2和J2组配方采用舒芬太尼100μg+地佐辛10 mg+托烷司琼6 mg,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 L。参数设定:负荷量2 m L,背景量2 m L/h,PCIA量0.5 m 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术后6(T1)、9(T2)、12(T3)、24(T4)、36(T5)、48 h(T6)各时间点的镇痛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smay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按压PCIA泵的次数和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与J1组比较,C1组各时点VAS评分低;与J2组比较,C2组各时点VAS评分低(P均<0.05)。与J1组比较,J2组T2、T3、T4时点VAS评分低、Rasmay评分高,与J2组比较,C2组Rasmay评分低(P均<0.05)。J1组48 h内按压PCA泵次数高于J2、C1组(P均<0.05)。J1组呕吐发生率高于C1组,J2组高于C2组(P均<0.05)。结论急诊手术患者术后采取舒芬太尼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对于择期手术患者,酒石酸布托啡诺为较理想的选择。

    2015年37期 v.55;No.967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观察

    姜玉龙;吴卫文;武刚;陈林;杨钱红;赵君;陆丽霞;施凤菁;

    目的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MRA检查观察大血管狭窄状况,随机分为扩容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扩容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通过TCD检测两组病变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提高,以扩容组为著(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扩容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以扩容组为著(P均<0.05)。结论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责任动脉远端的血流速度及患者预后。

    2015年37期 v.55;No.96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ACA和VEGF水平变化及意义

    王欢;李晨;苏学宁;

    目的观察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CA和VEGF,于脑梗死后3个月利用中文版Mo CA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9例患者出现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42.5%。两组年龄、饮酒、高血压、收缩压和Mo C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认知障碍组血清ACA水平高,血清VEGF水平低(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Mo CA评分与血清ACA水平呈负相关(r=-0.606,P=0.000),而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65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和血清ACA水平是发生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血清VEGF水平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ACA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此二者可作为判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评价指标。

    2015年37期 v.55;No.96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小飞;谢文瑾;盛路新;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肩袖损伤患者通过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术后2、4、6、8、12周,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指导功能锻炼,此后每年随访一次。统计患者随访终末期的疼痛评分(VAS)、活动范围、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平均为18.5个月(9~36个月)。经手术治疗后,肩袖损伤患者VAS降低,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升高(P均<0.01),肩关节活动范围均增大(P均<0.01)。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较好。

    2015年37期 v.55;No.96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观察

    侯训凯;

    目的探讨应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35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术后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2个月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1~18分、平均15.6分,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61~96(91.05±5.98)分。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例发生切口愈合欠佳,1例发生膝关节慢性疼痛,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较好。

    2015年37期 v.55;No.96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5例临床分析

    贾长辉;

    目的总结分析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和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观察组)的病历资料,收集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等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率及1年内复发率低(P均<0.05)。结论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

    2015年37期 v.55;No.967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恶性肿瘤进展的关系

    王巧;邹彦;罗清;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细胞因子(如IL-4、IL-13)的刺激下分化形成M2极型,并且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免疫抑制、基质重塑而参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均指出,TAMs的出现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并且提示不良临床预后。基于TAMs的肿瘤治疗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焦点。

    2015年37期 v.55;No.96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性激素对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赵冉;袁中尚;巩光平;高聆;赵家军;管庆波;

    近年来,与脂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发病率逐渐增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性激素与脂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如男性中睾酮、女性中的雌二醇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但是,性激素对脂代谢的影响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仍存在较大争议。激素替代治疗中,要掌握适应证,个体化地评估其利弊。

    2015年37期 v.55;No.967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早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韩梅盈;邹卉;梁莹莹;许平;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作为早期新生儿最常见的急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威胁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此文综述了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响因素,包括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宫内窘迫或窒息史、产前皮质激素应用、双胎或多胎、母亲高龄、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其他因素等,以指导早产儿HMD的防治,减少其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2015年37期 v.55;No.967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治疗进展

    李尚仲;闫新峰;齐承恩;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发病罕见,发病机理不明,多表现为良性病变。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治疗后易复发,尤其是弥漫型。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分为开放手术和关节镜下手术,为降低其复发率,人们也采用了放疗、冷冻、人工关节置换、生物靶向治疗等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015年37期 v.55;No.967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穴位疗法对妊娠期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郭慧;

    <正>妊娠期由于在母体解剖与生理各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极易出现妊娠期并发症,其中妊娠期肺炎就是最常见并发症[1]。常规治疗主要集中在退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方面[2],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未达到理想治疗状态。本研究中,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妊娠期肺炎3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5年37期 v.55;No.96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心脏淀粉样变性误诊3例临床分析

    黄静;赵云波;王健;张爱元;

    <正>淀粉样变是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着于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外区,如肾脏、心脏、神经系统、皮肤和关节等,导致器官或组织功能障碍的疾病。当淀粉样物质沉着或浸润于心肌间质、瓣膜、冠状血管及心肌内小血管时,即导致心脏淀粉样变性(CA)。CA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不具有特异性,极易漏诊及误诊。我们对2005~2014年在本院诊治,最后在北京协和医

    2015年37期 v.55;No.967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入编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正>2015年8月,我刊收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辑委员会通知,《山东医药》入编2014版(即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的核心期刊。近年来,《山东医药》杂志通过设立基金论文绿色通道、加大约稿力度等方式,提高杂志稿源质量;严格执行三审制

    2015年37期 v.55;No.96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