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威;孙倩;李舒展;张喜英;曹水;任秀宝;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NSCLC患者206例,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其肿瘤组织中PGAM1 mRNA表达,其中28例患者配对检测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GAM1 mRNA表达。以ROC曲线中约登指数最高值(1.96)作为PGAM1 mRNA表达水平的分割点,>1.96为PGAM1 mRNA高表达,≤1.96为PGAM1 mRNA低表达。分析NSCLC组织中不同PGAM1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不同PGAM1 mRNA表达者的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DFS的影响因素。结果 28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PGAM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P<0.05)。PGAM1 mRNA表达与NSCLC患者吸烟状况、组织学类型、病理学T分级有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GAM1 mRNA高表达者OS、DFS中位时间均低于PGAM1mRNA低表达者(P均<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GAM1 mRNA高表达是OS、D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分别为1.730、1.698,P均<0.05)。结论 PGAM1 mRNA在NSCLC组织中表达升高,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2015年40期 v.55;No.970 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凯;姜云霞;邓文帅;侯长江;余程;孙鹏;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MSCs,制备转染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MSCs(Ang-MSCs)或空载体腺病毒的MSCs(Null-MSCs),并鉴定;制备18只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ull-MSCs组和Ang-MSCs组各6只。成模后24 h,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 L,Null-MSCs组尾静脉移植5.0×109/m L Null-MSCs 1 m L,Ang-MSCs组尾静脉移植5.0×109/m L Ang-MSCs 1 m L。另取大鼠6只作为假手术组,手术操作与各模型组相同,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同期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 L。移植后1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经鉴定,Ang-MSCs可稳定表达Ang-1蛋白。移植后1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Null-MSCs组和Ang-MSCs组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2 min内经过相应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Null-MSCs组、Ang-MSCs组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均<0.01),2 min内经过相应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P均<0.01),且以Ang-MSCs组效果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 Ang-1基因修饰的MSCs可改善脑梗死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2015年40期 v.55;No.97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桂红;刘静普;张松;张怡梅;周卫华;张玉娜;刘月芹;朱铁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易感基因核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564例(乳腺癌组)、女性体检健康者394例(对照组),采用LDR-PCR技术检测外周血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分析不同基因型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收集乳腺癌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p53、Ki-67表达,以及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等资料,分析其与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的关系。结果两组均未检测出TT基因型,乳腺癌组GG、G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8.2%(554/564)、1.8%(10/564),对照组分别为97.7%(385/394)、2.3%(9/394);经BMI校正后,GG基因型患乳腺癌的风险是GT基因型的1.586倍(OR=1.586,95%CI为0.615~4.0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p53、Ki-67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均无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易感基因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无关。
2015年40期 v.55;No.970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扬敏;万端静;谢永华;罗彩林;邱丹缨;
目的探讨榄绿粗叶木茎甲醇提取物(以下简称MESLL)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9706细胞。1观察MES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EC-9706细胞,随机分为MESLL组、环磷酰胺组(CTX)组和空白组。MESLL组分别给予0.01、0.05、0.1、0.2、0.4 mg/m L MESLL干预,CTX组给予1 mg/m L CTX干预,空白组不干预。干预24、48、72 h,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2观察MESLL对细胞NO活性及NOS、c GMP含量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置入含0.01、0.05、0.1、0.2、0.4 mg/m L MESLL的培养液培养48 h,对照组常规培养48 h。检测两组细胞上清液NO活性及细胞NOS、c GMP含量。结果 1MES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干预24 h,仅MESLL组0.2、0.4 mg/m L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CTX组(P均<0.05);干预48、72 h,MESL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MESLL浓度升高而增加,MESLL组0.1、0.2、0.4mg/m L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CTX组(P均<0.05)。2 MESLL对细胞NO活性及NOS、c GMP含量的影响:随MESLL浓度增加,EC-9706细胞NO活性及NOS、c GMP含量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 MESLL能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NOS-c GMP通路有关。
2015年40期 v.55;No.97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焱;穆中一;林洪丽;李刚;陈昂;付成;胡滨;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肾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GRP78表达。根据癌组织染色结果分为GRP78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分析不同GRP78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GRP78表达者总生存期(OS),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釆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OS的影响因素。结果肾癌组织中GRP78阳性表达率为72.3%(78/108),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9.4%(21/108),二者比较P<0.05。GRP78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Fuhrman核分级无关(P均>0.05)。肾癌组织GRP78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OS分别为(57.9±8.6)、(77.2±7.9)个月,二者比较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GRP78表达、临床分期、Fuhrman核分级、淋巴结转移与OS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RP78阳性表达、Fuhrman核分级高、有淋巴结转移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GRP78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高表达与患者OS有关。
2015年40期 v.55;No.97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红;李彩霞;孙爱宁;丁子轩;徐明珠;王蓉娴;吴德沛;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诊成人ALL患者147例,根据初诊时WBC数、染色体核型及对诱导治疗反应等因素分为标危组53例、高危组94例(包括Ph+ALL36例、Ph-ALL 58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对55例保存骨髓标本患者行p53、NOTCH1、IKZF1-IK6基因热点突变位点检测,分析突变发生率。单因素分析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1个疗程,所有患者诱导缓解率为91.8%,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7.4±4.1)%和(46.1±4.2)%;5年EFS率和OS率分别为(29.9±4.1)%和(39.9±4.3)%。标危组3、5年OS率高于高危组Ph+ALL者及Ph-ALL者(P均<0.05)。p53、NOTCH1、IKZF1-IK6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82%、3.63%、32.73%。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初诊时WBC数、Ph染色体情况为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P均<0.05);IKZF1-IK6异构体突变阳性者生存率略低于其阴性者(P>0.05)。结论成人ALL患者远期预后较差,尤其是高危ALL患者。发病年龄、初诊时WBC数、存在Ph染色体为成人ALL的预后影响因素,IKZF1-IK6异构体突变也可能是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2015年40期 v.55;No.97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沙宁;田兆方;李玉红;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对高氧暴露新生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4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和伊马替尼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暴露于正常室内空气中,高氧对照组和伊马替尼组暴露于高浓度氧气中;伊马替尼组高氧暴露的同时腹腔内注射甲磺酸伊马替尼50 mg/(kg·d),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7天。造模10天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亚型(PDGF-B),RT-PCR法检测肺组织PDGF-B mRNA;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根据组织形态学改变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三组血清PDGF-B比较,P>0.05。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和伊马替尼组BALF中PDGF-B水平分别为(66.15±3.99)、(103.91±6.79)、(85.08±6.33)pg/m L,PDGFB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0.26±0.04、0.44±0.09、0.32±0.03,肺损伤评分分别为(0.62±0.21)、(2.32±0.38)、(1.61±0.46)分;上述指标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能通过PDGF及其受体轴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2015年40期 v.55;No.97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宇;沈山梅;胡明玥;田甜;金露;孟然;毕艳;朱大龙;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脱氢表雄酮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建立PCO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艾塞那肽组,每组10只。另取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成模后,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265 g/(kg·d)灌胃、艾塞那肽10μg/(kg·d)皮下注射,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处理28天。观察各组每周体质量变化。实验结束时行腹腔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胰岛素(INS)水平;隔日下腔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IL-6、内脂素(visfatin)和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LH、LH/FSH、FPG、2 h PG、INS、HOMA-IR、IL-6、PEDF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血清T、LH、LH/FSH、FPG、2 h PG、INS、HOMA-IR、IL-6、PEDF、visfatin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FSH、SHBG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艾塞那肽组、二甲双胍组体质量均降低(P均<0.05),且艾塞那肽组体质量降低的时间更早。结论艾塞那肽在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方面与二甲双胍相当,但其降低体质量的起效时间较二甲双胍更早。
2015年40期 v.55;No.97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董秀芳;董长征;
目的探讨伽玛刀照射对癫痫猫脑组织功能区皮层凋亡调控基因Bcl-2、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成年猫30只,随机取24只在额叶运动皮质多次注射青霉素制作慢性癫痫模型,剩余6只未制模作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后,将癫痫模型猫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伽玛刀组18只。伽玛刀组给予低剂量伽玛刀照射,边缘剂量15 Gy,等剂量曲线50%;伽玛刀组照射后4、8、12周,模型组成模后、正常组任意时间,采用Smialowki 6级评分法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采用MS4000U-1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统记录额叶功能区皮层脑电图30 min,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功能区皮层Bcl-2、p53表达。结果伽玛刀照射后12周,伽玛刀组癫痫发作级别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额叶皮层脑组织可见散在的癫痫样放电,波幅明显降低。模型组额叶皮层脑组织中Bcl-2、p53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均<0.05);与癫痫组比较,伽玛刀组照射后4、8周,额叶皮层脑组织中Bcl-2、p53阳性细胞数变化不明显,照射后12周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p5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伽玛刀照射可以减轻青霉素致癫痫猫癫痫发作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和抑制促凋亡基因p53表达有关。
2015年40期 v.55;No.97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索琳娜;金实;
目的比较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易感及肥胖抵抗大鼠血清网膜素-1(omentin-1)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饲以标准颗粒饲料;其余30只饲以高脂饲料。饲养12周后,从以高脂饲料饲养的大鼠中选取体质量增加最多的10只作为肥胖易感组、体质量增加最少的10只作为肥胖抵抗组,其余剔除。各组称取体质量,测量鼻尖至肛门的距离,计算Lee's指数。麻醉后,心脏取血,检测各组omentin-1水平及血糖、血脂(TG、TC、LDL-C、HDL-C)、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处死大鼠,称尸重,并迅速摘取附睾周围及肾周脂肪,称湿重,计算体脂比。结果饲养12周后,肥胖易感组血清omentin-1水平为(53.38±7.51)ng/L,明显低于肥胖抵抗组、对照组[(70.33±7.00)、(68.23±6.85)ng/L,P均<0.05],而肥胖抵抗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肥胖抵抗组比较,肥胖易感组体质量、体脂比、Lee's指数、HOMA-IR及血清TG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肥胖抵抗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omentin-1水平与Lee's指数、HOMA-IR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7、-0.569,P均<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易感大鼠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升高;omentin-1在抵制肥胖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5年40期 v.55;No.97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星辰;王铭;
目的观察Survivin D53A突变体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 L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p ORF9组及Survivin D53A组。空白对照组不干预;脂质体组给予5μL阳离子脂质体DOTAP/Chol;PORF9组给予含2μg对照质粒p ORF9和5μL阳离子脂质体DOTAP/Chol转染;Survivin D53A组给予含2μg Survivin D53A质粒和5μL阳离子脂质体DOTAP/Chol转染。各组转染后,采用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urvivin D53A组可见明显的细胞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其余三组均未见细胞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p ORF9组、Survivin D53A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2.5%±4.3%、88.6%±8.5%、54.3%±3.7%,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289.0±47.3)、(257.0±35.9)、(225.0±38.9)、(45.8±15.8)个,凋亡率分别为3.8%±1.4%、11.4%±3.7%、15.7%±2.5%和48.9%±7.1%。与其他三组比较,Survivin D53A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Survivin D53A突变体能够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2015年40期 v.55;No.97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涛;王晔;戴雪明;
目的探讨噻可拉林对甲状腺髓样癌TT(MTC-T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MTC-TT细胞,分别给予0、1、2、4、6、8、10、20、30 nmol/L噻可拉林处理72 h,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下MTC-TT细胞增殖抑制率;取10 nmol/L噻可拉林处理的MTC-T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将含有红色荧光的pRFP质粒转染MTC-TT细胞,分别给予0、5、10 nmol/L噻可拉林处理48 h,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噻可拉林能明显抑制MTC-TT细胞体外增殖,以10 nmol/L、作用48 h抑制效果最好(P均<0.05)。10 nmol/L噻可拉林能诱导MTC-TT细胞G0/G1期阻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10 nmol/L噻可拉林处理48 h,MTC-T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大量细胞变形、凋亡。结论不同浓度噻可拉林均能抑制MTC-TT细胞体外增殖,以10 nmol/L效果最佳。
2015年40期 v.55;No.970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中松;吴龙奇;
目的构建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EX基因慢病毒载体。方法经RT-PCR、基因重组等技术构建包含MMP-9-PEX、MMP-9信号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BPLV-s PEX9,利用慢病毒四质粒包装系统、脂质体法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出重组慢病毒。根据表达载体p BPLV携带signal-PEX9基因与否,分为空载体组和PEX组。慢病毒感染293FT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组慢病毒载体绿色荧光蛋白(GFP)发光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MMP-9-PEX在293FT细胞上清中的表达。结果构建的pc DNA3.1-s PEX9重组质粒(669 bp)测序鉴定结果与Gen Bank序列完全一致,说明质粒构建成功。s PEX9片段与p BPLV连接重组质粒双酶切,凝胶电泳可见约1 284 bp的酶切片段,与预期理论值相符,说明慢病毒表达载体p BPLV-s PEX9构建成功。空载体组和PEX组转染293FT细胞72 h,均可见较强绿色荧光,并有大量合胞体出现,说明包装慢病毒成功;多次传代培养后,仍可见很强绿色荧光,提示MMP-9-PEX基因已稳定整合入293FT细胞基因组内。PEX组293FT细胞上清液检测到28 k D蛋白条带,与预计PEX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符合,空载体组未发现相应条带。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携带人MMP-9-PEX基因的慢病毒,并将MMP-9-PEX基因高效导入了靶细胞,使之成功分泌出PEX蛋白。
2015年40期 v.55;No.970 3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芬兰;徐琳;曾凡杰;邱健;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疗程均为12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脑钠钛(BNP)、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行6分钟步行试验,记录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SD、LVEDD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LVEF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BNP、NT-pro BN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轻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并改善其心功能。
2015年40期 v.55;No.970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杨建国;陶凉;陈绪发;严慧峰;宋来春;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成形条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11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修复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采用自体心包条环缩瓣环。停体外循环,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评估二尖瓣成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随访12~46个月,记录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时间(125.4±31.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5.6±22.7)min,围术期死亡2例。术中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示,无反流42例,微量反流40例,轻度反流20例。与术前比较,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102例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死亡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85例,Ⅱ级13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成形条成形安全、有效。
2015年40期 v.55;No.97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姚邴山;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按《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给予规范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RP、IL-6、TNF-α)及肌钙蛋白I(c Tn I)、钠尿肽(BNP)水平变化,治疗前后行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62/65)、84.62%(55/65),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c Tn I、BNP水平及MLHF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延长,且观察组延长更明显(P均<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体内过度应激的炎性反应有关。
2015年40期 v.55;No.97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强;王洪新;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溶栓治疗前行CTP检查,发现存在缺血半暗带96例(缺血半暗带组),未见缺血半暗带64例(无缺血半暗带组)。比较两组溶栓前及溶栓2 h、24 h、14 d、30d NIHSS评分;溶栓前、溶栓第30天Barthel指数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24 h、14 d血清MMP-2水平。结果缺血半暗带组rt-PA溶栓后2 h、24 h、14 d、30 d 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P均<0.05);无缺血半暗带组rt-PA溶栓24 h内NIHSS评分变化不明显,直至溶栓第14天较溶栓前才明显降低(P均<0.05);缺血半暗带组溶栓24 h、14 d、30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无缺血半暗带组(P均<0.05)。与溶栓前比较,两组溶栓第30天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mR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缺血半暗带组溶栓第30天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无缺血半暗带组(P均<0.05)。两组溶栓前、溶栓24 h血清MMP-2水平无明显变化;溶栓第14天时,两组血清MMP-2水平较溶栓前均明显降低,且缺血半暗带组血清MMP-2水平低于无缺血半暗带组(P均<0.05)。结论 CTP检查发现缺血半暗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筛选适合rt-PA溶栓治疗者。
2015年40期 v.55;No.97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范洋溢;郭淮莲;
目的分析散发型克雅病(s CJD)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选择s CJD患者4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脑电图、头颅MRI及脑脊液)资料。结果本文4例s CJD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55~72岁,入院时病程2周~3个月。首发症状均为大脑高级皮层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言语障碍、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智能障碍在数月内进展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3例患者在睡眠中出现肌阵挛,1例患者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1例患者出现锥体束征,1例患者伴有双手手指不自主运动。脑电图检查出现典型的周期性三相尖慢复合波2例,弥漫性慢波2例。头颅MRI检查大脑皮层DWI相异常高信号(花边征)3例。脑脊液检测微量蛋白升高2例、14-3-3蛋白阳性3例。4例患者均予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半年内均死亡。结论 s CJD多表现为快速进展型痴呆并累及多个系统;脑电图、头颅MRI及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2015年40期 v.55;No.97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东风;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营养支持及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20%中长链脂肪乳剂、观察组给予10%ω-3鱼油脂肪乳静脉持续输注,均治疗1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T0)及治疗3(T1)、7天(T2)检测外周静脉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RP、IL-1β、IL-6及TNF-α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观察组T2时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OD水平升高,MDA、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T2时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T1时两组多数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减轻行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2015年40期 v.55;No.970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存红;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对局部晚期胰头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局部晚期胰头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常规开腹探查,确定病变无法手术切除;观察组术中直视下行胰头癌微波凝固治疗,对照组不予微波凝固治疗。两组术后常规放疗。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1、2、3个月疼痛及生活质量情况,治疗后3、5、7、9个月体质量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3、6、9、12个月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2、3个月疼痛缓解及KPS评分>80分者均多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9个月体质量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而对照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两组均未出现肠瘘、胆瘘、大出血,观察组术后出现胰瘘3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3、6、9、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局部晚期胰头癌开腹探者术中行微波凝固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但不能改善患者生存期。
2015年40期 v.55;No.97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娜;崔文华;梁珊;宋春红;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GDM孕妇49例(GD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50例(正常组)。两组均于孕24~28周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采用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两组分娩后取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胎盘组织IRS-1、PTP 1B。结果 GDM组FPG、FINS、HOMA-IR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HOMA-ISI、HOMA-β%均低于正常组(P均<0.01)。正常组胎盘组织IRS-1阳性表达率为100%,GDM组为63.26%,两组比较P<0.01。正常组胎盘组织PTP 1B阳性表达率为56.00%,GDM组为91.83%,两组比较P<0.01。GDM患者胎盘组织PTP 1B与IRS-1表达呈负相关(r=-4.85,P<0.01);IRS-1与HOMA-IR呈负相关(r=-0.552,P<0.01),与HOMA-β%和HOMA-ISI无相关性(P>均0.05);PTP 1B与HOMA-IR呈正相关(r=0.563,P<0.01),与HOMA-β%和HOMA-ISI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GDM患者胎盘组织IRS-1表达降低,PTP 1B表达升高,且均与HOMA-IR相关;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中信号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GDM发病有关。
2015年40期 v.55;No.97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淑云;
目的探讨当归对气滞血瘀证实体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气滞血瘀证实体肿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化疗,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组在常规方案化疗间期给予当归15 g/d,水煎服,代茶饮。连用4个周期评价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2.5%(3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当归可以改善气滞血瘀证实体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变异,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2015年40期 v.55;No.970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杨静;
目的探讨微小RNA-126(miR-126)、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患者5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43例,分别取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癌旁正常组织(癌旁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增生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miR-126、EGFL7 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内膜癌组miR-126 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增生组、癌旁组,增生组低于癌旁组(P均<0.05);内膜癌组EGFL7 RNA相对表达量、MVD均高于增生组、癌旁组,增生组高于癌旁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内膜癌组miR-126 RNA相对表达量与EGFL7 RNA相对表达量、MVD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7、-0.873,P均<0.05),EGFL7 RNA相对表达量与MVD呈正相关(r=0.416,P<0.05)。内膜癌组miR-126、EGFL7 RNA相对表达量均与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26呈低表达、EGFL7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
2015年40期 v.55;No.97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武庆珍;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EM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先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1次/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餐后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CA12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49/51),对照组为84.3%(43/51),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A125、hs-CRP和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51),对照组为29.4%(15/51),两组比较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EMs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异位血管生成有关。
2015年40期 v.55;No.970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梦诗;曹稳福;罗金虹;
目的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选择合适地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的评分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CT严重程度指数(CTSI)评分和胰腺外炎症CT(EPIC)评分结果,绘制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轻重分型、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器官衰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EPIC评分系统预测患者局部并发症的AUC高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系统,CTSI评分系统高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系统(P均<0.05)。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患者器官衰竭的AUC高于CTSI评分系统(P<0.05)。5种评分系统预测患者轻重分型、全身并发症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PIC评分、CTSI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较高,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器官衰竭的预测价值较高。
2015年40期 v.55;No.970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敏;张庆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SAP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胃肠减压、解痉镇痛、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钠40 mg+生理盐水100 m L静滴,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3 mg+生理盐水500 m L,以250μg/h速度静脉泵入,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天检测两组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及血清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同时比较两组预后情况(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7天内死亡例数)。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为70.59%,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AMS、UAMY、IL-8、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7天内死亡2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泮托拉唑钠,不仅能有效控制机体的炎症反应,还能提高抑酸、抑酶效果。
2015年40期 v.55;No.97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华;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84例(发作期组)、缓解期患者91例(缓解期组)和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美国罗氏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p H、Pa CO2和Pa O2,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同时分析发作期组、缓解期组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关系。结果发作期组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分别为(2.51±1.18)ng/m L、(119.3±12.9)pg/m L,缓解期组分别为(4.05±1.09)ng/m L、(79.35±22.42)pg/m L,对照组分别为(10.35±3.97)ng/m L、(63.71±17.35)pg/m 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发作期组Pa O2、FEV1%低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且缓解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RV%高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且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脂联素与TNF-α、RV%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186、-0.401,P均<0.05),与Pa O2、FEV1%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0.443,P均<0.05);血清TNF-α与RV%呈正相关(r=0.375,P<0.05),与Pa O2和FEV1%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0、-0.386,P均<0.05)。结论哮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TNF-α水平升高,且以急性发作期变化更甚,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脂联素对哮喘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2015年40期 v.55;No.97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余荷;
目的探讨假肠膜明串珠菌致血流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假肠膜明串珠菌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为中心静脉置管行肠外营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取导管血、导管末梢及外周血进行培养,结果均提示假肠膜明串珠菌阳性。例1药物敏感试验提示除对红霉素、替加环素敏感外,对四环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万古霉素及青霉素均耐药;拔出导管后给予替加环素治疗,2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周后停药,随访1个月未复发。例2先经验性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敏感试验提示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均耐药,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均敏感,遂停用万古霉素,加用左氧氟沙星。3天后体温无下降,给予替加环素治疗,患者体温下降后又回升至39.5℃,血培养为阴性;随后氧合指数较前急剧下降,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结论血培养假肠膜明串珠菌阳性可明确诊断假肠膜明串珠菌感染,及时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2015年40期 v.55;No.970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军;于刚;缪江波;侍海碧;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儿46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七氟醚组吸入6%七氟醚诱导入睡后,以2%~3%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丙泊酚组以2~2.5 mg/kg丙泊酚静脉注射诱导入睡后,以100~160μg/(kg·min)丙泊酚静脉泵入维持麻醉;术中均给予瑞芬太尼0.1~0.2μg/(kg·min)持续输注镇痛;术毕待自主呼吸出现后行辅助呼吸。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喉罩即刻(T2)、手术切皮(T3)、术中20 min(T4)、手术结束(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喉罩拔除时间,术中知晓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T0时,两组MAP、HR、Sp O2、RR、BIS、PET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5时,两组MAP、HR、BIS均较同组T0时降低,以丙泊酚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T1时Sp O2均较同组T0时降低,以丙泊酚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T1、T4时RR均较T0时下降(P均<0.05),T1~5时丙泊酚组RR均较七氟醚组降低(P均<0.05);各时点两组PET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苏醒时间七氟醚组为(15.6±2.9)min,丙泊酚组为(21.4±2.6)min,两组比较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喉罩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丙泊酚组术后躁动、谵妄1例,七氟醚组3例,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均无恶心、呕吐。结论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相比,小儿腹腔镜手术时七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深度更为合理。
2015年40期 v.55;No.970 74-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曹福羊;马丽;李娟;李军;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93例、对照组94例。两组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0.5~1.5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而后以0.2~0.6μg/(kg·h)维持泵注;对照组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1.5~2.5 mg/kg、瑞芬太尼0.04~0.4μg/(kg·min)维持麻醉深度,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镇痛和肌松效果。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麻醉镇静药物(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咪唑安定和顺式阿曲库铵)用量等。术前1天及术后第1、3天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测定认知能力,记录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POCD,MMSE≤27分)例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镇静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3天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发生POCD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1天血清TNF-α、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可减少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POCD例数,可能与其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在创伤早期具有抗炎作用有关。
2015年40期 v.55;No.97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吴岩;王蓉;原永芳;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2015年发表的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0篇,均无异质性。Meta分析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54%,对照组为71.14%,两组比较P<0.05。倒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的临床总有效率呈左右不对称分布。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2015年40期 v.55;No.97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罗艺;黄金华;徐刚;周杰;练慧斌;主父中印;鞠海宾;
目的探讨微环境个体化治疗对难治性烧伤残余创面细菌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难治性烧伤患者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照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描述,每日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峰时立即进行残余创面换药;对照组则不限定换药时间。两组治疗2周评估创面,同时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菌。结果两组治疗2周创面均缩小,缩小面积均大于原面积的20%,达到部分愈合标准,但均未完全愈合。观察组6例(40.0%)、对照组11例(78.6%)筛选出耐药菌,两组耐药菌筛出率比较P<0.05。结论微环境个体化治疗有助于难治性烧伤患者残余创面的愈合,并能改善残余创面的细菌耐药情况。
2015年40期 v.55;No.970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爱霞;王敏;高彩云;刘一凡;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出生一年内追赶性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GA(SGA组)、适于胎龄儿(对照组)各200例,比较两组出生一年内追赶性生长(体质量增加、身长增长、头围增长)状况,并分析影响SGA生长发育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GA组体质量在出生1~6个月、身高在出生3~9个月、头围在出生0~6个月出现追赶性生长(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母年龄、喂养方式、早期营养支持方法、早期喂养耐受情况与SGA生长发育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率低、单纯肠内营养、早期出现喂养不耐受是影响SGA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P均<0.05)。结论 SGA出生一年内均可见明显的追赶性生长;单纯肠内营养、早期出现喂养不耐受、母乳喂养率低为影响SGA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2015年40期 v.55;No.970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勇;黄乔;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炎性因子(IL-1、IL-6、TNF-α)水平在骨性关节炎(OA)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OA患者137例(OA组),OA早期54例、中期46例、晚期37例,另选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和关节液BMP-7、IL-1、IL-6、TNF-α,并分析其与OA病情的关系。结果 OA组血清和关节液BMP-7、IL-1、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OA病情进展血清和关节液BMP-7、IL-1、IL-6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BMP-7、IL-1、IL-6、TNF-α水平均与OA病情呈正相关(r分别0.402、0.824、0.621、0.792,P均<0.05),且与相应关节液中水平亦呈正相关(r分别0.337、0.786、0.483、0.522,P均<0.05)。结论血清和关节液BMP-7、IL-1、IL-6、TNF-α水平随OA病情进展逐渐升高,可作为评估OA病情的指标。
2015年40期 v.55;No.970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盼;乔宝民;陈晓博;姜行康;孙光;徐勇;
目的总结肾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因肾囊肿住院的1 19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结果 1 191例肾囊肿患者中,发病年龄以41~70岁多见;有症状者338例,主要表现为腰痛(307例)、血尿及镜下血尿(148例)、肾功能损害(44例)等,无症状而例行检查发现853例。肾囊肿部位:左肾454例,右肾334例,双肾均有403例;囊肿最大直径2~18 cm。术前均行B超检查,明确诊断为肾囊肿者1 077例;行CT检查者767例,明确诊断为肾囊肿者67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 074例,术后40例随访2年以上,无一例复发;行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治疗38例,术后15例随访2年以上,仅2例复发。结论肾囊肿一般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有症状者以腰痛最常见;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2015年40期 v.55;No.970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绥邦;支永发;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6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肝转移41例(肝转移组),未发生肝转移65例(无肝转移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术前肝功能分级、合并脂肪肝、脉管癌栓、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术后化疗与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有关(χ2分别为11.668、8.350、6.702、7.663、13.058、8.861、14.46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142,95%CI:1.123~1.798)、BMI≥23 kg/m2(OR=3.012,95%CI:1.301~6.973)、术前肝功能分级B级(OR=3.150,95%CI:1.702~5.829)、未合并脂肪肝(OR=0.539,95%CI:0.354~0.821)、有脉管癌栓(OR=4.212,95%:1.531~11.588)、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3.012,95%CI:1.301~6.973)、术后未化疗(OR=1.957,95%CI:1.331~2.877)为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干预,预防肝转移的发生。
2015年40期 v.55;No.970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