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及其与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关系

    付光学;陈玉东;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及其与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38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18例],冠脉造影正常者15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PDGF水平,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ACS组和SAP组患者冠脉病变情况,比较不同性质斑块患者血清PDGF水平的差异。结果 SAP、OMI、UAP、AMI组血清PDGF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UAP、AMI组血清PDGF浓度高于SAP、OMI组(P均<0.05);AMI组血清PDGF浓度高于UAP组(P<0.05)。SAP组冠脉病变以硬斑块为主,ACS组以软斑块为主;ACS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于SAP组(P均<0.05),SAP组与ACS组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患者血清PDGF浓度均低于软斑块患者(P均<0.05)。结论 PDGF参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清PDGF水平检测可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ACS提供新的思路。

    2015年41期 v.55;No.97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cTnI、外周血单核细胞Nrf2表达的影响

    孙雪梅;王瑞婷;贺克强;章蔚;柴小青;潘建辉;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中c Tn I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核蛋白Nrf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和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未吸入七氟醚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每组15例。S组切皮至主动脉阻断前吸入1.0%七氟醚20 min,随后予以10 min洗脱期,如此重复2次。于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24 h(T3)和48 h(T4)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清c Tn I水平、MDA水平和SOD活性;于T1和T3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周血PBMC核蛋白Nrf2表达水平;MDA水平、SOD活性与Nrf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T2~4时两组血清中c Tn I浓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但S组明显低于C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T3时两组PBMC核蛋白Nrf2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S组明显高于C组(P均<0.05)。与C组比较,T2~4时血清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MDA水平、SOD活性均与Nrf2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94、0.739,P均<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以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减弱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以上作用可能与增强Nrf2蛋白的表达有关。

    2015年41期 v.55;No.97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床旁快速检测血液N端脑钠肽前体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价作用

    田辉;吴铁军;张鲁军;崔玉静;曲爱君;田锁臣;邹秀丽;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静脉血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床旁快速检测NT-pro BNP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9例(其中妊娠高血压组16例、子痫前期组30例、子痫组23例)及与其年龄匹配正常妊娠组30例。入ICU第1天计算各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记录收缩压、舒张压、氧合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入ICU的第1、3、5天应用床旁快速检测仪检测各组静脉血NT-pro BNP水平,分析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三组APACHEⅡ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氧合指数、LVEF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子痫组入ICU第1天NT-pro BNP水平高于子痫前期组、妊娠高血压组(P均<0.05),经过治疗,随病情好转各组NT-pro BNP水平均降低,入ICU第5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入ICU第1天APACHEⅡ评分与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r=0.752,P<0.01)。结论床旁快速检测NT-pro BNP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

    2015年41期 v.55;No.97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血浆miRNAs检测水平的影响

    李云;宋银宏;吕云波;秦琴;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miRNAs(miRNA-21、miRNA-24、miRNA-126、miRNA-146、miRNA-223)检测水平的影响,确定其检测时间窗。方法选取6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时抽取外周动脉血分装于6支EDTA抗凝管中,每管2 m L;其中3管立即离心分离血浆,4℃冰箱保存;余3管全血放入4℃冰箱保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3管血浆分别于即刻(0 h)、24 h、1周后检测miRNAs水平,3管全血分别于4、24 h及1周后离心获得血浆再检测miRNAs水平,比较各时间段血浆miRNAs水平的差异。结果 1与0 h时比较,血液标本即刻离心保存24 h后血浆miRNA-21、miRNA-24、miRNA-126、miRNA-223水平下降(P均<0.05),1周后血浆5种miRNA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2与0 h时比较,全血保存4 h后离心分离检测血浆miRNA-21水平下降(P<0.05),24 h后血浆5种miRNA水平均下降(P均<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保存不同时间血浆中miRNAs稳定性不一;其中血浆miRNA-21稳定性最差,需取血后即刻检测。

    2015年41期 v.55;No.97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CD_4~+CD_(25)~+Foxp_3~+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

    赵子粼;叶常青;罗建春;马利贤;马武芝;梁晓辉;黄梁艳;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HF)大鼠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变化,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对HF大鼠免疫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空白组(16只)不作处理正常饲养;其余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造HF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16只)和模型组(16只)。干细胞移植组心肌内注射WJ-MSCs悬液,模型组予心肌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大鼠血清中NT-pro BNP及TNF-α、IL-10水平,并取大鼠心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F大鼠血浆NT-pro BNP、TNF-α均高于空白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移植后4周,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移植组NTpro BNP、TNF-α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升高(P均<0.05);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血浆NT-pro BNP水平呈负相关(r=-0.634,P<0.05)。结论 WJ-MSCs移植可显著提高HF大鼠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抑制炎症反应,改善HF症状。

    2015年41期 v.55;No.97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刘培;吴京秦;段美丽;

    目的探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脓毒症AKI患者193例,统计分析其性别、年龄、来源、原发感染部位、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分期、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机械通气、少尿/无尿、器官功能衰竭、肾替代治疗(RRT)及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93例患者中肾功能恢复110例、肾功能未恢复83例,两组年龄、KDIGO分期、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少尿、脏器衰竭个数、R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KDIGO分期高、APACHE-Ⅱ评分高、脏器衰竭个数多、行机械通气、少尿为影响脓毒症AKI肾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7.676、14.404、11.542、6.137、18.235、10.333,P均<0.05),而RRT为肾功能恢复的保护性因素(OR=0.217,P<0.05)。结论脓毒症AKI患者肾功能恢复与年龄、KDIGO分期、APACHE-Ⅱ评分、脏器衰竭个数、机械通气、少尿及RRT有关。

    2015年41期 v.55;No.97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催产素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作用

    董原君;张跃奇;胡敏;张志强;张桂青;

    目的探讨催产素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应激组、催产素组各8只。单纯应激组、催产素组给予大鼠单次延长应激(SPS)刺激,其中催产素组在应激后12 h内给予催产素干预,共干预14 d。干预过程中每隔3 d评价各组拒缚反射评分;干预第16天各组给予旷场实验,观察其穿格行为和站立行为;第17~21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定位航行能力、空间探索能力。结果与单纯应激组比较,催产素组拒缚反射评分降低,旷场实验穿格次数和站立次数增多,定位航行能力及空间探索能力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激后早期及时给予催产素干预可明显减轻大鼠的应激相关表现,并且对应激造成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有保护作用。

    2015年41期 v.55;No.97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小鼠心肌梗死6h冠脉血流变化及其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

    苏瑞娟;陈涛;张俊蒙;杨娅;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6 h时小鼠左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1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组)、低位结扎组(L组)和高位结扎组(H组)各7只,后两组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低位和高位实施结扎术。术后6 h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并测量左冠状动脉舒张期峰值流速(Vd)、平均速度(Vmean)和速度时间积分(VT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12 h处死实验鼠,采用病理学方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IS)。结果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 h后,S组与L组或H组比较Vd及Vmean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间VT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2 h,S、L、H组IS分别为(1.77±0.60)%、(38.88±7.97)%、(58.50±6.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血流Vmean及VTI与IS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1、-0.649,P均<0.01)。结论小鼠心肌梗死6 h冠状动脉血流参数变化与心肌梗死面积大小有关。

    2015年41期 v.55;No.971 23-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亚低温状态下TGF-β_1/Smad2/3通路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曾洪艳;彭宇婕;赵晓姝;

    目的探讨TGF-β1/Smad2/3通路在亚低温状态保护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制作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亚低温组各10只。亚低温组在亚低温处理1 h后采用干湿法测定各组脑组织含水量,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脑组织TGF-β1和p-Smad2/3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亚低温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假手术组、手术组(P均<0.05),而TGF-β1和p-Smad2/3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手术组(P均<0.05)。结论亚低温能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急性脑水肿,TGF-β1/Smad2/3信号通路参与了此过程。

    2015年41期 v.55;No.971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异丙酚对CO_2气腹后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邹海波;张巍丽;施鹏;孙晓峰;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CO2气腹后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2只。A、B、C组经尾静脉泵注生理盐水、D组经尾静脉泵注异丙酚。A组不做其他处理,B组经CO2气腹建立大鼠肺缺血模型,C、D组经CO2气腹建立大鼠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造模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计算肺湿干质量比(W/D),采用免疫组化法、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HO-1阳性细胞数、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结果 B、C组SOD、MDA、W/D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SOD、MDA、W/D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蛋白相对表达量、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三组(P均<0.01)。结论异丙酚在CO2气腹后大鼠肺脏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O-1表达增加有关。

    2015年41期 v.55;No.971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类型及标识,如专著[M]、期刊文章[J]等。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作者必须认真核对参考文献原

    2015年41期 v.55;No.971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缩略语的使用要求

    <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

    2015年41期 v.55;No.971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朱桢燕;孙建辉;柯海燕;杨晓宇;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9例,检测血清Cys-C、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根据Cys-C四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Q1组54例、Q2组57例、Q3组63例、Q4组57例,对各组行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及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评分,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GRACE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ACS患者Gensini评分、院内及出院6个月GRACE评分、NT-pro BNP、LVDD均随血清Cys-C水平增加而增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ys-C水平、Gensini评分与院内、出院6个月GRACE评分无相关性(β分别为0.24、0.15、0.07、0.09,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ys-C水平、Gensini评分为院内、出院6个月GRACE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β分别为0.27、0.23、0.42、0.27,P均<0.05)。结论血清Cys-C可反映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2015年41期 v.55;No.971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NL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冠脉血流的关系

    梁钰芩;李永辉;张寰;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冠脉血流的关系。方法选取12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依据入院时NLR值将其分为三组(A组NLR<5.0,B组NLR 5.0~7.5,C组NLR>7.5),PIC前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s-CRP、TC及LDL-C、CK-MB峰值;PIC后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LVEF;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CTFC)评估PCI后冠脉血流;多重线性回归分析NLR与CTFC的关系。结果随着患者NLR升高,其CK-MB峰值、hs-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TFC升高(P均<0.05),而LVEF、TC、LDL-C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均<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LR与CTFC呈正相关(r=0.428,P<0.01)。结论 NL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脉血流独立相关。

    2015年41期 v.55;No.97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E/Ea评价胸部放疗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影响的价值

    姚世发;江翠华;汤燕芳;周宁明;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值流速(E)/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评价胸部放疗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依据是否联合化疗分为单纯放疗组(A组)、放疗联合化疗组(B组)各40例,分别于放疗前后采用TDI测定E、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a)、Ea、心房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Aa),计算E/A、E/Ea值。结果 A组放疗前后E、A、E/A、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a减低(P<0.05),Aa、E/Ea升高(P均<0.05);B组放疗前后E、A、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a、Sa减低(P均<0.05),Aa、E/Ea升高(P均<0.05);放疗后B组与A组比较,Ea、Sa降低,Aa、E/Ea升高(P均<0.05)。结论 TDI测量的E/Ea可作为评价胸部放疗患者左心室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2015年41期 v.55;No.971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STEMI患者急诊PCI效果的影响

    潘港;徐细平;冯小坚;龙胜春;赵建华;张煦斌;卢拥华;李正在;张智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行急诊P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27例、B组39例、C组30例。三组均行急诊PCI、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组替罗非班静脉注射,B组替罗非班普通冠脉口注射,C组替罗非班改良冠脉注射。比较三组住院期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校正TIMI帧数(CTFC)、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24h血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以及出院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C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CTFC、c Tn I低于A、B组(P均<0.05),MBG、LVEF、LVEDD高于A、B组(P均<0.05)。出院1个月后随访,三组均未出现新发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等MACE。结论替罗非班改良冠脉注射对STEMI患者急诊PCI效果优于传统的静脉注射及普通冠脉口注射。

    2015年41期 v.55;No.97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围手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纪焕春;姚福梅;彭威;张金芳;刘英;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骨折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50 mg/次口服,2次/d;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药物干预。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分别记录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2天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 MSSD)及频域指标(TP、HF、LF、VLF)的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价患者术后12、24、48 h疼痛状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2 d SDNN、SDANN、r MSSD、TP、HF、LF、VLF均降低(P均<0.05);两组术后比较,观察组SDNN、SDANN、r MSSD、TP、HF、LF、VLF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后老年患者HRV指标明显降低,围手术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改善HRV,且对麻醉及术后疼痛无影响。

    2015年41期 v.55;No.971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魏鹏;杨向军;付强;吴强;朱可;王璐璐;邱成荣;张倩;钟健;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高危NSTE-ACS患者107例,按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4 h替罗非班组血CK-MB、c Tn I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总出血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MACE总发生率及其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改善高危NSTE-ACS行急诊PCI患者的心脏供血状况,降低MACE发生率,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2015年41期 v.55;No.971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血清CD40L、TNF-α、IL-1β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郑堃;马丽霞;郭秀珍;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D40L、TNF-α、IL-1β水平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检查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5例,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中CD40L、TNF-α、IL-1β的浓度,并记录患者住院2周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析3种炎性因子与患者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CD40L、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P均<0.05),CD40L、TNF-α、IL-1β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1、0.803、0.614,P均<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D40L、TNF-α、IL-1β水平检测有助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015年41期 v.55;No.97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阎小燕;崔德芝;杨清峰;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28例、B组26例、C组27例。A组口服拜阿司匹林,B组口服三七通舒胶囊(主要成分为三七皂甙),C组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和三七通舒胶囊,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三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PAg 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D-二聚体(D-D)的变化,同时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均可见D-D、PAg T降低,PT-INR增大、PT延长(P均<0.05);治疗后C组与A、B组比较PT-INR、PAg T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功能方面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或三七皂甙,且安全性较好。

    2015年41期 v.55;No.971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

    王敬祥;牛晶丽;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AMI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观察侧支循环形成情况,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4 d观察组冠脉造影显示侧支血管形成增多,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LVEF升高(P<0.05或<0.01)。结论前列地尔可显著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缺血症状,该作用与促进冠脉侧支血管形成有关。

    2015年41期 v.55;No.971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后心肌血液再灌注的关系

    陈群;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后心肌血液再灌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介入治疗患者100例,根据介入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分成低灌注组50例和正常灌注组50例。治疗4、8、12周,使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观察两组碎裂QRS波群阳性导联数,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就诊时及治疗4、8、12周心室壁运动情况,记录治疗后半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8、12周,低灌注组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正常灌注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碎裂QRS波阳性导联数均减少(P均<0.05),低灌注组减少程度低于正常灌注组(P<0.05);治疗后半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正常灌注组低于低灌注组(P<0.05);碎裂QRS波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低灌注的危险因素(OR=1.78,OR 95%CI为1.45~1.96,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碎裂QRS波提示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灌注不良,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2015年41期 v.55;No.971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咸慧霞;米娜;王同成;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记录三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长轴收缩最大应变(GLS)、6 min步行距离,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治疗后24 h、1个月LVEDD、LVEF、GLS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延长(P均<0.05);B组与C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月,C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B组(P均<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15年41期 v.55;No.971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血液NT-proBNP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王兆红;

    目的探讨血液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对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222例,其中冠心病组124例、非冠心病组98例。分别测定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2天血NT-pro BNP水平,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探讨NT-pro BNP水平检测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术前及术后NT-pro BNP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均<0.05);冠心病组术前与术后比较,NT-pro 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χ2=6.25,P=0.009)。冠心病组术前NT-pro BNP预测围手术期总心血管事件的最佳界点为102.0 pg/m L,术后最佳界点为142.3 pg/m L;冠心病组NT-pro BNP水平升高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液NT-pro BNP水平对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价值。

    2015年41期 v.55;No.971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蛇毒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刘哲;王晶;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蛇毒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蛇毒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对照法治疗1周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环化重组酶(CRE)、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以及肌钙蛋白(Tn T)。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LT、AST、CRE、CK、CK-MB以及TNT低,BUN升高(P均<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蛇毒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2015年41期 v.55;No.971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首剂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sCD40L水平的影响

    闫玲;

    目的探讨首剂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的影响。方法 1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300 mg顿服后,继续口服75 mg/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0 d血清hs-CRP和s CD40L水平并随访治疗1、3、6个月时的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s CD40L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治疗1、3、6个月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例数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首剂大剂量氯吡格雷可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和s CD40L水平,明显提高疗效。

    2015年41期 v.55;No.971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米力农对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

    金凌晖;施经添;阮俊贤;巢建新;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力农治疗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变化。方法 60例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米力农静脉维持剂量0.5μg/(kg·min),B组米力农50μg/(kg·min)负荷量静脉推注10 min后改米力农0.5μg/(kg·min)静脉维持;C组为多巴胺对照;三组均持续给药3 d,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两室间压力阶差(ΔP)、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每博指数(SI)、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左室收缩时间间期(LVSTI)、右室收缩时间间期(RVSTI)、二尖瓣E峰和A峰比值(E/A)。结果与用药前比较,A、B两组用药后ΔP、QP/QS、SI、CI、LVEF、LVSF、LVSTI、RVSTI、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A、B两组间比较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组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米力农静脉维持剂量0.5μg/(kg·min)即可明显改善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

    2015年41期 v.55;No.97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蒋桂花;杜金玲;张珉珉;谷万里;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各类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生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 917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时间,统计不同月份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例数,绘制月发病曲线图。根据当地气象局的气温观测数据得出月平均气温,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气温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时间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猝死在寒冷或炎热季节发病率较高(P均<0.01),心律失常以季节交替时发病率较高(P均<0.01)。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猝死发病率与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节律,寒冷、高温及气温骤变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5年41期 v.55;No.971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心脏左室功能的组织追踪成像及应变率成像特点

    董瑾莹;李青;葛菲;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心脏左室功能的组织追踪成像(TTI)、应变率成像(SRI)特点。方法选择绝经期女性137例,其中围绝经期组69例,绝经早期组68例;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E、A峰血流速度,计算E/A;采用TTI、SRI测量后间隔与侧壁、下壁与前壁、后壁与前间隔的二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位移(D)、平均位移(mean D)及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心肌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SRe/SRa。结果与围绝经期组比较,绝经早期组女性E值、E/A降低(P均<0.01),左室各壁二尖瓣环处SRs、SRe/SRa降低(P均<0.05),左室多数室壁二尖瓣环处D值和mean D值降低(P<0.05或<0.01)。结论绝经早期妇女左室舒缩功能较围绝经期妇女受损严重,且其心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早于心脏整体功能变化。

    2015年41期 v.55;No.97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硫酸镁对未足月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杨秀莲;李枫光;

    目的观察未足月子痫前期患者硫酸镁治疗后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及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探讨硫酸镁对子痫前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未足月子痫前期患者100例(轻度子痫前期55例,重度子痫前期45例)及正常妊娠者60例,子痫前期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测定二者入院后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与胱抑素C水平及未足月子痫前期患者硫酸镁治疗后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胱抑素C水平。结果未足月子痫前期患者硫酸镁治疗前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胱抑素C水平高于正常妊娠者(P均<0.05);重度患者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及胱抑素C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均<0.05);未足月子痫前期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后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胱抑素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结论硫酸镁可以降低未足月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与胱抑素C水平,改善肾脏功能。

    2015年41期 v.55;No.97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艾司洛尔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窦晓婧;王清平;

    目的探讨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另外观察组持续静脉泵入艾司洛尔72 h。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去甲肾上腺素(NA)维持量,测定动脉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血糖(Glu)水平,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记录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24、48、72 h心率减慢、每搏指数升高,NA维持量、Lac水平、Glu水平、E/A值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急性肾损伤、AR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艾司洛尔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心率、增加每搏输出量、改善组织灌注状况,降低AR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2015年41期 v.55;No.97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加味四物颗粒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陈明;顾国龙;张梓岗;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经加味四物颗粒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两组采用相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加味四物颗粒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 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变化,根据临床证候积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 h PG、FINS、Hb A1 c、ISI较治疗前均下降(P均<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物颗粒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疗效。

    2015年41期 v.55;No.97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NSE、NO、SOD、LPO水平变化及意义

    郑立冲;王协锋;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酶(LPO)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观察组)和体检健康者51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NSE、NO、SOD、LPO水平,并分析血清NO水平与NSE、SOD、LPO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血清NO、NSE、LPO、MDA水平高于对照组,SOD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0 d,观察组血清NSE、NO、SOD、LPO、MDA水平较入院时均有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水平与NSE、LPO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732、0.519,P均<0.05),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384,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NO、NSE、SOD、LPO水平即出现异常,检测其变化可以预测患者的病情进展。

    2015年41期 v.55;No.97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RORγt、Fox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吴晶晶;陈雄;黄娟;梁小妍;席晓薇;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RORγt、Foxp3的表达规律,分析Th17、Treg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40例和单纯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8例,选取囊肿的囊壁组织和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0.5 cm×0.5 cm,常规石蜡包埋备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ORγt、Foxp3蛋白表达。结果 RORγt、Foxp3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均<0.05);RORγt、Foxp3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均有关联(r分别为0.746和0.545,P均<0.05)。结论组织局部微环境中Th17/Treg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产生的原因之一。

    2015年41期 v.55;No.97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

    尹岩;周静敏;曹洁;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则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200 000 U/d)尿激酶患肢输入,疗程均7~10 d。观察两组治疗2周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缓解情况;治疗前后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心房利钠尿肽前体(NT-pro BNP)、PLT、动脉血氧分压(PO2)、肺动脉收缩压(PAP)及计算血栓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两组呼吸困难、胸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咳嗽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血浆D-Dimer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2周两组INR、FIB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血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2015年41期 v.55;No.97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结肠癌组织中NDRG1及TGF-β_1的表达及意义

    曹翌;彭春辉;杨开;张小薄;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NDRG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7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NDRG1、TGF-β1蛋白表达;切取新鲜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16例,采用q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NDRG1、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NDRG1、TGF-β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NDRG1及TGF-β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均<0.05)。结肠癌组织中NDRG1与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231,P<0.05)。结肠癌组织中NDRG1、TGF-β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结论 NDRG1及TGF-β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结肠癌预后不良,二者可能对结肠癌的恶性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2015年41期 v.55;No.971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6例儿童原发性输尿管息肉致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王盛兴;陈琳;葛文安;张岗;杨增雷;张高峰;白明;张敬悌;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所致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16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致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资料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儿间断脐周痛3例、间断患侧腰痛13例;患儿术前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CT、MRI、磁共振水成像、核素肾扫描检测确诊9例。16例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5年,临床症状均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无进展,未见息肉复发。结论儿童原发性输尿管息肉致肾积水临床表现典型;单一影像学检查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以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为主。

    2015年41期 v.55;No.971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王文娟;葛运芬;庞连杰;胡静云;王奕;

    目的探讨盐酸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观察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初始剂量均为20 mg/d,根据病情变化可酌情增加至40 mg/d。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第1、2、4、6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第1、2、4周HAMD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周,对照组、观察组HAMD量表评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各时段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疗效无差别,但盐酸帕罗西汀起效比氟西汀更快,且患者不良反应无增加。

    2015年41期 v.55;No.971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长期服用赖诺普利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运动时最大摄氧量的影响

    曲红;张媛;王冰;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左心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赖诺普利组、缬沙坦组各24例;在给予利尿剂、洋地黄类药(口服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等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赖诺普利组给予赖诺普利片起始剂量5mg/d,逐渐加量至20 mg/d;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起始剂量40 mg/d,逐渐加量至160 mg/d。比较两组治疗3、6及12个月的心功能、运动时最大摄氧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均无改变。治疗3、6及12个月,赖诺普利组运动时最大摄氧量分别为(17.85±1.07)、(20.41±1.02)、(20.34±0.86)[m L/(kg·min)],缬沙坦组分别为(17.49±0.98)、(17.88±1.41)、(17.54±0.97)[m L/(kg·min)]。与缬沙坦组比较,赖诺普利组患者治疗6及12个月运动时最大摄氧量升高(P均<0.05)。结论长期服用赖诺普利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

    2015年41期 v.55;No.971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同伴教育对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徐艳;柏春琴;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抗病毒治疗(HAART)HIV/AIDS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一对一艾滋病知识、药物知识及服药依从性教育,观察组加以同伴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饮食、运动、服药依从性及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3个月观察组(运动、服药)依从性好、相关知识掌握良好、心理状态良好、自我管理能力高所占比例升高(P均<0.05),且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同伴教育可提高HAART的HIV/AIDS患者运动、服药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015年41期 v.55;No.971 91-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治疗

    李宏亮;李广平;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AF)临床常见。本文总结ACS合并AF患者的临床特点、抗血栓治疗方法及保证抗血栓治疗安全性的策略,认为三联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栓治疗既可减少支架内及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也可通过合理缩短三联抗血栓治疗时间降低出血发生风险,是目前ACS合并AF患者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抗血栓治疗方法。

    2015年41期 v.55;No.97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心肌病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孙晓慧;牟艳玲;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血管紧张素Ⅱ、糖化血红蛋白、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8-羟基脱氧鸟苷、肿瘤坏死因子-α、利钠肽激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多种血清标志物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研究现状,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上述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可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2015年41期 v.55;No.97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心率减速力检测对冠心病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及预警价值

    张佳琪;李琳;

    心脏性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下降相关。心率减速力是近年来心脏电生理学方面的一项新的检测方法,其检查简单方便,不需要附加条件,能独立并定量测定心脏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及预警有重要价值。

    2015年41期 v.55;No.97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HGF/c-Met信号途径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贾颖;陈兴国;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能诱导多种细胞形态发生、增殖及血管发生的细胞因子,与其特异性受体c-Met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除参与正常的生物过程外,HGF/c-Met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HGF和c-Met过表达、c-Met突变与扩增造成的异常活化参与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2015年41期 v.55;No.971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四肢骨折术后盐酸氢吗啡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的镇痛效果观察

    汪信;张英;刘庆;

    <正>盐酸氢吗啡酮是一种强效半合成阿片类镇痛药,主要作用于μ阿片类受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δ受体,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5~10倍[1~3],适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它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镇痛作用。近年来,我们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氢吗啡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月本

    2015年41期 v.55;No.971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患者43例疗效观察

    赵秀华;

    <正>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其中以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患者43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同期本院共收治胃溃疡患者86例,

    2015年41期 v.55;No.971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临床诊治分析

    刘源;伦增瑞;

    <正>冠状动脉瘘(CAF)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0.4%[1]。CAF可能起自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普遍开口于右冠状动脉。大部分患者主诉无症状,部分患者因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可确诊,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2]。现将2000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28例CAF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2015年41期 v.55;No.971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