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碧林;俞秀华;申甜;喻明;汪红平;朱近悦;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H_2O_2诱导的小鼠胰岛素瘤β-TC-6细胞株(以下简称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胰岛β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置于含白藜芦醇10μmol/L+H_2O_2200μmol/L、含H_2O_2200μmol/L、不含H_2O_2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簇(ROS),RT-PCR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结果细胞凋亡率对照组>观察组>空白组,P均<0.05;细胞SO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空白组>观察组>对照组,P均<0.05;ROS水平对照组>观察组>空白组,P均<0.05;SIRT1蛋白表达量空白组>观察组>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空白组PGC-1α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H_2O_2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活化SIRT1/PGC-1α通路导致SOD1表达升高、ROS表达降低有关。
2015年46期 v.55;No.97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凌云;霍红梅;高芦燕;宋锴;王爱东;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分别予普通饲料喂养16只(对照组、空白组各8只)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4只,喂养8周后高脂高糖喂养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取16只随机分为观察组、模型组各8只。观察组和对照组予10 mg/(kg·d)Res,模型组和空白组予等量的1%羧甲基纤维素钠,每日灌胃1次,连续8周。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BG)、TG、TC、肾脏质量指数(Kw/Bw)、24 h尿蛋白定量。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CD_(68)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3和磷酸化Smad3蛋白。结果观察组24 h尿总蛋白、FBG、TC、TG、Kw/Bw均低于模型组,P均<0.01;模型组24 h尿总蛋白、FBG、TC、TG、Kw/Bw均高于空白组、对照组,P均<0.01。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为观察组轻于模型组,模型组重于空白组、对照组。观察组肾脏组织α-SMA、CD_(68)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均<0.01;模型组肾脏组织α-SMA、CD_(68)表达均低于空白组、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TGF-β_1、磷酸化Smad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对照组,P均<0.01;模型组TGF-β_1、磷酸化Smad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1。结论 Res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_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2015年46期 v.55;No.976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真稳;方彭华;史明仪;王艳;曹灵;卜平;朱妍;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中枢性甘丙肽(GAL)受体拮抗剂M35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将16只造模成功大鼠分为观察组和模型组各8只,另取8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观察组于侧脑室注射M35 2μL,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μL,1次/d,均干预21 d。采用血糖钳实验测定各组葡萄糖输注速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组织的GLUT4 mRNA。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模型组的葡萄糖输注速率分别为(13.4±1.32)、(22.98±2.32)、(16.91±1.56)mg/min,P均<0.05;心肌组织GLU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72±1.79、5.98±0.86、11.89±2.12,P均<0.05。结论侧脑室注射M35可使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GLUT4的表达上调,从而提高心肌胰岛素敏感性。
2015年46期 v.55;No.976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杰;陈秋华;刘华锋;潘庆军;
目的分析粤西地区肾功能代偿期Ig A肾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肾功能代偿期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Ig 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8.4%(126/328),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肾小球球性硬化评分、肾小球损伤积分、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肾小血管损伤评分和Lee氏分级可能与肾功能代偿期Ig A肾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甘油三酯血症、肾小血管损伤评分>2分与Ig A肾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有关(P均<0.05)。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肾小血管损伤评分>2分是粤西地区肾功能代偿期Ig A肾病患者并发高尿病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46期 v.55;No.976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尉耘翠;祝茸;夏丽莉;刘芬;何燕;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抵抗(IR)计算指数评价超重及肥胖人群中IR的准确性,寻找超重及肥胖人群更为理想的判定临界值。方法研究对象为406例超重及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计算纳入者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Mc Auley指数(Mc A),以空腹胰岛素≥12 m IU/L为IR金标准,评价各指数判定IR的准确性。结果 406例超重及肥胖者中,IR 114例、非IR 292例。以HOMA-IR≥2.6判定IR时,IR 138例、非IR 268例,其灵敏度为94.74%、特异度为89.73%,约登指数为0.84;以HOMA-IR≥2.68作为判定切点时,其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2.9%,约登指数为0.86。以QUICKI≤0.339判定IR时,IR 210例、非IR196例,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7.12%,约登指数为0.67;以QUICKI≤0.335作为判定切点时,其灵敏度为79.8%、特异度为99.0%,约登指数为0.79。以Mc A≤5.8判定IR时,IR 403例、非IR3例,其灵敏度为98.25%、特异度为0.34%,约登指数为-1.41;以Mc A≤4.29作为判定切点时,其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82.9%,约登指数为0.61。结论在超重及肥胖人群中HOMA-IR能更准确地评估IR;在这部分人群中判定IR时应考虑肥胖及脂代谢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作用,适当调整判定临界值,以便能提高评价IR的准确性。
2015年46期 v.55;No.976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李瑞;苗蕾;秦丽岩;孙玉萍;买拉木古丽;姚华;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因素,为HUA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 03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HUA组)和1 007例同期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HUA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BMI、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民族和高血糖与HUA发生有关(OR分别为1.963、1.293、2.204、1.544、0.684、0.695,P均<0.01)。结论新疆地区HUA的危险因素为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维吾尔族HUA发病率低于汉族。
2015年46期 v.55;No.976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春红;杨帆;杜锡贤;范玉;张欢欢;张春敏;韩长玉;
目的观察土茯苓提取物落新妇苷对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Ha Ca T细胞,观察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落新妇苷、空白对照组加DMEM培养液,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收集对数生长期Ha Ca T细胞,观察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落新妇苷+20 ng/m L INF-γ、模型对照组加20 ng/m L INF-γ、空白对照组加DMEM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结果落新妇苷在25、50、100、200、400μg/m L时,Ha Ca T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06%、26.53%、40.82%、60.20%及61.22%。落新妇苷在50、100、200μg/m L时,观察组Ha Ca T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26%、8.24%和15.38%;与空白对照组早期凋亡率(1.33%)比较,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F-κB p65、OPN、VEGF mRNA表达增加(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落新妇苷浓度增加,NF-κB p65、OPN、VEGF mRNA表达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土茯苓提取物落新妇苷能抑制Ha Ca T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制抑细胞NF-κB p65、OPN、VEGF mRNA表达有关。
2015年46期 v.55;No.97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英;张赛航;曹良顺;吕志伟;韩淑英;
目的观察麦花叶发酵醇提物(简称醇提物)对大鼠餐后血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各10只,分别以30、60、120 mg/kg醇提物及纯净水灌胃,给药20 min后葡萄糖2.5 g/kg灌胃,分别于给糖0、60 min尾尖取血测血糖,计算血糖抑制率。另取20只大鼠,处死后制备小肠外翻肠囊;将18只肠囊随机分为A、B、C、D、E组和对照B组,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0.5、1.0、2.5、12.5、25 mg/m L醇提物及生理盐水中,培养2 h后取肠囊内液体用葡萄糖试剂盒测定OD值,计算各组葡萄糖抑制率。结果各组给糖60 min血糖水平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血糖抑制率分别为17%、36%、76%(P均<0.05)。A、B、C、D、E组的OD值分别为0.206±0.005、0.173±0.010、0.159±0.013、0.114±0.011、0.231±0.008,P均<0.05;葡萄糖抑制率分别为10.80%、25.11%、31.17%、50.65%、57.14%(P均<0.05)。结论醇提物可降低GK大鼠的餐后血糖,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可能与其抑制肠管对葡萄糖有关。
2015年46期 v.55;No.97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惠洁;吴泉霞;赵劢;谭至柔;秦荔荣;黄雪;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结肠动力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和模型组制作DM模型,观察组于造模6周后每天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 U/kg,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剖腹取出全部肠道测量肠道推进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近端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缝隙连接蛋白43(Cx43),透射电镜观察近端结肠的超微结构。结果观察组肠道推进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肠组织ICC及Cx43表达均为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高于模型组,P均<0.05。观察组ICC数量、细胞间缝隙连接明显多于模型组,但少于对照组。结论 DM大鼠存在结肠动力障碍,可能与结肠组织ICC数量减少、细胞间缝隙连接破坏及Cx43表达降低有关;甘精胰岛素可抑制上述改变,改善结肠动力。
2015年46期 v.55;No.97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从艳;郑志远;修明文;刘维;
目的观察青壮年期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骨形态变化,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52只2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33只和对照组19只。观察组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5、6月龄时处死大鼠。分离各组左侧胫骨近端1/3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测量各组左侧股骨骨密度,留取血尿标本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24 h尿钙、磷。结果镜下可见对照组骨小梁排列密集,厚度较宽,间距小。观察组5月龄骨小梁排列稀疏,骨小梁厚度变窄,间距加宽;6月龄骨小梁排列更稀疏,厚度更窄,间距更宽。观察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宽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均低于对照组,骨小梁数(Tb.N)多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5月龄Tb.Ar、Tb.Th、Tb.Sp均高于6月龄,Tb.N少于6月龄,P均<0.05。观察组5月龄、6月龄及对照组的骨密度分别为172.50±4.96、172.74±4.63、187.79±3.90,P均<0.05。观察组血碱性磷酸酶、尿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壮年期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骨小梁减少、骨密度下降,可能与血液中碱性磷酸酶、尿钙升高有关。
2015年46期 v.55;No.976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袁;高克瑜;戴春;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DN造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只,分别于造模4周尾静脉输注BMSCs、生理盐水;另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12周,检测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糖、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和肌间线蛋白(desmin)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血糖、24 h尿蛋白量、Scr和desmin表达升高,nephrin表达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 h尿蛋白量、Scr和desmin表达降低,nephrin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BMSCs对DN大鼠肾脏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足细胞EMT有关。
2015年46期 v.55;No.976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立超;王晨宇;曹慧芳;李涛;马利锋;侯森林;康建省;刘怀军;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肝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10只。对照组行梗阻性黄疸假手术,其余组均结扎大鼠胆总管制备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24 h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 L/100 g。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红景天苷15、30 mg/100 g,1次/d。分别于干预7、14 d时采集各组腹主动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采用酶标仪检测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SOD活性。结果干预7、14 d时各组血清AST、ALT、DBIL、TBIL、MDA水平均为模型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对照组,P均<0.05;干预7、14 d时各组SOD水平均为模型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红景天苷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有肝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MDA、升高血清SOD有关。
2015年46期 v.55;No.976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辉;李保强;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2型糖尿病(T2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T2DM患者(T2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BDNF,ROC曲线分析其诊断T2DM的效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分别为(164.7±84.5)、(312.7±126.8)pg/m L,P<0.05。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与血清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9、0.512,P均<0.05),与TG呈负相关(r=-0.390,P=0.010)。血清BDNF诊断T2D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P<0.01)。在最优截断点237.0 pg/m L时,其诊断T2DM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84.0%,阳性预测值为87.7%,阴性预测值为70.0%。结论 T2DM患者血清BDNF明显降低,其对T2DM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5年46期 v.55;No.976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一书;王伟力;殷显德;
目的对比观察氨氯地平与氯沙坦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72例,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氯沙坦钾50 mg/次,1次/d,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及血糖、尿酸、肾功能、血钾、糖化血红蛋白变化,超声检查舒张期左心室厚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2.85%、91.67%,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舒张期左心室厚度均高于对照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与氯沙坦均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改善左心室厚度等方面却各有优势。
2015年46期 v.55;No.976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欧小虹;刘瑛;黄薇;
目的分析早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HUA)的临床特点。方法 212例早发T2DM患者根据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NUA)组122例与HUA组9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T2DM并发HUA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HUA组中男性、吸烟、家族糖尿病史、舒张压≥90 mm Hg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例均高于NUA组;HUA组年龄、BMI、TG、尿微量蛋白/肌酐(ALB/Cr)、ALT、CRP、Hb A1c、纤维蛋白原(FIB)及空腹血糖(FBG)均大于NUA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MI、ALT、TG、CRP、非酒精性脂肪肝、FBG、尿ALB/Cr、男性比例及舒张压与早发T2DM患者血高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9、0.447、0.652、0.448、0.559、0.398、0.356、0.291及0.456,P均<0.01)。结论早发T2DM伴HUA患者存在严重糖、脂代谢紊乱。
2015年46期 v.55;No.97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晓莉;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6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口服厄贝沙坦0.15 g,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肾康注射液100 m 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两组均治疗3周。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Ⅳ型胶原(Co-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白蛋白、VEGF、TGF-β_1、Co-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肾康注射液可减少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降低血清VEGF、TGF-β_1、Co-Ⅳ的水平,保护肾功能。
2015年46期 v.55;No.97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杜虹;盖云;张彤;
目的观察口服五桑饮辅助治疗脾肾气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效果。方法 60例脾肾气虚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五桑饮汤剂,每日1剂,2次/d。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桑饮治疗脾肾气虚型早期DN效果较好。
2015年46期 v.55;No.97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双双;王娈;马瑞欣;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30例(糖尿病组)和DN 35例(DN组),另选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RIP140、TNF-α、IL-6 mRNA。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TNF-α、IL-6。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IP140、TNF-α、IL-6 mRNA表达及血清IL-6水平均为DN组>糖尿病组>对照组,P均<0.05;DN组和糖尿病组血清TNF-α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RIP140 mRNA表达与IL-6 mRNA(r=0.374,P=0.046)、TNF-αmRNA(r=0.505,P=0.002)、血清TNF-α水平(r=0.593,P=0.001)呈正相关。结论 D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IP140mRNA表达升高,其可能通过调控微炎过程参与DN的发生、发展。
2015年46期 v.55;No.97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祯;赵连玉;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A组)与肾功能不正常(B组)各60例,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肾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Hb A1c、蛋白尿、贫血、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尿、贫血、糖尿病家族史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有关(OR=8.783、21.420、42.830,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危险因素为蛋白尿、贫血及糖尿病家族史。
2015年46期 v.55;No.976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彦景;李艳君;
目的观察肌氨肽苷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外周血内皮素(ET)、NO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严格控制血糖,治疗组采用肌氨肽苷注射液(10 m L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羟苯磺酸钙500 mg口服,3次/d;对照组仅口服羟苯磺酸钙500mg,3次/d;治疗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血浆E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MCV和SCV加快,血浆ET降低,血清NO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MCV和SCV加快,血浆ET降低,血清NO升高,P均<0.01。结论肌氨肽苷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可通过提高血清NO水平、降低血浆ET水平加快DPN患者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MCV和SCV。
2015年46期 v.55;No.976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建军;雷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320例初诊T2DM患者中不合并NAFLD 188例(A组)、合并NAFLD 132例(B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160例,取三组静脉血测算NLR,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IMT,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A组比较,B组NLR、IMT均升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IMT呈正相关(r=0.234,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NLR与IMT有关,NLR可预测IMT情况。
2015年46期 v.55;No.97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斐;全会标;陈开宁;陈道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多重耐药菌(MDRMs)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2型糖尿病并发MDRMs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中69.3%为女性,61.3%合并泌尿系结石和糖尿病肾病等复杂因素。75例患者共培养81株致病菌,其中MDRMs 75株;MDRMs中64株为大肠埃希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41株、非产EBSLs菌23株。产ESBLs与非产ESBLs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敏感性均>90%,对β内酰胺类、庆大霉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高度耐药,产ESBLs菌头孢他啶耐药率(73.2%)、头孢吡肟耐药率(56.1%)均高于非产ESBLs菌(54.7%和40.6%)。结论合并复杂因素的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泌尿系感染高危人群,致病菌以产EBSLs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率高,临床应结合病情和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015年46期 v.55;No.976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韩颖;李素芬;田秀标;石节丽;刘艳;郭红磊;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3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A组)和利拉鲁肽组(L组)各18例,分别予阿卡波糖和利拉鲁肽降糖治疗10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BMI、腰围(WC),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胆色素原(PBG)、Hb 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LVEF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评价两组心功能。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WC、FBG、PBG、Hb A1c、FINS和NT-pro BNP均降低,6MWT、LVEF均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治疗后L组WC、FBG、LVEF均降低,P均<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拉鲁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较好。
2015年46期 v.55;No.97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杜玉;张建凤;陈娟;王茜;
目的调查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自护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一般资料问卷对216例GDM患者进行自护能力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16例患者自护能力总分为(98.93±17.77)分,其中高水平17.59%(38/216)、中等水平81.48%(176/216)、低水平0.93%(2/21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DM患者自护能力与患者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是否参加孕妇学校有关(P均<0.05)。结论GDM患者自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是否参加孕妇学校是其影响因素。
2015年46期 v.55;No.97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菲菲;班博;李萍;满冬梅;何明明;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GDM患者(GDM组)、300例正常糖耐量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孕前BMI、孕期BMI增加值、分娩前BMI、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巨大儿分娩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BMI、BMI增加值、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均与GDM发病有关(95%CI:1.14~1.32;1.10~1.29;6.91~362.57;1.42~27.18;P均<0.05)。结论 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孕前BMI、BMI增加值、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
2015年46期 v.55;No.97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戴晓勇;杨晓英;叶宥文;沈健;岑烈;吴学杰;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在危重患者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3例接受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行PICCO监测指导容量管理,对照组26例以中心静脉导管及动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容量管理。观察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3 d液体总输入量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12 h的APACHEⅡ评分比较,P均>0.05;治疗后24、72 h观察组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27.2±7.5)h、3 d液体总输入量(10.4±5.4)m L、28 d病死率18.5%,对照组分别为(33.2±10.1)h、(14.7±5.3)m L及46.1%,P均<0.05。结论 PICCO技术指导危重患者CRRT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2015年46期 v.55;No.97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立庆;段保湘;赵静惠;冯素婷;王芳芳;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TNF-α的变化,并探讨其与LVEF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4例CHF患者(观察组)和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观察组予抗心力衰竭及改善心室重塑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A125、TNF-α,应用心脏超声多普勒测定两组LVEF。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CA125、TNF-α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25、TNF-α降低,LVEF升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清CA125、TNF-α与LVEF均呈负相关(r=-0.524、-0.509,P均<0.05),血清CA125与TNF-α呈正相关(r=0.563,P<0.05)。结论治疗前CHF患者血清CA125、TNF-α升高,治疗后均降低,二者与LVEF呈负相关,可作为病情及疗效的监测指标。
2015年46期 v.55;No.97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海燕;朱志远;任燕妮;何雪琴;李微;戴军;苏枫;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64例,记录其术前一般资料、术中相关指标、术后MACE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共发生MACE 21例,发生率为32.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脑血管病病史、手术危险分级、术中出血量、NYHA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可能与术后MACE发生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危险分级、心肌梗死病史、射血分数<50%、术中出血量>1 500 m L与MACE发生有关(P均<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后MACE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大、手术危险分级高、心肌梗死病史、射血分数低、术中出血量多。
2015年46期 v.55;No.97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静;陈玉东;刘相飞;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349例,其中经冠脉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37例(观察组)、排除冠心病112例(对照组),观察组确诊后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判断斑块稳定性,两组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PDGFD rs7950273位点基因型。结果观察组rs7950273位点CC、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6.2%、18.1%,C等位基因频率为54.1%;对照组分别为14.2%、34.8%、39.7%,P均<0.05。观察组易损斑块者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5%、57.9%,混合斑块者分别为31.3%、58.4%,均高于稳定斑块者的12.3%、43.1%(P均<0.05),易损斑块与混合斑块者比较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不稳定,PDGF-D rs7950273位点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越高;PDGF-D rs7950273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遗传易感基因。
2015年46期 v.55;No.97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文佳;张忠;王豪;王渊铭;许嘉鸿;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的水平,并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下简称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508例ACS患者斑块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并分析血清BNP水平与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508例ACS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28.81±6.41)mm~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1.49±0.48)mm,稳定性斑块192例、易损斑块316例,血清BNP(226.84±34.58)pg/m L;ACS易损斑块患者的斑块面积、IMT及血清BNP水平均高于稳定性斑块者(P均<0.05),ACS患者血清BNP与斑块面积、IMT呈正相关(r=0.649,0.547,P均<0.05)。结论 ACS患者斑块稳定性越差、斑块面积和IMT越大,血清BNP水平越高。
2015年46期 v.55;No.97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伟伟;孙广浩;张晓萍;邵润霞;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男性患者血清脂联素(APN)、CRP、IL-6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08例COPD稳定期男性患者(观察组),其中肺功能损害轻度32例、中度25例、重度29例、极重22例。同期男性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APN、CRP、IL-6水平,并分析COPD患者血清APN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除轻度患者外,其他患者血清IL-6、CRP及AP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极重>重度>中度>轻度(P均<0.01)。相关性分析发现,COPD患者血清APN与IL-6、CRP均呈正相关(r=0.455,P=0.015;r=0.382,P=0.033);与BMI、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呈负相关(r=-0.324,P=0.040;r=-0.467,P=0.019)。结论 COPD稳定期男性患者血清APN及IL-6、CRP水平均升高,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
2015年46期 v.55;No.97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黎骋;郑裕明;郭俊宇;马丽萍;陆爱英;汤敏中;吴惠惠;蔡永林;
目的观察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 IgR)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79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和30例慢性鼻炎患者(对照组)组织中的p IgR,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 Ig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8%(44/279)、90.0%(27/30),P<0.05。p IgR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P均>0.05),与血清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 A)、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有关(P均<0.05)。鼻咽癌组5年总生存率为64.6%,p IgR表达阳性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 IgR表达阴性者(χ~2=4.714,P=0.030)。多因素分析显示,仅T分期和N分期与总生存期相关。结论 p IgR在鼻咽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鼻咽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指标。
2015年46期 v.55;No.976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燚;岳瑞芹;廖伟;周新玲;荆信勇;武传中;
目的探讨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MN1)及骨桥蛋白(OPN)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6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27例(A组)与无淋巴转移69例(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MN1及OPN。结果 A组和B组血清STMN1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24/27)、69.56%(48/69),P<0.05;A组和B组血清OPN的阳性率分别为96.29%(26/27)、68.11%(47/69),P<0.05。STMN1和OPN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88.89%、96.29%,二者联合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血清STMN1及OPN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2015年46期 v.55;No.97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玲娣;徐名;张旭艳;陈敏;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HIF-2)、腺苷三磷酸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宫颈鳞癌组织(观察组)、47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中的HIF-2、ABCG2,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IF-2、ABCG2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HIF-2、ABCG2表达均与宫颈鳞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相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均>0.05);HIF-2与ABCG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6,P=0.003),且二者均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ABCG2、HIF-2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2015年46期 v.55;No.976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茂荣;
目的观察自制营养液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泌乳的影响。方法 200例初次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禁食12 h后予自制营养液252 m L,3次/d,至肛门排气后改为半流质饮食。对照组仅在患者肛门排气后行半流质饮食。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泌乳时间、泌乳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7.5±2.4)、(25.3±2.7)h,P<0.05;泌乳开始时间为(23.7±1.3)、(49.6±2.4))h,P<0.05;产后48 h观察组泌乳充足90例,对照组64例,P<0.05。结论自制营养液可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泌乳开始时间,增加泌乳量。
2015年46期 v.55;No.97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庆霞;刘春山;管宏钟;刘菏婧;王晓迪;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辅助下长圆针局部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3例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均在肌骨超声确定结筋病灶点后,采用长圆针行局部针刺治疗,1次/d,连续3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VAS分别为(5.88±1.54)、(2.33±1.33)分,WOMAC评分分别为(50.63±12.46)、(18.51±1.28)分,P均<0.05;临床疗效治愈15例、显效2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结论肌骨超声辅助下长圆针局部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较好。
2015年46期 v.55;No.97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路坦;刘晓潭;孙国兴;张超;董玉珍;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胸腰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46例患者(其中治愈215例、复发3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状况、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术中病灶清除情况、术后是否制动以及术后规范性治疗与术后结核复发可能有关(OR=4.186,4.381,4.381,8.163,2.237;P均<0.05),年龄、性别及血沉与术后复发无关(OR=1.230,0.126,0.882;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营养状况不良、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短、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及时清除和术后未严格制动与术后结核复发有关(OR=4.144,3.651,4.850,4.473,8.490,10.341;P均<0.05)。结论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营养状况不良、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短、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及时清楚和术后未严格制动。
2015年46期 v.55;No.97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曾德映;刘水清;李彩霞;陈海霞;杨新魁;
目的观察腹水浓缩回输联合腹腔内注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腹水浓缩回输联合腹腔内注药和单纯腹水浓缩回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24 h尿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TBil)、ALT、AST、血氨(NH3)、白蛋白(ALB),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肾素、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 L低于对照组,ALB和24 h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指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水浓缩回输联合腹腔内注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2015年46期 v.55;No.976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玉华;
目的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2岁。2例以急性阑尾炎入院,1例以腹部包块就诊,1例行子宫肌瘤手术发现阑尾增粗而行阑尾切除。病理见阑尾黏膜被高柱状肿瘤细胞取代,胞质透亮,充满黏液,细胞轻度异型,细胞排列呈腺管状,黏液突破黏膜肌层到达阑尾壁内或阑尾表面。4例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CK7阴性,CK20、CEA均为阳性,确诊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术后随访24个月,4例均无瘤生存。结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
2015年46期 v.55;No.97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倩萍;陈宏超;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AP患者,其中15例并发缺血性肠病(观察组)、95例单纯AP(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病程、血脂、D-二聚体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基础性疾病、病程长与AP并发缺血性肠病有关(P均<0.05)。结论年龄≥60岁、有基础性疾病、病程超过3周为AP并发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46期 v.55;No.97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