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芳;刘婧;沈洋;马丽洁;黄静;陈向东;赵素梅;周亦伦;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血液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比索洛尔组各36例。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 mg,1次/d,比索洛尔组口服比索洛尔5 mg,1次/d。治疗前、治疗12个月(治疗后)测定两组家庭血压(Home-SBP)、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内中膜横断面积(IMCSA)、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两组Home-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WV均明显降低,氯沙坦组降幅大于比索洛尔组(P均<0.05)。氯沙坦组治疗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IMCSA明显减小(P<0.01);比索洛尔组IMT明显增厚(P<0.01),IMCSA无明显改变(P>0.05)。氯沙坦组治疗后ox-LDL、HOMA-IR均明显降低(P均<0.01),而比索洛尔组二者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氯沙坦能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其机制可能独立于降压作用,与降低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管壁肥厚相关。
2016年04期 v.56;No.98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冰;陈一强;孔晋亮;罗劲;董必英;
目的探讨黄芩素联合两性霉素B(AMB)对烟曲霉菌生物被膜的破坏作用和杀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黄芩素及AMB对烟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FC);构建烟曲霉菌菌株生物被膜模型,将模型分为空白组、黄芩素组、AMB组、黄芩素+AMB组。成模24 h加入黄芩素组、AMB组、黄芩素+AMB组分别加入相应药物干预(黄芩素浓度128μg/m L,AMB浓度8 g/m L),空白组不干预。药物干预48 h后,结晶紫染色法行生物被膜半定量观察,胞外基质染色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生物被膜形态。结果生物被膜半定量结果:AMB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黄芩素组低于AMB组和空白组,P均<0.05;黄芩素+AMB组低于黄芩素组,P<0.05。荧光显微镜下空白组和AMB组可见菌丝密集交叉缠绕,胞外基质丰富;黄芩素组菌丝仍密集交叉在一起,但菌丝细长、光滑,无明显胞外基质;黄芩素+AMB组菌丝明显减少,无明显胞外基质。结论黄芩素可以破坏烟曲霉生物被膜胞外基质。黄芩素与AMB联合应用可增加AMB对烟曲霉菌丝的渗透作用,提高其杀菌效果。
2016年04期 v.56;No.98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彬;苏畅;张永亮;李建宇;李灵芝;
目的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探讨其与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压缺氧6 h组、低压缺氧12 h组、低压缺氧18 h组和低压缺氧24 h组,每组20只。各低压缺氧组置于低压氧舱模拟海拔7 000 m高原环境。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脑组织海马区形态学改变,检测脑组织含水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mRNA,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定位HIF-1α蛋白。结果 1与常氧对照组比较,各低压缺氧组脑组织海马区神经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坏死或凋亡,细胞质不规则红染,核仁碎裂或消失,且海马各区损伤程度不同,以CA1区最为严重;2与常氧对照组比较,各低压缺氧组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上升(P均<0.01),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3与常氧对照组比较,各低压缺氧组脑组织NOS活性均显著升高(P均<0.01);除低压缺氧6 h组外,其余各组脑组织NO含量均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均<0.01);4常氧对照组中未检测到HIF-1αmRNA表达,各低压缺氧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增加,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1或<0.05);常氧对照组脑组织海马各区均未见HIF-1α蛋白阳性标记的绿色荧光,低压缺氧损伤后先在部分神经细胞胞质中出现微弱荧光信号,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并明显呈向胞核聚集的趋势。结论急性低压缺氧可导致脑含水量升高,引发脑水肿,且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HIF-1α的应激性表达对急性低压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性调控作用。
2016年04期 v.56;No.98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关文英;赵海霞;王召格;葛瑞春;王瑞芳;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不同持续时间的负压吸引引起的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组织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LASIK术中负压吸引安全时间。方法将实验用6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负压吸引20 s组(n=20)、负压吸引45 s组(n=20)和负压吸引3 min组(n=20)模拟LASIK手术过程,负压吸引时间分别持续20 s、45 s及3 min;实验对照组(n=4)仅行单眼原位角膜激光消融,正常对照组(n=4)不进行任何处理。各负压吸引组分别于术后即刻、7天、10天、14天、28天各处死动物4只,实验对照组于激光消融后处死动物,同时处死正常对照组动物。采用752型分光光度计测各组视网膜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 NO含量及NOS活性:实验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负压吸引20 s组、45 s组术后各时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负压吸引3 min组术后即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天、10天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术后14天、28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天NO含量及NOS活性达高峰,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982,P<0.05)。结论 LASIK术中常规负压吸引20 s、45 s不会导致视网膜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改变;负压吸引时间延长至3 min可引起视网膜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升高,但这种改变是可逆性的,术后修复28天基本恢复正常。
2016年04期 v.56;No.98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熠琳;李军楠;刘雪静;朱鹰;路红;刘佩芳;
目的探讨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病灶140例、恶性病灶61例。分别行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超声、X线单项检查及联合检查,分析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血氧功能成像系统、超声、X线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7.14%、94.29%和90.71%,特异性分别为54.10%、86.89%和83.61%,准确性分别为70.15%、92.04%和88.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X线分别联合血氧功能成像检查诊断的敏感性提高。结论血氧功能学成像技术与超声及X线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可作为乳腺影像学检查的有益补充。
2016年04期 v.56;No.982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肖鑫;李大文;冯刚;成俊萍;何泳志;
目的探讨精子质量对不孕不育患者辅助生殖技术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1对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的不孕不育夫妇,其中行IVF-ET成功(二极体的胚胎数量占胚胎总数≥30%)者126对(IVF-ET组),IVF-ET失败(二极体的胚胎数量占总胚胎数<30%)后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R-ICSI)75对(R-ICSI组)。比较两组精液常规、精子DNA完整率、精子顶体完整率、顶体反应率;体外受精后比较两组受精率、优胚胎率。结果 IVF-ET组精子密度、活力及正常形态率均高于R-ICSI组(P均<0.05);R-ICSI组精子DNA断裂指数(DFI)明显高于IVF-ET组(P<0.05),顶体完整率、顶体反应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R-ICSI组受精率、优胚率低于IVF-ET组(P均<0.05)。结论当精子密度低于11.1×106/m L,正常形态率低于1.4%,DFI高于15.9%,顶体完整率低于77.3%,顶体反应率低于15.7%时建议直接行R-ICSI助孕。
2016年04期 v.56;No.98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宋彦;金玮;徐振群;费翔;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一期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铸型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一期多通道(24 F)PCNL治疗铸型肾结石62例(64肾)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64肾均完成一期手术碎石,术后48 h CT检查显示完全净石49肾(76.6%)、CIRF 12肾(18.8%)、残石>4 mm3肾(4.7%,采用ESWL碎石后残石顺利排出)。手术时间(82.44±21.28)min。术后18例(29.1%)出现并发症,其中ClavienⅠ级12例、Ⅱ级6例,未见Ⅲ级及以上并发症。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一期多通道PCNL清除铸型肾结石效果好,且较为安全。
2016年04期 v.56;No.98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罗莉;陈建昌;朱静;冯胜;高岚;徐怡;吴燕妮;薛咏霞;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腹膜透析患者35例(透析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测算对照组、透析组透析前和透析3~6个月(透析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I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右心室基底部内径(basal RVd)、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算右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VGLS)、右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RVGCS)、右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VGRS)、右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RVGAS)、右心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右心室舒张期末期容积(RVEDV)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测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透析组透析前LVIDd、LVISd、IVSd、PASP升高(P<0.05或<0.01),LVEF及右心室大小无明显变化(P均>0.05);透析组透析前后比较,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透析组透析前RVGLS、RVGAS、RVGCS、RVGRS绝对值明显降低(P均<0.05),RVEDV、RVESV明显升高(P均<0.05),RVEF无明显变化(P>0.05);与透析组透析前比较,透析后RVEDV、RVESV明显减小(P均<0.05),RVGLS绝对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发现尿毒症患者在RVEF正常时就已经出现右心室RVGLS、RVGRS、RVGCS、RVGAS的显著降低,及RVEDV、RVESV的显著增大;RVGLS可作为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右心室功能早期改善的一项重要指标。
2016年04期 v.56;No.982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卢军峰;解乃昌;马艳红;段友良;徐良;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及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蛋白(Cyclin D1)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检测115例PTC组织中BRAF基因,通过DNA序列分析计算基因突变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yclin D1蛋白。结果本组BRAF基因突变率为48.7%(56/115),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5.2%(75/115);颈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者BRAF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3.5%(25/34)、38.3%(31/81),P=0.001;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24/34)、63.0%(51/81),P=0.522;BRAF基因突变者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4%(45/56),BRAF基因野生型者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0%(30/59),二者比较P=0.002。结论 BRAF基因突变及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对PTC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二者对评估PTC患者的预后及术后复发的综合治疗效果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6年04期 v.56;No.98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京生;刘桂华;孙东红;杜昆;赵倩;于阳阳;崔幸琨;郝彤;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在尿路上皮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其中15例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TK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TK1蛋白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K1阳性表达率为68.4%(52/76),对照组无表达;观察组TK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K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术后无瘤生存率均有关(P均<0.05)。结论尿路上皮癌组织TK1表达上调,其表达变化有助于判断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
2016年04期 v.56;No.98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谭静;刘军;张文军;胥卉苹;刘蓉;兰海;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联合脐动脉收缩压/舒张压(S/D)值诊断胎儿缺氧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50例孕产妇,根据生产后脐带是否绕颈分为脐带绕颈组147例和正常组203例。采用Fisher评分法于孕28周进行NST试验判断NST类型(每周1次),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脐动脉S/D值、宫内脐带绕颈和羊水浑浊发生情况。比较两组NST类型、脐动脉S/D值、羊水浑浊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析NST与脐动脉S/D值联合检测与胎儿缺氧的关系。结果脐带绕颈组脐动脉异常型NST、脐动脉S/D值≥3.0、羊水浑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异常型NST发生率与脐动脉S/D值呈正相关(r=0.515,P<0.01);异常型NST+脐动脉S/D值≥3.0胎儿缺氧发生率较异常型NST+脐动脉S/D值<3.0、正常型NST+脐动脉S/D值≥3.0者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NST联合脐动脉S/D值能更准确地诊断围产期胎儿缺氧。
2016年04期 v.56;No.98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杰;陈舰;邵印麟;林敏;
目的分析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上海市普陀区部分社区240例中老年(50~91岁)髋部骨折患者240例(男81例、女159例),对术后康复状况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骨折病程、骨密度、运动量、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康复理疗等)进行分析。结果男、女髋部骨折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分别为52.87、219.53,P均<0.01),女性增长率高于男性。年龄大、骨折病程长、骨密度低、运动量小、存在焦虑抑郁及术后未行康复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差(P均<0.05)。结论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与性别、年龄、骨折病程、骨密度、运动量、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康复理疗有关,应鼓励患者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应加强心理疏导,积极辅以康复治疗,有骨质疏松者应接受规范化的治疗。
2016年04期 v.56;No.982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莹;武勇;王岩;王满宜;
目的观察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5例,均行纵切口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取局部骨突或者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距下关节融合情况,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行负重侧位X线检查,测量患侧及健侧后足高度、距骨倾斜角以及双侧跟骨结节内外翻角度、相对胫骨轴线内外移距离,并记录AOFAS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2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3例取自体髂骨植骨者术后3个月距下关节融合;2例取跟骨外侧壁切除骨质植骨者,1例(有吸烟史)距下关节延迟愈合,1例术后12个月距下关节仍不愈合,拟行返修手术。患者末次随访时负重侧位X线显示足高度平均减小4 mm(较术前改善5 mm),距骨倾斜角平均减小10.2°(较术前改善4.2°)。4例原患侧跟骨结节外翻者,平均外翻2.9°(较术前改善9.3°),平均外移12.3 mm(较术前改善5.1 mm);1例原患侧跟骨结节内翻者,内翻9°(较术前改善18°),内移1 mm(较术前改善2 mm)。术前平均AOFAS评分33分,术后平均69分。结论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较好。
2016年04期 v.56;No.98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永东;胡萍;陈海龙;陈柱鸿;徐强;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新兵训练致膝关节损伤情况及致伤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某部(海拔2 300 m)入伍的男性新兵180例,于训练第1、2、3个月分别行右膝关节磁共振图像(MRI)扫描,观察膝关节损伤(骨髓水肿、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情况,分析训练时间、入伍地海拔、专业体育训练和体型对膝关节损伤的影响。结果 180例新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损伤,各类膝关节损伤检出率随训练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入伍地为高海拔地区者训练第1、2个月骨髓水肿和关节腔积液检出率均低于低海拔地区者,训练第2、3个月半月板损伤检出率均低于低海拔地区者,P均<0.05。专业体育训练和体型对新兵膝关节损伤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高海拔地区新兵训练致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随训练时间延长而升高。训练时应根据新兵入伍地海拔调整施训策略。
2016年04期 v.56;No.98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灵玲;曾章锐;郭婧澜;常欧;邓青富;刘靳波;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因上尿路结石并泌尿道感染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观察组)94例,术后未并发尿脓毒血症(对照组)91例。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PCT、CRP和WBC计数。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PCT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术前血清PCT、WBC计数比较P均>0.05,CRP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PCT水平升高(P<0.05),CRP、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PCT诊断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632~0.975);血清PCT诊断尿脓毒血症的敏感度为90.24%,特异度为82.57%,阳性预测值为81.35%,阴性预测值为88.37%。结论血清PCT可作为早期诊断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可靠预测指标。
2016年04期 v.56;No.98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建文;张志宏;徐勇;刘冉录;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BPH患者319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TURP组185例、TUEP组134例。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狭窄长度、狭窄位置以及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残尿量等指标。结果 TURP组及TUEP组术后出现尿道狭窄分别为14、11例(P>0.05),狭窄长度分别为(2.2±0.6)、(1.7±0.6)cm(P<0.05);行尿道扩张术分别为7、6例(P>0.05),行内镜下冷刀切开术分别为7、5例(P>0.05)。两组术后最大尿流率、残尿量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但TUEP组最大尿流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TURP、TUEP治疗BPH均有较好效果,但TUEP改善尿道狭窄的效果好于TURP。
2016年04期 v.56;No.982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黄友锋;张家彬;刘昌明;陈惠洪;
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1例,所有患者行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术后即刻给予吡柔比星30 mg+注射用水30 m L膀胱灌注化疗,出院后规律膀胱灌注,每周1次,持续8周,以后每月1次,持续10个月,总持续时间为1年。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3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85 min、平均41 min。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1~30个月、平均13个月,发生肿瘤复发7例,复发率为22.5%,均为异位复发。结论绿激光汽化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2016年04期 v.56;No.98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吕岩;贾大林;孙英贤;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劳力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劳力性心绞痛患者3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6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2.5 mg,服用2周后若无低血压症状且血压不低于90/60 mm Hg加量至5 mg,均1次/d口服;对照组将美托洛尔缓释片加量至95 mg,服用2周后若HR低于60次/min则减回至47.5 mg,若HR不低于60次/min继续加量至142.5 mg,均1次/d口服。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例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1例)及死亡(5例)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14、11例)(P均<0.05)。观察组5例出现血压低于90/60 mm Hg而停用氨氯地平,对照组1例血压低于90/60 mm Hg,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9.0%)低于对照组(35.8%)(P<0.05)。结论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单纯加量美托洛尔缓释片好,但仍有出现低血压的风险。
2016年04期 v.56;No.98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秦臻;吴成;陈苗苗;
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对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UC患儿57例(UC组),单纯腹泻患儿30例(腹泻组),健康儿童60例(健康对照组)。留取粪便,采用ELISA法检测钙卫蛋白。UC组采用"升阶梯"方案(美沙拉嗪无效时加用激素,继而加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变化,分析钙卫蛋白诊断UC的效能及其与治疗的关系。结果 UC组、腹泻组、健康对照组中位粪便钙卫蛋白分别为307.93、124.95和19.17μg/g,UC组明显高于腹泻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腹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C组活动期、缓解期患儿中位粪便钙卫蛋白分别为333.53、273.50μg/g,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粪便钙卫蛋白升高的临界值为175.53μg/g,对应诊断UC的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和87.9%。UC组治疗后活动期患儿中位粪便钙卫蛋白明显下降;中位粪便钙卫蛋白≥307.93μg/g者激素使用率、用药时间长于<307.93μg/g者(P均<0.05)。结论粪便钙卫蛋白诊断儿童UC准确、无创、安全,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药物及判断治疗效果。
2016年04期 v.56;No.98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牛会忠;王丽亚;董彦清;宫颖新;张鹏举;刘锋;耿建磊;
目的探讨不同深度针刺引流治疗小儿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急性蜂窝织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针刺引流治疗,根据穿刺深度随机分为1~2 mm组、3~4 mm组及5~6 mm组各25例。比较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4mm组及5~6 mm组治疗后血清WBC、CRP及PCT较1~2 mm组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P均<0.05),3~4 mm组及5~6 m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5~6 m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1~2 mm组和3~4 mm组(P均<0.05),1~2 mm组和3~4 m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引流治疗小儿急性蜂窝织炎的最佳穿刺深度为3~4 mm。
2016年04期 v.56;No.98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原;刘杰;
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与格拉司琼联合应用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接受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1例,其中化疗前给予帕洛诺司琼联合格拉司琼36例(联合组),给予帕洛诺司琼38例(帕洛诺司琼组),给予格拉司琼例37例(格拉司琼组)。比较各组急性期(化疗后0~24 h)、延迟期(化疗后24~120 h)及全期(化疗后0~120 h)的呕吐完全缓解率,急性期、延迟期解救治疗率、恶心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急性期完全缓解率及恶心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延迟期呕吐完全缓解率、恶心改善率及全期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帕洛诺司琼组和格拉司琼组(P均<0.05)。三组解救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便秘及腹胀等,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帕洛诺司琼与格拉司琼联用对高致吐性化疗药所致的急性期、延迟期恶心、呕吐反应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用帕洛诺司琼或格拉司琼,且较为安全。
2016年04期 v.56;No.98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韩东;宋伟;夏国庆;王东晓;王建祯;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脑胶质瘤患者56例(胶质瘤组),其中Ⅰ、Ⅱ级(低级别)26例,Ⅲ、Ⅳ级(高级别)30例;另选20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减压术患者为对照1组,20例需要行腰麻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2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脑脊液HGF水平;分析脑脊液HGF水平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脑脊液HGF水平为(658±35)pg/m L,其中低级别、高级别者分别为(428±27)、(893±78)pg/m L;对照1、2组分别为(168±25)、(147±18)pg/m L。胶质瘤组明显高于对照1、2组(P均<0.05),高级别患者高于低级别患者(P<0.05)。脑脊液HGF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部位无关(P均>0.05)。结论胶质瘤患者脑脊液HGF水平升高,且水平越高提示恶性程度越高。
2016年04期 v.56;No.98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小五;张平洋;张幼祥;董静;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I)评价健康孕妇妊娠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健康妊娠晚期妇女25例(妊娠组),同期健康未孕妇女25例(对照组)。使用3D-STI测量对照组及妊娠组产前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LVGA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每搏量(LV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妊娠组分娩后6周(妊娠后)复查,并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组产前LVEDV、LVSV、LVEF、LVGLS、LVGCS、LVGRS及LVGAS均增高(P均<0.05);妊娠组产前、妊娠后比较,LVEDV、LVSV、LVGLS及LVG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VEF、LVGRS及LVG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组妊娠后与对照组比较,LVEDV、LVSV、LVGLS及LVG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STI为临床评价健康孕妇妊娠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2016年04期 v.56;No.982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淑琴;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症患者妊娠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EMT合并不孕症患者120例,均在月经干净后3天行腹腔镜下手术,术中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按照美国生育协会EMT分期标准(r-AFS)进行分期。术后随访3年,随访内容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类药物应用情况及妊娠情况,分析年龄、术后应用GnRH-a、术中EMT分期对术后第1年妊娠的影响。结果术后1、2、3年分别有14、6、1例妊娠,术后1、2、3年妊娠例数比较P均<0.05。术后第1年妊娠者年龄小于未妊娠者,术后使用GnRH-a比例及术中r-AFSⅠ~Ⅱ期患者比例多于未妊娠者(P均<0.05)。年龄、GnRH-a、r-AFS分期与术后第1年妊娠情况有关(P均<0.05)。结论 EMT合并不孕症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第1年内自然妊娠率高于术后2、3年,年龄、术后使用GnRH-a和r-AFS分期是影响术后第1年妊娠率的因素。
2016年04期 v.56;No.98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吴屏;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试验(TST)诊断小儿肺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疑似肺结核患儿100例,对患儿分别行TSPOT.TB、TST。100例用《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金标准)确诊肺结核68例、非结核32例。根据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小儿肺结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TSPOT.TB与TST诊断小儿肺结核的敏感性分别为94.21%和44.41%,特异性分别为94.50%和61.47%,PPV分别为74.20%和40.89%,NPV分别为94.17%和75.64%,LR+分别为6.14%和1.67%,LR-分别为0.13%和0.74%;两种方法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与TST比较,TSPOT.TB诊断小儿肺结核的效果更好。
2016年04期 v.56;No.98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健生;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对老年男性帕金森病(PD)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伴发LUTS的老年男性PD患者84例,随机分为单用坦索罗辛组(对照组)、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用坦索罗辛,观察组联合应用坦索罗辛、托特罗定,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评分(Qmax)以及日均排尿次数、尿急发作次数、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QOL、Qmax及日均夜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日均尿急发作次数、日均排尿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各指标变化多不明显。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轻微,治疗结束后皆缓解。结论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改善PD伴发的LUTS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2016年04期 v.56;No.98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健;蒋协远;李庭;
目的分析27例漂浮肘患者的诊治情况,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漂浮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情况、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27例患者均为同侧肱骨干骨折(包括肱骨远端骨折)合并尺桡骨骨折(包括尺桡骨近端骨折)。Rogers分型为Ⅰ型22例,Ⅱ型4例,Ⅲ型1例。均为高能量损伤,合并开放性骨折4例、桡神经损伤2例。均于伤后8 h内手术治疗。对肱骨骨折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对尺桡骨骨折主要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12~17个月,均未出现伤口感染,2例术前存在桡神经损伤者术后3个月自行恢复;1例肱骨骨折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术后9个月行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尺桡骨骨折患者出现不愈合(前臂剥脱伤)1例,二期植骨后愈合,出现尺桡骨交叉愈合1例。其余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Rogers分型Ⅰ型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Ⅱ、Ⅲ型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肘关节活动受限,术后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44~98分,其中优12例、良6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66.7%。结论漂浮肘血管、神经及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累及肘关节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治疗中做到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2016年04期 v.56;No.98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燕;庞春艳;闫慧明;
目的观察人软骨糖蛋白39(HCgp-39)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针对HCgp-39 c DNA的第183~203 bp和第361~381 bp分别设计并合成载体siRNA1和siRNA2。选取初诊RA患者40例,取全血3 m L,分离并培养PBMC。将培养的PBMC随机分为四组,HCgp-39-siRNA1组加入载体siRNA1,HCgp-39-siRNA2组加入载体siRNA2,对照组不加入载体,空载体组加入质粒载体p SUPER.basi;培养24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HCgp-39 mRNA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对照组、空载体组、HCgp-39-siRNA1组、HCgp-39-siRNA2组HCgp-39 mRNA灰度值分别为61.197±5.542、55.718±5.120、39.912±4.218、36.748±2.877,HCgp-39-siRNA1组、HCgp-39-siRNA2组低于对照组、空载体组(P均<0.05);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9.27%、43.97%、43.74%,HCgp-39-siRNA1组、HCgp-39-siRNA2组高于对照组、空载体组(P均<0.05)。结论 HCgp-39可促进RA患者PBMC增殖,通过RNAi技术特异性阻断Hcgp-39表达可能为RA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2016年04期 v.56;No.982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帅;胡元军;秦虹;
目的探讨行肝门空肠吻合术的胆道闭锁患儿预后影响因素,为术后胆道闭锁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门空肠吻合术后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21例预后良好者(预后良好组)和24例预后不良者(预后不良组)手术日龄、肝功能指标、肝脏纤维化程度、肝脏组织MMP-2蛋白表达,分析胆道闭锁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手术日龄小于预后不良组,肝脏纤维化程度低于预后不良组,肝脏组织MMP-2蛋白表达低于预后不良组,P均<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P>0.05。结论手术日龄、肝脏纤维化程度、肝脏组织MMP-2蛋白表达是肝门空肠吻合术后胆道闭锁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
2016年04期 v.56;No.982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海兴;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利培酮6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评分]、认知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NSS、SAP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PANSS评分降低更明显,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SAN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1。两组治疗后MCCB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
2016年04期 v.56;No.982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庾胜;张碧波;
目的对比观察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疑似或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伏立康唑组28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34例。伏立康唑组首日给予负荷剂量伏立康唑,6 mg/kg、2次/d;此后给予维持剂量,即3 mg/kg、2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均为0.3 mg/kg、1次/d。有明确病原学证据时伏立康唑组剂量增至4 mg/kg、2次/d,两性霉素B组剂量增至0.6 mg/kg、1次/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组及两性霉素B组治愈率分别为28.6%、44.1%,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42.8%、58.8%,P<0.05。伏立康唑组用药期间未出现肾功能损害,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出现肾功能损害3例,P<0.0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伏立康唑,但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伏立康唑。
2016年04期 v.56;No.98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梁妮;王棕可;
目的探讨五行辨证理论对社区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康复及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五行辨证心理干预,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中风病证候量化指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PSD症候改变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向愈改变,观察组干预后中风病证候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PSD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向愈改变,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基于五行理论的心理干预对社区PSD有向愈改变,可明显改善抑郁状态。
2016年04期 v.56;No.982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