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鹏;姜万君;
目的观察抑制miR-29a表达对体外蜕膜化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催乳素(d PRL)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全子宫切除术中留取的子宫内膜组织,分离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取部分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雌二醇(E2)和孕酮(P4)对细胞进行蜕膜化处理,对照组不进行蜕膜化处理;取部分细胞按2×105/m L接种到6孔板中,分为1、2、3组,1组转染anti-miR-29a,2组转染control miRNA,3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培养0、24、48、72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miR-29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d PRL。结果实验组培养0、24、48、72 h细胞中miR-29a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培养液上清中d PRL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组随培养时间延长,miR-29a表达逐渐上调,培养液上清中d PRL水平增高,各培养时点两两相比,P均<0.05。培养24、48、72 h时1组细胞中miR-29a相对表达量低于2、3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d PRL水平低于2、3组(P均<0.01)。结论抑制miR-29a表达后,蜕膜化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分泌d PRL减少;miR-29a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蜕膜化过程,并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分泌d PRL。
2016年07期 v.56;No.98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丽娜;王旭平;吕翠婷;贾新转;乜照燕;赵素英;
目的分析生殖器结核(FGT)不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结局。方法对198例行IVF治疗的FG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FGT不孕患者共198例,占IVF助孕患者的5.8%,占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9.3%。其中盆腔腹膜结核115例,输卵管结核79例,子宫内膜结核4例。139例(70.2%)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确诊,55例(27.8%)通过病史结合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结核菌素试验(PPD)确诊,4例(2.0%)通过诊刮或宫腔镜检查确诊。198例患者共行309个取卵周期,381个新鲜及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累计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37.0%,早期流产率23.4%,异位妊娠率2.1%,活产率27.6%。105例患者获得活产,单胎87例、双胎18例。2例患者经IVF治疗并妊娠后,出现活动性肺结核。结论 FGT不孕患者盆腔及输卵管病变严重,腹腔镜或开腹探查是主要确诊方法。FGT患者IVF临床妊娠率偏低,需警惕治疗中发生活动性肺结核。
2016年07期 v.56;No.98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韩华;赵红伟;李洁;闫萍;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服用后不同时点人早孕绒毛组织形态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变化。方法自愿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女性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 h组、24 h组、48 h组各20例。12 h组、24h组、48 h组口服米非司酮150 mg,分别于服药12、24、48 h后施行负压吸引术,留取各组吸宫术后的绒毛组织。对照组未服用任何药物,直接采用常规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四组绒毛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绒毛组织中的ER、PR。结果 12 h组、24 h组、48 h组绒毛滋养层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绒毛间质水肿,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对照组、12 h组、24 h组、48 h组绒毛组织中E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82 4±0.007 2、0.119 1±0.005 9、0.120 8±0.011 0、0.121 2±0.007 3,各组绒毛组织中P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79 0±0.008 2、0.132 7±0.007 0、0.128 5±0.006 5、0.126 2±0.010 9,12 h组、24 h组、48 h组ER、PR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米非司酮作用后12 h绒毛组织发生变性坏死,ER、PR表达受到抑制。
2016年07期 v.56;No.98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侃;高晓丽;田文艳;岳天孚;
目的观察植酸酮对宫颈癌细胞株中HPV16/18 E6/E7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aski细胞株(含HPV16)与Hela细胞株(含HPV18),将所有细胞分成实验1、2、3、4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Caski细胞和Hela细胞。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含58.6、117、586、5 860 mg/L植酸酮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不含植酸酮的培养液。各组培养72 h后,采用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HPV16/18 E6/E7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6/E7蛋白。结果实验1、2、3、4组同一型别细胞中E6/E7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实验1、2、3、4组E6/E7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均<0.05)。各实验组内,Caski细胞中E6/E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Hela细胞(P均<0.05)。各实验组内同一型别细胞中,E6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E7 mRNA(P均<0.05)。结论植酸酮可下调人宫颈癌细胞株中HPV16/18 E6/E7 mRNA及蛋白表达,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植酸酮对HPV16 E6/E7 mRNA的抑制作用强于HPV18 E6/E7 mRNA,并可能以抑制E6 mRNA表达为主导。
2016年07期 v.56;No.98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国禄;程世翔;徐忠伟;衣泰龙;廖吉连;涂悦;张赛;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基因转染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方法构建表达RIPK3基因的p CMV6-AC-GFP质粒(重组质粒),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转染重组质粒和空载质粒。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RIPK3蛋白,分别于培养8、14、20、26、32、38 h后,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OD值)。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及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软件检测并筛选RIPK3-HIF1α下游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采用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检测两组细胞中的HIF-1αmRNA。结果实验组细胞中RIPK3蛋白相对表达量(0.806±0.097 5)高于对照组(0.455±0.088 6),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实验组细胞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0.015 43±0.003 47)低于对照组(0.046 28±0.010 26),P<0.05。在HIF-1α为核心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中,筛选出关键分子泛素缀合酶样蛋白(UBC)、希佩尔-林道蛋白(VHL)、转录延伸因子B多肽1(TCE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结论 RIPK3基因转染SH-SY5Y后,细胞中HIF-1αmRNA表达下调,同时HIF-1α信号通路相关基因(UBC、VHL、TCEB1、VEGFA)的表达水平受到影响。
2016年07期 v.56;No.98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宝欣;刘英宇;魏中秋;梁婷婷;范玉磊;杨方;孙影;
目的观察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1(Prx-1)基因沉默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氧簇(ROS)水平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MRC-5,并分为对照组、TGF-β1组、阴性转染组和实验组。阴性转染组和实验组分别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阴性对照siRNA及设计好的3个Prx-1 siRNA(Prx-1 siRNA-209、Prx-1 siRNA-289、Prx-1 siRNA-453),培养48 h,real-time PCR法检测Prx-1 mRNA,选取转染Prx-1 siRNA-453的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给予TGF-β1(5μg/L)刺激。TGF-β1刺激24 h后,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DCFH-DA)实验检测ROS水平;TGF-β1刺激45min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KT蛋白。结果对照组、TGF-β1组、阴性转染组、实验组OD值分别为0.56±0.07、0.81±0.10、0.88±0.18、1.16±0.18,ROS水平分别为2 922±291、4 348±484、4 660±375、5 415±436;实验组细胞增殖情况及ROS水平与其余三组相比,P均<0.01;TGF-β1组、阴性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1。对照组、TGF-β1组、阴性转染组、实验组细胞中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05、0.60±0.07、0.57±0.07、0.77±0.09;实验组与其余三组相比,P均<0.01;TGF-β1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Prx-1基因沉默可增强TGF-β1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诱导作用,上调细胞内ROS水平和p-AKT蛋白表达。
2016年07期 v.56;No.98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莉;杨永姣;陈业刚;王尚任;刘晓强;陈少峰;孙光;
目的构建过表达及沉默细胞黏附分子1(CADM1)基因的膀胱癌细胞株。方法培养并收集膀胱癌细胞株T24。1过表达CADM1基因T24细胞构建:将T24细胞分为1、2、3组,real-time PCR扩增CADM1基因全长,与慢病毒载体p HBLV-IRES-Zs Green-PGK-puro进行连接(1组),并设载体对照组(2组)和空白对照(3组);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在293T细胞中包装病毒,病毒浓缩后感染T24细胞。2沉默CADM1基因T24细胞构建:将T24细胞分为A、B、C、D、E组,设计3条针对CADM1基因的干扰序列(siRNA1/2/3)分别与载体p HBLV-U6-shRNA-ZsGreen-Puro进行连接(A、B、C组),D组与p HBLV-U6-Zs Green-Puro进行连接,E组为空白对照;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连接载体,在293T细胞中包装病毒,病毒浓缩后感染T24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T24细胞中的CADM1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DM1蛋白。结果过表达和沉默CADM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及细胞株均正确构建。1、2、3组CADM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84±0.02、1.12±0.03、1.00±0.00,CADM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3±0.03、1.05±0.04、1.00±0.01,1组CADM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2、3组(P均<0.05)。A、B、C、D、E组CADM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5、0.98±0.02、0.74±0.01、0.99±0.01、1.00±0.00,CADM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04、0.86±0.12、0.67±0.07、1.00±0.04、1.00±0.03,A组CADM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B、C、D、E组(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过表达及沉默CADM1基因的膀胱癌细胞株T24。
2016年07期 v.56;No.98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雪宁;张利敏;高亚玲;王刚;亢泽坤;许萌;
目的观察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在不同溶媒中及与不同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40 mg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分别溶于100 m L的0.9%氯化钠、木糖醇注射液、10%葡萄糖、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果糖注射液,分别于0、0.5、1、2、3、4、6、8、12 h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埃索美拉唑钠浓度,同时观察溶液外观变化,测定p H值。筛选配伍后稳定性最佳的溶媒,配置埃索美拉唑钠溶液,将100 m L埃索美拉唑钠溶液分别与10 m L维生素C、乳酸左氧氟沙星、复方氨基酸、维生素B6、盐酸甲氧氯普胺、盐酸昂丹司琼、葡萄糖酸钙、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进行配伍,观察配伍后0、0.5、1、2、3、4、6、8、12 h溶液颜色变化。结果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溶于0.9%氯化钠溶液及木糖醇注射液后,溶液p H值及药物浓度在12 h内均处于稳定状态;溶于其他溶溶媒12 h内PH值及药物浓度均有降低。选取0.9%氯化钠溶液作为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的溶媒。埃索美拉唑钠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8 h后溶液颜色改变,与乳酸左氧氟沙星、复方氨基酸、维生素B6、盐酸甲氧氯普胺、盐酸昂丹司琼、葡萄糖酸配伍后6 h溶液颜色改变,与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后4 h溶液颜色改变,与甘露醇注射液配伍后1 h溶液颜色即发生变化。结论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以0.9%氯化钠为溶媒溶液p H值和药物浓度相对稳定;该药与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配伍后短时内溶液颜色易出现变化,临床用药中需注意。
2016年07期 v.56;No.98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苏玮;魏萌;冯超;杨正江;陈心悦;程露阳;杨松鹤;乔跃兵;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 IH)侧脑室注射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Y(NPY)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分别给予侧脑室注射Gn IH(1μg/μL,5μL)和生理盐水(5μL),分别于注射1、2、4 h后各处死10只,取下丘脑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NPY mRNA,免疫印迹法检测NPY蛋白。结果实验组注射后1、2、4 h下丘脑组织中NPY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59±0.025、1.755±0.219、2.671±0.696,NPY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5±0.015、0.244±0.015、0.264±0.009;对照组分别为0.633±0.021、0.568±0.006、0.631±0.015和0.113±0.004、0.125±0.007、0.128±0.011。两组注射后2、4 h NPY mRNA表达量相比,P均<0.05;两组注射后各时点NPY蛋白表达量比较,P均<0.05。结论Gn IH侧脑室注射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NPY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
2016年07期 v.56;No.985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曼;胡明英;王晓莉;李敏;
目的观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及细胞中Fas、Fas 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KOV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组与实验组。空白载体组加入脂质体、不转染AKT siRNA,实验组转染AKT siRNA,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转染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Fas、Fas L、Caspase-3蛋白。结果实验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空白载体组,且细胞突起减少,胞体折光性减弱,细胞变圆离壁。实验组细胞密度为27.31%±1.22%,空白载体组、对照组分别为89.56%±2.17%、92.01%±3.22%,实验组与空白载体组、对照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细胞增殖率为31.17%±1.38%,空白载体组、对照组增殖率分别为183.77%±4.22%、181.56%±3.77%,实验组与空白载体组、对照组相比,P均<0.01。实验组Fas、Fas L、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62%±0.78%、85.69%±1.34%、74.22%±2.11%,空白载体组分别为14.01%±0.12%、58.67%±1.33%、43.24%±1.02%,对照组分别为16.06%±0.03%、32.77%±1.07%、38.01%±0.92%,实验组细胞中Caspase-3、Fas L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空白载体组、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 AKT基因沉默后,SKOV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细胞中Fas L、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
2016年07期 v.56;No.985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媛恒;谢剑;黄创明;韦仙琴;林心媚;刘芳铭;李映新;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体外灌流对SD大鼠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颈部脱臼处死后,开胸剪断主动脉并取下心脏,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急性分离SD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置于培养皿,以电极外液灌流冲洗。置入微电极,充灌电极内液,采用全细胞模式的膜片钳技术检测INa,电流稳定后灌注红景天苷100μmol/L,再次检测INa。绘制电流-电压关系(I-V)曲线、稳态激活曲线及稳态失活曲线,观察灌流前后大鼠心肌细胞INa及相关曲线的变化。结果红景天苷灌流后INa幅值增加。红景天苷灌流后INa I-V曲线下移,但不改变I-V曲线形状、最大激活电位和反转电位。红景天苷灌流前后INa密度最大峰值分别为(-29.71±4.37)、(-58.66±8.21)p A/p F,灌流前后相比,P<0.05。红景天苷灌流前后INa稳态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分别为(-66.67±1.57)、(-61.45±1.57)m V,半数失活电压向正值方向移动,斜率因子分别为-10.23±1.30、-7.71±1.12,灌流前后半数失活电压相比,P<0.05。红景天苷灌流前后INa稳态激活曲线半数激活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景天苷体外灌流可使SD大鼠心肌细胞膜INa的I-V曲线下移,增加电流幅值,该作用可能与红景天苷增加钠通道失活电位、抑制电流失活有关。
2016年07期 v.56;No.985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伊林;单晓彤;柴花;苗昊;魏成喜;赵明;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左心室(左室)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STS、阿霉素各2 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每周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 L/kg,各组每周注射1次、共3次。实验第7周末,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测算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颈动脉逆行插管测左室内压,HE染色观察左室组织病理变化,VG染色观察左室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匀浆中的心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β-catenin。结果实验组血压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模型组较对照组左室内径明显增大且室壁变薄,LVEF降低(P均<0.05);实验组较模型组左室内径减小、室壁变厚、LVEF升高(P均<0.05)。实验组左室压最大上升速度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左室最大下降速度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及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实验组心肌组织中TGF-β1和CTGF水平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心肌细胞中β-catenin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STS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左室纤维化程度,改善心功能,这些作用可能与下调TGF-β1、CTGF及β-catenin表达有关。
2016年07期 v.56;No.98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杨永宾;赵伟;吴胜春;杨洁;石晓明;唐雷;吕柏楠;
目的观察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基因沉默后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情况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培养并收集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采用real-time PCR检测LOXL2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OXL2蛋白。将BGC823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阴性组分别转染LOXL2 siRNA、NS siRNA,对照组仅加入Lipofectamine2000试剂。继续培养48 h后,采用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分布,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CNA、Cyclin D1蛋白。结果 BGC823细胞中LOX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GES-1细胞(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阴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8.32%±3.91%、8.86%±2.98%。实验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高于阴性组与对照组,S期细胞百分比低于阴性组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细胞中PCNA、Cyclin 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阴性组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 LOXL2基因沉默后,BGC82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2016年07期 v.56;No.985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淑琴;黄利鸣;钱洪鑫;李红月;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PC)、E-钙黏蛋白(E-cadherin)、凋亡相关点状蛋白(ASC)及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31例份宫颈癌组织和20例份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APC、E-cadherin、ASC、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分析APC、E-cadherin、ASC、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31例份宫颈癌组织中测得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27例份,其中APC、E-cadherin、ASC基因甲基化分别为19(61%)、17(55%)、6(19%)例份;单基因甲基化13例份,2个基因甲基化11例份,3个基因甲基化3例份。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未测出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宫颈癌组织中APC、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期的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PC、E-cadherin、AS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组织中APC、E-cadherin、ASC基因存在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可同时有多个基因甲基化。APC、E-cadherin、AS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病。
2016年07期 v.56;No.985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齐丽敏;张学玲;孙波;公春兰;冯晔;
目的比较宫颈细胞HPV DNA检测与人端粒酶基因(h TERC)、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cmyc基因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自然转归的预测效能。方法初诊为CINⅠ的患者43例,采用PCR检测宫颈细胞HPV 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 TERC、HER-2和c-myc基因,分别于就诊后6、12、18、24个月对43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12、24个月时再次行高危型HPV检测。随访结束对患者进行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分析并比较HPV DNA、h TERC、HER-2、c-myc基因检测结果对CINⅠ自然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43例患者失访3例,寿命表法得出平均随访41.3例,随访24个月后,病变自然消退31例(75.1%)、病变持续7例(16.9%)、进展2例(4.8%)。初次就诊HPV DNA检测阳性者与阴性者的病变进展率(持续/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24个月时HPV持续阳性者病变进展率高于阴性者(HPV转阴者+持续阴性者),HPV DNA持续阳性者病变持续/进展率高于阴性者(P<0.05,RR=3.75,95%CI:1.245~11.299)。初诊h TERC、HER-2、c-myc基因阳性者病变持续/进展率均高于阴性者(P均<0.05,RR分别为4.735、4.306、4.667,RR的95%CI分别为1.121~20.007、1.454~12.746、1.392~15.645)。结论 CINⅠ患者初诊时宫颈细胞HPV DNA检测结果与病变进展无关,持续监测可提示病变进展情况;初诊时h TERC、HER-2、c-myc基因检测阳性者宫颈病变有较大进展可能。
2016年07期 v.56;No.98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荆丽红;严鹏;高玉彤;
目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Yes相关蛋白1(YAP-1)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三者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增殖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β-catenin、YAP-1、Survivin。结果β-catenin、YAP-1、Survivin在增殖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依次增多(P均<0.05);β-catenin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依次减少(P均<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与YAP-1、YAP-1与Survivin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78、0.700,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YAP-1、Survivin阳性表达增高,三者可能协同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
2016年07期 v.56;No.98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红娟;
目的观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微小RNA-20a(miR-20a)和Let-7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93例,术中留取肿瘤组织。分别留取同期手术治疗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43例)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48例)的肿瘤组织,留取正常卵巢组织(40例份)。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不同组织中的miR-20a和Let-7a。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miR-20a、Let-7a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各种卵巢肿瘤组织中miR-20a表达量高于正常卵巢组织、Let-7a表达量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均<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miR-20a表达量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Let-7a表达量低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P均<0.05)。miR-20a、Let-7a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发生情况有关(P均<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miR-20a与Let-7a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89,P<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随访至2014年2月28日,miR-20a表达量>1.42者中位生存时间短于miR-20a表达量≤1.42者,Let-7a表达量<0.98者中位生存时间短于Let-7a表达量≥0.98者(P均<0.05)。结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miR-20a呈高表达、Let-7a呈低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与患者预后有关。
2016年07期 v.56;No.98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易金玲;沈艳丽;冯文广;刘雁林;朱君;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miRNA(miR)-556-3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分析miR-556-3p与VEG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EM患者36例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中卵巢异位内膜组织、腹膜异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织进一步分为病例1、2、3组。另选20例非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R-556-3p,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蛋白,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病例1组、对照组miR-556-3p相对表达量高于病例2组、病例3组,病例3组miR-556-3p相对表达量高于病例2组(P均<0.05)。各组内增生期及分泌期内膜组织中miR-556-3p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2组VEGF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余3组,其中病例1组、病例3组VEGF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2、3组miR-556-3p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1.687、-1.105,P均<0.05)。结论 EM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miR-556-3p呈低表达、VEGF呈高表达,以腹膜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变化最为明显。miR-556-3p、VEGF在EM患者腹膜异位内膜组织及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二者可能与EM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6年07期 v.56;No.98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赵蓉;顾玉婵;王丽梅;陈圆;魏特曼;王树鹤;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楔形切除术并术后阴道置放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子宫腺肌病患者57例,行腹腔镜子宫楔形切除术+术后阴道置放曼月乐治疗33例(A组),采用腹腔镜子宫楔形切除术治疗24例(B组)。分别于术后3、6、12、18、24个月比较各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月经量、血清CA125水平、血红蛋白,术后24个月记录复发和妊娠情况。结果 A组术后各时点子宫体积较术前明显减小,痛经评分降低,月经量减少,血清CA125水平降低(P均<0.05);A组术后24个月子宫体积小于B组,痛经评分、月经量少于B组(P均<0.05)。B组术后子宫体积减小,痛经评分、月经量、血清CA125水平降低,但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子宫体积有增大趋势,痛经评分升高,血清CA125水平升高。术后24个月A组无复发(0%),B组复发2例(8.3%),A、B组复发率相比,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楔形切除术并术后阴道置放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较好,可更有效地缓解症状。
2016年07期 v.56;No.985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梁博;谢阳桂;许小平;高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SR)在子宫肌瘤聚桂醇硬化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共43枚肌瘤),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病灶SR。依据治疗后6个月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将43个瘤体分为完全灭活组及部分灭活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R。结果 43个瘤体中,完全灭活组24个瘤体,部分灭活组19个瘤体。完全灭活组治疗前及治疗1、6个月病灶SR分别为2.61±1.48、2.57±1.79、3.32±1.62,部分灭活组分别为1.30±0.57、1.25±0.60、1.82±0.65;两组各时点SR相比,P均<0.05;同组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P均<0.01。术后1个月SR诊断临界值为1.69时,判断瘤体完全灭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9.5%、85.5%;术后6个月SR诊断临界值为2.085时,判断瘤体完全灭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84.2%、92.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SR能较为客观地反映病灶硬度,在子宫肌瘤聚桂醇硬化治疗疗效评价中应用效能较好。
2016年07期 v.56;No.98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徐臻;王璐;王晨阳;黄冬梅;王武亮;
目的分析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后短暂性尿潴留(TR)的相关因素。方法因SUI行TVT-O的患者213例,剔除6例发生持续性尿潴留者,207例中术后发生TR 20例(TR组),术后未发生TR者187例(非TR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BMI、经阴道分娩次数、SUI分级、绝经例数、合并糖尿病例数、合并高血压例数、同时合并的其他术式、术后用镇痛剂情况、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Qmax)、术前膀胱残余尿量(PVR)、膀胱最大容量、腹压漏尿点压(ALPP)等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R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同时行阴道前壁修补术例数、ALPP和术前P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此三项带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VR是TR发生的相关因素(OR=2.167,95%CI:0.554~3.826)。结论术前PVR是SUI患者TVT-O术后TR发生的相关因素。
2016年07期 v.56;No.98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顾李颖;祝捷;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商品名益比奥)皮下注射联合蔗糖铁注射液(商品名森铁能)静滴治疗妇科手术后贫血的效果。方法 94例妇科术后贫血患者,其中轻度贫血25例、中度贫血55例、重度贫血14例,妇科恶性肿瘤29例、妇科良性肿瘤41例、妇科急性失血性疾病(功血、宫外孕及流产)24例。将94例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术后皮下注射益比奥10 000 IU,1次/d、共3次,同时使用森铁能300 mg静滴,连续用药3 d。对照组术后连续使用森铁能300 mg静滴3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术后第5天)检测两组RBC、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压积(MCV)。结果观察组治疗后RBC、Hb、HCT、MCV高于治疗前,且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RBC、Hb、HCT、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妇科良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妇科急性失血性疾病患者治疗后RBC、Hb、HCT、MCV均高于治疗前(P均<0.01)。观察组中,中度贫血者与重度贫血者治疗后RBC、Hb、HCT、MCV均高于治疗前(P均<0.01),轻度贫血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比奥皮下注射联合森铁能静滴可纠正妇科手术后贫血,在妇科良恶性肿瘤及急性失血性疾病患者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中度及重度贫血患者,益比奥联合森铁能可显著改善贫血程度,但对于轻度贫血患者效果不明显。
2016年07期 v.56;No.98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静怡;范翠芳;孙艳梅;谢明花;王素青;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足月分娩后胎盘组织中颗粒蛋白前体(PGRN)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子痫前期产妇2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0例(轻度组)、重度子痫前期10例(重度组),另选健康产妇10例为对照组。各组胎盘娩出后取胎盘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的PGRN mRNA,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RN蛋白。结果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胎盘组织中PGR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83 474、0.578 398±0.110 795、0.360 415±0.164 284,轻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胎盘组织中PGR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7 466 413.2±14 162 957.0、59 561 837.0±4 370 396.7、56 734 851.3±3 060 036.0,轻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中PGRN mRNA及其蛋白表达低于正常,PGRN低表达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2016年07期 v.56;No.98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相加军;庄永玲;徐本福;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孕期血脂水平变化及其对胎儿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PCOS孕妇74例为PCOS组,选取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检测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两组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1、3、7 d检测血清CHOL、HDL、LDL、睾酮。结果 PCOS组TG在孕早、中、晚期呈上升趋势,孕中期CHOL、HDL、LDL高于孕早期(P均<0.05),孕晚期HDL、LDL较孕中期有所下降(P均<0.05);对照组孕妇孕中、晚期CHOL、TG、HDL及LDL高于孕早期(P均<0.05),孕晚期CHOL、HDL、LDL均高于孕中期(P均<0.05)。PCOS组孕早期CHOL、TG、LDL低于对照组(P均<0.05);PCOS组孕中期TG低于对照组,CHOL、HDL、LDL高于对照组(P均<0.05);PCOS组孕晚期CHOL、HDL、LDL低于对照组,TG高于对照组(P均<0.05)。PCOS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CHOL、HDL、LDL及睾酮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COS组新生儿出生后1 d血清CHOL、LDL水平高于对照组,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PCOS组新生儿出生后3 d血清HDL、LDL及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CHOL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PCOS组新生儿出生后7 d血清CHOL、LDL水平低于对照组,睾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COS孕妇血脂水平及其新生儿出生后血脂、睾酮水平均呈动态变化,PCOS患者孕期血脂水平变化对其胎儿出生后脂代谢和睾酮水平有一定影响。
2016年07期 v.56;No.985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永俐;冉利梅;
目的观察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对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进入IVF-ET治疗周期的不孕症患者88例,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将88例按IVF-ET治疗结局分为IVF-ET阳性组(可能临床妊娠者)40例、IVF-ET阴性组(妊娠失败者)48例;按取卵前、胚胎移植前抑郁情绪出现与否,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按取卵前、胚胎移植前焦虑情绪出现与否,分为焦虑组、非焦虑组。分别于取卵前、胚胎移植前及获知IVF-ET治疗结局后1周比较IVF-ET阳性组与IVF-ET阴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SDS评分。分别于取卵前、胚胎移植前比较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焦虑组与非焦虑组IVF-ET治疗成功率。结果同组内不同时点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不孕症患者取卵前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移植前焦虑、抑郁发生率有所降低。IVF-ET阴性组获知治疗结局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均高于IVF-ET阳性组(P均<0.05)。IVF-ET阴性组获知治疗结局后SAS、SDS评分高于IVF-ET阳性组(P均<0.05)。在取卵前及胚胎移植前,不同焦虑、抑郁状态患者IVF-ET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孕症患者IVF-ET治疗中焦虑、抑郁情绪常见,尤其IVF-ET治疗失败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取卵前及胚胎移植前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对IVF-ET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2016年07期 v.56;No.985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刘芳;陈宇辉;卫海燕;张耀东;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治疗中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极低出生体重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及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电解质等营养支持治疗。当血糖≥8.3 mmol/L时,观察组在维持原葡萄糖输注速度不变的前提下静脉泵注小剂量胰岛素[0.02~0.2μg/(kg·h)]控制血糖,对照组采取限制葡萄糖输注速度的方法控制血糖。记录两组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矫正胎龄40周头围、矫正胎龄40周身长、矫正胎龄40周体重、住院时间。观察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矫正胎龄40周时体重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中发生低血糖4例,对照组为7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治疗中出现高血糖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泵注可有效控制血糖,有利于患儿体重增长,并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2016年07期 v.56;No.98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思;李艳;吴薇;
目的观察生精功能障碍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基因微缺失发生情况。方法选择380例生精功能障碍患者为病例组,选择5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两组Y染色体AZF基因6个序列标签位点,包括AZFa区的SY84、SY86,AZFb区的SY127、SY134,AZFc区的SY254、SY255。结果病例组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23例(6%),对照组无微缺失,两组相比,P<0.05。检出AZF基因微缺失的患者中,无精子症17例、严重少精子症5例、少弱精子症1例;20例为单位点微缺失,3例(均为无精子症患者)为多位点联合缺失;SY127缺失2例,SY134缺失1例,SY254缺失7例,SY255缺失16例。结论部分生精功能障碍患者存在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以AZFb区及AZFc区位点缺失为主,其中SY255缺失较为多见。
2016年07期 v.56;No.98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卫强;蒋振刚;马燕;
目的观察锁定板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骨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骨折断端远近端各取长2 cm的小切口,采用锁定板经皮微创内固定;对照组利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术进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0±2.7)d、骨折愈合时间为(2.2±0.5)月,对照组分别为(20.0±4.6)d、(2.3±0.4)月,两组住院时间相比,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23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7%;对照组分别为15、7、8例和73.3%。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6%,两组相比,P<0.05。结论锁定板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儿童下肢股骨骨折,骨折愈合快,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2016年07期 v.56;No.98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尔岸;银河;廖林楚;何庆华;张然昆;莫钢;
目的观察单孔法肾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患儿46例,年龄1.5~10岁,均使用李逊肾镜联合带线器,实施单孔法肾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8~10 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术后随访3~19个月未见复发,无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单孔法肾镜手术治疗小儿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2016年07期 v.56;No.98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战丽;杨飞;朱月香;胡振顺;崔书君;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640层容积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冠脉CT动脉造影(CTA)检查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5例。A组注射碘克沙醇(320 mg I/m L)0.6m L/kg、CT扫描采用管电压100 k V,B组注射碘克沙醇(320 mg I/m L)0.7 m L/kg、CT扫描采用管电压120 k V。对两组冠脉15个血管节段的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并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A、B组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6±0.5)、(4.6±0.5)分,两组相比,P>0.05。A组主动脉(AA)、左主干(LM)、第一对角支(LADD1)、第二对角支(LAD-D2)、左回旋支近段(LCXP)、左回旋支远段(LCXd)节段CT值高于B组(P均<0.05),且A组所有血管节段CT值均大于250 HU,满足诊断要求。A组后降支(PDA)、LAD-D1、LAD-D2节段信噪比高于B组,A组LAD-D1节段噪声比高于B组(P均<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为(29.6±17.1)m Gy、剂量长度乘积为(472.8±274.8)m Gy·cm、有效剂量为6.6±3.8,B组分别为(46.8±25.7)m Gy、(676.8±374.1)m Gy·cm、9.4±5.2,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640层容积CT进行冠脉CTA检查时,给予碘克沙醇(320 mg I/m L)0.6m L/kg、采用管电压100 k V能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
2016年07期 v.56;No.985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董占飞;赵志伟;赵艳萍;肖雄;夏露花;熊正龙;王新华;
目的探讨99mTc N-NOET显像SPECT/CT检查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价值。方法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和131I治疗的DTC患者28例,所有患者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Dx-WBS)阴性、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且B超检查发现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对28例进行99mTc N-NOET SPECT/CT早期、延迟显像。利用ROI技术在病变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1,取对侧相同面积部位标记为ROI2,以ROI1/ROI2计算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摄取比值(T/N)。将SPECT/CT检查结果与颈部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8例(52个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21例(39个病灶),良性病变7例(13个病灶)。99mTc N-NOET显像提示转移灶17例(30个病灶)、良性病变4例(9个病灶)。99mTc N-NOET显像SPECT/CT检查判断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76.92%,特异性61.54%,准确性73.08%,假阳性率38.46%,假阴性率23.08%,阳性似然比2.00,阴性似然比0.38。7例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良性病变者T/N,低于21例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99mTc N-NOET显像SPECT/CT检查判断DTC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效能较好,尤其适合Dx-WBS阴性、Tg阳性、B超检查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2016年07期 v.56;No.98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卫锋;韩惠芳;韩爱军;邢斌;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20△垂直斜视的疗效。方法原在位垂直斜视角度>20△的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53例,行下斜肌后徙6例,上斜肌折叠4例,采用上斜肌折叠联合下斜肌后徙10例,行下斜肌后徙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23例,行下斜肌后徙联合上直肌后徙5例,采用上斜肌折叠、下斜肌后徙联合对侧下直肌后徙5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测量垂直斜视度和旋转斜视度;术后12个月记录眼正位情况,异常头位发生情况。结果 53例患者术后眼位正位33例(62.2%)。行单条肌肉手术10例中,眼位正位3例(30.0%);行两条及以上肌肉手术43例中,眼位正位30例(69.8%)。本组术前原在位垂直斜视度为27.8△±6.3△、术后为4.5△±3.8△,手术前后相比,P<0.05。术前患眼旋转斜视度为15.3°±3.5°、术后为12.4°±3.2°,手术前后相比,P>0.05。术前53例均有代偿头位。术后33例眼位正位者中,30例代偿头位消失;3例眼位正位,但仍有明显代偿头位,患者年龄均>10岁。1例行下斜肌后徙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后即出现反方向异常头位。结论对于原在位垂直斜视大于20△的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采用两条及以上肌肉联合手术较单条肌肉手术效果更好,下斜肌后徙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2016年07期 v.56;No.985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大志;赵许亚;何伟;李俊祥;周石;
目的评估Opt Ease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置放治疗深静脉血栓(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接受Opt Esae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DVT患者142例,其中48例表现为有症状的肺栓塞(PE)、64例表现为有症状的下肢DVT、10例同时表现为PE和DVT、20例B超检查提示下肢DVT而无临床症状。术后进行胸部CT、腹部CT、盆腔及下肢CT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滤器置入时、置入后、取出时的相关并发症。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成功置入与取出滤器数量、血栓形成率。统计滤器置入后有临床症状PE或经CT血管造影证实PE的发生率,统计有症状的及经CT、超声检查证实的无症状复发或新发DVT、下腔静脉闭塞发生率。结果 141例(99.3%)成功置入滤器,其中28例成功取出滤器。1例滤器置入术后出现双下肢肿胀伴疼痛,经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腔静脉闭塞,进行溶栓治疗并取出滤器。113例长期置入滤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滤器断裂或移位,无滤器穿透下腔静脉壁或滤器倾斜,2例发现滤器内有血栓但无下腔静脉闭塞。滤器取出者随访1~64个月,未出现PE复发症状。滤器长期置入者随访时间1~78个月(平均12个月),分别有22、14例在滤器置入后出现有症状的PE、DVT,但CT检查未提示PE,仅2例经超声检查发现新发下肢DVT。结论 Opt Ease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置放治疗DVT安全性较好,并发症少,并可有效减少PE、下肢DVT发生。
2016年07期 v.56;No.985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敏杰;汪文杰;赵学科;张唐娟;姬玲粉;吕双;王立东;
目的系统分析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评价质量后,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呼吸衰竭组456例、对照组1 308例,纳入文献质量评价较好,无明显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组与对照组男性比例(OR=1.42,P=0.01)、年龄≥60岁者比例(OR=9.81,P<0.01)、吸烟指数≥400者比例(OR=3.67,P<0.01)、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者比例(OR=11.32,P<0.01)、手术时间≥3 h者比例(OR=3.03,P<0.01)、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所占比例(OR=1.99,P<0.01)、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所占比例(OR=3.93,P<0.01)及术后合并其他并发症者所占比例(OR=4.7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年龄≥60岁、吸烟指数≥400、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时间≥3 h、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术后合并其他并发症均为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2016年07期 v.56;No.985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