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OX转录反义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潘林江;王毅雯;张丽洁;岑维鸾;熊天华;陈罡;李萍;

    目的观察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5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瘤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HOTAIR的表达。检索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Array Express数据库中NSCLC组织与HOTAIR表达相关的芯片数据。结果125例患者中,HOTAIR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HOTAIR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均<0.05)。从数据库检索出的基因芯片显示HOTAIR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不相关(P>0.05)。结论 HOTAIR在NSCL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

    2016年09期 v.56;No.98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线粒体靶向小清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线粒体钙稳态的影响

    张卉;王姣姣;任婷婷;金明朋;朱剑军;张洪新;吴有盛;

    目的构建线粒体靶向小清蛋白(PVALB)表达载体,探讨线粒体靶向PVALB在肝癌细胞(MHCC97H)中的表达及对线粒体内钙稳态的影响。方法以骨骼肌细胞的c DNA为模板,通过PCR法扩增得到PVALB,经酶切后与MTS、pc DNA3.1(+)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肝癌细胞MHCC97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VALB定位及转染后MHCC97H线粒体中钙离子浓度。结果 pc DNA3.1(+)-MTS-PVALB经酶切、测序鉴定完全正确,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表达的MTS-PVALB定位于线粒体;MTS-PVALB可下调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结论成功构建pc DNA3.1(+)-MTS-PVALB线粒体靶向真核表达载体,MTSPVALB定位于MHCC97H线粒体并调节线粒体钙稳态。

    2016年09期 v.56;No.98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h22细胞在卵巢癌恶性腹水中募集的机制

    卢威顺;覃山羽;姜海行;谭式辉;杨显文;罗薇;卢东红;

    目的观察Th22细胞在卵巢癌恶性腹水(MA)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向腹腔内募集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卵巢癌合并MA患者23例(观察组)、健康女性13例(对照组),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MA和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MA和外周血中Th22、Th17细胞构成比及Th22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腹水上清液和外周血中IL-17、IL-22的水平,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变量间关系。结果观察组MA中Th22、Th17细胞构成比高于同组外周血和对照组外周血(P均<0.05);观察组MA中CCR4、CCR7、CD45RO型Th22细胞构成比高于外周血,CD45RA、CD62L型低于外周血(P均<0.05);MA中IL-17、IL-22水平高于同组外周血及对照组外周血(P均<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MA中Th22细胞与Th17细胞构成比呈正相关(r=0.66,P<0.01),IL-22水平与Th22细胞、Th17细胞构成比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0.54,P均<0.05)。结论 Th22细胞可能通过趋化因子与炎症细胞因子由外周血向卵巢癌MA中募集。

    2016年09期 v.56;No.98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Orexin-A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池恒;李国华;唐吉友;

    目的探讨Orexin-A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提取36只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培养后随机分为空病毒组、PLCβ1组、PLCβ4组,分别用空病毒和携带目的基因PLCβ1、PLCβ4的慢病毒转染沉默目的基因,各组各自取一半细胞加入Orexin-A(100 nmol/L)培养8 h,用流式细胞术测算各组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结果与不加Orexin-A比较,加Orexin-A后空病毒组、PLCβ4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ERK1/2表达升高(P均<0.05),而PLCβ1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ERK1/2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Orexin-A可减少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该作用可能与OX1R/OX2R-Gq-PLCβ1信号通路有关。

    2016年09期 v.56;No.98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康复新在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汤雁利;张玉皓;李罡;李启艳;

    目的观察康复新在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好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随机分为6组:A组(加入DMSO)、B组(加入DMSO)、C组(加入炎症抑制药物BAY11-7082)、D组(加入1%康复新)、E组(加入0.1%康复新)、F组(加入0.01%康复新),药物干预后继续培养1 h,A组加DMEM培养液,其余各组加入LPS(100μg/L)诱导细胞产生炎症反应。造模后4、8 h收集细胞,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2的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4、8 h,与A组比较,B组IL-6、TNF-α、PTGS2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B组比较,C组IL-6、TNF-α、PTGS2的mRNA表达均降低(P均<0.05)。D组在收集细胞时即观察到细胞全部死亡。与B组比较,E、F组IL-6、TNF-α的mRNA表达升高,PTGS2的mRNA表达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E、F组IL-6、TNF-α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TGS2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新的浓度、作用时间对IL-6、TNF-α、PTGS2的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康复新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不是通过抑制IL-6、TNF-α等致炎因子的表达,而是与降低PTGS2的表达有关。

    2016年09期 v.56;No.98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强精固肾汤对热应激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张祁;贺之英;董佳琦;王以东;高俊涛;

    目的观察强精固肾汤对热应激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硫酸锌组及强精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硫酸锌及强精固肾汤4 000、2 000、1 000 mg/kg灌胃,连续30 d,除正常对照组外,将其余各组大鼠置于42℃高温环境1 h/d,连续14 d。热应激第7、14天进行大鼠性行为能力的观察,包括扑捉潜伏期(CIP)、扑捉次数(CT)、精子相对计数、精子畸形率;检测血清与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热应激第7、14天强精汤大、中剂量组大鼠的CIP缩短、CT增加,精子相对计数增加、精子畸形指数降低,血清和睾丸组织中SOD的活性增强、MDA水平降低(P均<0.05);强精汤大剂量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强精固肾汤能够改善热应激雄性大鼠的生殖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减轻生殖细胞的氧化损伤有关。

    2016年09期 v.56;No.987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β_1肾上腺素受体R389G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眼灌注压的关系

    高延琳;

    目的探讨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R)R389G(C/G)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压及眼灌注压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未治疗的POAG患者,分别于6:00(T_6)、9:00(T_9)、12:00(T_(12))、15:00(T_(15))、18:00(T_(18))、21:00(T_(21))、24:00(T_(24))利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患者双眼眼压,在同一时间点测量血压,计算眼灌注压,直接测序法检测β_1-AR的R389G位点的基因型。结果β_1-AR的R389G位点基因型组成:C/C基因型32例、C/G基因型21例、G/G基因型2例。C/C基因型比C/G+G/G基因型具有更低的T_6眼压、T_15眼压、日内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均值及更大的眼压波动幅度,具有更高的T_6眼灌注压、T_15眼灌注压(P均<0.05)。结论β_1-AR的R389G基因多态性与POAG患者眼压及眼灌注压密切相关。

    2016年09期 v.56;No.98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16年09期 v.56;No.98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正>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

    2016年09期 v.56;No.987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慢阻肺大鼠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受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孙得胜;刘虹延;令狐阳;顾延会;欧阳瑶;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6、CCR7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阻肺模型组、CCL20单抗组各10只,后两组用气道内注入脂多糖联合烟雾刺激的方法诱导慢阻肺模型,CCL20单抗组在造模前腹腔注射CCL20单克隆抗体。造模第29天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用ELISA法检测BALF及外周血中CCR6、CCR7水平。结果慢阻肺模型组肺组织HE染色符合慢阻肺的典型病理表现,CCL20单抗组肺部病理变化比慢阻肺模型组减轻。慢阻肺模型组BALF中CCR6水平高于对照组、CCL20单抗组(P均<0.05),BALF中CCR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CCL20单抗组BALF中CCR7水平与慢阻肺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外周血中CCR6、CCR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阻肺大鼠BALF中CCR6水平升高、CCR7水平降低,而外周血中CCR6、CCR7水平变化不明显,CCL20单抗可抑制CCR6水平升高以减轻病情。

    2016年09期 v.56;No.98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补肾中药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Meta分析

    乔利军;侯凌波;温万鑫;袁龙健;招远祺;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中药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全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5年7月有关补肾中药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以补肾中药作为诱导剂的为实验组,以空白对照成公认的干细胞神经为诱导剂作为对照组。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1.0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与对照组比较,补肾中药能明显提高实验组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MD=20.68,95%CI(16.55,24.82),P<0.01]、神经元细胞特异性标志神经丝蛋白[MD=59.98,95%CI(48.80,71.15),P<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MD=26.64,95%CI(8.08,45.20),P<0.01]阳性细胞的表达率,降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D=-17.49,95%CI(-33.90,-1.07),P<0.01]阳性细胞的表达率。结论补肾中药可以有效地体外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并进一步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抑制NSCs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2016年09期 v.56;No.98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提取物灌胃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PI3K、AKT、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仇志富;吴晓光;孟杰;祖炳学;李蒙蒙;苗惠;时召平;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提取物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银杏叶片组各18只,后4组采用Rosenberg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补阳还五汤提取物、银杏叶片连续灌胃35 d。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AKT、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检测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银杏叶片组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减少,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降低(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提取物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来保护脑出血大鼠脑组织。

    2016年09期 v.56;No.98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二甲双胍对宫颈癌Hela细胞Twist及E-cadherin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汤轶;孙晓红;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处理后宫颈癌Hela细胞JAK/STAT3信号通路调节靶基因Twist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宫颈癌Hela细胞培养后分别经IL-6(IL-6组)、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及IL-6+二甲双胍(IL-6+二甲双胍组)处理48 h,未处理细胞作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坏死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STAT3、Twist及E-cadherin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Twist、Ecadherin mRNA表达。结果 IL-6组Hela细胞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变,而IL-6+二甲双胍组Hela细胞未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变且细胞坏死。IL-6组、IL-6+二甲双胍组p-STAT3、Twist、E-cadherin蛋白表达及Twist、E-cadherin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二甲双胍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阻断JAK/STAT3信号通路降低宫颈癌Hela细胞Twist及E-cadherin的表达。

    2016年09期 v.56;No.98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对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王尚任;陈业刚;杨永姣;刘莉;刘晓强;陈少峰;孙光;

    目的观察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对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TSLC1过表达人膀胱癌T24细胞株(Ad-TSLC1-T24组)、空载体对照T24细胞株(Ad-T24组)及空白对照T24细胞株(T24组)种植于裸鼠皮下,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种植细胞5周处死全部裸鼠留取肿瘤组织标本,测量肿瘤体积,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光镜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TSLC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TSLC1、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肿瘤生长曲线显示Ad-TSLC1-T24组移植瘤生长明显慢于Ad-T24组及T24组,种植细胞5周Ad-TSLC1-T24组肿瘤体积及质量低于Ad-T24组及T24组(P均<0.05),抑瘤率高于Ad-T24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Ad-TSLC1-T24组移植瘤细胞出现明显的核固缩、核碎裂等凋亡现象。与Ad-T24组、T24组比较,Ad-TSLC1-T24组移植瘤中TSLC1、Caspase-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结论 TSLC1过表达可抑制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促进了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2016年09期 v.56;No.98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甘氨双唑钠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的增敏作用及安全性

    温丽娟;张晴;牛洪欣;吴玉芬;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的增敏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氨双唑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粒子植入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5%,对照组为6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粒子植入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有增敏作用,且安全性高。

    2016年09期 v.56;No.987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过继性细胞免疫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任守雷;孙文俏;张立成;

    目的观察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将5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仅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且不良反应小。

    2016年09期 v.56;No.98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评估价值

    李军;汤志远;吴玮;周晓宇;章艳菊;倪松石;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评估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APE患者107例,根据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评分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不同血清Hcy水平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 Hcy阳性与Hcy阴性患者中高危、中危、低危所占比例及复发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中危、低危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检测可预测APE患者预后。

    2016年09期 v.56;No.98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血清HIF-1、Ngb检测对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决策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

    李立群;杨瑞;王红阳;李建民;

    目的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HIF-1)、脑红蛋白(Ngb)检测对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决策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32例,伴OSAHS 164例(观察组,OSAHS轻度67例、中度52例、重度45例)、不伴OSAHS 168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HIF-1、Ngb水平,爱荷华赌博任务(IGT)测评决策功能,用Pearson相关分析参数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IF-1、Ngb对决策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IF-1、Ngb水平升高,IGT评分降低(P均<0.05);OSAHS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IF-1、Ng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IF-1、Ngb水平与IGT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65、-0.664,P均<0.05)。血清HIF-1、Ngb水平预测决策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84。结论血清HIF-1、Ngb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的决策功能障碍。

    2016年09期 v.56;No.98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532例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王子江;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5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其诱导痰细胞学结果进行气道炎症分型,比较重症组、普通组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重症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532例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型最为常见,占47.0%,其次是混合细胞型(27.3%)、中性粒细胞型(21.4%)及寡细胞型(4.3%)。重症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型百分比高于普通组(P<0.05)。中性粒细胞型重症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重症患者,且其Fe NO显著低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P均<0.05)。结论哮喘气道炎症表型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及寡细胞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型最常见;重症哮喘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型的肺功能最差。

    2016年09期 v.56;No.98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血清降钙素原对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张建军;李雅琴;柴成国;崔朝勃;王维展;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脑损伤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120例,行机械通气第1~4天发生肺炎68例(观察组)、未发生肺炎52例(对照组)。分别于入ICU时、行机械通气第4天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患者肺部感染症状进行评估,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CT与CPIS的关系,绘制PCT、CPIS诊断V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入ICU时对照组血清PCT低于观察组(P<0.05),行机械通气第4天观察组血清PCT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CPIS呈正相关(r=0.542,P=0.021);PCT诊断VAP的ROC曲线下面积、特异度高于CPIS(P均<0.05)。结论血清PCT对早期诊断脑损伤患者VAP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6年09期 v.56;No.98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脑脊液中HGF、TNF-α、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

    殷长江;董保忠;杜晓光;张荣伟;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脑脊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42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19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5天,对照组于体检时取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GF,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NF-α、IL-17,分析肿瘤病理分级与三者的关系。结果术前1 d及术后第1、3、5天观察组HGF、TNF-α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肿瘤病理分级Ⅲ、Ⅳ级患者脑脊液中HGF、IL-17水平高于Ⅰ、Ⅱ级,TNF-α水平低于Ⅰ、Ⅱ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脑脊液中HGF、TNF-α、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肿瘤病理分级越高三者水平越高。

    2016年09期 v.56;No.98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三维重建技术塑形髋臼后柱钢板的效果观察

    周坚锋;苏秀云;李建涛;李志锐;李辰;张浩;尹鹏;陈宇翔;唐佩福;张立海;

    目的观察髋臼后柱钢板的三维重建技术的效果,为术前规划以及有限元模拟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用计算机在Mimics软件中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导出STL格式后选取髋臼后柱置放钢板部位的不规则曲面,将不规则曲面的三角面片格式转换为NURBS曲面,在UG软件中求出不规则曲面纵轴线,建立重建钢板的草图截面,沿轴线扫掠出钢板形状,进行细节修饰及螺钉装配。结果重建的髋臼后柱钢板形态基本与骨表面贴附,钢板位置以及螺钉位置符合手术置入的标准,3D打印出的重建钢板模型与髋臼匹配程度良好。结论三维建模方式可根据骨折内固定要求术前对后柱钢板预弯塑形,重建的髋臼后柱钢板模型解剖形态良好。

    2016年09期 v.56;No.98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张恒林;谢文凯;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行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固定治疗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Canstant和Murley评分(CMS)及Neer评分评价两组关节功能,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Broberg-Morrey评分、CMS评分以及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举以及外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可迅速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肘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2016年09期 v.56;No.98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张仁赞;张学利;胡炜;袁建军;彭兵;程招军;

    目的分析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复发组)、未复发患者92例(未复发组),统计两组年龄、性别、BMI、吸烟情况、糖尿病情况、症状持续时间、术前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突出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纤维环破口大小、髓核取出量、椎间盘退变程度、腰椎节段活动度,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吸烟情况、纤维环破口大小、髓核取出量、椎间盘退变程度、腰椎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6.180)、纤维环破口(OR=6.519)、椎间盘退变程度(OR=0.059)、腰椎节段活动度(OR=2.333)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单侧椎板间开窗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与吸烟、纤维环破口大、椎间盘退变程度轻、腰椎节段活动度大有关。

    2016年09期 v.56;No.98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脑脊液中GFAP水平变化及意义

    陈长春;柴妍楠;闫燕;王琪;张晓媛;尹晓娟;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足月新生儿脑脊液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HIE足月新生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各20例,经治疗后第21天随访,痊愈42例、好转17例、死亡1例。以发病第1、7、14、21天为研究时点,用ELISA夹心法测定各时点脑脊液中GFAP水平。结果发病第1天脑脊液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均<0.05),发病第7、14天脑脊液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均<0.05),发病第21天3组脑脊液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儿发病第1天脑脊液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HIE发病后不同时间及不同严重程度间脑脊液GFAP水平均存在差异,对其进行检测可预测患儿病情变化及预后。

    2016年09期 v.56;No.98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淋巴瘤患儿血清铁调素、IL-6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穆慢慢;徐学聚;孙绘霞;张园;陈佩佩;

    目的观察淋巴瘤患儿血清中铁调素(Hepcidin)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治并排除骨髓浸润的淋巴瘤患儿69例,分为贫血组15例、非贫血组5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淋巴瘤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Hepcidin和IL-6水平,分析血清Hepcidin和IL-6水平与贫血的关系。结果贫血组、非贫血组、正常对照组血清Hepcidin水平分别为(38.93±14.12)、(31.26±11.01)、(21.99±5.14)ng/m L,IL-6水平分别为(12.13±1.92)、(10.23±1.67)、(8.59±1.01)pg/m L,3组血清Hepcidin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贫血组Hepcidin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65,P=0.003),Hepcidin水平与IL-6呈正相关(r=0.657,P=0.014)。结论淋巴瘤贫血患儿血清Hepcidin、IL-6水平升高,二者在儿童淋巴瘤相关贫血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09期 v.56;No.987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及乳酸脱氢酶对新生儿缺氧的诊断价值

    张刘丽;杨平;

    目的探讨有核红细胞(NRBC)、血小板(PLT)及与乳酸脱氢酶(LDH)对新生儿缺氧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81例新生儿分为早产儿组38例、缺氧早产儿组40例、缺氧足月儿组42例及正常足月儿组61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NRBC、PLT、LDH等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缺氧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组NRBC、PLT、LDH、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RBC与早产和缺氧均有关,PLT、LDH与缺氧有关,Ca与早产有关(P均<0.05)。NRBC诊断缺氧的ROC曲线下面积(0.795)高于PLT、LDH和Ca(0.679、0.647、0.546)(P均<0.05)。结论 NRBC、PLT、LDH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的诊断指标,以NRBC的诊断效能最高。

    2016年09期 v.56;No.98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在结构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杨浩;杨秀海;梁秋林;冯超;张阳;陈善有;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在结构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结构性鼻炎患者67例、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对鼻堵的评估结果将鼻炎患者分为轻度鼻堵组15例、中度鼻堵组28例、重度鼻堵组24例,各组均行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记录鼻声反射检测指标[鼻腔限流阶段截面积(MCA1)、鼻甲段截面积(MCA2)、截面积距前鼻孔的距离(MD1、MD2)及以上指标两侧鼻腔的比值、两侧鼻腔距离前鼻孔5 cm、2~<5 cm、>5~7 cm的鼻腔容积(V5、V2~5、V5~7)比值]、鼻阻力测量指标[鼻腔总阻力(RT)、鼻腔阻力差异比(Rlr)]。结果各组MCA1a/MCA1b、MCA2a/MCA2b、MD2a/MD2b、V5a/V5b、V2~5a/V2~5b、R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重度鼻堵组以上指标变化最明显(P均<0.05)。结论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对评估结构性鼻炎患者的鼻通气功能有一定价值。

    2016年09期 v.56;No.98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冯勇军;王明婧;曾春荣;吴湘明;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亚群及其相关因子(IL-12、IL-2、INF-γ)水平变化。方法选取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观察组)、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4、IL-27、INF-γ、CRP、ESR、TNF-α水平,计算Th1/Th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27、INF-γ水平及Th1/Th2降低,而IL-4、CRP、TNF-α水平及ESR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IL-27、INF-γ水平降低,IL-4水平上升,Th1/Th2值下降,此变化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有关。

    2016年09期 v.56;No.98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SS1、MMP-9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陈应超;王玮;周洁;肖兰;刘汉忠;

    目的观察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观察组)、32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MTSS1、MMP-9蛋白表达,观察喉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特点患者MTSS1、MMP-9阳性表达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二者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MTSS1、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TSS1蛋白阳性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MMP-9蛋白阳性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SS1与MMP-9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s=-0.360,P<0.01)。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SS1低表达、MMP-9高表达,二者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6年09期 v.56;No.98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

    卢保德;刘德云;付伟金;玉镇源;陆浩源;程继文;

    目的探讨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rs861539(C>T)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01例膀胱癌患者(病例组)及2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XRCC3 rs861539(C>T)的基因型,比较各基因型与膀胱癌发病风险以及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同时分层分析其与吸烟的关系。结果病例组XRCC3 rs861539位点CC、C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5.6%、13.9%、0.5%,对照组分别为93%、6.5%、0.5%,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因型CC相比,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的基因型(CT+TT)发生膀胱癌的风险增加3.077倍(OR 95%CI:1.452~6.882,P<0.05);XRCC3 rs861539基因型在吸烟及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XRCC3 rs861539多态性可能增加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2016年09期 v.56;No.98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CD44V6、GATA-3的表达变化及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

    开蕾;张二春;彭钧;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CD44变异体6(CD44V6)、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腺嘌呤序列结合蛋白3(GATA-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60例尿路上皮增生组织CD44V6、GATA-3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病理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二者阳性表达的差异。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尿路上皮增生组织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59/120)、13%(8/60),GATA-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114/120)、62%(37/60),二者CD44V6、GATA-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病理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44V6、GATA-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CD44V6、GATA-3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且肿瘤病理分级越高二者阳性表达率越高。

    2016年09期 v.56;No.98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

    张露;岳少姮;徐岩;许朕;马艳艳;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Hb)、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的关系。方法将113例MHD患者根据血清25(OH)D3水平(<10μg/L、10~20μg/L、21~30μg/L)分为A组36例、B组52例、C组25例,比较3组血清Hb、铁蛋白、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用量、EPO抵抗指数(ERI)等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Hb、CRP、ERI的关系。结果与A组比较,B、C组r Hu EPO用量、ERI、CRP水平降低,Hb、25(OH)D3水平升高(P均<0.05),且C组以上指标变化最明显(P均<0.05)。MH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Hb呈正相关(r=0.846,P<0.01),与ERI(r=-0.776,P<0.01)、CRP(r=-0.806,P<0.01)呈负相关。结论 MHD患者Hb水平降低、EPO抵抗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2016年09期 v.56;No.98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血清人附睾蛋白4联合糖类抗原125检测对浆液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李轲;谢付静;李军;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HE)4联合糖类抗原(CA)125检测对浆液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浆液性卵巢癌患者87例(浆液性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77例(阴性对照组)及健康查体妇女5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HE4、CA125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诊断浆液性卵巢癌的效能。结果浆液性卵巢癌组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晚期浆液性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E4水平高于早期患者(P<0.05);HE4、CA125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 HE4、CA125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对早期浆液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更高。

    2016年09期 v.56;No.98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乐颖;张倩;关美萍;邹梦晨;曹瑛;李扬;薛耀明;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肾素(PRA)活性及醛固酮(PAC)水平变化,探讨二者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择283例T2DM患者,采用干化学微粒免疫比浊法检测尿白蛋白水平,按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组135例、微量白蛋白尿(MAU)组81例、大量白蛋白尿(CAU)组67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PRA活性、PAC水平,计算PAC与PRA比值(ARR)。结果CAU组PAC水平低于MAU组、NA组(P均<0.05),3组PRA、A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Spearman秩相关及偏相关分析,AER与PAC呈负相关(rs=-0.296,P<0.05),与PRA、ARR无相关性(r分别为-0.053、-0.090,P均>0.05)。结论 T2DM患者血浆PRA活性与微量白蛋白尿无相关性,PAC水平随微量白蛋白尿的增多而下降。

    2016年09期 v.56;No.987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的Meta分析

    杨天舒;姚金铭;赵军玉;周晓君;刘佳欣;徐庆磊;董建军;廖琳;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糖尿病肾病""黄芪注射液"为中文关键词,以"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jection""diabetic""nephropathy""diabetic nephropathy""DN"为英文关键词,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 ed、Embase数据库,收集1996年1月~2015年10月关于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9篇相关文献,共437例患者,其中采用基础治疗262例(对照组),另加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295例(观察组)。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MD=-0.5,95%CI为-0.85~-0.16)、血肌酐(MD=-25.07,95%CI为-45.7~-4.44)、血尿素氮水平(MD=-2.18,95%CI为-3.67~-0.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

    2016年09期 v.56;No.987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 ]
  • 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血脂、BMI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李小雷;王忠;陈少泽;樊刚;黄磊;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脂、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将235例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测定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SBP、TG、LDL-C、FINS、HOMA-IR、BMI均升高,HDL-C降低(P均<0.05)。血尿酸水平与SBP、TG、BMI、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148、0.410、0.627、0.269,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47,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TG、BMI、HOMA-IR是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0.941、0.444、0.582、1.441,P均<0.05)。结论哈萨克族H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血脂紊乱、BMI升高、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2016年09期 v.56;No.98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医用臭氧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康海燕;董江龙;杨静;王艳;崔美兰;耿惠杰;王晓静;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医用臭氧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及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观察两组血清HBe Ag定量、HBV-DNA阴转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 Scan)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HBe Ag定量、血清BFGF水平、Fibro Scan数值逐渐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Be Ag定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BFGF水平、Fibro Scan数值、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医用臭氧可增强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但对其抗肝脏纤维化作用无影响。

    2016年09期 v.56;No.98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血清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检测对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金宇亭;张宇;胡维;邹墅;魏实林;黄晶;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检测对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细菌感染患者79例为细菌感染组(脓毒血症组24例、局部细菌感染组55例)、病毒感染患者39例(病毒感染组)、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抗生素使用前和使用后血清HNL、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NL、PCT、CRP水平变化对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血清HNL、PCT、CRP水平脓毒血症组>局部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对照组(P均<0.05);随着治疗时间增加,局部细菌感染组HNL和PCT检测值在诊断界值以上患者的比例显著降低。分析ROC曲线,血清HNL诊断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能与PCT相仿(P>0.05),优于CRP(P<0.05);其cut-off值为141.43μg/L时,灵敏度、特异度最高。结论血清HNL(141.43μg/L)可作为急性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指标,且其水平变化能反映患者细菌感染控制情况。

    2016年09期 v.56;No.987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急性肾损伤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龙盘;何丽洁;

    目前用于诊断急性肾损伤(AKI)的指标都是反应肾功能改变的指标,但当肾功能发生改变之前,肾脏的微观形态学和组织化学已经发生改变。生物学标记物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白细胞介素18、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肾损伤因子-1、人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变化能体现肾脏的微观变化,对早期诊断AKI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6年09期 v.56;No.98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阿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

    张飘飘;阎晓丹;杜鹏程;王爱平;靳洪涛;

    阿胶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本文从阿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学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阿胶的抗肿瘤、补血造血、保护卵巢、修复耳蜗损伤、防治哮喘、免疫调节、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为阿胶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016年09期 v.56;No.987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肿瘤干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月雅;李凯;

    肿瘤干细胞(CSC)存在于多种实体瘤中,是导致肿瘤复发及耐药的主要原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CSC的自我更新、成瘤及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各调节点是未来复发性及难治性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2016年09期 v.56;No.987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薛静静;梁瑜祯;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患者可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影响宿主的能量代谢、炎症反应等。肠道细菌可以影响机体糖类及能量的吸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为细菌内毒素的入侵提供了"通道",诱发低度炎症及胰岛素抵抗;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能够调节肠道渗透性和血浆脂多糖的水平;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诱发胰岛素抵抗及影响胆汁酸的代谢。

    2016年09期 v.56;No.987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腓肠肌肌皮瓣结合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慢性胫骨感染合并骨外露临床观察

    林松庆;郑明声;陈金水;王本海;张慧浩;黄伟;王映冰;

    <正>小腿严重骨折术后或血源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易合并骨外露,治疗十分棘手,治疗时间长、疗效不佳,易复发,部分患者需要截肢。我们前期研究中采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1]。本研究于2008年2月~2014年8月采用腓肠肌肌皮瓣结合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治疗慢性胫骨感染合并骨外露患者

    2016年09期 v.56;No.98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手术患者围术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李慧;王丽;

    <正>门诊手术患者切口的感染率高达12.79%,过高的感染率与患者保护切口不利有密切关系,因此加强门诊手术的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1]。本研究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手术患者围术期依从性的影响。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10月在本院门诊手术室接受局麻手术的患者312例,均无视觉、听觉障

    2016年09期 v.56;No.987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顽固性高血糖的效果观察

    兰立强;闫作惠;

    <正>艾塞那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人胰高血糖素样多肽类似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发挥降糖作用[1]。本研究对大剂量胰岛素(>50 U/d)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2016年09期 v.56;No.987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异时双原发肺癌1例报告

    李倩;肖鑫武;孙文逵;袁冬梅;宋勇;

    <正>患者男,65岁。右肺腺癌术后31个月于2014年6月9日就诊。有吸烟史。2011年10月17日PET-CT检查示右上肺占位,代谢增高,未见明显转移灶,考虑为右上肺癌伴阻塞性肺炎。当月26日因反复咳嗽、咳痰3年,加重2个月至我院就诊,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肺癌可能性大;慢性支气管病变,两肺气肿,肺大疱形成。7 d后于全麻下行右上

    2016年09期 v.56;No.987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