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血清GDF-15、sST2、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崔圆;金凤表;孙瓅贤;丁振江;张爱文;巨名飞;张娜;孙宏超;侯维娜;侯瑞田;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ST2(sST2)及脑钠肽(BNP)水平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慢性心衰患者70例(心衰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Ⅲ级24例、Ⅳ级46例,以同期临床诊断单纯高血压及心律失常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ELISA法检测GDF-15、sST2,BNP检测仪床旁测定BNP。结果心衰组GDF-15、sST2、BNP、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基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基线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与NYHAⅢ级比较,NYHAⅣ级慢性心衰患者血清GDF-15、sST2、BNP水平及LVEDD、LVMI高,LVEF和RWT低(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ST2、GDF-15、BNP与LVMI、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1、0.236、0.449,0.339、0.305、0.579;P均<0.05),与LVEF、RWT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0、-0.255、-0.496,-0.257、-0.298、-0.409;P均<0.05),sST2、GDF-15与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9、0.300,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NP、GDF-15及sST2区分NYHAⅢ级与NYHAⅣ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52、0.678和0.706(P均<0.05)。结论血清GDF-15、sST2、BNP水平均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且均能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但三者相比,BNP在判断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2016年17期 v.56;No.99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对冠心病Warm-up现象及HRR的影响

    郑梅;李立卓;姜志安;李丽宏;梁芸;刘金波;

    目的观察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对冠心病Warm-up现象及患者反复运动后心率恢复(HRR)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动试验阳性以及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单支冠脉狭窄程度在70%~90%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根据干预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尼可地尔组(常规治疗+尼可地尔口服5 mg,3次/d)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组(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20 mg,2次/d),各25例。各组均服药6个月以上。通过间隔15 min的连续两次运动试验(EX1与EX2)来观察各组缺血阈值(ST段压低0.1 m V时心率血压乘积即RPP值)、出现ST段压低0.1 m V时间(T-STD)、ST段压低的最大值(STDmax)、ST段恢复压低0.05 m V时间、总运动时间(ED)等反映心电图缺血情况的指标以及HRR的变化。结果 3组前后两次运动相比,EX2各指标均较EX1有明显改善(P均<0.05);单硝酸异山梨酯组仅STDmax高于对照组(P<0.05);尼可地尔组在RPP、T-STD、ST段恢复压低0.05m V时间、STDmax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P<0.05或<0.01);尼可地尔组EX1后与EX2后HRR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促进冠心病Warm-up现象的发生,钾通道可能作为重要机制参与其中;同时尼可地尔有利于HRR。

    2016年17期 v.56;No.99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螺旋藻激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黏附因子的影响

    王慧杰;庞辉;陈萌;王科;杨莹;陈相宜;

    目的研究螺旋藻激酶(SPK)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黏附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H2O2建立氧化损伤内皮细胞模型。测定单层细胞透过率、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渗出量、细胞分泌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量;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同时给予SPK干预,连续饲养12周。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结果体外实验:SPK可显著降低氧化损伤造成的单层细胞通透性,减少细胞外溢出的LDH和细胞分泌的ICAM-1(P均<0.05);体内实验:SPK显著降低AS模型大鼠血清ICAM-1、VCAM-1水平(P均<0.05)。结论 SPK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减少其释放黏附因子;降低AS大鼠血清黏附因子,预防AS。

    2016年17期 v.56;No.99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妊娠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LDL亚类分布变化

    张妮;贾连群;曲冬颖;吕美君;马艺鑫;杨关林;

    目的探讨妊娠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血脂水平改变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类的分布特征。方法采集60例妊娠高脂血症患者(妊娠高脂血症组)和60例正常孕妇(正常孕妇组)的血浆,利用Lipoprint脂蛋白亚类分析系统检测血浆LDL亚类组成和含量。结果与正常孕妇组比较,妊娠高脂血症组血浆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均<0.01)。在60例妊娠高脂血症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为61.67%,高胆固醇血症为18.33%,混合型高脂血症为20.00%。与正常孕妇组比较,妊娠高脂血症组LDL 1、2浓度及LDL 1、2、3百分比低,LDL 4、5浓度及百分比高(P<0.01或<0.05)。结论妊娠高脂血症患者中血脂水平均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所占比例为最大,其血浆LDL亚类分布发生改变,即相对较大的颗粒浓度减少,相对较小的颗粒浓度升高。

    2016年17期 v.56;No.99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银杏叶提取物对OSAS继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李艳红;陈梅晞;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继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参考罗荧荃的经典造模方法设立大鼠间歇缺氧(IH)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NC)组、IH组、GBE治疗(IH+GBE)组,实验前及实验后第3、6、9周监测血压及生理状态变化,9周后提取各组肾周前脂肪细胞并鉴定,用MTT法检测12.5、25、50、100、200、400 mg/L的GBE作用3、6、12、24 h后的细胞活力及增殖率;提取IH组前脂肪细胞,将其分为缺氧对照组(IH组)、LPS刺激缺氧组(LPS组)、GBE治疗缺氧组(GBE组),12 h后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结果1IH组与NC组比较大鼠尾动脉血压随着缺氧时间而增加(P<0.05或<0.01),IH+GBE组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GBE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生长,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均<0.05);3与IH组比较,LPS组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GBE组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GBE对OSAS引起的高血压大鼠有治疗作用;其可能通过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抑制脂肪细胞因子水平,改善OSAS炎症程度而起作用的。

    2016年17期 v.56;No.995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放疗时机对诱导化疗的局限型NSCLC患者疗效、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王巍;刘冉生;张爱旭;袁智勇;

    目的研究不同放疗时机对诱导化疗的局限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接受放疗与N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的局限型NSCLC患者,依据放疗时机选择的不同将其均分成A、B、C组,放疗分别开始于化疗0、2、5个周期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比),并利用Kaplan-Meier法对3组预后的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4%、62.5%、46.9%,3组及各组间比较,P均<0.05;3组及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均<0.05;3组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降低,以A组为著(P均<0.05);A、B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C组(P均<0.05)。结论随着放疗介入时间的延长,局限型NSCLC患者的疗效降低,预后更差,但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变小。

    2016年17期 v.56;No.99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EGFR 19-del和L858R突变型NSCLC患者预后比较

    韦文娥;利基林;宁淑芳;刘海洲;蔡政民;张力图;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9外显子(19-del)突变和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57例NSCLC患者,取其新鲜组织或石蜡包埋组织,采用ARMS-PCR法检测EGFR基因型。收集临床资料,定期随访,以死亡为终点事件,失访或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尚未发生终点事件均纳入截尾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57例患者中,19-del突变型134例,L858R突变型123例。两种类型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布比较,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9-del突变型中位生存期为798 d,L858R突变型中位生存期为710 d,两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样本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汉族患者中,19-del突变型患者预后比L858R突变型患者好(P=0.047),在壮族中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和临床分期上预后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EGFR 19-del突变和L858R突变型NSCLC患者总体上总生存期相似,但是在汉族中EGFR 19-del型突变患者预后较好。

    2016年17期 v.56;No.99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2016年17期 v.56;No.995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入选美国EBSCO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

    <正>2015年3月,收到美国EBSCO数据库的通知,本刊正式被该数据库收录。至此,本刊已被美国EBSCO数据库、《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剑桥科学文摘》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数据库收录。在此,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多年来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并欢迎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科研

    2016年17期 v.56;No.995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016年17期 v.56;No.995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

    2016年17期 v.56;No.995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陆袁洲;殷乐;范标;王为群;邱祖红;曹新宇;王纬经;衣昕;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1~2 d的SD大鼠乳鼠体外按差速贴壁分离法纯化培养心肌细胞,设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姜黄素低剂量(12.5 mg/L)组、脂多糖+姜黄素中剂量(25 mg/L)组、脂多糖+姜黄素高剂量(50 mg/L)组。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利用图象分析系统测算细胞体积;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细胞的总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观察细胞内[Ca~(2+)]i瞬间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心肌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细胞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多,释放的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心肌细胞内[Ca~(2+)]i瞬间峰值明显增高。与脂多糖组相比,脂多糖+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体积变小、总蛋白含量减少、TNF-α水平降低、细胞内[Ca~(2+)]i瞬间峰值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TNF-α产生及Ca~(2+)超载有关。

    2016年17期 v.56;No.99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杨蕾;刘海龙;张斌;汤建民;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60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只分离不结扎前降支,余下的50只分别结扎其前降支制作AMI模型。24 h后存活的4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MI组13只、Statin1组14只、Statin2组14只。术后第1天起,Statin1、2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5、3.0 mg/(kg·d)灌胃,对照组及AMI组分别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nf2)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及Statin1、Statin2组心肌细胞AI升高,p-Akt表达下降,Mnf2表达增加(P均<0.05);与AMI组相比,Statin1、Statin2组心肌细胞AI和Mnf2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p-Akt表达增高(P<0.05),且Statin2组较Statin1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大鼠AMI后的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下调Mnf2的表达有关,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

    2016年17期 v.56;No.99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性激素对卵巢切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孙荣;易东;谈世进;

    目的探讨补充生理剂量的性激素对卵巢切除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SHR大鼠(SHR组)及WKY大鼠(正常血压对照大鼠)(WKY组)各18只,行卵巢切除术后,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亚组)、雌激素补充组(OVX+E亚组)及雄激素补充组(OVX+T亚组)。OVX+E亚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0.25 mg/(kg·2 d)肌肉注射,OVX+T亚组给予丙酸睾酮3 mg/(kg·2 d)肌肉注射,OVX亚组给予肌肉注射相同剂量的注射用茶油,持续8周。分别在实验前和第8周末测定尾动脉收缩压(SBP);在第8周末称体质量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采血,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及睾酮浓度;称取左心室质量后,切片并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病理改变。结果 WKY组中,与实验前相比,第8周末只有OVX+T亚组SBP升高。SHR组中,与实验前相比各亚组SBP均显著升高,第8周末,OVX亚组及OVX+E亚组SBP均低于OVX+T亚组(P均<0.05)。HE染色显示,SHR组表现为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OVX亚组及OVX+T亚组比OVX+E亚组更为严重。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与HE染色一致,WKY组中,各亚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HR组中OVX+E亚组的LVMI低于OVX亚组及OVX+T亚组,OVX亚组低于OVX+T亚组(P均<0.05)。Masson染色显示,SHR组心肌纤维排列疏松,胶原沉积明显增多。WKY组中,与OVX亚组及OVX+E亚组相比,OVX+T亚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增高(P<0.05);OVX亚组与OVX+E亚组比较,P>0.05;SHR组中,与OVX亚组相比,OVX+E亚组CVF降低(P<0.05),OVX+T亚组CVF增高(P<0.05)。结论补充生理剂量的雄激素可以升高卵巢切除SHR大鼠的SBP,并加重其心肌重构;而补充生理剂量的雌激素可以改善卵巢切除SHR大鼠的心肌重构。

    2016年17期 v.56;No.995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非甾体类孕酮受体激动剂Tanaproget对兔动脉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李莉;肖莉丽;李志芳;张彦周;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孕酮受体激动剂Tanaproget对动脉硬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饲料(干草粉)喂养组(正常组)、高脂饲料(2%胆固醇+1%猪油+90%普通饲料)喂养组(模型组)、高脂饲料加Tanaproget喂养组(干预组),模型组及干预组于喂养第1周末,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250 mg/kg。实验1周末和10周末,检测血清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验10周末随机抽取每组中一只取主动脉做油红O染色,其余取主动脉弓做石蜡包埋切片并行HE染色,提取血管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Toll样受体4(TLR4)。结果实验10周末模型组和干预组血清TG、LDL-C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均<0.01);实验后模型组血清IL-8、TNF-α水平较正常组和干预组升高(P均<0.01);大体标本油红O染色肉眼可见模型组斑块明显多于、大于正常组和干预组;HE染色后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正常组和干预组。模型组NF-κB、TLR4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干预组(P均<0.01)。结论 Tanaproget通过特异性与孕酮受体结合后调节血脂代谢,同时抑制活化的TLR4/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转录与生成,从而发挥其抗动脉硬化作用。

    2016年17期 v.56;No.99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解毒化瘀方灌胃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马宝花;周学锋;王帅;杨海;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方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制备S180实体瘤动物模型。将S180荷瘤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氟尿嘧啶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肿瘤接种24 h后开始给药,氟尿嘧啶组给予氟尿嘧啶(无菌生理盐水配制2 mg/m L溶液),20 mg/kg,腹腔注射,隔天1次,共8 d。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给予解毒化瘀药(药物浓度为0.48 g/m L),其剂量分别为2.4、4.8、9.6 g/kg,灌胃给药,1次/d,共12 d。阴性对照组灌胃同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小鼠行为表现、体质量变化,测算肿瘤抑制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指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氟尿嘧啶组抑瘤率升高,小鼠体质量和脾脏指数下降(P均<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肿瘤质量、肿瘤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胸腺指数升高,低、中剂量组脾脏指数升高(P均<0.05),用药期间小鼠行为无异常。结论解毒化瘀方灌胃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无直接抑制作用,能提高其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

    2016年17期 v.56;No.99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时机对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围手术期及预后的影响

    轩继中;程兆云;赵子牛;王圣;刘琳;魏宇;胡俊龙;

    目的探讨预防性及被动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冠状动脉搭桥并置入IABP的患者70例,依据IABP置入时机分为预防性置入IABP(A组)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B组)各35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并比较。随访1年,记录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IABP运转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均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P均<0.05),但两组搭桥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采用预防性置入IABP较被动置入IABP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

    2016年17期 v.56;No.99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内脏脂肪素、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评估价值

    王庆丽;宋成伟;卢颖;赵慧颖;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对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8例疑似冠心病者,其中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冠心病,并根据Gensini积分系统分为轻度AS组、中度AS组和重度AS组;另外2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visfatin、A-FABP、IL-6。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各指标与CAS之间的关系,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随CAS程度的加重,血清visfatin、A-FABP、IL-6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评估CAS严重程度的价值大小依次为visfatin、IL-6、A-FABP;血清visfatin、A-FABP、IL-6最佳诊断分界点分别为54.98 ng/m L、19.92 ng/m L、98.57 pg/m L。visfatin评估CAS特异性最高,而A-FABP的灵敏度最高。结论血清visfatin、A-FABP有望成为预测CAS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与A-FABP和IL-6相比,visfatin预测CAS严重程度的作用更大。

    2016年17期 v.56;No.99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观察

    谭红伟;张旭敏;邹誉;周建;李莹;邱建平;刘学波;

    目的评价新型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81例,依据消融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压力导管组(使用压力感知导管进行消融术)27例及对照组(使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术)54例。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术中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计算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压力导管组将环肺静脉消融环分为6个节段,记录每个节段消融导管压力数值,计算各节段总的压力平均值。消融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肺静脉电隔离率均为100%,两组恢复窦性心律率比较,P﹥0.05。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比较,P均﹥0.05;环肺静脉消融各节段压力平均值在10 g左右;消融术后6个月,压力导管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1.1%比14.8%,P<0.05)。结论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能降低房颤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

    2016年17期 v.56;No.99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ATGL水平变化及意义

    李海英;杨收平;秦继宝;冯小娟;安仲武;吴兆增;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CHD患者139例(CHD组),健康对照者52例(对照组)。CHD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1支血管病变60例、2支病变46例、≥3支病变3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aspin、ATGL水平,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Vaspin、ATGL水平低,Gensini积分高(P均<0.05)。2与SAP和UAP患者比较,AMI患者血清Vaspin、ATGL水平低,Gensini积分高(P均<0.01)。3血清Vaspin、ATGL水平随着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Gensini积分则升高(P均<0.01)。4血清Vaspin、ATG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8、-0.522,P均<0.01),与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5、-0.514,P均<0.01)。结论 CHD患者血清Vaspin和ATGL水平降低,其水平与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负相关。

    2016年17期 v.56;No.99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的影响

    张海涛;杨展;张丽娟;赵佳佳;樊俊雅;张辉;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探讨EECP对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的影响。方法将19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EECP组98例,对照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EECP组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同时,每天行两次EECP治疗,每次45 min,两组均行15 d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超声心动图的E峰、A峰、心房收缩期末左心房内径(LA)、心室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径(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采用荧光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和内皮素(E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BNP、ET值均降低,E峰、LVEF值均升高(P均<0.05);EECP组治疗后LV值升高、LA值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EECP组BNP、ET值降低,E峰、LVEF值升高(P均<0.05)。结论 EECP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其心脏重塑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16年17期 v.56;No.995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李军;

    目的观察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慢性心衰(高血压性)但无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al-3、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及Gal-3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Gal-3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r=0.737,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93,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Gal-3水平升高,其与心功能呈负相关关系,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关系。

    2016年17期 v.56;No.99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区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病变范围及PCI疗效的关系

    孙海慧;崔连群;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区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冠脉单支病变236例(A组)、两支病变228例(B组)。患者分别于PCI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室壁运动异常指数(GWMI)。并进行三组间各指标的比较。结果 PCI前A组非梗死区室壁运动增强率明显高于B组(P<0.01)。PCI后A组非梗死区室壁运动增强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两组梗死区GWMI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梗死区GWMI低于B组(P<0.05)。与PCI前比较,PCI后两组梗死区和非梗死区GWMI均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非梗死区室壁运动随着冠脉病变范围的增加而减弱,室壁运动异常改善提示PCI治疗有效。

    2016年17期 v.56;No.995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李影;于彤彤;刘双双;王传合;王菁菁;孙志军;

    目的探讨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9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血钠水平分为低血钠组(血钠<135 mmol/L)105例、高血钠组(血钠>145 mmol/L)37例、正常血钠组(血钠135~145 mmol/L)783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平均随访3.4年,以全因病死为主要终点,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血钠及高血钠组比较,低血钠组年龄高、心功能纽约分级更高,入院收缩压低(P均<0.05)。相较其他两组,低钠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肌酐、尿酸、血钾、肌钙蛋白I及脑钠肽高(P均<0.05)。药物应用方面,与其他两组相比,低钠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的应用比例均较低(P均<0.05)。随访3.4年,整体全因病死率为27.9%,低血钠组为52.4%,高血钠组为16.2%,正常血钠组为25.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血钠组相比,低血钠组长期预后的死亡风险显著增高(HR 1.617,95%CI 1.082~2.414;P=0.019),而与高血钠组(HR0.701,95%CI 0.299~1.641;P=0.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正常血钠和高血钠的预后相似,而低血钠则与长期预后的死亡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2016年17期 v.56;No.99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邹筱冬;崔进;何芸;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CHF患者62例为观察组,对其实施相应药物常规治疗,另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测量并记录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钠肽、瘦素、脂联素和IL-6,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两组BMI、血压、血脂水平比较,P均>0.05;心功能Ⅱ~Ⅳ级患者较对照组、心功能Ⅲ和Ⅳ级患者较Ⅱ级患者、心功能Ⅳ级较Ⅲ级患者的血清脑钠肽、瘦素、脂联素、IL-6水平和LVEDd均高,而LVEF低(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脑钠肽、瘦素、脂联素、IL-6、LVEDd均下降,LVEF提高(P均<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脑钠肽、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病情有关。

    2016年17期 v.56;No.99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血清WBC水平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郑蕾;张林;黃庆;奚建媛;羊镇宇;

    目的探讨血清WBC水平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依据血清WBC表达水平分为WBC正常组和WBC升高组。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WBC;采用速率法测定血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I(cTnI)。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心功能指标。结果与WBC正常组比较,WBC升高组CK-MB、cTnI表达水平均高,FS、EF均低(P均<0.05),LVESV、LVEDV均高,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均<0.05)。结论血清WBC表达水平升高导致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

    2016年17期 v.56;No.99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服用阿司匹林的绝经冠心病患者性激素与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关系

    苏艳;钱晨旭;王丽;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的绝经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关系。方法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103例,分为阿司匹林组67例(入院前1周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早餐后顿服)、非阿司匹林组3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孕酮(PROG)、催乳素(PRL)、睾酮(TESTO)、雌二醇(E_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选择素水平,并对其关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非阿司匹林组比较,阿司匹林组P-选择素低,E_2高(P均<0.05)。E_2与P-选择素呈负相关(r=-0.354,P<0.01)。LH、FSH、PROG、PRL、TESTO与P-选择素之间无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绝经女性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E2水平升高,P-选择素降低,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

    2016年17期 v.56;No.995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肾功能的关系

    崔志远;曹慧;庞晓;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肾功能的关系。方法NYHA心功能分级在Ⅱ~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246例,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TNF-α,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TNF-α、eGFR及NT-proBNP水平,不同肾功能患者的TNF-α水平。Spearman相关法分析TNF-α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eGFR的关系。结果 1与肾功能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比,肾功能轻度与中重度损伤者的血清TNF-α水平升高(P均<0.05)。2与NYHAⅡ~Ⅲ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NYHA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NT-proBNP水平升高,eGFR降低(P均<0.05)。与LVEF<30%比较,LVEF>50%患者TNF-α、NT-proBNP降低,eGFR升高;LVEF 30%~50%的患者eGFR升高,NT-proBNP降低。3TNF-α与eGFR呈负相关(r=-0.148,P<0.05),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171,P<0.05),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P>0.05),TNF-α在不同原发基础疾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其与心功能分级及肾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2016年17期 v.56;No.995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目标导向液体疗法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陈艳;张小平;张树波;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疗法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SAⅡ~Ⅲ级胃肠道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输注。连续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记录手术前(即麻醉前T_1)、手术开始(T_2)、手术1 h(T_3)和手术结束(T_4)4个时间点上述指标值,同时在这四个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心钠肽(A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与T_1时比较,实验组T_2、T_3、T_4时MAP、CVP、CO、CI、CTnI升高;对照组T_4时MAP、CVP、CI升高,T_2、T_3、T_4时cTnI、ANP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_2~T_4时的MAP、CVP、CI、CO值均高,ANP及cTnI均低(P均﹤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疗法可使胃肠道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同时还可以减轻其心肌损害。

    2016年17期 v.56;No.99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短期强化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及血清hs-CRP的影响

    吴春风;胡柯;

    目的探讨术前超短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发生率及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及常规他汀组,强化他汀组在术前1 d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常规他汀组术前1 d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血清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强化他汀组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2例,常规他汀组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两组比较,P<0.05;术后1周时两组LDL-C、hs-CRP水平均降低,强化他汀组hs-CRP水平较常规他汀组明显下降(P<0.05),但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短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

    2016年17期 v.56;No.99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米力农微量泵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刘东伟;杨勇;程国良;逄淑秀;李义亭;

    目的探讨米力农微量泵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西地兰治疗,西地兰注射液0.025 mg/(kg·d)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0 m L中静注,1次/d,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米力农治疗,0.375~0.75 mg/(kg·d)加入到0.9%的氯化钠溶液50 m L中,微量泵泵入,1次/d,7 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7 d后的治疗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B型尿钠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体循环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均<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B型尿钠肽、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或<0.01)。结论米力农微量泵入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但不良反应稍高。

    2016年17期 v.56;No.99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流体瓷贴面关闭前牙间隙的效果观察

    李立芳;钟波;张玉杰;张勇;

    目的探讨流体瓷部分贴面用于关闭前牙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7例前牙间隙患者,共178颗患牙,分别进行常规瓷贴面(对照组)和流体瓷贴面(观察组)修复治疗。于治疗后6、12、24个月对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牙龈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对治疗结果均表示满意,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94.32%,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3.33%。两组治疗后6、12、24个月之间及各组间其牙龈指数和龈沟液量比较,P均>0.05。结论流体瓷部分贴面用于关闭前牙间隙,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6年17期 v.56;No.995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单莹;高丹;刘勇;卢丽萍;秦晓松;郑锐;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在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NB患儿33例(病例组),F3抗体阳性。对照组选自同期住院的患儿20例,F3抗体阴性。对两组进行常规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显微镜镜检和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OX)﹑碱性磷酸酶(NAP)﹑糖原(PAS)染色)],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NAP、POX、PAS染色阳性率比较,P均<0.01。显微镜下发现紫红色的条索状纤维样物质和瘤细胞呈菊花团排列是诊断和鉴别诊断NB方法之一。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联合PAS染色诊断NB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细胞形态学观察及PAS染色(P均<0.01)。结论在形态学中发现紫红色的条索状纤维样物质和瘤细胞呈菊花团排列是诊断和鉴别诊断NB方法之一。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细胞化学染色(PAS)可提高NB的诊断率。

    2016年17期 v.56;No.995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后痉挛足患者A型肉毒毒素肌注疗效及其最佳治疗剂量探讨

    李江;孟祥民;李如一;高思山;张茹;张永祥;柏广涛;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BT-A)对脑卒中后痉挛足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最佳治疗剂量及浓度。方法脑卒中后痉挛足患者4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A组,BT-A低剂量(A 200 U)低浓度(A 50 U/m L);B组,BT-A低剂量高浓度(200 U,100 U/m L);C组,BT-A高剂量低浓度(400 U,50 U/m L);D组,BT-A高剂量高浓度(400 U,100 U/m L)。注射靶肌肉为患侧小腿三头肌、胫后肌,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4 d、1周、2周、4周、12周进行Ashworth分级(MAS)、起立-行走时间(TUG)、步速(10 m步行时间)、步行功能评定。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各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性质以及注射前的MAS、TUG、步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后第4天,A、B组各评价指标无改变,C、D组MAS评分降低,与其注射前及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后1周,A、B组MAS评分较其注射前以及第4天时明显改善(P均<0.05)。注射后2周,各组MAS显著改善(P均<0.05),但步速、步行功能及TUG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时A、B组无明显变化,后两组仍有改善,与注射前、注射后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2周时,A、B组MAS恢复接近原来状态,C、D组仍保持较好效果,MAS维持在2周左右的水平,持续12周以上,MAS、步速、步行功能、TUG等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T-A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痉挛足踝关节活动度以及独立步行能力;BT-A起效时间主要集中于第4~7天,维持3个月或更长时间;400U、50 U/m L是BT-A最优化剂量和浓度。

    2016年17期 v.56;No.995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在PCNL术后结石清除状态及围术期情况评估中的应用

    钟缔;张辉见;蔡超;龙其成;王强;郑少斌;

    目的探讨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估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结石清除率及围手术期情况的价值。方法 222例行PCNL的肾结石患者分为结石清除组及结石残留组,分析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各指标与术后结石清除率、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22例肾结石患者S.T.O.N.E.评分为(8.26±1.63)分,结石清除率为69.8%(155/222),56例(25.2%)出现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组的S.T.O.N.E.评分为(7.74±1.38)分,结石残留组为(9.45±1.57)分,两组比较,t=-7.707,P=0.000。S.T.O.N.E.评分与术后结石清除率相关(P<0.01),但与术后并发症、术中估计失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不相关(P均>0.05)。结论 S.T.O.N.E.评分系统可以预测PCNL术后结石清除状态,不能评估围术期情况。

    2016年17期 v.56;No.995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百草枯中毒患者125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

    刘伟静;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RCT)上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磨玻璃影(GGO)的时间与病情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125例患者按照中毒剂量分为少量组(10~20 m L)43例、中量组(>20~30 m L)40例、大量组(>30~40 m L)42例,按照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59例、存活组66例,比较不同组患者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差异,对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与中毒剂量及其预后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不同中毒剂量患者胸部HRCT上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预后患者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1,P<0.05),服毒至肺外带出现GGO改变的时间与中毒剂量及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r分别为0.621、0.636,P均<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HRCT上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对于病情评价及预后估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6年17期 v.56;No.995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杨铂;王均宁;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构建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剂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获取文献398篇,共得出225首方剂,共涉及214种药,应用频率最高的为丹参。药性为寒,药味为苦,药物归经为肝的频次最高。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活血药物的配伍以丹参为核心,与之关联密切的为健脾补气药,次为清热解毒药。结论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配伍以丹参为核心,活血化瘀药物以和血药为主,最常配伍健脾益气药物,次为清热利湿解毒药物。

    2016年17期 v.56;No.995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及血脂代谢情况分析

    任清波;郇述玲;陈晶晶;朱维平;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肝功及血脂代谢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初次来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措施的NAFL患者48例(NAFL组),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血脂,并与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升高,HDL-C降低(P均<0.05)。结论 NAFL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及肝功能受损。

    2016年17期 v.56;No.995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切除联合不同浓度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吴泽勇;王绥江;黄海华;李雪萍;张培华;郑楚发;

    目的探讨耳廓瘢痕疙瘩切除术联合不同浓度曲安奈德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采取耳廓瘢痕疙瘩切除术联合高浓度曲安奈德注射液(40.0 mg/1.5 m L)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患者24例(观察组),采用耳廓瘢痕疙瘩切除术联合低浓度曲安奈德(40.0 mg/3.0 m L)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患者15例(对照组)。每次用量均不超过40 mg,一般每2~4周1次,中度软化(相当于鼻尖处的质地)后停用药物观察疗效,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瘢痕病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量化评分。术后随访1~3年。结果两组术后3、6个月VSS评分均降低,以观察组为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高,术后曲安奈德注射次数少(P均<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耳廓瘢痕疙瘩切除术联合高浓度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疗效好,安全,优于耳廓瘢痕疙瘩切除术联合低浓度曲安奈德局部注射。

    2016年17期 v.56;No.99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股骨近端万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于永杰;杨东;焦兆德;孙英华;苑广科;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万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万向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术中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疼痛、内固定物断裂及髋内翻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股骨近端万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16年17期 v.56;No.995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颤动及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吴少翔;周祁娜;汤宝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是心房颤动(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F与OSA的高患病率有关。OSA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增加,是其结局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SA、AF及缺血性卒中之间相互影响,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减少AF发生,降低合并OSA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死率。

    2016年17期 v.56;No.995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比较影像学在颈动脉斑块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吕蕾;李怡;鲍海华;张玉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栓塞及动脉管腔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早期评估、早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急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血管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可作为颈动脉斑块检查的初筛工具,各种超声新技术的发展也在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价方面起了很大作用。CT血管造影在钙化斑块的检查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成像速度快,可作为其他检查方法的补充。磁共振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管壁及管腔内情况,可对颈动脉斑块成分进行定性测量。目前,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的金标准仍然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综合分析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优缺点,选择患者最易接受,对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最高的检查方式仍然是比较影像学的重中之重。

    2016年17期 v.56;No.995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VEGF及其受体与免疫抑制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玉灵;赵华;任秀宝;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它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加血管通透性。近年来,研究发现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不仅能抑制免疫细胞在造血过程中的生成和分化;还能诱导各种免疫抑制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此外,调节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被发现有VEGF受体的表达,它们可能以此种方式促进了免疫逃逸的发生,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2016年17期 v.56;No.995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大咯血复发的原因分析

    张万壮;李俊芹;李秀芝;杨德久;张瑞凤;王志文;

    <正>大咯血是呼吸系统常见急症,可致患者窒息、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具有微创、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等优点,是目前非外科手术治疗大咯血最有效的方法,即时疗效可达100%[1,2];但复发率较高,可达58%[3]。2010年4月~2015年1月,我们收集了行

    2016年17期 v.56;No.995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肝纤维肉瘤1例报告

    金菲;陈小冬;吴晓英;陈易;

    <正>患者女,54岁,因腹胀1周于2015年2月1日入院。1个月体质量下降约5 000 g。既往20年前有胆囊切开取石术史,15年前有胆囊切除术史及肝内胆管结石史。否认肝炎病史。2014年7月23日曾因右上腹不适于我院门诊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未提示肝占位性病变。查体: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部膨隆,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约

    2016年17期 v.56;No.995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