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汉防己甲素衍生物P-42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晏文涛;潘卫东;刘柏岑;吴翱兰;刘金河;刘杰麟;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衍生物P-42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MDA-MB-435细胞,观察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P-42,空白对照组加入DMEM培养液,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收集对数生长期MDA-MB-435细胞,观察组分别加入终浓度2、10μmmol/L的P-42,对照组加入DMEM培养液,另设正常乳腺细胞MCF-10a为空白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布卢姆综合征(BLM)蛋白。结果当P-42浓度在5、20、80μmmol/L时,MDA-MB-435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6.00%、84.77%和85.53%,20、80μmmol/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5μmmol/L时,P均<0.05;80μmmol/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20μmmol/L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42浓度在2、10μmmol/L时,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9.47%、87.95%,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73%、3.82%,对照组分别为1.40%、0.90%,组间比较,P均<0.05。观察组P-42浓度在2、10μmmol/L时,BL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31.57±7.80、33.82±8.61,对照组和空白组BLM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73±1.14、19.12±1.58,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 TET衍生物P-42可抑制MDA-MB-435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LM蛋白表达有关。

    2016年18期 v.56;No.99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缺氧条件下ADAM17-shRN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蔡准;张媛媛;张雪鹏;吴春涛;胡宝山;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靶向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的短发夹RNA(shRN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MCF-7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使用ADAM17-shRNA、无义序列shRNA、等量PBS转染细胞,置于含10%血清及氯化钴的培养基中(模拟缺氧环境)培养。转染48 h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ADAM17 mRNA表达,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细胞迁移能力。结果转染后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ADAM17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7±0.19、1.19±0.22、1.00±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均<0.05。转染后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7.94±4.97)、(94.84±5.39)、(100.60±5.45)个,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均<0.05。转染后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23.49%±1.68%、57.83%±2.91%、57.02%±2.7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均<0.05。结论缺氧条件下ADAM17-shRNA可抑制MCF-7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2016年18期 v.56;No.996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蓝莓花青素对氧化应激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王丽;何萍;孙建超;王豫萍;程明亮;

    目的观察蓝莓提取物花青素对氧化应激诱导肝星状细胞HSC-T6活化、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SC-T6细胞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观察组先加入600μg/m L蓝莓花青素干预24h后,加葡萄糖氧化酶(GO)100 U/L孵育3 h,对照组加入GO 100 U/L孵育3 h,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干预24 h时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LISA法检测胞质Ⅰ型胶原(ColⅠ);采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各组胞质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各组胞质SOD,微量酶标法测定各组胞质谷胱甘肽(GSH)。结果干预24 h时,各组α-SMA相对表达量为空白组<观察组<对照组,P均<0.05。干预24 h时,观察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4 h时,观察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余两组,P均<0.05。干预24 h时,观察组胞质MDA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均高于空白组(P均<0.05)。结论蓝莓花青素可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胞质内MDA表达,促进SOD、GSH表达有关。

    2016年18期 v.56;No.996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Shh信号通路阻断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梁新军;魏少忠;

    目的观察阻断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T-29细胞分为A、B、C、D组,分别置于含0、5、10、20μmol/L Shh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的培养基中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干预24、48、72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干预48 h时体外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hh、下游转录因子GLI1 mRNA。结果干预24、48、72 h时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B组<C组<D组,P均<0.05;A、B、C、D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55.670±6.506)、(35.330±7.371)、(28.330±4.041)、(23.330±2.309)个,B、C、D组穿膜细胞数均低于A组,P均<0.05,但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29细胞Shh、GLI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为A组>B组>C组>D组,P均<0.05。结论阻断Shh信号通路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降低体外侵袭能力,可能与其降低Shh、GLI1表达有关。

    2016年18期 v.56;No.99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E盒锌指蛋白1反转录本1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王剑锋;李平;

    目的研究E盒锌指蛋白1反转录本1(ZEB1-AS1)对人膀胱癌细胞5637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取适量对数生长期5637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特异性的阳性对照小干扰RNA ZEB1-AS1、特异的阴性对照小干扰RNA转染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观察转染48 h两组细胞ZEB1-AS1 mRNA;采用MTT法观察转染24、48、72 h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转染48 h细胞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48 h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48 h观察组和对照组ZEB1-A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5 3±0.043 2、1.000 0±0.020 2,P<0.05;观察组转染24、48、72 h细胞增殖的OD值分别为0.316 4±0.007 8、0.595 4±0.032 5、0.770 3±0.030 7,对照组分别为0.452 9±0.016 1、0.732 6±0.037 0、0.920 4±0.018 9,组间比较P均<0.05;转染48 h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0.435±0.005)、(0.680±0.020)cm,P<0.05。转染后48 h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5.70±0.94、14.53±0.69,P<0.05。结论 ZEB1-AS1可促进人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抑制细胞凋亡,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6年18期 v.56;No.99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参附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仲智勇;时保军;周辉;王文博;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适量对数生长期肾母细胞瘤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及对照组。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0.4、0.8、1.2 mg/m L参附注射液2m L,对照组加入等量无菌DMSO培养液。干预24 h时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算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53、B细胞淋巴瘤因子l-2(bcl-2)蛋白。结果干预24 h时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83%±5.18%、35.76%±6.01%、54.51%±9.07%、6.39%±2.81%,组间比较,P均<0.05。干预24 h时低浓度组、终浓度组、高浓度组、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59%±1.24%、18.27%±1.73%、21.85%±1.62%、3.92%±1.36%,组间比较,P均<0.05。各组细胞p53的相对表达量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对照组,P均<0.05;bcl-2的相对表达量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53表达、升高bcl-2表达有关。

    2016年18期 v.56;No.99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APKs阻滞剂U0126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刘兴宇;甄艳凤;崔建忠;高俊玲;

    目的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阻滞剂U0126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13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2只、模型组87只、DMSO组87只、U0126组87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大鼠弥漫性脑创伤模型。U0126组将0.1 mg/kg U0126以0.1 mmol/L的PBS稀释至300μL,于造模前30 min尾静脉注射。DMSO组同时点尾静脉注射相同含量DMSO稀释溶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点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00μL。造模30 min、3 h、12 h、24 h、48 h、72 h、7 d取各组大鼠各5只(假手术组3只),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造模30 min、3 h、12 h、24 h、48 h、72 h、7 d取各组大鼠各6只(假手术组3只),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表达。造模14、16、18、21 d取各组大鼠各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造模48、72 h时,U0126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少于DMSO组、模型组,P均<0.05;造模24、48、72 h时,U0126组、DMSO组、模型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均多于假手术组,P均<0.05;造模48、72 h时,U0126组海马组织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DMSO组,P均<0.05;造模12、24、48、72 h时,U0126组、DMSO组、模型组海马组织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短于假手术组,P均<0.05;造模16、18、21 d时U0126组大鼠潜伏期均短于DMSO组、模型组,P均<0.05;造模14、16、18、21 d时U0126组、DMSO组、模型组大鼠潜伏期均长于假手术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数与p-ERK1/2表达呈正相关(r=0.468,P=0.002)。结论 U0126可抑制TBI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降低海马组织中pERK1/2表达有关。

    2016年18期 v.56;No.996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微弧氧化处理对钛片表面人成骨细胞附着、增殖及活性的影响

    马敏先;周震;王永;杨静;张俊标;刘琴;王梅;

    目的观察微弧氧化(MAO)处理对钛片表面人成骨细胞附着、增殖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90片钛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30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MAO法、双氧水处理,空白组为纯钛对照。取对数生长期人成骨细胞100μL细胞悬液涂布于各组钛片表面。分别于培养1、2、3、6、7、8 d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钛片表面附着成骨细胞数,采用MTT法测定培养1、2、3、6 d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ALP试剂检测各组培养3、6 d时ALP活性。结果培养3、6、7、8 d,钛片表面附着人成骨细胞数均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P均<0.05。培养3、6 d时,细胞增殖率均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P均<0.05。培养3、6 d时ALP活性均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P均<0.05。结论 MAO处理钛片与人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较好,可促进人成骨细胞早期附着和细胞增殖,提高ALP活性。

    2016年18期 v.56;No.99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对缩略语的使用要求

    <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

    2016年18期 v.56;No.996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

    2016年18期 v.56;No.996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2016年18期 v.56;No.996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

    2016年18期 v.56;No.996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正>~~

    2016年18期 v.56;No.996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正>区别:(1)资料要求不同:直线相关分析要求两个变量都是正态分布;回归分析要求因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而自变量X是能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2)统计意义不同:直线相关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伴随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回归则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一般将"因"或较易测定、变异较小者定为自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3)分析目不同:直线相关分析

    2016年18期 v.56;No.996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正>"隔"与"膈"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

    2016年18期 v.56;No.996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张义敏;田明涛;李萍;唐承;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 G2细胞分为A、B、C、D组,分别置于含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5μg/m Lβ-榄香烯+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10μg/m Lβ-榄香烯+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20μg/m Lβ-榄香烯+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培养0、24、48、72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培养24 h时细胞轴蛋白(Axin)、结肠腺瘤息肉易感基因(APC)蛋白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结果培养0、24、48、72 h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B组<C组<D组,P均<0.05;且与本组前一时间段比较,P均<0.05。培养24 h时各组细胞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为A组>B组>C组>D组,各组细胞Axin、APC mRNA相对表达量为A组<B组<C组<D组,P均<0.05。结论β-榄香烯可抑制Hep G2增殖,其机制可能为降低β-catenin而上调Axin、APC的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2016年18期 v.56;No.996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4种化学小分子联合诱导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施旺细胞效果观察

    王永辉;杨琼;徐辉明;高维强;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剂SB431542、骨形态发生蛋白抑制剂Noggin、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FSK、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联合诱导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转化为施旺细胞的效果。方法将孕13.5 d雌鼠处死后取胎鼠分离MEF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置于含10 ng/m 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ng/m 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20 ng/m L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μmol/L全反式维甲酸、10μmol/L SB431542、200 ng/m L Noggin、10μmol/L FSK、0.2 mmol/L丁酸钠的neurobasal培养基中诱导培养,隔天换液,共诱导3周,对照组不处理。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两组转化细胞的形态,采用Q-PCR法检测两组施旺细胞标志物S100β、人蛋白脂质蛋白抗体(PLP)mRNA。结果诱导培养3周后可见部分MEF细胞变成梭形,胞体较小,两侧突起纤长,呈旋涡状排列。观察组S100β、PL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100±5.657、18.980±2.031,对照组分别为0.985±0.015、0.995±0.005(P均<0.05)。结论 SB431542、Noggin、Forskolin和丁酸钠联合可诱导鼠胚胎MEF转化为施旺细胞。

    2016年18期 v.56;No.996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成年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细胞去分化现象观察

    沈文艳;陈瑶;李军;

    目的观察成年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细胞是否存在去分化现象。方法 20只成年小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只,观察组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处理。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心肌组织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横纹肌蛋白(α-actinin)、转录因子nkx2.5、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干细胞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mRNA,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组心肌组织磷酸化组蛋白(PH3)、连接蛋白43(cx43)。结果观察组心肌组织α-SA、α-actinin、nkx2.5、mef2 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Ki67、flk-1、mRNA表达量及PH3、cx43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成年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细胞存在去分化现象。

    2016年18期 v.56;No.99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EPO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余化龙;何宁;刘志刚;熊敏;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红蛋白(Ngb)基因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转染BMSCs,构建Ngb基因修饰的BMSCs。取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分为联合组、EPO组、BMSCs组、对照组各20只,联合组于造模前1 d予5 000 U/kg EPO腹腔注射,造模后于受损脊髓中点及受损中点上下5 mm注入Ngb基因转染的BMSCs各5μL;EPO组于造模前1 d腹腔注射5 000 U/kg EPO,造模后于脊髓中注入等量不含细胞的培养基;BMSCs组于造模前1 d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脊髓注入等量Ngb基因转染BMSCs;对照组仅在脊髓损伤前1d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在受损脊髓中注射等量不含细胞培养基。分别于干预1、3、7、14、21 d,采用BBB评分法评价各组神经运动功能,采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脊髓Ngb蛋白表达。结果干预1、3、7、14、21d联合组BBB评分均高于EPO组、BMSCs组、对照组,P均<0.05;干预1、3、7、14、21 d联合组Ng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EPO组、BMSCs组、对照组,P均<0.05;干预3、7、14、21 d BMSCs组Ng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EPO组、BMSCs组、对照组,P均<0.05;干预3、7、14、21 d EPO组Ng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Ngb基因修饰的BMSCs联合EPO可明显提高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可能与促进Ngb表达有关。

    2016年18期 v.56;No.99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组织NR-1表达及意义

    王建设;丛静;谢永刚;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后慢性中枢性疼痛(CCP)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NR-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32只大鼠中随机取16只采用改良重物坠击脊髓法建立SCI模型,造模6 d时出现CCP 8只(CCP组)、未出现CCP 8只(SCI组);另取8只仅暴露脊髓不行打击(假手术组),8只不做任何处理者为对照组。造模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组织NR-1蛋白。结果CCP组、SCI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脊髓背角浅层NR-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3±0.01、0.08±0.01、0.07±0.01、0.07±0.02,CCP组NR-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SCI组、假手术组、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I后CCP大鼠脊髓背角浅层存在NR-1高表达,NR-1可能参与了SCI后CCP的发生、发展。

    2016年18期 v.56;No.99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尿液长链非编码RNA H19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张开炯;张毅;罗政莲;吴立春;张莉;刘靳波;

    目的观察尿液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30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尿液H19 mRNA水平,并分析H19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尿液H19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尿液H19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液H19 mRNA水平与c-erb B-2癌基因有关(P=0.002),而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无关(P均>0.05)。ROC曲线显示,H19曲线下面积为0.72,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2.4%、特异性为67.8%。结论乳腺癌患者尿中H19水平升高,尿液H19可作为乳腺癌筛查的一个潜在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

    2016年18期 v.56;No.99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替吉奥口服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效果观察

    李继恩;王旭东;姜在鹏;乔明亮;

    目的观察替吉奥口服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血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及血清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42例TN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加用替吉奥40~60 mg/m2口服,2次/d,4周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TrxR及血清COX-2、VEGF、MMP-9。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 4例、PR 13例、SD 2例、PD 2例,有效率80.94%,对照组分别为2、11、5、3例及61.9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TrxR及血清COX-2、VEGF、MMP-9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替吉奥口服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通过降低血浆TrxR及血清COX-2、VEGF、MMP-9水平提高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年18期 v.56;No.99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谢宝杰;朱丽娜;赵京旗;刘光辉;王秋香;艾宁;赵瑜;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OPN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84例患者肿瘤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为83.3%(70/84),癌旁组织为16.7%(14/84)。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CT显示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胸膜浸润、血管支气管集中征有关(P均<0.05)。结论 OPN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

    2016年18期 v.56;No.99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的建立

    林家耀;刘剑勇;张志明;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预后模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行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开始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1、2、3年生存率。采用单因素模型和Cox回归多因素模型对性别、年龄、总胆红素、白蛋白、ALT、AST、ALP、γ-谷氨酰氨转移酶(GGT)、岩藻糖苷酶(AFU)、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淋巴细胞绝对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是否患有乙型肝炎、甲胎蛋白、肿瘤最大直径、TACE次数、有无肿瘤破裂、有无肝硬化、有无腹水、门脉受侵情况、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分期(BCLC)、肿瘤供血情况、病灶单发情况共28项临床病理特征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多因素分析获得独立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预后指数(PI),进而建立预后模型。根据PI值将患者分层,然后对各层患者行生存分析。结果 157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5.0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是30.50%、15.00%、7.30%。单因素分析提示,AST、ALP、NLR、PLR、肿瘤最大直径和肿瘤破裂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ALP、PLR和肿瘤最大直径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建立了一个PI值为3~6的预后模型。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PI值为3~4,n=80)、预后中等组(PI值为5,n=59)和预后不良组(PI值为6,n=18),其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9.00、4.00、3.00个月,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5,P=0.00)。结论成功建立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预后模型,该模型有助于判断巨块型肿瘤患者能否从TACE治疗中获益。

    2016年18期 v.56;No.99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卵巢腺癌组织中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李晓兰;

    目的观察卵巢腺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卵巢腺癌患者根据FIGO分期标准分为Ⅰ期30例(早期组)、Ⅱ期以上30例(晚期组),对照组为同期因子宫及宫颈病变同时切除卵巢并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卵巢组织者30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卵巢组织TRAIL及其死亡受体4(DR4)、DR5、诱骗受体1(DcR1)、DcR2蛋白。结果各组TRAIL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R4、DR5蛋白相对表达量早期组<对照组<晚期组,DcR1、DcR2蛋白相对表达量晚期组>早期组、对照组,P均<0.05;早期组、对照组DcR1、DcR2蛋白比较,P均>0.05。结论卵巢腺癌组织中存在TRAIL及其受体失衡,其在卵巢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6年18期 v.56;No.99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尿核基质蛋白22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裴发军;边家盛;邹本奎;徐健;张超;

    目的研究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7例疑似膀胱癌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用NMP22试剂盒和尿脱落细胞学法对尿样进行检测,后经膀胱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65例膀胱癌。65例膀胱癌患者中,病理分期p Ta~T1期37例,p T2~T4期28例;病理分级G1~G2级34例,G3级31例;分析尿NMP22和尿脱落细胞学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07例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膀胱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4.62%(16/65)和100%(42/42),尿NMP22检测膀胱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31%(47/65)和88.09%(37/42),P均<0.05。病理分级G3级和G1~G2级患者尿NMP22阳性率分别为83.87%(26/31)和61.76%(21/34),P<0.05;病理分期p T2~T4期和p Ta~T1期的患者尿NMP22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71%(24/28)和62.16%(23/37),P<0.05。结论尿NMP22检测膀胱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和快速诊断。

    2016年18期 v.56;No.99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胃窦黏膜GAS及SS表达的关系

    刘红玉;李志婷;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窦黏膜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30例FD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焦虑、抑郁状态,两组均行胃镜检查,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胃窦黏膜GAS、SS表达,并分析其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胃窦黏膜GAS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SS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者胃窦黏膜GAS的相对表达量低于、SS相对表达量高于同组非焦虑、抑郁者,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窦黏膜GAS表达与SAS、SDS评分呈负相关(r=-0.538、0.576,P均<0.05);胃窦黏膜SS表达与SAS、SDS评分呈正相关(r=0.607、0.593,P均<0.05)。结论 FD患者常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可能与其胃窦黏膜GAS表达降低、SS表达升高有关。

    2016年18期 v.56;No.99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效果观察

    陈睿;孙苏闻;孔婷婷;王光义;

    目的观察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1剂/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血清纤维蛋白原(Fib)、TC、眩晕评分变化,疗程结束时判断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均升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Fib、TC降低而眩晕评分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ib、TC、眩晕评分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8.00%,P<0.05。结论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血清Fib及TC。

    2016年18期 v.56;No.996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萌;仝颖娜;刘晓彬;管明秀;周云丽;

    目的探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52例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恶性组)、124例肝胆系统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及12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LAP,应用ROC曲线分析LAP对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血清LAP分别为(88.1±60.7)、(55.1±33.9)、(45.0±7.2)U/L,各组两两比较P均<0.05。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胆管癌患者血清LAP分别为(70.6±27.9)、(117.1±105.9)、(101.5±57.2)U/L,三者两两比较P均<0.05。血清LAP对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6%、75.8%,对胆管细胞癌分别为69.6%、85.1%,对胆总管癌分别为93.0%、90.7%。血清LAP诊断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9,诊断胆管细胞癌的AUC为0.801,诊断胆管癌的AUC为0.863。结论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LAP水平升高,有助于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胆管恶性肿瘤的诊断。

    2016年18期 v.56;No.99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Lokohelp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田强元;齐鹏;刘洪恩;赵全成;巩本刚;

    目的观察Lokohelp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师辅助步行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Lokohelp康复机器人行功能训练,疗程6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质量,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行走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下肢平衡能力,应用美国步态分析系统测定步长、步频、步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A、BBS评分及步长、步频、步速增加,FAC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增加或增高,P均<0.05。结论 Lokohelp康复机器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能够改善其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利于下肢功能恢复。

    2016年18期 v.56;No.99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3025对不良孕产史夫妇中男性染色体异常情况分析

    欧阳鲁平;费冬梅;黄红倩;覃旺尚;苏景玉;郑陈光;

    目的分析不良孕产史夫妇中男性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选择3 025对(共6 050例患者)不良孕产史夫妇,抽取空腹外周血2 m L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6 05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840例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3.8%,其中男性染色体异常390例,异常检出率12.8%,低于女性异常检出率14.8%,P<0.05。男性染色体异常临床表现为女方习惯性流产或胚胎停育239例、染色体异常儿孕产史13例,畸胎史31例;先天性疾病患儿生育史8例、死胎死产7例、早产2例。男性异常染色体中,59例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分别为染色体平衡易位40例、罗伯逊易位13例、染色体倒位2例、染色体重复3、染色体缺失1例;36例存在性染色体异常,分别为超雄或超雌4例、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超雌嵌合型15例、X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Y染色体倒位14例;316例存在染色体多态,分别为9号染色体倒位34例,1号、9号、16号和Y染色体次缢痕增加230例,染色体随体柄增加30例,染色体随体增加13例,染色体着丝粒异染色质增加9例。结论不良孕产史夫妇中男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比例较高,可能与染色体多态性有关。

    2016年18期 v.56;No.99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间苯三酚联合寿胎丸治疗妊娠12~20周先兆流产效果观察

    卢培玲;靳桂香;刘伟;刘治泉;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寿胎丸治疗妊娠12~20周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妊娠12~20周的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寿胎丸治疗,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联合寿胎丸治疗。结果观察组保胎有效41例(89.13%)、无效5例(其中1例治疗过程中自愿放弃保胎),对照组有效33例(71.74%)、无效13例,两组保胎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用药时间为(3±1)d、住院时间为(7±4)d,对照组分别为(8±3)、(14±6)d,两组比较P均<0.01。两组用药后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寿胎丸治疗妊娠12~20周的先兆流产安全有效。

    2016年18期 v.56;No.99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生长激素治疗无追赶生长SGA患儿疗效及其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观察

    赵云红;黄波;吴雪梅;班忠忠;张志颖;周沛然;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GH)治疗无追赶生长小于胎龄儿(SGA)的效果,并分析其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方法 50例无追赶生长SGA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于睡前在脐周皮下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0.15 IU/(kg·d)注射,共治疗2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24个月时身高、体质量、骨龄(BA)、预测成年身高(PAH)、生长速率(GV)的变化,观察治疗后24个月时两组MS发生情况,计算M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2、24个月时身高、体质量、BA、PAH、GV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治疗12、24个月时身高、体质量、BA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12、24个月时身高、PAH、GV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24个月MS发生率分别为0、8.00%,P>0.05。结论 GH治疗无追赶生长SGA效果较好,且对MS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

    2016年18期 v.56;No.99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巩膜瓣缝线跨度对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

    贺玮;于建国;齐世欣;

    目的观察巩膜瓣缝线跨度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8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患眼284只)随机分为A组161例(患眼161只)和B组123例(患眼123只),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A组缝线跨度3.5~5.0 mm,B组缝线跨度2.5~3.5 mm。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后观察两组眼压变化。术后1周及3个月后评价两组滤过泡形成情况,计算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周、3个月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87.0%(127/146)、72.2%(39/54),B组分别为83.9%(94/112)、62.7%(42/67),术后1周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5,P=0.193),术后3个月A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B组(t=3.025,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6%、23.2%,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大跨度缝线患者术后眼压降低明显,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2016年18期 v.56;No.99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效果观察

    曹维;肖博;王莹;楚艳华;李岩;解士勇;刘玉燕;韩泉洪;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MH)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34例M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翻瓣术,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除术。术后两组均随访6个月,复查时行矫正视力、交光学相干成像术(OCT)检查,观察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裂孔闭合所需时间、达到BCVA时间,计算术后裂孔闭合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BCVA分别为0.50±0.07、0.91±0.12(t=-3.786,P=0.002);术后裂孔闭合所需时间分别为(3.30±0.80)、(7.82±1.10)周(Z=-2.149,P=0.032);达到BCVA时间分别为(3.10±0.40)、(2.60±0.35)周(t=1.286,P=0.287);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94.1%、70.6%(P>0.05);术后1~7 d A组有1眼出现眼压升高,B组有2眼出现眼压升高,予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ILM翻瓣术治疗MH效果较好,可提高术后BCVA,缩短术后裂孔闭合所需时间,安全性高。

    2016年18期 v.56;No.99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郝春艳;刘红宇;张贵;张冉;郑春霞;侯桂琴;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0例(113耳),行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87耳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革兰阴性菌39株、真菌4株,病原菌构成比金黄色葡萄球菌15.56%、表皮葡萄球菌15.56%、铜绿假单胞菌14.4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89%、肺炎克雷伯菌8.89%、粪肠球菌7.78%、变形杆菌6.67%、大肠埃希菌4.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完全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美罗培南、苯唑西林、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完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多黏菌素B、哌拉西林、舒普深完全敏感。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的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对以上病原菌敏感性较高。

    2016年18期 v.56;No.99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安氏Ⅰ类错畸形成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特征分析

    高菲;周诺;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错畸形成年患者的软硬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76例安氏Ⅰ类错畸形成年患者(观察组)及50例面型较佳的骨性Ⅰ类成年患者(对照组),选取能充分体现软硬组织侧貌表面形态特征的19项指标(软组织侧貌指标5项,骨性指标9项,牙性指标4项,软组织厚度指标1项),进行对照分析和对安氏Ⅰ类错患者软硬组织进行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19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Sn-Ls与SNB、ANB、NP-FH、Y、U1-NA(°)有关(r分别为-0.377、0.430、-0.344、0.311、0.281,P均<0.05),Si-Li Pg与所有应组织指标均无关(P均>0.05),H与SNA、SNB、ANB、NP-FH、NA-PA、Y、L1-NB(mm)、L1-NB(°)有关(r分别为0.380、-0.402、0.729、-0.313、0.784、0.258、0.659、0.357,P均<0.05),UL-EP与SNB、ANB、Y、NP-FH、U1-NA(°)有关(r分别为-0.310、0.615、-0.342、0.639、0.537,P均<0.05),LL-EP与SNA、SNB、NP-FH、MP-FH、Y、L1-NB(mm)有关(r分别为0.258、0.498、0.743、-0.358、-0.653、-0.341,P均<0.05),Ls-Si与SNA、SNB、ANB、NPFH、NA-PA、MP-SN、MP-FH、Y、L1-NB(mm)、L1-NB(°)有关(r分别为0.247、-0.281、0.490、-0.279、0.475、0.280、0.267、0.331、0.453、0.264,P均<0.05)。结论安氏Ⅰ类错与畸形主要临床表现为面中、下1/3的矢状向发育同步,垂直向无明显异常,骨性因素是影响安氏Ⅰ类错患者软组织侧貌特征的主要因素。

    2016年18期 v.56;No.996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结局的判断价值

    刘斌;寿松涛;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判断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7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CPR和P_(ET)CO_2监测,CPR后自主心肺循环恢复(ROSC)者22例为ROSC组,未恢复者65例为无ROSC组。比较两组CPR前2 min P_(ET)CO_2、平均P_(ET)CO_2、CPR最后2 min P_(ET)CO_2。绘制CPR前2 min PET CO2、平均P_(ET)CO_2、CPR最后2 min P_(ET)CO_2判断患者ROSC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ROSC组CPR前2 min P_(ET)CO_2、平均P_(ET)CO_2、CPR最后2 min P_(ET)CO_2均高于无ROSC组(P均<0.05)。CPR最后2 min P_(ET)CO_2判断ROSC可能性的准确度最大(ROC曲线下面积0.890),最佳临界值29.52 mm Hg(敏感性77.27%,特异性90.77%),CPR最后2 min P_(ET)CO_2小于9.60 mm Hg则患者无ROSC。结论 P_(ET)CO_2可以作为判断心脏骤停患者CPR质量和患者ROSC可能性的监测指标。

    2016年18期 v.56;No.996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髂骨淤斑症对盆部多发伤内脏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李春光;桑锡光;石恩东;田宁;程林;

    目的分析髂骨淤斑症在盆部多发伤内脏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盆部损伤患者中存在髂骨淤斑症30例(观察组)、无髂骨淤斑症50例(对照组),两组均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行CT检查判断有无内脏损伤,采用ROC曲线分析髂骨淤斑症诊断盆部多发伤内脏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29例(96.7%)和对照组5例(10.0%)存在盆部内脏损伤,P<0.05。髂骨淤斑症诊断盆部多发伤内脏损伤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96.7%。结论髂骨淤斑症对盆部多发伤内脏损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2016年18期 v.56;No.99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FNB、PCIA联合塞来昔布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陈晓明;朱见伟;谭雅儒;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联合塞来昔布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联合塞来昔布镇痛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C组、P组各30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CFNB+塞来昔布、PCIA+塞来昔布镇痛。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 h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痛阈、耐痛阈,加用镇痛药物比例,记录穿刺部位出血、感染及恶心呕吐等术后镇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P组术后4、8 h的VAS以及术后痛阈、耐痛阈较高(P均<0.01),术后血清皮质醇较低(P<0.01),追加追加镇痛药物比例较少(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CIA联合塞来昔布相比,CFNB联合塞来昔布镇痛用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能有效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痛阈及耐痛阈,减少术后额外镇痛药物用量。

    2016年18期 v.56;No.99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治疗麻醉诱导后阴茎勃起的效果观察

    李霞;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麻醉诱导后阴茎勃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2例拟行尿道手术的男性患者,术中均出现麻醉诱导后阴茎勃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予以咪达唑仑0.25 mg/(kg·h)、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h)静脉泵注。记录治疗后两组阴茎勃起持续时间,患者阴茎勃起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变化;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中呼吸抑制、术后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后观察组阴茎勃起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MAP和HR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治疗麻醉诱导后阴茎勃起效果较好,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术后患者苏醒时间,不良反应较少。

    2016年18期 v.56;No.996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59株志贺菌耐药及非典型1类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分析

    刘奉云;王俊;董丽娟;吴晓妹;祁伟;

    目的观察志贺菌临床耐药情况及非典型1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携带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天津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分离的159株志贺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志贺菌1类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并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其耐药基因盒类型。结果 159株志贺菌中,对3种及3种以上抗菌药耐药148株(93.1%),抗生素耐药情况分别为四环素85.5%、复方新诺明82.4%、氨苄西林82.4%;携带1类整合子基因盒134株,其中非典型1类整合子106株(66.7%);非典型1类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blaox a-30-aad A1(6.6%)、aad A5R(4.7%)、dfr A12R(57.5%)。结论志贺菌多药耐药现象较明显,菌株携带非典型1类整合子比例较高,其主要可变区耐药基因盒种类为dfr A12R。

    2016年18期 v.56;No.99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药学研究

  • 响应面分析法对蒲公英药材中有机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焦红军;许真真;

    目的探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蒲公英药材中有机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含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溶剂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回归模型拟合,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62.88%,料液比为16.17∶1,提取时间为65.42 min,回流提取2次,总评归一值预测值为0.982 0;实际测得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提取量分别为771.2、472.4、28.5μg/g,总评归一值为0.979 8,与理论预测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响应面分析法能较好地拟合蒲公英药材中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提取工艺,所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2016年18期 v.56;No.99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教学

  • 学校-社区-家庭联合型实践模式在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李为华;吴文君;左凤林;王凤;

    目的观察学校-社区-家庭联合型实践模式在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级社区护理方向学生50名(观察组),实施学校-社区-家庭联合型实践教学模式;另选2011级社区护理方向3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校内教师讲授-演示-学生练习实践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社区护理综合职业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学校-社区-家庭联合型实践模式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社区和家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全面提升社区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2016年18期 v.56;No.996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结直肠癌中上皮间质化相关转录调控和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何俊君;刘龙飞;周贤;

    上皮间质化(EMT)在结直肠癌的转移、侵袭中起重要作用。EMT可通过核心转录因子、Brachyury蛋白、叉头转录因子等转录因子调节E-钙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来调控结直肠癌的转移和侵袭;也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Wnt信号回路、RAS/ERK1/2信号环路、PI3K/AKT信号环路等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的转移和侵袭。

    2016年18期 v.56;No.996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刘丹;孙洪胜;

    青蒿素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衍生物主要包括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和蒿乙醚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或杀伤作用,且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对多药耐药细胞有效等优点。

    2016年18期 v.56;No.996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TGF-β_3在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刘登榜;邓江;

    骨关节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蛋白之一,可与生物支架联合诱导细胞成软骨分化,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等种子细胞成软骨分化,可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其他生长因子联合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在骨关节的软骨生长和重建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016年18期 v.56;No.996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稳定期头面部白癜风效果观察

    张庆伟;王艳慧;

    <正>白癜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们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他克莫司治疗70例稳定期头面部白癜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稳定期头面部白癜风患者137例,男61例、女76例,年龄18~52(31.2±2.6)岁,病程(2.5±0.8)年;均符合白癜风的诊断及分期标准。排除存在光敏史、紫外线照射禁忌证

    2016年18期 v.56;No.996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微波手术联合高能红光照射治疗腋臭效果观察

    焦彬;张瑞清;

    <正>腋臭以往常采用外用药、冷冻、高频电刀、确炎舒松局部注射、激光和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1~4],但效果不理想。微波治疗方法简单,操作视野清晰,手术损伤小,术中无出血,不留瘢痕,患者痛苦少,是目前普遍应用的微创治疗手段之一[5],但术后早期水肿及疼痛明显,约10%的患者继发感染。2012年6月~2015年16月,我们采用微波手术联合高能红

    2016年18期 v.56;No.996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适宜卫生技术推广

  • 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术

    张启文;

    <正>1技术概况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其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甚至造成股青肿导致肢体坏死需截肢,游离血栓一旦脱落还可引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E)。DVT的后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TS),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导管接触性溶栓(CDT)

    2016年18期 v.56;No.996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角膜接触镜技术在青少年视力低下矫治中的规范应用

    毕宏生;

    <正>1培训内容1.1角膜的解剖与生理(1)角膜应用解剖基础:角膜参数为水平径11.5~12.0 mm,垂直径10.5~11.0 mm;中央厚度0.50~0.55 mm,周边厚度1.00mm;前表面曲率半径7.8 mm,后表面曲率半径6.8mm;角巩缘宽1.5~2.5 mm,泪膜(眼球前泪膜和角膜前泪膜)总厚度6.5~7.5μm,分为脂质层、水质层、黏液层;结膜分为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2)角膜应用生理基础:角膜生理参数为折射率1.376,屈光力43.5,代谢主要形式为有氧代谢、无氧糖酵

    2016年18期 v.56;No.996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