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MMP-3 mRNA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许开宇;连正杰;伍江平;高宏;丁磊;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在左半结肠癌(LSCC)、右半结肠癌(R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结肠腺癌患者80例,以结肠脾曲为界分为LSCC、RSCC各40例。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采用Real-time qRT-PCR法检测不同结肠组织中MMP-3mRNA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LSCC及RSCC组织中MMP-3 mRNA表达均高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且LSCC组织中MMP-3 mRNA表达明显高于RSCC组织(P<0.01)。无论LSCC还是RSCC,MMP-3 mRNA高表达均与患者脉管癌栓、异时性远处脏器转移有关(P均<0.05);MMP-3 mRNA高表达与LSCC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及癌症相关死亡有关(P均<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MMP-3 mRNA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1);分层分析发现,LSCC患者MMP-3 mRNA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5),MMP-3 mRNA表达对RSCC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LSCC组织中MMP-3 mRNA表达明显高于RSCC组织;MMP-3 mRNA高表达仅是LSCC患者的不良预后因子。

    2016年24期 v.56;No.1002 1-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ATP1 A2的表达及机制探讨

    李智;王硕;侯科佐;臧丹;郑春雷;车晓芳;曲秀娟;刘云鹏;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ATP酶α2亚基(ATP1A2)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黏着斑通路、细胞黏附分子、钙离子通路、细胞外基质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并预处理胃癌RNASeq V2数据、从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胃癌样本数据集GSE62254的series matrix数据,通过TCGA数据集纳入胃癌患者293例,通过GEO数据集纳入胃癌患者300例。根据表达谱数据,将胃癌组织ATP1A2表达由低到高排序,按33%、67%者将数据三等分,低于33%者为低表达,高于67%者为高表达,两者之间为中表达。分析不同ATP1A2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比较低、中、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预测ATP1A2相关的基因通路。结果 TCGA数据集纳入的293例胃癌患者中,ATP1A2低、中、高表达者分别为95、99、99例;不同ATP1A2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与T分期、N分期、p 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ATP1A2低、中、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0、36.9和26个月,三者间比较P<0.01。GEO数据集纳入的300例胃癌患者中,ATP1A2低、中、高表达者分别为99、102、99例;不同ATP1A2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p 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均有关(P均<0.05);ATP1A2高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较低表达和中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ATP1A2高表达富集了黏着斑通路、细胞黏附分子、钙离子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等相关的基因通路(P<0.05或<0.01)。结论胃癌组织中ATP1A2高表达,其高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ATP1A2高表达导致黏着斑通路、细胞黏附分子、钙离子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等基因通路异常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2016年24期 v.56;No.1002 5-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Epac1对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杨静;李坤;雷晓斐;杨宏丽;李双玲;徐昌青;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活化交换蛋白1(Epac1)对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E3F4组、每组15只。模型组、CE3F4组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对照组不建模。标准环境下饲养至出生后第8周,对照组、模型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5μL,CE3F4组鞘内注射0.2nmol/μL CE3F4溶液25μL。鞘内注射第4天采用球囊扩张法扩张结直肠,分别于20、40、60、80 mm Hg压力下行腹壁收缩反射(AWR)评分,同时测量疼痛感觉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时的压力。应用qRT-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支配结肠的L5~S1节段背根神经节(DRG)Epac1、蛋白激酶C(PKC)ε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40、60、80 mm Hg压力时AWR评分升高,疼痛感觉阈值与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时的压力下降(P均<0.05),提示成功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与模型组比较,CE3F4组在40、60 mm Hg压力时AWR评分显著下降(P均<0.05)。模型组在疼痛感觉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时的压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而CE3F4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RG的Epac1、PKCε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CE3F4组Epac1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PKCε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Epac1可能参与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控,其机制与下游PKCε活化有关。

    2016年24期 v.56;No.100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黄游离蒽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陈立;范玲;谭小勇;王璐璐;刘媛琪;熊玉霞;

    目的观察大黄游离蒽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游离蒽醌组及生大黄水煎液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黄游离蒽醌组及生大黄水煎液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假手术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大黄游离蒽醌组、生大黄水煎液组建模前12 h及建模2 h分别给予大黄游离蒽醌200 mg/kg和生大黄水煎液6.6 g/kg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不予处理。建模24 h,取各组肠系膜淋巴结(MLN),采用HE染色法观察MLN组织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MLN组织匀浆上清液TNF-α、IL-1,免疫荧光法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模式识别受体(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4+CD25+Foxp3+细胞及Th1、Th2细胞数量,计算Treg比例、Th1/Th2。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淋巴小结增大,皮质区增厚,皮质区淋巴小结数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大黄游离蒽醌组、生大黄水煎液组皮质区淋巴小结数量少、体积小;大黄游离蒽醌组、生大黄水煎液组淋巴小结大小相当。TNF-α、IL-1和NLRP3、ASC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游离蒽醌组及生大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CD4+CD25+Foxp3+、CD4+、Treg比例: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除大黄游黄蒽醌组CD4+外,大黄游离蒽醌组、生大黄水煎液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Th1、Th2及Th1/Th2:模型组Th1、Th1/Th2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Th2低于假手术组(P<0.05);大黄游离蒽醌组、生大黄水煎液组Th1、Th1/Th2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Th2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大黄游离蒽醌组、生大黄水煎液组上述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黄游离蒽醌能减轻SAP大鼠肠道的免疫炎性反应,其效果与生大黄水煎液相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小体的表达和调节Th1/Th2失衡,干预SAP早期的免疫过激反应,继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

    2016年24期 v.56;No.100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SIR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MDR-1的关系

    王静;崔敏;张骞;李红;张燕;曹璋;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DR-1)的关系。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162例,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SIRT1、MDR-1的阳性表达,分析结直肠癌组织SIRT1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MDR-1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IRT1、MDR-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107/162)和59.3%(96/162)。结直肠癌组织SIRT1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与肿瘤长径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SIRT1阳性表达与MDR-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06,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SIRT1阳性表达较高,其阳性表达与MDR-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2016年24期 v.56;No.100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糖环境对胃癌组织、胃癌SGC7901细胞株P-糖蛋白表达及5-Fu敏感性的影响

    张全武;刘芮菡;娄欣;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对胃癌组织、胃癌SGC7901细胞株P-糖蛋白(P-gp)表达及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患者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30例,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癌组织中P-gp表达情况;取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体外培养,并给予1 000、4 500、9 000 mg/L葡萄糖干预(分别设为低、中、高浓度组)。收集各组细胞的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gp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对5-Fu的敏感性。结果 40例胃癌组织中P-gp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14 6,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组织中P-gp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21 5,二者比较P<0.01。高浓度组P-gp的相对表达量为2.92±0.09,中浓度组为2.53±0.09,低浓度组为1.56±0.09,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5-Fu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下降,尤其以高浓度组效果最明显(P<0.01)。结论高糖环境可提高胃癌组织及胃癌SGC7901细胞株P-gp表达,从而降低胃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2016年24期 v.56;No.100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组织中ITGβ-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宦大为;惠林萍;王星;高宏建;孙洁;孙虓;王翠芳;

    目的探讨整合素β-4(ITGβ-4)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结直肠癌组织125例份(肠癌组)及配对正常结直肠组织75例份(正常组),另选结直肠腺瘤组织28例份(腺瘤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ITGβ-4表达;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ITGβ-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正常组、腺瘤组及肠癌组ITGβ-4高表达率分别为6.67%(5/75)、14.29%(4/28)、40.00%(50/125),肠癌组ITGβ-4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腺瘤组(P均<0.01),而正常组与腺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ITGβ-4高表达与患者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与肿瘤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5年内预后无关(P均>0.05)。有5年以上预后随访资料的66例患者中,ITGβ-4高表达者36例,平均OS为71.8个月;ITGβ-4低表达者30例,平均OS为74.5个月;二者比较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TGβ-4表达升高,其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2016年24期 v.56;No.1002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傣药“雅解沙把”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郭沛鑫;李奕融;郑进;陈普;张超;

    目的探讨傣药"雅解沙把"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雅解沙把"低剂量组、"雅解沙把"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采用乙醇灌胃法(连续12周)建立慢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第2周开始,"雅解沙把"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雅解沙把"水提液灌胃(含"雅解沙把"生药分别为0.27、2.43 g/kg),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末次灌胃2 h,采用毛细管眶内取血,检测血清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取血后处死大鼠,取胃组织,测量胃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指数;制作胃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无胃溃疡形成。模型对照组及"雅解沙把"低、高剂量组均有胃溃疡形成,模型对照组胃溃疡面积及溃疡指数明显高于"雅解沙把"低、高剂量组(P<0.05或<0.01),"雅解沙把"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雅解沙把"低、高剂量组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雅解沙把"高剂量组胃黏膜损伤程度低于"雅解沙把"低剂量组,但差别不大。空白对照组血清MCP-1水平为(472.33±96.11)pg/m L,模型对照组为(676.55±157.92)pg/m L,"雅解沙把"低剂量组为(348.58±55.58)pg/m L,"雅解沙把"高剂量组为(350.58±93.77)pg/m L。模型对照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均<0.01),"雅解沙把"低、高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傣药"雅解沙把"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MCP-1水平有关。

    2016年24期 v.56;No.1002 26-2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生长抑素对人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彭钊;邝学军;王建钧;何松;刘力;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T)对人肝癌细胞系Hep G2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 G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SST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100、200、400μg/m L SST处理。各组继续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存活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跨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结果对照组及SST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依次为100%、(78.7±6.36)%、(68.0±6.66)%和(44.0±7.23)%,跨膜细胞数依次为(53±6)、(41±2)、(28±5)和(22±3)个。SST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跨膜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SST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跨膜细胞数逐渐降低(F分别为79.13、51.71,P均<0.05)。对照组及SST低、中、高剂量组E-cadherin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20±0.04、0.28±0.04、0.46±0.06和0.75±0.07,Vimentin相对表达量依次为1.17±0.15、0.79±0.04、0.54±0.08和0.57±0.06;SST低、中、高剂量组E-cadherin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Vimentin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SST浓度升高,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P均<0.05),而Vimentin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结论 SST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ep G2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继而逆转Hep G2细胞的EMT有关。

    2016年24期 v.56;No.1002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PPARα表达及意义

    曹智丽;周俊英;王娟;王艳;王维;张文双;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Wistar大鼠50只,随机取40只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病模型,根据造模时间不同分为模型4、8、12、16周组。至造模结束,共成模35只,模型4、8、12、16周组分别10、9、8、8只;剩余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各组处死后留取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Western blotting法、RT-q PCR法检测PPARα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PARα蛋白定位于肝细胞胞质,呈棕黄色染色。正常对照组肝细胞PPARα蛋白表达丰富;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各模型组肝组织PPARα蛋白表达逐渐减少,模型16周组肝组织仅见少量PPARα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各模型组PPARα蛋白及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PPARα蛋白及mRNA表达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 PPARα可能参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

    2016年24期 v.56;No.1002 31-3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邓俊;杨艳;梁宇佳;熊瑛;王宋平;熊彬;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孟鲁司特组、地塞米松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采用卵清白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制备哮喘模型。孟鲁司特组、地塞米松组每次激发前分别给予孟鲁司特(15 mg/kg)、地塞米松(2 mg/kg)灌胃,联合用药组每次激发前给予等量孟鲁司特和地塞米松灌胃,1次/d,连用10天。收集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WBC、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PMN)、淋巴细胞(LYM)。取右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组织上皮细胞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瘦素(Leptin)及IL-6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BLAF中WBC、EOS、PMN、LYM计数和肺组织STAT3、Leptin、IL-6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孟鲁司特组、地塞米松组和联合用药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但联合用药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对照组肺组织形态正常,模型组有明显的气道炎症病理表现,孟鲁司特组、地塞米松组和联合用药组肺组织病理表现介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且联合用药组炎性程度轻于孟鲁司特组和地塞米松组。结论孟鲁司特能减轻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状态,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具有协同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STAT3、Leptin及IL-6表达有关。

    2016年24期 v.56;No.1002 34-3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依那西普滴眼液用于小鼠干眼症的效果及其机制

    冯刚;李世玮;李晖;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滴眼液用于小鼠干眼症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苯扎氯铵溶液诱导的30只干眼症小鼠随机分为干眼组、PBS组、依那西普组,每组10只。干眼组不予任何处理,PBS组、依那西普组分别给予PBS、0.1%依那西普滴眼液滴眼,连用14天。滴眼前(第0天)及滴眼第7、14天检测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角膜染色评分)。滴眼第14天处死小鼠,检测结膜组织IL-1β、IL-17、TNF-α表达。结果各组滴眼前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滴眼前比较,依那西普组滴眼第7、14天泪液分泌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角膜染色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干眼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P均>0.05);与PBS组、干眼组滴眼第7、14天比较,依那西普组同时间点泪液分泌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角膜染色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而PBS组、干眼组同期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滴眼第14天,依那西普组结膜组织上清液炎症因子IL-1β、IL-17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干眼组(P均<0.05),而PBS组、干眼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依那西普滴眼液可减轻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IL-17、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2016年24期 v.56;No.100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他克莫司对肝移植患者外周静脉血IL-2、IL-1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张晓宁;王建海;鞠明艳;景亚青;李克秋;李光;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肝移植患者外周静脉血IL-2、IL-1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患者60例,均采用FK506+甲基强的松龙+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治疗。肝移植术后第1、3周取外周血,检测血清ALT、AST及外周静脉血IL-2、IL-10基因表达。结果与肝移植术后1周比较,肝移植术后3周患者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AST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肝移植术后3周外周静脉血IL-2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IL-10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血清ALT水平与IL-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与IL-10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AST水平与IL-2、IL-10基因表达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FK506可能通过影响外周静脉血IL-2、IL-10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免疫排斥,诱导免疫耐受。

    2016年24期 v.56;No.100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nm23-H1B mRNA表达及意义

    王建新;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nm23-H1B mRNA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胆囊癌患者20例(胆囊癌组),其中有转移者11例、无转移者9例,慢性胆囊炎患者17例(对照组)。取两组胆囊组织标本,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胆囊组织中nm23-H1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与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及对照组nm23-H1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943±3.241、19.343±2.044;胆囊癌组有转移及无转移者分别为10.592±1.522、15.817±2.271;胆囊癌组nm23-H1B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胆囊癌组有转移者明显低于无转移者及对照组(P均<0.01)。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nm23-H1B mRNA低表达与肿瘤肝脏浸润、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胰腺转移、腹膜转移及Nevin分级有关(P均<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nm23-H1B mRNA低表达者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nm23-H1B mRNA高表达者(P<0.01)。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nm23-H1B mRNA表达降低,其表达变化与肿瘤转移程度及患者预后有关。

    2016年24期 v.56;No.100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MTM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宋文韬;孙燕来;徐忠法;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样MRVEL跨膜结构域超家族成员3(CMTM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CMTM3表达,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CMTM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MTM3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16/104)、100%(104/104),二者比较P<0.01。结直肠癌组织CMTM3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NCCN分期及肿瘤类型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合并肠道多发息肉及便血无关(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MTM3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2016年24期 v.56;No.1002 45-4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用于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效果观察

    岑荣飞;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用于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行左半肝切除术的老年患者72例,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技术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术中采用肝门血流阻断法,观察组术中采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记录两组术中门静脉左支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门静脉左支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AL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36)、22.2%(8/36),两组比较P<0.05。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用于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效果较好。

    2016年24期 v.56;No.1002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Klf4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于伟勇;何敬东;陈小飞;喻晓娟;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4(Klf4)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54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RT-PCR技术检测Klf4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lf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Klf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Klf4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0.04、0.25±0.06;Klf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3%(25/54)、77.8%(42/54);两组比较P均<0.05。Klf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结论 Klf4低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2016年24期 v.56;No.1002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达克罗宁黏膜表面麻醉用于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效果观察

    姚宇亮;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黏膜表面麻醉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达克罗宁胶浆黏膜表面麻醉基础上完成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对照组术中不用达克罗宁胶浆。比较两组术中结肠蠕动情况、手术时间、追加丙泊酚剂量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肠蠕动分级Ⅰ~Ⅲ级分别为54、9、3例,对照组分别为22、16、24例,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42±1.09)、(4.66±2.08)min,两组比较P均<0.01;观察组及对照组丙泊酚追加剂量分别为(35.4±10.6)、(38.2±11.3)mg,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7.5±2.2)、(8.6±3.4)min,术后24 h出现腹痛分别为7、6例,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达克罗宁黏膜表面麻醉用于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能明显减少术中结肠蠕动,有利于手术操作。

    2016年24期 v.56;No.100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卡托普利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用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杨丽敏;李群;窦雯雯;王延君;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用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口服恩替卡韦(0.5 mg/次、1次/d)及复方鳖甲软肝片(4片/次,3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卡托普利12.5~25 mg/次、3次/d,根据血压调整用药剂量。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腹胀、食欲差、疲劳感)改善情况及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较好。

    2016年24期 v.56;No.100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晚期胰头癌姑息性手术的术式选择

    孙万日;

    目的探讨晚期胰头癌患者姑息性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姑息性手术的93例晚期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3例患者中行胆肠吻合术25例、胆肠+胃肠吻合术39例、胆总管支架置入术15例、胆道外引流术14例;分析其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退黄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各术式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行胆肠吻合术者术后1周退黄率为67.5%±4.4%,行胆肠+胃肠吻合术者为67.5%±3.9%,行胆总管支架置入术者为66.5%±5.1%,行胆道外引流术者为66.8%±4.2%;胆肠吻合术、胆肠+胃肠吻合术、胆总管支架置入术、胆道外引流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5/25)、20.51%(8/39)、26.67%(4/15)、14.29%(2/14)。各术式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四种姑息性手术均能缓解晚期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2016年24期 v.56;No.100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6例晚期胃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张嘉钊;王慧君;高芳;张振;黄承锁;李宝生;张述;

    目的分析晚期胃磷状细胞癌(简称胃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6例晚期胃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中位年龄62岁,初诊晚期胃鳞癌5例、胃鳞癌根治术10个月后复发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体质量明显下降。肿瘤发生部位:胃小弯4例,胃大弯1例,全胃1例。组织分化程度:中分化2例,低分化3例,未标明分化程度1例。转移部位:肝转移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卵巢、腹腔、腹膜转移各1例。所有患者接受以铂类或氟尿嘧啶类药物为主的全身化疗方案,如DOF、FOLFOX、PTX+CAPE等。随访截至2014年1月30日,仅1例存活,其余5例均死亡,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和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结论晚期胃鳞癌好发及转移部位与胃腺癌相似,组织分化程度多为中、低分化,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短。

    2016年24期 v.56;No.1002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BsAg的关系及意义

    朱淑敏;魏从真;马进;代丽丽;李宝琴;耿玉兰;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36例,根据血清HBs Ag水平分为低HBs Ag组(HBs Ag水平为0.2~250 ng/m L)59例、中HBs Ag组(HBs Ag水平为>250~≤500 ng/m L)87例、高HBs Ag组(HBs Ag水平>500 ng/m L)90例,另选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水平,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Bs Ag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s Ag水平明显升高,血清TSH、TT3、TT4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随血清HBs Ag水平升高,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SH、TT3、TT4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SH、TT3、TT4与HBs Ag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67、-0.798、-0.859,P均<0.05)。结论血清HBs Ag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能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伤,二者联合检测可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2016年24期 v.56;No.100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胆总管结石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王友春;马建党;杨甜;王保永;陈宏伟;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58例(结石组),胃肠道疾病患者8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情况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TG、TC水平。结果结石组发生亚甲减45例,对照组为14例,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对照组比较,结石组TSH、TC、TG水平明显升高,FT3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甲状腺功能状态变化可能在胆总管结石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亚甲减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2016年24期 v.56;No.100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癌组织Ki-6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冯宇;赵霞;吕淑贞;穆颖;王丹丹;李艳萍;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癌组织Ki-6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86例,术前均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及化疗后采用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癌组织(化疗前取穿刺活检组织,化疗后取手术切除组织)Ki-67 mRNA及蛋白表达。术后随访5年,采用Kaplan Meire生存曲线法统计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DFS、OS与乳腺癌组织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化疗后乳腺癌组织Ki-67 mRNA及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均降低(P均<0.05)。根据化疗前后Ki-67 mRNA表达的变化量,以下调10%为临界值,86例患者中Ki-67mRNA下调≥10%者57例、下调<10%者39例,其DFS分别为36、22个月,OS分别为45、37个月,二者比较P均<0.01。乳腺癌组织Ki-67表达是乳腺癌患者DFS和OS独立影响因素(HR分别为1.807、1.768,P均<0.05)。结论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可下调乳腺癌患者癌组织Ki-67表达,而Ki-67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

    2016年24期 v.56;No.100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心脏手术后无菌性SIRS继发MODS患者血清CRP、NT-proBNP水平变化及意义

    谢霆;谌绚;董明;李儒正;

    目的观察心脏手术后无菌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CRP、N端脑钠肽(NT-pro BN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心脏手术后发生无菌性SIRS继发MODS患者35例(观察组),同期行心脏手术后未发生MODS患者35例(对照组)。采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CRP、NT-pro BNP,分析观察组MODS评分、住院期间生存情况与血清CRP、NT-pro BNP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RP与MODS评分呈正相关(r=0.918,P<0.05),血清NT-pro BNP与MOD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297,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21±5)d,对照组为(8±2)d,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存活29例、死亡6例,存活者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者(P<0.05),不同预后者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无菌性SIRS继发MODS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血清NT-pro BNP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及判断预后。

    2016年24期 v.56;No.1002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CR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张鸿雁;李楠;林敏;

    目的探讨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CRP、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孤立性房颤患者56例(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30例、持续性房颤26例;无房颤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 BNP、CR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房颤组及对照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67.61±8.90)、(121.02±9.11)pg/m L,CRP水平分别为(11.92±3.32)、(5.24±3.59)mg/L,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721.46±10.90)、(236.79±11.11)μg/L,两组比较P均<0.01。房颤组持续性房颤者血浆NT-pro BNP、CRP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者(P均<0.05),二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NT-pro BNP、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NT-pro BNP、CRP水平与房颤类型有关。

    2016年24期 v.56;No.100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旋前屈肘手法复位联合闭合穿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观察

    刘岩;张中礼;杨文斌;江涛;李敏龙;

    目的探讨旋前屈肘手法复位联合闭合穿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1例GartlandⅢ型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采用旋前屈肘手法复位、常规手法复位联合闭合穿针治疗。比较两组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肘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旋前、旋后角度)、提携角、Baumann角。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肘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肘关节屈曲角度、提携角、Baumann角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肘关节背伸、旋前、旋后角度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7.4%、92.8%,两组比较P<0.05。结论旋前屈肘手法复位联合闭合穿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较好。

    2016年24期 v.56;No.1002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外周血SIRT1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欧阳春;张里克;卢远航;李先林;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外周血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60例,根据房颤类型分为持续房颤组26例和阵发房颤组34例,另选高血压窦性心律患者4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外周血丙二醛(MDA),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外周血SIRT1表达与MDA、hs-CRP的关系。结果阵发房颤组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持续房颤组、对照组(P均<0.05),而持续房颤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房颤组血清MDA、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阵发房颤组和对照组(P均<0.05);阵发性房颤组血清MDA、hs-CRP水平较对照组虽有升高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房颤组和阵发房颤组SIRT1表达与MDA呈负相关(P均<0.05),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对照组SIRT1表达与MDA、hs-CRP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SIRT1是心肌细胞的保护因素,与氧化应激呈负相关关系。

    2016年24期 v.56;No.100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动脉腔内裸支架与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效果观察

    田轩;刘建龙;贾伟;蒋鹏;程志远;张蕴鑫;田晨阳;

    目的观察动脉腔内裸支架及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段股浅动脉闭塞患者33例,均进行腔内治疗,28例开通股浅动脉,其中采用裸支架植入22例、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6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28例开通股浅动脉者术前及术后2天下肢动脉压力,计算并比较踝肱指数(ABI);检测跛行距离;术后1年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检测闭塞股浅动脉通畅情况。结果 28例开通股浅动脉患者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血流均通畅,残留狭窄<30%;术后2天ABI为0.95±0.10,明显高于术前的0.51±0.08(P<0.05);术后2天跛行距离为(703.6±228.5)m,明显高于术前的(205.4±101.2)m,P<0.05;裸支架植入者、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者术后ABI、跛行距离较术前均增加(P均<0.05),但二者术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年CTA检查显示,裸支架植入者股浅动脉通畅率为72.7%(16/22),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者通畅率为100%,两者比较P<0.05。结论动脉腔内裸支架及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近期效果均较好,但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术后1年血管通畅率好于裸支架。

    2016年24期 v.56;No.1002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NCD2表达及意义

    邓娜;娄晔;于一冰;王晓鸥;樊华;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范可尼贫血互补群蛋白质D2(FANCD2)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AML患者111例,其中初诊64例、完全缓解27例、复发20例;另选缺铁性贫血患者2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抽取骨髓,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FANCD2表达。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FANCD2的相对表达量与AML患者性别、年龄、AML分型的关系。结果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NCD2的相对表达量为0.477±0.127,完全缓解AML患者为1.284±0.067,复发AML患者为0.410±0.026,对照组为1.352±0.066;初诊及复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NCD2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NCD2的相对表达量与性别、年龄、AML分型均无关(P均>0.05)。结论 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NCD2表达降低,FANCD2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参与AML的发病及复发。

    2016年24期 v.56;No.1002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GVHD 1例并文献复习

    隋伟薇;邹德慧;徐燕;安刚;邓书会;赵耀中;邱录贵;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出现激素耐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1例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allo-HSCT后激素耐药c GV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45岁,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 D-λⅢA期(D-S)Ⅲ期(ISS),给予allo-HSCT治疗后出现c GVHD,并反复加重;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耐药;allo-HSCT后32个月复发,给予来那度胺及小剂量地塞米松(Rd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c GVHD病情未再加重。患者目前应用Rd方案16个疗程,血象无明显抑制,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均阴性,骨髓残留病监测未见异常浆细胞,STR为供者带型,疾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论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allo-HSCT后激素耐药c GVHD的效果较好,未见骨髓抑制等毒性作用。

    2016年24期 v.56;No.1002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自体动静脉内瘘和带袖套隧道导管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郭风玲;张宝红;陈磊;杨植;胡桂才;段书众;

    目的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带袖套隧道导管(CTC)两种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9例需长期行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VF组57例和CTC组62例,分别经AVF、CTC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两组均于透析前及透析后1年(透析后)采集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CRP、尿素氮(BUN)、肌酐(Scr)。比较两组透析后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再循环率(分别采用GIT法和UT法计算)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透析前后Hb、Alb、TP、CR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透析前比较,两组透析后BUN、Scr均降低(P均<0.01);两组透析后BUN、Sc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VF组透析后Kt/V和再循环率(GIT法和UT法)均高于CTC组(P均<0.01)。AVF组透析1年内发生血栓栓塞2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02%;CTC组发生血栓栓塞5例、感染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9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采用AVF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透析效果优于CTC血管通路。

    2016年24期 v.56;No.1002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微炎症状态对MHD患者动脉硬化和透析相关指标的影响及骨化三醇的干预效果

    刘天惠;毛代平;瞿力;彭罗民;刘建;

    目的观察微炎症状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脉硬化和透析相关指标的影响及骨化三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MHD患者90例,根据血清CRP水平分为微炎症组(血清CRP水平>10 mg/L)58例、非炎症组(血清CRP≤10 mg/L)32例;随机将微炎症患者分为常规治疗者、骨化三醇治疗者各29例,常规治疗者仅行MHD,骨化三醇治疗者在MHD基础上每晚睡前口服骨化三醇0.25μg,连续12周。比较两组透析前Hb、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 PTH)、活性维生素D[25-(OH)D3]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压,分析微炎症状态与各指标的关系。比较常规治疗者、骨化三醇治疗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非炎症组比较,微炎症组血压、IMT明显升高,血清25-(OH)D3、Alb、Hb明显降低(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RP与25-(OH)D3、Hb、Alb呈负相关,与血压、IMT呈正相关(P均<0.05)。骨化三醇治疗者治疗后CRP、i PTH较常规治疗者明显下降(P均<0.05),25-(OH)D3、Hb、Alb明显升高(P均<0.05),而Ca、P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微炎症状态对MHD患者动脉硬化及透析相关指标均有影响,骨化三醇治疗对其有改善作用。

    2016年24期 v.56;No.100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血清IL-6、PCT、CR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郜琨;张斌;陈明迪;任辉邦;张玉红;

    目的探讨血清IL-6、降钙素原(PCT)、CR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108例,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20分32例、10~20分45例、<10分31例,住院期间死亡45例、存活63例。入院24 h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PCT,快速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IL-6、PCT、CRP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结果随APACHEⅡ评分增加,患者血清IL-6、PCT、CRP水平均逐渐升高(P均<0.05);死亡者血清IL-6、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P均<0.05)。血清IL-6、PCT、CRP联合检测预测患者病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83.2%,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P均<0.05);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818、敏感性为81.9%、特异性为75.3%,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6、PCT、CRP对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有较高价值。

    2016年24期 v.56;No.1002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23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分析

    刘萍;闫雪苗;张坚磊;穆红;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为临床防治CRE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3株CRE,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其耐药相关基因(包括bla KPC、bla NDM、bla OXA、bla VIM、bla IMP)及分布。结果 23株CRE中,肺炎克雷伯菌11株,大肠埃希菌7株,阴沟肠杆菌2株,产酸克雷伯杆菌2株,枸橼酸杆菌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95.65%,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86.95%;23株菌株均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耐药率为10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65.2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86.96%,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91.30%。改良Hodge试验阳性16株、阴性7株。PCR法检出bla KPC型基因6株、bla NDM型基因6株、bla OXA型基因9株、bla VIM型基因2株,未检出bla IMP型基因。结论 23株CRE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其主要耐药基因型为OXA、KPC、NDM、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2016年24期 v.56;No.1002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FXaI与LMWH导致出血风险的Meta分析

    邱月;杨春喜;李威利;朱裕昌;

    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应用FXa抑制剂(FXa I)与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导致出血的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Obvid、Elsevier、the 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TKA和THA后应用FXa I与LMWH抗凝治疗导致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分别为FXa I组、LMWH组),检索时限2004年1月~2014年6月。采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对出血风险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研究,FXa I组12 311例,LMWH组12 486例。FXa I组与LMWH组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58%、0.58%;临床相关性非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8%、3.04%;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68%、5.06%;总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87%、8.08%;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TKA和THA后应用FXa I与LMWH抗凝治疗均可导致出血发生,但其出血风险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2016年24期 v.56;No.1002 94-9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IgA/C_3对IgA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

    刘璐;陈铖;严苗;

    目的探讨Ig A/C3对Ig A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g A肾病患者87例(Ig A肾病组),其他肾小球疾病患者30例(非Ig A肾病组)。检测两组血清Ig A、补体C3水平,计算Ig A/C3,并分析Ig A/C3对Ig A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采用牛津分级标准(即MEST)评估Ig A肾病患者的病情程度(≥3分为病情严重),分析Ig A/C3与Ig A肾病病理程度的关系。结果 Ig A肾病组血清Ig A水平及Ig A/C3明显高于非Ig A肾病组(P均<0.05),两组血清补体C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Ig A诊断Ig A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88%;Ig A/C3诊断Ig A肾病的AUC为0.951,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3%;Ig A/C3诊断Ig A肾病的敏感性高于Ig A(P<0.05)。以Ig A/C3ROC曲线的截断点为界,将Ig A肾病患者分为Ig A/C3≥1.66者55例、Ig A/C3<1.66者32例;结果显示,Ig A/C3≥1.66者MEST≥3分40例,Ig A/C3<1.66者仅16例,二者比较P<0.05。结论 Ig A/C3可用于辅助诊断Ig A肾病,并可作为Ig 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2016年24期 v.56;No.1002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刘敏;李国宏;张扬;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同伴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教育,同伴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由同伴组长为主、组员为辅的,为期6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干预前、干预6个月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DMSES总分均明显升高、DSQL总分均明显降低,且同伴组变化更明显(P均<0.01)。除常规组饮食和足部管理维度得分外,两组干预后DMSES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均<0.01),且同伴组提高更明显(P均<0.01)。同伴组干预后DSQL各维度得分及常规组干预后DSQL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1),同伴组干预后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维度得分较常规组干预后降低更明显(P均<0.01)。结论同伴教育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

    2016年24期 v.56;No.1002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miR-17-5p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连娇燕;金海;文国容;庹必光;

    miR-17-5p是miR-17~92家族的核心成员,是消化系统肿瘤的促癌miRNA之一。miR-17-5p可在肝癌、结肠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能促进消化系统肿瘤的恶性化演进,并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血浆miR-17-5p表达水平可用于早期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并可评价患者预后。靶向抑制miR-17-5p表达可为临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提供新的策略。

    2016年24期 v.56;No.100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干扰素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程其娇;陈安海;

    干扰素(IFNs)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的细胞因子,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抗病毒治疗。近年研究发现,IFNs有预防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发生及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本文就IFNs在预防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的发生及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2016年24期 v.56;No.1002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一;韩婧;邢庆菲;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危险因素的综合,包括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等。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代谢综合征及代谢相关因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与膀胱癌的关系。

    2016年24期 v.56;No.100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