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Eps8抗原改造表位HLA-A*0201限制性抗肿瘤能力观察

    姜春俊;周炜均;谢晓灵;杜静文;张宏毫;贺艳杰;李玉华;

    目的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Eps8)抗原改造表位是否有人白细胞抗原A(HLA-A)*0201限制性抗肿瘤能力。方法替换Eps8抗原锚定位点氨基酸获得改造肽,用BIMAS、SYFPEITHI在线数据库及Aotodock 4.2软件预测改造表位与HLA-A*0201分子的结合力,筛选出稳定结合的改造表位E1-9V(ILDDIEFFV)、E1-1Y9V(YLDDIEFFV)。用经典肽结合力实验检测各改造表位与HLA-A*0201分子的亲和力。制备天然表位(E1)、E1-9V、E1-1Y9V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s)。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并比较E1-9V、E1-1Y9V特异性CTLs对MCF-7细胞、沉默Eps8的MCF-7细胞(MCF-7/shRNA)和抗HLA-A2抗体预孵育的MCF-7细胞(MCF-7/A2Ab)的杀伤率,E1-9V、E1-1Y9V特异性CTLs对SW480、U251、K562、IM-9细胞的杀伤率,E1、E1-9V、E1-1Y9V特异性CTLs对T2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E1-9V、E1-1Y9V均可与HLA-A*0201分子B、F对接口袋的氨基酸形成稳定氢键。肽结合力实验结果显示E1-9V、E1-1Y9V与HLA-A*0201均具有高亲和力,且高于天然表位E1,P均<0.05。E1-9V、E1-1Y9V特异性CTLs对MCF-7/shRNA、MCF-7/A2Ab细胞杀伤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均<0.05。E1-9V、E1-1Y9V特异性CTLs对SW480、U251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K562、IM-9细胞(P均<0.05)。E1-1Y9V特异性CTLs对T2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E1、E1-9V特异性CTLs,P均<0.05。结论 Eps8抗原改造表位E1-9V、E1-1Y9V与天然表位E1相比具有更高的HLA-A*0201分子亲和力,保留了原有的免疫原性,并且E1-1Y9V抗肿瘤免疫效应强于天然表位E1。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他莫昔芬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能力、MMP-9活性和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陈妍;王婧;徐旖旎;洪端阳;潘迪;沈祥春;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TAM)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能力、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MMP-9蛋白表达、MMP-9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乳腺癌MCF-7细胞,用无血清无酚红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24 h耗竭内源性雌激素。将MCF-7细胞接种6孔板,待细胞贴壁后分为对照组、TAM组和TAM+G15(GPR30选择性抑制剂)组。对照组用无血清无酚红高糖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TAM组用含1μmol/L TAM的无血清无酚红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24 h,TAM+G15组先用含1μmol/L的G15的无血清无酚红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30 min,然后用含1μmol/L TAM的无血清无酚红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24 h。收集各组细胞,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CF-7细胞侵袭能力,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CF-7细胞培养液上清MMP-9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MMP-9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CF-7细胞MMP-9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M组MCF-7细胞侵袭能力升高,MMP-9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培养液上清MMP-9活性升高(P均<0.05)。与TAM组相比,TAM+G15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均<0.05)。结论 TAM可增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上调MMP-9的活性及表达水平。用GPR30选择性抑制剂G15抑制GR30通路可以抑制这一作用。

    2016年26期 v.56;No.100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雷米普利对慢性心衰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PDGF-B、CTGF表达的影响

    周静;杨晓鸥;张梦云;李秀华;徐婧;谢亚芹;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和雷米普利组(C组)各10只。B、C组大鼠通过肾上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A组大鼠只分离肾上腹主动脉而不结扎。术后C组大鼠给予雷米普利1 mg/(kg·d)灌胃,A、B两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常规喂养4周。取各组大鼠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PDGF-B、CTGF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PDGF-B、CTGF mRNA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C组大鼠肾脏出现明显纤维化改变,其中C组纤维化病变程度较B组轻。B、C组大鼠PDGF-B、CTFG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A组,且B组高于C组(P均<0.01)。结论雷米普利可降低心衰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肾组织PDGF-B、CTFG表达。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SNCG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李文怡;范余娟;徐红;范江涛;孙丹;

    目的构建人SNCG基因短发夹干扰RNA(shRNA)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观察用其转染后人子宫内膜癌HEC-1-A和Ishikawa细胞SNCG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设计3种SNCG基因特异性shRNA序列SNCGKD1、SNCG-KD2、SNCG-KD3,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在293T细胞构建成慢病毒载体质粒。用SNCG-KD1、SNCG-KD2、SNCG-KD3慢病毒载体质粒转染人子宫内膜癌HEC-1-A和Ishikawa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NCG mRNA,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NCG蛋白。结果利用AgeⅠ和EcoRⅠ双酶切连接转化后的3组阳性转化子,1%琼脂糖凝胶电泳,特异条带与预计结果相符。Chromas Lite比对分析基因测序结果,鉴定结果与Gen Bank数据库一致,表明合成的3对SNCG shRNA序列SNCG-KD1、SNCG-KD2、SNCG-KD3插入正确。HEC-1-A和Ishikawa细胞转染SNCG-KD1、SNCG-KD2、SNCG-KD3慢病毒载体质粒后SNCG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3种SNCG shRNA慢病毒载体质粒,用其转染HEC-1-A和Ishikawa细胞后可有效沉默SNCG基因表达。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CBS基因过表达PC12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尹蔚兰;廖志强;阳柏成;姜骆永;文芳;邬力祥;

    目的建立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过表达PC12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的CBS c DNA序列设计合成CBS基因引物,PCR扩增CBS基因,并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过表达载体GV341中,用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连同两种包装病毒载体对293T细胞进行转染,收获含CBS慢病毒载体的上清液,用其感染正常的PC12细胞,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得到CBS基因过表达PC12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得PC12细胞(观察组)、空载体转染的PC12细胞(对照组)、正常PC12细胞(空白组)中的CBS mRNA。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三组细胞中的CBS蛋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PC12细胞CBS mRNA表达量分别为162.20±11.20、1.00±0.03、2.30±0.07,CBS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53±0.09、1.00±0.10、0.96±0.10。观察组PC12细胞CBS mRNA、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均<0.05),对照组PC12细胞CBS mRNA、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CBS基因过表达PC12细胞株。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咽癌组织FHIT、WWOX基因表达变化及其原因探讨

    黄春妮;莫武宁;黄健;李屏;刘磊;杨峥;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WW结构域氧化还原酶(WWOX)基因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择89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取其手术切除的鼻咽癌组织标本和血液标本;61例慢性鼻黏膜炎患者为对照组,留取其鼻咽部黏膜组织标本以及血液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观察组鼻咽癌组织和对照组鼻咽部黏膜组织FHIT mRNA、WWOX mRNA及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用MSP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FHIT、WWOX基因杂合性缺失情况。结果观察组FHIT、WWOX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分期Ⅲ~Ⅳ期者FHIT、WWOX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Ⅰ~Ⅱ期者(P均<0.05)。观察组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与FHIT、WWOX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731、-0.816,P均<0.05)。观察组FHIT、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分别为0.46±0.34、0.37±0.28,高于对照组的0.15±0.17、0.11±0.09,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FHIT、WWOX mRNA与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9、-0.594,P均<0.05)。观察组39例(43.8%)存在至少1个FHIT基因位点杂合性缺失,42例(47.2%)存在至少1个WWOX基因位点杂合性缺失,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4.9%)和2例(3.3%),P均<0.05。观察组FHIT、WWOX mRNA与该基因基因杂合性缺失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239、-0.364,P均<0.05)。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与FHIT、WWOX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而引起鼻咽癌组织FHIT、WWOX表达下调的原因可能是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杂合性缺失,其中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

    2016年26期 v.56;No.100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壳寡糖阿胶制剂的毒理学研究

    周晓琳;卢连华;郭婕;谢玮;颜燕;程东;杨非;姚文环;

    目的研究壳寡糖阿胶制剂的毒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检验壳寡糖阿胶制剂的急性毒性,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检测壳寡糖阿胶制剂的遗传毒性,采用大鼠30 d喂养试验检测壳寡糖阿胶制剂的亚急性毒性。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壳寡糖阿胶制剂属无毒级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壳寡糖阿胶制剂无遗传毒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未见大鼠亚急性毒性作用。结论壳寡糖阿胶制剂为无毒物质,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

    2016年26期 v.56;No.100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复方卵黄油乳防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张敏;孙丽琛;刘兴;

    目的观察复方卵黄油乳防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均行放化疗,总放疗剂量50 Gy。观察组每次放疗结束在照射野及超出照射野1 cm区域涂抹复方卵黄油乳,厚度1~2 mm,并轻轻按摩3~5 min,2次/d。对照组按说明书使用湿润烧伤膏。结果放射剂量累积至30、40 Gy及放射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放射治疗结束时放射性皮肤损伤0级8例、Ⅰ级18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0例,Ⅰ级及以下共26例(68.4%)。对照组0级2例、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Ⅰ级及以下共13例(48.1%)。观察组放射治疗结束时Ⅰ级及以下放射性皮肤损伤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结束后第1周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对照组分别为10、12、5例和81.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卵黄油乳防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确切。

    2016年26期 v.56;No.100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

    2016年26期 v.56;No.1004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16年26期 v.56;No.1004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正>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

    2016年26期 v.56;No.1004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地塞米松对抗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符榕;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对脂多糖(LPS)、抗盐酸(HCl)、LPS+HCl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S组、LPS组、HCl组、LPS+HCl组、NS+Dex组、LPS+Dex组、HCl+Dex组、LPS+HCl+Dex组,每组8只。NS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6 m L。LPS组尾静脉注射LPS 8mg/kg。HCl组气管内缓慢滴注p H为1.8的盐酸2 m L/kg。LPS+HCl组先尾静脉注射LPS 4 mg/kg,4 h后气管内缓慢滴注p H为1.8的盐酸0.5 m L/kg。NS+Dex组、LPS+Dex组、HCl+Dex组、LPS+HCl+Dex组先分别按照NS组、LPS组、HCl组、LPS+HCl组方法给药,然后腹腔注射Dex 2 mg/kg。4 h后处死大鼠。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4。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计数细胞沉淀中白细胞总数,取上清液用考马斯亮兰法检测蛋白总量,用ELISA法检测TNF-α、IL-4水平。取肺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并计算肺湿/干重比(W/D),用RT-PCR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mRNA。结果与NS组相比,LPS组、HCl组、LPS+HCl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较重,肺W/D、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总蛋白含量升高,血清和BALF中TNF-α、IL-4升高,肺组织NE mRNA表达升高(P均<0.05)。上述指标LPS+Dex组低于LPS组,LPS+HCl+Dex组低于LPS+HCl组(P均<0.05),HCl+Dex组和HC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x可对抗LPS、HCl、LPS+HCl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与降低NE有关。与LPS、LPS+HCl所致急性肺损伤相比,Dex对HCl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干预效果较差。

    2016年26期 v.56;No.1004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小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曹华;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小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8~12周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各18只。模型组和观察组皮下注射MPTP建立急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观察组在末次注射MPTP 24 h后对小鼠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频率为1 Hz,每次时间为25 s,5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不予处理。刺激第1、3、7天后各组各取6只处死取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光镜下计数侧脑室下区巢蛋白阳性细胞数,以此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对照组刺激第1、3、7天时侧脑室下区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小鼠侧脑室下区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均<0.05),且刺激第3、7天时模型组小鼠侧脑室下区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均<0.05)。观察组小鼠侧脑室下区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均<0.05),且刺激第1、3、7天时观察组小鼠侧脑室下区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同时点(P均<0.05)。结论经颅磁刺激可以促进帕金森病小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

    2016年26期 v.56;No.100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低压缺氧环境对兔吸入光气所致急性肺损伤程度的影响

    王玲;李俊堂;吴青华;刘雪周;胡百奇;陈合钦;毛连经;

    目的观察低压缺氧环境对兔吸入光气所致急性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C组)吸入空气5 min,然后常压放置2 h。单纯高原低压缺氧组(H组)吸入空气5 min,然后放入低压低氧环境下放置2 h。单纯光气中毒组(P组)吸入光气5 min,然后常压放置2 h;低压缺氧光气中毒组(HP组)吸入光气5 min后,低压低氧环境下放置2 h。记录实验开始后24 h内各组兔死亡情况及生存时间。实验前(T1)、吸入后即刻(T2)及出舱后即刻(T3)、1 h(T4)、6 h(T5)记录各组呼吸频率,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_2/Fi O2)。T2、T3、T5时采集各组兔血清,采用八木国夫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采用邻苯三酚法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H组比较,P、HP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显著升高(P均<0.05);与P组比较,HP组动物病死率更高,生存时间更短(P均<0.05)。T1时点四组兔呼吸频率、PaO_2、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组各时点呼吸频率、PaO_2、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点P、HP组呼吸频率高于C、H组(P均<0.05),PaO_2、氧合指数低于C、H组(P均<0.05),P、H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T5时点P、HP组呼吸频率高于C、H组(P均<0.05),PaO_2、氧合指数低于C、H组(P均<0.05),且时间越晚差异越明显,同时间点比较HP组兔呼吸频率高于P组(P均<0.05),PaO_2、氧合指数低于P组(P均<0.05)。T2、T3、T5时点C、H组MDA、SOD、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H组相比,T2、T3、T5时点P、HP组兔血浆MDA、TNF-α、IL-6升高、SOD活性降低(P均<0.05)。同时间点HP组兔血浆MDA、TNF-α、IL-6高于P组,SOD活性低于P组(P均<0.05)。结论低压缺氧环境明显加剧了兔吸入光气后的急性肺损伤程度。

    2016年26期 v.56;No.100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食管鳞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锋;韦海涛;王作培;胡宝利;张海峰;王晓龙;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食管鳞癌组织、3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3例远癌正常组织中PD-1表达,分析PD-1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PD-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22.2%、3.0%,P<0.05。PD-1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D-1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38.9个月(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PD-1表达显著增加,其对患者的肿瘤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2016年26期 v.56;No.100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效果比较

    田园;韩东笼;吴迪;丁玫;李聪军;张慧;史海宏;

    目的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声弹性成像(UE)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46例(54个病灶)。均行CDFI、UE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CDFI、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DFI诊断乳腺癌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73.3%、诊断准确率为67.3%、阳性预测值为65.2%、阴性预测值为70.9%。UE诊断乳腺癌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0%、诊断准确率为86.5%、阳性预测值为86.9%、阴性预测值为87.1%。CDF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低于UE(P均<0.05)。CDFI诊断乳腺癌的漏诊率为37.5%,高于UE的16.7%,P<0.05。CDFI诊断乳腺癌的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16,低于UE的0.894,P<0.05。结论与CDFI相比,UE诊断乳腺癌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高,漏诊率低,诊断效果更好。

    2016年26期 v.56;No.100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香菇多糖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王璋;吴泉峰;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中晚期(Ⅲb~Ⅲc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在胃癌D2根治性手术治疗1个月后接受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香菇多糖2 mg静滴,每周2次。化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NK细胞比例。化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Karnofsky评分评价近期疗效,统计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化疗期间按照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价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Ⅲ级以上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化疗后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NK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有效率为67.57%,高于对照组的52.6%,P<0.05。观察组3年总生存率73.0%,高于对照组的52.6%,P<0.05。观察组Ⅲ级以上化疗不良反应点发生率为25.7%(10/37),低于对照组的36.9%(14/38),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应用香菇多糖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化疗近期和远期疗效。

    2016年26期 v.56;No.100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微信延续性随访对肺癌术后患者院外希望水平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李秀敏;

    目的探讨微信延续性随访对肺癌术后患者出院后希望水平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出院后给予微信延续性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的希望水平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评分、希望总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理状态SAS、SDS、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微信式延续性随访能够满足肺癌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干预需求,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2016年26期 v.56;No.100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组织PIK3CA基因变异情况及蛋白表达变化

    闫泓霖;王登兰;李莉;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K3CA基因)基因变异情况和蛋白表达变化。方法收集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法检测PIK3CA基因的热点变异区是否存在变异;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IK3C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第1、9和20外显子的构象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癌组织PIK3CA基因正常,并未出现变异)。癌组织PIK3CA蛋白阴性12例、弱阳性4例、阳性9例、强阳性5例,PIK3CA蛋白阳性表达率60.00%,癌旁组织分别为26、4、0、0例和13.33%,癌组织PIK3C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PIK3CA基因无变异,但PIK3CA蛋白表达升高。

    2016年26期 v.56;No.100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子宫腺肌病组织中MMP2、MMP7、RECK、TWIST1、CD133表达及MVD变化

    王木森;柳雅玲;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反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TWIST1、CD133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组)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4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2、MMP7、RECK、TWIST1、CD133、CD31,计算MMP2、MMP7、RECK、TWIST1、CD133染色指数,根据CD31染色结果计算MVD。结果 MMP2、MMP7、TWIST1、CD133、MVD观察组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观察组在位内膜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均<0.05);RECK观察组异位内膜低于在位内膜,观察组在位内膜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MMP-2、MMP7、TWIST1、CD133过表达、MVD升高及RECK蛋白表达缺失,且异位内膜甚于在位内膜。这些变化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2016年26期 v.56;No.100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GnRH-a、孕三烯酮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术后假孕治疗效果比较

    王艳平;孙海燕;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GnRH-a)、孕三烯酮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假孕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囊肿剔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孕三烯酮组和GnRH-a组,各23例,分别给予孕三烯酮和GnRH-a行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假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FSH/LH)、雌二醇(E_2)、抗苗勒管激素(AMH)、肿瘤标志物CA125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受孕率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FSH、FSH/LH、E_2、CA125、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FSH/LH、E_2、CA125水平降低,血清AMH水平升高(P均<0.05)。与孕三烯酮组治疗后比较,GnRH-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FSH/LH、E_2、CA125水平更低,血清AMH水平更高(P均<0.05)。治疗后GnRH-a组患者的受孕率为91.3%(21/23),高于孕三烯酮组的82.6%(19/23),P<0.05。GnRH-a组受孕患者顺产率为85.72%(18/21),高于孕三烯酮组的73.68%(14/19),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应用GnRH-a行假孕治疗,与采用孕三烯酮治疗者相比,血清雌激素及CA125水平较低,血清AMH水平及受孕率较高,妊娠结局较好。

    2016年26期 v.56;No.100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效果观察

    杨旭;马润伟;宋怡;李劲松;王东坤;张晓羽;王霁阳;王晨雷;臧金;甘延清;

    目的观察分站式杂交手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合分两期实施)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9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实施分站式杂交手术,对照组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意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胸腔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带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处理冠状动脉靶血管数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第48 h、2周、1个月血清CK-MB与cTn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疗效优于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016年26期 v.56;No.1004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清sST2联合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林绍侠;刘志兵;蔡铁海;韦思进;黄祖荣;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ST2(sST2)联合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60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发病24 h内血清sST2、NT-proBNP。对其随访1年记录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ST2、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死亡24例,存活136例。存活、死亡者血清sST2分别为(35.25±10.34)、(70.65±9.87)μg/L,血清NT-proBNP分别为(224.32±67.54)、(384.53±81.21)pg/m L,存活者血清sST2、NT-proBNP均低于死亡者,P均<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诊断界值为332.12 pg/m L,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3.5%;血清sST2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AUC为0.618,诊断界值为47.62μg/L,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7.6%;血清sST2联合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AUC为0.824,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4.7%。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两者联合检测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单独检测。

    2016年26期 v.56;No.100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急诊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CRP、cTnI及血压不对称情况比较

    张姗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入院时血清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血压不对称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102例因6 h内急性胸(背)痛伴或不伴呼吸困难初次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最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最终诊断为主动脉夹层(AAD组)。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采用乳胶法检测血清DD,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测量两臂血压观察是否存在血压不对称(双臂收缩压差≥20 mm Hg)。比较两组血清DD、CRP水平及血清cTnI升高、血压不对称发生率。结果 AMI、AAD组患者血清DD水平分别为(362±141)、(1 608±546)μg/L,两组相比P<0.05。AMI、AAD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2.9±3.60)、(13.8±3.48)m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72例(100%)血清cTnI升高、1例(1.4%)血压不对称,AAD组4例(13.3%)血清cTnI升高、10例(33.3%)血压不对称,两组血清cTnI升高、血压不对称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入院时血清DD、cTnI和血压不对称情况存在差异。血清DD、cTnI可用于急诊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

    2016年26期 v.56;No.100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三种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

    贾磊;周德宝;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经颞叶入路颞肌下减压术、经侧裂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临床分级Ⅱ~Ⅲ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62例临床分级Ⅱ~Ⅲ级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86例患者家属拒绝开颅手术而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为A组;120例患者采用经颞叶入路颞肌下减压术治疗,为B组;56例患者采用经侧裂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为C组。术后半年患者门诊复查或随访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标准评定各组患者预后。同时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癫痫、电解质紊乱。结果各组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分级Ⅱ~Ⅲ级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经颞叶入路颞肌下减压术、经侧裂入路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相当。综合考虑三种术式优缺点,此类患者应首选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

    2016年26期 v.56;No.100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单颗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牙龈美学效果观察

    马一文;

    目的观察单颗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牙龈美学效果。方法选择47例单颗前牙拔除后需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拔牙后即刻种植。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行骨组织引导再生。记录种植是否成功。种植修复当天和修复后第6、12个月,以种植修复体相邻两牙唇侧龈缘中点连线为基准线,测量龈乳头高度、近中龈乳头高度、远中龈乳头高度。修复后第12个月对47个修复体两侧94个牙间乳头充盈程度进行评定,分为0~4级。修复后第12个月由同一医师对本组患者种植体进行Belser美学评价,分为红色美学PES评分和白色美学WES评分两方面。另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级。结果本组种植成功率100%。种植体直径3.3~4.1 mm,长10~12 mm,与周围骨结合牢固,无松动情况,无炎症。种植修复当天和修复后6、12个月本组患者龈乳头高度、近中龈乳头高度、远中龈乳头高度无明显变化。修复后12个月94个牙间乳头中69个(73.4%)充盈度程3级,25个(26.6%)2级,无0级、1级、4级。修复后第12个月时PES总分(8.26±1.26)分,WES总分为(8.05±1.29)分。患者对种植义齿表示满意45例,基本满意3例,无不满意患者。结论单颗前牙即刻修复的牙龈美学效果理想。

    2016年26期 v.56;No.100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Mtwo机用镍钛锉在磨牙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魏绍莲;程丽;

    目的观察Mtwo机用镍钛锉在磨牙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要进行磨牙根管治疗的患者112例(128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牙。观察组患者用Mtwo机用镍钛锉行磨牙根管预备,对照组用传统不锈钢K锉行磨牙根管预备。比较两组患者预备后疼痛程度、根管充填的质量及预备过程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根管预备时间分别为(7.3±0.8)、(12.8±1.6)min,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恰填60例(93.75%)、欠填2例(3.12%)、超填2例(3.12%),对照组分别为44例(68.75%)、12例(18.75%)、8例(12.50%)。观察组根管恰填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分别为(3.4±0.8)、(4.8±0.9)分,两组相比P<0.05。结论与传统不锈钢K锉相比,采用Mtwo机用镍钛锉行磨牙根管预备,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根管预备所需的时间较短,根管充填质量高。

    2016年26期 v.56;No.100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非感染性创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

    左志刚;裴柳;宋维鹏;宋德刚;刘秀娟;邱方;

    目的观察非感染性创伤伴随及不伴随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80例非感染性创伤患者,根据有无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7 d血清PCT。结果入院后1~7 d观察组患者血清PC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非感染性创伤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肠屏障功能障碍可能是此类患者血清PCT升高的原因。

    2016年26期 v.56;No.100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骨化三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王静荣;刘鹏;王颜刚;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清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早期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化三醇组和安慰剂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低嘌呤饮食、适当运动、皮下注射胰岛素及优质低蛋白饮食。骨化三醇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0.25μg,1次/d;安慰剂组给予颜色、味道及规格等与骨化三醇相似的安慰剂。治疗总时间为2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cy和SUA,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OH)D_3;采集尿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UAER。结果安慰剂组治疗第24周各观察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和安慰剂组治疗后相比,骨化三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D_3水平升高,UAER、SUA、Hcy降低(P均<0.05)。结论骨化三醇能降低早期DN患者UAER及血清SUA、Hcy水平。

    2016年26期 v.56;No.100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十二指肠镜手术前辅助应用硫酸镁效果观察

    张昌林;方琴;许志忠;严亮;

    目的观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十二指肠镜手术前辅助应用硫酸镁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硫酸镁。患者入院时和术后第1周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及肝功能指标与入院时相比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周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及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周相比较低(P均<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十二指肠镜手术前辅助应用硫酸镁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清脂肪酶、淀粉酶,改善肝功能。

    2016年26期 v.56;No.100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付鸿江;裴效瑞;王军;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8例原发性DVT患者(观察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其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包括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和家族梗死病史(包括肺梗死、脑梗死、心肌梗死)、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TC、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甲状旁腺素、钾、钠、钙、CRP、尿素氮、肌酐、25(OH)Vit D。对两组有差异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TG、CRP、家族梗死病史及25(OH)Vit D水平相比,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梗死病史(OR=1.52,95%CI为1.04~9.33,P=0.037)和25(OH)Vit D(OR=5.38,95%CI为2.77~21.04,P=0.011)与DVT有关。结论血清25(OH)Vit D降低和家族梗死病史是预测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26期 v.56;No.100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肾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患者致病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董艳;陈晨;李利娜;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患者致病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尿液、痰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检出的206株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6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173株(83.98%)、革兰阳性菌33株(16.02%)。大肠埃希菌(77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阴沟肠杆菌(13株)、粪肠球菌(10株)是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9.61%和93.91%;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也较高,分别为70.13%和68.83%;对青霉素+酶抑制剂类的耐药率较低;检出1株耐美罗培南的大肠埃希菌,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6.11%和52.78%,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00%,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低。金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青霉素+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葡萄球菌。检出1株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均耐药的粪肠球菌。结论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致病菌种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性较高。

    2016年26期 v.56;No.100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对比

    李晓峰;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用PFNA、DHS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感染、压疮、髋内翻、内固定松动、股骨头切割)发生情况。术后第6个月按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两组髋关节功能。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均低于DHS组,P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A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DHS组(P<0.05)。术后第6个月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21例、良10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1.2%;DHS组优17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4%。PFNA组优良率高于DHS组,P<0.05。PFNA组术后发生压疮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DHS组术后发生感染1例、压疮2例、髋内翻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结论PFNA和DHS均可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但相比DHS,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好更安全。

    2016年26期 v.56;No.1004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沙滩椅体位对老年高血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曲智俊;

    目的观察沙滩椅体位对老年高血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年龄65~7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肩关节镜手术修复肩袖损伤,术前规律服用药物治疗并控制血压在130/80 mm Hg以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行静脉全麻,记录插管后5 min(T_1)、10 min(T_2)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将患者变动至沙滩椅体位,观察记录变动体位后即刻(T_3)、5 min(T_4)、10 min(T_5)的BIS、MAP、HR。观察并记录变动体位前后时间段内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患者由平卧位变换到沙滩椅体位后,T3、T4、T5时点MAP、HR、BIS与T_1、T_2时点相比明显降低(P均<0.05)。Pearn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本组患者MAP和BIS呈正相关(r=0.692,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MAP和BIS有关,r~2=0.452。体位变动后1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纠正至正常范围。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肩关节镜手术前静脉全麻状态下由平卧位变至沙滩椅体位时,患者BIS、MAP和HR明显降低。

    2016年26期 v.56;No.100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羟考酮预防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效果观察

    王存斌;刘晓东;杨荣静;

    目的观察羟考酮预防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加喉罩通气,术中静滴瑞芬太尼,泵入丙泊酚,持续吸入七氟醚,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A、B、C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分别静注羟考酮0.05、0.1、0.15 mg/kg,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μg/kg。记录以下指标:1各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2拔除喉罩时及拔除喉罩30 min后的VAS和Ramsay评分;3拔除喉罩后1 h内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C组最长,D组次之,A组与B组最短(P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喉罩时及拔除喉罩30 min后的VAS A组最高,D组次之,B组和C组最低(P均<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msay评分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最高(30%),D组次之(20%),B组最低(5%)。结论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0.1 mg/kg羟考酮可安全有效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2016年26期 v.56;No.1004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智方口服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观察

    牛凤菊;丁苏东;黄修玲;石冬梅;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智方口服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将88例VD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2例,A组口服脑复康治疗,B组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C组口服补肾益智方治疗,D组行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智方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评价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A、B、C、D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3%、73.7%、80.0%、95.5%,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MMSE评分增加、SDSVD评分降低,且D组MMSE评分高于其他各组,SDSVD评分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A、B、C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后MMSE、SDSVD评分比较,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智方口服治疗VD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2016年26期 v.56;No.100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陈宇丹;胡文立;董谦;魏恒阳;纪蒙;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 397例,按照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477例及非感染组1 9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意识状态、心脏病、侵入性操作、慢性阻塞性肺病、吞咽困难、梗死范围,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后行NIHSS神经功能评分,记录住院时间及病死情况。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年龄大,进行侵入操作、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及大面积脑梗死者的比例高(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侵入操作、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与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均<0.05);感染组NIHSS减少率为13.06%±2.07%、住院时间(14.7±5.1)d、病死率为18.8%,非感染组分别为59.9%±3.52%、(9.3±4.0)d、1.6%,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侵入操作、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与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者预后不佳。

    2016年26期 v.56;No.100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重型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

    朱振云;梁建锋;张红彬;李志强;韩磊;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损伤范围、GCS评分、受伤距手术时间、骨瓣大小、术后是否用人工硬膜覆盖、术后是否戴弹力泳帽、术后是否出现脑膨出。将40例患者根据是否出现脑膨出分为脑膨出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GCS评分、受伤距手术时间及男性、损伤范围局限、术中应用大骨瓣、术中应用人工硬膜覆盖和戴弹力泳帽的患者比例。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有差异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年龄、GCS评分、受伤距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脑损伤范围局限、术中应用大骨瓣、使用人工硬膜、使用弹力泳帽比例相比P均<0.05,两组男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弹力泳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膨出的预防因素。结论脑损伤范围局限、术后使用弹力泳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术后使用弹力泳帽可以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膨出。

    2016年26期 v.56;No.100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患者应用微创方法监测血流动力学效果

    肖百芳;张亚娟;钟映玉;

    目的观察脓毒症休克早期复苏患者应用微创方法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并与肺动脉漂浮导管(PAC)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立即经传感器连接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同时放置PAC接监护仪监测上述指标。均给予充分液体复苏。比较治疗0、1、2、3、4、5、6 h两种监测方法测得上述指标的值,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 19例患者顺利完成6 h的早期复苏治疗,2例因需外科手术干预退出研究。19例患者相同时间点PAC和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获得的CO、CI、HR、MAP、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和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获得的CO相关系数为0.84,P<0.05;CI相关系数为0.84,P<0.05;HR相关系数为1,P<0.05;MAP相关系数为0.98,P<0.05;SVRI相关系数为0.72,P<0.05。结论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是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患者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工具。

    2016年26期 v.56;No.100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疗效对比观察

    侯明月;

    目的比较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氯雷他定组和孟鲁司特钠组各30例,分别给予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IgE及鼻腔分泌物嗜酸粒细胞(EOS)阳性率。结果患者评定孟鲁司特钠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氯雷他定组分别为20、7、3例和90.0%;两组患者评定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生评定孟鲁司特钠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氯雷他定组分别为20、8、2例和93.3%;两组医生评定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IgE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的IgE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均<0.05。孟鲁司特钠组治疗前27例(90.0%)、治疗后7例(23.3%)鼻腔分泌物EOS阳性,氯雷他定组治疗前28例(93.3%)、治疗后8例(26.7%)鼻腔分泌物EOS阳性。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鼻腔分泌物EOS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同组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EOS阳性率相比P均<0.05。结论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血清特异性IgE及鼻腔内分泌EOS阳性率,且二者效果接近。

    2016年26期 v.56;No.1004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黏附斑激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王希波;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在位子宫内膜异位生长、浸润和周期性出血所致的多种临床病理表现,具有和恶性肿瘤相似的生物学行为,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黏附斑激酶是一种胞质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其高表达或活性增强与肿瘤细胞的凋亡、生长、增殖、迁移、侵袭、转移和血管形成等多种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黏附斑激酶在EMs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高表达。EMs在位内膜具有异位种植生长的特性,在位内膜间质细胞黏附斑激酶表达水平与其增殖活性、黏附和迁移能力呈正相关;富含黏附斑激酶的异位内膜更易侵袭、种植、生长,使病情逐渐加重。雌激素可使EMs在位内膜黏附斑激酶的表达增加,孕激素对黏附斑激酶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寨卡病毒研究进展

    倪秀莹;李少华;夏德全;

    寨卡属黄病毒科,基因组由一条单股正链RNA构成,5'端和3'端是两个非编码区,中间是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可以编码多聚蛋白,包括病毒衣壳、膜前体、包膜和7个非结构蛋白。寨卡病毒宿主并不十分清楚,在灵长类、大型哺乳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体内均检出过寨卡病毒抗体。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多数人感染寨卡病毒后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约有1/5受感染者会发病,多表现为轻度或隐性的发热,有类似流感样症状,可出现肌肉关节痛、眼痛、全身疲惫和斑丘疹。皮疹通常向下蔓延从脸到四肢。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黏膜溃疡、瘙痒等很少被观察到。患者病情一般持续2~7 d后缓解,多数预后良好,但也可引发其他并发症。寨卡病毒具有强嗜神经毒性并具有致畸性。单纯寨卡病毒感染流行时,依靠临床表现就可能对寨卡病毒感染患者做出较为可靠的诊断。寨卡病毒感染的生物学确诊主要基于病毒RNA检测。患者感染寨卡病毒后需要补充水分,充分休息,发热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醋氨酚或扑热息痛可能有助于减轻发热症状。防控重点是减少蚊子数量,降低人类被蚊子叮咬机会。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唐诗;徐勇;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长期轻度慢性炎症状态相关,并受炎症消退能力的影响。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而来的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包括消退素、保护素和maresins可以促进炎症消退、保护机体,并刺激组织再生。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的生物合成在炎症脂肪组织中下调。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在慢性炎症中起着"刹车信号"的作用。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的缺乏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有关。补充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和增加脂联素、内脂素等表达,恢复受损的巨噬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糖耐量,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症状。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结节微创治疗现状

    李晨;殷晶晶;王加林;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较多,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治疗以其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定位快速准确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微创治疗主要包括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良性囊性甲状腺结节首选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射频消融适用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良性囊性甲状腺结节及术后复发性的甲状腺结节等。与射频消融相比,微波消融即刻消融温度更高,形态更规则,范围更广泛,还能增加大结节的完全治疗机会、降低消融后复发率,更适用于甲状腺大结节和疑为恶性的结节。激光消融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HIFU治疗适应证尚不明确,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适宜卫生技术推广

  • 便携式BNP检测技术在心力衰竭筛查和管理中的作用

    郝恩魁;

    <正>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已取得重要突破,2003年被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列为医学十大进展之一。临床研究发现,BNP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甚至指导治疗均有重要价值。2004年BNP专家小组就此已达成共识。BNP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级筛查

    高建鲁;

    <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以人群为基础的疾病筛查标准。目前PACG筛查已经纳入我国十二五防盲规划。本项目旨在人群中进行PACG的初步筛查,在基层眼科医师中普及PACG防治常识,使早期PACG病例能到的及时干预,减少PACG的误诊漏诊。PACG筛查目前尚无可被普遍接受的模式。考虑筛查成本、效率及我国国情,PACG筛查可以联合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常见眼病的筛查共同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α-硫辛酸在防治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班博;

    <正>现有的研究已经证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治疗代谢性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靶点。在外周,AMPK激活以后可以增加骨骼肌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减少肝糖原的合成,增加骨骼肌和肝脏的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和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合成,并且增加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在下丘脑,AMPK是机体能量平衡的中枢调节器,通过调节下丘脑AMPK的活性可以影响机体食物摄入、能量消耗和体质量。激活下丘脑区的AMPK可以增加

    2016年26期 v.56;No.1004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