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白藜芦醇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体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马丽君;姜中兴;田文亮;何琛;郭荣;孙慧;孙玲;李英梅;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体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Hut78)作为白藜芦醇的作用靶细胞,分别用6.25、12.5、2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Hut78细胞24 h,用1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Hut78细胞12、24、48 h,采用CCK-8法测算细胞抑制率。经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分别处理Hut78细胞12、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ut78细胞的凋亡情况。Hut78细胞经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48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在大于6.25μmol/L时显著抑制Hut78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均<0.01)。白藜芦醇可诱导Hut78细胞凋亡,随浓度增加凋亡细胞增多(P均<0.01)。白藜芦醇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C-myc蛋白表达(P均<0.01)。结论白藜芦醇有明显的体外抗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myc蛋白表达有关。

    2016年29期 v.56;No.100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丹参总酚酸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何佳丽;刘焱;温韬;

    目的研究丹参总酚酸对刀豆蛋白A(Con 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野生型C57BL/6(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丹参总酚酸组、Con A组和丹参总酚酸+Con A组。Con A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Con A(40 mg/kg)诱导肝损伤;丹参总酚酸+Con A组小鼠先经腹腔注射丹参总酚酸溶液(50 mg/kg),30 min后再给予相同剂量的Con A;正常对照组仅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丹参总酚酸组仅腹腔注射丹参总酚酸溶液,剂量同上。干预16 h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肝功能,应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应用ELISA和Luminex方法检测细胞外组蛋白及相关炎症分子(IL-1、IL-6、IL-18、TNF-α)的水平。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后发生了明显的肝损伤,表现为血浆ALT、AST水平显著升高,大量肝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给予丹参总酚酸干预能显著减轻小鼠肝损伤,降低ALT、AS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或丹参总酚酸组相比,Con A组的细胞外组蛋白、IL-1、IL-6、IL-18和TNF-α水平均升高(P均<0.01);与Con A组比较,丹参总酚酸+Con A组小鼠各指标均降低(P均<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或丹参总酚酸组(P均<0.01)。结论丹参总酚酸对Con A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外组蛋白和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2016年29期 v.56;No.100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GPI-B7-1锚定肾癌细胞膜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自身肿瘤的促进作用

    葛蕙心;张一兵;李慧忠;畅继武;

    目的探讨糖基磷脂酰肌醇(GPI)-B7-1锚定肾细胞癌(RCC)细胞膜能否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自身肿瘤的杀伤能力。方法取出本实验室冻存于液氮罐中的经转基因高表达GPI-B7-1的CHO/DHFR-细胞,再从该CHO/DHFR-细胞上洗脱目的蛋白GPI-B7-1,并进行分离纯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性。建立肾癌细胞系CG-6327。将CTL分别与GPI-B7-1-CG-6327细胞膜、CG-6327细胞膜、GPI-B7-1-CHO/DHFR-细胞膜作用24 h,此时得到被三种不同物质活化的CTL细胞,再设单纯体外培养的CTL作为对照,分别将上述四种CTL细胞加入到已接种有CG-6327细胞的96孔板中,进行24 h杀伤试验,MTT法测定CTL的杀伤活性。结果经GPI-B7-1-CG-6327细胞膜活化的CTL细胞杀伤活性(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种物质活化的CTL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通过基因重组方法表达的GPI-B7-1锚定蛋白可被转移并锚定在RCC细胞膜表面提供第二刺激信号,GPI-B7-1锚定后的具有双刺激信号的RCC细胞膜对于CTL的活化有增强作用。

    2016年29期 v.56;No.100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患者Vav1基因E59K位点多态性分布变化及意义

    张明明;檀碧波;赵培;于悦卿;张翠改;刘欣;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Vav1基因E59K位点多态性的分布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35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同时取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Vav1及IL-2水平;PCR法检测外周血Vav1基因E59K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并就各指标与胃癌的关系进行Logistic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血清中Vav1、CEA、FER、CA72-4水平均升高,IL-2水平降低(P均<0.05)。外周血Vav1基因E59K位点多态性有AA、GA、GG三种基因型。胃癌组中AA、GA的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胃癌组和对照组按E59K基因型分组后发现IL-2的水平随GG基因型、GA基因型、AA基因型逐渐降低,Vav1的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基因型与胃癌关系密切,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7,95%CI为1.814~6.474,P=0.003)。结论胃癌患者Vav1基因E59K位点多态性中,以AA基因型为主,该基因型可能通过升高Vav1、降低IL-2水平,从而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2016年29期 v.56;No.1007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卵巢癌组织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夏芬;胡燕玲;李莉;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1(CADM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卵巢癌患者59例,取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ADM1 mRNA和蛋白在卵巢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χ~2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ADM1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CAD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8±0.12、1.32±0.23,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1.52±0.14、2.93±0.42,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均<0.05。癌旁正常组织中CADM1阳性细胞百分比(90%±5%)显著高于癌组织(10%±2%)(P<0.05)。CADM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CADM1低表达(mRNA表达量<0.57)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CADM1高表达患者(13.2比24.5个月,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CADM1呈低表达状态,低水平的CADM1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其不良预后相关。

    2016年29期 v.56;No.1007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齐墩果酸联合二甲亚砜对粪肠球菌的抑制作用

    吴悠;胡焱;王瑶;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与二甲亚砜联合对粪肠球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在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中的抑菌效果。方法分别测定二甲亚砜、齐墩果酸的最小抑菌浓度值(MIC),采用微量棋盘液体稀释法测定联合时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计算抑菌浓度分数指数(FICI)。建立离体牙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1mg/m L齐墩果酸+50%二甲亚砜(A组)、2%洗必泰(B组)、去离子水(C组)根管内封药,封药前及封药1 h、24 h、7 d分别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甲亚砜对粪肠球菌的MIC为20%,齐墩果酸对粪肠球菌的MIC为100μg/m L。齐墩果酸联合二甲亚砜FICI为0.512 5。3组处理后比处理前细菌数量均有减少,A、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所需作用时间较B组稍长,1 h两者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7 d均能完全抑制根管内粪肠球菌生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齐墩果酸与二甲亚砜联合对体外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根管内粪肠球菌生长。

    2016年29期 v.56;No.100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缺血预处理对止血带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张谢卓;闫斌;刘利国;哈斯鲁;伊力哈木·托合提;

    目的探讨止血带预处理后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缺血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体质量150~200 g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只。对照组未经过缺血预处理,于直接缺血2、3、4 h及恢复血流后第1、3、7、14天取血测定血浆ET水平;实验组在大腿根部应用气囊止血造成肢体缺血后,止血带放松10 min形成缺血预处理过程,反复3次,于第2天分别缺血2、3、4 h后及恢复血流后第1、3、7、14天取血测定血浆ET水平。结果两组第1、3、7天同一处理时间血浆ET水平比较,P<0.05或<0.01;第14天两组缺血3 h血浆ET水平比较,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ET水平在第1、3、7、14天内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且在第3天或者第7天时达峰值(P均<0.05)。实验组内第1、3、5、7天不同处理时间血浆ET水平比较,P<0.05或<0.01;对照组内第1、7天不同处理时间比较,P<0.05或<0.01。实验组缺血2、3、4 h后不同观察时间血浆ET水平比较,P均<0.01;对照组缺血2、3、4 h后不同观察时间比较,P均<0.01。结论在大鼠肢体再灌注损伤时,血浆ET水平在第3~7天达到峰值;肢体缺血再灌注初期,缺血时间越长,体内的血浆ET水平越高。给予止血带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大鼠体内血浆ET水平。

    2016年29期 v.56;No.100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疾病及其相关名称:错误(正确)甲状腺机能(甲状腺功能),血沉(红细胞沉降率),X光片(X线片),帕金森症(帕金森病),食道(食管),适应

    2016年29期 v.56;No.1007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

    2016年29期 v.56;No.1007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Ad-TRAIL对人T淋巴瘤细胞的感染效果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张玲玲;

    目的研究携带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TRAIL,Ad T)对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株的感染效果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株应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Ad G)处理,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GFP表达率。以Ad T处理Jurkat细胞后,RT-PCR检测Ad T感染后1、3、5、7天TRAIL基因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Ad T单药以及和化疗药物阿霉素(ADM)、依托泊苷(VP-16)、长春新碱(VCR)、地塞米松(DXM)联合用药的细胞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腺病毒可成功感染Jurkat细胞,Ad T感染Jurkat细胞后目的基因TRAIL可有效表达,并持续至感染后7 d左右。Ad T作用细胞后,可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MTT检测显示,Ad T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P均<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d T可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且随着剂量增加,诱导凋亡作用增强(P均<0.05)。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d T和DXM联合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起协同作用,Ad T和ADM、VP-16、VCR联合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为单纯相加作用。结论 Ad T可成功转染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株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和化疗药物联用对抑制细胞增殖可起到协同或相加作用。

    2016年29期 v.56;No.1007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艾芬地尔预处理对七氟醚致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刘真真;金延武;冯颢;王晓雷;赵鑫;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NR2B受体)拮抗剂艾芬地尔对七氟醚导致的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出生后7 d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组)给予腹腔注射双蒸水10 mg/kg后暴露在30%氧气下4 h;艾芬地尔组(Ifen组)给予腹腔注射艾芬地尔(10 mg/kg)后暴露在30%氧气下4 h;七氟醚组(Sev组)腹腔注射双蒸水后暴露在2%七氟醚4 h;七氟醚+艾芬地尔组(Sev+Ifen组)给予腹腔注射艾芬地尔后暴露在2%七氟醚下4 h。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区NR2B及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大鼠于出生后40 d行Morris水迷宫和避暗实验评估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Con组及Sev+Ifen组比较,Sev、Ifen组NR2B、Caspase-3、PARP、Caspase-3阳性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或<0.01),Con组及Sev+Ifen组比较,P均>0.05。在定位航行实验中,Sev组的潜伏期于第2、3天长于Con组(P均<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各组目标象限的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避暗实验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Ifen、Sev组记忆潜伏期缩短(P均<0.05),Sev+If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给予艾芬地尔可减少七氟醚对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R2B表达及其所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2016年29期 v.56;No.100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注射西地那非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梁媛;张淑君;马桂琴;尹桂茹;陆鸿略;刘春丽;

    目的探讨5-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治疗组及噪声暴露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西地那非10 mg/(kg·d)及生理盐水4 m L/(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天、噪声暴露后1、2及4周Ⅰ波潜伏期和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噪声暴露组和治疗组豚鼠体质量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2、4周后均降低(P均<0.05);噪声暴露组比治疗组给药1、2、4周后体质量降低,两组比较,P均<0.05。治疗组豚鼠噪声暴露后,给药1、2、4周后较噪声暴露前其Ⅰ波潜伏期及ABR阈值均呈下降趋势,噪声暴露组豚鼠给药1周后较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呈升高趋势,但在给药2、4周后较给药1周后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噪声暴露组及治疗组在噪声暴露后的各时间ABR阈值升高,Ⅰ波潜伏期延长(P均<0.05);给药后各时间,治疗组与噪声暴露组比较,P均<0.05。扫描电镜显示,噪声暴露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治疗组耳蜗病变较轻,听毛仅有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腹腔注射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能够减轻噪声性聋豚鼠的听功能损害,可能与其降低ABR阈值,缩短噪声引起的Ⅰ波潜伏期有关。

    2016年29期 v.56;No.100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α-硫辛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高路燕;王洪新;董银华;梁佩芬;赵岚;范宏光;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α-硫辛酸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测算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色素C(Cty C)、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α-硫辛酸组AI均升高,Cty C、Bcl-2、Bax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其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6 h比较,α-硫辛酸组24、72 h AI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α-硫辛酸组各时间AI均降低(P均<0.05),Cty C及Bax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其表达降低,而Bcl-2蛋白表达增高(P均<0.05)。结论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ty C及Bax蛋白表达,提高Bcl-2蛋白表达有关。

    2016年29期 v.56;No.100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PN-1、thrombin、PAR-1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贾文志;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凝血酶(thrombin)抑制剂(PN-1)、thrombin、thrombin受体(PAR-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PN-1与thrombin、PAR-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编号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各40只,脑出血组于右侧尾状核部注射自体动脉血方法制作脑出血实验大鼠模型,采用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障碍程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于造模后3、6、10、12、24、48、120 h检测两组脑组织中PN-1、thrombin、PAR-1,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在造模后12、48、120 h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脑出血组造模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PN-1、thrombin、PAR-1较假手术组均增高(P均<0.05),脑出血组脑组织中PN-1、thrombin、PAR-1在造模后12 h或24 h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P均<0.05);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PN-1与thrombin、PAR-1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872、-0.698,P均<0.05)。结论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PN-1、thrombin及PAR-1均升高,PN-1与thrombin及PAR-1呈负相关关系。

    2016年29期 v.56;No.100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HSP70及Ezrin蛋白表达变化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马国涛;孙晓茹;

    目的分析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骨架蛋白(Ezrin)的表达对该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在有双启动子的质粒载体p GFP-V-RS中构建能够表达HSP70和Ezrin蛋白shRNA的载体并重组质粒,将质粒转染入MG63细胞,分为联合表达组、单纯shRNA组、空白载体组,筛选稳定表达细胞培养增殖,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这两种蛋白基因表达情况与蛋白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使用流式细胞术及噻唑蓝比色法分别检测第1、3、5、7天细胞凋亡及增殖率。结果联合表达组Ezrin mRNA及Ezrin蛋白合成量低于空白载体组和单纯shRNA组,HSP70 mRNA及HSP70蛋白合成量高于空白载体组和单纯shRNA组(P均<0.01),HSP70和Ezrin联合表达的MG63细胞构建成功。低表达Ezrin和高表达HSP70的载体质粒构建成功。联合表达组MG63细胞凋亡率(23.94%±0.48%)较空白载体组(10.96%±0.25%)高(P<0.01),增殖速度(308.67%±2.91%)较单纯shRNA组(394.80%±2.63%)慢(P<0.01);与空白载体组比较,单纯shRNA组、联合表达组第3、5、7天细胞增殖率降低,抑制率升高(P均<0.01)。与单纯shRNA组比较,联合表达组第3、5、7天细胞增殖率低,抑制率低(P均<0.01)。结论高表达的HSP70和低表达的Ezrin在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同时减缓其增长速度。

    2016年29期 v.56;No.100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马会民;白萍萍;张连仲;曹兴国;李进营;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NAFLD患者243例为NAFLD组,体检健康者486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尿酸以及血清铁蛋白等生化指标,并利用Fibro Scan测量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分析血清铁蛋白与NAFLD发病及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静坐时间、FPG、BMI、ALT、γ-GT、尿酸、TC、血清铁蛋白水平和CAP高于对照组(P均<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b A1c、收缩压、舒张压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BMI、γ-GT、TC、CAP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影响肝脏脂质代谢参与NAFLD进展。

    2016年29期 v.56;No.100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异体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新;徐亮;周玉红;白云;

    目的对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异体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移植治疗,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培养ADMSCs,并对细胞生物活性进行鉴定。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ADMSCs移植联合常规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个月的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FC-P与血糖比值(CPG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胰岛素,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培养的ADMSCs生物活性良好,符合临床应用标准。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除FC-P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组2 h PG和胰岛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除Hb A1c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与该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FPG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个月,对照组FPG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Hb A1c和胰岛素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FPG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在干细胞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DMSCs移植可以有效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且安全性好。

    2016年29期 v.56;No.100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及尿液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李文娜;崔静;于晓;邱世磊;张燕;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血清及尿液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病情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NON)组、T2DN微量蛋白尿(MIC)组、T2DN临床蛋白尿(MAC)组、晚期T2DN(CKD)组,各20例;选取体检健康者20例为作为正常对照(CON)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尿液Angptl4表达量,并与血脂、尿白蛋白/肌酐(UAlb/C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N、NON、MIC、MAC、CKD组血清Angptl4水平分别为(34.88±6.19)、(30.15±3.67)、(29.87±6.70)、(23.55±4.13)、(21.06±2.79)ng/m L,依次逐渐降低(P﹤0.05或﹤0.01);尿液中Angptl4水平分别为(1.57±0.39)、(1.85±0.19)、(2.55±0.37)、(3.56±0.64)、(5.24±1.52)ng/m L,逐渐增加(P﹤0.05或﹤0.01)。MIC、MAC、CKD组血清及尿液Angptl4水平呈负相关(r=-0.466,P<0.05)。MIC、MAC、CKD组血清Angptl4水平与TG、TC、LPa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9、0.620、0.673,P均<0.05;r分别为0.262、0.354、0.471,P均<0.05;r分别为0.512、0.438、0.518,P均<0.05),与BMI、Hb A1c、UAlb/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5、-0.591、-0.685,P均<0.05;r分别为-0.641、-0.639、-0.644,P均<0.05;r分别为-0.545、-0.611、-0.632,P均<0.05)。MIC、MAC、CKD组尿液Angptl4水平与BMI、Hb A1c、UAlb/Cr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3、0.603、0.670,P均<0.05;r分别为0.588、0.612、0.611,P均<0.05;r分别为0.561、0.416、0.318,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9、-0.510、-0.618,P均<0.05),与TG、TC、LPa无明显相关。结论 T2DN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降低,尿液Angptl4水平升高,且随病情加重这种改变更显著;尿液Angptl4水平的变化与蛋白尿密切相关,可能会成为T2DN早期诊断及病程进展的标志物。

    2016年29期 v.56;No.100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欢欢;孔维敏;杨婷婷;郝书婕;楼青青;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人群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240例,按糖代谢是否正常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按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分为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糖代谢异常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142例(59.17%),糖代谢异常160例(66.67%),糖尿病89例。糖代谢异常组发生颈动脉斑块是糖代谢正常组的1.979倍(95%CI 1.069~3.663,P<0.05),糖尿病人群则高达3.103倍(95%CI 1.577~6.106,P<0.01),而糖调节受损人群OR值是1.453(95%CI 1.014~2.082,P<0.05)。年龄(OR=1.060,95%CI 1.012~1.110,P<0.05)是糖代谢正常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代谢异常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年龄(OR=1.063,95%CI 1.028~1.099,P<0.01)之外,还包括HOMA-IR(OR=1.511,95%CI1.159~1.971,P<0.01)。结论糖代谢异常住院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糖代谢异常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HOMA-IR是糖代谢异常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糖代谢水平的筛查可作为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方法。

    2016年29期 v.56;No.1007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肥胖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析

    周榕;李明娥;杨美子;张敏;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肥胖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方法收集体检人群资料,将BMI≥24 kg/m2的肥胖人群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男女比例为1∶1,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压(BP)及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除女性青年组的TG及青年组的FPG水平,各年龄阶段肥胖人群所测得的TG、BP及FPG均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属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除FPG外,男性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女性(P均<0.01)。男性TG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HDL水平变化趋势与之相反(P<0.05或<0.01);女性TG水平在中年时最高,HDL在中年时最低。SBP与FPG变化趋势相同,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或<0.01)。但男性DBP在中年时最高,老年时最低,而女性DBP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或<0.01)。结论在肥胖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间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明显不同,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男性肥胖人群中,老年人、青年人易发生代谢综合征。在女性肥胖人群中,老年人、中年人易发生代谢综合征。

    2016年29期 v.56;No.100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

    邵得明;于向东;邱虹;王玉珏;陈广;杨国科;

    目的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819 C/T和-592 C/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颅内动脉瘤(IAs)破裂的关系。方法 267例IAs患者根据IAs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用PCR法检测IL-10基因启动子区两个SNP位点,-819 C/T和-592 C/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破裂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819 C/T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别为51、113例,C、T等位基因分别为132、196频次;未破裂组分别为17、86例,56、150频次;两组比较,P均<0.01。破裂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C/A位点的CC基因型、CA+AA基因型分别为66、98例,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54、174频次;未破裂组分别为23、80例,76、130频次;两组比较,P均<0.01。-819位点CT+TT基因型及-592位点CA+AA基因型IAs患者更易出现破裂(OR分别为2.283、2343,95%CI分别为1.233~4.229、1.339~40.97)。结论 IL-10 SNP可能与IAs的破裂相关。-819C/T野生型纯合子CT+TT基因型及-592C/A野生型纯合子CA+AA基因型患者IAs破裂的风险更高。

    2016年29期 v.56;No.100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Hcv、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刘森;郭园园;胡敬;崔蓓;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11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脑梗死不伴有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100β蛋白,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评分降低,血浆S100β蛋白、Hcy水平升高(P均<0.05)。血管性痴呆患者中,重度痴呆患者血浆S100β、Hcy水平均高于轻度、中度痴呆患者;中度痴呆患者血浆S100β、Hcy水平高于轻度痴呆患者(P均<0.05)。MMSE评分与血浆S100β蛋白、Hcy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913、-0.824,P均<0.05)。结论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Hcy、S100β蛋白水平升高,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此二者的检测有助于病情判断。

    2016年29期 v.56;No.100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寇忠爱;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影响。方法 9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对症应用降压、降糖、调脂等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加入200 m L生理盐水静滴,3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格位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价疗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9和TIMP-1。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为13~15分者以及GOS为Ⅴ级者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均降低(P<0.01或<0.05),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MMP-9、TIMP-1而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抗炎平衡状态,从而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2016年29期 v.56;No.1007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OX-LDL、PON-1、DHEA-S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李宏伟;葛庆锋;李海涛;王晓春;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氧磷酯酶1(PON-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与颈动脉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男性EH患者202例,根据颈部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伴CAS组(CAS组)和不伴CAS组(NCAS组)。记录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收集其临床检验结果,包括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OX-LDL水平,速率法测定血清PON-1,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DHEA-S水平。比较以上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OX-LDL、PON-1、DHEA-S是否存在差异;分析OX-LDL、PON-1、DHEA-S与一般资料及CAS的相关性。结果 CAS组较NCAS组患者血清Hcy、hs-CRP、OX-LDL水平升高,HDL、PON-1、DHEA-S水平下降(P均<0.05)。血清OX-LDL与TG呈正相关,与PON-1、DHEA-S呈负相关;PON-1与HDL呈正相关(P均<0.05);DHEA-S与HDL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Hcy、OX-LDL与CAS呈正相关,PON-1、DHEA-S与CAS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男性EH患者血清OX-LDL水平升高,PON-1、DHEA-S水平下降与CAS相关。

    2016年29期 v.56;No.100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椎动脉型颈椎病伴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分析

    姬文珍;张雪青;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伴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结果,探讨其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SA伴眩晕患者94例(CSA组),健康对照100例(对照组)。对入选者进行TCD、BAEP检查。结果 CSA组TCD异常80例、BAEP异常21例,对照组TCD异常19例、BAEP异常2例。两组TCD及BAE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CD脉动指数与BAEP的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部分地呈现正线性相关。结论 CSA伴眩晕患者存在TCD、BAEP检测结果异常,且TCD的脉动指数与BAEP绝对潜伏期有相关性。

    2016年29期 v.56;No.100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改良直切口与传统马蹄形切口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王亚东;李红伟;钱伟强;周国胜;李东朋;杨波;

    目的探讨改良直切口及传统马蹄形切口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3例幕上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马蹄形切口进行颅脑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直切口进行颅脑手术,比较两组开关颅时间、开关颅出血量、病变暴露及切除程度、切口术后并发症,手术切口主观评分,切口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Derriford外观量表(DAS24)评分以及皮肤问题生活质量指数(DLQI)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肿瘤直径(3.08±0.79)cm,观察组(3.18±0.85)cm;术后复查肿瘤全切率,对照组84.91%(45/53),观察组83.33%(50/60);两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开关颅过程出血量分别为(10.48±2.22)、(5.29±1.99)m L,切口并发症分别为10、3例,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不同部位肿瘤开关颅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观评价中,对照组、观察组病变暴露评分分别为(1.33±1.05)、(1.39±0.89)分,患者主观评价评分分别为(2.09±0.95)、(1.34±0.71)分,VSS分别为(8.18±1.55)、(5.79±1.21)分,DAS24评分分别为(41.6±15.5)、(30.6±12.1)分,DLQI评分分别为(15.8±6.41)、(12.0±4.33)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改良直切口相较传统马蹄形切口,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能减少手术时间和皮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巨大瘢痕产生的心理障碍,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16年29期 v.56;No.1007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或芬太尼对颅脑创伤患者过度通气的改善作用

    陈丽;尚凡军;刘风玲;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对颅脑创伤患者过度通气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颅脑创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静脉注射,继以0.1 mg/(kg·h)维持基础镇静。15 min后A组给予芬太尼1μg/(kg·h)、B组给予丙泊酚1 mg/(kg·h)静脉恒速泵入基础剂量,观察15 min。以患者Pa CO_2>35 mm Hg、自主呼吸频率<20次/min为目标值,调节芬太尼或丙泊酚用量。观察用药前及基础剂量用药15 min后患者过度通气指标(Pa CO_2、自主呼吸频率)变化;记录两组达目标状态时间,用药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础剂量用药前后Pa CO_2、自主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达目标状态时间为(71±12)min、B组为(42±11)min,两组比较,P<0.05。A组药物性呼吸抑制发生率为60%(12/20),B组为15%(3/20),两组比较,P<0.05。两组药物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或芬太尼均能纠正颅脑创伤患者的过度通气状态,但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2016年29期 v.56;No.100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IL-17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及其相关性

    刘飞;刘军;

    目的探讨鼻息肉和变异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53例,包括鼻息肉组30例、变应性鼻炎组23例,另选择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鼻黏膜组织中IL-17表达,显微镜下观察IL-17阳性细胞计数及Eos计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鼻息肉组和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3.33%和6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前两组间比较,P<0.05。鼻息肉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Eos计数分别为(23.87±2.33)、(14.84±1.44)个/HP,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组织中分别为(16.49±1.89)、(12.03±1.05)个/HP;对照组分别为(4.20±0.33)、(3.27±0.30)个/HP,三组间各指标比较,P均<0.05。鼻息肉、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与Eos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48、0.430,P均<0.05)。结论鼻息肉和变异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表达升高,Eos浸润增强,且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2016年29期 v.56;No.100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清热化瘀汤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刘渝册;张玉梅;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汤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热化瘀汤(组方为水牛角25 g、三七15 g、赤芍12 g、地龙6 g、酒大黄12 g、生牡蛎25 g、天竺黄12 g、川芎10 g、石菖蒲12 g,甘草6 g)治疗,以清水煎服,每日1剂,2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简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估,并观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与NES水平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血清NES水平降低,BI升高(P均<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痊愈率47.37%,对照组痊愈率28.95%,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清热化瘀汤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2016年29期 v.56;No.100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影像学区域定位对臭氧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预测作用

    刘传圣;徐凤和;衣玉胜;于俊敏;寇德伟;王世杰;

    目的探讨影像学区域定位对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是否有预测作用。方法根据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将突出的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从矢状位、额状位及水平位进行三维定位诊断。1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分为3组,A组:突出间盘位于Ⅰ-Ⅲ层面,1-2区,a-b域;B组:突出间盘位于I-Ⅲ层面,1-2区,c-d域;C组:突出间盘位于Ⅰ-Ⅲ层面,3-4区,a-b域。采用突出腰椎间盘臭氧靶点治疗,评价影像学区域定位与治疗效果相关性。结果 164例患者治疗后显效95例(57.93%)、有效64例(39.02%)、无效5例(3.05%)。将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的区域定位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矢状面分区统计分析,显效97例,其中A组50例(53.76%)、C组33例(35.48%),均明显高于B组10例(10.75%);水平位分区统计,显效93例,其中A组54例(55.67%)、C组31例(31.96%)均明显高于B组12例(12.37%)。治疗后1周、1个月,各组较治疗前相比VAS均明显下降(P均<0.05);组间对比,A、C两组优于B组(P均<0.05)。结论影像学区域定位可以初步预测臭氧注射治疗效果,其中以Ⅰ-Ⅲ层面、1-2区、a-b域突出治疗效果最好。

    2016年29期 v.56;No.100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四种结缔组织病并发肺动脉高压50例临床分析

    高飞;陈志涵;林禾;

    目的探讨四种常见结缔组织病(CTD)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0例CTD并发PA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免疫学实验室检查特点、主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50例并发PAH的CTD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1例(占7.95%),系统性硬化症(SSc)5例(占7.14%),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7例(占10.29%),干燥综合征(SS)7例(占3.59%),对比这四种CTDPAH患者,SLE和MCTD并发PAH发生率较高,SLE-PAH临床表现轻,多为轻-中度PAH,基础病的积极治疗多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SSc和MCTD确诊PAH时,心功能更差,多为中-重度PAH患者,且治疗较SLE困难,大多数需要PAH的靶向药物。结论多种CTD均可并发PAH;SSc及MCTD患者确诊PAH时多为晚期,预后比SLEPAH差;CTD-PAH患者除重视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对症状重,特别心脏超声提示明显右心功能异常、右心室扩大患者,尽快应用PAH靶向药物。

    2016年29期 v.56;No.1007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腹与经胸贲门癌根治术对高龄早期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唐清颖;任军;张唐山;闫涛;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胸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早期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高龄早期贲门癌患者60例,其中经左胸行贲门癌根治术手术27例(经胸组)、经上腹行贲门癌根治术33例(经腹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m 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及Ig 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构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心肺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P均<0.05。术前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构成情况,血清Ig A、Ig M及Ig G水平比较,P均>0.05。术后第1、3、7天,经腹组外周血CD3+、CD4+细胞构成比,CD4+/CD8+以及Ig A、Ig M及Ig G水平均明显高于经胸组(P均<0.05)。结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比经胸贲门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更加适用于高龄早期贲门癌患者。

    2016年29期 v.56;No.1007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缓解期的辅助治疗效果

    孟泳;崔应麟;王艳梅;唐引引;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缓解期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IP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为气阴两虚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气养阴中药汤剂(黄芪15~60 g,党参12~50 g,白茅根25~50 g,南北沙参各10~20 g,玄参12~30 g,芦根30 g,白芍6 g,杏仁9 g,浙贝9 g,炙甘草9~30 g,炙百部10 g,大枣8枚,丹参6 g,归尾9 g,鳖甲6 g),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每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行6 min步行试验,用Brog量表评价呼吸困难程度,观察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肺功能及中医症状。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气喘、乏力、汗出、咳嗽、口干、脉象、舌象等症状均好于治疗前,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3 min步行距离长,Borg量表评分低,血氧饱合度、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所占百分比高(P均<0.05)。结论益气养阴法对提高气阴两虚型IPF患者疗效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2016年29期 v.56;No.1007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四种抗凝方法对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术中滤器寿命的影响及安全性

    洪欢;彭松;张琳;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局部枸橼酸盐、肝素以及无肝素抗凝法对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中滤器寿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肾功能衰竭患者56例,进行床旁CVVH治疗75例次,按抗凝方式分为无肝素抗凝组(A组11例次)、低分子肝素组(B组16例次)、局部枸橼酸盐组(C组24例次)、肝素组(D组24例次),比较各组滤器寿命、治疗停止原因、相关的代谢异常和出血并发症。结果四组中,C组滤器使用寿命45.7 h明显长于A组的21.7 h、B组的34.7 h、D组的40.2 h(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四组抗凝方法的滤器寿命比较,P<0.01;C、D组长于A、B组(P均<0.01)。四组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新发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局部枸橼酸盐抗凝与低分子肝素抗凝、肝素抗凝、无肝素抗凝法相比能明显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并且不增加严重代谢紊乱及出血风险。

    2016年29期 v.56;No.100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血清CA125、HE4单独或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

    吴磊;惠慧;周云松;董楠;雒小佳;

    目的探讨血清CA125、HE4单独或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早期(FIGOⅠ~Ⅱ期)卵巢癌患者(早期卵巢癌组)、中晚期(FIGO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中晚期卵巢癌组)、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CA125和HE4水平,并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中晚期卵巢癌组CA125、HE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良性肿瘤组及早期卵巢癌组(P均<0.05);早期卵巢癌组HE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均<0.05)。对卵巢癌的诊断,CA125检测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60%;HE检测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7%;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60%。HE4的特异性高于CA125及二者联合(P均<0.05)。HE4检测、CA125检测、HE4与CA125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683、0.767。结论 HE4检测或者联合CA125检测较单独CA125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卵巢癌诊断水平,尤其适用于早期卵巢癌和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2016年29期 v.56;No.1007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家庭经济负担与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心理压力的关系

    杨冬林;李遵清;张婧;肖鹏;

    目的探讨疾病经济负担与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心理压力的关系。方法选取500例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于抑郁症患者出院时,采用家庭负担量表(FBS)与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对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抑郁症照料者FBS总分为(1.12±0.52)分,家庭负担为中等严重程度,家庭经济负担评分为(1.24±0.49)分,为家庭负担的第一位;CPSS评分为(27.38±5.26)分,明显高于健康危险压力值26分。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呈正相关(r=0.529,P<0.01),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负担可解释心理压力变异性的42.6%。结论家庭经济负担与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心理压力有正相关关系。

    2016年29期 v.56;No.100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烧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小春;谭美云;郭杏;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作为机体适应氧环境变化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参与了烧伤后血管通透性改变、肠黏膜屏障破坏、细胞凋亡、血管再生、细胞迁移等病理生理过程。HIF-1α能介导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也能促进烧伤创面的修复。HIF-1α还可通过基因治疗,改善老年烧伤创面愈合延迟的缺陷。HIF-1α的这些作用很可能成为烧伤治疗的新靶点,但烧伤创面的恶劣微环境也为其干预治疗提出了挑战。

    2016年29期 v.56;No.100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细胞介素18与HBV感染慢性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吴殿磊;徐光华;刘娜;李春霞;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预后与环境、HBV病毒学、宿主先天和后天免疫反应以及机体的基因等因素有关。机体先天免疫状况及其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正常表达。IL-18是促炎症细胞因子,在多种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HBV感染。研究表明IL-1β和IL-18异常低水平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慢性化存在关联,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推测可能与机体某些天然免疫受体异常有关。IL-18基因启动子-607和-13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影响IL-18基因的表达,导致IL-18的合成水平不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等位基因-137位点C是保护性基因,可能阻止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或发展;IL-18-607A/A基因型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

    2016年29期 v.56;No.1007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衰竭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亚东;史光军;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控功能和自主更新能力的干细胞。ADMSCs可通过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参与细胞趋化与黏附、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而发挥治疗肝衰竭的作用。通过搭载目的基因来强化或改善ADMSCs干细胞功能活性的方法对急性肝脏衰竭的保护作用明显增强,基因水平的实验研究对进一步发掘ADMSCs的作用和价值意义重大。

    2016年29期 v.56;No.100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皮肤衰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熊正国;彭慧巧;张长城;顿耀艳;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日趋加快,衰老研究已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热门课题,皮肤衰老是机体衰老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但是皮肤衰老的机制尚未阐明。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皮肤衰老与基因组不稳定、表观遗传异常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后者是由关键细胞信号通路改变引起的。最近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衰老皮肤中表达异常,其在皮肤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29期 v.56;No.100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调节性T细胞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常悦悦;余传庆;

    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整个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疾病早期一些免疫因子水平的变化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研究证实调节性T细胞(Tregs)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抑制效应性T、B细胞活性,又可限制免疫应答过度所致的损伤;其还可通过诱导IL-10、IL-35和TGF-β等免疫抑制因子的生成以及抑制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炎性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对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报道Tregs会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对脑细胞有损害作用。

    2016年29期 v.56;No.100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旋转对线参照轴的研究进展

    严钰皓;唐蕾;彭笳宸;

    股骨旋转对线为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极为重要的因素,常用的股骨旋转对线参照轴有股骨内外上髁轴、股骨后髁轴、前后轴线、股骨前轴、股骨滑车轴等。积极探讨股骨旋转对线的术中参照轴对有效地降低膝关节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016年29期 v.56;No.1007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