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异常代谢通路的代谢组学分析

    李鞠;唐凤英;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相关的异常代谢通路,探讨PNS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方法对40例PNS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进行模式识别,构建PNS诊断模型,采用Met PA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OPLS-DA模型的质量参数R2X=71.4%,Q2Y=0.517,观察组、对照组间的区分非常明显。代谢通路分析共筛选出有差异的代谢物相关通路9个,其中硫胺素代谢、嘧啶代谢、苯基丙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4个代谢通路影响值均大于0.1。结论 PNS患者存在硫胺素代谢、嘧啶代谢、苯基丙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代谢紊乱,可能与PN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6年30期 v.56;No.1008 1-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雷洛昔芬对镉染毒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存活情况及1-α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潘罅;尹友生;李清初;李康慧;韦家智;马文峰;冷斌;

    目的观察应用雷洛昔芬对镉染毒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存活情况及1-α羟化酶表达的影响,探讨雷洛昔芬治疗镉中毒导致肾毒性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细胞。分别用浓度为2.5、5.0、10.0、20.0、40.0μmol/L的氯化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染毒24 h,采用MTT法测算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选取20.0μmol/L的氯化镉剂量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用0.05、0.10、0.50、1.00μmol/L的雷洛昔芬干预24h,采用MTT法测算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氯化镉组、雷洛昔芬组,空白对照组培养于DMEM培养基,氯化镉组以20.0μmol/L的氯化镉染毒肾小管上皮细胞,雷洛昔芬组以20.0μmol/L的氯化镉染毒后给予雷洛昔芬0.10μmol/L干预,均干预24 h,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RT-PCR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1-α羟化酶mRNA表达。结果 2.5、5.0、10.0、20.0、40.0μmol/L的氯化镉干预24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均降低(P均<0.01),且氯化镉浓度较高时细胞相对存活率较低。对镉染毒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以0.05、0.10、0.50、1.00μmol/L的雷洛昔芬干预24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均高于镉染毒细胞(P均<0.01)。空白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正常,氯化镉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异常、大量细胞死亡,雷洛昔芬组细胞形态异常较氯化镉组明显减轻。氯化镉组肾小管上皮细胞1-α羟化酶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雷洛昔芬组1-α羟化酶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氯化镉组(P均<0.05)。结论雷洛昔芬对氯化镉染毒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上调镉染毒后肾小管上皮细胞1-α羟化酶mRNA的表达。

    2016年30期 v.56;No.100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MMP-10水平与心室重塑的关系

    罗立成;李瑜琳;贾顺莲;

    目的探讨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水平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腹膜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43例,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MMP-10、Hb、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BUN)、肌酐(Scr)、TC、TG、HDL及LDL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测室间隔厚度等指标,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以室间隔厚度≥12 mm为室间隔肥厚标准,将患者分为室间隔肥厚、无室间隔肥厚两个水平;以LVMI男>125 g/m2、女>120 g/m2为左心室肥厚标准,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无左心室肥厚两个水平。比较有无室间隔肥厚及有无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液相关指标,分析血清MMP-10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室间隔肥厚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行腹膜透析治疗的43例ESRD患者中,室间隔肥厚的发生率为46.51%,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为55.81%。无室间隔肥厚者血清MMP-10水平低于室间隔肥厚者,Hb、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室间隔肥厚者(P均<0.05)。无左心室肥厚者血清MMP-10水平低于左心室肥厚者,Hb、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左心室肥厚者(P均<0.05)。血清MMP-10水平增高为室间隔肥厚及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增高为室间隔肥厚及左心室肥厚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血清MMP-10水平增高为行腹膜透析的ESRD患者发生室间隔肥厚及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水平增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2016年30期 v.56;No.100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格列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IRS2/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

    申甜;雷涛;徐碧林;章志建;张翠平;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35只大鼠,应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构建NAFLD模型,取其中30只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模型组各10只,分别以二甲双胍500 mg/(kg·d)、西格列汀10 mg/(kg·d)、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另取5只未造模大鼠作为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各组干预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血脂指标(包括TC、T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出肝脏称重,计算肝指数(肝脏湿重/体质量)。制备肝脏匀浆,检测肝脏TG水平。取肝右叶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炎性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IRS2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I3K-p85α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肝指数、FBG、HOMA-IR、ALT、AST、TC、TG及肝脏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二甲双胍组及西格列汀组肝指数、FBG、HOMA-IR、ALT、AST、TC、TG及肝脏TG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西格列汀组HOMA-IR及肝脏TG水平均低于二甲双胍组(P均<0.05)。模型组肝组织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出现明显的小泡性脂肪变性;二甲双胍组肝细胞空泡样变及细胞质疏松化较模型组减轻;西格列汀组以上病理改变较二甲双胍组减轻。与模型组相比,西格列汀组及二甲双胍组IRS2 mRNA表达增加、PI3K-p85α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西格列汀组IRS2 mRNA表达高于二甲双胍组、PI3K-p85α蛋白表达低于二甲双胍组(P均<0.01)。结论西格列汀可明显改善高脂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肪沉积及IR,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IRS2/PI3K信号通路有关。

    2016年30期 v.56;No.100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陈红霞;曹霞;卢红;汪蕾;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50只,其中3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选择其中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各10只;其余20只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PS组各10只。治疗组及APS组予腹腔注射APS 300 mg/(kg·d),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8、10、12、14周末取各组尾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于第14周末抽取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取左心室肌组织,采用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模型组各时点血糖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第12、14周末血糖水平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血清IL-6、AngⅡ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治疗组(P均<0.05)。空白对照组、APS组、模型组、治疗组AI分别为(1.47±0.34)、(1.38±0.56)、(62.56±11.32)、(31.05±8.75)个,模型组心肌细胞AI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治疗组(P均<0.05)。结论 APS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IL-6、AngⅡ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治疗DCM的机制之一。

    2016年30期 v.56;No.100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张会超;何芳;贾晓云;陈砚凝;李宏;丁雅雯;张红;王芃堉;高社军;

    目的探讨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的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B-C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43例、套细胞淋巴瘤(MCL)9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4例、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3例、毛细胞白血病(HCL)2例。61例B-CLPD患者均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分析其特征。结果细胞形态学表现:CLL与MCL均以异常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或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为主;SMZL为细胞胞核偏位,胞质一侧具有短小的绒毛;LPL/WM的胞核染色质类似淋巴细胞核,其他方面具有浆细胞特征;HCL为胞质丰富,具有纤细和不规则的"毛发样"突起。免疫表型表现:43例CLL患者CD5、CD19、CD23的阳性率分别为97.6%、100%、95.3%;9例MCL患者CD5、CD19、CD20、CD22、FMC7均呈强阳性;4例LPL/WM患者CD19、CD20、CD79a、SIg M阳性率为100%,CD79b阳性率为75.0%,且CD19免疫表型轻链呈限制性表达;2例HCL患者CD19、CD20、CD22、CD79a、CD25、CD11c及CD103均为强阳性,CD5、CD23、CD79b均为阴性;3例SMZL患者CD19、CD20、CD22、CD24、CD79a均为强阳性,而CD5及CD23均为阴性。CLL患者CD23强表达,CD22、CD79b、FMC7弱表达的特征可与MCL患者鉴别。CLL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23阳性率较高,MCL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yclin D1阳性率较高。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对B-CLP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类型B-CLPD的精确诊断需要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或)分子遗传学检测综合诊断。

    2016年30期 v.56;No.1008 20-24+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Arreste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曹凯;孟庆义;王瑞华;刘兆轩;王荣飞;

    目的构建人Arreste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设计人Arresten基因引物序列,取100 mg新鲜的胎盘组织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扩增Arresten基因。将获取的Arresten基因片段和p IRES2-EGFP质粒分别用Bam HⅠ和EcoRⅠ作双酶切,将酶切产物与质粒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进行真核表达。采用酶切、菌液PCR及测序的方法检测Arreste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的正确性。结果经双酶切鉴定,得到1条约700 bp的片段和1条与p IRES2-EGFP空载体(5.3 kb)相近的片段,符合Arresten基因重组质粒大小。经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7组菌液均扩增出700 bp大小的扩增片段,均为阳性克隆。测序结果示,Arresten基因mRNA与GenBank中人Arresten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Arreste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2016年30期 v.56;No.100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2016年30期 v.56;No.1008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入选美国EBSCO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

    <正>2015年3月,收到美国EBSCO数据库的通知,本刊正式被该数据库收录。至此,本刊已被美国EBSCO数据库、《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剑桥科学文摘》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数据库收录。在此,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多年来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并欢迎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科研

    2016年30期 v.56;No.1008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正>区别:(1)资料要求不同:直线相关分析要求两个变量都是正态分布;回归分析要求因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而自变量X是能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2)统计意义不同:直线相关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伴随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回归则分析反映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一般将"因"或较易测定、变异较小者定为自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3)分析目不同:直线相关分析

    2016年30期 v.56;No.100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

    2016年30期 v.56;No.100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

    2016年30期 v.56;No.1008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内源性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陈燊;黄雯;张梅;张国娟;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_2S)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N组、治疗组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予一次性腹腔注射0.1%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每日腹腔注射Na HS治疗,其余两组给予每日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均干预8周。干预第8周末处死大鼠,计算各组相对肾重,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六胺银染色(PASM)法观察肾小球系膜增生及肾小球硬化等病理改变。BrdU掺入法观察肾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系膜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 DN组相对肾重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均<0.01)。光镜及PASM染色示,DN组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肥大、基底膜轻度增厚、系膜增生、基质增多等改变,治疗组病理改变显著轻于DN组,对照组未见上述病理变化。DN组Brd U阳性细胞/阴性细胞百分比、肾组织FN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均<0.01)。结论内源性H_2S可抑制DN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FN表达,可能是内源性H_2S减缓DN进展的机制之一。

    2016年30期 v.56;No.100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参芍口服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TLR4及NF-κB表达的影响

    唐坤龙;张春来;周洪霞;代艳楠;韩凤超;尚小明;李月红;

    目的观察参芍口服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炎症因子Toll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芍口服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均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空白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治疗组给予参芍口服液250 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干预8周。于灌胃第12周末采集各组主动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血Scr、血BUN;采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取各组大鼠肾脏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FBG、血Scr、血BUN、24 h尿蛋白均高于空白组,治疗组血Scr、血BUN、24 h尿蛋白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肾脏组织细胞外基质可见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球、肾小管均可见纤维化改变;治疗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模型组。模型组肾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均<0.05),治疗组肾组织TLR4、NF-κB蛋白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参芍口服液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损伤、保护肾组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TLR4及NF-κB表达有关。

    2016年30期 v.56;No.100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参芍口服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NLRP3炎症复合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海鸥;张红利;贾春新;周洪霞;张春来;

    目的探讨参芍口服液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性复合体(以下简称NLRP3炎症体)表达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5只。模型组、治疗组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制备DN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参芍口服液250 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干预12周。各组大鼠干预12周后,以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量及尿蛋白定量(PRO),断尾取血测定血糖、血清Scr、血BUN。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NLRP3炎症体成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β蛋白定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量。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血糖、24 h尿量、PRO、血Scr、血BUN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肾小球中重度纤维化,系膜基质重度增生,基底膜明显增厚;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肾脏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IL-1β的定性及定量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均<0.05)。结论参芍口服液可降低DN大鼠血糖水平、减轻肾脏纤维化、保护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肾脏组织中NLRP3炎症体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的表达有关。

    2016年30期 v.56;No.1008 34-3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HLA-G基因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廖贵益;钟金彪;赵飞;丁汉东;

    目的分析人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UCSC基因组数据库获取HLA-G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登陆JASPAR数据库,在线预测HLA-G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将得分阈值设定为≥95%并对涉及的转录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长度为2 kb的HLA-G基因启动子区序列。该启动子区涉及11个家族22种转录因子,其中8个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学功能涉及胚胎发育,4个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学功能涉及免疫阻遏、免疫耐受。结论 HLA-G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多种转录因子作用的复杂网络过程。HLA-G转录因子在调控胚胎发育、诱导免疫耐受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30期 v.56;No.100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石斛合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蛋白表达的影响

    秦崇涛;张捷平;刘如玉;吴世代;施红;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方面探讨石斛合剂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0只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取其中30只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灌胃石斛合剂15 g/(kg·d),西药组灌胃二甲双胍100mg/(kg·d),模型组、空白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均持续6周。处死各组大鼠取肝脏,提取肝脏蛋白质,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 TRAQ)技术,行液相串联质谱(LC-MS/MS)分析各组大鼠的肝脏蛋白质差异性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到蛋白3 585个、肽段15 221个。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下调蛋白数量为65种、上调蛋白数量为60种,总差异性蛋白数量为125种;中药组下调蛋白数量为195种、上调蛋白数量为157种,总差异性蛋白数量为352种。结论石斛合剂可影响糖尿病大鼠肝脏内多种与物质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2016年30期 v.56;No.1008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的定植效果比较

    王宪华;连杰;翁孝刚;王涛;王晓琳;胡俊鹏;

    目的比较经尾静脉、肝实质内及胰腺被膜下输注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在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的移植定植效果,探讨h UC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途径。方法取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T1DM)大鼠42只,随机分为模型尾静脉组、模型肝实质组、模型胰腺被膜组各6只,观察尾静脉组、观察肝实质组、观察胰腺被膜组各8只。观察尾静脉组、观察肝实质组、观察胰腺被膜组分别经尾静脉、肝实质内、胰腺被膜下途径注射h UCMSCs悬液0.4 m L,模型尾静脉组、模型肝实质组、模型胰腺被膜组分别经尾静脉、肝实质内、胰腺被膜下途径注射生理盐水0.4 m L。各组均干预4周。取各组胰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岛素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岛素蛋白表达。应用MAB1281蛋白示踪剂,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MAB1281蛋白表达,评价h UCMSCs定植示踪情况。结果模型各组胰岛结构有不同程度破坏,胰岛细胞数量减少,部分发生空泡变性,胰岛边缘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观察各组胰岛结构相对完整,炎症反应较轻。观察各组胰腺组织胰岛素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模型各组(P<0.05),观察胰腺被膜组胰腺组织胰岛素mRNA及蛋白表达量高于观察尾静脉组及观察肝实质组(P均<0.05)。模型各组及观察肝实质组均未见MAB1281蛋白阳性表达,观察尾静脉组及观察胰腺被膜组均可见MAB1281蛋白阳性表达区域,且观察胰腺被膜组表达高于观察尾静脉组(P<0.05)。结论三种途径移植h UCMSCs均可起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胰腺被膜下注射效果最佳。

    2016年30期 v.56;No.100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新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崔克勤;王海燕;唐键;唐文佳;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新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诊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均单独使用利拉鲁肽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C、TG)、体质量(BMI)、腰围(WC),计算BM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并计算男、女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男女患者FPG、2 h PG、Hb A1c、HOMA-IR、BMI、WC、TC、TG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P<0.01);男女患者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8.3%、76.5%,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均无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新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并可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

    2016年30期 v.56;No.1008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陈芳;李素梅;王炜;宫阿娟;胡俊程;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足部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感染患者89例,对患者的足部创面采用无菌棉拭子旋转取样,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89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创面的分泌物中,有75例(84.27%)培养出病原菌,共培养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52.63%)、革兰阴性菌42株(42.21%)、真菌3株(3.16%),单一菌感染56例、混合菌感染19例。药敏结果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庆大霉素较为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有一定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厄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为敏感,对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耐药性高。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足部创面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其次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庆大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厄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为敏感。

    2016年30期 v.56;No.1008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季节因素对江苏淮安地区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阚正华;马静静;石敏;高鹏霞;张红;

    目的探讨季节因素对江苏淮安地区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行健康查体的淮安地区常住居民604例,按体检季节分为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冬季组各151例。空腹采集各组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季节、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对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结果全部604例体检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为(44.76±16.49)nmol/L,为维生素D缺乏状态。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冬季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38.18±9.62)、(45.49±17.10)、(52.92±17.60)、(42.45±16.80)nmol/L,春季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其他三个季节(P均<0.05),秋季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均<0.01)。血清25(OH)D水平增高与秋季有关(r=0.104,P<0.05),与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均无相关性(P均>0.05)。季节是影响血清25(OH)D的因素(OR=0.47,P<0.05)。结论江苏淮安地区人群秋季时血清25(OH)D水平较高,季节是影响血清25(OH)D水平的重要因素。

    2016年30期 v.56;No.1008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陈存仁;陈开宁;方团育;刘海蔚;

    目的分析2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A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近年收治的2例I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结果 2例患者分别合并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均曾服用甲巯咪唑治疗;反复出现自发性低血糖发作,发作时血糖水平均<2.8mmol/L;实验室检查示血胰岛素水平升高,血清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2例均诊断为IAS。入院后停用甲巯咪唑,给予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治疗后低血糖症状缓解,2例均好转出院。其中1例院外给予泼泥松30 mg/d治疗。随访半年均未再发作低血糖,血清IA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IAS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低血糖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甲状腺疾病。甲巯咪唑可诱发该病。血清胰岛素及IAA检测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

    2016年30期 v.56;No.1008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比较

    刘朝阳;杨彩哲;于亚静;吴石白;王璐宁;王良宸;徐波;周秀芳;李小红;

    目的探讨导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T2DM患者275例,均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筛查,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AS(CAS)198例、无CAS 87例,根据下肢动脉彩超结果分为下肢动脉AS(LAS)214例、无LAS 61例。抽取清晨空腹及餐后2 h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吸烟情况、糖尿病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及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足溃疡(DF)]发生情况。比较有无CAS及LAS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T2DM患者发生CAS及LAS的危险因素。结果有CAS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SBP、FIB、糖尿病各合并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CAS者(P均<0.05),DBP、TG水平均低于无CAS者(P均<0.05)。有LAS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SBP、FIB、糖尿病合并症发生率、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LAS者(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均是T2DM患者发生CAS及LAS有关(P均<0.05),SBP升高、并发DPN与发生CAS有关(P均<0.05),男性、并发DN与发生LAS有关(P均<0.05)。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均是T2DM患者发生CAS及LAS的危险因素,SBP升高、并发DPN是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男性、并发DN是患者发生LAS的危险因素。

    2016年30期 v.56;No.1008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维吾尔族人群TRPV5基因多态性与肾结石数量及复发的关系

    李守国;李九智;王晨宇;文彬;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人群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5(TRPV5)基因多态性与肾结石的多发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肾结石患者366例,均为维吾尔族,包括单发结石(只含有1个肾结石)患者198例、多发结石(含有2个及2个以上肾结石)患者168例。抽取患者静脉血,提取DNA,采用Taq Man技术检测TRPV5基因rs4236480位点基因多态性。以6个月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肾结石症状为复发性肾结石,以6个月内未再发生肾结石者为非复发性肾结石,分析TRPV5基因rs4236480位点多态性与肾结石数量及发作次数的关系。结果 366例患者中出现TRPV5基因野生型CC 224例、突变型CT 136例、突变型TT 6例。TT+CT基因型患者多发肾结石的发生率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TRPV5基因rs4236480位点多态性与含钙肾结石患者的发作次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TRPV5基因rs4236480位点发生TT+CT基因型突变的维吾尔族患者发生多发肾结石的风险高于CC基因型维吾尔族患者,TRPV5基因rs4236480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肾结石复发无关。

    2016年30期 v.56;No.1008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低钙透析液对MHD患者血管钙化及血清FGF-23水平的影响

    刘翻利;王琴;徐海燕;李玉萍;金翠萍;刘志跃;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及血清FGF-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30例,使用低钙透析液(钙浓度1.25 mmol/L)行MHD治疗6个月。透析前及治疗6个月后空腹采血,检测血清FGF-23水平。治疗前后行脊柱侧位X线片检查,计算腹主动脉钙化(AAC)评分。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血清FGF-2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治疗后AAC评分分别为(3.00±1.9)、(1.90±1.08)分,治疗后AAC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FGF-23水平与AAC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MHD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治疗可减轻血管钙化、降低血清FGF-23水平。血清FGF-23水平可能与血管钙化的发生有关。

    2016年30期 v.56;No.1008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武彦芳;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2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是否有家族史、近期是否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程等。对所有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焦虑状态进行评估。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280例患者中存在焦虑状态71例,焦虑状态的发生率为25.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婚姻状况差、健康状况差、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有家族史、近期发生负性生活事件及病程≥3年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婚姻状况差、健康状况差、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及近期发生负性生活事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出现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易出现焦虑状态,年龄≥30岁、婚姻状况差、健康状况差、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及近期发生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患者发生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

    2016年30期 v.56;No.100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崔振华;吕艳锋;王建新;王贤仁;李志文;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探讨心理治疗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治疗,每周1~2次,共5周。对照组采用容积性泻药进行药物治疗,治疗5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末次治疗结束后根据Wexner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同时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Wexne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E、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E、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理治疗能够降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心理治疗对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6年30期 v.56;No.100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对比观察

    韩贯宇;解孝锋;吴建峰;毕宏生;

    目的对比观察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229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115眼)行穴位电刺激治疗,穴位包括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睛明、太阳、瞳子髎,每次治疗30 min,10次为一疗程。B组60例(114眼)行传统针刺治疗,主穴为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承泣、睛明,配穴为风池、足三里、三阴交、光明。两组均以10次为一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和调节敏感度,并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增加、近视度数降低、调节幅度及灵敏度均增高(P均<0.01)。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显效19例、有效35例、无效6例,B组分别为24、31、5例,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均能显著改善青少年患者的近视病情,二者疗效并无明显差别,但前者更简便易行。

    2016年30期 v.56;No.1008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电生理监测下经颞下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上段脑膜瘤效果观察

    王骥;魏胜程;于锐;姜军;曲春城;

    目的总结术中电生理监测下应用颞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岩斜区上段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岩斜区上段脑膜瘤7例,采用耳前直切口颞下锁孔入路进行手术治疗,上抬颞叶后循岩骨走行切开小脑幕,对中上斜坡脑膜瘤予以完全切除。术中电生理监测面神经、三叉神经及后组颅神经。结果 7例患者中,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6例,1例由于肿瘤广泛侵及海绵窦及后颅窝,行SimpsonⅡ级切除。7例术中均无动眼神经损伤。1例因术中发现滑车神经与小脑幕无法分离而切断滑车神经,术后无明显临床症状。7例术后均无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无手术感染及皮下积液发生。结论术中电生理监测下经颞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岩斜区上段脑膜瘤可达到较好的切除效果,并可避免对面神经、三叉神经及后组颅神经的损伤。

    2016年30期 v.56;No.1008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型电凝吸引器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黄孝国;徐青;

    目的探讨新型自制电凝吸引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急诊手术,观察组术中应用新型电凝吸引器进行血肿清除及止血操作,对照组术中应用普通吸引器和普通双极电凝进行血肿清除及止血操作。记录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24 h内复查颅脑CT,计算血肿清除率、术区最大水肿体积。术后随访3个月,计算术后3个月病死率。术后6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区最大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9%、13.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分别为43.5%、65.2%,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电凝吸引器简化了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对血肿清除和止血的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术后血肿清除率,减少了术区最大水肿体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6年30期 v.56;No.1008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肌酐水平及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及意义

    史兰;刘淘真;黄英子;吴铭丽;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肌酐(Scr)水平及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与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血压分级分为1级高血压组15例、2级高血压组25例、3级高血压组6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 L,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采用酶法检测血清Scr水平。采用日本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仪BP-203-RPEⅢ型机器对各组行ba PWV检测。结果 1级、2级、3级高血压组血清CysC、Scr水平及baPWV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级、3级高血压组血清CysC、Scr水平及ba PWV均高于1级高血压组(P均<0.05),3级高血压组血清CysC、Scr水平及baPWV高于2级高血压组(P均<0.05)。血清CysC、Scr水平及ba PWV均与高血压级别有关(P均<0.05)。结论血清CysC、Scr水平及baPWV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级别有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级别越高,血清CysC、Scr水平及baPWV越高。

    2016年30期 v.56;No.1008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朱潮潘;杨泽福;庄奕娜;张辉;黄美琪;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脂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抗血小板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口服治疗,60 mg/次,3次/d。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检出的窦性心律应用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计算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及相邻RR间期超过50 mm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p NN50)。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4.4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DNN、RMSSD、p NN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SDNN、RMSSD、p NN50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组SDNN、RMSSD、p NN50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2016年30期 v.56;No.1008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患者血浆IL-6、IL-8、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钟延法;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乳腺癌临床分期、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6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乳腺良性肿瘤组)50例、健康妇女(正常对照组)50例,乳腺癌组按AJJC乳腺癌分期分为Ⅰ期16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Ⅳ期12例,出现骨转移以及其他脏器转移各6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分析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转移部位的乳腺癌患者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乳腺癌组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较高者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分期较低者(P均<0.05)。乳腺癌发生骨转移者的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高于其他脏器转移及无转移者,发生其他脏器转移者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高于无转移者(P均<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在乳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6年30期 v.56;No.1008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头孢噻肟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重症肺炎效果观察

    张世应;杨瑞玲;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在吸氧、镇静、化痰止咳、解痉、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头孢噻肟钠3.0 g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头孢噻肟钠3.0 g静脉滴注联合酚妥拉明10 mg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7 d。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CT、IL-6水平,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CD3~+、CD4~+及CD8~+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17%、91.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CT、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静脉血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CD8~+T细胞亚群水平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静脉血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平均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噻肟钠联合酚妥拉明能够明显提高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可能与其降低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2016年30期 v.56;No.1008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C臂CT引导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效果观察

    朱丽娜;谢宝杰;赵京旗;刘光辉;王秋香;艾宁;赵瑜;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C臂CT引导的射频消融(RFA)在肝细胞癌(HCC)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HCC患者,行TACE 1周后行C臂CT引导的RFA治疗。治疗后1个月观察肿瘤消退情况,随访24个月,每2~3个月复查,记录6、12、18、24个月的存活率。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退38例、部分消退4例,完全消退率为90.4%。随访24个月,42例患者6、12、18、24个月的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TACE结合C臂CT引导的RFA治疗HC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

    2016年30期 v.56;No.1008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绒促性素联合小剂量雄激素治疗少精子症及弱精子症效果观察

    蒲江波;李雪梅;朱文杰;唐雪莲;

    目的探讨小剂量雄激素口服联合绒促性素肌注治疗少精子症及弱精子症(以下简称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精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少弱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绒促性素2 000 U肌注,隔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十一酸睾酮胶丸40 mg口服,2次/d。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集精液,检测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及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a+b级百分比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均增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绒促性素肌注联合小剂量雄激素口服能够增加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精液量、改善精液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6年30期 v.56;No.1008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修复老年牙列缺损远期疗效比较

    李芳;

    目的比较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修复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牙列缺损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活动义齿修复,观察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比较治疗2年后两组义齿修复效果及牙体健康状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年基牙出血指数。结果对照组、观察组义齿修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9%、94.6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牙体健康有效率分别为77.78%、93.33%,观察组牙体健康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基牙出血指数分别为3.52±0.81、3.45±0.87,治疗后分别为1.64±0.88、1.02±0.76,治疗后观察组基牙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活动义齿相比,固定义齿修复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远期疗效较好,患者基牙出血少。

    2016年30期 v.56;No.1008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双侧生长棒技术矫治儿童脊柱侧弯效果观察

    王庆雷;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生长棒技术矫治儿童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确诊为脊柱侧弯的患儿42例,年龄均<1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儿行站立位脊椎全长正、侧位X线检查,记录脊柱侧弯部位冠状位及矢状位Cobb角,观测C_7~S_1的增高度。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_1)进行检测,计算FEV_1/FVC及FEV_1%预测值。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断棒、脱钉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脊柱侧弯部位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均较治疗前减小(P均<0.05),观察组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_7~S_1增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_1/FVC及FEV_1%预测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均<0.05),观察组FEV_1/FVC及FEV_1%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侧生长棒技术相比,双侧生长棒技术能够明显矫正脊柱侧弯患儿的脊柱侧弯,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较好。

    2016年30期 v.56;No.1008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翟桂娟;于淳;赵绘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对其行X线胸片、普通螺旋CT(以下简称普通CT)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X线胸片、普通CT、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分别诊断肋骨骨折27例(54%)103处、46例(92%)225处、44例(88%)223处,普通CT、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胸片(P均<0.05),普通CT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普通CT相比,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及骨折移位情况。结论对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可更加直观和清晰地显示。

    2016年30期 v.56;No.1008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PDN行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效果观察

    焦谢佳;徐霄;司海朋;李牧;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髓核假体(PDN)行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应用PDN行人工髓核置换术。随访8年,术后2个月、术后2年、术后8年分别采用JOA评分、腰痛ODI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并行腰椎X线检查,测量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术后2个月、术后2年、术后8年JOA评分均较术前增高,VAS、腰痛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术后2个月、术后2年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P均<0.05),但术后8年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应用PDN行人工髓核置换术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但术后尚不能达到长期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目的。

    2016年30期 v.56;No.100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子芮;潘黎明;李俊明;

    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内质网应激(ERS)可导致心肌损伤、血管损伤及心肌传导系统异常等。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ERS的发生,ERS在糖尿病患者的心脏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ERS可能通过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心肌传导功能异常等机制参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2016年30期 v.56;No.1008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Netrin-1在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雯;柯亭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典型并发症。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是具有促进神经组织生长发育作用的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炎性细胞迁移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Netrin-1在DR、DN患者血清和病变组织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均上调。Netrin-1在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液中表达上调,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玻璃体液中的Netrin-1因子,可用于早期判断DR的发病。Netrin-1在DN患者中高表达,Netrin-1及其UNC5B受体对DN具有保护作用。

    2016年30期 v.56;No.1008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他汀类药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陆翰杰;刘艳杰;任铁军;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的抑制剂,通过抑制甲羟戊酸(MVA)及其下游产物的合成,影响体内许多生理过程,通常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MVA及其下游产物的合成,影响细胞内的多种重要功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并对肿瘤放疗和化疗效果具有协同作用。

    2016年30期 v.56;No.1008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昂;丁里;

    CT灌注成像(CTP)是基于CT扫描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项脑功能成像技术。近年来,随着CT设备及影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CTP在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供血状态及指导治疗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可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TIA及评估缺血半暗带范围,评估梗死后脑组织的代偿能力,判断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效果等。

    2016年30期 v.56;No.1008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