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晓民;徐琳;邱健;马骏;李国英;李叶阔;蔡泽坤;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GLPS)与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既往未行降压治疗患者79例,以GLPS绝对值20%为界分为GLPS下降组42例和GLPS正常组37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血压监测仪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心脏功能、左侧肱动脉24 h血压;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明确GLP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心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以及全天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平均收缩压、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全天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 DBP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 SBP(β=-0.083,P<0.01)、n DBPCV(β=-8.730,P<0.05)、TC(β=-0.366,P<0.05)与GLPS独立相关。结论高血压GLPS下降患者24 h SBP、n DBPCV升高,此种变化可引起左室早期收缩功能障碍。
2016年33期 v.56;No.101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妍;曾欧;李琳;刘茂军;李子宁;杨军;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组(SMI)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ys C、Lp-PLA2、MMP-9、PAI-1水平,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以上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清Cys C、Lp-PLA2、MMP-9、PAI-1水平明显高于SMI组和SAP组(P均<0.01)。SAP组血清Cys C、Lp-PLA2、MMP-9、PAI-1水平较SMI组升高(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 C水平与Lp-PLA2、PAI-1、MMP-9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0、0.650、0.660,P均<0.01)。血清Lp-PLA2与MMP-9、PAI-1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0、0.620,P均<0.01)。结论血清Cys C水平与常见血清学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2016年33期 v.56;No.101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李华垠;陶静;马依彤;刘芬;陈邦党;
目的探讨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r AAV9)携带Frz A基因转导对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Wnt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心肌细胞,将r AAV9携带Frz A基因转导至心肌细胞,在r AAV9表达高峰时建立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r AAV9-CMV-e GFP组(空病毒组)、缺血缺氧+r AAV9-CMV-Frz A组(Frz A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心肌目的基因Frz 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细胞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Dvl-1、β-catenin、c-Myc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r AAV9转染第5天,目的基因Frz A在心肌细胞中高表达(P<0.05)。缺血缺氧组、空病毒组、Frz A组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Dvl-1、β-catenin、c-Myc表达及凋亡蛋白Bax/Bcl-2值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均<0.05)。Frz A组心肌细胞中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Dvl-1、β-catenin、c-Myc表达及凋亡蛋白Bax/Bcl-2值低于缺血缺氧组、空病毒组(P均<0.05)。结论 r AAV9介导的Frz A基因转导可有效干预Wnt信号通路,抑制其活性,从而减轻心肌细胞凋亡。
2016年33期 v.56;No.1011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商鲁翔;杨波;王月;韩梅玲;满姗姗;刘振东;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腹型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 591例,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分为非高血压组(对照组)1 235例、高血压组2 356例。两组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观察HHcy及腹型肥胖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型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正常腰围者的1.54倍,HHcy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Hcy正常者的2.287倍(OR分别为2.287、1.54,P均<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有HHcy及腹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为无HHcy及腹型肥胖者的3.464倍,HHcy与腹型肥胖同时存在的交互作用指数为1.253,交互作用归因比为14.3%,纯交互作用归因比为20.2%。结论 HHcy、腹型肥胖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二者对高血压发病具有正交互作用。
2016年33期 v.56;No.101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姜自伟;虎群盛;黄枫;郑晓辉;赵京涛;周琦石;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动态分析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后不同阶段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上合理使用PFNA-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PFNA-Ⅱ固定Evans-Jensen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通过调整骨折端的接触关系和去除PFNA-Ⅱ模拟骨折愈合和取出内固定后的情况,利用有限元计算各模型的应力峰值和生物力学稳定性,并与正常股骨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PFNA-Ⅱ固定EvansJensen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后的应力集中位于螺旋刀片与主钉的交界部位,骨折愈合后内固定应力峰值上升。取出内固定后股骨颈区域的应力明显上升,骨骼稳定性下降。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后为避免内固定断裂应去除PFNA-Ⅱ,但需要注意防范股骨颈骨折的风险。
2016年33期 v.56;No.1011 14-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轩狄;林约瑟;李淑娟;朱玲;张兴;覃有振;李运泉;王慧深;
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瘘(CAF)使用Amplatzer血管塞(AVP)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使用AVPⅠ、AVPⅡ经导管CAF介入封堵治疗7例患儿术前造影、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与封堵方式及抗凝方案的关系。结果 7例患儿均成功封堵,使用AVPⅠ封堵1例,使用AVPⅡ封堵6例。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率71.4%。术后随访4~36个月,患儿心胸比例、受累冠脉起始段直径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行口服阿司匹林抗凝6例,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1例。出现封堵器移位伴明显残余分流1例,停用抗凝药后残余分流逐渐减少;1例用AVPⅠ出现明显残余分流,停用抗凝药后无改善,予弹簧圈封堵后残余分流减少。7例均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使用AVPⅠ、AVPⅡ封堵儿童CAF可减少分流量,改善患者症状;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配合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时需参考残余分流情况。
2016年33期 v.56;No.101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薇薇;郑洪;厉国慧;王琳琳;
目的探讨特异性siRNA对宫颈癌Hela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设计合成XIAP特异性抑制siRNA,并将Hela细胞分成4组,即观察组(p GPU6/GFP/Neo/XIAP-siRNA转染细胞)、空白组(未加siRNA及转染试剂)、NC组(阴性对照,为所选目的序列被无序打乱的siRNA转染)、Mock组(转染试剂对照,加转染试剂未加siRNA)。RT-PCR法检测各组XIAP 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转染48、72 h,观察组XIAP mRNA表达分别为20.20±0.10、19.99±0.14,空白组分别为21.43±0.04、20.95±0.1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转染48 h,观察组、空白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91±0.12)%、(9.73±0.02)%;转染72h,观察组、空白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29±0.10)%、(10.62±0.04)%;观察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组(P均<0.05)。空白组、Mock组、NC组间XIAP mRNA表达、细胞凋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空白组相比,观察组转染48、72h后G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细胞减少(P均<0.05)。结论特异性XIAP-siRNA可有效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XIAP基因,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2016年33期 v.56;No.101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中元;张黎;
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癌(AEG)的临床特点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变化。方法选取SiewertⅡ及Ⅲ型AEG患者206例,比较二者的临床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HER2、SKP2表达情况,分析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HER2、SKP2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两型AEG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iewertⅡ型AEG患者HER2、SK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9%、41.2%,SiewertⅢ型AEG患者HER2、SK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55.4%;两组SKP2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ewertⅡ或Ⅲ型AEG患者中,肿瘤直径<5 cm与≥5 cm、浸润深度T_1~T_2与T_3~T_4、高~中分化与低分化、淋巴结转移N_0~N_1与N_2~N_3之间HER2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HER2、SKP2异常表达可促进AEG的发生发展,HER2、SKP2表达检测对AEG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作用。
2016年33期 v.56;No.1011 25-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晓龙;屈颖聪;周东东;陈新涛;
目的探讨行冠脉搭桥术(CABG)患者心外膜、胸腔内脂肪组织中瘦素(Leptin)、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择期行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1例,其中正性血管重构48例,负性血管重构或无血管重构33例。术中从前室间沟留取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从心包外留取胸腔内脂肪组织(TAT),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AT、TAT中Leptin、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EAT Leptin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AT,EAT Leptin mRNA和MMP-9 mRNA表达量均高于TAT,两种组织Leptin、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性重构患者EAT中Leptin mRNA和MMP-9 mRNA表达量均高于负性或无重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行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EAT中Leptin和MMP-9表达增多,且二者表达与血管正性重构有关。
2016年33期 v.56;No.101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谭延召;徐红卫;权红军;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对心肌及心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多时相冠状动脉CTA资料,分析其心肌、心腔病变情况。心肌梗死患者另外评价室壁运动情况,并比较双时相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期病变区与正常区心肌厚度的差异。结果 35例患者中,CTA发现左房房壁瘤4例、心房黏液瘤5例、脂肪瘤1例、宫颈鳞癌右室转移瘤1例。左心室单节段或多节段心肌梗死24例、心肌钙化12例、室壁瘤6例,附壁血栓2例。24例左室心肌梗死者均存在室壁运动障碍,左心R-R间期45%时相、75%时相梗死区心肌厚度分别为(6.86±1.20)、(6.45±1.05)mm,正常区心肌厚度分别为(18.60±3.41)、(12.40±2.60)mm,梗死区与正常区双时相心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在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同时,对心肌、心腔病变的诊断及多时相动态观察心肌运动变化均有重要价值。
2016年33期 v.56;No.101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可英;李秀昌;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5例;两组均行规范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调脂治疗A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B组应用氟伐他汀40 mg,均每晚1次口服,疗程6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心率变异性指标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A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分别为(85.50±7.18)、(48.87±4.59)ms、B组分别为(76.69±5.90)、(44.36±5.45)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6%,B组为8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阿托伐他汀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效果优于氟伐他汀。
2016年33期 v.56;No.101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于洁;陈晓杰;李宁;黄超联;杨大为;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成功介入治疗冠状动脉CTO患者48例,根据介入治疗后9~12个月心功能变化分为改善组29例和未改善组19例,比较两组年龄,心绞痛病程,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史,血糖、血脂、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以及冠脉病变、侧枝循环特点,分析影响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因素。结果改善组年龄(48.6±6.1)岁,心绞痛病程(110.7±29.6)周,术前血清NT-pro BNP水平为(230.20±58.30)pg/m L;未改善组年龄(61.4±10.3)岁,心绞痛病程(110.7±29.6)周,术前血清NT-pro BNP水平为(403.90±81.10)pg/m L;两组年龄、心绞痛病程、术前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心功能改善组侧枝循环评分高于未改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轻(OR=0.913,95%CI 0.769~0.985,P=0.031,)、心绞痛病程较短(OR=0.938,95%CI 0.893~0.984,P=0.010)是心功能改善的独立正向预测因素。结论年龄及心绞痛病程对冠状动脉CTO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有显著影响。
2016年33期 v.56;No.101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香君;张梅;刘军翔;姜铁民;李玉明;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病变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95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检查情况分为右冠状动脉病变232例(右冠脉组)和左回旋支病变63例(左回旋支组)。统计分析两组入院时心功能分级、心电图表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入院30 d患者死亡情况。结果与右冠脉组比较,左回旋支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较差(P<0.05)。右冠脉组心电图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V_(4R)ST段抬高及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组(P均<0.05)。左回旋支组V_7~V_9、V_5~V_6导联及Ⅰ、a VL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高于右冠脉组,左回旋支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右冠脉组,入院30 d病死率高于右冠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引起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不同,左回旋支引起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差,病死率较高。
2016年33期 v.56;No.101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任鸿坤;姜立敏;高迎春;
目的探讨单次小剂量冠状动脉内推注法舒地尔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致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单中心连续入选非ST段抬高ACS患者1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9例),随机分成法舒地尔组和生理盐水组各5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管腔重度狭窄行支架术,术前均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两组术前即刻抽血留取标本,在球囊扩张前舒地尔组、生理盐水组冠状动脉内分别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溶液(法舒地尔浓度为1 mg/m L)和生理盐水5 m L。术后20 h抽血留标本,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观察两组药物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记录靶血管术前、术后校正TIMI帧计数。结果两组术中药物干预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本组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血清CK-MB、c Tn I及TIMI帧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20 h两组血清CK-MB、c Tn I及TIMI帧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法舒地尔组PCI相关心肌损伤发生率为60%(30/50),生理盐水组为78%(3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0 d内两组均未见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PCI术中单次冠状动脉内推注小剂量(5mg)法舒地尔不能改善非ST段抬高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所导致的心肌损伤。
2016年33期 v.56;No.101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晓燕;戴敏;张志坚;郁志明;陆娟;李嘉萍;王如兴;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价值。方法选取5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行血透治疗分为透析组30例及未透析组20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2D-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以及环向峰值应变和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径向以及环向应变达峰时间;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径向以及环向应变的收缩峰值(GLS、GRS、GCS)、各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以及各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Tssr-Dif、Tssc-Dif)。结果尿毒症患者GLS较对照组下降(P<0.05),未透析组GRS较对照组和透析组降低(P均<0.05)、三组间GCS无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组和未透析组Tssl-SD、Tssr-SD、Tssl-Dif、Tssr-Dif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均<0.05)、且未透析组Tssr-SD、Tssr-Dif较透析组显著延长(P均<0.05),三组间Tssc-SD、Tssc-Di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整体纵向、径向收缩功能和同步性下降,未透析患者的径向收缩功能和同步性较血透患者进一步下降,血透可改善尿毒症患者径向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2016年33期 v.56;No.101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施鑫;周炳元;赵彩明;林佳;周遊;杨俊华;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的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1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先证者进行MYH7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特点。结果在1个家系中发现MYH7基因c.428G>A突变,该突变使MYH7基因第143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谷氨酰胺,该家系中2例患者心肌肥厚程度偏重,症状少,病程进展缓慢。结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MYH7基因突变位点为c.428G>A,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预后相对较好。
2016年33期 v.56;No.101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姚宗芹;付存玉;石运香;张志刚;周纪星;李海德;
目的探讨ERK信号通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38例,根据术后TIMI分级分为无复流患者16例(无复流组)和有效灌注者22例(再灌注组);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生化指标,利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RK mRNA及bad mRNA表达。结果无复流组、再灌注组血清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无复流组血清LDL-C水平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0.05)。对照组单个核细胞ERK 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复流组及再灌注组,bad mRNA表达水平低于无复流组及再灌注组(P均<0.05);无复流组ERK mRNA表达水平低于再灌注组,bad mRNA表达水平高于再灌注组(P均<0.05)。单个核细胞ERK mRNA与bad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1,P<0.05)。结果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无复流的患者中ERK信号通路表达活性下降;ERK信号通路活性降低及bad mRNA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发生。
2016年33期 v.56;No.101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翟玉娥;孙树凯;马金龙;岳康;赵鹏;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Cys C)、肌酐(Cr)和尿素氮(BUN)检测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189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 GFR)分成高血压Ⅰ组88例、高血压Ⅱ组59例和高血压Ⅲ组64例;另从健康查体中心随机选取10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以上研究对象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GAL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ys C、Cr和BUN水平,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与e GFR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Ⅱ组和高血压Ⅲ组患者血清NGAL、Cys C、Cr和BU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NGAL、Cys C、Cr和BUN诊断高血压肾病AUC分别为0.873、0.857、0.824和0.79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GAL、Cys C、Cr和BUN水平与e GFR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36、-0.793、-0.762和-0.683,P均<0.01)。NGAL、Cys C、Cr和BUN检测诊断高血压肾病的阳性率分别为69.8%、65.6%、52.3%和54.4%,联合检测NGAL、Cys C、Cr和BUN诊断高血压肾病的阳性率可达80.9%。结论血清NGAL和Cys C检测对高血压肾早期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清NGAL、Cys C、Cr和BUN联合检测有助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
2016年33期 v.56;No.101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姚丽霞;黄黛;李芳;苑晓晔;邵伟华;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脏结构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OSAHS患者50例(观察组)和与其性别、年龄及BMI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查两组心脏结构指标如左室舒张末内径(LV)、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房舒张末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右室舒张末内径(RV)、肺动脉内径(PA)、右房舒张末内径(RA)、主动脉内径(AO),以及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收缩期运动速度(S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并测定每搏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比较两组心脏结构及左心室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LV、LA、RV、RA、AO、PA、IVS、LVP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A、左室后壁Em/Am、二尖瓣环Em/Am、室间隔Em/Am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FS、LVEF、二尖瓣环Sm、室间隔Sm及左室后壁Sm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OSAHS患者心脏结构明显发生变化,呈现向心性肥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
2016年33期 v.56;No.101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高晓燕;刘东兴;赵洪磊;
目的探讨利尿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脑利钠肽(BNP)的干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CHF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利尿合剂(由呋塞米、硝酸甘油、多巴胺组成)治疗,疗程7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hs-CRP、IL-6、BNP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6、BNP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F、HR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清hs-CRP、IL-6、BNP水平升高是CHF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利尿合剂能快速降低血清hs-CRP、IL-6、BNP水平,缓解心衰症状。
2016年33期 v.56;No.101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张天成;白锋;余静;王琼英;张小卫;孙守刚;
目的分析中国人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Hcy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差异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9篇,其中冠心病患者1 141例,健康对照者941例。显示冠心病组血清中Hcy、hs-CRP、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不同类型冠心病Hcy、hs-CRP、Lp(a)血清水平有统计学差异,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或<0.01)。结论血清Hcy、hs-CRP、Lp(a)水平随冠心病病情加重而升高是冠心病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Lp(a)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2016年33期 v.56;No.101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葛运芬;王希;李敏;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社区进行治疗管理的2 72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签约组1 529例、对照组1 198例。对照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要求对其实施常规健康管理和社区治疗干预。签约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签订家庭医生签约式诊疗协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个体化治疗干预。干预24周后,观察两组血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服药依从性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12、24周比较,签约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24周,签约组BMI、腰围均较对照组减小,签约组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干预明显提高了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对血压控制有良好效果。
2016年33期 v.56;No.101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张晓丽;张金梅;武文斌;蔡国梅;陈玲玲;
目的观察肾炎舒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及其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抗蛋白尿及改善肾小管功能的机制。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肾炎舒颗粒治疗,5 g/次,3次/d,疗程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载蛋白(NGAL)、尿可滴定酸、尿铵离子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尿PCX、ACR、NAG、NGAL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尿PCX、ACR、NAG、NGAL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肾炎舒颗粒可能通过保护肾脏足细胞达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作用,同时对损伤的近端肾小管具有保护作用。
2016年33期 v.56;No.1011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包堃旸;彭汤明;陈礼刚;万伟峰;李伦;张明辉;黄昌仁;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破裂单发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110例,CT均表现为鞍上池、环池、前纵裂池或基底池积血,其中前循环动脉瘤95例,后循环动脉瘤15例。患者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及随访造影采用Raymond分级(RS)评价栓塞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10例中,成功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栓塞动脉瘤108例。即刻造影显示RS 1级64例,RS 2级38例,RS 3级6例;术中未见弹簧圈脱出瘤腔和载瘤动脉血栓形成。84例术后6个月内行第1次造影随访,RS 1级54例,RS 2级24例,RS 3级6例。第1次随访造影结果与即刻造影结果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8,P=0.570)。64例术后7个月后接受第2次造影随访,RS 1级51例,RS 2级10例,RS 3级3例。第2次造影随访结果与即刻造影结果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0,P=0.003)。随访期间无血栓形成和载瘤动脉狭窄。临床随访97例,随访时间3~24个月,随访期间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获得满意临床结果(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74例(占76.29%)。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破裂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6年33期 v.56;No.1011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红玲;李勇;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96例住院肝病患者,入院后首先评估是否符合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定条件。符合条件患者为完全适用NRS2002评定者,测定其体质量、身高,询问近3个月体质量变化及近1周饮食情况,依照NRS2002评分系统对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病因患者进行评分。NRS2002评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结果 296例住院肝病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完全适用率为83.1%,总体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9.9%;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中重症肝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7.6%,高于急性、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P均<0.05)。不同病因肝病患者中,酒精性肝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2.9%,高于HBV感染、HCV感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P均<0.05)。Child-Pugh分级中,C级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8.8%,高于Child-Pugh分级A级、B级患者(P均<0.05)。结论住院肝病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NRS 2002对肝病患者进行合理营养支持治疗有指导意义。
2016年33期 v.56;No.101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翟万庆;杨丽娟;宋丽艳;周亦;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短期内卒中进展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2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24 h内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首日氯吡格雷给予负荷量),根据卒中是否进展分为非进展组及进展组,同时通过基因芯片对两组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非进展组232例,进展组48例;两组生活方式、病史及血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非进展组CYP2C19*1等位基因频率及*1/*1基因型频率高于进展组(P均<0.05),CYP2C19*2等位基因频率及*2/*3基因型频率低于进展组(P均<0.05)。两组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短期内卒中进展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
2016年33期 v.56;No.1011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贵传玲;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PLC患者94例,其中肝细胞性肝癌60例,胆管细胞性肝癌34例。患者均接给予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治疗前后给予CEUS检查,治疗1个月给予增强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类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4例患者TACE术治疗前行CEUS检查,有126个病灶出现明显的动脉球状包裹,表现为轻度、弥漫性增强。TACE术治疗1个月,对PLC治疗的疗效评价CEUS与DSA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0.75),增强CT与DSA检查一致性较差(Kappa<0.40)。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EUS、增强CT诊断PLC阳性病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6.20%(76/79)、74.68%(59/79);假阴性率分别为7.69%(3/39)、51.28%(20/39);总符合率分别为96.0%、79.4%。两种方法诊断PLC阳性病灶的灵敏度、假阴性率以及总符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CEUS检查操作简单、无辐射、重复性好,可精确显示PLC患者的病灶位置、数目、大小以及肿瘤血管生长情况,对残留病灶诊断准确性较高。
2016年33期 v.56;No.101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周峥;邓卓峰;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进行楔形缺损修复治疗的患者96例(96颗牙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银汞合金组、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Dyract复合体组各24例,修复后12个月采用牙髓活力检测仪复查患者牙髓活力,评价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材料牙周组织应力,并观察不同材料修复楔形缺损的疗效。结果填充后12个月复查,所有患牙均未发生继发龋,牙髓牙本质反应测试均未发生过度过敏、自发痛或无反应等牙髓损坏。治疗后四组临床疗效、牙髓活力改善、修复体多角度Von-mises应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修复效果以Dyract复合体填充材料最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修复材料、缺损牙区、缺损程度和牙髓活力与楔形缺损修复效果显著相关。结论根据患牙楔形缺损情况首选Dyract复合体作为充填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修复效果。
2016年33期 v.56;No.1011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林厚雄;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单用治疗HBe 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1例HBe Ag阳性初治CHB患者,随机分为TDF组45例、ETV组66例;TDF组采用TDF口服300 mg/次、1次/d,ETV组采用ETV口服0.5 mg/次、1次/d,疗程均为2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36、48、72、96周的血清HBV DNA水平、HBV DNA阴性率、ALT复常率、HBe Ag血清学应答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均出现HBV DNA进行性下降,两组HBe Ag消失率和转换率逐渐升高,与入院时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时TDF组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ETV组[(4.56±1.23)lg IU/m L vs(3.09±1.11)lg IU/m L,P<0.05];48、72、96周时TDF组HBV DNA阴性率高于ETV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HBe Ag阳性初治CHB患者TDF、ETV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TDF抑制病毒效果优于ETV。
2016年33期 v.56;No.1011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杨现松;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放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56%(29/36),对照组为47.22%(17/3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为(35.44±3.45)%、CD8+为(32.45±3.02),对照组外周血CD4+为(29.43±3.32)%、CD8+为(38.87±3.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能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亚群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2016年33期 v.56;No.101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蒋丽华;刘学键;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CTX 600 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 L,静脉滴注,第1、8天;5-FU 600 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 L,静脉滴注,第2~5天;MTX 40 n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 L,静脉推注,第1、8天。观察组给予多西他赛70 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3 h,第1天;阿霉素60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 L,静脉滴注,第1天。多西他赛给药前6、12 h给予地塞米松3.0 mg口服。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化疗2个周期。根据WHO实体瘤近期疗效判定标准计算总缓解率;采用WHO关于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的评估与分级标准评价药物安全性;采用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75%)高于对照组(41.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恶心呕吐、脱发、腹泻、疲乏、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心率失常、肝功能异常以及末梢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2016年33期 v.56;No.1011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马汉宸;隋东昕;徐少华;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同药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23例。患者均已采取4个周期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且病情得到控制。两组均予营养支持、缓解肿瘤相关症状、心理辅导及满足精神需求等最佳支持关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维持治疗,1次/d,21 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均治疗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4个周期治疗后,观察组ORR为35.56%、DCR为82.22%,对照组ORR为4.34%、DCR为17.39%;两组ORR、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FS为(5.3±1.24)月、对照组为(2.4±1.08)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疲乏和骨髓抑制,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后培美曲赛同药维持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延长PFS。
2016年33期 v.56;No.101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