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马钧;黄翠兰;徐卫东;陈蕾;金一;王煜芳;许华英;沙敏;吴元健;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组58例、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8例,选择体检健康者5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三组血清RBP,按血清RBP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RBP低水平(RBP≤35 mg/L)组53例、RBP高水平(RBP>35 mg/L)组53例;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尿酸(UA)、TG、TC、HDL-C、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白蛋白(Hb A1C);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earson相关分析RBP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T2DM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比较调脂前后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RBP水平变化。结果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RBP水平高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RBP高水平组年龄、病程、BMI、SBP、FPG、FINS、HOMA-IR、Hb A1c、TG、apo B、Lp(a)、LDL-C、UA及HCY与低水平组比较均升高(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大血管病变组血清RBP水平与BMI、病程、SBP、FINS、HOMA-IR、apo B、LDL-C、TG、UA、HCY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38、0.41、0.44、0.36、0.40、0.38、0.62、0.80、0.65,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BP、HCY、Lp(a)、LDL-C是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OR分别为1.086、1.119、1.514、1.178、3.105,P均<0.05)。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调脂后血清RBP水平低于调脂前(P<0.05)。结论 T2DMA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RBP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导致IR、血脂紊乱等引发或加重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

    2016年37期 v.56;No.101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清Vaspin、Chemeri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潘宝龙;李晓红;马润玫;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趋化素(Chemerin)的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根据GDM、肥胖诊断标准将309例孕妇分为肥胖GDM组、BMI正常GDM组、健康对照组各103例。检测各组血清Vaspin、Chemerin水平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Pearson相关分析Vaspin、Chemerin与FPG、FINS、HOMA-IR的关系,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多个自变量与1个应变量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DM组FPG、FINS、HOMA-IR水平升高(P均<0.05);肥胖GDM组FINS、HOMA-IR高于BMI正常GDM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aspin与BMI、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0、0.318、0.290、0.307,P均<0.05);Chemerin与BMI、FPG、FINS、HOMA-IR无相关性(r分别为0.117、0.141、0.204、0.219,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FPG、FINS是GDM患者血清Vaspin水平的影响因素(B'分别为0.414、0.392、0.487,P均<0.05),BMI、FINS是GDM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的影响因素(B'分别为0.255、0.157,P均<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Vaspin、Chemerin水平升高,二者均与肥胖及IR有关。

    2016年37期 v.56;No.101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人膀胱癌5637细胞中miR-21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李振辉;韩俊岭;师磊;宋东奎;

    目的观察miR-21在人膀胱癌5637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膀胱癌5637细胞和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中的miR-21表达。将培养好的5637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分别转染AS-miR-21(沉默miR-21)、无效寡核苷酸序列,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基因沉默后24、48、72 h采用CCK-8法测算细胞增殖指数,基因沉默后24 h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相比,人膀胱癌5637细胞中miR-21表达上调;沉默miR-21后,转染组细胞增殖指数、侵袭能力低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 miR-21在人膀胱癌5637细胞中高表达,沉默miR-21基因后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性降低。

    2016年37期 v.56;No.1015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特异性敲除巨噬细胞CXCR4基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及机制

    张翠薇;熊小明;刘勇;阮思蓓;马跃荣;

    目的观察特异性敲除巨噬细胞的CXCR4基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巨噬细胞CXCR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KO小鼠)16只并随机分为KO UUO组、KO Sham组各8只;将16只野生型C57小鼠(WT小鼠)随机分为WT UUO组、WT Sham组各8只。构建UUO模型,造模后第12天处死小鼠取左肾组织。用HE染色法评估肾小管病变程度;用Masson染色法评估肾间质胶原沉积程度;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评估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并行M1、M2型巨噬细胞计数,计算两型细胞比值(M1/M2);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CD206蛋白表达。结果与KO Sham组、WT Sham组比较,KO UUO组、WT UUO组肾小管损伤程度减轻、肾间质胶原沉积程度及浸润的巨噬细胞数量减少,M1/M2升高,肾组织中i NOS、SDF-1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KO UUO组以上指标比WT UUO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特异性敲除巨噬细胞的CXCR4基因可缓解UUO小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为阻止巨噬细胞通过SDF-1/CXCR4轴趋化到肾间质中,减少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

    2016年37期 v.56;No.1015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控制性降压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影响

    骆喜宝;王菲;刘志贵;覃祥玲;黄志华;朱玉民;翟庶文;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C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两组均在切开脑膜行颅内操作时采用硝普钠行CH,0.1%硝普钠4~5μg/(kg·min)持续微泵输注,控制平均动脉压(MAP)为60 mm Hg,关闭脑膜后终止CH。A组在CH基础上应用TA,切开皮肤前给予TA 10 mg/kg静脉注射,之后TA 1 mg/(kg·h)持续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前(T_1)、麻醉后降压前(T_2)、降压后30 min(T_3)、停止降压30 min(T_4)、术毕(T_5),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用罗氏Cobas b123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动脉血气[p H、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分压(PaCO_2)、碱剩余(BE)]、血电解质(K~+、Na~+、Cl-、Ca~(2+))。结果两组各时间点CVP、HR、SPO_2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内T_2、T_3、T_4MAP与T_1比较均降低(P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和组内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HCT在T_2、T_3、T_4、T_5时与T_1比较均降低(P均<0.05),在T5时A组Hb、HCT大于B组(P均<0.05)。两组组间、组内各时间点动脉血气指标、血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H联合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影响不大,且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

    2016年37期 v.56;No.101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Wnt3a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马松林;张姮;廖宇圣;徐丹;吴杰;

    目的探讨Wnt3a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调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好的结肠癌细胞SW48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Wnt3a组,对照组仅给予DMEM培养基处理,Wnt3a组给予100 ng/m L Wnt3a培养。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相对活细胞百分比;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PE);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醛脱氢酶1B1(ALDH1B1)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ALDH1B1 mRNA表达。结果 Wnt3a诱导24、48、72 h,Wnt3a组相对活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均<0.05)。Wnt3a诱导7 d,Wnt3a组PE高于对照组(P<0.05)。Wnt3a诱导24 h,Wnt3a组G1期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G2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均<0.05)。Wnt3a诱导48 h,Wnt3a组ALDH1B1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Wnt3a可能通过诱导ALDH1B1高表达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

    2016年37期 v.56;No.101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SOCS1基因沉默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侵袭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闫骏;朱小军;斯钦布和;王国强;陈利刚;黄勇;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基因沉默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人膀胱癌T24细胞随机分为三组,用Lipo2000将重组质粒p U-SOCS1-siRNA(沉默SOCS1基因)、阴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干扰组、对照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基因沉默后,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SOCS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SOCS1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细胞侵袭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化疗敏感性。结果与其他两组比较,干扰组SOCS1基因沉默后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细胞增殖率降低(P均<0.05);G_0/G_1期细胞增多,S、G_2/M期细胞减少(P均<0.05);吉西他滨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体外侵袭能力减弱(P均<0.05);对化疗药物卡铂和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增强(P均<0.05)。结论 SOCS1基因沉默后,人膀胱癌细胞T24的增殖、体外侵袭能力下降,化疗敏感性增强。

    2016年37期 v.56;No.1015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保留残端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对其胫骨骨道扩大的预防作用

    张磊;孙荣鑫;王少军;白靖平;

    目的观察保留残端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术对其胫骨骨道扩大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鞘内残端保残组、牵张保残组、不保残重建组各15只,分别采用鞘内保留残端、牵张保留残端、不保留残端重建ACL。分别于术后3、6周用CT三维重建观察胫骨骨道扩大情况。结果不保残重建组骨道扩大发生率、骨道扩大程度高于鞘内残端保残组、牵张保残组(P均<0.05),鞘内残端保残组、牵张保残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保残重建组骨道扩大类型以空洞型为主,鞘内残端保残组、牵张保残组以线型多见。结论与不保留残端重建兔ACL相比,保留残端重建ACL能够降低术后骨道扩大的发生率和扩大程度。

    2016年37期 v.56;No.1015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与TREK-1通道的关系

    袁建清;李志刚;黄樱;王祥云;汪玲红;廖春英;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TREK-1通道与其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将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1组、对照1组和假手术1组,TREK-1基因敲除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2组、对照2组和假手术2组,各12只。实验组吸入最小肺泡浓度七氟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吸入100%空气,均30 min/次,1次/d,连续处理4 d。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并结扎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用双盲法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将小鼠处死取脑组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中TREK-1表达;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结果野生型小鼠脑片可见TREK-1大量、广泛地表达于其海马、皮层、脑室旁,而TREK-1基因敲除型小鼠脑片未见明显TREK-1表达。造模后24 h,实验1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凋亡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1组、实验2组(P均<0.05),实验2组以上指标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小鼠有神经保护作用,TREK-1通道参与该作用过程。

    2016年37期 v.56;No.101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外源性硫化氢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冯晓冰;陈建国;杨翼鹰;陈景福;甄育兰;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好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不作任何处理;Na HS组:加入400μmol/L的Na HS;Na HS+PDTC组:加入400μmol/L的Na HS和100μmol/L的PDTC(NF-κB通路抑制剂);Na HS+NS-398组:加入400μmol/L的Na HS和10μmol/L的NS-398(COX-2通路抑制剂);PDTC组:加入100μmol/L的PDTC;NS-398组:加入10μmol/L的NS-398。各组干预24 h,用CCK-8法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1、Caspase-12、p-NF-κB p65和COX-2蛋白表达。结果干预24 h,与正常对照组、Na HS+PDTC组、Na HS+NS-398组比较,Na HS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细胞迁移能力及NF-κB p65(除外Na HS+NS-398组)、COX-2蛋白表达升高,Caspase-1、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PDTC组、NS-398组以上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通过激活NF-κB/COX-2信号传导通路促进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形成、细胞迁移。

    2016年37期 v.56;No.1015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Gli表达下调对人胃腺癌AZ521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米源;杜媛鲲;刘庆熠;廖海江;王林;王雷;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Gli)表达下调对人胃腺癌AZ521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好的人胃腺癌AZ521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Gli1&Gli2 siRNA、对照siRNA进行转染。转染48 h收集细胞,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Gli1、Gli2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Gli1、Gli2、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p21、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转染48 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li1、Gli2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Cyclin E、Vimentin和MMP-9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p21蛋白表达上调,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侵袭能力降低(P均<0.05)。结论同时下调Gli1、Gli2基因表达可阻滞胃腺癌AZ521细胞周期、降低细胞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二者调节Cyclin E、p21、E-cadherin、Vimentin和MMP-9的表达有关。

    2016年37期 v.56;No.1015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缺血后处理对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NF-ɑ和SOCS-3表达的影响

    唐娟;王德芳;徐艳;唐兴江;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高脂血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05只,制作高脂血症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和IPO组各35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I/R模型(I/R组);再灌注前采用灌注15 s、闭塞15 s,重复3次的形式制作IPO模型(IPO组)。分别于7个时间点(造模后3、6、12、24、48、72 h及7 d)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脑组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TNF-ɑ、SOCS-3的表达。结果 sham组脑组织无病理损伤改变,IPO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I/R组减轻。I/R组脑组织TNF-ɑ、SOCS-3表达于造模后3 h升高,24 h达到峰值,随后各时间点表达量逐渐下降,于7 d时仍有少量表达。IPO组各时间点脑组织TNF-ɑ、SOCS-3表达趋势与I/R组相同,但于造模后6、12、24、48、72 h时TNF-ɑ表达较I/R组降低(P均<0.05),SOCS-3表达较I/R组升高(P均<0.05),且各时间点IPO组、I/R组脑组织TNF-ɑ、SOCS-3表达均高于sham组(P均<0.05)。结论 IPO能抑制高脂血症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后脑组织TNF-ɑ的表达、上调SOCS-3的表达。

    2016年37期 v.56;No.1015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聚DL-乳酸融合器对山羊颈椎C_(3~4)节段椎间融合的作用

    张君;柴明祥;路坦;孙晓辉;贾金领;

    目的观察聚DL-乳酸融合器(PDLLA cage)在山羊颈椎C3~4节段椎间融合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均分为PDLLA cage组、钛合金cage组、自体髂骨组和正常对照组。切除前三组山羊的C3~4椎间盘,分别植入PDLLA cage、钛合金cage和自体三面皮质髂骨。于术后12周,处死所有动物,取C3~4颈椎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加载系统的非破坏弹性法测定标本的生物力学,计算1、2、3、4 N·m逐级加载纯力矩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后的角位移变化、刚度及活动范围(ROM)。结果 1~4 N·m逐级加载,PDLLA cage组与钛合金cage组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的角位移与正常对照组、自体髂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屈时,在3、4N·m负荷PDLLA cage组与钛合金组角位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旋转和侧屈时,PDLLA cage组及钛合金cage组较自体髂骨组、正常对照组刚度增加(P均<0.05)。PDLLA cage组及钛合金cage组较正常对照组各向量运动的ROM减小(P均<0.05);侧屈时PDLLA cage组ROM高于钛合金cage组(P<0.05)。结论PDLLA cage生物相容性好,可为山羊颈椎椎间融合提供较好的初始生物力学稳定性。

    2016年37期 v.56;No.101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入选美国EBSCO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

    <正>2015年3月,收到美国EBSCO数据库的通知,本刊正式被该数据库收录。至此,本刊已被美国EBSCO数据库、《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剑桥科学文摘》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数据库收录。在此,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多年来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并欢迎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科研

    2016年37期 v.56;No.1015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016年37期 v.56;No.1015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所列的词。英文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 SH还原为全称。

    2016年37期 v.56;No.1015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

    2016年37期 v.56;No.101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

    2016年37期 v.56;No.1015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CS患者PCI效果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葛彦彦;马晓静;鹿克风;苑海涛;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强化治疗组46例。常规治疗组PCI术前12 h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术后上述剂量长期服用;强化治疗组于PCI术前12 h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顿服,术后40 mg口服,每晚1次,第4周改为20 mg,每晚1次,长期服用。PCI过程中,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测定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CTFC);用药第4周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药前及用药第1、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5;记录用药4周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TIMI血流分级3级比例、LVEF、CTF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用药后第1、4周血清IL-35水平升高(P均<0.05),强化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用药4周内,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及MACE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通过提高PCI中ACS患者IL-35水平从而改善其冠状动脉血流及左室功能。

    2016年37期 v.56;No.101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脑白质病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丁帅;周霞;孙中武;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ML)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合并WML的ACI患者40例(WML组),同期未合并WML的ACI患者40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一般资料、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预后等级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近期(出院1个月)预后;根据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预后不良组34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WML对ACI预后评价的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WML与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ML组年龄、MRS评分高(P均<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WML患病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高(P均<0.05);年龄、WML、NIHSS评分评估ACI患者近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64、0.74;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ML是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2.65,P<0.05)。结论合并WML的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2016年37期 v.56;No.101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水平变化及意义

    彭先祝;王雪慧;

    目的观察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g E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哮喘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g E;比较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不同发作频率、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g E水平;用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g E水平与哮喘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3~+细胞百分比、CD3~+CD4~+细胞百分比、CD4~+/CD8~+及Ig E水平升高,而CD3~+CD8~+细胞百分比降低(P均<0.05);急性发作期、发作频率高、程度严重的哮喘患者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CD3~+CD4~+细胞百分比、CD4~+/CD8~+及Ig E水平高,CD3~+CD8~+细胞百分比低(P均<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3~+细胞百分比与哮喘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2、0.524,P<0.05),CD3~+CD4~+细胞百分比与哮喘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2、0.456,P<0.05),CD3~+CD8~+细胞百分比与哮喘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2、-0.472,P<0.05),CD4~+/CD8~+与哮喘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9、0.494,P<0.05)。外周血Ig E水平与哮喘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2、0.521,P<0.05)。结论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CD3~+CD4~+细胞、CD4~+/CD8~+、Ig E水平升高,CD3~+CD8~+水平降低;以上指标水平变化与哮喘发病过程有关。

    2016年37期 v.56;No.101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呼吸与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龙明锦;任和;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呼吸与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 28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呼吸系统疾病史、异常气道及糖尿病史、肝脏病史、肾脏病史),记录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及术后24 h内发生的呼吸、循环系统不良事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呼吸与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81例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及术后24 h共发生不良事件478例次,其中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4.92%,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08%。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有吸烟史、肺部疾病史、打鼾病史是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870、2.416、2.741、2.902,P均<0.05);年龄≥65岁、有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肺部疾病史是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552、3.715、5.907、2.053,P均<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时,高龄、有吸烟史、肺部疾病史、打鼾病史是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高龄、有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肺部疾病史是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2016年37期 v.56;No.1015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增殖及凋亡变化

    冯婷婷;冀林华;刘芳;韩园芳;任荣;胡一博;李建平;熊华;尹启超;崔森;

    目的观察慢性高原病(CMS)患者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增殖、凋亡变化。方法提取16例CMS患者(CMS组)及16例单纯陈旧性骨折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用CCK-8法检测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凋亡率,集落形成实验测算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及BMMNCs克隆形成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MS组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增殖能力升高,凋亡率降低(P均<0.05)。培养第7、14天,两组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克隆形成率比较,P均>0.05;两组BMMNCs克隆形成率比较,P均<0.05。结论 CMS患者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

    2016年37期 v.56;No.101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地区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及表型特征

    韦媛;林丽;陈碧艳;王梁;陈秋莉;陈少科;何升;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及表型特征。方法选择14 204例血液标本,用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检测α、β地中海贫血常规24种基因型,用Gap-PCR检测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缺失型基因,用血常规检测和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表型特征。结果在14 204例标本中共检出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杂合子10例、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复合β-地中海贫血1例,总检出率为0.07%。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杂合子中无贫血症状7例,轻度贫血3例;血液学结果显示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Hb含量(MCH)降低,Hb电泳结果显示HbA2正常,HbF升高。结论广西地区人群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为0.07%;其表型特征为Hb正常或轻微降低,MCV、MCH降低,HbA2正常并HbF升高。

    2016年37期 v.56;No.1015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组织与血浆中miRNA表达变化及意义

    荆琳;单鹏程;张洪美;王秀均;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组织及血浆中mi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2例因外伤导致膝关节软骨剥脱无法回植的正常关节股骨髁非负重区软骨组织、2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原发膝骨关节炎股骨髁非负重区软骨组织以及15例正常志愿者及15例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浆标本。用RT-PCR技术及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软骨组织miRNA表达,根据fold change>1且P<0.01,筛选骨关节炎致病基因;采用RT-PCR技术检测血浆中miRNA表达。结果软骨组织中检测的miRNA长度主要分布在22 nt,共筛选出5种基因:hsa-miR-378c、hsa-miR-1268a、hsa-miR-483-5p、hsa-miR-375、hsa-miR-1275,筛选出的miRNA在正常软骨中低表达,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高表达。筛选出的miRNA在原发膝骨关节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sa-miR-378c、hsa-miR-1268a、hsa-miR-483-5p、hsa-miR-375和hsa-miR-1275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高表达,在血浆中表达无规律;以上5种miRNA可能为膝骨关节炎发病的潜在致病基因。

    2016年37期 v.56;No.1015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Gates法计算的GFR在单侧肾积水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王婵;许守林;冯雪凤;

    目的探讨Gates法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对单侧肾积水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经B超检查确诊为单侧肾积水的患者176例(轻度积水组21例、中度积水组33例、重度积水组122例),同期选取泌尿系统及GFR均正常的肾移植供体捐献者22例(正常对照组)。两组均接受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用Gates法计算患肾、健肾、双肾GFR值,根据单肾GFR将患者肾功能划分为肾功能正常、轻度下降、中度下降、重度下降及肾无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重度积水组患侧肾GFR降低,轻、中、重度积水组健侧肾GFR升高,中、重度积水组双肾GFR降低(P均<0.05)。轻度积水组90.48%的患肾GFR正常,中度积水组63.64%的患肾GFR轻度下降,重度积水组35.25%的患肾GFR重度下降、33.33%的患肾无功能。积水越严重肾功能越差。结论 Gates法计算的单肾、总肾GFR可定量分析单侧肾积水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同步评价健侧肾的代偿能力。

    2016年37期 v.56;No.1015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肝功能Child B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效果观察

    李宏;高建龙;朱能;胡建华;张新华;

    目的观察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功能Child B级肝癌者术后应用白蛋白的效果。方法选择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功能Child B级肝癌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两组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当天及第1、2天给予20%人血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术后不补充白蛋白。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5天ALT、AST、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观察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术后住院时间(8.29±0.88)d;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腹水10例,住院时间(10.6±2.35)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P<0.05。手术前后两组间ALT、AST比较,P均>0.05;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均>0.05;术后第3、5天两组血清白蛋白水比较,P均<0.05。结论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功能Child B级肝癌者术后应用白蛋白可明显提高其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腹水发生的风险,且对肝功能恢复无影响。

    2016年37期 v.56;No.1015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的价值

    孙正凯;魏进;韩玉亭;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的价值。方法将4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患者于入院第1天分别采用CGMS监测血糖、常规八点法检测指尖血糖,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低血糖检出率;根据指尖血糖将患者分为血糖低水平组、血糖中等水平组、血糖高水平组,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所测血糖值的关系。入院第2天佩戴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共治疗7 d。治疗期间,观察组用CGMS监测血糖72 h后用常规八点法检测指尖血糖,治疗第7天行CGMS监测24 h;对照组用常规八点法检测指尖血糖,治疗第7天行CGMS监测24 h。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泵剂量。记录治疗前、治疗第7天两组CGMS参数:24 h平均血糖值(MBG)及其标准差(SD)、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日内血糖平均漂移幅度(MAGE)、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治疗前,CGMS与常规八点法的低血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糖低水平组、血糖中等水平组、血糖高水平组SMBG与常规八点法所测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0.87、0.93,P均<0.05)。治疗第7天两组MBG、SD、AUC、MAGE、MODD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SD、AUC、MAGE、MODD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CGMS对T2DM患者强化治疗中的血糖波动进行监测,可提高低血糖检出率,优化治疗效果。

    2016年37期 v.56;No.1015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效果及安全性

    李彦辉;刘宝顺;张嘉熙;刘晶;赵佩亮;杨璇;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高危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贝前列腺素钠、西洛他唑、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甲钴胺、川芎嗪保守治疗12周。观察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使用多普勒诊断系统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踝肱指数(ABI)、搏动指数(PI),测定下肢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最大无痛行走距离;治疗2周,用CT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血管再通情况,记录截肢率、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BI、PI、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无痛最大行走距离均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截肢率、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尿常规均未见异常。结论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可改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恢复下肢动脉血供,促进溃疡愈合,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2016年37期 v.56;No.1015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联合应用替格瑞洛与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

    李旭东;黄宜杰;

    目的观察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联合应用替格瑞洛与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接受PCI术治疗。对照组入院后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口服,术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替格瑞洛90 mg、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PCI术中导丝通过靶病变后,向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3 min内注射完毕,术中至术后24 h内使用微量泵按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分别于治疗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小板聚集率(MPA)、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统计两组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术后24 h两组MPA、c Tn I、CK-MB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中联合应用替格瑞洛与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MPA,改善心肌损伤,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2016年37期 v.56;No.1015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Tei指数在糖尿病心肌病变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陈长远;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糖尿病心肌病变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心肌病变患者40例(糖尿病心肌病变组)、查体健康者40例(正常对照组)。用常规超声测定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扩张早期的血流速度与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比值(E/A),计算Tei指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LVEF、E/A、Tei指数对糖尿病心肌病变的诊断效能;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尿病心肌病变组Tei指数与血清NTpro BNP的关系。结果三组LVEF、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心肌病变组Tei指数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P均<0.05);单纯糖尿病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的AUC大于LVEF、E/A(P均<0.05)。糖尿病心肌病变组血清NT-BNP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心肌病变组Tei指数与血清NT-pro BNP呈正相关(r=0.623,P<0.05)。结论Tei指数能早期、敏感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患者的心功能。

    2016年37期 v.56;No.1015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日间病房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效果观察

    秦元杰;

    目的观察日间病房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CAG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按约定日期给予日间病房行经桡动脉途径选择性CAG;对照组门诊收入院行CAG。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CAG成功率、CAG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术前候诊时间、住院时间、相关费用(住院总费用、个人承担费用和药费)、围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CAG成功率、CAG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患者满意度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候诊时间、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个人承担费用及药费降低,P均<0.05。随访1个月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日间病房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相关费用。

    2016年37期 v.56;No.1015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负压胸腔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部外伤患者血气胸的效果比较

    郭卫东;

    目的对比观察负压胸腔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部外伤患者血气胸的效果。方法将血气胸合并胸部外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负压胸腔引流治疗,对照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出血时间、肺复张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法评分(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术后两组均治愈出院。观察组出血时间、肺复张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胸腔闭式引流比较,负压胸腔引流治疗胸部外伤患者血气胸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2016年37期 v.56;No.1015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

    彭育沁;顾叶;薛峰;盛晓文;王正飞;徐怡良;陆建明;

    目的对比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患者52例(54膝),其中UKA组22例(24膝)应用Oxford phaseⅢ单髁假体行UKA治疗,TKA组30例(30膝)应用Biomet全膝关节假体行TKA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3年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随访3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K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优于T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KA组术后2周HSS评分、ROM优于TKA组(P均<0.05),术后3个月及3年两组HSS评分、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TKA比较,U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康复快、近期疗效优。

    2016年37期 v.56;No.1015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比较

    陈勇杰;张贤生;

    目的对比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HLL)与气压弹道碎石术(P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HLL组)接受HLL治疗,同期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PL组)接受P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排净率及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排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两组血清Cor、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均<0.05),且HLL组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Scr、BUN均下降(P均<0.05),且HLL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输尿管镜下HLL与PL治疗输尿管结石均有效,但HLL碎石成功率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应激反应轻等优点,且更有助于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

    2016年37期 v.56;No.1015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0 ]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马俊;鲁建军;缪蓉;巫国勇;罗红鹤;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与ESCC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计算ESCC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C、VEGF-D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VEGF-C、VEGF-D表达水平与MVD、MLVD的关系;患者均行CE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复发或转移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C、VEGFD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对ESC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ES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VEGF-D的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C、VEGF-D表达水平与ESC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VEGF-C表达水平还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ESCC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与MLVD、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1、0.561,P均<0.05);VEGF-D表达水平与MLVD呈正相关(r=0.660,P<0.05)。术后复发转移患者ESCC组织VEGF-C、VEGF-D相对表达量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患者(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EGF-C、VEGF-D及肿瘤浸润程度是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8.321、7.683、0.104,P<0.05)。结论 ESCC组织中VEGF-C和VEGF-D呈高表达,二者与ESCC转移、复发有关。

    2016年37期 v.56;No.1015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Xpert MTB/RIF、T-SPOT·TB及BACTEC MGIT960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郭明日;张丽霞;周洪经;李玉明;孙海柏;张立;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T-SPOT·TB及BACTEC MGIT960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0例受试者,其中肺结核98例、肺外结核35例及非结核病47例。所取受试者痰、支气管灌洗液、脑脊液等标本分别采用Xpert MTB/RIF、T-SPOT·TB及BACTEC MGIT960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Xpert MTB/RIF与BACTEC MGIT960对利福平耐药性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T-SPOT·TB、T-SPOT·TB+MGIT960、Xpert MTB/RIF+MGIT960+T-SPOT·TB对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检测的阳性率高于Xpert MTB/RIF、MGIT 960单独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P均<0.05)。T-SPOT·TB、T-SPOT·TB+MGIT960、Xpert MTB/RIF+MGIT960+T-SPOT·TB诊断结核病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大于Xpert MTB/RIF、MGIT 960、Xpert MTB/RIF+MGIT960的AUC(P均<0.05)。Xpert MTB/RIF与BACTEC MGIT960对利福平耐药性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735)。结论 T-SPOT·TB检测、T-SPOT·TB联合MGIT960检测、三者联合检测对结核病诊断有较高价值,三者联合检测的价值最高。

    2016年37期 v.56;No.101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与血清IgG水平变化及意义

    许庆;徐元宏;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及血清IgG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例慢性肝病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慢性活动型肝炎(CAH)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CB)组、酒精性肝病(ALD)组、病毒性肝硬化(VLC)组各50例,另选查体健康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保肝治疗,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及护肝片,必要时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情严重者予白蛋白、维生素、血浆等营养支持治疗,共治疗28 d。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hild分级评分,并检测血小板IgG、血清IgG,用Pearson相关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与Child分级评分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CAH组、PCB组、ALD组和VLC组的血小板IgG、血清IgG、Child分级评分均升高(P均<0.05);治疗后CAH组、PCB组、ALD组和VLC组的血小板IgG、血清IgG和Child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CAH组、PCB组、ALD组和VLC组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与Child分级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及血清IgG水平升高,对二者进行检测可用来评估慢性肝病的疗效。

    2016年37期 v.56;No.1015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MGD伴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泪液fractalkine/CX3CL1、IL-1Ra水平与眼部体征的关系

    张海霞;冯雪云;张林昌;

    目的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伴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泪液fractalkine/CX3CL1、IL-1受体拮抗剂(IL-1Ra)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眼部体征的关系。方法选择MGD伴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90例(观察组)及健康志愿者30例(正常对照组),均行泪河高度检测、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算、角膜结膜荧光染色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5项检查;用ELISA法检测泪液中fractalkine/CX3CL1、IL-1Ra水平;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fractalkine/CX3CL1、IL-1 Ra水平变化与患者眼部体征的关系。结果两组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结膜荧光染色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泪液fractalkine/CX3CL1、IL-1R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泪液fractalkine/CX3CL1、IL-1Ra水平与泪液分泌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5、-0.684,P均<0.05),IL-1Ra水平与泪膜破裂时间呈负相关(r=-0.529,P<0.05)。结论 MGD伴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泪液中fractalkine/CX3CL1、IL-1Ra水平升高;IL-1Ra与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有关,Fractalkine/CX3CL1与泪液分泌有关。

    2016年37期 v.56;No.1015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HMGB1-RAGE/TLRs-NF-κB信号通路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周霞;凌斌;孙洁;修光辉;朱义超;熊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可促进早期炎症因子释放,不断触发并维持下游炎症反应,其受体主要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Toll样受体,受体活化后可激活各种信号通路,并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枢纽,进而上调各种炎症因子,促进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促进脓毒血症发展。本文对HMGB1介导的信号通路HMGB1-RAGE/TLRs-NF-κB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6年37期 v.56;No.1015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赵文静;褚以德;王宁宁;刘文花;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为调节钙、磷代谢,从而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液中钙、磷水平。MHD患者血管钙化是动脉血管内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化生为成骨细胞类型的过程,其机制包括高磷血症、高钙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血清FGF-23水平升高导致高磷血症、高钙血症,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抑制维生素D合成,最终促使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

    2016年37期 v.56;No.1015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郭文骏;刘毅;

    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LC)解剖结构复杂,其损伤机制为屈曲旋转、内翻过伸暴力导致的复杂的高能量损伤。其临床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避免并发症。PLC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为一期修复加重建;慢性损伤由于韧带的挛缩及变性、局部瘢痕形成而被迫行重建治疗。

    2016年37期 v.56;No.1015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刘庆清;王荣丽;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酶,通过使组蛋白去乙酰化而对基因表达调控起重要作用。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氧化应激、Th1/Th2失衡,肺组织中HDAC的活性降低。HDAC可通过维持Th1/Th2平衡、使糖皮质激素受体去乙酰化、调节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及治疗中发挥作用。

    2016年37期 v.56;No.1015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