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路;何志义;赵琳;宾雁飞;
目的观察姜黄素通过抑制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促进组蛋白去乙酰酶2(HDAC2)蛋白表达,探讨姜黄素逆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人单核系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为研究对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绘制增殖曲线判断细胞生长状态;以0、20、40、8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U937细胞6、12、24 h,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确定姜黄素作用浓度及时间;将对数生长期的U937细胞分为两组,干预组以MTT实验确定的姜黄素浓度及作用时间培养,对照组不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及HDAC2蛋白。结果 U937细胞增殖曲线近似S形,表明该细胞株生长状态良好,可用于后续实验;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U937细胞活性逐渐减低,确定姜黄素干预浓度及时间为40μmol/L和12 h。对照组与干预组细胞中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8±0.033、0.359±0.035,HDAC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58±0.009、0.525±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姜黄素能够通过抑制p-ERK促进HDAC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姜黄素逆转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2016年38期 v.56;No.101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彭秋月;张晓萍;邵润霞;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1P)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以不同浓度(0、10、10~、10~、10~mol/L)S1P作用72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10~mol/L S1P作用A549细胞,不同时点(0、12、24、48、72 h)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测定EMT相关蛋白及mRNA。以0 mol/L S1P或S1P作用0 h为对照组,其他浓度和时点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同浓度S1P孵育后,A549细胞在10~(-7)mol/L时,开始出现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呈梭形、纺锤形,且细胞间连接疏松,间隙增大;对照组细胞呈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间连接紧密,呈类圆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上皮标记物E-钙黏素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间质标记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均在作用48、7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结论 S1P分子可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生EMT,在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2016年38期 v.56;No.101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林梅;刘剑波;邵润霞;齐景宪;尚学琴;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C-9细胞,以4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培养0、2、4、8、12、24 h,以0、20、40、60、80μmol/L的盐酸埃克替尼处理1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对数生长期的PC-9细胞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以4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DMSO处理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p-JAK2、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STAT3)、p-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并计算STAT3入核细胞百分率。结果随着盐酸埃克替尼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PC-9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40、60、80μmol/L与0μmol/L-比较,8、12、24 h与0 h比较,P均<0.05。给药组PC-9细胞凋亡率3.70%±0.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0.21%,P<0.05。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p-JAK2、p-STAT3相对表达量均减少(P均<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亦减少(P<0.01)。给药组STAT3入核细胞百分率为36.48%±2.12%,低于对照组的86.56%±1.82%(P<0.01)。结论盐酸埃克替尼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性及STAT3入核,并下调VEGF蛋白表达发挥作用。
2016年38期 v.56;No.101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韩永建;常荣;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藏族人群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基因rs1867785位点突变与高原肺动脉高压(HAPH)的关系。方法选取世居高海拔地区藏族人71例,存在HAPH 27例(HAPH组),不存在HAPH44例(对-照组),收集其一般资料,行心脏彩超检测肺动脉收缩压,测定血氧饱和度,行全血细胞分析,运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测定HIF.2α基因rs1867785位点基因型,并分析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相关性。结果两组除肺动脉收缩压外,一般资料、血氧饱和度及全血细胞分析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HAPH组HIF-2α基因rs1867785位点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是7.4%、55.6%、37.0%,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8%、35.2%。对照组rs1867785位点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是2.3%、25.0%、72.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5.2%、14.8%。rs1867785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PH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携带HIF-2α基因rs1867785位点GA基因型的藏族人群患HAPH的风险可能较携带AA基因型的高,G等位基因可能为HAPH易感等位基因。
2016年38期 v.56;No.101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舒泉;陈蒙华;阮氏芳英;王慧慧;谢露;
目的观察ERK通路阻滞剂PD98059(PD)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以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食管交流电刺激诱导心室颤动建立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将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48只大鼠随机分成PD组和模型组各24只,分别静脉注射PD 0.3 mg/kg及等量生理盐水;选择6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只行手术操作不诱导CA/CPR。分别于ROSC后12、24、48、72 h时各处死6只大鼠,取脑组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大脑皮层组织SOD1、SOD2荧光密度及Caspase3阳性细胞,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D组各时点SOD1荧光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PD组ROSC后12、24、48 h时SOD2荧光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ROSC后72 h,模型组、PD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脑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假手术组,而PD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脑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PD治疗能提高CA/CPR后模型大鼠脑组织SOD表达水平,抑制脑细胞凋亡。
2016年38期 v.56;No.1016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侯广杰;何苡;杨光煜;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结合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后活性变化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为模型,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观察PRMT1与HMGCR在细胞中的相互结合作用。将ECA109细胞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表达特异性针对PRMT1的RNA干扰分子的慢病毒质粒转染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RMT1、HMGCR蛋白及甲基化HMGCR蛋白,分光光度法检测HMGCR酶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细胞裂解后的蛋白共沉淀复合物分别用抗PRMT1、HMGCR抗体捕获后,可检测到HMGCR、PRMT1蛋白条带。感染组和对照组ECA109细胞中PRMT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7±0.011和0.239±0.041(P<0.01),HMGC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75±0.031和0.184±-0.037(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ECA109细胞甲基化HMGC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28±0.006、0.107±0.016,HMGCR相对活性分别为0.104±0.009、0.277±0.013,P均<0.01。感染组ECA109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增殖的OD_(450)值已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48 h及72 h后,两组OD_(450)值差距进一步扩大(P均<0.01)。结论 PRMT1可通过结合HMGCR蛋白促进其甲基化途径增强HMGCR蛋白活性,进而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
2016年38期 v.56;No.101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冰雪;吴健林;吴继周;龚婷婷;王尊付;钟彬;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exon7/exon8)与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依配对方法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高发家族、肝癌单发家族和无癌家族中未发生肝癌的家族成员各123例为家族组,同时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区内30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控制HBV、HCV感染及环境因素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筛查p53基因exon7/exon8突变情况。结果肝癌组p53基因exon7/exon8总突变率为13.3%(4/30),家族组exon7/exon8总突变率为0,P<0.05。结果 p53基因exon7/exon8突变可能不是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的遗传易感因素。
2016年38期 v.56;No.101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郑鹏飞;巫相宏;黄文;马国添;闭奇;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HF)对大鼠心肌损伤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组织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脂多糖(LPS)组、LPS+HF组各8只。LPS+HF组腹腔注射HF 30 mg/kg预处理0.5 h后,尾静脉注射LPS 1 mg/kg;LPS组腹腔注射HF等量生理盐水预处理0.5 h后,尾静脉注射LPS 1 mg/kg;空白组腹腔注射HF等量生理盐水预处理0.5 h后,尾静脉注射LPS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后6 h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RhoA/ROC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ROCK1、Cx43蛋白及mRNA。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PS组ROCK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均<0.01),Cx4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与LPS组比较,LPS+HF组ROC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降(P均<0.01),Cx4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均<0.01)。结论盐酸法舒地尔通过RhoA/ROCK信号通路调节心肌组织中Cx43的表达,从而减轻LPS诱导的心肌损伤。
2016年38期 v.56;No.101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圆;黄燕;杨丹英;姜虹;
目的观察微小RNA-21(miRNA-2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大鼠心肌细胞H9C2,用LPS 10恤g/mL处理0、6、12 h,RT-PCR法检测细胞miRNA-21表达。将对数生长期的H9C2细胞随机分为4组,A组不处理,B组用LPS 10μg/mL处理12 h;C、D组分别转染对照质粒(NCmiRNA片段)、miRNA-21抑制质粒(miRNA-21 antagomiR),培养48 h后再用LPS 10μg/mL处理12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增殖的OD值,Western blot法检测H9C2细胞中Bax、Bcl-2蛋白,分光光度法检测H9C2细胞中Caspase-3活性。结果 LPS处理0、6、12 h时,H9C2细胞miRNA-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0.03、12.95-0.08、19.62±0.12;与0 h时比较,6、12 h时H9C2细胞miRNA-21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1)。A、B、C、D组H9C2细胞增殖的OD值分别为1.08±0.03、0.71±0.03、0.70±0.01、0.85±0.02,A组>D组>B、C组,P均<0.01。与A组比较,B、C、D组H9C2细胞中Bax相对表达量增加、Bcl-2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1);与B、C组比较,D组H9C2细胞中Bax相对表达量减少、Bcl-2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1)。B、C、D组H9C2细胞Caspase-3活性分别为1.13±0.08、1.10±0.14、0.57±0.06,D组H9C2细胞Caspase-3活性低于B、C组,P均<0.01。结论LPS可致心肌细胞损害过程miRNA-21表达增加,抑制miRNA-21表达可减轻LPS对心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为抑制miRNA-21表达可下调Bax蛋白、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Caspase-3活性,从而减轻细胞凋亡。
2016年38期 v.56;No.1016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琳;喻田;任思宏;黄建廷;
目的观察二氮嗪(DZ)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6只,麻醉后取心脏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仅持续灌注K-H液120 min,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DZ组缺血前先灌注K-H液平衡20 min,灌注停跳液使全心缺血40 min后,模型组继续灌注K-H液60 min,DZ组先予50μmol/L二氮嗪5 min后灌注K-H液55 min。采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IDI-TOF MS)技术检测心肌线粒体中的蛋白质,记录表达差异在1.5倍以上的蛋白质。结果缺血再灌注末,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Z组心肌线粒体中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基(PDHA1)、短链/支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ACADSB)、NADH脱氢酶Ⅰ10α亚基(NDUFA10)、rCG55630等蛋白质表达明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DZ组NDUFA10、rCG55630等蛋白质表达明显下调。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上调心肌线粒体蛋白质PDHA1、ACADSB、NDUFA10和rCG55630表达,二氮嗪后处理可能通过下调NDUFA10和rCG55630等蛋白表达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6年38期 v.56;No.1016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乃键;蒋森;吴钦良;赵亚萍;
目的观察miR-100对裸鼠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人ESCC细胞株Kyse150皮下注射裸鼠腋部,成瘤后将瘤块接种于21只裸鼠右侧腋下;待肿瘤体积增至200 mm~3左右时,将裸鼠随机分为A、B、C组各7只,分别于瘤内注射50μg/mL的miR-100-mimics、50μg/mL的mimics-NC、转染剂100μL,1次/d,连续21 d。其间每隔1 d测量并记录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剥离肿瘤组织,称量肿瘤质量。结果干预后第5~7天B、C组肿瘤快速生长,且随时间延长体积逐渐增大,与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而第9天后A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生长缓慢,几乎停滞,体积明显小于B、C组(P均<0.05)。干预后第21天,A组荷瘤裸鼠移植瘤质量为(0.115±0.087)g,明显低于B组的(0.370±0.361)g和C组的(0.289±0.47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iR-100可以抑制ESC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2016年38期 v.56;No.1016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兰涛;崔乃强;
目的观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AHNP组各30只。AHNP组胆胰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建立AHNP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6、12、24 h取腹主动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DAO,取末端回肠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和回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结果假手术组造模后各时点血清DA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NP组造模后随时间延长血清DAO水平逐渐升高,均较同时点假手术组高,P均<0.05。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末端回肠组织无明显异常,AHNP组造模后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性加重。假手术组造模后各时点肠黏膜Chiu's评分均为0分;AHNP组造模后6、12、24 h肠黏膜Chiu's评分分别为(2.20±O.43)、(3.14±0.36)、(4.19±0.52)分,P均<0.05。AHNP组造模后6、12、24 h血清DAO与回肠黏膜Chiu'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9、0.929、0.726,P均<0.05。结论 AHNP大鼠血清DAO水平升高,外周血清DAO水平变化可间接反映肠黏膜损伤程度。
2016年38期 v.56;No.101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晓伟;冯海云;
目的观察石榴果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取40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吼)制作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石榴果实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另取10只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石榴果实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石榴果实多糖75、150、300 mg/kg灌胃,均1次/d,连续28 d。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血糖、TC、TG、HDL-C、LDL-C。结果治疗后血糖水平正常组<石榴果实多糖高剂量组<中、低剂量组<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血清TC、TG、LDL-C较正常组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P均<0.01);石榴果实多糖各剂量组血清TC、TG、LDL广C均较模型组降低,HDL-C较模型组升高,且高剂量组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或<0.01)。结论石榴果实多糖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并调节其血脂水平。
2016年38期 v.56;No.101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凯玲;刘琳;王成增;崔存英;梁凯;王帅羊;
目的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CAVD行外科手术患者327例,根据升主动脉内径分为扩张组72例和非扩张组2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数据及血清生物学检测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BMI、高血压、脉压指数(PPI)、出现症状至治疗时间、主动脉瓣反流面积、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LDL、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I(OR=1.127,95%CI为1.151~1.884)、LVRI(OR=1.189,95%CI为1.147~1.653)、脂蛋白a(OR=1.323,95%CI为1.156~1.401)与升主动脉内径扩张有关(P均<0.05)。结论 PPI、LVRI、脂蛋白a是CAVD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38期 v.56;No.101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海亮;宋鑫亮;齐科雷;李明珠;杜秀然;苏宏伟;王鹏;
目的观察miRNA-199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食管鳞癌患者56例,术中取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SYBR Green qRT-PCR技术检测食管鳞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iRNA-199a,并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199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iR-199a相对表达量为0.056±0.006,癌旁正常组织为0.082±0.004;两者比较,P<0.01。食管鳞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低、TNM分期高及存在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miR-199a相对表达量减少(P均<0.05);不同年龄、性别的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miR-199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miR-199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2016年38期 v.56;No.101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悦利;李汝泓;李玲;路艳;刘娜;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反复肺复张在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关胸前给予传统手法肺膨胀;实验组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分别于单肺通气(OLV)开始前、OLV结束前、关胸前、拔管前以及任何中断通气后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高法进行反复肺复张。监测术前(T_0)、术毕(T_1)、术后第1天(T_2)和第3天(T_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T_0和T_3时两组行肺功能检测,记录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HR、MAP、CI和EVLWI组内和组间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在T_3时点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低氧血症、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中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反复肺复张,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未增加EVLWI,能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016年38期 v.56;No.101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章敬玉;邓桂胜;吴刚;施静;罗勇;
目的观察肺部感染控制(PIC)窗指导下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PIC指导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给予抗感染、平喘、化痰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PIC指导组以PIC窗为切换点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肺功能、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及血气变化。结果治疗后,PIC指导组肺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PIC指导组IPPV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后,两组pH、PaO_2、SaO_2均较治疗前升高而PaCO_2降低,且PIC指导组各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 PIC窗指导下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患者,有利于实现NPPV安全过渡撤机,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改善血氧状态。
2016年38期 v.56;No.101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叶旭辉;李伟明;冯六六;刘新兵;安丽娜;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8例初发NSTEMI入院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前无MIP 88例(无MIP组),存在MIP 120例(MIP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与无MIP组比较,MIP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低(P<0.01)。MIP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7.5%,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为3.3%、心力衰竭16.7%、再发心肌梗死2.5%、30 d心血管死亡10.8%;无MIP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40.9%,其中VT/VF为11.3%、心力衰竭33.0%、再发心肌梗死4.5%、30 d心血管死亡13.6%;与无MIP组比较,MIP组VT/VF、心力衰竭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IP是VT/VF(OR 0.27,95%CI 0.08~0.89,P=0.031)、心力衰竭(OR 0.41,95%CI 0.21~0.78,P=0.007)和总体心血管不良事件(OR0.55,95%CI0.31~0.98,P=0.043)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 MIP可改善初发NSTEMI入院患者的近期预后,包括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VT/VF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2016年38期 v.56;No.101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小节;严金川;丁澍;李璇;孙涛;
目的对比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OCT组20例和IVUS组57例,分别将IVUS和OCT技术用于PCI支架植入前的相关检查、指导PCI治疗过程及PCI术后的预后检查。结果两组钙化斑块、脂质斑块、纤维斑块检出率比较,P均>0.05;IVUS组未检出红白血栓,OCT组检出红血栓4例、白血栓6例,P均<0.05;IVUS组无法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OCT组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为(53.4±10.7)¨m。两组测量的冠状动脉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比较,P均>0.05。IVUS组和OCT组支架植入23例、8例,P>0.05。围手术期,OCT组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ⅣUS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OCT组冠状动脉支架贴壁不良、冠状动脉夹层及内膜脱垂等并发症检出率高于IVUS组(P均<0.05)。IVUS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7.54%,略高于0CT、组的15.00%,但P>0.05。结论 OCT和IVUS技术均指导PCI治疗,且OCT技术优于IVUS技术。
2016年38期 v.56;No.101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铮;刘蕾蕾;华玮;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监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86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43例。监测组根据血浆BNP降低幅度指导β受体阻滞剂用药,对照组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指导β受体阻滞剂用药。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用药情况、心率变异性(HRV)和预后。结果监测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监测组β受体阻滞剂启动时间提前,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住院期间、出院后)、ACEI使用剂量增加,利尿剂、地高辛使用剂量降低(P均<0.05);治疗后第12个月,监测组各HRV指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均>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1年期间,监测组复发再住院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监测老年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有利于指导β受体阻滞剂的早期安全服用,延缓病情进展,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预后。
2016年38期 v.56;No.1016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陆懿;蒋云;罗义红;严叶香;万民英;王成;茅斌;
目的调查崇明县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情况,分析该县抗血栓治疗现状。方法通过病例查询、面对面询问的方式登记收集崇明县500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脑卒中病史、抗血栓药物的用药情况、未抗血栓的原因、疾病知晓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5.4%,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不断升高(χ~2=19.08,P<0.05);心房颤动患者抗血栓药物使用率为71.6%,其中使用阿司匹林268例(74.8%)、华法林64例(17.9%)、阿司匹林+华法林26例(7.3%);规范化抗血栓治疗率为38.7%,其中110例高危患者治疗准确率30.9%、314例中危患者治疗准确率46.8%、51例低危患者治疗准确率5.9%,中危患者抗血栓治疗的准确率高于高危和低危患者(P均<0.05)。未抗血栓治疗主要原因为担心出血风险(32.4%)、无法按要求监测INR(23.2%);心房颤动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及抗血栓治疗各调查项目知晓率均<65%。结论崇明县心房颤动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高,抗血栓治疗率低。
2016年38期 v.56;No.101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唐静辉;王萍;戴月;张忠;王渊铭;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生长素(Ghrelin)水平与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收集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的临床资料(血糖、血脂、肾功能),检测血清Ghrelin,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NEF),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Ghrelin与心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Ghrelin较对照组降低,多支冠状动脉狭窄者血清Ghrelin、心功能低于单支冠状动脉狭窄者(P均<0.05);血清Ghrelin与LVEDD呈负相关(r=-0.415,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48,P<0.05)。冠心病组非MACE和MACE患者年龄、HDL-C、LVEF、LVEDD、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hrel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HDL-C、LVEF、Ghrelin则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降低,可一定程度反映心功能,提示MACE的发生风险。
2016年38期 v.56;No.101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韩玉亭;孙正凯;宫振霞;赵美荣;魏进;
目的观察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药物诊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评价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和遵医行为。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增加、完全遵医比例增加(P均<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均<0.05)。结论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遵医行为。
2016年38期 v.56;No.1016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王涛;马晓春;任跃兵;
目的评估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3例,术前、术后行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及1、3个月的VAS分别为(3.0±0.8)、(2.3±0.6)、(2.0±0.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1.4)分(P均<0.01)。术后第1周及1、3个月的ODI分别为30.2±9.2、14.3±4.4、13.8±7.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8.2±16.6(P均<0.01)。术后第3个月评价疗效为优45例、良2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4.5%。术后3周内有2例因下肢疼痛缓解不满意再次行椎板间开窗手术,1例术后第2天发生灼性神经痛,经对症处理缓解。结论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
2016年38期 v.56;No.1016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波;何斌;蔡小军;董革辉;韩建华;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观察组)及30例外伤性腰椎骨折患者(对照组),手术取得腰椎间盘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髓核与纤维环交界区(TNP)、髓核中央区(INP)、纤维环区(AF)、软骨终板区(CEP)的SDF-1。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TNP、INP、AF、CEP部位的SDF-1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Schneiderman病情分级患者腰椎间盘各部位SDF-1表达量4级>3级>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Schneiderman病情分级与腰椎间盘TNP、INP、AF、CEP部位SDF-1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2、0.94、0.74、0.70,P均<0.05)。结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腰椎间盘组织中SDF-1表达明显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6年38期 v.56;No.101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振勇;成帅;辛海松;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屈曲畸形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致膝关节屈曲畸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组术后配合功能锻炼。术后第1、3、7、14天及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采用WOMAC功能评分进行日常活动难度评估,比较术后第3个月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7天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14天及3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术后第3、7、14天及3个月WOMAC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天WOMAC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膝关节积液、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例,对照组并发膝关节积液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功能锻炼可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明显提高疗效,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2016年38期 v.56;No.1016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睿;孙苏闻;孔婷婷;吕明庄;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加味思仙续断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膝关节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加味思仙续断方治疗,对照组单独温针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膝关节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IL-2、TNF-α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关节液MMP-3、IL-2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加味思仙续断方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2016年38期 v.56;No.101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兰;杨莎莎;陈海月;李香丹;
目的观察细胞增殖抗原Ki67及增强子结合蛋白1(Eb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的Ki67及Ebp1,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Ki67及Eb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8%和31.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宫颈黏膜组织的0、2.4%(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Ki67、Ebp1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家族史无明显关系(P均>0.05),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Ki67与Ebp1表达呈正相关(r=0.113,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Ki67、Ebp1高表达,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癌转移及预后的判断。
2016年38期 v.56;No.101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彩萍;吕淼淼;张珂;张庆;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足月妊娠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无剖宫产指征的足月妊娠产妇246例,86例(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另外160例(对照组)实施导乐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体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镇痛效果0、Ⅰ、Ⅱ、Ⅲ级者分别为78、50、20、12例,镇痛有效率为80.00%(128/160),观察组分别为65、15、5、1例及93.02%(80/86),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体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P均<0.01)。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分别为47.50%(76/160)、26.74%(23/86),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9.38%(15/160)、2.33%(2/86),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足月妊娠产妇分娩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2016年38期 v.56;No.1016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陆国权;周晓红;陈红;檀建平;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应用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45例、稳定7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分别为7、20、5、2例和79.4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骨髓抑制30例(44.12%)、重度消化道反应32例(47.06%),对照组重度骨髓抑制12例(35.29%)、重度消化道反应13例(38.24%),两组重度骨髓抑制、重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年生存率85.29%,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较单独使用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更有效,远期疗效更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16年38期 v.56;No.101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智慧;杨倩;石亮;孙蓉;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G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实施时间为入院至分娩结束。检测两组分娩前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记录两组先兆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剖宫产、早产、巨大儿、畸形儿、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前观察组FPG、2 h PG及HbA_(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先兆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观察组剖宫产和巨大胎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GDM患者妊娠期血糖水平,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2016年38期 v.56;No.101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陈宏伟;李宗锋;张红娟;裴柳;刘洪伟;金亮;王东;李军良;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nemo样激酶(NLK)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自身配对法分别留取HCC患者肿瘤切除后肝癌及癌旁肝组织各13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LK蛋白,分析NLK蛋白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HCC及癌旁肝组织NL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32%、5.15%,两者比较P<0.01;HCC组织中NLK蛋白表达与肿瘤Edmondson-Steiner分级(P=0.002)、肿瘤直径(P=0.022)、结节数目(P<0.001)有关,但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P均>0.05)。结论在HCC组织中NL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NLK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6年38期 v.56;No.101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仕娟;刘月华;李乃坤;陈传磊;孙锡波;李炳选;
目的分析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81c(miR-181c)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收集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梗死后存在认知功能受损67例(受损组),认知功能正常91例(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81c,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81c预测认知功能受损的价值。结果受损组及正常组血清miR-181c相对表达量为1.57±0.19、1.32±0.15,两组比较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81c、年龄、HbA_(1c)、血Hcy、相关脑功能区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血清miR-181c截断值为1.33时,其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746~0.880),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58.2%。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患者血清miR-181c水平升高,血清miR-181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
2016年38期 v.56;No.101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孙健;蔡政;张勇;卢建林;丁艳红;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颈完整性对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患者术后控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2例,均行PKEP治疗,术中A组不保留膀胱颈、B组保留膀胱颈。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个月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检测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行国际勃起功能量表(IIEF-5)评分,记录患者术后控尿及逆行射精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较A组延长(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第6个月Qmax、IIEF-5评分高,IPSS、PVR低(P均<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第6个月控尿率高、逆行射精率低(P均<0.05)。结论 PKEP术中保留膀胱颈完整性,可有效改善BPH患者前列腺症状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并促进术后控尿及性功能的恢复。
2016年38期 v.56;No.101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华春晖;刘春;薛泳华;李心远;
目的观察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痉挛性斜颈患者24例,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后第6个月评估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9.5±1.7)个月,手术总有效率为70.8%。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旋转型和侧屈型痉挛性斜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混合型(P均<0.05),而不同病情分级之间的手术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出现颈肩部麻木7例、肩痛4例、发热1例,未见吞咽困难、头颈无力等并发症。结论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缓解率高,并发症少。
2016年38期 v.56;No.101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雪梅;田润梅;黄美颖;张云梅;李志;马一翔;陈艳;
目的调查遵义市城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基因分布。方法选择遵义市城区学生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 579名儿童。对研究对象进行地中海贫血初筛,根据筛查结果,对可疑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并行基因分析。结果 2 579名儿童初筛共511例为可疑地中海贫血,男性和女性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221例初筛为可疑α地中海贫血,经基因诊断确诊54例;290例初筛为可疑β地中海贫血,经基因诊断确诊90例。α地中海贫血中,-~(SEA)/αα基因型构成比最高(66.7%),其次为-~(SEA)/-α~(3,8)基因型(18.5%);β地中海贫血中,CD41-42(-CTTT)/N基因型最高(36.7%),其次为IVS-2-654(C→T)/N基因型(16.7%)。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出频率-~(SEA)等位基因数最高,检出频率76.3%;β地中海贫血CD4142(-CTTT)的等位基因数最高,检出频率45.2%。结论遵义市城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发病率较高,基因分布情况复杂,应加强常规筛查及基因学诊断。
2016年38期 v.56;No.1016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