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健;吴丹;陈旭昕;刘应才;李家富;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GR5)激活对高糖诱导小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心肌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INT-777(TGR5受体激动剂)组、高糖+INT-777+TGR5shRNA(以TGR5干扰慢病毒包装)组。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各组细胞表面积,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GR5干扰慢病毒效率,RT-PCR检测各组促肥大因子(心房钠尿因子、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培养小鼠心肌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及促肥大因子mRNA表达增加(P均<0.05)。激活TGR5后,由高糖导致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及促肥大因子mRNA表达的增加受到抑制(P均<0.05)。与激活TGR5组比较,干扰TGR5基因后,心肌细胞表面积及促肥大因子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激活TGR5受体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促肥大因子mRNA表达,可能是糖尿病性心肌病重要的药物治疗靶点。
2017年01期 v.57;No.102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路建军;张勇涛;倪梅;吕慧霞;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巨噬细胞及RAW264.7细胞表面CD3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Apo E~(-/-)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EDF组各10只,PEDF组尾静脉注射PEDF,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高脂喂养16周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主动脉根部组织巨噬细胞表面CD36蛋白表达。将RAW264.7细胞以高糖DMEM培养24 h后分为oxLDL组、ox-LDL+阴性病毒转染(G)组、ox-LDL+PEDF组、Con组。待细胞贴壁约8 h后,ox-LDL组、ox-LDL+G组、ox-LDL+PEDF组均给予ox-LDL 80μg/m L,Con组不给予ox-LDL;另将腺病毒包绕的PEDF以MIC值为30转染进ox-LDL+PEDF组细胞;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四组RAW264.7细胞CD36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DF组主动脉根部AS斑块内巨噬细胞表面CD36蛋白表达降低(14.00±1.155 vs 29.00±0.577,P<0.05)。ox-LDL组、ox-LDL+G组、ox-LDL+PEDF组、Con组RAW264.7细胞CD36蛋白表达分别为0.754±0.055、0.831±0.072、0.547±0.002、0.339±0.033;与Con组比较,ox-LDL组、ox-LDL+G组CD3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与ox-LDL组、ox-LDL+G组比较,ox-LDL+PEDF组CD3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PEDF能有效下调巨噬细胞表面CD36的表达,可能是未来AS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2017年01期 v.57;No.1027 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阚全娥;鲁平;鲁豫;于璐;李全忠;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脏功能的变化及超声心动图Tei指数对胎儿心脏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GDM孕妇108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理想56例(GDM1组)和血糖控制不良52例(GDM2组);选取年龄、孕周及BMI相匹配的正常妊娠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三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 A_(1c))。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三组胎儿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及左、右心室的Tei指数。结果 GDM2组FPG、2 h PG及GHb A_(1c)均高于GDM1组和对照组(P均<0.05)。GDM2组胎儿左室壁厚度、右室壁厚度、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右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GDM2组的RVDd、右室收缩末期内径、LVFS及LVEF均高于GDM1组(P均<0.05),GDM1组LVFS高于对照组(P<0.05)。GDM1及GDM2组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GDM2组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高于GDM1组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 Tei指数与GDM孕妇胎儿心脏功能变化相关,可作为临床综合评估GDM胎儿心肌受累的一项简单可靠指标。
2017年01期 v.57;No.102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樊永旺;马骏;邱健;黄江明;黄晓民;许业灏;徐琳;
目的观察冠心病、高血压及其合并糖尿病状态下肥胖程度的差异,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对其患病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无上述疾病的患者共643例,根据具体疾病种类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20例,高血压组12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108例,冠心病和(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164例,无上述疾病组124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五组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腹围(WC)、腰身指数(WHtR)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肥胖指标对发病风险的评估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肥胖指标对疾病的诊断效力。结果五组间BMI、WC和WH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I、WC和WHtR是高血压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C是冠心病和(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应用肥胖指标对疾病的诊断效力较弱,联合心血管代谢因素可以使诊断效力提高。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不同肥胖指标存在差异,检测不同肥胖指标可用于上述疾病的初步筛查。
2017年01期 v.57;No.102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邓颖;葛平;计蕾;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变化,探讨二者对对比剂肾病(CIN)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支架置入术冠心病患者108例,以术后发生CIN患者12例作为CIN组,按照2∶1比例随机选取非CIN患者24例(非CIN组)。测定两组手术前后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NT-proBNP水平以及尿液NGAL水平,以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和尿液NGAL早期预测CIN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后48 h,CIN组血清Cr、BUN水平均明显高于非CIN组(P均<0.01);术后3、6、12、24、48 h,CIN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CIN组(P均<0.01),CIN组尿液NGAL水平均高于非CIN组(P均<0.01);血清NT-proBNP水平、尿液NGAL水平均与术后48 h的血清Cr、BUN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术后12 h,血清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1±0.048,尿液NGAL为0.825±0.029,血清NT-proBNP与尿液NGAL联合后为0.911±0.021。术后12 h血清NT-proBNP、尿液NGAL水平及其二者联合对CIN均有早期预测价值(P均<0.01),且NT-proBNP和尿液NGAL两个指标联合检测早期预测CIN的价值更高(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NT-proBNP、尿液NGAL水平能更早反应肾功能变化,对CIN发生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2017年01期 v.57;No.102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亚芹;王乾一;徐占稳;康世鑫;魏媛;李靖;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1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37例(糖尿病组)。无糖尿病78例(非糖尿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CPK、CK-MB、TC、HDL-C、LDL-C、TG、FPG、GHb A1c水平,采用心脏超声测定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E/A、心脏等容舒张时间(IVRT)、室壁运动指数(WMSI);观察两组左室重构、心力衰竭、心电图ST段回落>70%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糖尿病组失访1例,死亡1例,非糖尿病组失访4例,死亡1例;余108例完成整个随访过程。PCI治疗6个月,两组血清CPK、CK-MB、TC、HDL-C、LDL-C、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PG、GHb 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LVEDV、LVEF、E/A、IV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VESV、WM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组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回落>70%的发生率低于非糖尿病组(17.14%vs 47.94%,P=0.003);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糖尿病组比非糖尿病组多(37.14%vs 19.17%,P=0.008);行PCI治疗后心室重构的发生率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37.14%vs 28.76%,P=0.08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出现心力衰竭的概率比无糖尿病患者高,但与心室重构无直接关系。
2017年01期 v.57;No.102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陈虹;钟丹妮;高宗燕;吴晓静;韦露明;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第1外显子A1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突变与广西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152例广西籍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病例组)1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UGT1A1第1外显子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型,比较两组UGT1A1 G71R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观察病例组UGT1A1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不同基因型患儿出生后72 h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两组UGT1A1 G71R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例组检出G71R错义突变40例,启动子A(TA)7突变2例,715C→T杂合无义突变1例。病例组G71R纯合子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野生型及杂合子患儿(P均<0.05)。结论 UGT1A1基因G71R突变是广西新生儿黄疸主要突变类型,该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密切关系;新发现的715C→T无义突变可能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7年01期 v.57;No.102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任晓卉;张英;黄大雪;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儿生命体征、七氟烷用量和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四肢骨折愈合后手术取内固定3~10岁小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七氟烷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于15 min内泵入,术中用0.2μg/(kg·h)泵入,在手术结束前0.5 h停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手术中均用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调整七氟烷浓度使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控制在40~50。观察两组泵入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之前(T_0)、给予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15 min时(T_1)、插喉罩时(T_2)、手术开始(T_3)、手术10 min(T_4)、手术30 min(T_5)、手术结束时(T_6)各时间点的血压(SBP、DBP)、心率(HR)、BIS变化。比较两组术中七氟烷的用量、麻醉诱导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苏醒时躁动程度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BP、DBP、HR在T_1~T_6多个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缩短,七氟烷用量减少,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少全麻患儿七氟烷用量,降低患儿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且对患儿SBP、DBP、HR无明显影响。
2017年01期 v.57;No.1027 26-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雯;孙林;陈卓;罗蕊;刘斌霞;郭子宏;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钙剂干预后血压的变化。方法选择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常规服用降压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加用碳酸钙D32片(每片钙剂含量600mg,Vit D3125 IU),维持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钙、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超声心动图、血压等检查,分析口服钙剂干预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口服钙剂足剂量干预半年后,两组血钙、血清PTH、SBP、DBP和MA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血钙、血清PTH、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SBP、DBP和MAP较补钙前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口服钙剂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其机制是否与患者血清PTH水平降低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2017年01期 v.57;No.1027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明;王忠;陈少泽;张卫华;陶杰;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新疆沙湾县、玛纳斯县等哈萨克族聚集地高血压患者231例,利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e GFR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成肾功能组减退组85例和肾功能正常组146例,检测两组血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同时测量其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腰身比(WHtR)。采用Pearson相关及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肾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年龄、血压、BMI、血Ccr、UA、TG、FPG、LDL-C、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患者e GFR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BMI、TG、LDL-C、UA、SBP、DBP呈负相关(P均<0.05)。矫正性别、年龄,血压等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示UA、BMI、LDL-C是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10、0.642、2.067,P均<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减退是血压、血脂、UA、BMI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7年01期 v.57;No.102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慕周;陈澄;贾蔚;葛晓燕;刘唯薇;康爱萍;张翼翔;
目的探讨辅酶Q10(Co Q10)联合贝那普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病(MHD)患者心室重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MHD心室重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1组30例(联合服用Co Q10、贝那普利)与A2组30例(单独服用贝那普利);观察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心室重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甲状旁腺素(PTH)、血肌酐(Cr)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等心脏参数,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 A1、A2组心室重构的治愈率分别为60.0%和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7,P<0.05)。A1组治疗前后LVDd、LVST、LVPWT、L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A1组LVDd、LVST、LVPWT、LVMI小于A2组(P均<0.05),血清hs-CRP、TNF-α水平低于A2组(P均<0.05);血清hs-CRP、TNF-α、PTH、Cr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b'分别为0.183、0.134、0.087、0.042,P均<0.05),且hs-CRP、TNF-α对LVMI影响最大。结论 Co Q10联合贝那普利治疗MHD患者心室重构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TNF-α等微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2017年01期 v.57;No.102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珊珊;芦桂林;张盼盼;张彩云;黄磊;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心衰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39例(观察组)和查体健康者43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用GE Echo PAC超声工作站内的二维应变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并记录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二维应变参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LS)、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扭转度(ROT)、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GSRs)、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D、LVDd、LVDs、LVEF、LVFS GLS、GCS、GSRs、ROT、GSRe、GS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GLS、GCS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849、-0.732,P均<0.01),ROT与LVEF呈正相关(r=0.786,P<0.01)。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能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变化,对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2017年01期 v.57;No.102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刘鹏飞;王楠楠;张博阳;李田昌;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注册(GRACE)评分、CHADS_2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伴房颤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NSTE-ACS伴房颤并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1 598例进行GRACE、CHADS_2和CHA_2DS_2-VASc评分,并观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血栓栓塞事件(TE)发生情况;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三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对患者发生MACCE和TE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功完成随访1 508例,随访时间为(39.1±18.0)月。GRACE评分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HR=1.005,95%CI为1.002~1.008,P=0.01);CHADS_2评分(HR=1.463,95%CI为1.262~1.695,P<0.01)、CHA_2DS_2-VASc评分(HR=1.300,95%CI为1.162~1.455,P<0.01)均是TE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患者MACCE,GRACE评分AUC=0.632,95%CI为0.610~0.654,P<0.01。对患者TE,CHADS_2评分AUC=0.671,95%CI为0.650~0.693,P<0.01;CHA_2DS_2-VASc评分AUC=0.674,95%CI为0.653~0.696,P<0.01。CHA_2DS_2-VASc评分<2和≥2患者TE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1.9%vs 5.2%,P<0.05)。结论对NSTE-ACS伴房颤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GRACE评分对MACCE发生有预测价值,CHADS_2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对TE发生有预测价值;而且CHA_2DS_2-VASc评分能进一步识别CHADS_2评分TE低危患者发生TE的风险。
2017年01期 v.57;No.102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顺煌;王勇;陈晓洋;任澎;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56例,根据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高血压合并AF 137例(AF组)及高血压不合并AF 119例(Non-AF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血压等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血清ACE、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lere Triage Meter Pro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左房内径及LVEF。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ACE水平及左房内径与AF的相关性。结果 AF组与Non-AF组比较,收缩及舒张压均显著增高(P均<0.01)。AF组血清ACE为(43.10±17.58)U/L、hs-CRP为(4.55±1.49)mg/L、BNP为(95.24±34.46)pg/m L,左房内径为(54.23±8.51)mm;Non-AF组血清ACE为(33.41±12.51)U/L、hs-CRP为(1.40±0.44)mg/L、BNP为(46.72±21.15)pg/m L,左房内径为(37.95±5.18)mm;两组以上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AF的发生与血清ACE水平升高(R=1.044,P=0.001)、左房内径扩大(R=1.399,P=0.005)有关。结论血清ACE水平升高、左房内径扩大是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年01期 v.57;No.102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其华;易秋艳;陈见红;蒋芳勇;银剑斌;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并行PCI治疗患者393例,根据有无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25例和无MACE组368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发生情况,分析MPV与MACE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24.5±6.5)月,与无MACE组患者比较,MACE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增高,M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影响后,MPV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RR=2.243,95%CI为1.686~3.17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PV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为0.643~0.806,P<0.05),最佳界点为10.52 fl,敏感度为0.548,特异度为0.782。结论 MPV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2017年01期 v.57;No.102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海霞;李克乐;张保红;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血压变化的相关性,评价其对妊高征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年龄匹配的正常妊娠孕妇和妊高征孕妇各4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孕妇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充盈峰(E)、E峰速度时间积分(EVTI)、舒张晚期充盈峰(A)、A峰速度时间积分(AVTI)以及E/A比值,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正常妊娠孕妇和妊高征孕妇血浆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和血压的关系。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NT-proBNP水平与E、A、EVTI、AVTI呈正相关(r分别为0.653、0.726、0.811、0.763,P均<0.05)。妊高征患者NT-proBNP水平与24 h舒张压呈正相关(r=0.835,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NT-proBNP水平与血压水平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相关,血浆NT-proBNP水平可敏感反映妊高征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2017年01期 v.57;No.1027 59-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杰;吕孝欣;孟春;王玲;张彬彬;宋书凯;
目的评估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两种治疗效果与患者CYP2C19酶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1 273例,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查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者(血小板抑制率<30%)263例,并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134例)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129例),同时根据患者是否携带CYP2C19酶功能缺失等位基因,将每组患者再分为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携带亚组和功能缺失等位基因非携带亚组。观察患者用药第7天时血小板抑制率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P<0.05);替格瑞洛携带亚组和非携带亚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携带亚组和非携带亚组(P均<0.05)。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9.7%vs 18.6%,P<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11.2%vs 4.7%,P<0.05),但呼吸困难均为轻中度,应用茶碱后症状易缓解。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不受CYP2C19酶基因表型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2017年01期 v.57;No.1027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尹静;滑少华;孙梦娇;李莉锦;张晓鸽;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难治性右心衰竭(RHF)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难治性RHF患者30例(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测量两组右心房左右径(RA-D1)、右心房上下径(RA-D2)、右室基底部左右径(RV-D)、右室游离壁厚度(RV-FW)、Tei指数,应用RT-3DE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并比较两组以上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RA-D1、RA-D2、RV-D、Tei指数、RVEDV、RVESV、RVSV、R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VEF与Tei指数高度相关(r=-0.733,P<0.01)。结论 RT-3DE定量测量RHF患者右心室容积及RVEF等指标可准确评估其右心室收缩功能。
2017年01期 v.57;No.102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光芳;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路径教育后近期预后的变化。方法选取首次接受介入治疗的NSTE-ACS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康复路径表给予心脏康复教育。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6 min步行距离、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因冠心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再次住院率。结果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试验心脏功能达到正常者增多,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P均<0.05);观察组介入治疗后1年内因冠心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再次住院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心脏康复路径教育能普及NSTE-ACS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脏康复知识,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临床预后。
2017年01期 v.57;No.102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韦柠琳;阳洪;吴钢;彭日红;刘立民;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脑白质疏松(LA)与血清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关系。方法根据头颅MRI结果将确诊的高血压患者61例分为LA组30例及非LA组31例,同时选取无高血压正常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血清神经生化指标IL-6、NSE、TNF-α、MMP-2检测,并比较以上血清神经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无LA组及对照组比较,LA组血清IL-6、TNF-α、MMP-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患者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与IL-6、TNF-α、MMP-2呈正相关(r分别为0.048、0.601、0.655,P均<0.01)。结论血清IL-6、TNF-α、MMP-2水平与LA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LA改变的重要标记物。
2017年01期 v.57;No.1027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雪英;胡苏萍;陈国忠;胡红玲;赵苏;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COPD患者80例,根据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以PASP 40 mm Hg为界将患者分为COPD伴肺动脉高压组和COPD无肺动脉高压组两组(每组40例),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比较两组各项检测的差异,分析炎性因子与肺动脉压、D-D的相关性以及肺动脉高压、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血清CRP、IL-6、IL-8、TNF-α、D-D、FIB、BNP水平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均<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CRP、IL-6、IL-8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Pa O2与PASP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7、0.611、0.412、-0.576,P均<0.05),CRP水平与D-D呈正相关(r=0.379,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CRP、IL-8、TNF-α为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Pa O2为其保护因素;CRP、IL-6为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反应及其炎症因子对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血液高凝状态形成有重要作用。
2017年01期 v.57;No.102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于春宝;李学政;张先欣;林美英;邓云峰;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结核分枝杆菌的多药耐药原因。方法收集40岁以上确诊肺结核患者2 164例,根据有无COPD病史分为肺结核合并COPD组268例和肺结核无COPD组1 896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肺结核无COPD组比较,肺结核合并COPD组男性、有吸烟史、结核初治复发比例较高,结核病诊断延迟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对异烟肼、利福平、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结核多药耐药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外出务工、结核治疗史、肺部空洞形成、重度COPD。结论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易产生结核多药耐药,选择抗结核药物时应慎重。
2017年01期 v.57;No.1027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郭业兵;张廷国;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Ⅲ)、宫颈微小浸润癌(MIC)上皮及间质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对MIC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宫颈组织20例(对照组)、CINⅢ50例、MIC 30例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通用二步法检测三种组织上皮及间质细胞中的MMP-2、α-SMA表达,并分析MMP-2与α-SMA表达的关系。结果对照组、CINⅢ组、MIC组上皮、间质细胞MMP-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上皮细胞均无α-SMA表达,三组间质细胞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上皮及间质细胞中MMP-2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宫颈上皮、间质细胞MMP-2、α-SMA表达能有效鉴别CINⅢ与MIC,对指导MIC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2017年01期 v.57;No.102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湘芸;王洵;赵弘卿;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E水平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哮喘患儿74例(哮喘组),根据是否存在MP感染,分为MP感染组35例(其中MP感染轻症20例,MP感染重症15例)和MP非感染组39例;另选择同期与哮喘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儿童38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E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TNF-α(30.77±3.43)μg/L、IgE(279.43±12.43)g/L,对照组血清TNF-α(16.12±2.06)μg/L,IgE(181.76±10.66)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32、8.93,P均<0.05)。MP非感染组血清TNF-α(24.02±2.77)μg/L、IgE(245.44±13.27)g/L;MP感染组血清TNF-α(38.32±3.56)μg/L、IgE(310.43±18.39)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89、7.93,P均<0.05)。MP感染重症血清TNF-α(50.25±3.64)μg/L、IgE(428.43±24.72)g/L,MP感染轻症血清TNF-α(29.30±3.23)μg/L、IgE(289.83±13.84)g/L,MP感染重症较MP感染轻症血清TNF-α、IgE水平明显升高(t分别为8.54、7.89,P均<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E水平升高;MP感染能加重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E水平升高程度,与支气管哮喘发生相关。
2017年01期 v.57;No.102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袁媛;陈骥;王亚莉;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以便为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61例(观察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无肝硬化患者70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两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及球蛋白(G)等肝功能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速率法分别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单胺氧化酶(MAO)等肝纤维化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及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HBV-DNA、AST/ALT、HA及MAO高于对照组,ALT、A、A/G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V-DNA水平与AST/ALT、HA及MAO指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6、0.438、0.514,P均<0.05),与A/G呈负相关(r=-0.362,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病毒载量的升高可导致肝实质损伤、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及肝组织发生纤维化,HBV-DNA定量分析可指导乙肝合并肿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治。
2017年01期 v.57;No.1027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袁文浩;曾凌空;刘晓艳;莫璐霞;刘汉楚;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94例PPHN患儿分为A组32例、B组32例和C组30例。三组性别、胎龄、日龄、体质量、肺动脉压、生产方式、原发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B组采用单纯高频振荡通气,C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观察三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前、治疗12、24、48 h检测三组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OI),治疗前、治疗48 h检测三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变化。结果 C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A组(75.0%)、B组(68.7%)(P均<0.05);治疗12、24、48 h,C组Sp O2高于同期A组、B组,OI低于同期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8 h,C组血清CRP、BNP、D-D水平低于A组、B组(P均<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能显著改善PPHN患儿的缺氧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与降低血清CRP、BNP、D-D水平有关。
2017年01期 v.57;No.1027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晓东;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脊椎骨折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34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式手术34例(开放组)。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骨折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比较两组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观察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及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结果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术后1、2 d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低于开放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改善(P均<0.01),两组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效果基本一致,但微创手术患者肌肉损伤程度轻,术后病情恢复快。
2017年01期 v.57;No.1027 86-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郭娜娜;王黎明;初慧君;焦今文;杨红娟;
目的观察临床早期宫颈癌患者接受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后膀胱功能及术后性生活质量恢复情况。方法选择FIGO分期为Ⅰa2期、Ⅰb1期、Ⅱa1期并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组20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组30例。观察两种不同术式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目、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及术后1年性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两组手术切缘(阴道切缘、宫旁切缘)未见癌灶残留。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RH组比较,NSRH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7 d膀胱残余尿量少(P均<0.05)。术前两组性功能障碍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NSRH组性功能障碍构成比42%,RH组性功能障碍构成比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行NSRH治疗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快,且对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影响小。
2017年01期 v.57;No.102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罗清甜;朱庆;谢俊锋;汤建华;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铋剂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在铋剂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及胃镜,分别观察两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外周血IL-6、IL-10、Ig A、Ig G水平变化。结果 160例患者中共148例按方案完成治疗。对照组及观察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分别为65.3%、80.3%,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按照意愿分析计算,观察组Hp根除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低于对照组(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L-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Ig A水平较观察组升高(P均<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铋剂四联疗法能提高Hp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此机制可能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参与体内免疫调节有关。
2017年01期 v.57;No.1027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王强;边家盛;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14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URS组90例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组56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均衡可比。分析两组结石一次性清除率、术后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URS组结石一次性清除85例,清除率为94%;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术后患侧肾绞痛10例(发生率11%)。ESWL组结石一次性清除42例,清除率为75%;术后肉眼血尿42例(发生率75%);术后患侧肾绞痛52例(发生率93%);两组术中均未发生大出血、输尿管撕脱、断裂等。随访3个月,均无尿道囊肿和输尿管狭窄形成。URS组结石一次性清除率高于ESWL组(P<0.05),术后患侧肾绞痛发生率低于ESWL组(P<0.05)。URS组术后肉眼血尿发生率高于ESWL组(P<0.05),但出血程度较轻。结论 URS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好,患者并发症少。
2017年01期 v.57;No.1027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燕;勾俊洁;彭真;
目的探讨来曲唑加尿促性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冻融胚胎移植PCOS患者218例,按内膜准备方案分为人工周期组128例和诱导排卵组90例。人工周期组采用口服戊酸雌二醇模拟人工周期方案,诱导排卵组采用口服来曲唑加用小剂量尿促性素诱导排卵方案。观察两组胚胎移植后血清雌二醇(E2)水平、B级以下内膜占比、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妊娠早期出血率的差异。结果胚胎移植前两组年龄、BMI、不孕年限、体外受精比例、原发不孕比例、胚胎冻存时间、复苏胚胎数、胚胎复苏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周期组128例,胚胎移植后,取消周期12例(8例突破性出血,4例内膜<7 mm),共移植116例。诱导排卵组90例,胚胎移植后无1例出现突破性出血,取消周期8例,均为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共移植82例。两组血清E2水平、B级以下内膜占比、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妊娠早期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诱导排卵方案可降低PCOS患者突破性出血率、周期取消率,提高妊娠率和着床率。
2017年01期 v.57;No.102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