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血清miR-202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於琳;张开炯;柴利;李宝林;杨志惠;刘靳波;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微小RNA 202(miR-20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留取其术前血清标本及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标本;30例份正常肝组织来自本院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旁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无肿瘤浸润),30例体检健康者留取血清标本,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正常肝组织miR-202,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健康体检者血清miR-202。分析miR-202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价miR-202、AFP、miR-202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中miR-202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肝组织标本(P均<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02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iR-20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血清miR-202(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iR-202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性别、年龄、血清AFP水平、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与否、包膜浸润、HBV感染、是否伴随肝硬化以及门静脉癌栓均无关(P均>0.05);原发性肝癌血清中miR-202的水平仅与肿瘤数目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血清AFP水平、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与否、包膜浸润、HBV感染、是否伴随肝硬化以及门静脉癌栓均无关(P均>0.05)。miR-202联合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942,敏感度81.8%,特异度93.0%。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iR-202低表达,血清miR-202水平降低。血清miR-202水平与原发性肝癌肿瘤数目有关。miR-202联合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

    2017年07期 v.57;No.103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董陈诚;钟漓;张广钰;王振冉;冉福林;陈霄;

    目的观察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MKN-45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MKN-45细胞分为A、B、C、对照组,A、B、C组分别加入20、40、80μg/m L芒柄花黄素培养,对照组加入不含芒柄花黄素的完全培养基。采用MTT法观察给药24、48、72 h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DAPI染色法评价其对MKN-45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给药48 h时各组细胞磷酸化IκB(p-IκB)及NF-κB p65。结果随芒柄花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且随干预时间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均<0.05)。给药72 h时A、B、C、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5.62%±2.57%、48.27%±3.18%、72.51%±4.35%、1.07%±0.54%,A、B、C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给药48 h时A、B、C组细胞p-IκB、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芒柄花黄素浓度升高,细胞p-IκB及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结论芒柄花黄素可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株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芒柄花黄素激活NF-κB信号通路。

    2017年07期 v.57;No.103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调节小分子GTP结合蛋白Rab27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Cyclin、p-FAK、p-IκB表达的影响

    刘嘉;刘春来;宫雪;薛东炜;刘屹立;王平;

    目的观察调节小分子GTP结合蛋白Rab27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磷酸化黏着斑激酶抗体(p-FAK)、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Rab27低表达细胞系)用Rab27质粒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5637(Rab27高表达细胞系)用Rab27干扰质粒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前后BIU-87及5637细胞Rab27、Cyclin D1、Cyclin E、p-FAK(Tyr925)、p-FAK(Tyr576/577)及p-IκB。结果与Rab27质粒转染前比较,转染后BIU-87细胞Rab27的相对表达量升高,细胞Cyclin D1、Cyclin E、p-FAK(Tyr925)、p-FAK(Tyr576/577)及p-IκB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与Rab27干扰质粒转染前比较,5637细胞Rab27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细胞Cyclin D1、Cyclin E、p-FAK(Tyr925)、p-FAK(Tyr576/577)及p-IκB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转染Rab27质粒的BIU-87细胞Cyclin D1、Cyclin E、p-FAK(Tyr925)、p-FAK(Tyr576/577)及p-IκB的表达升高。转染Rab27干扰质粒的5637细胞Cyclin D1、Cyclin E、p-FAK(Tyr925)、p-FAK(Tyr576/577)及p-IκB的表达降低。Rab27可能通过调节NF-κB、FAK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来影响膀胱癌细胞周期。

    2017年07期 v.57;No.103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宽筋藤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对大鼠痛风性炎症的预防作用

    张柯媛;刘喜华;覃艺群;熊灏;刘安韬;周小雅;

    目的观察宽筋藤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大鼠痛风性炎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雄性小鼠100只分为A、B两组各50只,其中50只制作高尿酸血症模型(A组),分为5组,其中3组分别采用宽筋藤提取物高(10.0 g/kg)、中(5.0 g/kg)、低(2.5 g/kg)剂量灌胃,另两组采用20 mg/kg别嘌醇片、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另取50只小鼠(B组)为对照,分为5组,其中3组分别采用宽筋藤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灌胃,另两组采用20 mg/kg别嘌醇片、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两组均1次/d,连续10 d,第10天灌胃60 min时采用磷钨酸比色法检测两组血清尿酸。另取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1、2、3、4组,1、2组分别采用宽筋藤提取物高、低剂量灌胃,3、4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均1次/d,连续12 d,第12天灌胃1 h取1、2、3组大鼠,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0.15 m L 100 g/L MSU,制作痛风性炎症大鼠模型,分别于注射前后的第1、2、3、4、5、6 h观察各组大鼠右后足跖肿胀情况,计算其肿胀度。结果 A组宽筋藤提取物高剂量、中剂量干预者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均低于A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者(P均<0.05)。3组大鼠右后足足跖肿胀度明显高于4组(P均<0.05)。注射1、3 h时,1、2组大鼠右后足足跖肿胀度低于3组(P均<0.05);注射2、5 h时,1、2组大鼠右后足足跖肿胀度高于3组(P均<0.05);注射4 h时,1组大鼠右后足足跖肿胀度低于3组,2组大鼠右后足足跖肿胀度高于3组(P均<0.05);注射6 h时,1组大鼠右后足足跖肿胀度低于3组(P<0.05)。结论宽筋藤提取物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宽筋藤提取物可预防大鼠痛风性炎症。

    2017年07期 v.57;No.103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成年小鼠心脏c-kit~+干细胞的分离及诱导分化

    文德重;周敏;薛松;姜爱侠;黄日太;

    目的从成年小鼠心脏中分离、纯化c-kit+干细胞,并观察其诱导分化结果。方法取C57BL/6雄性小鼠3只,取心脏组织,将心脏解离成单个细胞。采用CD45磁珠、c-kit磁珠分选得到c-kit+干细胞。鉴定细胞纯度,观察细胞表型。观察所得心脏c-kit+干细胞球的形成情况,对其进行诱导分化,采用RT-PCR法观察诱导分化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物α-SMA和sm-22α、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v WF、心肌细胞标志物c Tn T、心脏干细胞标志物c-kit,观察诱导分化的细胞表型。结果心脏c-kit+干细胞c-kit+纯度为89.3%,心脏干细胞表面表达c-kit抗体。原代c-kit+干细胞生长缓慢,传代后细胞生长较快,悬浮培养可形成心脏c-kit+干细胞球。与诱导第0天比较,诱导分化第14 d时心脏干细胞α-SMA、sm-22α、v WF、c Tn T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c-kit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心脏c-kit+干细胞在心肌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中培养14 d左右可见c Tn T阳性细胞。心脏干细胞在无LIF的培养基中培养14天可见v WF、α-SMA阳性细胞。结论成功从成年小鼠心脏分离心脏c-kit+干细胞,所得c-kit+干细胞c-kit+纯度高,可成功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2017年07期 v.57;No.103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REWS、BAP-65评分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预测效能

    黄文婷;崔妙玲;蒋云;王自秀;陆汪洋;柯斓;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系统早期预警评分(CREWS)与BAP-65评分对普通住院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MV)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11例普通住院病房AECOPD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MV分为行MV者(观察组)和未行MV者(对照组)。于入院24 h内对211例纳入者进行CREWS、BAP-65评分,观察CREWS、BAP-65评分对AECOPD患者是否需要MV治疗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CREWS分别为(5.91±2.67)、(3.39±1.74)分,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BAP-65评分等级为Ⅰ级7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Ⅳ级4例、Ⅴ级0例,对照组分别为31、97、36、2、0例,两组相比,P<0.05。CREWS、BAP-65评分预测AECOPD患者是否需要MV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79与0.598。两种评分的AUROC分别与AUROC=0.5比较,P均<0.05。CREWS预测普通住院病房AECOPD患者行MV的AUROC明显高于BAP-65评分的AUROC,P<0.05。CREWS预测患者是否需要MV的最佳截断点为>5分,灵敏度为51.11%,特异度为86.75%;BAP-65评分预测患者是否需要MV的最佳截断点为>Ⅱ级,灵敏度为42.22%,特异度为77.11%。结论 CREWS、BAP-65评分均可用于预测普通住院病房AECOPD患者是否需要MV治疗,但CREWS对普通住院病房AECOPD患者是否需要MV的预测效能优于BAP-65评分。

    2017年07期 v.57;No.1033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新等位基因A~*33∶88家系调查及A~*33∶88模拟蛋白质三级空间结构分析

    裴永峰;李恒聪;黄惠妮;吴国光;

    目的对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新等位基因A*33:88进行家系调查,初步分析A*33:88模拟蛋白质三级空间结构。方法 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先证者)及其父母,抽取先证者及父母静脉血5 m L,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ABO、Rh红细胞血型。取抗凝全血200μL,提取DNA后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基于测序的分型技术(PCR-SBT)方法进行HLA分型(HLA-A、HLA-B、HLA-DRB1位点分型)。采用SWISS-MODEL方法,以同源性最高的HLA-A*3α链为模板进行构建,得到模拟的A*33:88蛋白质三级结构并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父母血型均为O型,Rh血型均为D/Cc Ee,符合遗传规律。先证者HLA-A位点分别为A*11∶01、A*33∶88,先证者父亲为A*33∶03、A*33∶03,先证者母亲为A*11∶01、A*11∶01,A*33∶88和A*33∶03∶01的差异是在第3外显子475位的G>A,密码子135由GCG变为ACG,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A)转变为苏氨酸(T)。A*33∶88模拟蛋白质三级空间结构与A*33∶03∶01模拟蛋白质三级空间结构相比,编码氨基酸在135位由非极性疏水氨基酸(A)转变为极性亲水氨基酸(T),改变的氨基酸位于抗原肽结合区α-螺旋(132-178)位置,此位置为抗原(多肽)结合凹槽的侧壁。结论 HLA新等位基因A*33:88(HWS10022752)不由先证者母方突变所致,可能由父方产生突变所致,该突变能正常遗传给后代。A*33:88的蛋白质模拟三级空间结构分析,显示替代氨基酸位于抗原肽结合区α-螺旋上。

    2017年07期 v.57;No.103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nI、NT-proBNP、H-FABP及MYO水平观察

    柳彩侠;卜林;孙东;

    目的观察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肌钙蛋白Ⅰ(Tn I)、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水平变化,寻找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83例CKD患者,分为CKD 1~2期非CRS者28例(1组)、CKD 3~4期非CRS者14例(2组)、CKD 1~2期CRS者19例(3组)、CKD 3~4期CRS者22例(4组)。另选同期我院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空腹静脉血,检测各组外周血Tn I、NT-proBNP、MYO、H-FABP水平,计算H-FABP与MYO的浓度比值(F/M)。检测各组肾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观测各组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对照组、1、2、3、4组外周血Tn I比较,P均>0.05;对照组、1、2、3、4组外周血NT-proBNP分别为20、36、159、249、372 pg/m L,组间比较,P均<0.05;2、3、4组MYO、H-FABP均高于1组及对照组,且2组均高于1组,4组均高于3组(P<0.05);F/M在3、4高于1、2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T-proBNP、H-FABP、MYO水平升高,F/M升高。F/M受GFR的影响最小,可作为慢性心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

    2017年07期 v.57;No.103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局部~(125)I粒子植入联合丹皮酚灌胃对裸鼠肺癌移植瘤的治疗观察

    邓咏梅;李园;张金山;刘少颜;

    目的观察局部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丹皮酚灌胃对A549裸鼠肺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Balb/c裸鼠52只,均制作A549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13只。A组采用丹皮酚150 mg/kg灌胃治疗,1次/d,共治疗14 d;B组采用直视下经皮穿刺125I(0.4 mci/粒)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C组先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治疗,后采用150 mg/kg丹皮酚灌胃,1次/d,共治疗14 d;D组为"冷粒子"(表观活度为0)植入对照。治疗14 d时处死各组裸鼠,称取瘤重(g),计算肿瘤体积、肿瘤抑制率。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各组肿瘤细胞水通道蛋白5(AQP5)、生存素(Survivin)蛋白。结果治疗14 d时A、B、C组瘤重均低于D组(P均<0.05),A、B、C组肿瘤体积均小于D组(P均<0.05);A、B、C组抑瘤率分别为35.6%、57.3%、74.4%,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B、C、D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0.15%±3.07%、46.00%±12.00%、67.30%±9.80%、9.49%±1.52%,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B、C、D组AQP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8.5%、27.3%±5.4%、33.9%±7.6%、28.4%±6.1%,B、D组比较,P<0.05。A、B、C、D组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0%±7.0%、16.0%±5.0%、9.5%±2.4%、43.0%±11.0%,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局部125I粒子植入联合丹皮酚灌胃对A549裸鼠肺癌移植瘤的的抑瘤效果较好,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肿瘤组织AQP5蛋白表达、下调Survivin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2017年07期 v.57;No.103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蒿琥酯对耐地塞米松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增殖及NF-κB p65、P-gp表达影响

    欧瑞明;周长华;谭友平;刘爽;钟启;张青;杜苑苑;郑丽玲;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耐地塞米松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MM.1R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M.1S、对塞米松敏感的MM细胞株MM.1R,各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青蒿琥酯组、地塞米松+青蒿琥酯组,分别加入等量培养液、20 ng/m L的地塞米松、25μg/m L的青蒿琥酯、20 ng/m L的地塞米松+25μg/m L的青蒿琥酯,观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取MM.1R细胞加入终浓度为25μg/m L的青蒿琥酯,分别于给药前、给药24 h、给药48 h检测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P糖蛋白(P-gp)蛋白的表达。结果给药24 h时,MM.1S细胞地塞米松组、青蒿琥酯组、地塞米松+青蒿琥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41%±2.75%、29.07%±2.71%、68.92%±4.12%,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给药24 h,MM.1R细胞地塞米松组、青蒿琥酯组、地塞米松+青蒿琥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对为4.13%±3.10%、27.43%±2.67%、60.14±3.24%,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青蒿琥酯给药前、给药24 h、给药48 h,MM.1R细胞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0.21、0.42±0.13、0.23±0.08;P-g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9、0.43±0.13、0.25±0.09,随干预时间增加,MM.1R细胞NF-κB p65、P-g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青蒿琥酯可抑制MM.1S以及MM.1R细胞的增殖,与地塞米松联用有协同效应。青蒿琥酯抑制MM.1R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为下调NF-κB p65、P-gp蛋白的表达。

    2017年07期 v.57;No.103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转染HBV Creg DNA的小鼠肝细胞表面干性分子表达观察

    罗昊翔;顾隆;贺礼红;姜文敏;李佳佳;

    目的观察转染pc DNA3.1-HBV Creg DNA质粒的小鼠肝细胞表面干性分子CD44、CD90、CD133的表达变化。方法从含有pc DNA3.1-HBV Creg DNA质粒的Ecoli DH5α菌株中提取pc DNA3.1-HBV Creg DNA质粒。取SPF级正常小鼠的肝细胞,常规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加入50μL pc DNA3.1-HBV Creg DNA混合转染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转染前后小鼠肝细胞表面干性分子CD44、CD90、CD133表达。结果转染前,部分小鼠肝细胞CD90、CD133呈阳性,且阳性染色细胞都是圆形。未见有CD44阳性染色细胞。转染pc DNA3.1-HBV Creg DNA后,小鼠肝细胞表面干性分子CD44、CD90、CD133呈阳性染色。结论转染pc DNA3.1-HBV Creg DNA质粒的小鼠肝细胞表达CD44、CD90、CD133。HBV Creg DNA可能影响小鼠肝细胞表面干性分子CD44的表达。

    2017年07期 v.57;No.103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观察

    杨静;赵博;张雪宁;

    目的观察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变化。方法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只,观察组制备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于照射第1、2、3、5、7天各取4只大鼠,断头取脑组织,观察两组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脑组织ICAM-1总蛋白。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计算机视图处理软件检测两组脑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蛋白。结果照射第1、2、3、5、7天观察组ICAM-1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60±0.032、6.760±0.047、14.150±0.057、5.950±0.047、4.310±0.037,对照组为1.980±0.076,随时间延长,观察组ICAM-1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不同时间观察组ICAM-1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时间观察组脑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照射第3天时观察组脑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均<0.05)。结论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ICAM-1呈高表达,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高表达ICAM-1蛋白,可能参与了急性期内诱导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血栓等相关事件。

    2017年07期 v.57;No.103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球菌感染的膝关节置换兔局部低强度超声波刺激观察

    刘拴;张明勇;胡冰;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感染的膝关节置换兔局部低强度超声波刺激的效果。方法清洁级SD兔40只,采用膝关节试件(万古霉素骨水泥制作)对兔膝关节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只。术后第3天取两组兔于膝关节处紧贴膝关节后方穿刺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0.1 m L1次后,观察组予低强度超声辐射,1次/d,连续5 d。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第7天,采集两组颈动脉血检测两组血清万古霉素。术后第30天观察两组膝关节炎症情况,术后第30天处死兔,观察膝关节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情况,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感染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对照组血清万古霉素水平分别为(60.23±8.36)、(40.36±6.28)mmol/L,两组比较,P<0.05。术后第30天时观察组、对照组炎症评分分别为(2.13±0.08)、(3.12±1.02)分,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膝关节附近、关节腔内均可见炎症,但观察组炎症范围信号低,范围小。观察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较少,甚至没有菌落生长,对照组可见大量淡黄色的阳性葡萄球菌菌落。术后第30天时观察组、对照组感染评分分别为(2.23±0.79)、(4.84±0.13)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局部低强度超声波刺激可防治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

    2017年07期 v.57;No.103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于瑞冉;曾薇;单莉;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100例食管鳞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均留取癌组织(观察组)和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组织中磷酸化EGFR(P-EGFR),分析P-EGFR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癌组织中P-EGF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EGFR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P-EGFR低表达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均长于P-EGFR高表达者(P均<0.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EGFR高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P-EGFR高表达。P-EGFR高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EGFR可能是一个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2017年07期 v.57;No.103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NA-106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徐慧;郇金亮;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miRNA-106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30例PTC患者,均行PTC切除手术,术中留取PTC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标本。12例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术中留取甲状腺腺瘤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PTC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中miRNA-106a表达。分析miRNA-106a表达与PT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miRNA-106a表达在PTC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PTC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中miRNA-106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3±0.36、1.04±0.08、1.71±0.48,PTC组织中miRNA-106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甲状腺腺瘤组织(P均<0.05)。miRNA-106a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均<0.05),与PT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均>0.05)。miRNA-106a诊断PT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为0.721~0.956),以相对表达量3.14为界值时,miRNA-106a诊断PT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0%。结论 PTC组织中miRNA-106a高表达,其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miRNA-106a检测PT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2017年07期 v.57;No.103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仇昌智;陆永光;黄军章;陈丽媛;何东明;陈林;

    目的观察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抽取两组外周静脉血3 m L,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hs-CRP、IL-1、TNF-α。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血清EMPs,并分析hs-CRP、IL-1、TNF-α和EMPs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IL-1、TNF-α、EMPs间比较,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s-CRP、IL-1、TNF-α、EMPs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UAP患者血清hs-CRP、IL-1、TNF-α与EMPs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8,0.587,0.695;P均<0.01)。结论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的UAP患者血清hs-CRP、IL-1、TNF-α、EMPs的水平均降低。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能明显抑制UAP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患者内皮功能。

    2017年07期 v.57;No.103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张鹤;翟静波;

    目的分析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时间(S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5例死于晚期肿瘤的患者入院时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栓溶二聚体)、生化指标[胆碱酯酶(CHE)、白蛋白、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构建血清CHE水平预测晚期肿瘤患者ST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男性晚期肿瘤患者血清CHE、CEA均低于女性,P<0.05。以CHE值为自变量,ST为应变量,单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为:ST=0.023×CHE-15.51(t=9.527,β=0.002,95%CI:0.018~0.028,P<0.01),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清CHE水平可预测晚期肿瘤患者ST[OR(95%CI)为0.366(0.000~0.032),t=2.050,β=0.008,P<0.01]。结论血清CHE水平与晚期肿瘤患者ST线性相关。血清CHE水平可用于预测晚期肿瘤患者ST。

    2017年07期 v.57;No.103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简化院内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王喜丰;李刚;付群芳;俞小梅;张静;王文华;李俊;肖瑶;沈伟;

    目的探讨简化院内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2例患者,其中2014年收治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收治的3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内救治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简化的院内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溶栓7 d时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DNT、发病至溶栓时间、就诊至CT判读时间、就诊至生化报告时间、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溶栓7 d时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简化院内救治流程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效果。

    2017年07期 v.57;No.103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清5-羟色胺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曹位平;宋雷英;刘洪波;周学锋;罗永全;李淑珍;陈杰;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清5-羟色胺(5-HT)变化,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9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内皮舒张供能[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5-HT。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1年生存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DD、NEDD、血清5-HT水平与LVEF、1年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DD、NEDD、血清5-HT水平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LVEF、EDD、NEDD升高,血清5-HT水平下降,P均<0.05。随访1年,患者生存率为86.96%(80/92),与生存患者比较,治疗前死亡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LVEF、EDD、NEDD降低,血清5-HT水平升高,P均<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DD、NEDD与LVEF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8、0.782,P均<0.05),EDD、NEDD与1年生存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9、0.794,P均<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5-HT水平与LVEF、1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96、-0.787,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DD预测其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95.00%、94.57%、73.33%、98.70%;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EDD预测其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92.50%、92.39%、64.71%、98.67%;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5-HT水平预测其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97.50%、96.74%、84.62%、98.73%。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DD、NEDD降低,血清5-HT水平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DD、NEDD、血清5-HT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2017年07期 v.57;No.103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405例糖尿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指标观察

    夏雨;邹彩艳;文学琴;陈相好;谷俊莹;李永念;

    目的观察405例糖尿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对患者血糖、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5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 G、Ig M)和循环抗原(CAg),采集两组指尖末梢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抽取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3 m L检测两组血糖(GLU)、肝功能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酰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 ALB/Ucr)]。结果 DM组与对照组弓形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9.75%(80/405)、6.67%(10/150),两组比较,P<0.05。DM组弓形虫感染阳性者、DM组弓形虫感染阴性者及对照组血糖分别为(11.23±2.27)、(9.24±2.74)、(5.01±0.84)mmol/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DM组弓形虫感染阳性者、DM组弓形虫感染阴性者及对照组的Hb A1c分别为9.32%±1.98%、8.11%±1.27%、4.78%±0.59%,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DM组弓形虫感染阳性者血浆TP、ALB水平均低于DM组弓形虫感染阴性者和对照组(P均<0.05),DM组弓形虫感染阳性者外周血ALT水平高于DM弓形虫感染阴性者和对照组(P均<0.05)。DM组弓形虫感染阳性者、DM组弓形虫感染阴性者及对照组的SCr分别为(85.92±19.14)、(66.92±12.68)、(58.19±10.83)μmol/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弓形虫感染阳性者尿m ALB/Cr明显高于弓形虫感染阴性者及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弓形虫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弓形虫感染可能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且加重患者的肝肾功能损害。

    2017年07期 v.57;No.103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OSAHS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及其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陈实;李承红;孟庆华;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胰岛素抵抗(IR)指数变化,分析IR指数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OSAHS患者122例,根据睡眠检测结果分为轻度组36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42例;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情况。检测各组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2、核因子κB(NF-κB)、缺氧诱导因子(HIF-1)、脂联素及瘦素。分析OSAHS患者HOMA-IR与血清TNF-α、IL-6、IL-2、NF-KB、HIF-1水平的关系。结果重度组、中度组HOMA-IR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P均<0.05)。各组OSAHS患者血清NF-κB、HIF-1、IL-1、IL-6、TNF-α、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OSAHS患者HOMA-IR与血清NF-κB、HIF-1、IL-1、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67、0.419、0.257、0.224、0.315,P均<0.05)。结论 OSAHS患者HOMA-IR升高;血清炎症因子(TNF-a、IL-6、IL-2、NF-KB、HIF-1)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OSAH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2017年07期 v.57;No.1033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郜俊清;刘宗军;

    目的观察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前血压分为血压≥140/90 mm Hg者11例(1组)、血压<140/90 mmHg者19例(2组),两组均行RDN治疗,术后两组各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检测两组血压,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飞利浦i E3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观察两组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VST)。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行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1组收缩压分别为(167.2±12.7)、(132.7±7.9)mm Hg,舒张压分别为(89.5±10.1)、(72.7±6.1)mm Hg,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EF升高,LVDS、LVDD、VST降低,P均<0.05,且2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NT proBNP降低,P均<0.05;与2组比较,治疗6个月时1组NT pro BNP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增加,P均<0.05;与2组比较,治疗6个月时1组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RDN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2017年07期 v.57;No.103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同位螺钉辅助微创接骨板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效果观察

    唐果;薛锋;潘明芒;肖海军;喻都;鞠金勇;吕波;王永健;

    目的观察同位螺钉辅助微创接骨板(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共65足),分为观察组30例(30足)和对照组33例(35足)。观察组采用同位螺钉辅助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仅采用MIPPO技术治疗。术后五个月时记录患者术后骨折初始愈合时间(术后至X线观察到桥梁骨痂形成)、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计算术后5个月累积愈合率(CHR)、末次随访时以Johner-Wruhs方法[6]评价两组患肢功能,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骨折初始愈合时间分别为(48.17±13.12)、(65.94±19.09)d,二组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89.97±21.92)、(109.37±30.72)d,二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5个月CH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功能为优21例、良7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3.3%,对照组分别为20、10、4、1例及85.7%。二组优良率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8.57%,两组比较,P>0.05。结论同位螺钉辅助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

    2017年07期 v.57;No.103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6例

    戴海峰;徐丛;王智慧;刘凤;吕永明;李嘉;

    目的观察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高龄(年龄>60岁)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出院后每隔3个月随访1次。观察患者术后大小结节骨性愈合情况、肩关节假体位置。术后6个月采用双能X线测量患者左股骨颈骨密度。末次随访时采用肱骨近端骨折Neer评分及Constant评分系统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4.2个月。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大小结节均骨性愈合,假体无松动、下沉、脱位。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左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67±0.05)、(0.87±0.07)g/cm2,二者相比,P<0.05。末次随访时26例患者Neer评分为优1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8.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分别为(63.2±5.4)、(66.8±6.5)分,二者相比,P<0.05。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较好。

    2017年07期 v.57;No.103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全身及局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观察

    陶家停;尹宗生;高维陆;张辉;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TXA)的止血效果。方法 110例拟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30例,A组THA切皮前10 min静脉滴注15 mg/kg TXA,B组于THA术缝皮结束后向关节腔内局部注射1.5 g TXA,C组行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注射TXA。观察并记录三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情况、术后24 h引流量及术后Hb下降最大值。术后第5天采用VAS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三组疼痛情况。观察三组术后3个月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症状性肺栓(PE)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手术时间比较,P均>0.05。A、B、C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886.20±35.58)、(971.87±68.55)、(773.89±58.60)m 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围手术期输血率分别为14.29%(5/40)、21.21%(7/40)、7.14%(2/30),C组术后Hb下降最大值低于A、B组,P均<0.05;术后24 h引流量分别为(223.68±26.46)、(198.41±15.42)、(175.84±17.94)m 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术后第5天A组VAS评分高于B、C组,P均<0.05。结论 THA术中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注射TXA的止血效果较好,可降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且不增加血栓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滴注或局部注射。

    2017年07期 v.57;No.103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手法松解辅助关节囊粘连松解术治疗冻结肩(附31例报告)

    李亦丞;郭姝利;刘阳;吴林波;王震宇;张克远;

    目的观察手法松解辅助关节囊粘连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冻结肩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囊粘连松解术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观察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体侧内旋、体侧外旋),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采用ASES评分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时间33.1~44.2 min,平均37.8 min,住院时间为5~8 d,平均6.7 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17个月,平均13.3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时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体侧内旋、体侧外旋活动度均升高(P均<0.05)。术前、术后12个月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6.3±1.2)、(1.2±0.5)分,ASES评分分别为(46.3±6.7)、(90.2±3.0)分,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手法松解辅助关节囊粘连松解术治疗冻结肩效果良好。

    2017年07期 v.57;No.103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结合带组织中OTR、PKCβ、CPI-17表达观察

    刘燕;孔红霞;周俊杰;陈雁南;杨立;王玉霞;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AM)患者子宫结合带(JZ)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TR)、蛋白激酶Cβ(PKCβ)、蛋白激酶C磷酸酶抑制蛋白17(CPI-17)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45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AM)患者(AM组)及45例因宫颈CINⅡ~Ⅲ或卵巢良性肿瘤行子宫切除的妇科患者(对照组)。两组术中均留取子宫JZ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JZ区组织中OTR、PKCβ、CPI-17蛋白及mRNA。结果 AM组OTR、PKCβ、CPI-17及磷酸化CPI-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35/45)、84.4%(38/45)、71.1%(32/45)、82.2%(37/45),对照组分别为17.8%(8/45)、22.2%(10/45)、60.0%(27/45)、20.0%(9/45),AM组OTR、PKCβ、CPI-17及磷酸化CPI-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组JZ组织中OTR、PKC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患者JZ区组织中OTR与PKCβ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3,P<0.05),PKCβ蛋白与CPI-1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OTR、PKCβ、CPI-17在AM患者JZ区组织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AM的发生、发展。

    2017年07期 v.57;No.1033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采用Avaulta经阴实施前盆腔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观察

    韦玮;吴伟英;方梓羽;

    目的观察经阴道爱唯他盆底修复系统(Avaulta)前盆腔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存在前、中盆腔联合缺陷的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阴道前壁膨出Ⅲ度26例、阴道前壁膨出Ⅳ度13例,均行经阴道Avaulta前盆腔重建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第2天采用疼痛NR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POP-Q评分评价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采用术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I-20)、术后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OP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ARDI-8)、排尿困扰量表(UDI-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3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50 min,术中出血量50~300(135±69.5)m L,所有患者术中无膀胱、直肠损伤。术后第2天疼痛NRS评分1~8(3.3±1.8)分。10例出现术后发热,3例患者出现网片暴露,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所有患者术后腰骶及阴部不适、盆腔器官下坠感消失。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POP-Q评分降低,P均<0.05。随时间增加,39例患者PFIQ-7、PFDI-20、POPDI-6、CARDI-8、UDI-6评分均降低,P均<0.05。结论经阴道Avaulta前盆腔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较好。

    2017年07期 v.57;No.103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

    许平;梁莹莹;申青华;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因素、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336例NICU内机械通气≥48 h的患儿,根据人工气道吸取肺部分泌物的培养结果分为发生VAP者125例(VAP组)与未发生VAP者211例(非VAP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母孕期是否合并妊高症、是否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分娩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是否重复插管、住院天数等机械通气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Losgitic回归分析其发病的影响因素。收集336例患儿的气管导管末端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两组性别、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重复插管、住院天数、PS应用相比,P均<0.05;多元Losgitic回归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重复插管、住院天数为NIUC内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NICU内患儿的气道分泌物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氏菌(30.6%)、大肠杆菌(23.6%)、白假丝酵母菌(16.8%)、铜绿假单胞菌(3.2%)是其主要菌株。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40%)为主。对大肠杆菌的敏感率超过80%的抗生素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肺炎克雷伯杆菌敏感率超过80%的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超过80%的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100%敏感,而对红霉素、哌拉西林均100%耐药。结论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4 d、重复插管、住院天数≥14 d是新生儿VAP的独立影响因素,重复插管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新生儿VAP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疗中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

    2017年07期 v.57;No.1033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在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

    贾俊蒙;毕巍;武斐;刘吉祥;

    目的观察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在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共75耳),低频下降型19耳、高频下降型20耳、平坦下降型22耳和全聋型14耳,根据不同听力类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疗程14 d,治疗后判定疗效,计算治疗总有效率;同龄听力正常人20例(40耳)为对照,分别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行高(55.1次/s)刺激率ABR检测;观察不同高刺激率ABR引出情况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16耳、显效14耳、有效12耳,治疗总有效率56%。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刺激率ABR引出率为73.33%(55/75),Ⅰ~Ⅴ波间期差值(△IPLⅠ~Ⅴ)异常率为63.63%(35/75);健康对照者分别为100%(40/40)、5%(2/40),两者高刺激率ABR引出率、△IPLⅠ~Ⅴ异常率比较,P均<0.01。A、B、C组分别为35、20、20耳。A、B两组突聋患者中不同听力曲线所占比例相近(P>0.05);A、B组与C组不同听力曲线所占比例比较,P均<0.05。A、B、C组治疗总有效率51.43%、85%、35%,A、B两组比较,P<0.05。A、B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均<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刺激率ABR、△IPLⅠ~Ⅴ异常比例升高,且△IPLⅠ~Ⅴ异常或未引出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高刺激率ABR可作为评估突聋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2017年07期 v.57;No.1033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浓缩生长因子在上颌窦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观察

    史衍康;胡立华;韩晓辉;马利;黄圣运;张东升;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CGF)在上颌窦穿孔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上颌窦穿孔并需要进行手术修补的患者15例(因上颌后牙根尖病变致上颌窦底骨质缺如5例,上颌牙种植手术致上颌窦穿孔2例,拔牙术后上颌窦穿孔8例),在上颌窦穿孔修补术中将制备好的CGF凝胶填塞入拔牙窝或种植窝内,将制备好的CGF膜片置于创面牙槽嵴顶。术后定期复查,检查牙龈和牙槽骨愈合情况。结果 15例术后随访均无不适症状,均未出现感染及瘘道,术后3个月牙龈色泽正常,牙槽窝骨愈合。结论在上颌窦穿孔修补术中应用CGF有助于上颌窦穿孔的修复,术后牙龈和牙槽骨愈合良好。

    2017年07期 v.57;No.1033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3667例恒牙牙髓病变类型分析

    张秋;吴悠;王瑶;朱婷婷;胡焱;

    目的分析3 667例恒牙牙髓病变类型。方法收集3 667例恒牙牙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恒牙牙髓病变的类型。结果 3 667例患者中男1 517例(41.37%)、女2 150例(58.63%),男女比例1:1.42。3 667例患者中可复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髓钙化、牙内吸收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1%、22.36%、63.57%、3.79%、8.43%、0.65%、0.19%,其中慢性牙髓炎所占比例最高,牙髓钙化和牙内吸收所占比例最低。男性患者中逆行性牙髓炎(6.00%)所占比例高于女性(2.23%),二者比较,P<0.05,男性病例中慢性牙髓炎(61.50%)所占比例低于女性(65.02%),二者比较,P<0.05。可复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髓钙化、牙内吸收患者年龄分别为(26.89±13.99)、(46.77±15.26)、(43.98±16.94)、(55.41±11.48)、(45.82±16.84)、(36.67±16.04)、(25.00±9.02)岁。男性患者6~11岁所占比例(1.05%)明显高于女性患者(0.28%),P<0.05,男性患者19~34岁所占比例(20.63%)明显低于女性患者(25.07%),P<0.05。结论慢性牙髓炎是主要的恒牙牙髓病变类型,牙髓钙化和牙内吸收类型少见。男性好发逆行性牙髓炎,女性好发慢性牙髓炎。

    2017年07期 v.57;No.1033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环境污染与眼表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吴安花;谭钢;邵毅;李娟;

    目前环境污染主要指大气污染、室内污染、光污染等。眼表疾病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指损伤眼表结构及功能的疾病。大气污染物NO_2、SO_2、O_3、PM_(10)与非特异性结膜炎的发病有关,臭氧浓度增高和湿度降低可导致干眼症,空气污染与眼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大气污染物导致眼表疾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甲醛、丙烯醛和颗粒物质等室内污染物可诱导氧化应激和改变泪膜和眼表的细胞因子含量,可导致眼部不适、泪膜不稳定、眼部炎症和干眼症。烟雾对眼表损伤的可能机制是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增加了眼泪蒸发或减少泪膜稳定性及人眼表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和黏蛋白的含量,导致泪膜的质或量的异常,从而减少泪液分泌,引起眼部干涩等不适。光污染主要为紫外线辐射,长期慢性紫外线辐射可导致结膜黄斑、气候性角膜疾病、角膜炎、翼状胬肉等眼表疾病发病率升高。

    2017年07期 v.57;No.1033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朱珠;陈安林;彭丹;闵迅;陈泽慧;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世界性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流产、不孕不育、发热、关节炎症及肝脾肿大等。细菌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其中细菌学诊断是诊断布病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环境要求高、检出阳性率低、敏感性不强。血清学检测技术是现有的诊断布鲁氏菌病最广泛的方法,主要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BPT法检测成本低、敏感性强、操作简单,但特异性较低。SAT法特异性、准确性均较好,可用于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适合小量样本检测。ELISA法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与RBPT、SAT联合应用。布鲁氏菌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化学疗法和中医疗法。

    2017年07期 v.57;No.1033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炎、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杭敏;王兴田;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发病报告传染病首位,按病程和病情演变情况可分为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弹性成像技术主要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瞬时弹性成像、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可无创检测肝脏硬度值而间接评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病情严重程度。

    2017年07期 v.57;No.103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序贯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程其娇;国科;陈安海;

    序贯疗法是一种新型幽门螺杆菌(Hp)根除方法。经典序贯疗法(10 d序贯疗法)前5天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阿莫西林,后5 d应用PPI+克拉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三联疗法。含铋剂序贯疗法可能会提高Hp根除率。但目前序贯疗法的最佳疗程(10、12、14 d)尚未确定。序贯疗法常用于一线初次治疗的患者。多数序贯疗法疗效优于7 d标准三联治疗方法,少数疗效优于10 d标准三联治疗方法,但与14 d标准三联治疗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序贯疗法总体疗效优于非铋剂四联疗法,但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但考虑抗生素成本、患者经济负担,序贯疗法更优于铋剂四联方案。序贯疗法在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的地区需慎重使用,治疗效果不如混合疗法。

    2017年07期 v.57;No.103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