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2型糖尿病合并肝癌患者癌组织RAGE、MKK7、JNK1表达变化及意义

    蒙丽恒;黄耀;徐梦婕;周嘉;李励;秦映芬;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7(MKK7)及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1(JNK1)在2型糖尿病合并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肝癌患者18例(DMHC组)、单纯肝癌患者30例(HCC组),取两组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RAGE、MKK7及JNK1表达;分析两组癌组织RAGE、MKK7、JNK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DMHC组和HCC组癌组织RAGE、MKK7、JNK1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且DMHC组癌组织MKK7、JNK1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HCC组癌组织(P均<0.05)。HCC组低分化者RAGE、MKK7、JNK1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高分化者,DMHC组低分化者MKK7、JNK1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高分化者(P均<0.05)。DMHC组和HCC组癌组织RAGE、MKK7、JNK1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RAGE表达升高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MKK7、JNK1表达升高可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MKK7和JNK1可能在一定水平上受RAGE的调控。

    2017年08期 v.57;No.103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多态性与胃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钟兰;黄涛;谢贤和;符生苗;高允锁;吴华;钟佩君;

    目的探讨X射线损伤交叉互补蛋白1(XRCC1)Arg194Trp位点多态性与胃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胃癌患者8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基因型。所有患者术后接受以奥沙利铂为主的一线化疗方案,根据化疗效果分为化疗敏感者和化疗耐药者,分析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存在Arg/Arg、Arg/Trp、Trp/Trp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2.5%(34/80)、50.0%(40/80)、7.5%(6/80);三种基因型分布满足HardyWeiberg基因遗传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Arg/Arg、Arg/Trp、Trp/Trp基因型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TNM分期、化疗方案等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0例患者中,化疗敏感(完全缓解+部分缓解)39例(48.8%),耐药(稳定+进展)41例(51.2%);Arg/Trp、Trp/Trp基因型者化疗敏感率均显著高于Arg/Arg者(P均<0.05),Arg/Trp与Trp/Trp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基因Arg194Trp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有关;检测Arg194Trp位点多态性可为胃癌化疗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2017年08期 v.57;No.103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血清HBcrAg、线性化HBs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朱嫦琳;薛雄燕;陈展泽;谷愉愉;许扬扬;李炜煊;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 Ag)及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O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OBI患者63例(OBI组)、体检健康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cr Ag、线性化HBs Ag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OBI的诊断效能。结果 OBI组和对照组血清HBcr Ag阳性率分别为90.5%和10.7%,线性化HBs Ag阳性率分别为42.9%和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125.5、42.9,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HBV DNA与HBcr Ag、HBV DNA、线性化HBs Ag均呈正相关(R2分别为0.471 4、0.122 2、0.086 8,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诊断OB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95%CI为0.864~0.946)、0.683(95%CI为0.616~0.74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AUC为0.895(95%CI为0.846~0.933),血清HBcr Ag对OBI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线性化HBs Ag(Z=6.134,P<0.05),二者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其对OBI的诊断效能(Z=0.657,P>0.05)。当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0 U/m L、0.48 IU/m L时,血清HBcr Ag诊断OB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线性化HBs Ag( χ~2=121.4,P<0.05),特异性稍低于线性化HBs Ag( χ~2=3.034,P>0.0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单独检测HBcr Ag并未明显提高( χ~2分别为1.322、3.802,P均>0.05)。结论血清HBcr Ag与HBV 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OBI的诊断效能优于线性化HBs Ag,但联合检测HBcr Ag、线性化HBs Ag并不能提高其诊断效能;血清HBcr Ag可单独作为诊断OBI的血清学指标。

    2017年08期 v.57;No.103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烯紫杉醇联合反义miR-21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赵欣;王春立;李楠;马涛;尤胜义;

    目的探讨多烯紫杉醇(DTX)联合反义miR-21(AS-miR-2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7种浓度DTX筛选对人胰腺癌Mia Pa Ca-2细胞增殖抑制最佳的IC50(15μmol/L)进行后续试验。随机将Mia Pa Ca-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组、DTX组、AS-miR-21组、DTX+AS-miR-21组。ASmiR-21组、DTX+AS-miR-21组转染AS-miR-21,无义序列组转染Lipofectamine2000,均转染24 h;DTX+AS-miR-21组转染后予15μmol/L的DTX作用48 h;空白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DTX组加入15μmol/L的DTX作用48 h。收集各组细胞,RT-PCR法检测miR-21的相对表达量,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无义序列组、空白对照组比较,AS-miR-21组、AS-miR-21+DTX组miR-21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组比较,DTX组、AS-miR-21组、DTX+AS-miR-21组克隆数目明显降低、早期凋亡率明显升高、CDK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以DTX+AS-miR-21组变化最明显(P均<0.05)。结论 DTX联合AS-miR-21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早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DK5表达下降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联合西红花苷对肝癌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赖玲林;肖苑;彭小芳;冷恩念;莫镇涛;李文娜;陈阳;李意奇;

    目的观察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CAEF)联合西红花苷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肝癌细胞Hep G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油酸诱导组、辛伐他汀组、CAEF组、联合用药组。油酸诱导组、辛伐他汀组、CAEF组、联合用药组分别加入油酸诱导脂肪变性模型;同时,辛伐他汀组加入10μmol/L的辛伐他汀10μL,CAEF组加入25 mg/L的CAEF 10μL,联合用药组加入含1μmol/L西红花苷、30μmol/L绿原酸、10μmol/L京尼平苷、10μmol/L槲皮素的混合液10μL;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等体积培养基。取各组干预48 h细胞,行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中性脂滴含量。取干预24、48 h细胞上清液,检测TC、TG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ABCA1、SREBP2、CYP7A1、LXRα、AMPK2α、HMGCR)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MGCR蛋白表达。结果辛伐他汀组、CAEF组、联合用药组干预48 h,细胞内中性脂滴含量明显降低,其作用强度依次为联合用药组>CAEF组>辛伐他汀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CAEF组、联合用药组干预24、48 h时细胞外液TC、TG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外液TC、TG含量依次为联合用药组>CAEF组>辛伐他汀组(P均<0.05)。CAEF组、联合用药组ABCA1、CYP7A1、AMPK2αmRNA表达明显升高,SREBP2、HMGC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此外,联合用药组LXR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CAEF组、联合用药组HMGC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降低最明显(P均<0.05)。结论 CAEF联合西红花苷可协同抑制肝癌细胞脂质积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癌细胞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小G蛋白Rab5对表达在HEK293细胞上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

    周丹;刘雪茹;李涛;刘力;谭晓秋;刘玉林;

    目的探讨小G蛋白Rab5对HEK293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HEK293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Rab5WT组、Rab5CA组和Rab5DN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进行转染,Control组转染Flag-h Slo1-GFP质粒和对照质粒pc DNA3.1,Rab5WT组转染Flag-h Slo1-GFP质粒和Rab5WT质粒,Rab5CA组转染Flag-h Slo1-GFP质粒和Rab5CA质粒,Rab5DN组转染Flag-h Slo1-GFP质粒和Rab5DN质粒,每组两种质粒总量为4μg,按质量比1∶1共转染至3.5 mm培养皿中。转染72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在70%以上时,采用膜片钳、Western blotting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Rab5对HEK293细胞BKCa的作用。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Rab5WT组、Rab5CA组BKCa全细胞电流密度明显增加,而Rab5DN组明显降低;Rab5WT组、Rab5CA组BKCa膜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而Rab5DN组明显降低(P均<0.05);Rab5WT组、Rab5CA组Flag+/GFP+明显增加,而Rab5DN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Rab5能够明显增加表达在HEK293细胞上的BKCa电流及细胞膜上的表达,并可促进BKCa向质膜的转运过程。

    2017年08期 v.57;No.103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肺鳞癌组织PD-L1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王玲玲;高颖;沈冰;昌红;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肺鳞状细胞癌(简称肺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肺鳞癌组织90例份、正常肺组织15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表达,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鳞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率为66.67%(60/90),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表达,二者比较P<0.01。肺鳞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吸烟史无关(P均>0.05),与p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PD-L1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D-L1阳性、淋巴结转移、p 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肺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肺鳞癌组织PD-L1表达升高,其表达变化可促进肺鳞癌的进展和转移;检测PD-L1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2017年08期 v.57;No.103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外源性硫化氢对肝星状细胞TGF-β_1表达的影响

    程敏;郑勇;陈卫刚;康馨丹;张迪;徐丽红;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SC-T6,随机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和硫氢化钠(Na HS)50、75、100、200μmol/L组,空白对照组仅给予L-DMEM,Na HS 50、75、100、200μmol/L组分别给予含相应浓度Na HS的L-DMEM,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qRT-PCR法检测各组TGF-β_1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各组均可见TGF-β_1表达,证实各组HSC-T6均处于活化状态,可模拟肝纤维化状态下的HSC。培养48 h,Na HS 50μmol/L组TGF-β_1蛋白和mRNA表达最低,Na HS 75μmol/L组TGF-β_1蛋白和mRNA表达已明显升高,但仍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Na HS100、200μmol/L组TGF-β_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性H2S可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其机制与抑制TGF-β_1表达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沉默葡萄糖调节蛋白75对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康强;邹浩;刘立鑫;王连敏;赵松凌;张小文;

    目的探讨沉默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CCLM3,随机分为对照组、siRNA-1组、siRNA-2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导入siRNA-1组(上游序列5'-GAGACGGUUUCCAAAUGAATT-3',下游序列5'-UUCAUUUGGAAACCGUCUCTT-3')、siRNA-2组(上游序列5'-GCUCUAAGGCUUCCAACCUTT-3',下游序列5'-AGGUUGGAAGCCUUAGAGCTT-3'),对照组不予干扰序列。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GRP75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转染2、24、48、96 h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siRNA-2组GRP75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以siRNA-2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siRNA-2组各时点细胞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1),且以siRNA-2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siRNA-2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均<0.01),且siRNA-2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沉默GRP75表达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凋亡。

    2017年08期 v.57;No.103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在裸鼠食管癌种植瘤形成中的作用

    徐志彬;郑秀丽;吴明利;王士杰;袁丽;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阶段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对裸鼠食管癌种植瘤形成的影响。方法从人正常食管组织、食管癌前病变组织、食管癌组织中分离、培养正常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NFs)、食管不典型增生间质成纤维细胞(AFs)和食管癌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并与食管癌细胞ECa109按1∶1混合。选择裸鼠80只,随机分为ECa109组、NFs+ECa109组、AFs+ECa109组、CAFs+ECa109组,每组20只。分别于裸鼠右肩胛皮下接种ECa109、NFs+ECa109、AFs+ECa109、CAFs+ECa109。比较四组成瘤率、成瘤时间以及肿瘤组织α-SMA、PCNA阳性染色情况和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成瘤率:NFs+ECa109组、AFs+ECa109组、CAFs+ECa109组均为100%,ECa109组为80%。成瘤时间:AFs+ECa109组、CAFs+ECa109组明显短于ECa109组、NFs+ECa109组(P均<0.05),而AFs+ECa109组与CAFs+ECa109组、ECa109组与NFs+ECa109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α-SMA染色:ECa109组为弱阳性,NFs+ECa109组、AFs+ECa109组、CAFs+ECa109组均为强阳性。PCNA阳性表达率:四组均为100%。MVD:AFs+ECa109组、CAFs+ECa109组明显多于ECa109组、NFs+ECa109组(P均<0.05),AFs+ECa109组与CAFs+ECa109组、ECa109组与NFs+ECa109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与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表型发生改变的AFs和CAFs促癌作用更强。

    2017年08期 v.57;No.1034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MP4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马松林;张姮;廖宇圣;徐丹;吴杰;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在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传代培养胃癌细胞MGC-803,随机分为BMP4组、anti-BMP4组和对照组。BMP4组、anti-BMP4组分别加入基因重组BMP4、anti-BMP4抗体,对照组加入等量阴性血清。培养48 h,分别取三组细胞,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划痕实验)、侵袭能力(Transwell小室法),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nail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BMP4组划痕愈合率为(80.6±7.3)%,anti-BMP4组为(43.2±2.6)%,对照组为(39.9±1.7)%;BMP4组侵袭细胞数为(83.2±5.3)个,anti-BMP4组为(49.7±3.1)个,对照组为(46.9±4.6)个;BMP4组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高于anti-BMP4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anti-BMP4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P4组Snail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4.3±0.20,anti-BMP4组为1.4±0.23,对照组为1.0±0.17;BMP4组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5.3±0.59,anti-BMP4组为1.9±0.29,对照组为2.1±0.17;BMP4组Snail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nti-BMP4组、对照组(P均<0.05),而anti-BMP4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MP4能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nail表达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姜黄素对ALD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机制

    董雪娜;徐力力;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酒精性肝病(ALD)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持续乙醇灌胃法建立小鼠ALD模型。同期,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姜黄素50、100、200 mg/(kg·d)灌胃,持续4周。观察各组体质量、肝质量、肝脏指数以及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检测各组血清ALT、AST、TG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姜黄素中、高剂量组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和T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姜黄素中、高剂量组肝组织GSH含量以及SOD、GSH-Px酶活性显著升高(P均<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肝组织TNF-α、MCP-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姜黄素对ALD小鼠具有肝保护作用,以姜黄素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低频超声联合载顺铂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孙佳星;蔡爱露;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载顺铂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OVCAR-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组、顺铂组、超声联合顺铂组和超声联合顺铂微泡组。各组常规培养,顺铂组、超声联合顺铂组加入顺铂至终浓度为10μg/m L;超声联合顺铂微泡组加入载顺铂超声微泡造影剂至顺铂终浓度为10μg/m L;超声联合顺铂组、超声联合顺铂微泡组同时予低频超声处理3 min。超声组仅予低频超声处理3 min,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Bax、Bcl-2和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细胞增殖能力:超声联合顺铂微泡组<超声联合顺铂组<顺铂组<超声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细胞凋亡率:超声联合顺铂微泡组>超声联合顺铂组>顺铂组>超声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超声联合顺铂微泡组>超声联合顺铂组>顺铂组>超声组>对照组;Bcl-2的相对表达量:超声联合顺铂微泡组<超声联合顺铂组<顺铂组<超声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载顺铂微泡造影剂可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效果强于低频超声联合顺铂、单用低频超声或顺铂;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Caspase-3、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柠檬精油对变异链球菌及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及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王小玉;王玉芝;马丽;张向宇;

    目的探讨柠檬精油对变异链球菌及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及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药敏试验检测不同浓度柠檬精油作用后变异链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存活率,并记录最低抑菌浓度。将离体牙片置入无菌唾液中,形成获得性膜后,放入变异链球菌或白假丝酵母菌悬液中培养。取出牙片,经不同浓度柠檬精油处理(变异链球菌作用后的牙片柠檬精油浓度分别为0.563、0.281、0.141、0.071 mg/m L,白假丝酵母菌作用后的牙片柠檬精油浓度分别为1.125、0.563、0.281、0.141 mg/m L),以不含柠檬精油的带菌培养基为阳性对照,记录洗脱液中的菌落数。结果随着柠檬精油浓度的升高,变异链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的存活率均逐渐降低。柠檬精油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63 mg/m L,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125 mg/m L。经0.563、0.281、0.141 mg/m L柠檬精油作用后变异链球菌洗脱液菌落数均低于阳性对照,经1.125、0.563、0.281 mg/m L柠檬精油作用后白假丝酵母菌洗脱液菌落数均低于阳性对照(P均<0.05)。结论柠檬精油可抑制变异链球菌及白假丝酵菌的生长;柠檬精油亚抑菌浓度即可抑制变异链球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在离体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2017年08期 v.57;No.103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醛脱氢酶活性与表达量变化及其意义

    田静;廖荣丰;韩惠杰;

    目的探讨醛脱氢酶(ALDH)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各20只。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钠缓冲液。两组分别于建模3天及建模8、16周检测体质量及血糖;建模8、16周各处死10只,检测视网膜组织ALDH活性和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bcl-2、bax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两组体质量随建模时间延长均明显增加(P均<0.05),但血糖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建模8、16周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建模8、16周ALDH活性和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模型组建模16周ALDH活性和表达量均低于建模8周(P均<0.05);对照组建模8、16周ALDH活性和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均>0.05)。模型组建模8、16周bcl-2、bax表达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且建模16周明显高于建模8周(P均<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ALDH活性与表达量升高,其活性与表达量变化可促进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且与凋亡严重程度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SP-1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丁法明;李娜;宓宝斌;毕丽丽;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AS模型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TSP-1重组体组、空质粒组、TSP-1 siRNA+TSP-1重组体组、TSP-1 siRNA+空质粒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干预,TSP-1重组体组尾静脉注射TSP-1重组体细胞悬液0.25μL,空质粒组尾静脉注射空质粒细胞悬液0.25μL,TSP-1 siRNA+TSP-1重组体组尾静脉注射TSP-1siRNA+TSP-1重组体0.25μL,TSP-1 siRNA+空质粒组尾静脉注射TSP-1 siRNA+空质粒0.25μL。各组干预后常规饲料喂养至第15周,心脏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ox-LDL;断颈处死,取胸主动脉,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斑块内部TSP-1表达。结果 TSP-1重组体组、空质粒组、TSP-1 siRNA+TSP-1重组体组、TSP-1 siRNA+空质粒组血浆ox-LDL水平依次降低,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SP-1重组体组TSP-1表达最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质粒组、TSP-1 siRNA+TSP-1重组体组、TSP-1 siRNA+空质粒组TSP-1表达依次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TSP-1表达与血浆ox-LDL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 TSP-1可促进AS大鼠血浆ox-LDL水平升高,对AS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2017年08期 v.57;No.103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MIF基因rs755622位点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覃立锋;吕晓丹;吕小平;黄力毅;陈兰;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rs755622位点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方法选择广西壮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44例(UC组)、克罗恩病(CD)患者101例(CD组),另选广西壮族健康志愿者202例(对照组),取各组肠黏膜组织,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MIF基因目的片段,并进行产物测序,结果在Gen Bank数据库上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所有目的片段的测序结果与Gen Bank数据库上序列一致。以CC基因型为参照,UC组GG、GC基因型与对照组同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CC基因型为参照,CD组GG、GC基因型与对照组同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C组、CD组G、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IF基因rs755622位点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IBD的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2017年08期 v.57;No.103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胃癌CINV患者血浆胃饥饿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王宏波;刘洋;公衍玲;

    目的探讨胃饥饿素(Ghrelin)在胃癌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INV)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02例,术后行FOLFOX4方案化疗1周期,化疗后出现CINV者74例(CINV组),未出现CINV者28例(非CINV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化疗前1天及化疗第2、3、4、6、12天检测血浆Ghrelin和胃排空率。血浆Ghrelin检测采用ELISA法,胃排空率检测采用标准试餐与钡条行上腹部X线摄片法。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血浆Ghrelin水平和胃排空率变化;分析CINV组胃排空率与血浆Ghrelin水平的关系。结果 CINV组血浆Ghrelin水平及胃排空率在化疗第2~4天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非CINV组二者变化不明显(P均>0.05);相关分析发现,CINV患者胃排空率与血浆Ghrelin水平下降呈直线相关关系(R2=0.814 3,P<0.05)。结论Ghrelin可能参与胃癌CINV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胃排空延缓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肠癌组织PTEN表达变化及意义

    严晓丽;苏永志;杜梦楠;刘海丽;郑纪宁;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肠癌患者65例,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P-糖蛋白(P-gp)表达;分析PTE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34/65)、76.9%(50/65);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2%(58/65)、75.4%(49/65)。大肠癌组织PTEN、P-gp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分别为8.613、4.279,P均<0.05)。PTEN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形态无关(P均>0.05),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大肠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和P-gp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PTEN表达降低,其表达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局部复发食管鳞癌再程三维适形放疗剂量选择及疗效评价

    姚春飞;魏洁;杜兴龙;项飞;吕星旺;

    目的评价不同再程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对局部复发食管鳞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鳞癌患者33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例。三组均行再程三维适形放疗,根据照射剂量不同,设为低、中、高剂量组(照射剂量分别为≥50.4~<54 Gy、≥54~≤60 Gy、>60~<66 Gy,1.8~2.0 Gy/次,1次/d,5次/周)。放疗结束1周,比较各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再程三维适形放疗。低剂量组近期缓解率为45.45%(5/11),中剂量组为90.91%(10/11),高剂量组为81.82%(9/11),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各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和上消化道反应,多为1~3级,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出现4级放射性损伤和治疗相关性死亡。低剂量组1年生存率为27.27%,中剂量组为72.72%,高剂量组为54.54%,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再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复发食管鳞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且较为安全,以照射剂量≥54~≤60 Gy时患者获益最大。

    2017年08期 v.57;No.103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miRNA-200c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李涛;牛丽娟;李曼;刘文宣;杨磊;马丽霞;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miRNA-200c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CC患者60例(HCC组)、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血清miRNA-200c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血清miRNA-200c表达的均数为界值,分为miRNA-200c高表达和miRNA-200c低表达者,比较二者生存时间。结果 HCC组及对照组血清miRNA-200c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1±0.11、0.78±0.13,两组比较P<0.01。HCC患者miRNA-200c低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有关(P均<0.01)。miRNA-200c高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miRNA-200c低表达者(χ2=8.551,P<0.01)。结论 HCC患者血清miRNA-200c低表达,其表达变化可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并与患者预后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前后门静脉、肝静脉血清CXCL9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丁远;王黎洲;黄学卿;李兴;宋杰;蒋天鹏;周石;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前后门静脉、肝静脉血清CXCL9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行TIPS的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80例,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93天,其中≥293天者37例,<293天者43例。分析8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4天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如CXCL9、胆红素、胆碱酯酶、白蛋白、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国际标准化比率、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PLT、门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生存时间≥293天者与<293天者上述指标变化,并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清CXCL9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生存时间≥293天者与<293天者术前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清CXCL9、Na+、血肌酐、尿素氮、胆红素水平以及术后门静脉压比较P均<0.05;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前门静脉血清CXCL9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61,95%CI为0.132~0.524,P<0.01)。术前门静脉血清CXCL9≥400 pg/m L者与<400 pg/m L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3、941天,二者比较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术后门静脉、肝静脉血清CXCL9水平明显降低;术前门静脉血清CXCL9水平≥400 pg/m L者预后较差。

    2017年08期 v.57;No.1034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DOS方案新辅助化疗用于老年进展期胃上部癌手术患者效果观察

    胡晓峰;武雪亮;杨东东;李磊;郭飞;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DOS方案)新辅助化疗对老年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DOS组、SOX组、对照组,每组25例。DOS组行DOS方案新辅助化疗,SOX组行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新辅助化疗,直至可行根治性手术结束化疗。化疗结束3周评估化疗近期有效率及毒副反应情况。DOS组、SOX组新辅助化疗结束4周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确诊2周内行胃癌根治术。比较三组R0切除率、淋巴结清扫率、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20个月,比较三组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结果 DOS组、SOX组均顺利完成新辅助化疗,每例化疗2~6个周期;化疗结束3周,DOS组近期有效率为68.0%、疾病控制率为92.0%,SOX组分别为60.0%、80.0%,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均可耐受。DOS组R0切除率为92.0%,SOX组为80.0%,对照组为64.0%,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DOS组淋巴结清扫率为88.0%,SOX组为80.0%,对照组为60.0%,DOS组、SOX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DOS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为(3.5±1.7)个,SOX组为(4.0±1.5)个,对照组为(7.1±2.6)个,DOS组、SOX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DOS组和SOX组淋巴结清扫率、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P均>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术后随访20个月,DOS组中位PFS为19(17.928~20.012)个月,SOX组为18(16.754~19.216)个月,对照组为14(12.762~16.471)个月,DOS组、SOX组中位PFS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DOS组、SOX组中位PFS比较P>0.05。结论 DOS方案新辅助化疗对老年进展期胃上部癌近期疗效较好,患者耐受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同时还能提高R0切除率、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

    2017年08期 v.57;No.103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EGFR、c-Met、Ki-67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王爱民;焦海涛;吴建龙;王学文;李建辉;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Met、Ki-67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胃癌组织88例份、正常胃黏膜组织46例份,采用免疫组化一步法检测EGFR、c-Met、Ki-67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EGFR阳性表达率为86.36%(76/88)、c-Met阳性表达率为82.95%(73/88)、Ki-67高表达率为94.32%(83/88),正常胃黏膜组织分别为19.57%(9/46)、17.39%(8/46)、21.74%(10/46),二者比较P均<0.05。胃癌组织EGFR、c-Met阳性表达和Ki-67高表达两两互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EGFR、c-Met和Ki-67表达均升高,三者在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2017年08期 v.57;No.103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KIF1B、STAT4 m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朴金梅;李成成;王建萍;刘梦;崔莲花;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以下称肝癌)患者外周血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B(KIF1B)mRNA、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m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126例肝癌患者(肝癌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46例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组)、1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KIF1B mRNA和STAT4 mRNA水平,分析肝癌组KIF1B mRNA和STAT4 mRNA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肝癌组外周血KIF1B mRNA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外周血STAT4 mRNA水平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癌患者外周血KIF1B mRNA水平与CA199水平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如性别、年龄、TNM分期等均无关(P均>0.05);而外周血STAT4 mRNA水平与患者年龄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均>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KIF1B mRNA水平降低,STAT4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外周血KIF1B mRNA水平对指导肝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2017年08期 v.57;No.1034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miR-215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刁卓;刘晓超;唐玉虎;范莉静;

    目的探讨miR-215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胃癌患者55例,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215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miR-21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等密切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以miR-215相对表达量的中位值(2.83)为界值,胃癌患者miR-215高表达33例、miR-215低表达22例;生存分析显示,miR-215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miR-215低表达者(P<0.05)。结论 miR-215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癌基因作用,其高表达者预后较差;miR-215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的监测指标。

    2017年08期 v.57;No.103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ADPC向AIPC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张红;刘念;李征;

    目的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向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ADPC组织26例份、AIPC组织4例份、正常前列腺组织15例份,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15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AT1R、TGF-β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a P、C4-2系列细胞(C4、C4-2及C4-2B细胞株)给予0、1×10-8、1×10-7、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分别设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后AT1R、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ADPC组织、AIPC组织AT1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337.49±229.85、3 683.55±251.51、6 408.50±318.00、7 088.17±410.22,两两比较P均<0.05;TGF-β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7.49±67.43、1 875.62±134.23、8 964.38±743.92、12 194.62±1 106.48,两两比较P均<0.01。LNCa P细胞和C4-2系列细胞中剂量、高剂量组AT1R mRNA、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同细胞对照组及同指标LNCa P细胞(P均<0.05),其中C4-2B细胞低剂量组AT1R mRNA、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同细胞对照组及同指标LNCa P细胞(P均<0.05)。结论 AT1R表达升高可促进ADPC转化为AIP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TGF-β表达有关。

    2017年08期 v.57;No.1034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浆血小板微颗粒及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变化及意义

    黄洁;李承红;陈实;刘敏;石奕;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浆血小板微颗粒(PMP)、内皮细胞微颗粒(EM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叠综合征患者58例(重叠综合征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慢阻肺组)、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0例(呼吸暂停综合征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血浆PMP、EMP,分析重叠综合征组血浆PMP、EMP与氧合指数(PO2/Fi O2)、乳酸、FEV1、FEV1/FVC的关系。结果重叠综合征组入院时血浆PMP、EMP水平均高于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和慢阻肺组,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血浆EMP水平高于慢阻肺组,组间比较P均<0.05。重叠综合征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次/h者入院时血浆EMP、PMP水平均高于AHI>5~≤15次/h者和>15~≤30次/h者(P均<0.05),AHI>15~≤30次/h者血浆EMP、PMP水平均高于AHI>5~≤15次/h者(P均<0.05)。重叠综合征组治疗后血浆EMP、PM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叠综合征组血浆EMP、PMP水平与PO2/Fi O2、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P均<0.01),与乳酸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血浆EMP、PMP水平升高可促进重叠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二者联合检测可判断重叠综合征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

    2017年08期 v.57;No.103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舌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邓卓峰;周峥;齐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舌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5例舌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TRAF6表达,分析舌癌组织TRAF6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舌癌组织TRAF6阳性表达47例(72.3%),癌旁正常组织为13例(20.0%),二者比较P<0.01。舌癌组织TRAF6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直径均无关(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均<0.01)。舌癌组织TRAF6阳性者5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7.00个月、5年生存率为6.38%,阴性者分别为49.50个月、27.78%,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舌癌患者癌组织TRAF6高表达,其表达变化参与舌癌的进展;舌癌组织TRAF6表达对判断患者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8期 v.57;No.103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血小板聚集报警信息的可信性分析

    曹科;罗小娟;李世兴;刘新刚;陶明俊;王丹;马东礼;

    目的分析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以下简称XN-3000)血小板聚集报警信息的可信性,并探讨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最佳诊断阈值。方法选取血液标本503例份,分别采用XN-3000和人工镜检判断血小板聚集情况。以人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XN-3000警示值对血小板聚集的判断价值,并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XN-3000对血小板聚集的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XN-3000检测血小板聚集阳性158例份、阴性345例份,人工镜检血小板聚集阳性181例份、阴性322例份。XN-3000警示值判断血小板聚集的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93.8%,阳性预测值为87.3%,阴性预测值为87.5%,准确性为87.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XN-3000警示值与人工镜检血小板聚集阳性率呈正相关(r=0.98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XN-3000警示值判断血小板聚集的最佳临界值为80,此时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91.6%、AUC为0.92。结论 XN-3000警示值判断血小板聚集的可信性较高,其最佳诊断阈值为80。

    2017年08期 v.57;No.103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SLE患者血清EB病毒诱导基因2和胆固醇25α7羟化酶CYP7B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闫永龙;邓新娜;霍丽静;曹京旌;

    目的探讨EB病毒诱导基因2(EBI2)和胆固醇25α7羟化酶CYP7B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LE患者2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EBI2和胆固醇25α7羟化酶CYP7B1水平。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比较观察组SLEDAI<10分者和≥10分者血清EBI2和胆固醇25α7羟化酶CYP7B1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EBI2及胆固醇25α7羟化酶CYP7B1水平分别为(2.82±0.60)×10~(-1)、(158.8±22.62)×10~(-1)ng/m L,均高于对照组的(1.89±0.68)×10~(-1)、(89.92±23.78)×10~(-1)ng/m L(P均<0.01)。观察组SLEDAI≥10分13例,SLEDAI<10分7例;SLEDAI≥10分者血清EBI2及胆固醇25α7羟化酶CYP7B1水平分别为(3.26±0.35)×10~(-1)、(183.78±17.41)×10~(-1)ng/m L,均高于SLEDAI<10分者的(2.20±0.25)×10~(-1)、(130.57±16.19)×10~(-1)ng/m L(P均<0.01)。结论 SLE患者血清EBI2及胆固醇25α7羟化酶CYP7B1水平均升高,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

    2017年08期 v.57;No.1034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

    彭兵;程招军;胡炜;王紫括;张仁赞;任志帅;张宏杰;张学利;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成形术组36例和减压术组31例,分别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钛板法)和全椎板减压术(侧块螺钉法)。两组术前及术后24个月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计算JOA评分改善率及颈椎曲度指数(CCI);记录两组术后轴性症状评分及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CCI均低于术前,但成形术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成形术组术后CCI丢失度、术后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减压术组,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低于减压术组(P均<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均可改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前者术后轴性症状轻、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后者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效果好。

    2017年08期 v.57;No.103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食管鳞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韩露;崔凯;王振丹;李胜;

    食管鳞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60%~80%食管鳞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肿瘤细胞播散入血并形成转移灶被认为是导致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导致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研究发现,CTCs在食管鳞癌的复发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报道的CTCs检测技术有50余种,各种方法优缺点各不相同,其临床适用情况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就食管鳞癌CTCs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7年08期 v.57;No.103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胰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吴行;王小明;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胰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但总体疗效有限,患者术后生存率不高。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一种治疗手段。目前已出现多种免疫治疗策略,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以及单克隆抗体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和化疗之后又一重要的抗肿瘤手段,在胰腺癌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2017年08期 v.57;No.1034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TRB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绪湃;黄莹;熊艳秋;程鹏;邓东红;龙媛;刘振芳;

    Tribbles相关蛋白(TRB)家族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样蛋白基因家族,包括TRB1、TRB2和TRB3三个同源基因。TRB主要通过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目前TRB家族与人类白血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RB2。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TRB2作为分子适配体,可参与介导降解和改变信号传导通路,是一种潜在的致癌基因,通过影响不同的信号通路,参与急性白血病的病理生理过程。TRB2有可能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分子作用靶点。

    2017年08期 v.57;No.1034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心脏病环境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娅妮;刘中梅;彭云珠;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目前人类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的畸形,是婴幼儿非感染性疾病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以往认为,CHD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目前认为,CHD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环境相关危险因素对CHD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CHD的预防提供帮助。

    2017年08期 v.57;No.1034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杂志入编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正>2015年8月,我刊收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辑委员会通知,《山东医药》入编2014版(即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的核心期刊。近年来,《山东医药》杂志通过设立基金论文绿色通道、加大约稿力度等方式,提高杂志稿源质量;严格执行三审制度,通过稿件处理系统线上送审、集中组织审稿会等形式加强审稿工作,保证了杂志学术质量;

    2017年08期 v.57;No.1034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