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LVIS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冀方愿;宋英;杨新健;

    目的观察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3例(动脉瘤62个)。结果 62个动脉瘤均栓塞成功。术后即刻评价栓塞结果完全栓塞42个(68%)、近全栓塞16个(26%)、部分栓塞4例(6%),栓塞有效率94%。术中LVIS支架完全打开56例,未完全打开6例。3例患者(均为单发)出现术后并发症。LVIS支架未完全打开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完全打开者,P=0.015。术后随访6个月,mRS评分0分49例、1分2例、2分1例、3分1例、良好率为98%。术后6个月3个动脉瘤复发。术后即刻完全栓塞者无复发,近全栓塞者复发2例,部分栓塞者复发1例。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满意。LVIS支架打开程度与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关。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短效、长效奥曲肽及嗅隐亭序贯应用治疗侵袭海绵窦的生长激素型垂体瘤

    付景云;黄世英;黄圣婷;闫倩玉;徐兆;胡煜頔;

    目的观察短效、长效奥曲肽及溴隐亭序贯应用治疗侵袭海绵窦的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疗效。方法将16例侵袭海绵窦的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例。观察组患者先皮下注射短效奥曲肽,每次100μg,3次/d,持续1周;然后臀部肌肉深部注射长效奥曲肽,20 mg/次,每28 d注射1次,连用3次;然后口服嗅隐亭7.5 mg/d,3个月。对照组患者臀部肌肉深部注射长效奥曲肽,每次20 mg,每28 d注射1次,连用6个月。观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GH谷值、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体积。统计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GH谷值、血清IGF-1、肿瘤体积组间比较P均>0.05。观察组2例(25%)、对照组5例(62.5%)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两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观察组总费用为(33 000±2 000)元,对照组为(55 000±9 000)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效、长效奥曲肽及溴隐亭序贯应用治疗侵袭海绵窦的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疗效与单用长效奥曲肽相当,但是能够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药物经济负担。

    2017年11期 v.57;No.103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及肌张力障碍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治疗靶点定位

    张华;石林;杨岸超;朱冠宇;陈颍川;张建国;

    目的探讨帕金森及肌张力障碍患者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前用MRI和电生理刺激确定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例(共382侧)接受STN-DBS治疗的帕金森及肌张力障碍患者,术前在MRI上确定STN核团位置,作为治疗靶点,STN-DBS术前开颅后行电生理检测STN电信号,明确靶点定位是否准确。结果 1术前MRI上STN核团定位清晰288侧、尚可72侧、不清22侧。2382侧开颅后电生理检测记录到STN电生理信号,339侧首次穿刺即记录到STN信号,43侧更换靶点后再次穿刺记录到STN信号,其中356侧记录到典型STN电信号,26侧STN电信号不典型。STN信号长度(5.9±1.1)mm。3术前MRI上STN核团定位满意(清晰或尚可的360侧中,341侧(94.7%)术前电生理检测记录到典型STN电信号;术前STN核团定位不清的22侧中术中15侧(68.2%)术前电生理检测探及典型STN信号。结论对于帕金森及肌张力障碍患者,术前MRI扫描联合电生理检测可精确定位STN-DBS术的治疗靶点。

    2017年11期 v.57;No.103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姜黄素腹腔注射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结构及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郝琴;刘健;王会伟;杨彦玲;沈娟;赵琳;吉喆;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姜黄素腹腔注射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高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姜黄素低剂量组、SCI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外的4组大鼠用HI-0400脊髓打击器制备SCI模型。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大鼠SCI后30 min腹腔注射200、100、50 mg/kg姜黄素。对照组常规饲养并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SCI后1、3、7 d取各组大鼠脊髓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形态。SCI后7、14、21、28 d行BBB评分和改良Rivlin斜板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 SCI组大鼠损伤后1 d可以观察到脊髓局灶性出血,灰质和白质交界线不清晰;很多神经元聚合,胞质内空泡较多,而且还伴随炎症细胞的浸润。损伤后3 d损伤区域出血量有所减少,脂肪液化,细胞核破碎,大量细胞溶解消失,大多胞核萎缩消失,灰质中心明显坏死,灰质内轴索紊乱不规则,胞质内有更多的空泡形成,细胞凋亡明显增多;损伤后7 d大鼠SCI程度有所好转,出血现象基本消失,虽然灰质、白质内仍可见少量液化坏死,空泡,细胞丢失现象有所减轻。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较SCI组改善,脊髓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脊髓组织炎细胞浸润较轻,神经元凋亡的数目较少。SCI后7、14、21、28 d,SCI组大鼠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最大斜板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时间推移,SCI组和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大鼠SCI后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最大斜板角度逐渐升高(P均<0.05)。相同时点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最大斜板角度姜黄素中剂量组小于对照组(P均<0.05),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小于姜黄素中剂量组(P均<0.05),SCI组小于姜黄素低、高剂量组(P均<0.05)。结论姜黄素腹腔注射可以促进SCI大鼠脊髓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的恢复,100 g/kg姜黄素促进SCI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最好。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3-NT、iNOS、NO表达观察

    肖沉;孙莉;曹杉杉;徐艳炜;梁浩;程焱;

    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3-硝基酪氨酸(3-NT)、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NO表达变化。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HSYA组、中剂量HSYA组、高剂量HSYA组。假手术组仅手术暴露和分离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然后缝合;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低、中、高剂量HSYA组大鼠缺血后60 min尾静脉注射2.5、5、10 mg/kg的HSYA;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同时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Tris缓冲液。继续饲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3-NT、iNOS相对表达量;采用Griess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相对表达量。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HSYA组、中剂量HSYA组、高剂量HSYA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3-NT条带灰度值分别为(2.81±1.37)×10~3、(46.86±4.75)×10~3、(44.51±4.13)×10~3、(13.88±2.98)×10~3、(6.38±2.66)×10~3;iNOS条带灰度值分别为(2.25±0.32)×10~3、(79.67±4.73)×10~3、(75.29±4.08)×10~3、(27.31±2.77)×10~3、(19.19±1.86)×10~3,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HSYA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表达量分别为(16.50±2.20)、(15.40±1.44)、(10.33±1.30)、(6.80±0.73)nmol/mg。模型组、低剂量HSYA组、中剂量HSYA组、高剂量HSYA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3-NT、iNOS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低剂量HSYA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3-NT、iNOS、NO水平和模型组相比,P>0.05。中、高剂量HSYA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3-NT、iNOS、NO水平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HSYA组(P均<0.05),且高剂量HSYA组缺血再灌注脑组织3-NT、iNOS、NO水平低于中剂量HSYA组(P均<0.05)。结论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HSYA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3-NT、iNOS、NO表达,HSYA剂量越高此效果越明显。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PI3K/AKT/FoxO信号通路在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调节神经细胞PRNP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蒋国红;王长明;张丽;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状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Fox O)信号通路在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IGF-1)调节神经细胞PC12细胞株PRNP基因表达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IGF-1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和对照组。IGF-1组加入终浓度80 ng/m L的IGF-1;实验1、2组先加入25、50μmol/L的PI3K/AKT/Fox O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37℃培养30 min后再滴入80 ng/m L的IGF-1。对照组不加药物。继续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算各组PC12细胞PRNP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算各组PC12细胞AKT、磷酸化AKT(p AKT)、Fox O3a和磷酸化Fox O3a(p Fox O3a)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IGF-1组PC12细胞PRNP mRNA及p AKT、p Fox O3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1、2组PC12细胞PRNP mRNA及p AKT、p Fox O3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IGF-1组(P均<0.05),且实验2组低于实验1组(P均<0.05)。结论 IGF-1通过磷酸化PI3K/AKT/Fox O信号通路蛋白AKT、Fox O3a调节PC12细胞PRNP基因表达。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氟及7-NI共培养的SH-SY5Y细胞nNOS表达、增殖情况观察

    邓明芬;朱丹;桂传枝;官志忠;

    目的观察氟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特异性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共培养的SH-SY5Y细胞增殖情况和nNOS表达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低氟组、高氟组、7-NI组、低氟+7-NI组、高氟+7-NI组,每组6个复孔。低氟组加入0.2 mmol/L Na F,高氟组加入2.0 mmol/L Na F,7-NI组加入1μmol/L 7-NI,低氟+7-NI组加入0.2 mmol/L Na F和1μmol/L 7-NI,高氟+7-NI组加入2.0 mmol/L Na F和1μmol/L 7-NI,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液,继续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SH-SY5Y细胞增殖情况(以OD450表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SH-SY5Y细胞NOS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H-SY5Y细胞NOS蛋白。结果低氟组、高氟组细胞OD450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高氟组细胞OD450低于低氟组(P<0.05);7-NI组细胞OD450与对照组相比P>0.05;低氟+7-NI组细胞OD450高于低氟组(P<0.05);高氟+7-NI组细胞OD450高于高氟组(P<0.05)。低氟组、高氟组细胞nNO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高氟组细胞nNO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低氟组(P均<0.05);7-NI组细胞nNO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低氟+7-NI组细胞nNO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低氟组(P<0.05);高氟+7-NI组细胞nNO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高氟组(P<0.05)。结论氟可以抑制SHSY5Y细胞增殖,7-NI共培养可以减轻氟对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2017年11期 v.57;No.103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

    2017年11期 v.57;No.1037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正>"隔"与"膈"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壁为纵隔胸膜,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底为膈肌。纵隔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因此,纵隔应当用隔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正>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缩略语的使用要求

    <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

    2017年11期 v.57;No.1037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入选美国EBSCO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

    <正>2015年3月,收到美国EBSCO数据库的通知,本刊正式被该数据库收录。至此,本刊已被美国EBSCO数据库、《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剑桥科学文摘》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数据库收录。在此,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多年来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并欢迎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科研

    2017年11期 v.57;No.1037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

    2017年11期 v.57;No.1037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

    <正>1首字是zuo的动宾词组,全用"做"做准备/做广告/做生意/做贡献/做事情/做手术/做检查/做父母/做文章/做实验/做朋友/做斗争/做游戏/做动作/做试验//做报告/做研究/做调查/做处理/做运动/做努力/作调整/做后盾/做表率/做模范/做分析/做实事/做决定/做活动/做解释/做比较/做买卖/做设计/做衣服/做保证/做交易/做演员/做服务/做表演/做好事/做报道/做医生/做顾问/做介绍/做项目/做保障/做抵押/做美容/做企业/做担保/做示范/做事业/做临时工/做市场

    2017年11期 v.57;No.1037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017年11期 v.57;No.1037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正>~~

    2017年11期 v.57;No.1037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所列的词。英文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

    2017年11期 v.57;No.103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17年11期 v.57;No.1037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类型及标识,如专著[M]、期刊文章[J]等。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作者必须认真核对参考文献原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腹腔注射雷帕霉素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脊髓神经元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谢阳;黄远帅;杨元;李作孝;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雷帕霉素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脊髓神经元病理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各15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和观察组制备EAE模型。观察组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0.75 mg/(kg·d),2 d后再注射百日咳菌稀释液0.5m L,满18 d后处死。取脊髓组织行尼氏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采用DCF化学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匀浆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自噬标志物LC3-Ⅱ/LC3-Ⅰ和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p-Akt、p-mTOR。结果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小鼠脊髓神经元尼氏小体体积变小、数量减少及颜色变浅,排列松散,胞体与轴突轮廓模糊。与模型组相比,观察组小鼠脊髓神经元内排列较整齐,尼氏小体数量及体积均增多,胞体与轴突轮廓模糊现象少见。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小鼠脊髓组织匀浆ROS含量分别为(43.34±2.67)、(84.22±3.15)、(64.10±3.59)U/mgprot。模型组小鼠脊髓组织匀浆ROS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鼠脊髓组织匀浆ROS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小鼠脊髓组织自噬标志物LC3-Ⅱ/LC3-Ⅰ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486±0.021、0.251±0.032、0.566±0.054。小鼠脊髓组织自噬标志物LC3-Ⅱ/LC3-Ⅰ条带光密度值观察组高于模型组,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模型组小鼠小鼠脊髓组织pAkt、p-mTOR条带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小鼠小鼠脊髓组织p-Akt、p-mTOR条带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均<0.05。结论腹腔注射雷帕霉素的EAE小鼠脊髓神经元病理变化程度减轻。这可能是由于雷帕霉素可抑制AKT/mTOR/P70s6k通路激活自噬活性,清除ROS抑制氧化应激。

    2017年11期 v.57;No.1037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斑马鱼胚胎及成年斑马鱼端脑中神经胶质成熟因子β的表达观察

    杜明君;殷果;

    目的观察斑马鱼胚胎及成年斑马鱼端脑中神经胶质成熟因子β(GMFβ)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斑马鱼胚胎中的GMFβ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斑马鱼胚胎中的GMFβ蛋白;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法检测成年斑马鱼端脑中的GMFβ蛋白。结果斑马鱼胚胎中GMFβ mRNA在受精3~12 h呈广泛性表达;受精24 h主要表达于眼原基、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脊髓;受精48 h以后主要表达于脑部和视网膜;受精72 h表达强度最高,之后逐渐减弱,受精7 d呈微弱表达。斑马鱼胚胎中GMFβ蛋白在受精3 h开始表达,之后逐渐升高,受精72 h表达强度最高。成年斑马鱼端脑中GMFβ主要表达于背侧端脑和腹侧端脑的背侧核,而腹侧端脑的腹侧核和皮质下区域均未见GMFβ表达。结论斑马鱼胚胎发育时期GMFβ逐渐集中于脑部,成年后GMFβ阳性细胞主要在端脑的增殖活跃区(中缝和背侧端脑)。

    2017年11期 v.57;No.103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帕霉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内层厚度的影响及其机制

    黄逸慧;黄志辉;黄敏丽;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内层厚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模型组30只和观察组30只。模型组和观察组采用前房灌注法制备RIRI大鼠模型,观察组大鼠造模前2 h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 mg/kg),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后0、2、6、12、24、48 h模型组、治疗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对照组5只大鼠实验结束后处死,摘除眼球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测量视网膜内层厚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Caspase-7、Calpain-1表达的平均光密度(AOD)。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早期视网膜水肿增厚,晚期各层细胞排列疏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发生空泡样变性。观察组大鼠视网膜损伤程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空泡变性程度均低于模型组相同时点。造模后0、2 h观察组视网膜内层厚度小于模型组(P均<0.05),造模后6、12、24、48 h观察组大鼠视网膜内层厚度大于模型组(P均<0.05)。造模后各时点观察组视网膜组织Caspase-7、Calpain-1的AOD均低于模型组相同时点(P均<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雷帕霉素可以减轻RIRI大鼠视网膜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视网膜组织Caspase-7、Calpain-1表达有关。

    2017年11期 v.57;No.1037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青蒿素灌胃对顺铂致小鼠急性肾损伤的防治作用观察

    安英;李强;隋春红;王程;

    目的观察青蒿素灌胃对顺铂致小鼠急性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和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各8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0 d,第5天单次腹腔注射顺铂10 mg/kg;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给予20、40、80 mg/kg青蒿素灌胃10 d,第5天单次腹腔注射顺铂10 m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 d。测算各组小鼠肾系数;采用脲酶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尿素氮(BUN)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肌酐(Cr)水平;采用WST-1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TBA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微板法检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系数、血清Cr、血清BUN和肾组织MDA升高(P均<0.01),肾组织SOD、GSH下降(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素中、高剂量组小鼠肾系数、血清Cr、血清BUN和肾组织MDA降低(P均<0.01),肾组织SOD、GSH升高(P均<0.01);与青蒿素中浓度组相比,青蒿素高剂量组小鼠肾系数、血清Cr、血清BUN和肾组织MDA更低(P均<0.01),肾组织SOD、GSH更高(P均<0.01)。结论青蒿素灌胃可以改善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功能,起到防治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青蒿素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实现的。

    2017年11期 v.57;No.103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氧联合仙桃草饲喂治疗兔骨缺损效果观察

    席立成;李宏宇;赵子星;郁少林;刘搏宇;

    目的观察用高压氧联合仙桃草饲喂治疗兔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80只制作兔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A组给予高压氧联合仙桃草饲喂治疗、B组给予高压氧治疗、C组给予仙桃草饲喂治疗,D组为正常对照不用药。分别于治疗后第2、4、8、12周分批处死各组兔,在电镜、光镜下计数新生骨痂成骨细胞数及新生骨小梁面积比,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和骨股原纤维形态。结果光镜下治疗后2、4、8、12周A组兔骨痂新生骨小梁镜下面积比和成骨细胞计数高于B、C、D组(P均<0.05),B、C组兔骨痂新生骨小梁镜下面积比和成骨细胞计数高于D组(P均<0.05)。电镜下观察,与B、C、D组比较,A组成骨细胞细胞器最发达,骨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结论高压氧联合仙桃草饲喂治疗兔骨缺损,可明显增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成骨能力,加快骨小梁生成,促进骨缺损的愈合,效果强于单用高压氧或者仙桃草者。

    2017年11期 v.57;No.103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LVIS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4例分析

    徐广建;吴红星;刘伟;冯冠军;王东海;杨小朋;

    目的探讨LVIS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LVIS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结果本组患者共有41个颅内动脉瘤,其中34个动脉瘤运用38个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术中支架均完全释放,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24个(70.6%),近全栓塞7个(20.6%),部分栓塞3个(8.8%)。术后经3个月~1年随访,完全栓塞率81.3%,复发率9.4%,疗效良好者(GOS评分4~5分)28例,良好率87.5%。术中及术后随访时未见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释放处内膜过度增生及出血发生。结论 LVIS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2017年11期 v.57;No.103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伴脑积水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附13例报告)

    李振兴;王春晖;王君玉;侯立军;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伴有脑积水的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和操作方法。方法回顾13例伴有脑积水的无功能垂体巨腺瘤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术前放置脑室外引流4例,拔管后脑积水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均未继续行脑室腹腔分流术。9例先行手术切除者术后需要继续行脑室外引流的或脑室腹腔分流的6例,术后脑积水缓解不需要分流的3例。本组10例患者选择了经鼻蝶入路,1例患者术中发生鞍区血肿转行开颅手术。其余9例患者中全切2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4例。3例部分切除肿瘤的患者术后复发,转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4例患者选择经翼点入路(包括1例为经鼻蝶入路出现并发症转行开颅手术者,3例为经鼻蝶入路术后复发转行开颅手术者),全切2例、次全切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视力视野受损情况得以改善,无复发。2例患者直接选择内镜下经眉间入路,肿瘤均获全切,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无复发。结论伴有脑积水的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应在术前行脑室外引流。要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术者的经验等,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手术入路。

    2017年11期 v.57;No.103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影响因素分析

    刘洪恩;何锡宁;陈建梅;丁宝忠;陈汝伟;翟秀云;周运波;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术后第5天进行血栓弹力图凝血分析仪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30%为CR。患者按是否存在术后CR分为CR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史)及临床生化检查结果(血小板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P<0.05者行多因素分析确定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第5天CR 36例(CR发生率27.3%,CR组),氯吡格雷敏感96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女性构成比、血小板计数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P均<0.05;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构成比及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相比,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为1.60,95%CI为1.05~3.20)、高糖化血红蛋白(OR为2.68,95%CI为1.10~5.46)、血小板计数增高(OR为2.13,95%CI为1.03~4.15)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CR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女性、高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增高是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CR的危险因素。

    2017年11期 v.57;No.103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术前血常规、凝血指标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预测效能

    赵银凯;杨波;冯淼淼;李东鹏;赵成斌;王亚东;陈雨;索国瑞;

    目的观察术前血常规、血凝指标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测中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2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186例和非DVT组740例。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筛选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可能危险因素,然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神经外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法计算各危险因素预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发生DVT的截断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相比,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OR=1.662,95%CI为1.339~2.063,P<0.01)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535,95%CI为1.094~2.155,P=0.01)是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计数值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截断值为5.95×109/L,相应的预测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2.7%;D二聚体水平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截断值为0.546 mg/L,相应的预测敏感度为71.9%,特异性为82.7%。结论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与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用于预测神经外科术后DVT的发生,效能较好。

    2017年11期 v.57;No.103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癫痫灶切除术中皮层电刺激在脑皮层功能区定位中的应用

    王斌;陶胜忠;刘展;牛光明;李红超;李辉;夏熙双;

    目的观察癫痫灶切除术中皮层电刺激在脑皮层功能区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先置入颅内电极然后行皮层电刺激识别皮层功能区,判别癫痫灶与脑皮层功能区位置关系,在其指导下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行癫痫灶切除术。结果本组脑皮层功能区与癫痫灶无重叠3例,行癫痫灶完全切除;2例癫痫灶与脑皮层功能区相邻,行癫痫灶大部分切除,功能区及周边热灼;3例癫痫灶与脑皮层功能区部分重叠,且重叠部分脑皮层功能区为高级功能区(精细运动、高级语言中枢),重叠部分功能区行皮质点状灼烧;1例癫痫灶完全位于功能区内,行多处软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术后随访1~3年,8例患者无癫痫发作,1例(11.1%)术后仍有癫痫小发作,经服药后能控制症状。运动及语言功能均保护良好5例(55.6%),对侧肢体出现一过性肌力下降2例(22.2%),混合性失语1例(11.1%),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癫痫灶切除术中皮层电刺激在脑皮层功能区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2017年11期 v.57;No.103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周刚;王晓宁;张宇;丁大领;焦红亮;王树凯;

    目的观察61例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61例儿童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对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电解质紊乱55例、尿崩症54例、垂体功能减退45例、高热39例、癫痫发作7例。围术期死亡2例,其余患儿随访12~72个月,预后良好53例,预后不良6例。术后并发癫痫发作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癫痫发作与预后不良有关(r为12.37,P<0.05)。结论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尿崩症、垂体功能减退、高热、癫痫发作。术后并发癫痫发作者预后不良。

    2017年11期 v.57;No.103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癫痫患儿血清HMGB1、IL-2、INF-γ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桂兰;康靖;吕丽英;

    目的观察儿童癫痫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IL-2)、干扰素-γ(INF-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10例儿童癫痫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癫痫频发29例,持续状态22例,非频发或持续状态38例。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HMGB1、IL-2及INF-γ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MGB1、IL-2、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癫痫频发、处于持续状态患儿血清HMGB1、IL-2、INF-γ水平高于非频发或持续状态患儿(P均<0.05),癫痫频发患儿血清HMGB1、IL-2、INF-γ水平与持续状态患儿相比,P均>0.05。结论癫痫患儿血清HMGB1、IL-2、INF-γ水平升高。检测HMGB1、IL-2、INF-γ可能有助于儿童癫痫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2017年11期 v.57;No.103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尿酸、胱抑素水平变化及其与NBNA分值的相关性

    刘玉凤;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尿酸(UA)、胱抑素(Cys C)水平变化,分析二者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分值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132例HIE患儿为观察组,在其急性期、恢复期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UA、Cys C水平,同时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另选择5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在出生后3 d同法检测其血清UA、Cys C水平并进行NBNA评分。比较观察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患儿血清UA、Cys C水平。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UA、Cys C水平与NB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UA、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3 d(P均<0.05),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3 d(P均<0.05)。观察组患儿恢复期血清UA、Cys C水平低于急性期(P均<0.05),NBNA评分高于急性期(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UA、Cys C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792、-0.816,P均<0.05;恢复期血清UA、Cys C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809、-0.817,P均<0.05。。结论 HI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UA、Cys C水平均较健康新生儿升高,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HI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UA、Cys C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检测HIE患儿血清UA、Cys C水平有助于评估HIE患儿神经系统功能。

    2017年11期 v.57;No.103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血脂、血清β-AP和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及预后的关系

    黄美媚;钟剑萍;黎宏庄;游文霞;赵轲;

    目的探讨血脂、血清β-淀粉样蛋白(β-AP)及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脑内微出血者,轻、中、重度脑内微出血者,预后良好、不良者的血清TC、TG、LDL-C、HDL-C、β-AP、尿酸,用Pearson法分析急性脑梗死血清TC、TG、LDL-C、HDL-C、β-AP、尿酸与脑内微出血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清TC、TG、LDL-C、β-AP和尿酸水平有脑内微出血者高于无脑内微出血者,重度脑内微出血者高于中度脑内微出血者,中度脑内微出血者高于轻度脑内微出血者,预后不良者高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血清HDL-C水平有脑内微出血者低于无脑内微出血者,重度脑内微出血者低于中度脑内微出血者,中度脑内微出血者低于轻度脑内微出血者,预后不良者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C、TG、LDL-C、β-AP和尿酸水平与脑内微出血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血清HDL-C与脑内微出血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脂、血清β-AP及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血脂、血清β-AP及尿酸可能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2017年11期 v.57;No.103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能

    王春芳;吕高鹏;杨璇;臧大维;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效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将患者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入院时)血浆和肽素水平。绘制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测78例ACI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后进行比较。结果 7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53例、预后不良25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分别为(32.1±23.3)、(86.8±37.1)pmol/L,预后不良组ACI患者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NIHSS评分预测78例AC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94、0.967,二者的预测效能相当。结论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在ACI患者预后评估时的效能较好。

    2017年11期 v.57;No.103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血清miR-103a、miR-30b、miR-29a相对表达量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效能

    韩凯;

    目的评价血清miR-103a、miR-30b、miR-29a相对表达量在帕金森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90例帕金森病患者(观察组)及24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清中miR-103a、miR-30b、miR-29a。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法观察血清miR-103a、miR-30b、miR-29a用于诊断帕金森病的效能。结果观察组外周血清miR-103a、miR-30b、miR-29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2±0.10、1.57±0.37、1.23±0.09,对照组分别为0.43±0.03、0.97±0.07、0.51±0.04,观察组外周血清miR-103a、miR-30b、miR-29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外周血清miR-103a诊断帕金森病的AUC为0.816,选择0.715为诊断阈值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外周血清miR-103a诊断帕金森病的灵敏度为71.3%,特异度为83.9%。外周血清miR-30b诊断帕金森病的AUC为0.789,选择1.120为诊断阈值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外周血清miR-30b诊断帕金森病的灵敏度为70.5%,特异度为84.6%。外周血清miR-29a诊断帕金森病的AUC为0.756,选择1.001为诊断阈值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外周血清miR-29a诊断帕金森病的灵敏度为72.1%,特异度为80.8%。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清miR-103a、miR-30b、miR-29a相对表达量升高。外周血清miR-103a、miR-30b、miR-29a相对表达量在帕金森疾病中的诊断效能好。

    2017年11期 v.57;No.103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百忧解口服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机制

    薄其玉;李强;杨乐金;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辅助百忧解口服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每天清晨口服百忧解20 mg,1次/d,并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3次/d,每次420 mg。对照组患者每天清晨服用百忧解20 mg,1次/d,并服用安慰剂2粒,3次/d。治疗时间3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同时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IL-1β、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HAMA评分治疗前后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皮质醇、TNF-α、IL-1β水平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皮质醇、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辅助百忧解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百忧解,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皮质醇、IL-1β、TNF-α水平有关。

    2017年11期 v.57;No.1037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15例Miller-Fisher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耿丽;张冬;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例MF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部分患者除具有经典三联征外,部分患者存在瞳孔异常及其他颅神经损害症状,多数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症状,但客观体征相对较少。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29%,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波幅下降或消失;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8.8%;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明显高于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所有患者F波检测出现率及潜伏期均在正常范围。H反射异常的比例为95%,其中H反射消失比例为45%;波幅下降比例为50%。结论 H反射波幅异常或消失是MFS患者最常见的异常电生理表现,其次为感觉神经传导波幅下降或消失。

    2017年11期 v.57;No.1037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舒利迭气雾剂吸入及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哮喘对比观察

    徐哲;石平;曾茄;刘亚军;熊晓敏;杨萍;

    目的比较舒利迭气雾剂吸入及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哮喘的效果。方法将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SFC组、FP/M组各33例。SFC组吸入舒利迭气雾剂,每次1吸,2次/d;FP/M组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50μg,每次2吸,2次/d,每晚口服孟鲁司特10 mg/次;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无症状白天、夜间占比及无缓解性药物使用白天、夜间占比,支气管激发试验中使FEV1下降20%时所需乙酰甲胆碱的累积浓度(PC20)。检测比较两组FEV1及白天、夜间呼气峰流速(PEF)。检测并比较两组诱导痰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水平,诱导痰中的半胱氨酰白三烯(C-LT)、组胺和IL-8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无症状白天、夜间占比及无缓解性药物使用白天、夜间占比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SFC组治疗后无缓解性药物使用夜间占比高于FP/M组(P均<0.05);SFC组治疗后无症状白天、夜间占比及无缓解性药物使用白天占比与FP/M组相比,P均>0.05。两组治疗后PC20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两组治疗后PC20相比,P>0.05。两组治疗后FEV1及白天、夜间PEF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SFC组治疗后白天、夜间PEF均高于FP/M组治疗后,P均<0.05;但两组治疗后FEV1相比,P>0.05。SFC组、FP/M组分别有17、19例完成实验并获得诱导痰标本。SFC组、FP/M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诱导痰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组胺和IL-8水平相比,P均>0.05。SFC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较治疗前低(P<0.05),但与FP/M组治疗后相比,P均>0.05。FP/M组治疗后C-LT水平较治疗前低(P<0.01),与SFC组治疗后比较P<0.05。SFC组9例(27%)、FP/M10例(30%)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口服对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数量均无明显改善作用,但舒利迭气雾剂吸入在改善哮喘患者PEF和控制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更优。

    2017年11期 v.57;No.1037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生活环境中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清IgE水平的关系

    邸沂遥;关继涛;阎锡新;

    目的探讨生活环境中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血清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5例复诊的成人哮喘患者,检测其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Fe NO和血清IgE。收集患者复诊前第1、2、3 d及1个月生活环境中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包括包括PM_(2.5)、PM_(10)、二氧化硫(SO_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_2)、臭氧(O_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患者复诊前第1、2、3天及1个月生活环境中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与肺功能、Fe NO和血清IgE的相关性。结果 FVC与PM_(2.5)(pre1D)呈负相关(回归系数b为-0.29,P<0.05),FEV1与NO_2(pre2D)呈负相关(回归系数b为-0.012,P<0.05),PEF与CO(pre1D)、NO_2(pre1D)、O_3(pre1D)、SO_2(pre2D)、CO(pre2D)、NO_2(pre2D)、CO(pre1M)、NO_2(pre1M)呈负相关(回归系数b分别为-0.061,-0.038,-0.013,-0.014,-0.052,-0.053,-0.073,-0.091,P均<0.05),Fe NO与O_3(pre2D)、O_3(pre3D)呈正相关(回归系数b分别为0.390,0.379,P均<0.05)。结论生活环境PM_(2.5)、SO_2、CO、NO_2、O_3浓度对哮喘患者肺功能有短期影响,O_3对Fe NO有短期影响。PM10浓度与哮喘患者肺功能、Fe NO和血清IgE无相关性。生活环境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哮喘患者血清IgE无相关性。

    2017年11期 v.57;No.1037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特异性IgM的检测结果分析

    高姗;张惠君;刘毅;张秋业;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80例HSP患儿纳入HSP组,80例建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特异性IgM,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中的链球菌溶血素(ASO)。结果 HSP组有1种或1种以上呼吸道病原体IgM阳性或ASO增高者共39例、对照组为20例,HSP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为48.8%,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HSP组血清嗜肺军团菌IgM、肺炎支原体IgM、肺炎衣原体IgM、腺病毒IgM、乙型流感病毒IgM阳性及ASO阳性分别为12(15.00%)、22(27.50%)、1(1.25%)、2(2.50%)、18(22.50%)、6(7.50%)例,对照组分别为4(5.00%)、10(12.50%)、0(0)、0(0)、6(7.50%)、1(1.25%)例;HSP组嗜肺军团菌IgM、肺炎支原体IgM、乙型流感病毒IgM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血清中均未检出立克次体IgM、呼吸道合胞病毒IgM、甲型流感病毒IgM、副流感病毒IgM。HSP组冬季肺炎支原体IgM、乙型流感病毒IgM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秋季乙型流感病毒IgM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HSP组中嗜肺军团菌IgM、肺炎支原体IgM、乙型流感病毒IgM秋冬季节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夏季节(P均<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中多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阳性,其中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抗体检出率高于正常;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可能与HSP的发病有关。

    2017年11期 v.57;No.103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1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朱吉超;魏莲花;邵海鑫;邹凤梅;刘刚;吴玲;李军春;魏勤;

    目的分析某医院1 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选择1 138株2012~2014年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分离株主要来自痰液(360株、31.6%)、伤口分泌物(272株、23.9%)和其他分泌物株(205株、18.0%),科室主要来自烧伤科(278株、24.4%)、儿科(116株、10.2%)、耳鼻喉科(114株、10.0%)。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 1 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57株(40.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681株(59.8%)。MRSA对青霉素G、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唑啉、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而MSSA分别为6.3%、7.6%、8.1%、0、7.3%,MRSA耐药率高于MSSA(P均<0.05)。结论院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MRSA检出率较高,且多重耐药菌株多见。临床医生需根据菌株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017年11期 v.57;No.1037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右美托咪定、帕瑞昔布钠联用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

    袁华平;刘艳军;陈春;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全麻过程中右美托咪定、帕瑞昔布钠联合应用对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D组、P组、DP组和C组,每组20例。D组、P组、DP组、C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帕瑞昔布钠40 mg、右美托咪定0.25μg/kg+帕瑞昔布钠40 mg及等量生理盐水。进行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观察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5~7分为躁动)。记录拔管后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各组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的MAP、HR,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D组、P组、DP组、C组分别有1(5%)、6(30%)、2(10%)、8(40%)例发生苏醒期躁动,D组、DP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低于C组、P组(P均<0.05)。D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较其余三组延长,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其余三组(P均<0.05);C组和P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高于D组、DP组(P均<0.05)。与T0时比较,P组和C组T1、T2时MAP升高,HR加快(P均<0.05);与C组比较,D组和DP组T1、T2时MAP降低,HR减慢(P均<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全麻过程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帕瑞昔布钠能预防苏醒期躁动发生,稳定血压和心率,且不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2017年11期 v.57;No.1037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24个月内复发与术后6个月HPV感染的关系

    黄珊珊;徐凤娟;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后24个月内复发与术后6个月HPV感染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373例CINⅡ~Ⅲ的HSIL患者行LEEP治疗24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术后6个月HPV-DNA定性检测结果、HPV分型与术后24个月内复发的关系。结果随访24个月,373例患者中24例(6.43%)复发,病理分期CINⅠ级10例、CINⅡ~Ⅲ级14例。术后第6个月HPV-DNA阳性109例,阴性264例;高危型HPV(HPV16/18)感染47例、非高危型HPV感染326例。术后6个月HPV-DNA阳性、阴性者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7.4%(19/109)、1.9%(5/264),术后6个月HPV-DNA阳性者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高于HPVDNA阴性者(OR为10.94,95%CI为3.97~30.14,P<0.05)。术后6个月高危、非高危HPV感染者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7.0%(8/47)、4.9%(16/326),术后6个月高危型HPV感染者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高于非高危型HPV感染者(OR为3.97,95%CI为1.60~9.89,P<0.05)。结论 HSIL患者LEEP术后24个月内复发与术后6个月HPV感染情况有关。术后6个月HPV-DNA阳性及感染高危型HPV(16/18型)者术后24个月内容易复发。

    2017年11期 v.57;No.103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去甲肾上腺素对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杨振宇;喻田;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主要来源于蓝斑核团并投射至几乎整个大脑皮层,因此接受去甲肾上腺素调控的脑区十分广泛。在大脑皮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小胶质细胞可以表达多种不同亚型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与上述靶细胞表达的不同受体结合,以此发挥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多重递质效应,包括调控细胞能量代谢、谷氨酸转运、神经炎症反应以及调节神经核团功能状态等。

    2017年11期 v.57;No.1037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诊治进展

    李全;张源;梁跃伟;阮锐;赵学凌;谢世伟;张霖;

    腰椎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破裂是导致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腰椎手术术后要重点观察伤口渗出和引流量,并积极询问患者是否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以及早发现腰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符合以下条件即可做出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诊断:1手术中明确有硬脊膜撕裂损伤或脑脊液漏;2术后伤口引流液为淡血性或清亮,引流量较大;3自伤口渗出淡血性或清亮的液体,量较大;4术后伤口皮下穿刺抽出淡血性或清亮液体;5患者术后头痛、头晕、呕吐,且与体位有关。腰椎手术中发现硬脊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漏,常用的补救方法是手术修补硬脊膜。对硬脊膜裂口较小的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可以采用持续脑脊液引流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腰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重在预防。手术医生术前应考虑到患者术中有发生硬脊膜撕裂的可能,并给予足够重视,术中使用高速钻头和咬骨钳时特别小心。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脊髓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周于然;李瑛;

    脊髓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关键细胞之一。脊髓小胶质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趋化因子配体-2、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家族蛋白参与了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进而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过程。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杨小瑜;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积累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激活是导致肝纤维化的关键。多种信号通路(瘦素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DGF信号通路、m TOR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及脂肪因子)参与其中。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表达等表观遗传学变化亦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miR-29的作用及上下游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岳中正;李娟;暴磊;陈慧婷;姚武;郝长付;

    小分子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构成的功能性非编码RNA,主要参与转录后基因水平的调控。miR-29是一类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miRNA。动物实验证实,抑制特发性肺纤维化动物肺组织miR-29表达可以促进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特发性纤维化患者肺组织中miR-29各亚型表达均下降。miR-29通过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3、蛋白磷酸酶2A(PP2A)/组蛋白脱乙酰酶C4(HDAC4)、Wnt/β-catenin、PI3K-AKT、Fas死亡受体途径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而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和分泌,参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

    2017年11期 v.57;No.103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