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无创性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与结果分析

    张媛媛;刘晓亮;初国铭;崔婉婷;何蓉;赵彦艳;

    目的探讨无创性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 469例孕妇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浆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对21、18、13和性染色体三体高风险者行羊水或脐血穿刺,进行多重定量荧光PCR(QF-PCR)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结果无创筛查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样本71例(1.3%),其中21-三体30例(1例为嵌合型)、18-三体7例、13-三体6例、X染色体数量增多11例、X染色体数量减少17例。21、18、13-三体除有5例未做介入性产前诊断,3例为假阳性外,其余均与QF-PCR和核型分析验证结果一致。性染色体阳性结果者经核型分析验证有13例为异常,准确率为46.4%。其余5 398例无创筛查阴性结果者后期经B超监测和电话随访,未发现21、18、13以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患儿。结论无创性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技术对21、18、13-三体的检测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传统产前筛查诊断策略的有益补充,但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准确性较低,尚需进一步优化检测和分析方法。

    2017年20期 v.57;No.104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膀胱癌相关lncRNA及其共表达mRNA的初步筛选与功能预测

    舒静;黄梦鸽;田强;姜源;陈俊霞;

    目的筛选出在膀胱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共表达mRNA,并进行初步验证及功能预测。方法采用lncRNA v4.0芯片筛选4对膀胱癌和癌旁组织中lncRNA及其共表达mRNA的差异表达谱,通过聚类分析比较二者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对5个异常调节的lncRNA(RP11-359E19.2、AL928768.3、AC002519.6、RP11-79H23.3、AK021804)和4个共表达的mRNA(HRAS、VEGFA、ITGB1、DNMT3B)进行验证。同时,对lncRNA共表达的mRNA进行GO及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差异表达的lncRNA共4 155条,其中2 045条高表达、2 110条低表达;与lncRNA共表达的mRNA共4 416条,其中2 472条高表达、1 944条低表达。|FC|≥10的lncRNA 345条,包括127条高表达和218条低表达。RP11-436F21.1和H19是上调最明显的lncRNA。|FC|≥10的共表达mRNA有75条,其中57条上调、18条下调。与癌旁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5种lncRNA中RP11-359E19.2表达上调,AL928768.3、AC002519.6、RP11-79H23.3及AK021804表达下调(P均<0.05);4种共表达的mRNA中HRAS、VEGFA、ITGB1和DNMT3B表达均上调(P均<0.05);q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GO分析显示,上调的共表达mRNA主要参与细胞代谢和有丝分裂的生物学过程,下调的共表达mRNAs主要参与免疫系统的刺激反应和免疫应答;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10个通路与上调或下调的共表达mRNA有关,其中在上调的共表达mRNA中,p53信号通路和膀胱癌的富集度最高,在下调的共表达mRNA中细胞因子-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富集度最高。结论成功筛选出膀胱癌特异表达的lncRNA及其共表达mRNA,这些特异表达的lncRNA及共表达mRNA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有望成为膀胱癌新的标志物。

    2017年20期 v.57;No.104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miR-106b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及对鼻咽癌CNE-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周士霞;王海莉;王豪勋;

    目的探讨miR-106b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鼻咽癌CNE-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份初治鼻咽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和45例份鼻咽炎患者的鼻咽部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06b表达,分析miR-106b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取体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分为四组(1×106个/组)。miR-106b模拟物组、miR-106b抑制物组分别转染miR-106b模拟物及miR-106b抑制物序列,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空白对照组不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miR-106b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以吸光度值表示),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Transwell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鼻咽癌及鼻咽炎组织miR-106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7±0.15、1.14±0.12,二者比较P<0.05;miR-106b相对表达量与鼻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侵犯颈动脉鞘和侵犯颅底有关(P均<0.05)。各组miR-106b相对表达量:miR-106b模拟物组高于miR-106b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miR-106b抑制物组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各组细胞增殖情况:miR-106b模拟物组细胞接种后24、48、72和96 h时吸光度值均高于miR-106b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而miR-106b抑制物组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各组细胞周期:miR-106b模拟物组S期细胞比例高于miR-106b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而miR-106b抑制物组细胞S期比例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miR-106b模拟物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高于miR-106b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且miR-106b抑制物组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 miR-106b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miR-106b过表达可促进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2017年20期 v.57;No.104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NOX通路在氧化应激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王井;汪洪涛;马华;孙美群;赵卫东;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通路在氧化应激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类型宫颈癌细胞内在的总活性氧(ROS)水平及NOX途径抑制剂DPI处理前后不同类型宫颈癌细胞内线粒体途径和NOX途径ROS水平;DPI预处理、H_2O_2作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类型宫颈癌细胞凋亡率。结果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癌细胞内在ROS水平明显高于HPV阴性宫颈癌细胞(P<0.05),两类宫颈癌细胞线粒体途径来源R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处理前比较,DPI预处理后HPV阳性宫颈癌细胞内在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诱导前及HPV阴性宫颈癌细胞比较,H_2O_2诱导后HPV阳性宫颈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且高于DPI预处理及DPI预处理+H_2O_2诱导细胞(P均<0.05)。结论 NOX通路在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促氧化治疗可能更好地杀伤HPV阳性宫颈癌细胞。

    2017年20期 v.57;No.1046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瑞替加滨对离体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高迪;陈渊锦;刘羽丹;张囡;沙磊;

    目的探讨瑞替加滨对离体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十二指肠肠管剪成长度约1.5 cm的肠段,采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持续记录张力曲线。十二指肠肠管张力曲线稳定后行以下试验:(1)依次予3.125、6.25、12.5、25、50、100、150、200μmol/L的瑞替加滨溶液干预,每个浓度作用时间均为15 min,中间用Kreb's溶液冲洗20 min。测量瑞替加滨干预前及各浓度干预后十二指肠肠管平滑肌张力曲线的平均振幅。(2)加入10μmol/L XE-991作用15 min,再加入20μmol/L瑞替加滨作用15 min。计算瑞替加滨加药前后离体十二指肠肠管平滑肌张力曲线的平均振幅变化百分率。(3)加入20μmol/L瑞替加滨作用15 min,再加入10μmol/L XE-991作用15 min。比较XE-991加药前后离体十二指肠肠管平滑肌张力曲线的平均振幅变化百分率。结果 (1)瑞替加滨作用下离体十二指肠肠管平滑肌张力曲线的平均振幅(基线值)变化百分率为100%。各浓度瑞替加滨作用下张力曲线的平均振幅变化百分率均低于基线值,P均<0.05。在6.25~200μmol/L范围内,随着瑞替加滨浓度增加提高,平均振幅变化百分率逐渐下降,P均<0.05。(2)瑞替加滨加药前后XE-991孵育的离体十二指肠肠管平滑肌张力曲线的平均振幅变化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XE-991加药后瑞替滨孵育的离体十二指肠肠管平滑肌张力曲线的平均振幅高于加药前,P<0.05。结论瑞替加滨在6.25~200μmol/L范围内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其机制可能为激活钾离子通道。

    2017年20期 v.57;No.1046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期BIS指导下丙泊酚闭环与开环靶控输注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郭静;杨改生;陶天柱;鹿曼曼;

    目的系统评价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TCI)和开环TCI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万方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纳入BIS指导下丙泊酚闭环TCI对比开环TCI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研究共680例患者,其中闭环TCI 341例(闭环组),开环TCI 339例(开环组)。闭环组充分麻醉时间占麻醉总时间的百分比高于开环组(WMD=12.68,95%CI为7.92~17.43,P<0.01),浅麻醉持续时间占麻醉总时间的百分比低于开环组(WMD=-1.38,95%CI为-2.24~-0.51,P<0.01),深麻醉持续时间占麻醉总时间的百分比低于开环组(WMD=-9.80,95%CI为-18.51~-1.09,P<0.05);麻醉维持期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开环组(WMD=-0.28,95%CI为-0.53~-0.03,P<0.05)。两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为0.58~1.68,P=0.95),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36,95%CI为-2.69~-0.02,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期闭环TCI对麻醉深度的控制好于开环TCI,且可减少药物用量。

    2017年20期 v.57;No.104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干细胞和多巴胺神经元联合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运动障碍的影响

    李智高;徐蛟天;陈孝祥;林海;宋晓斌;杨智勇;邓兴力;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和多巴胺神经元联合移植改善帕金森病大鼠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典6-羟基多巴胺毁损法构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36只,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连续诱导4周。APO注射第4周将36只帕金森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多巴胺组、干细胞组及联合组,每组9只,分别于右侧纹状体区立体定向注入生理盐水、多巴胺神经元悬液、神经干细胞悬液、多巴胺神经元与神经干细胞悬液。计算各组移植后2、4、6、8周的旋转次数;干细胞组及联合组分别于移植后1、2、4、8周行MRI扫描,观察移植区影像学变化;移植后8周取各组脑组织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定植与迁移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细胞分化情况。结果移植后2、4、6、8周,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多巴胺组、联合组旋转次数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MRI检查结果:随着时间延长,联合组与干细胞组移植区T2 W/FFE成像上呈低信号影的区域逐渐变大,但联合组低信号影范围大于干细胞组。普鲁士蓝染色结果:干细胞组和联合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胞质内均可见大量蓝色颗粒,大部分存留在移植针孔附近,仅少部分细胞向远处迁移,但联合组蓝色颗粒数量以及扩散范围均大于干细胞组。联合组巢蛋白(Nestin)、酪氨酸羟化酶(TH)、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数及Nestin/GFP、TH/GFP均高于干细胞组,酸性纤维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及GFAP/GFP均低于干细胞组(P均<0.01)。结论神经干细胞与多巴胺神经元联合移植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障碍,更有助于神经干细胞的定植、迁移及分化成为多巴胺神经元。

    2017年20期 v.57;No.104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

    2017年20期 v.57;No.1046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统计学符号的书写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

    2017年20期 v.57;No.1046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所列的词。英文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 SH还原为全称。

    2017年20期 v.57;No.104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强精片对雷公藤所致不育症大鼠精液质量的影响及机制

    曲晓伟;陈帝昂;李广森;常德贵;张培海;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利湿中药强精片对雷公藤所致不育症大鼠精液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动物为50只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另40只以雷公藤灌胃制作不育症模型并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及强精片低、中、高剂量组,四组均予雷公藤20 mg/(kg·d)灌胃;强精片低、中、高剂量组同时分别予强精片58、105、233 mg/(kg·d)灌胃;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灌胃后4周检测各组精液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睾丸组织Cx43蛋白表达。结果各强精片组精液质量均好于模型组,血清睾酮水平及睾丸组织Cx43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P<0.05或<0.01)。结论益肾活血利湿中药强精片可改善不育症大鼠的精液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节血清睾酮水平及睾丸组织Cx43蛋白表达。

    2017年20期 v.57;No.1046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人参多糖对耐顺铂人鼻咽癌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

    孙冰洁;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GPS)对耐顺铂人鼻咽癌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药物敏感鼻咽癌细胞CNE-2作为亲本细胞,并建立耐顺铂的鼻咽癌耐药细胞株系CNE-2(简称耐药CNE-2)。采用MTT法检测亲本细胞及耐药CNE-2经GPS作用前后对顺铂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耐药指数(RI);流式细胞仪检测GPS对耐药CNE-2的增殖抑制率;RT-PCR法检测GPS作用前后耐药CNE-2中β-catenin mRNA表达;显微镜观察GPS作用前后耐药CNE-2中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亲本细胞及耐药CNE-2对顺铂的IC50分别为(0.15±0.11)、(7.50±2.80)μmol/L,耐药CNE-2对顺铂的RI为26.8;0.1、0.2、0.3、0.4 g/L GPS作用48 h,耐药CNE-2对顺铂的IC50分别为(3.21±1.12)、(1.14±0.53)、(0.64±0.38)、(0.21±0.17)μmol/L,RI分别为9.5、6.4、3.2、1.2,GPS作用后耐药CNE-2对顺铂IC50、RI均较作用前明显降低(P均<0.05)。GPS对耐药CNE-2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0.1、0.2、0.3、0.4 g/L GPS处理48 h,耐药CNE-2中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3±0.114、0.809±0.038、0.706±0.050、0.297±0.010,与耐药CNE-2比较,0.3 g/L及0.4 g/L GPS作用后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GPS作用前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区域在细胞核以及细胞质,经GPS处理后,β-catenin蛋白表达区域逐渐向细胞膜转移。结论 GPS可逆转CNE-2对顺铂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为通过β-catenin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耐药株系凋亡。

    2017年20期 v.57;No.104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丹酚酸B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蔡洲;李道;吴际;吴琼;梅燕;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丹酚酸B临床用于治疗肾间质纤维化提供依据。方法取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游离输尿管和肾脏后不结扎。自手术第2天开始,丹酚酸B组予12.5 mg/kg丹酚酸B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量双蒸水灌胃,连续灌胃7天;灌胃结束时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对梗阻侧肾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梗阻侧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结缔组织长成因子(CTG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丹酚酸B组BUN、Scr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丹酚酸B组均高于假手术组,组间比较P均<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丹酚酸B组梗阻侧肾组织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但丹酚酸B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模型组、丹酚酸B组TGF-β_1、CTG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丹酚酸B组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丹酚酸B对大鼠肾纤维化形成有抑制作用;下调TGF-β_1、CTGF表达,调节TGF-β_1/CTGF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2017年20期 v.57;No.104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大黄素对裸鼠人结肠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金剑;赵庆;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裸鼠人结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细胞SW480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浓度为10、20、40 mmol/L的大黄素(5 mL)灌胃,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灌胃3周脱臼处死,剥取肿瘤并测量其体积及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β-catenin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结果抑瘤率: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9.32%、36.08%、41.62%;MVD计数:对照组、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48.21±1.89)、(43.09±1.78)、(27.45±2.24)和(21.31±1.85)个,两两比较P均<0.01。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血清VEGF、Ang-2、b FGF水平及瘤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可抑制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为下调Wnt/β-catenin通路中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

    2017年20期 v.57;No.104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注对碱烧伤兔角膜修复的促进作用及机制

    孙红;乔丽萍;侯世科;赵少贞;孙惠敏;袁佳琴;韩泉洪;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注对碱烧伤兔角膜修复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制备右眼角膜缘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只(30眼)。观察组耳缘静脉注射BMSCs细胞悬液3.47×10~6个/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注射后第3、21、60天,两组行右眼角膜透明度和角膜上皮再生状况评分,采用裂隙生物显微镜观察角膜血管新生情况,计算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结果第3、21、60天观察组角膜上皮再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第3天两组角膜混浊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60天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第3、21天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大于对照组(P均<0.05),第60天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MSCs静注可促进碱烧伤兔角膜的修复,提高角膜透明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早期促进损伤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晚期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2017年20期 v.57;No.104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7p染色体遗传学不稳定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

    赵娜;冯玲;杨宇石;徐澍;方艺;

    目的检测乳腺病变组织标本17p染色体区间6个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情况,进一步探讨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106例份乳腺病变标本[其中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UDH)31例、非典型增生(ADH)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33例]17p染色体上6个微卫星位点(D17S695、D17S261、D17S786、D17S796、D17S831、D17S654)MSI及LOH发生情况。结果 106例标本中6个微卫星位点均有一定频率的LOH/MSI发生。D17S261、D17S796位点LOH/MSI发生总频率分别为32.1%、24.5%(P<0.05)。D17S261位点LOH/MSI发生率UDH低于DCIS,DCIS低于IDC(P均<0.01);D17S796位点LOH/MSI发生率UDH低于DCIS(P<0.01)。结论乳腺病变组织标本17p染色体区间6个微卫星位点微卫星均有一定频率的LOH/MSI发生,17p染色体的遗传学不稳定是乳腺癌发生的前奏,D17S261、D17S796位点在UDH向IDC演变过程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2017年20期 v.57;No.104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神经钙调蛋白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疗效差异的系统评价

    李冀;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钙调蛋白抑制剂(CNI)、环磷酰胺(CTX)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疗效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CNI(环孢素A或者他克莫司)、CTX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疗效差异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位独立的研究者对入选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评价文献质量。提取纳入文献中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时的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其中采用CNI治疗者为CNI组,CTX治疗者为CTX组。采用Reviewer Manager5.2软件比较CNI、CTX组治疗6个月时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对纳入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I~2<40%表示各研究之间无显著异质性。结果共检索到67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11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912例患者,其中CNI组497例、CTX组415例。随访6个月时,CNI组56例、CTX组49例失访。治疗6个月时CNI组、CTX组有效率分别为81.2%(358/441)、41.3%(151/366),CNI组有效率高于CTX组(RR为2.13,95%CI为1.64~2.78,I~2=32%,P<0.05);治疗6个月时CNI组、CTX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1%(199/441)、13.1%(48/366),CNI组完全缓解率高于CTX组(RR为2.63,95%CI为1.47~3.80,I~2=17%,P<0.05)。结论 CNI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优于CTX。

    2017年20期 v.57;No.104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TTF-1、CK7表达及其意义

    吴琳;张苏宁;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R)、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9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为观察组,6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的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组EGFR、TTF-1、CK7表达。分析观察组EGFR、TTF-1、CK7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GFR、TTF-1、CK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EGFR、TTF-1、CK7表达与肿瘤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体积无关(P均>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EGFR表达与TTF-1、CK7表达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39、0.627,P均<0.05),TTF-1表达与CK7表达呈正相关(rs=0.591,P<0.05)。结论 EGFR、TTF-1、CK7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EGFR、TTF-1、CK7表达有助于NSCLC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2017年20期 v.57;No.104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经颅磁刺激联合医痫丸辅助治疗颅脑外伤继发性癫痫效果观察

    张风林;柳惠青;姚玮;张志娟;李建萍;徐玉丽;樊春晖;张超龙;乔盼盼;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医痫丸辅助治疗颅脑外伤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颅脑外伤继发性癫痫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44例。三组均予常规治疗(注射苯巴比妥钠或口服丙戊酸钠片,癫痫发作时口服氯硝西泮片)12周;磁刺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颅磁刺激连续治疗1周;联合组在磁刺激基础上口服医痫丸,共12周。三组治疗12周评价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量表(STESS)评分及癫痫持续状态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生活质量调查表31(QOLIE-31)评分以及血清ROS、NF-κB、IL-1β、TNF-α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记录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5%,磁刺激组为75.00%,联合组为90.91%;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及磁刺激组(P均<0.05)。三组治疗后STESS评分、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血清ROS、NF-κB、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QOLIE-31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联合组变化更明显(P均<0.01),对照组与磁刺激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医痫辅助治疗颅脑外伤性继发癫痫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2017年20期 v.57;No.104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克罗米芬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温云花;陈燕娥;葛菲;吴学明;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PCO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于月经后第5天连续5天口服克罗米芬(50 mg/d),观察组月经周期第1天口服地塞米松(1片/次,1次/d),连续15天;两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治疗3个月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胰岛素(INS),卵泡液IL-6、TNF-α、IL-1β及总抗氧化能力(TA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结果观察组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FSH、LH、T、E2、IN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后两组TAC、SOD、GPx均升高,卵泡液IL-6、TNF-α、IL-1β均降低,但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CAT、Gcl-c比较P均>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地塞米松可促进PCOS患者排卵及妊娠,且效果好于单用克罗米芬。

    2017年20期 v.57;No.104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组织Ezrin、VEGF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李运华;刘绍华;欧阳坚;胡兆鹏;梁卉;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Ez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07例,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标本为乳腺癌组、距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作为癌旁正常组。采用Maxvision TM快捷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Ezrin、VEGF表达(以条带光密度值表示),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Ezrin、VEGF表达均较癌旁正常组织升高(P均<0.05)。随着临床分期增加,乳腺癌组织Ezrin、VEGF表达均逐渐升高(P均<0.05)。乳腺癌组织Ezrin、VEGF表达呈正相关(r=0.024,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Ezrin、VEGF表达均上调,二者均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2017年20期 v.57;No.104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射频消融术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欧阳星文;汪贵忠;赵文强;林庆禄;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8例,随机分为射频组和联合组各49例。两组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天、2周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舒张早期最大血液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液流速比值(E/A);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时采用SCL-90量表评价生活质量;术后2周时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天及2周,两组LVEDD均较术前降低,LVEF、SV、CI、E/A均较术前升高(P均<0.01);术后2周,联合组LVEDD低于射频组,LVEF、SV、CI、E/A均高于射频组(P均<0.01)。术后2周时两组SCL-90量表各项目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均<0.01),且联合组均低于射频组(P均<0.01)。术后2周时联合组HAMA和HAMD评分均较术前及术后2天降低,且均低于射频组同期水平(P均<0.01)。术后2周时射频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组(P<0.05);射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联合组为8.16%,组间比较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明显改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2017年20期 v.57;No.104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托伐普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及血清钠水平的影响

    王鲁奇;李靖;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容量负荷及血清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CHF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CHF治疗方案,观察组另外给予托伐普坦,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检测心脏容量负荷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心输出量(CO)、右心房压(RAP)、肺动脉嵌压(PAWP)、肺动脉压(PAP);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检测血清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LVEDP、CO、RAP、PAWP、P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LVEDP、RAP、PAWP、PAP均较治疗前降低,C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变化更显著(P均<0.05)。治疗前两组血清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时,对照组血清钠水平较治疗前逐渐下降,观察组血清钠水平较治疗前逐渐升高,且观察组血清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结论托伐普坦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容量负荷,并能预防低钠血症的发生。

    2017年20期 v.57;No.1046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羟考酮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武春银;王瑞婷;疏树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羟考酮低剂量组、羟考酮高剂量组,每组20例。羟考酮低、高剂量组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静脉注射0.08、0.12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5 mL),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预处理前(t_1)、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_2)、体外循环结束(t_3)、手术结束(t_4)、手术后24 h(t_5),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TNF-α、IL-6、IL-10等炎性因子指标。结果三组t_2时SBP、DBP、MAP、HR均明显低于t_1(P均<0.05)。t_2、t_3时羟考酮低剂量组SBP、DBP、MAP高于羟考酮高剂量组和对照组(P均<0.05),且羟考酮高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组t_2、t_3、t_4、t_5时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t_1(P均<0.05)。t_2、t_3、t_4、t_5时,羟考酮低剂量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羟考酮高剂量组和对照组(P均<0.05),血清IL-10水平高于羟考酮高剂量组和对照组(P均<0.05);羟考酮高剂量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考酮预处理有助于维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稳定,缓解全身炎症状态,且0.08 mg/kg盐酸羟考酮预处理效果更好。

    2017年20期 v.57;No.104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钾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叶辉;龚治林;周启昌;于杰;黄淑娟;郗昌磊;曹龙磊;杨章玲;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钾变化及其低钾血症的发生原因。方法监测3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血钾浓度及其差值;记录每例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析术后第1天血钾浓度及手术前后血钾差值与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的关系。结果 30例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血钾浓度分别为(4.01±0.25)、(3.27±0.32)mmol/L,二者比较P<0.01;术后第1天血钾浓度与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772、-0.744、-0.769、-0.672,P均<0.01);手术前后血钾差值与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793、0.838、0.822、0.714,P均<0.01)。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血钾浓度常降低,容易出现低钾血症。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失血及输血可能是引起术后低钾血症的原因之一,低钾血症可使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延长。

    2017年20期 v.57;No.104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NCPA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用于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观察

    李洋;闫平;孙海英;郭靖;李琼;郝明明;梁丽霞;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面罩吸氧;观察组给予NCPAP辅助通气并联合小剂量多巴胺[3~5μg/(kg·min)]微量注射泵静滴,滴注多巴胺后给予呋塞米利尿,3天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12、24 h检测PaO_2、PaCO_2及pH,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点PaO_2、pH均逐渐升高,PaCO_2均逐渐降低;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P<0.05或<0.01。观察组呼吸、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及咳嗽、喘憋、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或<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为35.0%,两组比较P<0.05。结论 NCPAP辅助呼吸联合小剂量多巴胺用于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好,且较为安全。

    2017年20期 v.57;No.104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李冬生;李剑锋;张建;刘遵南;张旭;

    目的探讨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重度KOA患者43例,均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生存质量,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3例患者中39例完成随访。治疗前后VAS分别为(8.72±1.03)、(2.10±1.21)分,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41.16±8.39)、(89.24±9.14)分,PSQI评分分别为(9.65±3.49)、(2.58±1.17)分,WHOQOL-100评分分别为(50.42±14.87)、(89.52±18.47)分;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P均<0.05。3例发生小腿肌间隙血栓,给予口服抗凝药物保守治疗并定期复查下肢血管彩超,治疗期间无肺动脉血栓栓塞、心血管不良事件、神经系统病变、急性肾损害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重度KOA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2017年20期 v.57;No.104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 血浆和肽素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冯光勇;黄伟;任红苗;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217例,根据DR分期标准,无视网膜病变83例(NDR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98例(NPDR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36例(PDR)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各组均检测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copept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TC、TG、HDL-C、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血浆copeptin水平与血压、糖尿病病程及血生化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血浆copeptin对NPDR或PDR的诊断价值。结果 T2DM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疾病进展,血浆copeptin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与糖尿病病程、Hb A1C、HOMA-IR、Hs-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4、0.740、0.872、0.686,P均<0.05),与血压、血脂、FPG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血浆copeptin诊断NPDR的最佳临界值为24.6 pmol/L,敏感性为79.7%,特异性为71.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95%CI为0.746~0.996,P<0.05);血浆copeptin诊断PDR的最佳临界值为28.3 pmol/L,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82.1%,AUC为0.821(95%CI为0.695~0.948,P<0.05)。结论血浆copeptin水平能够为诊断DR提供参考。

    2017年20期 v.57;No.104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PD患者SMPD1基因3、4号外显子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马艳;宋娜;牛建一;丁刚;

    目的探讨SMPD1基因3、4号外显子突变与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103例(PD组)、体检健康者103例(对照组),按照SMPD1基因序列和相关文献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对SMPD1基因3、4号外显子进行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序和突变分析。结果经对测序结果序列比对发现,两组SMPD1基因存在p.A402T位点突变,均为杂合突变,即基因型为GA型。其中,PD组SMPD1基因p.A402T位点突变概率为11.65%(12/103),对照组为0.97%(1/103),两组比较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突变导致其编码的溶酶体酶SMase稳定性降低。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软件检测结果显示,SMPD1基因存在p.A402T位点致病性突变。结论原发性PD患者SMPD1基因存在p.A402T位点突变,该位点突变可能增加PD的发病风险。

    2017年20期 v.57;No.104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对贝伐珠单抗化疗GBM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赵宝帅;张文燕;王翠英;崔静;景岳;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贝伐珠单抗化疗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38例GBM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联合放疗及贝伐珠单抗化疗。治疗前均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检测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SUVmax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根据治疗前SUVmax均数将患者分为高SUVmax组和低SUVmax组,分析SUVmax水平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SUVmax为12.47±2.32,其中高SUVmax组(SUVmax>12.47)18例、低SUVmax组(SUVmax≤12.47)20例。治疗前SUVmax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癫痫及肿瘤部位均无关(P均>0.05),与肿瘤直径、KPS评分及有无囊变有关(P均<0.05)。低SUVmax组治疗第2、4、6个周期的客观缓解率依次为45.00%、70.00%和60.00%,均高于高SUVmax组的22.22%、44.44%和33.33%(P均<0.05)。低SUVmax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5个月,高SUVmax者为9.2个月,两者比较P<0.05;低SUVmax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5.5个月,高SUVmax组为16.1个月,两者比较P>0.05。结论~(18)F-FDG PET-CT的SUVmax可用于预测贝伐珠单抗化疗GBM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其水平降低提示化疗效果及预后好。

    2017年20期 v.57;No.104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川芎嗪用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观察

    吴斌;徐士军;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心源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心源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滴川芎嗪(4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6.67%(20/30)、30.00%(9/30),有效率分别为93.33%(28/30)、66.67%(20/30),组间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原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浆β-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浆cAM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均<0.05)。结论川穹嗪静滴可抑制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浆β-TG水平、升高血浆cAMP水平,纠正血流变学异常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2017年20期 v.57;No.1046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自蓉;张洁;叶珂帆;王丽梅;余韬;

    目的探讨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以外阴不适(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就诊的患者5 538例,年龄18~78岁。均取阴道分泌物,检测阴道微生态状况及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分析年龄、避孕方式与外阴疾病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乳酸杆菌检出情况的关系。结果阴道微生态正常1 568例(28.3%);异常2 447例(44.2%),其中细菌性阴道病855例(15.4%)、外阴假丝酵母菌病638例(11.5%)、滴虫阴道炎63例(1.1%)、需氧菌性阴道炎120例(2.1%)、细胞溶解性阴道病8例(0.1%)、混合感染282例(5.1%)、菌群抑制481例(8.7%);阴道微生态失调(微生态状况异常,但未明确感染)1 523例(27.5%)。>50~78岁年龄段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42.9%)低于其他年龄段者(P均<0.05)。采用避孕套避孕的外阴疾病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75.2%)高于口服避孕药(53.1%)和宫内节育器(61.6%)避孕者(P均<0.05)。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均低于阴道微生态正常人群(P均<0.05),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检出率明显低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患者(P<0.05)。结论外阴不适患者多数存在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易引发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假丝酵母菌病等阴道炎症;年龄>50岁、采用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避孕及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病等阴道炎症者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少,是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7年20期 v.57;No.1046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氟西汀联合多塞平治疗儿童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李小晶;甘颖妍;朱海霞;杜志宏;梁惠慈;麦坚凝;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多塞平治疗儿童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抑郁症儿童(8~14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多塞平治疗,观察组再给予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治疗6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4、6周HAMD、HAMA评分均逐渐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均<0.05)。两组治疗2、4、6周时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0%,对照组为26.00%,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嗜睡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失眠和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多赛平联合氟西汀可提高抑郁症儿童的治疗效果,但联合用药可能增加患儿皮疹、失眠的发生率。

    2017年20期 v.57;No.104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最佳时机分析

    张文超;杨雪辉;郭昊;张亚召;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时间窗。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行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脑出血发生至手术时间分为四组:<6 h组11例,6~12 h组19例,>12~24 h组49例,>24 h组13例。统计其术后1个月血肿完全清除率和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术前及术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和阻力指数(RI)。结果术后1个月时四组血肿完全清除率、再出血率均逐渐降低,其中<6 h组血肿完全清除率高于>24 h组,>24 h组再出血率低于其他三组(P均<0.05)。术后3个月,四组GOS、ADL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P均<0.05)。<6 h组、6~12 h组术后1、3、6个月GOS、ADL评分均高于>12~24 h组、>24 h组,NIHSS评分低于>12~24 h组、>24 h组,组间比较P均<0.05;<6 h组GOS评分均高于6~12 h组(P均<0.05)。术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四组PSV、EDV、Vm均高于术前,RI均低于术前;术后7天及1、3个月,四组PSV、EDV、Vm均高于术后3天,RI均低于术后3天;各时间点比较P均<0.05。<6 h组、6~12 h组术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PSV、EDV、Vm均高于>12~24 h组、>24 h组,RI均低于>12~24 h组、>24 h组,组间比较P均<0.05。<6 h组脑出血复发导致的死亡率为18.2%(2/11)、6~12 h组为15.8%(3/19)、>12~24 h组为22.4%(11/49)、>24 h组为38.5%(5/13),>24 h组高于<6 h组、6~12 h组(P均<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最佳手术时间窗为脑出血后6 h内。

    2017年20期 v.57;No.104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临床教学

  •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杨光;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传统带教组,各20名。临床路径组用以临床路径模式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传统带教组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均培训2年。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水平、病例分析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病例分析能力采用笔试形式考察,临床操作能力考察住院医师儿科常用操作的熟练程度,医患沟通能力考察被患者家长投诉率。结果临床路径组、传统带教组住院医师培训结束理论知识考试得分分别为(76.22±3.34)、(75.78±2.61)分,两组相比P>0.05。临床路径组、传统带教组住院医师培训结束病例分析能力考试得分分别为(92.32±3.68)、(84.21±2.79)分,两组相比P<0.05。临床路径组、传统带教组住院医师培训结束临床操作考试得分分别为(88.23±3.62)、(83.18±3.01)分,两组相比P<0.05。临床路径组3名(15%)、传统带教组6名(30%)住院医师被患者家长投诉,两组被投诉率相比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采取临床路径模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017年20期 v.57;No.1046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戚继;贾桂军;万伟庆;马骏;

    目的观察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30名。传统教学组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PBL教学组用PBL教学法教学,两组授课老师相同。教学内容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程、诊断及治疗及12例病例资料分析。教学完毕用相同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计算高分率(考试成绩85分以上),同时让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计算总满意率。结果 PBL教学组25名(83.3%)、传统教学组12名(40.0%)考生考试成绩为高分,PBL教学组高分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PBL教学组满意24名,基本满意4名,不满意2名,总满意率93.3%;传统教学组分别为15、8、7名和76.7%,PBL教学组总满意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2017年20期 v.57;No.104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组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玉华;于田田;李明英;迟彦;

    组织因子(TF)又名血栓形成质,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关键启动子,是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TF的结构特征、存在形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TF的细胞来源、调解组织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及TF的治疗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的密切关系和开发抑制TF活性的药物提供参考。

    2017年20期 v.57;No.104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偏头痛脑部异常变化

    李鹤婷;杨嘉君;徐艳红;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较难治愈。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对偏头痛进行了大量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偏头痛先兆期、发作间期以及发作期的脑区活动存在差异,不同阶段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本文从偏头痛发病的不同阶段对偏头痛患者大脑产生的异常改变结合文献进行综述。

    2017年20期 v.57;No.104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碘盐新标准实施前后育龄妇女碘营养状况分析

    万欢;郭艳巍;毛淑芳;

    微量元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而甲状腺激素是保障人体脑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重要激素。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并于1996、2000和2012年先后三次下调食盐碘含量。育龄妇女由于其月经、妊娠及哺乳这些独特的生理过程,碘需求量易发生变化,是碘缺乏病的易感群体。2012年食盐碘含量下调后,妊娠妇女碘缺乏比例增加,哺乳妇女及未孕妇女碘营养水平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适宜或超适宜甚至过量状态。加强对育龄妇女碘营养状态的监测、普及碘缺乏病与碘营养知识、实施个性化补碘等措施对保障育龄妇女碘营养水平适宜、防治甲状腺疾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2017年20期 v.57;No.1046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相迪;戴建国;

    原发性肝癌(PCL)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具发病年龄轻、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进展快等特点。近年来,PCL的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介入治疗等多元化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其综述如下。

    2017年20期 v.57;No.1046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杂志入编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正>2015年8月,我刊收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辑委员会通知,《山东医药》入编2014版(即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综合性医药卫生类的核心期刊。近年来,《山东医药》杂志通过设立基金论文绿色通道、加大约稿力度等方式,提高杂志稿源质量;严格执行三审制度,通过稿件处理系统线上送审、集中组织审稿会等形式加强审稿工作,保证了杂志学术质量;精编细修,严格执行三校一读制度,

    2017年20期 v.57;No.1046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