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洪波;米光熙;黄俊伟;刘泽阳;尹高菲;黄志刚;
目的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包括MMP1、MMP2、MMP3、MMP9、MMP10、MMP12和MMP13)具有激活作用的人类膜蛋白基因进行筛选。方法构建上述7个备选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用豆蔻酸佛波酰乙酯(PMA,一种蛋白激酶C激活剂)刺激7个备选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各备选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PMA刺激前的活性及PMA刺激后的活性,以后者除以前者得出各备选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值(RLA),RLA最大者选定为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用人类膜蛋白基因质粒库中的722种质粒依次刺激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刺激前后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RLA均数超过10确定为对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活性有明显激活作用的人类膜蛋白基因质粒。将筛选出的人类膜蛋白基因质粒以相同方法进行第二轮筛选,第二轮筛选出的人类膜蛋白基因质粒以相同方法进行第三轮筛选,最终确定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的MMP有激活作用的人类膜蛋白基因。结果PMA刺激后MMP1、MMP2、MMP3、MMP9、MMP10、MMP12、MMP13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的RLA分别为4.53±0.72、1.47±0.28、23.28±1.96、2.37±0.46、8.81±1.35、2.15±0.51、3.47±0.99。MMP3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的RLA明显高于其他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P均<0.05),被选为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全部722个质粒经3轮筛选,确定AXL受体酪氨酸激酶(AXL)、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0b(TNFRSF10B)和G蛋白耦联受体65(GPR65)质粒对MMP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结论 GPR65、AXL、TNFRSF10B基因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的MMP基因有激活作用。
2017年23期 v.57;No.104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雯雯;方宁远;
目的探讨调节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单羧酸转运泵家族1(MCT1)信号通路对Lewis肺腺癌细胞株LLC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LLC细胞分为A、B、C、D组,每组10孔。分别加入PTHrP信号通路激活剂PTHrP(1~34)、PTHrP受体竞争抑制物PTHrP(7~34)、MCT1信号通路抑制剂AZD3965、PBS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用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衰老程度,结果以细胞中βGal阳性染色面积占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THrP mRNA、MCT1 mRNA表达。建立细胞pHi与细胞内BCECF荧光强度关系的标准曲线,细胞pHi结果以495 nm/440 nm延荧光强度比值表示。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各组细胞外乳酸水平。结果 A、B、C、D组细胞中βGal阳性染色面积占总细胞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47%±0.15%、12.56%±0.20%、16.66%±0.20%、9.52%±0.30%。B、C组细胞中βGal阳性染色面积占总细胞面积百分比与D组相比,P均<0.05。A、B、C、D组细胞中PTHrP mRNA表达量分别为11.49±0.42、7.68±0.10、8.56±0.13、9.35±0.13,MCT1 mRNA表达量分别为7.84±0.19、4.38±0.09、3.53±0.10、6.58±0.21。A组细胞中PTHrP mRNA表达量高于B、C、D组(P均<0.05);B组细胞中PTHrP mRNA表达量低于C、D组(P均<0.05);C组细胞中PTHrP mRNA表达量低于D组(P<0.05);A组细胞中MCT1 mRNA表达量高于B、C、D组(P均<0.05);B组细胞中MCT1 mRNA表达量高于C组(P<0.05),但低于D组(P<0.05);C组细胞中MCT1 mRNA表达量低于D组(P<0.05)。A、B、C、D组细胞pHi分别为3.39±0.12、6.05±0.12、7.08±0.09、4.66±0.08,细胞外乳酸水平分别为(8.34±0.12)、(5.13±0.15)、(3.39±0.10)、(7.33±0.11)U。A组细胞pHi低于B、C、D组(P均<0.05);B组细胞pHi低于C组(P<0.05),但是高于D组(P<0.05);C组细胞pHi高于D组(P<0.05);A组细胞外乳酸水平高于B、C、D组(P均<0.05);B组细胞外乳酸水平高于C组(P<0.05),但是低于D组(P<0.05);C组细胞外乳酸化水平低于D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细胞衰老程度与PTHrP mRNA表达量、MCT1 mRNA表达量、pHi、细胞外乳酸水平均相关,r分别为-0.613、-0.880、0.906、-0.961,P均<0.05。结论调节PTHrP、MCT1信号通路可以影响肺腺癌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是由于PTHrP信号通路和MCT1信号通路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肺腺癌细胞的乳酸转运。
2017年23期 v.57;No.104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晋佳路;朱仁书;谢育媛;刘红春;
目的探讨转染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短发夹RNA(CDK2-shRNA)对黑色素瘤B16-F1细胞达巴卡嗪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黑色素瘤B16-F1细胞分为观察组、空质粒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转染重组慢病毒pUL-CDK2-shRNA质粒,空质粒组转染重组慢病毒pUL-NC-shRNA质粒,对照组不转染。转染12 h后用250μmol/L的达巴卡嗪孵育三组细胞72 h。采用MTT法检测三组细胞吸光度值,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三组细胞集落形成率(CFR),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三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组细胞Bcl-2、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计算Bax/Bcl-2。结果观察组、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分别为0.221±0.019、0.684±0.049、0.699±0.051。观察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细胞CFR分别为33.00%±1.80%、67.50%±7.26%、69.83%±5.25%。观察组细胞CFR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6%±4.1%、17.6%±3.8%、15.1%±4.0%。观察组细胞凋亡率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细胞Bax/Bcl-2分别为2.56±0.28、0.84±0.04、0.86±0.11,Caspase-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0.07、0.69±0.08、0.57±0.05。观察组细胞Bax/Bcl-2、Caspase-3相对表达量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转染CDK2-shRNA可以提高黑色素瘤B16-F1细胞对达巴卡嗪的敏感性。其机制是转染CDK2-shRNA可以提高达巴卡嗪共培养的黑色素瘤B16-F1细胞Bax/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促进其凋亡。
2017年23期 v.57;No.104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鹏;杨芬;汤翠菊;陈锦飞;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C-AS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成瘤能力的调节作用。方法(1)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细胞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细胞中的HOXCAS1。(2)将胃癌BGC823、SGC7901细胞分别分为HOXC-AS1小干扰RNA(siRNA)组、siRNA对照序列组、HOXCAS1过表达组、空质粒组。HOXC-AS1干扰组转染HOXC-AS1小干扰RNA(siRNA),siRNA对照序列组转染siRNA对照序列,HOXC-AS1过表达组转染HOXC-AS1过表达质粒,空质粒组转染空质粒。继续培养24 h,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以穿膜细胞数和划痕愈合率表示)。(3)取5周龄雌性裸鼠20只,随机分为移植瘤组和对照组,各10只,背部皮下分别注射转染后24 h的HOXC-AS1 siRNA组和siRNA对照序列组BGC823细胞约1.5×10~6个,16 d后处死小鼠测肿瘤体积。结果 (1)BGC823、SGC7901细胞中HOXC-AS1的表达量相对于GES-1细胞分别为4.58±0.62、2.89±0.25倍。BGC823、SGC7901细胞HOXC-AS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GES-1细胞(P均<0.05)。(2)BGC823、SGC7901细胞HOXC-AS1 siRNA组的OD490值、形成的克隆数、穿膜细胞数、划痕愈合率均低于siRNA对照序列组(P均<0.05);HOXC-AS1过表达组的OD490值、形成的克隆数、穿膜细胞数、划痕愈合率均高于空质粒组(P均<0.05)。(3)移植瘤组、对照组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353.93±147.85)、(706.24±253.25)mm3;质量分别为(0.30±0.13)、(0.75±0.11)mg。移植瘤组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胃癌细胞中HOXC-AS1表达升高。lncRNA HOXC-AS1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成瘤。
2017年23期 v.57;No.104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范志刚;蔡惠;李万军;肖栋;梁明;王丽;王永恒;王健生;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的机制。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MDA-MB-231细胞分为转染组、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转染组转染(YAP)siRNA 3 h后加入浓度50μmol/L的LPA继续培养16 h。对照序列组转染对照序列3 h后加入浓度50μmol/L的LPA继续培养16 h。空白组不转染、不加LPA,常规培养16 h。用Transwell小室行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2)用50μmol/L的LPA培养MDA-MB-231细胞0、10、30、60、120、240、480 min,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YAP(p-YAP)相对表达量。用0、1、10、20、50μmol/L的LPA培养MDA-MB-231细胞120 min,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YAP相对表达量。(3)将体外培养的MDA-MB-231细胞分为1、2、3、4、5、6、7组,分别加入培养基、MAPK通路阻断剂SB203580、PI3K通路阻断剂LY294002、Akt通路阻断剂MK2206、MEK通路阻断剂PD98059、Rho抑制剂(C3转移酶)和ROCK抑制剂(Y27632),然后加入50μmol/L的LPA继续培养120min。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 YAP表达。结果 (1)转染组、对照序列组、空白组细胞迁移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0.01±2.05)、(12.13±2.44)、(7.06±2.54)个,细胞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9.24±2.18)、(11.54±2.09)、(6.75±1.48)个。对照序列组细胞迁移实验、细胞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均高于空白组(P均<0.05)。转染组细胞迁移实验、细胞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均低于对照序列组细(P均<0.05)。(2)用10μmol/L的LPA培养MDA-MB-231细胞0、10、30、60、120、240、480 min,MDA-MB-231细胞YA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23、0.08±0.002、0.05±0.027、0.04±0.012、0.01±0.002、0.03±0.004及0.05±0.007。培养时间为120 min时MDA-MB-231细胞p YAP相对表达量最低(P均<0.05)。用0、1、10、20、50μmol/L的LPA培养MDA-MB-231细胞120 min后p YA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024、0.18±0.020、0.09±0.022、0.06±0.017、0.02±0.012。随着LPA浓度的升高,MDA-MB-231细胞p YAP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P均<0.05)。(3)1、2、3、4、5、6、7组MDA-MB-231细胞p YA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027、0.32±0.022、0.35±0.019、0.33±0.021、0.34±0.025、0.74±0.029及0.65±0.022。1、2、3、4、5组MDA-MB-231细胞p YAP相对表达量相比,P均>0.05。6组MDA-MB-231细胞p YAP相对表达量高于1~5组(P均<0.05)。7组MDA-MB-231细胞YAP相对表达量高于1~5组(P均<0.05),但低于6组(P<0.05)。结论 LPA通过Rho和ROCK通路导致乳腺癌MDA-MB-231细胞YAP去磷酸化,进而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
2017年23期 v.57;No.104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林超;赵俊峰;孙继建;潘世杰;高世玉;崔洪泉;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EEHDH)对人肾癌786-0细胞体外增殖及小鼠肾癌细胞786-0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1)将人肾癌细胞786-0分为观察1、2、3、4组和对照组,观察1、2、3、4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40、80 mg/L的EEHDH,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液。培养24、48、72 h后采用MTT法于490 nm处测量吸光度值(OD490值)。(2)取4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模型组、EEHDH低剂量组、EEHDH中剂量组、EEHDH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EEHDH中剂量联合环磷酰胺组、对照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小鼠正常饲养不处理外,余36只小鼠每只左后肢腋窝皮下接种0.2 mL肿瘤细胞悬液,24 h后称重。模型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14 d;EEHDH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EEHDH 5.0、10.0、20.0 g/kg,1次/d,共14 d;环磷酰胺组每2 d灌胃1次20 mg/kg环磷酰胺,共灌胃7次;EEHDH中剂量联合环磷酰胺组在1、3、5天灌胃环磷酰胺20 mg/kg,第6天开始灌胃10.0 g/kg的EEHDH,1次/d,共9次。末次给药24 h后给各组小鼠称重,处死动物称瘤重,计算EEHDH低剂量组、EEHDH中剂量组、EEHDH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EEHDH中剂量联合环磷酰胺组抑瘤率。另分离各组小鼠胸腺、脾脏,精密称重,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 (1)相同培养时间条件下观察1、2、3、4组人肾癌细胞786-0的OD490值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均<0.05)。人肾癌细胞786-0的OD490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EEHDH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均<0.05)。(2)实验结束时,模型组、EEHDH低剂量组、EEHDH中剂量组、EEHDH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EEHDH中剂量联合环磷酰胺组瘤重分别为(2.31±0.28)、(1.94±0.22)、(1.59±0.26)、(1.52±0.23)、(0.92±0.24)、(0.86±0.23)g,EEHDH低剂量组、EEHDH中剂量组、EEHDH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EEHDH中剂量联合环磷酰胺组抑瘤率分别为16.02%、31.22%、34.26%、60.20%、62.77%。EEHDH中剂量联合环磷酰胺Q值为0.87。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P均<0.05)。环磷酰胺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较低(P均<0.05)。EEHDH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较高(P均<0.05),胸腺指数与模型组相比P均>0.05。EEHDH中剂量联合环磷酰胺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环磷酰胺组相比均较高(P均<0.05)。结论 EEHDH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人肾癌细胞786-0的增殖,在体内能显著抑制小鼠肾癌细胞786-0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EEHDH提高脾脏功能有关。
2017年23期 v.57;No.104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春妍;崔晓腾;钱宝鑫;任媛媛;杨洁;高星杰;
目的观察转染pcDNA-FLAG-EXOSC2质粒对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FLAG-EXOSC2重组质粒。将体外培养的He La细胞分为EXOSC2过表达组、空质粒组,分别转染pcDNA-FLAGEXOSC2重组质粒、pcDNA3.1(+)质粒。采用CCK-8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以OD450表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EXOSC2过表达组、空质粒组OD450分别为0.665 2±0.050 94、0.443 6±0.035 19,两组OD450相比,P<0.05。EXOSC2过表达组、空质粒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9%±0.37%、7.57%±0.64%,两组细胞凋亡率相比,P<0.05。结论转染pcDNA-FLAG-EXOSC2可以促进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2017年23期 v.57;No.104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沫;李启伟;吴行贵;李有强;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小檗碱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MoDCs)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诱导分化为Mo-DCs。将Mo-DCs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实验1、2、3组Mo-DCs加入终浓度为50 ng/mL的OX-LDL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0.75、1.5μmol/L的小檗碱。模型组加入50 ng/mL的OX-LDL。对照组加入等量PBS。继续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oDCs表型(CD80、CD40、CD11c和HLA-D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Mo-DCs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o-DCs表面分子CD80、CD40和HLA-DR的表达均较高(P均<0.05),细胞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较高(P<0.05),IL-10水平较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1、2、3组Mo-DCs表面分子CD80、CD40和HLA-DR的表达均较低(P均<0.05),细胞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较低(P均<0.05),IL-10水平较高(P均<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2、3组Mo-DCs表面分子CD80、CD40和HLA-DR的表达均较低(P均<0.05),细胞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较低(P均<0.05),IL-10水平较高(P均<0.05)。与实验2组比较,实验3组Mo-DCs表面分子CD80、CD40和HLA-DR的表达均较低(P均<0.05),细胞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较低(P<0.05),IL-10水平较高(P<0.05)。结论小檗碱可阻碍OX-LDL诱导的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此效果有剂量依赖性。
2017年23期 v.57;No.104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晖;何小文;何晓生;吴小剑;兰平;
目的探讨鼠尾草酚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黏附淋巴细胞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鼠尾草酚高剂量组、鼠尾草酚低剂量组、TNF-α组和对照组。鼠尾草酚高剂量组、鼠尾草酚低剂量组分别加入10、5μmol/L鼠尾草酚培养18 h,然后加入10 ng/mL TNF-α培养6h;TNF-α组加入10 ng/mL TNF-α培养6h;对照组只加EGM-2培养液培养24 h。用淋巴细胞黏附试验观察各组HUVEC黏附淋巴细胞的能力(以相对荧光强度表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HUVEC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细胞中的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鼠尾草酚高剂量组、鼠尾草酚低剂量组、TNF-α组和对照组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1.74±0.33、2.08±0.28、2.61±0.29、1.00±0.01,TNF-α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鼠尾草酚低、高剂量组荧光强度低于TNF-α组(P均<0.05),且鼠尾草酚高剂量组低于鼠尾草酚低剂量组(P<0.05)。四组HUVEC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IL-8、MCP-1水平分别为1 910.00±156.33、3 766.00±336.88、5 629.00±324.61、961.00±48.13和952.00±57.81、1 289.00±223.46、2 285.00±209.61、211.00±6.36。四组HUVEC细胞中VCAM-1、ICAM-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03、0.51±0.05、0.99±0.01、0.08±0.02和0.33±0.06、0.42±0.05、0.98±0.02、0.06±0.01。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HUVEC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IL-8、MCP-1蛋白水平及HUVEC细胞中VCAM-1、ICAM-1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与TNF-α组比较,鼠尾草酚低、高剂量组HUVEC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IL-8、MCP-1蛋白水平及HUVEC细胞中VCAM-1、ICAM-1相对表达量下降(P均<0.05),且鼠尾草酚高剂量组低于鼠尾草酚低剂量组(P<0.05)。结论鼠尾草酚能下调HUVEC黏附淋巴细胞的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鼠尾草酚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趋化因子IL-8、MCP-1及细胞黏附分子VCAM-1、ICAM-1表达上调。
2017年23期 v.57;No.1049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志刚;王辉;李加美;曹智新;王舟;赵苗青;覃业军;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级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1 049例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级标准分为Ⅰ级57例、Ⅱ级341例、Ⅲ级263例和Ⅳ级388例,分析各级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的好发年龄、患者性别比例、原发部位和首发症状。结果(1)Ⅰ级患者年龄0~29岁者最多。Ⅱ级和Ⅲ级患者年龄30~59岁者最多。Ⅳ级患者年龄40~69岁最多。(2)各级别患者最常见首发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其中头痛的发生率最高,且以Ⅰ级和Ⅳ级患者最为常见。Ⅰ级和Ⅳ级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均<0.05)。Ⅳ级患者的语言障碍和记忆力障碍发生率较其他患者高(P均<0.05)。Ⅲ级和Ⅳ级患者较之其他肿瘤患者更易出现肢体不适/活动障碍(P均<0.05)。Ⅱ级患者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均<0.05)。(3)Ⅲ级和Ⅳ级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患者(P<0.05)。(4)Ⅱ、Ⅲ和Ⅳ级患者肿瘤位于额叶和颞叶最多,其次为顶叶和枕叶。发生在额叶的肿瘤中,Ⅱ和Ⅲ级肿瘤构成比高于Ⅰ和Ⅳ级(P<0.05)。发生在颞叶和顶叶的肿瘤中,Ⅱ、Ⅲ和Ⅳ级构成比高于Ⅰ级(P<0.05)。Ⅱ级肿瘤发生在额叶、颞叶和顶叶的比例分别为43.71%、34.73%和14.37%。7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中6例发生在颞叶,仅1例发生在额叶。发生在枕叶的肿瘤中,Ⅳ级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构成比高于其他级别(P均<0.05)。在小脑、侧脑室和鞍部发生的各级肿瘤中,Ⅰ级构成比高于其他各级(P均<0.05)。Ⅰ级肿瘤中发生在小脑和鞍部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比例分别为51.92%和9.62%,而5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全部发生在侧脑室。结论Ⅰ级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好发于0~29岁,原发部位以小脑、侧脑室和鞍部多见,首发症状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症状。Ⅱ级和Ⅲ级好发于30~59岁,原发部位多位于额叶、颞叶和顶叶。Ⅱ级首发症状以癫痫多见。Ⅲ级首发症状以局灶性神经障碍、癫痫和颅内压增高多见。Ⅳ级好发于40~69岁,原发部位主要为颞叶和额叶,首发症状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语言障碍、记忆力障碍、肢体不适/活动障碍。
2017年23期 v.57;No.1049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邓学云;刘丽华;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的瘤组织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3例颅内肿瘤患者的93份肿瘤组织标本为观察组,57份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XIAP。分析颅内肿瘤组织中XIAP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将93例颅内肿瘤患者按肿瘤组织XIAP表达情况分为XIAP阳性组和XIAP阴性组,随访3年,比较XIAP阳性组和XIAP阴性组患者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XI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2%(80/93)、26.32%(15/57),两组相比P<0.05。颅内肿瘤组织中XIAP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均>0.05),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XIAP阳性组和XIAP阴性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1.62(0.53,1.58)、4.03(1.12,6.33),两组相比,P<0.05。结论颅内肿瘤组织XIAP表达升高。检测颅内肿瘤组织XIAP有助于颅内肿瘤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
2017年23期 v.57;No.104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伟东;丁锋;易永盛;罗磊;姜锋;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微小RNA-506(miR-506)水平变化,探讨检测NSCLC患者血浆miR-506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观察组)和6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浆miR-506水平。分析血浆miR-506水平与NSCLC组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用血浆miR-506水平诊断NSCLC的价值并寻找截断点。结果观察组组血浆miR-506水平为[1.475(1.429,1.519)],对照组血浆中miR-506水平为[0.753(0.605,0.874)],观察组血浆miR-50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NSCLC患者血浆miR-506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以及胸膜转移有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无关(P均>0.05)。血浆miR-506水平临界值取0.649时,用其诊断NSCLC的约登指数最大,此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10%、86.90%,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CI为0.789~0.941。结论 NSCLC患者血浆miR-506水平升高。检测NSCLC患者血浆miR-506水平有助于NSCLC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2017年23期 v.57;No.104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德纲;彭江州;李军;郑少强;
目的观察肺癌组织Notch1、Bmi-1蛋白表达变化,探讨检测肺癌组织Notch1、Bmi-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肺癌组织标本为观察组,30例行肺支气管镜检查者的正常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两组Notch1、Bmi-1蛋白表达。分析肺癌组织Notch1、Bmi-1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对照组Notc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69%(42/67)、13.33%(4/30),Bm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5%(33/67)、10.00%(3/30)。观察组Notch1、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肺癌组织Notch1、Bmi-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结论肺癌组织Notch1、Bmi-1表达升高。检测肺组织Notch1、Bmi-1表达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2017年23期 v.57;No.104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利常;赵振兴;裴银辉;张雪梅;安静;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miR-133b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R-133b相对表达量,分析观察组NSCLC患者血清miR-133b相对表达量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血清miR-133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1.56)、(1.92±1.61),两组相比,P<0.05。NSCLC患者血清miR-133b表达水平与患者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均<0.05)。NSCLC患者中,血清miR-133b高表达者1年生存率为76.79%(43/56),血清miR-133b低表达者1年生存率为52.78%(19/36),二者1年生存率相比,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miR-133b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成年人。检测NSCLC患者血清miR-133b相对表达量有助于NSCLC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2017年23期 v.57;No.104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琳;张苏宁;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取其手术切除食管癌组织标本位观察组,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HER-2、β-catenin。分析食管癌组织HER-2、β-catenin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ER-2阳性67例(67%)、β-catenin阳性21例(21%),对照组HER-2阳性19例(19%)、β-catenin阳性58例(58%)。两组HER-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食管癌组织HER-2、β-catenin与食管癌分化程度、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结论食管癌组织HER-2高表达、β-catenin低表达。检测食管癌组织HER-2、β-catenin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病情。
2017年23期 v.57;No.104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明;单玉喜;王少雄;阳东荣;孙传洋;崔勇;朱进;薛波新;
目的观察国产160 W绿激光经尿道汽化减瘤术治疗合并难治性肉眼血尿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短期效果。方法采用160 W绿激光经尿道汽化减瘤术治疗合并难治性肉眼血尿的CRPC 21例。统计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激光能量消耗。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肉眼血尿发生情况及病情进展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并检测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55(36.8±11.3)min;激光能量消耗137.3~418.7(280.2±86.3)kJ。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病情未进展,无肉眼血尿。术后1个月本组患者IPSS评分(13.0±3.5)分,QOL评分(2.2±0.7)分,Qmax(17.1±2.2)mL/s,血清PSA(168.3±116.8)ng/mL,PVR(29.9±13.4)mL,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P均<0.01。所有患者转移病灶及骨痛症状未进展。结论采用160 W绿激光汽化减瘤术治疗合并难治性肉眼血尿的CRPC短期效果满意。
2017年23期 v.57;No.1049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海云;刘刚;张林奎;李小花;毛旭;马登云;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表现与ER、PR、Akt、p27表达的相关性,探讨用乳腺癌DCE-MRI表现预测乳腺癌ER、PR、Akt和p27表达的可能性。方法回顾150例乳腺癌患者156个病灶的DCE-MRI表现,包括病灶最大径、病灶形状、病灶边缘情况、DCE-MRI强化形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早期增强率。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156个乳腺癌病灶的ER、PR、Akt、p27表达情况。将病灶按DCE-MRI病灶最大径、病灶形状、病灶边缘情况、DCE-MRI强化形式、TIC类型、早期增强率分为不同亚组,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亚组ER、PR、Akt、p27阳性表达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计算病灶最大径、病灶形状、病灶边缘情况、DCEMRI强化形式、TIC类型、早期强化率与ER、PR、Akt和p27表达的相关系数(r)和P值。结果本组乳腺癌病灶最大径≤2 cm者84个、>2 cm者72个;病灶形态类圆形者23个、分叶形51个、不规则形62个;病灶边缘光滑9个、不规则62个、毛刺85个;DCE-MRI强化形式为均匀强化者31个、不均匀强化者80个、环形强化者45个;TIC类型Ⅰ型10个、Ⅱ型59个、Ⅲ型87个;早期强化率<50%者11个、50%~100%者66个、>100%者79个。156个乳腺癌病灶中ER表达阳性122个(78.21%),PR表达阳性122个(78.21%),Akt表达阳性104个(66.67%)、p27阳性106个(67.95%)。肿病灶边缘情况与ER表达有关(χ~2=4.662,P<0.05)。病灶边缘情况、DCE-MRI强化形式与PR表达有关(χ~2=4.515、6.017,P均<0.05)。早期增强率与Akt表达有关(χ~2=6.211,P<0.05)。病灶最大径、病灶形态、TIC类型与p27表达有关(χ~2=5.932、4.851、5.828,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边缘情况与ER阳性表达有关(r为0.594,P<0.05),病灶边缘情况、DCE-MRI强化形式与PR阳性表达有关(r分别为6.13、-0.558,P均<0.05),早期增强率与Akt阳性表达有关(r为0.587,P<0.05),乳腺癌病灶最大径、病灶形态、TIC类型与p27阳性表达有关(r分别为0.721、0.689、0.707,P均<0.05)。结论乳腺癌病灶边缘情况与ER阳性表达有关,病灶边缘情况、DCE-MRI强化形式与PR阳性表达有关,早期增强与Akt阳性表达有关,乳腺癌病灶最大径、病灶形态、TIC类型与p27阳性表达有关。
2017年23期 v.57;No.1049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2K4)和pRb2/p130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为子宫内膜癌组,3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组织标本为子宫内膜增生组,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的MAP2K4、pRb2/p130。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P2K4、pRb2/p130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增生组、对照组MAP2K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1%(43/89)、86.67%(26/30)、93.33%(28/30),pRb2/p13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60%(21/89)、76.67%(23/30)、83.33%(25/30)。子宫内膜癌组MAP2K4、pRb2/p130阳性表达率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和对照组(P均<0.05),子宫内膜增生组、对照组MAP2K4、pRb2/p130阳性表达率相比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MAP2K4、pRb2/p130阳性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无关(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P2K4、pRb2/p130表达下降。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P2K4、pRb2/p130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2017年23期 v.57;No.1049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宏伟;张新安;李文瑶;许成凤;张可贤;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后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下静脉麻醉,右美托咪定组全麻气管插管后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开始前(T_1)、手术结束时(T_2)、术后1天(T_3)、术后3天(T_4)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于T_1、T_3、T_4时间点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T_1相比,T_2、T_3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上升(P均<0.01),T_2、T_3、T_4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上升(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_2、T_3时间点血清S100β、NSE水平较低(P均<0.01),T_2、T_3、T_4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低(P均<0.01)。与T_1相比,T_3、T_4两组患者MMSE评分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_3、T_4时间点MMSE评分较高(P均<0.01)。结论全麻气管插管后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老年患者胸腔镜人工气胸下食管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降低血清S100β、NSE、TNF-α、IL-1β水平。
2017年23期 v.57;No.1049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孔岚;卢锡华;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中静注羟考酮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O组静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3 mg/kg、丙泊酚2.0~2.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5 mg/kg行全麻诱导,S组静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3μg/kg、丙泊酚2.0~2.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5 mg/kg行全麻诱导,诱导后两组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诱导前(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即刻(T_2)、插管后1 min(T_3)、插管后5 min(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测定T_0、T_2、T_3、T_4时点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血糖(Glu),记录诱导期间发生呛咳例数。结果与同组T_0时点比较,两组T_1时点MAP、HR降低,T_2、T_3时点MAP、HR升高(P均<0.05);与S组比较,O组T_1时点MAP、HR降低,T_2、T_3时点MAP、HR升高(P均<0.05)。与同组T_0时点比较,两组T_2和T_3时点E、NE、Cor、Glu水平升高(P均<0.05);与S组比较,O组T_2和T_3时点E、NE、Cor、Glu水平降低(P均<0.05)。O组发生呛咳反应0例,S组为21例(35%),两组比较,P<0.05。结论静注羟考酮行全麻诱导可以更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
2017年23期 v.57;No.104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莹;任翠萍;程敬亮;李贝贝;肖翠萍;
目的对比低、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动态增强扫描(DCE)检查结果,探讨低、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磁共振DWI、MRS、DCE检查结果的特点。方法将41例骨肉瘤患者分为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病灶均行DWI、1H-MRS、DCE检查。DWI序列选用5个不同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是0、400、800、1 000、1 500 s/mm2,经后处理得到相应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图,选择感兴趣区计算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低、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病灶的ADC值。对18例MRS谱线稳定的骨肉瘤患者病灶的MRS谱线进行分析,计算Cho/Cr值,比较低、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病灶的Cho/Cr值,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用Cho/Cr值鉴别低、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的最佳诊断界值。绘制病灶DCE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低、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病灶TIC类型的差异。结果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病灶ADC0-400分别为(1 100.00,1875.00)、(977.25,1 434.00),ADC0-800分别为(51.00,1 410.00)、(844.75,1 259.00),ADC0-1000分别为(939.00,1 246.00)、(791.75,1122.50),ADC0-1500分别为(799.00,1 100.00)、(654.75,969.50),两组患者病灶ADC0-400、ADC0-800、ADC0-1000相比,P均<0.05。18例骨肉瘤患者病灶MRS谱线均出现Cho峰,7例未出现Lip峰。高、低度恶性骨肉瘤患者病灶的Cho/Cr值分别是(2.703,4.883)、(1.045,2.695)。高、低度恶性骨肉瘤患者病灶的Cho/Cr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Z=-2.445,P<0.05)。以Cho/Cr值作为诊断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18,特异度为66.7%,敏感度为72.2%,最佳诊断界值为Cho/Cr=2.3。低度恶性组病灶TIC类型为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4例,高度恶性组分别为20、10、0例。两组病灶TIC类型分布相比,χ~2值为10.876,P<0.05。结论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病灶DWI检查ADC值低于低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患者。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病灶MRS检查Cho/Cr值高于低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患者。以Cho/Cr=2.3为界值可以鉴别低、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行DCE检查时,高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病灶TIC类型多为Ⅰ型,而低度恶性原发性骨肉瘤TIC类型多为Ⅲ型。
2017年23期 v.57;No.1049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洪昌;李伟;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实施改良程序超滤模式超滤后低血压发生情况。方法将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组22例、B组22例和C组21例。三组患者均连续行常规血液透析10次,总超滤量相等。A组采用改良程序超滤模式超滤,第1、2、3、4 h超滤量分别为总超滤量的32%、28%、24%、16%;B组采用传统程序超滤模式超滤,第1、2、3、4 h超滤量分别为总超滤量的40%、30%、20%、10%;C组患者采用恒速超滤模式超滤,第1、2、3、4 h超滤量分别为总超滤量的25%。测量并比较三组患者血透前和血透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平均动脉压,统计三组透析后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患者血透前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5.4±8.5)、(106.3±7.2)、(104.8±8.3)mm Hg,透析后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9.2±6.3)、(97.3±5.5)、(94.6±5.8)mm Hg。三组患者血透后平均动脉压均低于血透前,P均<0.05;且血透后平均动脉压A组>B组>C组,P均<0.05。A、B、C组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8.2%(18/220)、10.9%(24/220)、23.8%(50/210),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A组<B组<C组,P均<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改良程序超滤模式超滤后低血压发生较少。
2017年23期 v.57;No.104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余磊;梁宏伟;孙冶智;赵斌;王伟;左进步;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选择性减压和常规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按照Mac Nab腰椎功能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优14例,良7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00%;对照组优12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0.00%。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3.80±9.16)、(113.40±14.0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20±6.24)、(142.80±30.21)mL,住院时间分别为(5.96±1.79)、(11.44±2.35)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疗效优于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2017年23期 v.57;No.104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彩燕;武怡;张静;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清IL-17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42例婴幼儿喘息患儿为喘息组(其中哮喘预测指数阳性22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20例),20例同年龄段非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为非喘息组,20例无肺部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流式细胞术测算各组患儿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17水平。结果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非喘息组、对照组患儿外周血Th17比例分别为14.12%±2.64%、6.18%±1.12%、1.91%±0.93%、0.69%±0.32%。喘息组患儿外周血Th17比例高于非喘息组及对照组(P<0.05)。喘息组哮喘预测指数阳性、阴性患儿外周血Th17比例相比,P<0.05。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非喘息组、对照组患儿外周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80.55±18.12)、(132.56±10.53)、(118.45±8.16)、(85.21±6.03)pg/mL,喘息组患儿外周血清IL-17水平高于非喘息组(P<0.05),喘息组哮喘预测指数阳性、阴性患儿外周血清IL-17水平相比,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清IL-17水平升高,且与哮喘预测指数有关。检测婴幼儿喘息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清IL-17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的转归。
2017年23期 v.57;No.1049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力;王志权;马志强;朱启明;
目的观察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狭窄的尿毒症患者外周血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的变化,探讨合并冠心病的尿毒症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狭窄的原因。方法选择冠脉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尿毒症患者37例为观察组,冠脉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无支架内再狭窄的尿毒症患者3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坚持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抗血小板。观察组患者确诊支架内狭窄、对照组患者随访结束后,血液透析前1 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查,检测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和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MA分别为64.6±5.7、58.9±5.4,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分别为44.4%±13.3%、54.2%±12.3%。两组MA和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相比,P均<0.05。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的尿毒症患者外周血TEG检查结果 MA升高、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下降。合并冠心病的尿毒症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狭窄的原因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导致的血小板高反应。
2017年23期 v.57;No.104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永茂;李之令;刘江伟;张东;杨海涛;杨彬;张楠;刘成宽;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术后胆囊结石、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或息肉切除术治疗的4 686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复发情况以及性别、民族、手术时间、患者的依从性、术后是否积极干预、是否门诊随访。将4 686例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胆囊结石或者息肉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女、少数民族、患者依从性好、术后积极干预、门诊随访的构成比及手术时间。选择其中有统计学差异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或息肉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3~93个月,共有613例复发,复发率为13.08%。单因素分析显示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或息肉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术后胆囊结石或息肉复发与患者手术时间、民族、依从性、是否积极干预及门诊随访有关(P均<0.05),与性别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长(OR=0.027,95%CI:1.004~1.051,P=0.019)、少数民族(OR=0.385,95%CI:1.016~2.125,P=0.041)是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或息肉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术后胆囊结石或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依从性好(OR=-1.178,95%CI:0.164~0.577,P=0.000)、术后积极干预(OR=-1.127,95%CI:0.156~0.674,P=0.003)、门诊随访(OR=-0.722,95%CI:0.263~0.896,P=0.021)是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或息肉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术后胆囊结石或息肉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微创保胆术后胆囊结石、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时间长和少数民族,保护性因素是依从性好、术后积极干预、门诊随访。
2017年23期 v.57;No.104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樊泽元;简新闻;季汉华;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慢/无复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口服尼可地尔的效果。方法将110例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5 mg口服,3次/d,连用30 d。两组患者PCI后即刻和72 h、30 d行心电图检查,计算心梗相关导联指高ST段回落>50%峰值发生情况两组患者PCI后即刻和6、14、18、24、48 h抽外周血,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两组患者发病后入院即刻和PCI术后24 h、72 h、7 d及30 d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两组患者发病后入院即刻、PCI术后7 d和PCI术后3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两组患者PCI术后30 d内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和死亡、新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即刻、24 h、48 h、72 h、4d、5d、6d、7 d及30 d,观察组分别有28例(50.91%)、38例(69.09%)、54例(98.18%)患者,对照组分别有24例(43.64%)、34例(61.82%)、49例(89.09%)心电图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落>50%峰值。观察组组PCI术后即刻、72 h及30 d心电图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落>50%峰值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PCI术后24 h内血清CK峰值浓度分别为(1205±113)、(1520±221)IU/L,CK-MB峰值浓度分别为(192±23)、(238±25)μg/L,两组相比,P均<0.05。PCI术后30 d观察组血浆BNP水平及LVEDD、LVES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7 d两组上述指标相比(P均>0.05)。观察组PCI术后30 d内发生恶性心律失12例(21.82%)、严重心力衰竭8例(14.55%)、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0例、死亡0例、新发心肌梗死5例(9.09%)、TVR 0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7.27%)、2例(3.64%)、0例、0例、4例(7.27%)、0例。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的STEMI患者,术后口服尼可地尔可以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左心功能,降低术后30 d内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
2017年23期 v.57;No.1049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