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异烟肼对人肝细胞CYP1A1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

    牛琛;张一杨;李金凤;李莹淑;李玉红;田慎谦;王悦;冯福民;

    目的观察异烟肼对人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影响,探讨异烟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将肝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加入200、400、800μg/mL异烟肼,对照组加入同体积含DMSO的培养液。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LDH水平来观察细胞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CYP1A1、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DNMT1、DNMT3a、DNMT3b蛋白水平,采用亚硫酸盐修饰后测序法检测CYP1A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观察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800μg/mL异烟肼组最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异烟肼浓度升高,CYP1A1 mRNA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NMT1、DNMT3a、DNMT3b mRNA和蛋白表达均随异烟肼浓度升高而升高,800μg/mL异烟肼组高于其他组(P均<0.05)。细胞CYP1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82.9%,高于对照组的79.6%(P<0.05)。结论异烟肼可导致肝细胞CYP1A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进而引起肝细胞损伤。

    2017年26期 v.57;No.105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胰岛素抵抗肝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机制

    白洁;王金鑫;宋紫暄;吴志敏;高雁;朱泽;李光明;

    目的观察体外合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胰岛素抵抗(IR)肝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合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荧光标记的FGF21 mRNA。将肝细胞置于含34.4μg/mL重组胰岛素和1μg/mL地塞米松及10%FBS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72 h,诱导建立IR肝细胞模型,将其分为模型对照组,胰岛素组和FGF21组。模型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胰岛素组加入1μg/mL重组胰岛素,FGF21组电转入FGF21 mRNA。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组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计算葡萄糖吸收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组GLUT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FGF21组葡萄糖吸收量升高,细胞GLUT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胰岛素组葡萄糖吸收量不明显,细胞GLUT1 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体外合成的FGF21 mRNA可以改善IR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其机制与增加GLUT1表达有关。

    2017年26期 v.57;No.105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载体的靶向基因治疗系统联合5-FU对裸鼠HepG2移植瘤的作用

    孔凡妮;查剑英;杨圆圆;卢杨;李真真;张砚君;

    目的构建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为载体的靶向基因治疗系统,观察该系统联合低剂量5-FU对裸鼠HepG2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接种法从新鲜无菌新生儿脐带中分离HUMSCs,利用PCR、重叠PCR、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慢病毒表达质粒LentiR.E1A和腺病毒穿梭质粒pAd-hTERTpIL24,并包装慢病毒LentiR.E1A和腺病毒Ad-hTERTp-IL24。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慢病毒和腺病毒共感染对HUMSCs向HepG2细胞趋化的影响。采用皮下接种的方法建立HepG2移植瘤模型,将荷瘤小鼠分成5组各5只,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PBS、HUMSCs、低剂量5-FU、慢病毒感染HUMSCs联用低剂量5-FU、双病毒共感染HUMSCs联用低剂量5-FU的治疗,比较各组的抑瘤效应。利用BD Annexin-Ⅴ-PE凋亡试剂盒检测腺病毒Ad-hTERTp-IL24与低剂量5-FU联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 LentiR.E1A和腺病毒表达载体pAd-hTERTp-IL24,并成功包装出了慢病毒LentiR.E1A和腺病毒Ad-hTERTp-IL24。Transwell实验显示,慢病毒和腺病毒共感染HUMSCs向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明显改变。联合低剂量5-FU治疗裸鼠肝移植瘤中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减小(P<0.01)。Ad-hTERTp-IL24与低剂量5-FU联用诱导肿瘤微环境内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其荧光强度明显强于Ad-Track+5-Fu组和5-Fu组。结论成功构建了以HUMSCs为载体的靶向基因治疗系统,由HUMSCS.LentiR.E1A运载携带抑瘤基因的腺病毒Ad-hTERTp-IL24联用低剂量5-FU对裸鼠HepG2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2017年26期 v.57;No.105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Aurora A激酶抑制剂MLN8237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张月;孙光源;姜伟华;孙健;范敬静;信国峰;宋文丽;武雪亮;张志生;

    目的观察Aurora A激酶抑制剂MLN8237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两组,观察组分别加入0.001、0.01、0.1、1、10μmol/L MLN8237,对照组不加MLN8237。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Aurora A(p-Aurora A)激酶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的表达,AnnexinⅤ-FITC与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观察组随MLN8237浓度和培养时间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10μmol/L MLN8237作用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0.01、0.1、1、10μmol/L MLN8237作用24、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MLN8237浓度增加,G0/G1期、S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升高。观察组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MLN8237浓度增加,p-Aurora A激酶、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MLN8237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10μmol/L MLN8237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最高(P均<0.05)。结论 MLN8237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2017年26期 v.57;No.105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贝母素甲对多药耐药人白血病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齐彦;廖斌;徐成波;皇甫真萍;陈佳薇;

    目的观察贝母素甲对多药耐药白血病人细胞K562/A02活力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活性氧(RO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K562/A02细胞成3组,药物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200、400μmol/L的贝母素甲;NAC预处理组采用5 mmlo/L ROS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再加入终浓度为400μmol/L的贝母素甲;对照组加等体积的药物溶解介质RPMI1640培养基。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ROS、GS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细胞活力均降低(P<0.05或<0.01)、细胞内ROS水平增高(P均<0.01)、GSH水平下降(P均<0.01)、细胞凋亡率上升(P均<0.05),NAC预处理组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贝母素甲可抑制多药耐药人白血病细胞K562/A02的细胞活力、诱导其凋亡;其机制是通过诱导细胞ROS爆发,引起GSH水平下降,从而逆转多药耐药的发生。

    2017年26期 v.57;No.105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沉默MACC1基因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邓佑兴;史惠蓉;李霞;张瑞涛;

    目的观察应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后,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分成空质粒组和转染组,分别转染空质粒p-super-EGFP、重组质粒p-super-EGFP-MACC1 shRNA,另取未经处理的SKOV-3/DDP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MACC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ACC1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体外黏附试验检测细胞体外黏附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C-met、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比较,转染组MACC1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细胞48、72 h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增加,体外黏附和侵袭能力减弱,C-met、pERK1/2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而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ACC1基因表达抑制后,SKOV-3/DDP的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加,这可能与HGF/C-met和ERK通路受抑制有关。

    2017年26期 v.57;No.1052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miR-145靶向抑制MMP-9表达对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李文婷;邹伟;曹琳;张平;

    目的观察miR-145对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组织贴块法分离大鼠脑基底动脉VSMC,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空载体;miR-145组转染miR-145;miR-145+MMP-9组转染miR-145后再转染MMP-9。采用q PCR方法检测各组MMP-9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9蛋白表达。向三组细胞中加入50 ng/mL TNF-α刺激细胞增殖,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根据Target Scan和miRanda数据库预测,野生型MMP-9的3'-UTR区域含有miR-145靶向结合片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145和MMP-9的靶向关系。结果 miR-145组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miR-145+MMP-9组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miR-145组(P均<0.01)。加入TNF-α处理后,miR-145组的细胞增殖OD值低于对照组,miR-145+MMP-9组的细胞增殖OD值高于miR-145组(P均<0.01);miR-145组细胞迁移数低于对照组,miR-145+MMP-9组细胞迁移数高于miR-145组(P均<0.01)。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结果显示,miR-145能够抑制野生型MMP-9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但不能抑制突变型MMP-9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 miR-145能够通过下调MMP-9抑制TNF-α诱导的大鼠脑动脉VSMC增殖和迁移。

    2017年26期 v.57;No.1052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

    2017年26期 v.57;No.1052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

    2017年26期 v.57;No.1052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2017年26期 v.57;No.105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

    2017年26期 v.57;No.1052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薏苡仁提取物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

    陈萍;胡伟结;游赣花;张闽闽;

    目的观察薏苡仁提取物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瘤体生长情况及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影响,探讨薏苡仁治疗肝癌的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肝癌模型,将24只成模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薏苡仁低剂量组、薏苡仁高剂量组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08 g/mL的薏苡仁混悬剂、0.16 g/mL的薏苡仁混悬剂连续灌胃给药40 d。收集瘤体标本,测量肿瘤体积、瘤重,计算抑瘤率;HE染色法观察瘤体组织细胞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薏苡仁低、高剂量组的瘤体积减小、瘤重降低(P均<0.01);镜下见薏苡仁低、高剂量药组生长状态良好的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核浓缩或核溶解的坏死细胞群。薏苡仁高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薏苡仁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薏苡仁低、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血清IL-1β水平均升高,IL-6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薏苡仁可能通过调节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进而有效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

    2017年26期 v.57;No.1052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西红花苷预处理对急性高海拔低氧下大鼠海马组织NF-κB及血清TNF-α的影响

    张晓岩;张先钧;贾炜;蒲小燕;王海燕;梁宏;张杰;

    目的观察西红花苷预处理对急性高海拔低氧条件下大鼠脑海马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只,观察组给予西红花苷50 mg/(kg·d)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肌内注射。连续给药3 d后运至高海拔低氧环境,在第1、3、5、7天取材。取大鼠脑海马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NF-κB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表达;取大鼠颈动脉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海马组织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在第1、3、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在第1、3、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高海拔低氧条件下,西红花苷提前干预能通过下调大鼠脑海马组织NF-κB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发挥保护脑海马神经元的作用。

    2017年26期 v.57;No.105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肢体远程与局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背阔肌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比较

    林威威;施小彤;谢永果;王维;陈锡华;张辉;

    目的比较局部缺血预处理和肢体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背阔肌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局部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各10只。对照组接受假手术,缺血组夹闭胸背动脉3 h后恢复血流灌注1 h,局部缺血预处理组夹闭肌皮瓣胸背动脉进行预处理,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夹闭右股动脉进行预处理。采用缺血1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10 min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结束30 min后再重复缺血组操作。检测缺血前(T_0)、缺血3 h(T_1)、再灌注1 h(T_2)后各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术后第5天光镜下观察背阔肌皮瓣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局部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在T_1和T_2时间点血清NO水平升高、ET水平降低(P均<0.05),局部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缺血组比较,局部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术后第5天肌皮瓣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局部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的病理学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部缺血预处理和肢体远程缺血预处理均能减轻大鼠肌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肌皮瓣具有保护作用。

    2017年26期 v.57;No.105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罗红霉素对小鼠乙酰胆碱预收缩气管环的舒张作用

    于孟飞;王倩;刘松青;沈金花;刘庆华;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对小鼠气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15只,处死后分离气管环,将气管环置于灌流槽中,经过高钙液平衡后开始实验。使用激动剂乙酰胆碱(Ach)100μmol/L收缩气管环,待气管环张力达到平台期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10~(-1.5)、10~(-1)、10~(-0.5)、10~0、10~(0.5)、10~(0.75)、10~1mg/mL的罗红霉素,观察不同浓度罗红霉素作用下的气管环肌张力和舒张比率,将引起气管环最大舒张的最低药物浓度10~(0.75)mg/mL作为罗红霉素最佳药物浓度。向灌流槽中加入100μmol/L Ach预收缩气管环,随后加入L型钙离子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抑制剂吡唑盐3(Pyr3),待抑制剂舒张气管作用达到平台期后,加入10~(0.75)mg/mL罗红霉素,观察气管环的肌张力变化和舒张比率。结果 Ach预收缩的气管环的肌张力为(7.03±0.35)mN,加入最佳浓度的罗红霉素后,肌张力降至(3.47±0.29)mN(P<0.05)。加入硝苯地平、Pyr3后气管环的肌张力降低,舒张比率增加(P均<0.05);继续加入罗红霉素后,气管环的肌张力继续降低,舒张比率较前升高(P均<0.05)。结论罗红霉素对小鼠Ach预收缩的气管环具有舒张作用,并可增强硝苯地平、Pyr3对于Ach预收缩气管环的舒张作用,其主要通过调控钙离子通道来发挥作用。

    2017年26期 v.57;No.105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保留根面牙骨质对人牙周韧带细胞分化的影响

    徐岩;蔡军;

    目的观察保留健康牙骨质对人牙周韧带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正畸患者拔除的健康前磨牙,从牙根的近中和远中面釉牙骨质界下2 mm制备对称的5 mm×4 mm的牙片43对,随机分成观察组(保留牙骨质)和对照组(去除牙骨质)各43张。刮取牙周膜组织,按组织块贴壁法培养牙周韧带细胞,分离培养后,取两组各23张牙片,将细胞接种到牙片上共培养,制成PDLC-牙片复合体。7 d后刮除并收集PDLC-牙片复合体上的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成牙骨质标记物牙骨质附着蛋白(CAP)和牙骨质蛋白23(CP-23)表达。取两组剩余的20张牙片制成细胞-牙片复合体放入半透明膜中,植入裸鼠体内,8周后比较两组牙片表面新形成的硬组织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骨桥蛋白(OPN)和骨唾液蛋白(BSP)表达。结果观察组CAP和CP-23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均<0.01)。植入裸鼠体内,8周后观察组14张牙片显示原有牙骨质上有牙骨质样基质形成;新旧牙骨质间并未观察到裂隙。对照组17张牙片在牙根表面有纤维组织形成,并且新纤维组织和牙本质表面间均可观察到不同宽度的裂隙。新形成的牙骨质样基质中,骨桥蛋白和骨唾液蛋白均呈阳性。结论保留健康牙根表面的牙骨质可能促进人牙周韧带细胞向成牙骨质细胞分化,有利于牙周组织愈合。

    2017年26期 v.57;No.105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言语听觉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孙金菊;陈长香;李淑杏;李丹;

    目的观察言语听觉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Forbrain言语听觉反馈训练,20 min/次,5次/周,共10周。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Ⅱ)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前MoCA、LOTCA-Ⅱ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MoCA总标准分、注意与集中、视结构技能、语言、抽象思维、记忆、定向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LOTCA-Ⅱ总分、视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及专注力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均<0.05)。结论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2017年26期 v.57;No.105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脑出血患者血清NO、hs-CRP、TNF-α水平变化

    李辉然;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82例脑出血患者,根据血肿体积分为小血肿组(<15 mL,35例)、中血肿组(15~30 mL,25例)、大血肿组(>30 mL,22例);根据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7分,24例)、中度组(8~14分,38例)和重度组(≥15分,20例)。另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1、3、7天及对照组的血清NO、hs-CRP、TNF-α水平,分析血肿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NO、hsCRP、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患者第1、3、7天血清NO、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小、中、大血肿组,血清NO、hs-CRP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血清TNF-α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病情轻、中、重度组间,血清hs-CRP、TNF-α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NO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随着脑出血量升高和病情的进展,血清NO、hs-CRP与TNF-α水平升高,提示血清NO、hs-CRP与TNF-α参与了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2017年26期 v.57;No.105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效果观察

    张玉辉;高亚坤;王钢;肖连波;周继梧;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OPCAB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应用Syntax评分评价患者冠心病病变情况。记录手术时间、输血量、术中与术后出血量、住监护室时间、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8、心肌肌钙蛋白水平。术后20 d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3、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结果两组治疗后Syntax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Syntax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监护室时间、辅助呼吸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血浆IL-6、IL-8、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IL-6、IL-8、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与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较好,对术中出血及术后治疗相关时间的影响较小,对心肌的损伤程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2017年26期 v.57;No.105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二甲双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效果观察

    孙建平;李洁琪;廖菲;张仁岚;卢微;王宏娟;丁吟;孙逊;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及替米沙坦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2周观察临床降压效果,取静脉血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降压总有效率76.09%,高于对照组的41.30%(P<0.05);两组治疗后FBG、2 h BG、FINS、2 h INS、HOMA-IR、BMI均降低而ISI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不仅有助于降压,还可降低BMI、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且安全性较好。

    2017年26期 v.57;No.1052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丁月荷;

    目的调查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2型糖尿病(T2DM)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87例成年慢性HC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生活方式(是否饮酒、吸烟等)及血生化指标(血糖、血脂、肝功能及HCV-RNA)检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7例慢性HCV感染者中确诊为T2DM者24例,T2DM患病率为12.83%。单因素分析发现,慢性HCV感染者的年龄、文化程度、BMI、油脂和果蔬摄入量、TC、TG、LDL-C、GGT、HCV-RNA与T2DM的患病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792)、BMI(OR=1.515)、果蔬摄入量(OR=1.375)、TG(OR=1.571)、TC(OR=1.421)、LDL-C(OR=1.225)与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独立相关(P均<0.05)。结论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率较高,尤其年龄较大、肥胖、蔬果摄入不足及合并脂肪肝者。

    2017年26期 v.57;No.105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Cx43、MT1-MMP表达及意义

    苗杰;韩永强;邸永辉;付琳;李辉;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集108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肿瘤组)、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40例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增生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43、MT1-MMP表达,并分析二者异常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x43与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x43在正常组、增生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52.5%、31.5%,正常组高于增生组和肿瘤组,增生组高于肿瘤组(P均<0.05);MT1-MMP在正常组、增生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7.5%、80.6%,正常组低于增生组和肿瘤组,增生组低于肿瘤组(P均<0.05)。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中,肿瘤组织高/中分化、浸润深度未及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者的Cx43阳性率高于低/未分化、浸润深度侵及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组织低/未分化、浸润深度侵及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者的MT1-MMP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浸润深度未及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Cx43和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21,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Cx43表达降低、MT1-MMP表达升高,二者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7年26期 v.57;No.105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于姣姣;陈玲;胡兵;赵云;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行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的IVF-ET患者,检测血清基础促卵泡生长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于胚胎移植(ET)日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获得内膜厚度、容积、形态类型、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参数。根据最终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和三维超声检查指标。结果两组血清基础FSH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峰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比值(S/D)均低于未妊娠组(P均<0.05);妊娠组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FI)高于未妊娠组(P<0.05);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参数PI、RI、S/D、FI预测妊娠结局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8、0.632、0.574、0.714;内膜及内膜下FI与基础FSH呈负相关(r=-0.559,P<0.05)。结论 ET日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形态学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子宫内膜容受性,FI对预测妊娠结局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7年26期 v.57;No.105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临床治疗分析

    孙玉梅;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妊娠合并TTP患者6例,孕中期发病4例,孕晚期发病2例;就诊时表现为典型五联征3例、二联征6例,治疗过程中均表现为五联征。患者确诊后均采取血浆置换术,直至分娩后1周;置换同时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患者症状缓解后再置换1次。在血浆置换的同时均予以甲泼尼龙60 mg/d口服,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并口服泼尼松至少维持3个月。足月后孕中期发病者一律予以剖宫助产,孕晚期发病者1例剖宫助产、1例产钳助产。结果4例孕妇存活,1例妊娠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产出活婴4例,死婴2例。6例患者中除1例母婴均死亡外,其余5例母亲存活,2例胎儿死亡,3例胎儿存活。结论对妊娠合并TTP患者实施血浆置换疗法配合免疫抑制疗法,并及时终止妊娠可改善母婴预后。

    2017年26期 v.57;No.105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成都地区58650例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张俊英;王文娟;杨叔哲;邓耀;贺苇军;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女性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分布特征,为本地区女性HPV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集成都地区58 650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采用HPV基因分型方法检测23种HPV基因型的分布、年龄特征、感染模式。结果 58 650例女性中,感染HPV 12 399例,HPV阳性率为21.14%。其中高危型、低危型、高危和低危混合感染型患者分别占71.81%、12.16%、16.03%。18种高危型HPV的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2、16、58、53、51、68、56、18、59、33、66、39、31、35、45、83、73、82,5种低危型HPV的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81、43、42、6、11。总感染率、高危型感染率、高低混合型感染率、多重感染率的感染高峰年龄段均为<20岁和≥60岁,30~<5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低;低危型感染率和一重感染率的高峰年龄段均为≤20岁。HPV感染模式中单一感染占72.30%,多重感染占27.70%(以二重感染为主)。<20岁和≥60岁年龄段患者以多重感染为主。结论成都地区女性HPV基因分型感染率随年龄呈U形分布;应加强对<20岁和≥60岁女性HPV感染的监测。

    2017年26期 v.57;No.105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何崎;吴文知;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于术后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于术后采取静脉镇痛。采用VA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功能(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结果术后6、12、24、48 h时,观察组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的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48 h时,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较静脉镇痛更理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2017年26期 v.57;No.105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微创导航对合并骨质疏松的脊柱手术患者椎弓根螺钉置钉效果的影响

    冯硕;田伟;刘波;李勤;张贵林;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患者行脊柱微创手术时采用微创导航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合并骨质疏松的脊柱疾病患者52例,均行导航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手术入路下导航置钉,观察组17例采取微创手术入路下导航置钉。比较两组的置钉准确率。结果两组共行363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对照组279枚、观察组84枚。两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0.48%(76/84)和81.00%(226/27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右侧和左侧置钉准确率分别为85.71%和95.24%,对照组右侧和左侧置钉准确率分别为75.71%和86.33%,对照组右侧置钉准确率低于左侧(P<0.05)。结论对合并骨质疏松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时,采取微创导航较常规导航置入椎弓根螺钉可进一步提高置钉位置的精确性。

    2017年26期 v.57;No.1052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曲智俊;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全麻。记录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术中需要干预血压的次数,灌洗液用量,手术医师对手术视野清晰度的评分。结果观察组SBP、DBP和MBP的最高值均低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用量、术中需要干预血压的次数、灌洗液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医师对术野清晰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更有利于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施行,能为手术提供更清晰的视野。

    2017年26期 v.57;No.105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

    孙龙;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PH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瑞巴林,观察组另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注,10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评价治疗第3、5、10、30天疼痛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高于对照组的69.4%(P<0.05);治疗第3、5、10、30天,观察组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且观察组IL-6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PHN能够促进炎性因子平衡,从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2017年26期 v.57;No.105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纳米银敷料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

    慈海;熊伟;

    目的探讨深Ⅱ度、Ⅲ度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因深Ⅱ度、Ⅲ度烧伤所致残余创面患者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清创,并应用无菌凡士林油纱外敷包扎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均匀涂抹于创面,然后再外敷纳米银敷料。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细菌检出率、治疗期间感染率及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深Ⅱ度、Ⅲ度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细菌检出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感染率(4%)低于对照组(30%),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VAS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残余创面不但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同时还可加速其创面修复,减轻其创口疼痛。

    2017年26期 v.57;No.105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简化显微外科技术在面部皮肤小肿物处理中的应用

    刘道峰;杨福英;李志刚;

    目的探讨简化显微外科技术在面部皮肤小肿物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面部皮肤小肿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简化显微外科技术和常规方式切除缝合;术后第3天起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第6、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价瘢痕情况,观察肿物复发情况,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5±0.6)d,短于对照组的(8±0.2)d(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VSS评分低于术后第6个月,且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VSS评分(P均<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对照组有3例复发(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简化显微外科技术用于处理面部皮肤小肿物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

    2017年26期 v.57;No.105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碳酸司维拉姆辅助治疗尿毒症合并高磷血症效果观察

    徐巧莹;赵蕙琛;李晓静;刘庆珍;王园园;于奎鹏;傅余芹;

    目的观察磷结合剂碳酸司维拉姆治疗尿毒症合并高磷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合并高磷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碳酸司维拉姆1.6 g/次,3次/d,对照组给予醋酸钙1.334 g/次、3次/d。2周后抽取静脉血,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磷、钙、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血清磷、钙磷乘积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碳酸司维拉姆可在短期内降低血清磷水平,在降磷的同时还可改善血脂代谢和肾功能。

    2017年26期 v.57;No.105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家系报告并基因突变分析

    兰玲;张国英;邓微;王海东;叶蕾;宁光;

    目的分析1例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皮质病(PPNAD)所致库欣综合征患者的家系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1例PPNAD患者及其家系进行病史收集及各项相关检查并随访,采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全血样本,对PRKAR1α、PDE11A、PDE8B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典型库欣综合征,血皮质醇节律消失,小、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示皮质醇不受抑制,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不典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手术切除肾上腺组织呈现色素结节样病变及细胞内脂褐素沉着,诊断为PPNAD。家系其他成员无库欣综合征及Carney综合征表现。测序发现先证者PRKAR1α基因c.502G>A突变可能为与该患者PPNAD发病相关的突变,编码的氨基酸由甘氨酸转变成丝氨酸。先证者母亲同为该突变携带者。结论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1例PPNAD患者。先证者及1位一级亲属携带相同的PRKAR1α基因突变,该突变可能与PPNAD的发病相关。

    2017年26期 v.57;No.105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视网膜大动脉瘤24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分析

    黄俊;毛新帮;游志鹏;吴琛;

    目的总结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最佳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治疗方案。其中10例就诊时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瘤样扩张伴出血及黄白色渗出,单纯行视网膜光凝治疗;5例就诊时眼底可见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出血伴有黄白色渗出及黄斑区出血、渗出水肿,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黄斑区水肿、出血及渗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视网膜大动脉瘤并黄斑区水肿、出血及渗出,先后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及视网膜光凝治疗;9例因玻璃体腔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清除积血见视网膜出血伴有黄白色渗出,行玻璃体腔抗VEGF注射治疗。治疗后检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瘤体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眼底检查可见瘤体萎缩、渗出吸收,黄斑区无明显渗出,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减低,最佳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各异,眼底检查和眼底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应根据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病变程度选择最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7年26期 v.57;No.1052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效果观察

    葛磊;葛程;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24例(14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72眼)。观察组和对照组先将含丝裂霉素C棉片覆于巩膜板层,作用时间2~3 min后分别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检查患者术后1、2、4、8、12个月时的眼压及视力。结果两组术前眼压和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眼压均降低、视力均有提高(P均<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眼压降低、视力提高(P均<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改善患者视力。

    2017年26期 v.57;No.1052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维吾尔语腭裂语音测试词表对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辅音发音的评估价值

    许辉;亚尔肯·阿吉;木合塔尔·霍加;努尔麦麦提·尤鲁瓦斯;马嘉平;马德元;

    目的分析维吾尔语腭裂语音测试词表对维吾尔族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辅音发音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维吾尔语腭裂语音测试词表对35例维吾尔族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录音资料进行评估,比较各类目标辅音的发音错误率。结果 35例患者的语音清晰度范围为16.7%~68.2%。辅音发音错误率为8.6%~67.6%。在维吾尔语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中,浊音与清音错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分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按照发音方式分类时,塞擦音、塞音、颤音及擦音的错误率较高;鼻音及边音的发音错误率较低。按照发音部位分类时,舌面后音、舌面音、舌尖前音及舌根音错误率较高,唇齿音及喉音错误率较低。结论维吾尔语腭裂语音测试词表中,除外鼻辅音、边音及喉清擦音组成的词语,舌尖中浊塞音和舌面后浊塞音、舌面浊塞擦音在维吾尔语中较为独特存在的颤音/r/、舌根清塞音/q/及舌根浊擦音//组成的词语可作为测试语料对维吾尔语腭裂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进行语音评估。

    2017年26期 v.57;No.1052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铁蛋白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林琳;程艳杰;王月;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铁蛋白水平,建立本地区血清铁蛋白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西门子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选择大连地区参加体检的健康成人938例,男460例、女478例,按照性别、年龄将患者分为6组,分别为男、女青年组(18~39岁),男、女中年组(40~59岁),男、女老年组(≥60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通过描绘血清铁蛋白水平直方图,应用Kolmogorov-Smirno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对偏态分布的数据通过百分位数法求出双侧95%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健康成人血清铁蛋白水平呈偏态分布,男性和女性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9.7~394.9、8.4~211.4μg/L。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57.3~334.0、68.5~415.9、22.9~413.0μg/L;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8.1~104.0、8.7~206.3、29~293.0μg/L。结论大连地区健康男性和女性血清铁蛋白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39.7~394.9、8.4~211.4μg/L;各地区、各实验室应按性别、年龄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的血清铁蛋白参考值范围。

    2017年26期 v.57;No.105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声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机制及其声敏剂类型研究进展

    祁亚龙;张勇;高全立;

    声动力疗法(SDT)是一种新型无创性的肿瘤治疗方法,它将超声波和声敏剂结合起来发挥协同作用,通过超声空化效应、破坏细胞骨架、介导细胞凋亡、造成氧化损伤、增加药物转运、降低耐药性、免疫调节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声敏剂发挥重要作用,它从最早的卟啉及其衍生物发展到目前的氧杂蒽类以及其他类型的声敏剂(包括微粒体型声敏剂、化疗药物类、作用于细胞骨架的声敏剂以及吖啶橙、姜黄素、抗生素等)。国内外许多体内、体外实验均已证实,SDT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均具有明显杀伤作用,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7年26期 v.57;No.1052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MMP-9、TIMP-1在肺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娟;王添印;韩茹;李淑岷;

    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间质疾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纤维)在肺间质过度积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在肺发育、肺损伤和肺纤维化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比例失衡是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之一。

    2017年26期 v.57;No.1052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芒柄花黄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祁承林;李玲波;林琳;唐安洲;

    芒柄花黄素是富含于天然植物红色车轴草和传统中药黄芪的一类植物雌激素,它具有降血压、调节炎症反应和脂类代谢等药理学作用。研究显示,芒柄花黄素对乳腺癌、女性生殖系恶性肿瘤、泌尿系肿瘤等也具有抗癌效应,其机制与芒柄花黄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转移等作用效应有关。

    2017年26期 v.57;No.1052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踝肱指数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价值研究进展

    许琳琳;李素梅;

    踝肱指数(ABI)是下肢踝部动脉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其与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是一种简单、有效、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估外周动脉疾病的检测方法。ABI可用于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同时还可以预测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并对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ABI检测为早期筛查和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可用于筛查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恶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2017年26期 v.57;No.1052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