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新肾康宁胶囊联合西医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肾小管损伤的影响

    张新辉;焦剑;孙亚南;张兴坤;樊威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制剂新肾康宁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早期及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肾功能、肾小管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及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新肾康宁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治疗6个月时,评价临床疗效及中医证侯疗效,计算总有效率。治疗3、6个月时,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液体层析法测定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全自动TBA-120FR生化分析仪检测血Cr,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留取尿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小管损伤的特异性指标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_2微球蛋白(β_2-MG)。结果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6个月时,两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r、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β_2-MG均较治疗前降低,Ccr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r、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β_2-MG均低于对照组,Ccr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制剂新肾康宁胶囊联合西医治疗可明显改善早期及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减轻肾小管损伤。

    2017年30期 v.57;No.105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李无双;周燕;周璇;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0只SD大鼠置于低压氧舱内模拟间歇性低氧条件制备CIH模型,另取10只大鼠在常氧条件下饲养。于造模12周结束后,提取CIH模型大鼠及常氧饲养大鼠的原代胰岛β细胞,将常氧饲养大鼠的原代胰岛β细胞作为常氧对照组,将CIH模型大鼠的原代胰岛β细胞分为CIH模型组、抗核因子2相关因子(Nrf2)抗体组、Nrf2激活剂组、EGB低剂量组、EGB中剂量组、EGB高剂量组。常氧对照组、CIH模型组用普通DMEM培养基培养,抗Nrf2抗体组加入终浓度为20μg/mL的Nrf2抗体,Nrf2激活剂组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Nrf2激活剂莱菔硫烷,EGB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EGB 5、10、20 mg/mL。各组均干预24 h后,取各组细胞,检测细胞中氧自由基(ROS)含量、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及下游抗氧化酶靶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表达。结果与常氧对照组对比,CIH模型组MDA及ROS均升高,GSH-Px降低(P均<0.01)。与CIH模型组比较,抗Nrf2抗体组MDA及ROS均升高,GSH-Px降低(P<0.05或0.01);Nrf2激活剂组、EGB中剂量组、EGB高剂量组MDA及ROS均降低,GSH-Px均升高(P<0.05或0.01)。EGB高剂量组MDA及ROS均低于EGB低剂量组,GSH-Px高于EGB低剂量组(P<0.01或0.05)。与常氧对照组对比,CIH模型组Nrf2升高,HO-1、NQO1、γ-GCS均降低(P均<0.01)。与CIH模型组比较,抗Nrf2抗体组HO-1、NQO1均降低(P均<0.01);Nrf2激活剂组、EGB中剂量组、EGB高剂量组Nrf2、HO-1、NQO1、γ-GCS均升高(P<0.05或P<0.01)。EGB高剂量组Nrf2、HO-1、NQO1、γ-GCS均高于EGB中剂量组(P<0.05或0.01)。结论EGB可减轻CIH导致的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2017年30期 v.57;No.105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积雪草酸预处理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朱丽华;熊御云;夏琳;芮棵;阴晴;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A)预处理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各6只。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每天分别以AA 10、30 mg/kg灌胃预处理,空白对照组、LPS组每天以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第3天灌胃2 h后,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PBS,其余三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各组于第3天腹腔注射4 h后,采用二乙酰肟比色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取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1~4、Dll4、Jag2)表达。结果LPS组、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血清BUN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血清BUN水平均低于LPS组(P均<0.05)。HE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肾组织正常;LPS组表现为肾小管坏死,内皮细胞肿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病理损伤较LPS组明显减轻。LPS组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均低于LPS组(P均<0.05)。LPS组Notch信号相关基因Notch1、Notch2、Notch3、Notch4、Dll4及Jag2 mRNA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AA低剂量组、AA高剂量组Notch1、Notch2、Notch3、Notch4、Dll4及Jag2 mRNA表达均高于LPS组(P均<0.05)。结论 AA预处理能够明显减轻脓毒症小鼠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tch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有关。

    2017年30期 v.57;No.105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索艳;谷优优;王肃;

    目的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低糖组、高糖组和干扰组。干扰组将α-SMA siRNA转染至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高糖组、低糖组细胞均不进行α-SMA转染。转染完成后,高糖组、干扰组细胞用高糖DMEM细胞培养液培养,低糖组细胞用低糖DMEM细胞培养液培养,均培养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采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检测细胞中ROS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IL-8水平。结果高糖组、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低糖组(P均<0.01),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高糖组(P<0.01)。高糖组、干扰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低糖组(P均<0.01),干扰组细胞凋亡率低于高糖组(P<0.01)。高糖组、干扰组细胞Caspase-3、Bax、TLR4、NF-κB蛋白表达均高于低糖组(P均<0.01),干扰组细胞Caspase-3、Bax、TLR4、NF-κB蛋白表达均低于高糖组(P均<0.01)。高糖组、干扰组细胞中ROS水平及上清液TNF-α、IL-8水平均高于低糖组(P均<0.01),干扰组细胞中ROS水平及上清液TNF-α、IL-8水平均低于高糖组(P均<0.01)。结论干扰α-SMA后能够逆转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及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17年30期 v.57;No.105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合并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差异性蛋白组学分析

    杨晓虎;林裕辉;徐欣;范隆华;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鉴定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清的差异性蛋白,为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LASO提供依据。方法收集DLASO、LASO各15例患者的血清,对蛋白进行提取、定量和酶解,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鉴定DLASO、LASO患者血清中的蛋白,筛选出DLASO患者与LASO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利用PANTHER数据库对鉴定得到的差异性蛋白进行生物学过程、分子作用和细胞组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蛋白质338种,筛选出差异性蛋白27种,其中DLASO患者出现表达上调蛋白8种、表达下调蛋白19种。在生物学过程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参与细胞反应(48.1%)、代谢过程(48.1%)和生物黏附(29.6%)的蛋白;在分子作用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参与细胞结合作用(33.3%)、催化活性作用(29.6%)和结构分子活性作用(18.5%)的蛋白;在细胞组分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位于细胞区域(14.8%)、细胞器(14.8%)和细胞外区域(14.8%)的蛋白。结论发现DLASO与LASO患者血清中的差异性蛋白27种,这些差异性蛋白可作为防治DLASO的潜在生物学靶点。

    2017年30期 v.57;No.105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脂质体介导pSilencer 3.1-SATB1基因转染前列腺癌细胞效果观察

    张娟娟;陈英红;林旭红;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联合脂质体介导的沉默特异性核基质蛋白1基因(pSilencer3.1-SATB1)对人前列腺癌细胞转染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型细胞株DU145,分为对照组、微泡组、超声组、超声+微泡组、脂质体组、超声+微泡+脂质体组。微泡组加入适量微泡,超声组仅给予超声辐照,超声+微泡组加入微泡后予以超声辐照,脂质体组加入脂质体,超声+微泡+脂质体组加入微泡、脂质体后予以超声辐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并检测EGFP荧光细胞的比例,计算基因转染率以评价转染效果。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超声+微泡+脂质体组可见大量EGFP表达,明显多于其他各组。对照组、微泡组、超声组、超声+微泡组、脂质体组、超声+微泡+脂质体组基因转染率分别为0.18%±0.09%、0.25%±0.11%、1.14%±0.13%、2.96%±0.16%、3.99%±0.12%、7.16%±0.17%,超声+微泡+脂质体组的基因转染率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 UTMD可增强脂质体介导质粒pSilencer3.1-SATB1对DU145细胞的转染效果,提高转染率,为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2017年30期 v.57;No.105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淀粉蛋白前β位分解酶1基因多态性与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王海东;江沛;何昕;宋兴发;

    目的分析淀粉蛋白前β位分解酶1(BACE1)基因多态性与癫痫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地区238例癫痫患者为观察组(男129例,女109例)、体检健康者211例为对照组(男104例,女107例),均为汉族,采用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检测BACE1基因rs535860、rs525493、rs638405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其与癫痫发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BACE1基因rs535860基因型A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41),携带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T(AT+TT)的个体癫痫发病风险是野生AA基因型的1.005倍(95%CI:0.382~2.616,P=0.048);两组BACE1基因rs525493、rs638405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男性癫痫患者BACE1基因s535860基因型AT频率高于对照组男性人群(P=0.004),携带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T(AT+TT)的男性个体癫痫发病风险是野生AA基因型的2.585倍(95%CI:1.310~5.140,P=0.006)。两组男性人群BACE1基因rs525493、rs638405及女性人群rs535860、rs525493、rs638405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ACE1基因rs535860突变杂合子AT基因型与癫痫的发病有关,在男性群体中更为显著。

    2017年30期 v.57;No.105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2017年30期 v.57;No.1056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缩略语的使用要求

    <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

    2017年30期 v.57;No.1056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正>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

    2017年30期 v.57;No.1056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017年30期 v.57;No.1056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重组基因慢病毒对糖尿病膀胱病变豚鼠膀胱功能的影响

    余运运;王勤章;王子雄;钱彪;丁国富;徐浩;张思源;

    目的探讨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重组(SCL)基因慢病毒对糖尿病膀胱病变(DCP)豚鼠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豚鼠糖尿病模型,培养12周后建立DCP模型。选取DCP豚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SCL组各10只。取未造模的10只作为对照组。各组麻醉后经尿道插入自制尿管,排空尿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经尿管灌注PBS液0.2 mL,SCL组经尿管灌注最佳感染复数(MOI)的SCL基因慢病毒0.2 mL(2×10~7IU)。灌注后结扎尿管,保留膀胱灌注液2 h。灌注后28 d时用代谢笼收集三组24 h尿量;行尿动力学检测,于膀胱排尿后即刻测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单次排尿周期灌注量、膀胱顺应性。切除完整膀胱,排尽尿液后称量膀胱湿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SCL组24 h尿量、膀胱湿重、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增加,最大逼尿肌压、膀胱顺应性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SCL组24 h尿量、膀胱湿重、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降低,最大逼尿肌压、膀胱顺应性均增加(P均<0.05)。结论经尿道灌注SCL慢病毒能够显著改善DCP豚鼠的膀胱功能,为治疗DCP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2017年30期 v.57;No.105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胃肠转流术对链脲佐菌素所致大鼠胰腺损伤的影响

    张琪;郑阳;杨光华;单雨静;赵永魁;张博;陈建立;张国志;王长友;

    目的探讨胃肠转流术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胰岛损伤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代谢手术组各10只。代谢手术组行改良Roux-en-Y胃肠转流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仅做单纯开腹、关腹处理。手术7 d后,模型组、代谢手术组均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7、14天时抽取各组大鼠空腹尾静脉血,检测血糖水平。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2 h、造模后第7、14天时抽取空腹尾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肽水平,以评价胰岛损伤情况。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24 h、造模后第7天时抽取空腹尾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水平。于造模第2天时取胰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X(Bax)、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表达。结果造模后第7、14天时,模型组血糖高于造模前及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代谢手术组血糖低于模型组(P均<0.01)。造模后第7、14天时,模型组血浆C肽水平均低于造模前及同时点空白对照组,代谢手术组血浆C肽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均<0.01)。造模后24 h及第7天时,模型组血浆TNF-α水平均高于造模前及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代谢手术组血浆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均<0.01)。与代谢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CHOP、Bax蛋白表达增高(P均<0.01)。结论胃肠转流术可减轻STZ导致的大鼠胰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胰岛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胰岛细胞凋亡有关。

    2017年30期 v.57;No.105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沈静雪;张亚杰;蔡凤;范德美;刘矩荣;田坚;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T2DM+NAFLD+二甲双胍组)、B组(T2DM+NAFLD组)、C组(T2DM组)、D组(空白对照组)各10只。A、B组均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制备NAFLD模型,C组予以基础饲料喂养4周,D组仅以基础饲料喂养8周。A、B、C组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制备T2DM模型。造模4周后,A组予二甲双胍150 mg/(kg·d)灌胃4周,B、C、D组均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各组干预结束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穿刺取血,检测血脂(TC、TG、HDL-C、LDL-C)、肝功能(ALT、AST、GGT)及血清TNF-α、IL-6水平。取肝脏组织,计算肝指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组织TNF-α、IL-6蛋白表达。结果 (1)B、C组TC、TG、LDL-C、GGT、ALT、AST均高于D组,HDL-C低于D组(P均<0.05或0.01)。A组TC、TG、LDL-C、GGT、ALT、AST均低于B组,HDL-C高于B组(P均<0.05或0.01)。(2)B、C组血清TNF-α、IL-6均高于D组,A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5或0.01)。(3)B、C组肝指数均高于D组,A组肝指数低于B组(P均<0.01)。(4)D组肝组织结构完整,肝小叶结构正常。B、C组肝脏组织呈脂肪样变,部分可见小叶内炎性细胞浸润。A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炎性细胞浸润较B组明显减轻。(5)B、C组肝脏组织中TNF-α、IL-6蛋白表达均高于D组(P均<0.01),A组肝脏组织中TNF-α、IL-6蛋白表达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T2DM合并NAFLD大鼠的肝脏功能,抑制NAFLD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慢性炎症状态,从而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2017年30期 v.57;No.105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动态压力负荷对大鼠生长板软骨干细胞外基质及PTHrP mRNA的影响

    吴晓东;张玉玲;白广超;李宽新;

    目的探讨动态压力刺激对大鼠生长板软骨干细胞外基质及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大鼠生长板软骨干细胞,将细胞分为0、30、60、90 mmHg组,采用动态压力细胞培养装置向各组分别施加0、0~30、0~60、0~90 mmHg的动态压力刺激。作用1、6、24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软骨干细胞外基质[包括Ⅱ型胶原、葡聚多糖(aggrecan)、Ⅹ型胶原]及PTHrP mRNA表达。结果 30、60、90 mmHg组Ⅱ型胶原均有明显表达且在6 h时达到最高,30、60、90 mmHg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大于0 mmHg组(P均<0.05);30、60、90 mmHg组aggrecan mRNA均有明显表达且在6 h时达到最高,在每个时间点30、60、90 mmHg组的表达量均大于0 mmHg组(P<0.05);0、30、60、90 mmHg组Ⅹ型胶原mRNA均有较低表达,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0、60、90 mmHg组PTHrP mRNA均有较高表达,在每个时间点30、60、90 mmHg组的表达量均大于0 mmHg组(P均<0.05),PTHrP mRNA表达量随着受力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动态压力负荷可上调大鼠生长板软骨干细胞PTHrP mRNA表达,促进其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及增殖。

    2017年30期 v.57;No.105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不同甲状腺6/24h摄碘比值Graves病患者~(131)碘治疗效果观察

    张建阳;席永昌;冉程;张力丹;张建媛;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的6 h与24 h甲状腺摄~(131)碘率比值(以下简称6/24 h摄碘比值)Graves病患者~(131)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29例拟行~(131)碘治疗的Graves病患者,采用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分别在服碘后3、6、24 h测量本底计数、标准源计数及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计数,计算各时点的甲状腺摄~(131)碘率,计算6/24 h摄碘比值。按照经典公式法计算~(131)碘治疗剂量,进行治疗量放射性~(131)碘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不同甲状腺6/24 h摄碘比值患者的~(131)碘治疗效果。结果 6/24 h摄碘比值≤0.8者71例、>0.8~1者118例、>1者40例,其治愈率分别为60.6%(43/71)、77.1%(91/118)、37.5%(15/40)。6/24 h摄碘比值≤0.8者治愈率高于≤0.8和>1者(P均<0.05),≤0.8者治愈率高于>1者(P<0.05)。结论 6/24 h摄碘比值为>0.8~1时,~(131)碘治疗Graves病患者的治愈率最高;6/24 h摄碘比值是~(131)碘治疗Graves病时需要参考的重要指标。

    2017年30期 v.57;No.105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黄小红;王小中;杨伟明;樊启伟;樊有龙;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为甲亢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甲亢患者65例作为甲亢组、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腰椎1~4(L_1~L_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的骨密度。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骨代谢破骨细胞功能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NP)、N端骨钙素(N-MID)及间接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ABAP)水平。结果甲亢组L_1~L_4、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β-CTX、PⅠNP、N-MID及AB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甲亢患者血清PⅠNP、N-MID、β-CTX均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甲亢患者多个部位的骨密度出现下降、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明显升高,且二者明显相关;动态观察血清骨代谢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甲亢所致的骨质疏松。

    2017年30期 v.57;No.105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Sfrp5、FoxM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孟莉;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血浆Fox基因家族成员FoxM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GDM患者56例(GDM组)及正常产妇56例(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采用ELF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血清Sfrp5水平及血浆FoxM1 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血清FPG、FINS、HOMA-IR和血浆FoxM1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GDM组血清Sfrp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DM患者HOMA-IR与血清Sfrp5水平呈负相关(r=-0.571,P<0.01),与血浆FoxM1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613,P<0.01)。结论 GDM患者血清Sfrp5水平降低且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血浆FoxM1水平增加且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2017年30期 v.57;No.105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性别、年龄、空腹血糖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体检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

    林曦阳;袁雪;刘俊田;李会强;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空腹血糖(FBG)对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ALP)水平升高体检人群发生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体检的血清TALP水平升高者2 741例,男1 050例、女1 691例,年龄28~87岁。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FBG、TALP水平。体检后1周内,电话告知体检者于1个月内行骨密度检查,按照是否确诊为OP将受检者分为OP组986例、非OP组1 755例。比较两组不同性别、年龄、FBG的构成比。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FBG是否为血清TALP水平升高者发生OP的影响因素。结果 OP组中女性、年龄≥40岁、FBG>5.85 mmol/L者的构成比均高于非OP组(P均<0.01)。女性(OR=1.889,95%CI为1.043~3.261)、年龄≥40岁(OR=1.986,95%CI为1.145~3.290)、FBG>5.85 mmol/L(OR=2.299,95%CI为1.690~3.128)均为患OP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女性、年龄≥40岁、FBG>5.85 mmol/L均为血清TALP水平升高体检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对此类体检者应建议行骨密度检查,以及早发现、预防OP的发生。

    2017年30期 v.57;No.105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李琳;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AHSG)、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妊娠晚期GDM患者4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妊娠晚期孕妇4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AHSG、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TG、T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计算并比较两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AHSG、CPR水平分别与TG、TC、HbA_(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AHSG、CRP、TG、TC、HbA_(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HOMA-IR低于对照组(P<0.01)。GDM患者血清AHSG水平与TG、TC及HbA_(1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7、0.97、0.98,P均<0.05),血清CPR水平与TG呈正相关(r=0.95,P<0.05)。结论妊娠晚期GDM患者血清AHSG、CRP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2017年30期 v.57;No.105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红细胞压积及其与空腹血糖、血尿酸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刘莹;刘学奎;杨瑞华;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HCT)及其与空腹血糖(FBG)、血清尿酸(SUA)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者32 631例。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FBG、SUA、肝功能指标(ALT、AST)、血脂(TC、TG、HDL-C)及HCT,并检查患者的血压。将不同性别受检者的HCT按照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四个水平,按照FBG三分位数分为低、中等、高三个水平,按照SUA三分位数分为低、中等、高三个水平。用Pearson检验计算HCT与FBG、SUA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最大似然法分层分析趋势性及交互作用。结果随着HCT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由Q1的23.9%上升到Q4的30.6%,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趋势P<0.01)。SUA低水平、高水平者的HCT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P=0.099)。在FBG的各水平上,高血压患病风险均随HCT的增高而增高(趋势P分别为0.001、0.001、0.040)。SUA、FBG与HCT共同对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起作用(交互作用P分别为0.001、0.001)。结论 HCT与高血压病患病密切相关,且与FBG、SUA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高血压的患病。

    2017年30期 v.57;No.105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解耦联蛋白1基因3826 A/G多态性分析

    肖新怀;陈澍;苏丽芳;梁小敏;

    目的探讨解耦联蛋白(UCP)1基因3 826 bp处(简称为UCP1-3 826)A/G多态性与广州市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新诊断的广州市汉族T2DM患者116例为T2DM组,同期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者78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空腹肘静脉血,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法分析UCP1-3 826 A/G基因多态性。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G、TC、HDL-C及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量两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BMI及腰臀比(WHR)。结果两组的UCP1-3 826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T2DM组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AA、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患者中,UCP1-3 826基因型为GG基因型患者的TG、LDL-C、FBG、FINS、HOMA-IR均高于AA、AG基因型患者(P均<0.05),AG基因型患者的LDL-C、FBG、FINS、HOMA-IR均高于AA基因型患者(P均<0.05)。结论广州市汉族T2DM患者存在UCP1-3 826 A/G基因多态性变异,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比例均明显增高,可能与广州市汉族人群T2DM的发病密切相关。

    2017年30期 v.57;No.105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冯丽芸;宋旭东;刘磊;吴志坚;王先宝;张秀丽;周贻军;阙冬冬;余文杰;杨平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式即环肺静脉隔离(CPVI)与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CPVI+LAR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接受RFCA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74例,根据消融术式不同分为CPVI组84例、CPVI+LARA组90例。CPVI组行CPVI,以肺静脉完全隔离为消融终点。CPVI+LARA组行CPVI达到肺静脉完全隔离后,继续行LARA消融左心房顶部线,以双侧肺静脉完全隔离及左心房顶部线完全阻滞为消融终点。术后通过门诊随访24~36个月,计算两组的消融成功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采用心脏彩超检查评价左心房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PVI组、CPVI+LARA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73.8%(62/84)、86.7%(78/90),CPVI+LARA组消融成功率高于CPVI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房前后径均低于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术前(P均<0.01)。结论 CPVI+LARA可较CPVI显著提高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能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曝光时间。

    2017年30期 v.57;No.105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心房颤动患者行肺静脉大环隔离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勇;李杰;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肺静脉大环隔离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房颤患者11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86例、持续性房颤24例。均采用肺静脉大环隔离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线性消融双侧环肺静脉。术后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及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利伐沙班)3个月。术后3、6、9、12个月时随访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以手术3个月后发生的持续大于30 s的房性心律失常为房颤复发标准,评价术后的房颤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法评价术前不同左心房前后径对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术后1年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为30.2%,持续性房颤的复发率为50.0%。左心房前后径是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2.33,95%CI为1.41~4.61)。左心房前后径>40 mm是导致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静脉大环隔离术治疗房颤患者具有一定的术后复发率,术前左心房前后径>40 mm是导致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

    2017年30期 v.57;No.105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银川市流动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颖;白铁岭;李玉艳;杨宏琳;赵瑞;纪红蕾;武俊青;

    目的调查银川市流动育龄妇女的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情况,并探讨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银川市抽取762例流动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阴道分泌物采集,检测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及滴虫。结果 762例流动育龄妇女中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滴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4.30%、5.12%、1.44%。不同年龄、生育情况、避孕情况、pH和清洁度的育龄妇女,病原体的检出率不同(P均<0.05或0.01)。年龄、户籍地是病原体检出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病原体阳性检出率越高(OR=1.055,95%CI为1.031~1.080),户籍地为农村者的病原体检出率较高(OR=0.614,95%CI为0.401~0.939)。结论银川市流动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年龄较大、户籍地为农村的流动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较高。

    2017年30期 v.57;No.105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GnRH-a联合妈富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

    徐凌燕;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与妈富隆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疗效。方法选择EM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予GnRH-a类药物醋酸曲普瑞林3.6 mg经腹部皮下注射,每隔28 d注射1次,共6次。观察组采用醋酸曲普瑞林皮下注射联合妈富隆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时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问卷调查表评价治疗前后腹部疼痛症状评分,采用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8、TNF-α及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15%(50/52)、83.33%(40/4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和疼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8、TNF-α、FSH、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GnRH-a联合妈富隆对EM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程度及激素水平。

    2017年30期 v.57;No.105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叶茂;邹毅;李桂财;王明辉;王奎;冷华伟;张均泉;

    目的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计算优良率。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优17例、良14例、中8例、差7例、优良率为67.39%,观察组分别为25、18、2、1例及93.48%,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骨密度值。

    2017年30期 v.57;No.1056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不同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发生骨折风险的网络Meta分析

    赵灵悦;黎英荣;郭文钦;苏宏业;潘海林;

    目的应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比较三种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芳香化酶抑制剂(AI)单药方案、他莫昔芬单药方案和他莫昔芬序贯AI方案]治疗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后,患者发生骨折风险的差异。方法按照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采用辅助内分泌方案治疗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相关文献,主要终点为骨折事件。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传统Meta分析,应用R软件Gemtc程序包进行贝叶斯网络Meta分析,比较不同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差异。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AI单药方案与他莫昔芬单药方案间的骨折风险无明显差异(OR=1.15,95%CI为0.85~1.57),但与安慰剂相比则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OR=1.31,95%CI为1.09~1.56);与他莫昔芬单药方案相比,他莫昔芬序贯AI方案的骨折风险明显升高(OR=1.23,95%CI为1.05~1.45,P=0.011)。网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他莫昔芬单药方案及安慰剂比较,AI单药方案显著增加骨折的风险(OR=1.43,95%Cr I为1.16~1.75;OR=1.33,95%Cr I为1.06~1.69);与他莫昔芬单药方案相比,他莫昔芬序贯AI方案则没有增加骨折的风险(OR=1.16,95%Cr I为0.95~1.43)。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结果一致。统计学未检测到异质性,并且无发表偏倚。结论对于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单药方案及他莫昔芬序贯AI方案作为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均未增加骨折风险;他莫昔芬序贯AI方案在具有同等疗效的情况下,不增加骨折风险,可作为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优先选择方案。

    2017年30期 v.57;No.105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观察

    黄炎;张文志;胡业丰;许翔;贺瑞;李旭;李钟奇;于洋;孔雷;马锐祥;

    目的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60例,病变位于腰椎25例、胸椎25例、胸腰椎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其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脊柱X线片、CT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计算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丢失率;采用ODI标准评价术后脊柱功能状态;采用Frankel标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VAS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Cobb角矫正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ODI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ODI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较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伤椎高度矫正丢失,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2017年30期 v.57;No.1056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运动疗法联合曲安奈德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观察

    胡煜;李希;付田昊;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曲安奈德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将75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均在患侧内外侧膝眼、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穴注射曲安奈德,每穴约1mg,每周1次,共3周。观察组在急性炎症期予等长收缩训练,炎症后期及慢性期予低强度有氧运动及肌力训练,肌力训练与有氧训练均进行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点行VAS,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近期(第3次穴位注射后)及远期(治疗后6个月)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方法两组治疗后各时点VAS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两组同时点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4.7%、91.8%,远期疗效分别为92.1%、86.4%,两组远期总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联合曲安奈德穴注可降低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长期疗效较好。

    2017年30期 v.57;No.1056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骨下端骨折效果观察

    张树峰;宋来雪;

    目的观察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行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闭合性胫骨下端骨折患者62例,分为A组32例、B组30例。两组均于伤后24~48h内采用MIPPO技术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A组行闭合复位胫前内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B组行闭合复位胫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6、12周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参照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锻炼开始时间、出现骨痂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28/32)、96.67%(29/30),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出现骨痂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骨下端骨折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少。

    2017年30期 v.57;No.105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水平变化及意义

    吴海龙;孙建兵;王建祥;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轻型AP患者(MAP组)31例和重症AP患者(SAP组)31例,于发病24 h内抽取血清样本,另选择3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淀粉酶(Ams)、MAP1-LC3水平,对AP患者的腹部CT进行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AP组、SAP组血清Ams、MAP1-LC3水平及腹部CT评分均升高(P均<0.05),其中SAP组较MAP组上述指标升高(P均<0.05);血清MAP1-LC3水平与腹部CT评分呈正相关(r=0.977,P<0.01),与Ams呈正相关。结论 AP患者发病早期血清MAP1-LC3水平明显升高,并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清MAP1-LC3可能是早期预测AP严重程度的有效标记物。

    2017年30期 v.57;No.1056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术前营养状态相关指标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张正君;方可;李光耀;

    目的探讨反映术前营养状态的相关指标术前血清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PNI)、BMI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后接受规范化疗。随访7~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5个月。以术后5年是否生存为结局指标,绘制用术前血清白蛋白、PNI和BMI行预后评估的ROC曲线,得到用术前血清白蛋白、PNI、BMI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截断值。按照截断值将患者分别分为高血清白蛋白组和低血清白蛋白组、高PNI组和低PNI组、高BMI组和低BMI组,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比较不同血清白蛋白、PNI、BMI水平的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结果按照术前血清白蛋白的截断值3.7 g/d L,将患者分为高血清白蛋白组43例、低血清白蛋白组59例。高、低血清白蛋白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6%和12.9%,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PNI的截断值47.7,将患者分为高PNI组38例、低PNI组65例。高、低PNI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6.3%和21.5%,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BMI的截断值22.5 kg/m~2,将患者分为高BMI组46例、低BMI组56例。高、低BMI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和10.7%,高BMI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低BMI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BMI是评估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术前BMI>22.5 kg/m~2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

    2017年30期 v.57;No.105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效果观察

    韩晓强;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HD患儿1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经肛门Soave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解剖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时,参照中国医科大学所制定的肛门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术后肛门功能,参照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解剖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等优势,还可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2017年30期 v.57;No.105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立维;高树强;李平;路艳;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采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直肠癌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后,对照组予丙泊酚维持麻醉,以2.0~4.0μg/mL静脉靶控输注泵维持给药;联合组在上述麻醉基础上再予七氟烷2.0%~4.0%吸入维持麻醉。术前及术后2、24 h抽取空腹外周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及IL-2水平。于术后患者苏醒即刻、苏醒后30 min、60 min、120 min进行躁动评分(SAS)和镇静(Ramsay)评分,评价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前及术后4、8、12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术后记录患者对术后镇静效果的满意率。观察术中及苏醒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术后2 h血清S100β蛋白及IL-2水平均降低(P均<0.05);联合组在苏醒即刻、苏醒后30 min、60min时SAS均较低、Ramsay评分均较高(P均<0.05);联合组术后4、8 h时MMSE评分均较高(P均<0.01)。对照组、联合组患者对术后镇静满意率分别为71.43%、89.29%,联合组术后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中采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减轻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后镇静满意率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镇静作用。

    2017年30期 v.57;No.1056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5例临床特点分析

    王馨辰;丁凯阳;王志华;王珏;王晓秋;李庆;

    目的探讨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例ANK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侵袭部位、治疗经过、病理学、免疫表型等特点。结果 5例患者包括3名男性、2名女性,中位年龄23岁。4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功能损伤。3例经化疗或姑息治疗后,平均生存期23周;1例化疗后完全缓解,生存时间24周;1例放弃治疗。免疫表型主要表达CD2、CD7、CD56及T细胞内抗原、颗粒酶B等细胞毒性分子,s CD3为阴性;3例患者原位杂交(ISH)检测出瘤细胞EBER阳性。结论 ANKL好发于中青年,起病急,以高热、黄疸、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均表现为侵袭性临床过程,可出现血常规三系或二系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早期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可改善疾病结局。

    2017年30期 v.57;No.105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TGF-β/Smad信号通路诱导肾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孙雪;梅峰;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是导致细胞增殖、进而出现肾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肾脏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是纤维形成生长因子,是诱导多种肾损伤出现进行性肾衰竭的关键介质。近年研究发现,TGF-β_1/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信号通路可介导EMT的发生,促进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TGF-β/Smad信号通路可通过直接介导、调控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激活小分子G蛋白(RhoA)、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机制,使肾小球发生EMT,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2017年30期 v.57;No.1056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尿源性干细胞在医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李巧利;陈凤鸿;全坤;封迎芳;

    尿源性干细胞(USCs)是一种从尿液中提取的新型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且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较为理想的细胞来源。目前,USCs在泌尿生殖系统、骨修复重建、血管再生、骨骼肌细胞再生等医学实验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体现出重要的潜在临床价值。

    2017年30期 v.57;No.105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信号蛋白14-3-3生物学功能及其参与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进展

    龚勋;徐胜前;吴颖;麻璨琛;刘文;齐姗;徐建华;

    14-3-3蛋白是一个在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且高度保守的酸性可溶性二聚体蛋白,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分裂、信号转导、蛋白质的跨膜转运等重要细胞生命活动。近年研究发现,14-3-3蛋白与炎症反应有着密切关系,可通过凋亡信号调节酶1(ASK-1)、蛋白激酶C(PKC)、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TNF-α等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

    2017年30期 v.57;No.105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microRNA与mRNA不同位点结合后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伍华东;丁颖;徐广峰;

    microRNA(miRNA)是一类单链非编码小RNA,主要参与功能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具有广泛、多样的生物功能,在真核生物体内对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既可以抑制编码基因mRNA的表达,又可以激活mRNA的作用;既可以在细胞质中作用于mRNA的不同区域,也可以返回细胞核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一个miRNA不一定只是一种作用模式,它可以同时作用于3'UTR、5'UTR和ORF区域。在细胞质中,miRNA通过与mRNA 3个区域中存在的识别位点互补配对并结合一些辅助蛋白发挥作用;在细胞核中,miRNA通过与lncRNA的相互作用起到调节基因功能的作用;miRNA还可与DNA的启动子序列相结合,诱导基因转录与翻译。

    2017年30期 v.57;No.1056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