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胞苷脱氨酶基因多态性对比分析

    王艳娜;费晶;程艳芳;孟玲利;王慧;巩平;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胞苷脱氨酶(CDA)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晚期NSCLC初治患者120例,其中维吾尔族53例(维族组)、汉族67例(汉族组),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两组CDA A79C、G208A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CDA A79C、G208A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均>0.05)。维族组A79C AA、AC、CC基因型频率及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5.4%、18.9%、5.7%、84.9%、5.1%,汉族组分别为52.2%、29.9%、17.9%、67.2%、32.8%,两组比较,P均<0.05;维族组G208A GG、GA基因型频率和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3%、5.7%、97.2%、2.8%,汉族组分别为77.6%、22.4%、88.8%、11.2%,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CDA A79C、G208A这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性。

    2017年31期 v.57;No.105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转染对白血病细胞K562形态及增殖的影响

    陈蓉;常晋霞;李雪璐;彭丽娟;朱红;

    目的观察重组PcDNA3.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外源性GM-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形态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将K562细胞分为4组,重组质粒组、外源性组、空质粒组细胞分别以重组PcDNA3.1-GM-CSF、外源性GM-CSF、PcDNA3.1空质粒转染,细胞对照组细胞未转染任何质粒,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对照组、空质粒组及外源性组细胞形态相似,细胞着色呈深蓝色,细胞质和细胞核不易区分;重组质粒组细胞形态和其余3组明显不同,细胞质呈浅蓝色,细胞核呈淡粉红色,分界清楚,部分细胞内可见肾形、马蹄形细胞核。显微镜油镜下,细胞对照组、外源性组及空质粒组结果相似,细胞着色深,呈深蓝色,细胞内未见任何颗粒沉积;重组质粒组部分细胞着色呈深蓝色,部分细胞着色呈浅粉色,呈浅粉色的部分细胞内可见有斑点状甲臜颗粒沉积。与其余2组比较,重组质粒组第3、5、7、9天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均<0.05);与空质粒组比较,外源性组第3、5、7天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均<0.05)。结论重组PcDNA3.1-GM-CSF及外源性GM-CSF均能使K56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增殖受到抑制,作用强度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且重组PcDNA3.1-GM-CSF抑制作用强于外源性GM-CSF。

    2017年31期 v.57;No.105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p16INK4a、MGMT、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观察

    何樱;黄维甄;欧阳考滨;袁霞;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RC)患者粪便p16INK4a、MGMT、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方法 CRC患者50例(肿瘤组)、结直肠良性病变者50例(良性组)、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组),采用甲基化特异度PCR的方法检测各组粪便p16INK4a、MGMT、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并分析其与CR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根据肠镜病理诊断结果进行验证,比较粪便p16INK4a、MGMT、RASSF1A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CR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肿瘤组、良性组、正常组粪便p16INK4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74%、28%、14%,MGMT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56%、24%、12%,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72%、20%、10%,肿瘤组分别与正常组、良性组比较,P均<0.05。p16INK4a基因甲基化状态与CRC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CRC淋巴结转移相关,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与CRC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CRC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83.4%,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 0.739%~0.894%)。结论 CRC患者粪便p16INK4a、MGMT、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病变者及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CRC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判断。

    2017年31期 v.57;No.105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大鼠CD90~+Lin~-骨髓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过程中Klf4、Nanog基因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观察

    刘钦成;张梓朗;潘润华;刘宁;韩晓玉;郭凌宏;王春明;廖彩仙;

    目的观察大鼠CD90~+Lin~-骨髓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过程中Klf4、Nanog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变化。方法大鼠CD90~+Lin~-骨髓细胞在体外用25μg/L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0.1 nmol/L地塞米松诱导其分化,在诱导第0、7、14天分别提取细胞DNA和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lf4、Nanog基因mRNA,甲基化特异性PCR法观察Klf4、Nanog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结果与诱导第0天比较,第7、14天Klf4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诱导第0天比较,第7、14天Nanog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与诱导第0天比较,诱导第7天Klf4启动子区第1、2个CpG位点甲基化频率升高(P均<0.05);与诱导第7天比较,诱导第14天Klf4启动子区第1个CpG位点甲基化频率升高,第2、3个CpG位点甲基化频率降低,P均<0.05。与诱导第0天比较,诱导第7天Nanog启动子区第1个CpG位点甲基化频率降低,第2个CpG位点甲基化频率升高,P均<0.05;与诱导第7天比较,诱导第14天Nanog启动子区第1个CpG位点甲基化频率升高,第2个CpG位点甲基化频率降低,P均<0.05。结论大鼠CD90~+Lin~-骨髓细胞在体外诱导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Klf4、Nanog基因表达随诱导时间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回升趋势,两者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程度随诱导时间增加出现不同程度变化;Klf4和Nanog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变化不仅会影响Klf4、Nanog基因的表达,而且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2017年31期 v.57;No.105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部位AMI患者发病48h内血浆BNP水平变化及其对近期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李慧娣;向定成;张金霞;肖华;易绍东;李爱敏;龙锋;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对住院期间并发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70例,按照心梗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前壁组41例和非前壁组29例,比较术后1 h内及发病12、20、24、48 h(分别计为T_1~T_5)血浆BNP;记录患者住院期间HF发生情况,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各时点BNP对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HF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前壁组比较,前壁组T_1~T_4时点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同组T_1时点比较,两组T_2~T_5时点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同组T_2时点比较,两组T_3、T_4时点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同组T_3、T_4时点比较,两组T_5时点血浆BNP水平降低;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前壁组T_1~T_5时点BNP水平预测AMI住院期间并发H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831、0.831、0.835、0.885,其中T_5时点AUC最大,此时BNP预测HF的最佳分界值为169.6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70.0%;非前壁组在T_1~T_5时点BNP水平预测住院期间并发HF的AUC分别为0.653、0.801、0.847、0.784、0.761,其中T_3时点AUC最大,此时BNP预测HF的最佳分界值为178.5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68.7%。结论前壁和非前壁AMI发病48 h内BNP水平呈现先快速升高后缓慢下降的单峰趋势,达峰时间在发病20~24 h;不同部位AMI各时间点血浆BNP水平对AMI住院期间并发HF预测价值不同,发病48 h血浆BNP水平对前壁并发HF的预测价值最高,发病20 h血浆BNP水平对非前壁并发HF的预测价值最高。

    2017年31期 v.57;No.105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CPB期间血氧分压在60和170mmHg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肝肾损伤、炎症、氧化应激指标观察

    柳磊;李召彬;李滨;徐贯杰;王园园;宋万军;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CPB)期间血氧分压控制在60、170 mmHg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肝肾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方法 80例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低氧组和高氧组各40例,低氧组、高氧组在CPB期间血氧分压分别控制在60、170 mmHg。分别于术前及开主动脉后30 min、2 h、6 h、24 h(T0~T4)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氮(UN)、尿酸(UA),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结果与同组T0时点比较,两组T_1~T_4时点cTnI、CK-MB、AST、ALT、ALP、Cr、UN、UA水平升高(P均<0.05);与高氧组比较,低氧组T2~T4时点cTnI、CK-MB、AST、ALT、ALP、Cr、UN、UA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T0时点比较,两组T_1~T_4时点CRP、TNF-α、IL-6水平升高(P均<0.05);与高氧组比较,低氧组T_1~T_4时点CRP、TNF-α、IL-6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T0时点比较,两组T_1~T_4时点ROS、MDA水平升高(P均<0.05);与高氧组比较,低氧组T_1~T_4时点ROS、MDA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相对于高血氧分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CPB期间采用低血氧分压能够显著降低由CPB引发的心肝肾损伤、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

    2017年31期 v.57;No.105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通量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后血清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对比观察

    徐芳;聂大庆;陈文莉;

    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后血清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变化。方法 7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0例与辛伐他汀组38例,两组均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瑞舒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与辛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水平降低(P均<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LDL-C水平降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均能降低血清hs-CRP、TNF-α、IL-6及TC、TG水平,升高LDL-C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佳。

    2017年31期 v.57;No.1057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类型及标识,如专著[M]、期刊文章[J]等。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作者必须认真核对参考文献原

    2017年31期 v.57;No.105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2017年31期 v.57;No.1057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正>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的词。英文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

    2017年31期 v.57;No.1057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统计学符号的书写如下:(1)样本

    2017年31期 v.57;No.1057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入选美国EBSCO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

    <正>2015年3月,收到美国EBSCO数据库的通知,本刊正式被该数据库收录。至此,本刊已被美国EBSCO数据库、《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剑桥科学文摘》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数据库收录。在此,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多年来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并欢迎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踊跃向本刊投递高质量的论文。

    2017年31期 v.57;No.1057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转化生长因子-β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活性氧簇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李瑞;宁杨;田训;李莉;王玉兰;曾珍;龚丹妮;黄磊;李贺梅;张庆华;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活性氧簇(R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K-OV-3细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2 mL培养液+2μL无血清DMEM配制的5μg/mL TGF-β培养(最终浓度为5 ng/mL),对照组直接加2 mL培养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总的活性氧簇(ROS)产生及线粒体来源的RO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变化各指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组分mRNA。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ROS产生量分别为3 159±42.92、1 062±24.41,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细胞内线粒体来源ROS产生量分别为1 254±29.04、1 039±17.32,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ZEB1分别是对照组的0.200 0、6.739 8、4.487 9、1.639 5倍,P均<0.05。观察组CYC1、TTC19、UQCRC1、UQCRC2、UQCR10、UQCRB、UQCRFS1、UQCRH、UQCRQ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改变倍数分别为0.89、1.04、1.09、0.87、1.17、1.18、0.92、1.09、1.07倍,P均>0.05。观察组CYC1、TTC19、UQCRC1、UQCRC2、UQCRFS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改变倍数分别为1.01、0.97、1.07、0.99、1.03倍,P均>0.05。结论TGF-β诱导细胞内总的ROS表达增加,但过量ROS并非来源于线粒体,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内氧化-抗氧化平衡系统的关键酶从而改变细胞内的ROS水平。

    2017年31期 v.57;No.105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格列酮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作用、肝脏胆汁酸代谢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何芋岐;凌蕾;杜艺玫;马菲菲;朱春媛;周若雨;茆芮婕;周旭美;王玉和;鲁艳柳;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作用、肝脏胆汁酸代谢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12只,干预组和模型组均制备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并分别灌胃罗格列酮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空白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持续给予高脂饲料;正常组每日灌胃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始终给予普通饲料。观察各组组织病理学及血生化指标[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液质联用仪分析肝脏组织中胆汁酸丰度。另检测肝脏或肠组织中Cyp7a1、Cyp8b1、FXR、SHP、Lrh1、Hnf4α、Fgf15、Fgfr4、JNK1/2、ERK1/2基因。结果模型组肝细胞中充斥大量脂肪泡,干预组细胞内脂肪泡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TC、LDL、血糖水平降低,ALT水平升高,P均<0.05。模型组TCA显著下降,但干预组没有能逆转其下降的趋势;模型组DCA无太大变化,但干预组DCA急剧上升,远远超过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JNK1、Erk2、Cyp7a1、FXR表达升高,SHP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有治疗作用,且影响肝脏胆汁代谢,其机制可能为调控胆汁酸代谢通路基因表达,影响胆汁酸组的整体轮廓特征。

    2017年31期 v.57;No.105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金铁锁灌胃对兔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王胜民;刘毅;熊华章;

    目的观察金铁锁对兔膝骨关节炎(O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20只兔随机分为4组各30只,模型组、金铁锁组、氨基葡萄糖组均制备OA模型,空白组不制备模型;制模后金铁锁组和氨基葡萄糖组分别灌胃金铁锁、氨基葡萄糖,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大体、病理学变化,比较兔膝关节软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mRNA及蛋白。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肉眼观及病理学变化明显,且随制模时间变化而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氨基葡萄糖组、金铁锁组上述情况好转,金铁锁组治疗效果更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β、MMP-3、TIMP-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氨基葡萄糖组、金铁锁组IL-1β、MM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TIMP-1表达升高;与氨基葡萄糖组比较,金铁锁组IL-1β、MM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TIMP-1表达升高。结论金铁锁对兔膝OA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膝炎症因子IL-1β、MMP-3表达及上调TIMP-1表达有关。

    2017年31期 v.57;No.105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株中TSPAN1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

    石刚;张睿;任宇鹏;陈悦;廉波;马思平;孟庆凯;陈玉泽;刘放;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株中TSPAN1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结直肠癌患者31例,手术治疗中留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距离肿瘤5 cm以上的正常结直肠组织各31例份,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qRT-PCR法检测TSPAN1蛋白、mRNA,并分析TSPA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另选结直肠癌细胞株Colo-205、HCT-116、HT-29、SW620,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qRT-PCR法检测各组TSPAN1蛋白、mRNA。结果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TSPA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3±4.1、12.8±4.6、10.1±3.7,TSPAN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0.4、0.6±0.5、0.5±0.3,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均<0.05。组织中TSPA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神经浸润及血管浸润有关(P均<0.05)。Colo-205、HCT-116、HT-29、SW620细胞中TSPA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7±2.1、13.6±2.9、11.8±2.4、23.6±3.5,TSPAN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0.3、1.2±0.3、0.9±0.2、1.8±0.1,Colo-205、HCT-116、HT-29细胞与SW620细胞比较,P均<0.05。结论 TSPAN1蛋白、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株中均呈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浸润恶性行为有关。

    2017年31期 v.57;No.1057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肺腺癌组织中TTF-1表达变化及其与EGFR基因突变、患者预后的关系

    张旭刚;李维青;高颖;李志田;姜福胜;魏博;

    目的观察肺腺癌组织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肺腺癌患者192例,观察其TTF-1表达变化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TTF-1阳性表达、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另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92例患者中,TTF-1阳性表达157例(81.8%)、阴性表达35例(18.2%),EGFR基因突变型80例(41.7%)、野生型112例(58.3%)。TTF-1阳性表达与肺腺癌TNM分期相关,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相关,P均<0.05。157例TTF-1阳性患者中有79例(50.3%)发生EGFR基因突变,而35例TTF-1阴性患者中仅有1例(2.9%)发生EGFR基因突变,TTF-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有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TF-1阳性、EGFR基因突变、年龄、PS评分、TNM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TF-1阳性、EGFR基因突变、TNM分期早期、PS评分0~2分是肺腺癌远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检测肺腺癌组织TTF-1表达情况有助于初步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判断患者预后。

    2017年31期 v.57;No.105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附20例分析)

    李佩章;王英;庞乃奇;李春蓉;张云;朱春燕;谭晓虹;

    目的探讨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T细胞淋巴瘤15例、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7例,Ⅳ期8例。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为首发症状3例,淋巴瘤化疗过程中疾病进展伴发HPS 17例。伴有发热20例,脾肿大18例,肝肿大8例,淋巴结肿大12例,黄疸10例,胸腔积液3例,皮疹2例,神经系统受累1例。发生HPS时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低下、NK细胞活性降低各20例,白细胞低下、骨髓涂片见噬血细胞现象各17例,血清铁蛋白升高19例,纤维蛋白原降低14例,甘油三酯升高13例,淋巴结活检见噬血现象1例,脾脏活检见噬血现象2例。血清胆红素升高11例,转氨酶升高13例,乳酸脱氢酶升高20例。20例患者均参照HLH-2004方案给予激素联合依托泊苷和环孢素A,改善患者的噬血及一般情况后逐渐过渡至化疗;其中15例接受化疗方案CHOPE治疗,3例接受化疗方案COPE治疗,2例接受化疗方案CHOPE-L治疗;同时根据病情予支持治疗。随访中,6例经治疗好转出院,14例死亡[10例合并多脏器衰竭,3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肺泡出血合并DIC]。20例患者自淋巴瘤诊断之日起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自HPS诊断之日起中位生存时间39 d。结论 LAHS临床表现多样,有在淋巴瘤治疗过程中伴发HPS的,亦有以HPS为首发症状而在治疗HPS时诊断为淋巴瘤的。LAHS病死率高,对可疑患者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早期给予激素联合依托泊苷和环孢素A,同时支持并对症治疗,至一般情况好转后过渡至针对淋巴瘤的化疗。合并多脏器衰竭、DIC的患者预后不良。

    2017年31期 v.57;No.105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附12例分析)

    杨龙飞;赵玉哲;曹文庆;张静;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NP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N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肿物均位于下极,其中向下延伸至上纵隔2例;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伴发桥本甲状腺炎、微小腺瘤各1例;位于左侧8例,右侧4例;伴有声嘶、轻度吞咽困难、偶有呼吸困难者1例,伴轻度压痛、伴喘憋各1例。(2)术前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为(5.36±3.10)pmol/L,钙(2.32±0.23)mmol/L,磷(1.08±0.25)mmol/L;超声检查最长直径1.0~8.0 cm;胸片检查肿物压迫气管5例,未见明显异常7例;行颈部CT、MRI检查2例,均提示PC可能;行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像+脏器断层扫描结合PTH略有升高1例,不除外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3)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物呈囊性,包膜完整,边界清楚,与甲状腺等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易分离,囊腔内均为无色清亮液体;术中冰冻病理示良性病变;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4)术后病理均确诊为甲状旁腺囊肿;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2个月,患者术后声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喘憋等临床压迫症状消失,且未见明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血钙、低血磷发生,亦未见囊肿复发等表现。结论术前彩超、血清学检查及肿物穿刺液PTH检测对NP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结合CT、MRI等,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对于临床无症状的NPC,首选保守治疗;而临床症状明显且可耐受手术者,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式;不能耐受手术时,考虑简单抽吸或注射消融等硬化疗法。

    2017年31期 v.57;No.105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口服珍菊降压片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马成俊;吕海琳;李坤;高延霞;

    目的总结珍菊降压片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珍菊降压片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服用珍菊降压片后出现肌酐升高、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显示双肾弥漫性肾实质损害声像图,血清免疫球蛋白E1 4 190.00 IU/mL,肌酐816μmol/L。结论珍菊降压片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为服用珍菊降压片后出现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肌酐明显升高,超声显示肾脏病变;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结合用药史可确诊。

    2017年31期 v.57;No.105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miR-16-5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张琳;唐平易;周俊;刘立亚;唐东兴;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血清微小RNA-16-5p(miR-16-5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DKD患者53例(观察组),其中尿蛋白正常者16例、DKDⅢ期者19例、Ⅳ期者12例、Ⅴ期者6例,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6-5p,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6-5p水平对DKD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 h尿白蛋白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miR-16-5p水平分别为0.45±0.25、1.00±0.30,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尿蛋白正常者及DKDⅢ期、Ⅳ期、Ⅴ期者血清miR-16-5p水平分别为0.65±0.29、0.32±0.22、0.30±0.16、0.48±0.12,尿蛋白正常者、DKDⅤ期者与DKDⅢ期者、Ⅳ期者比较,P均<0.05。血清miR-16-5p水平预测DK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95%CI:0.883~0.980),以miR-16-5p水平0.665为截断点,其诊断DKD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88.7%。观察组血清miR-16-5p与FPG、HbA1c、UACR、24 h尿白蛋白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0.43、-0.53、-0.72,P均<0.01)。结论 DKD患者血清miR-16-5p水平降低,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变化而变化,检测此指标有助于DKD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

    2017年31期 v.57;No.1057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手术结束时静注纳美芬临床观察

    秦小岚;李梦云;崔珊珊;丁煌;柯剑娟;冯晓波;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前2 min及手术结束时静注纳美芬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I+A组、I组、A组、C组各20例,I+A组麻醉诱导前2 min及手术结束时均静注纳美芬0.15μg/kg,I组于麻醉诱导前2 min静注纳美芬0.15μg/kg,A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纳美芬0.15μg/kg,C组静注与I+A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快速推入舒芬太尼诱导时呛咳反应发生率,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_1)、插管后5 min(T_2)、拔管时(T_3)、拔管后10 min(T_4)的MAP、HR、SpO_2,比较各组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 Ramsay评分、VSA评分。结果 I+A组发生呛咳1例(5%),I组为0例,A组为7例(35%),C组为8例(40%),I+A组、I组分别与A组、C组比较,P均<0.05。与A组、C组比较,I+A组和I组T_1时点MAP、HR降低(P均<0.05);与I组、C组比较,I+A组和A组T_3时点MAP、HR降低(P均<0.05);与同组T0时点比较,I+A组T_1~T_4时点SpO_2降低,I组T_3时点MAP、HR及T_1~T_3时点SpO_2升高,A组T_1时点MAP、HR升高及T_1~T_4时点SpO_2降低,C组T_3时点MAP及T_1、T_3、T_4时点HR升高和T_2~T_4时点SpO_2降低,P均<0.05。与I组、C组比较,I+A组和A组拔管时间短、Ramsay评分高(P均<0.05)。结论全麻诱导前2 min及手术结束时静注小剂量纳美芬,可以降低插管期呛咳反应发生率,有利于维持麻醉诱导和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2017年31期 v.57;No.105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术前经皮粗针穿刺活检在肢体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齐典文;陈洪义;赵茗;胡彤宇;郭昶志;秦迪;张国川;

    目的探讨术前经皮粗针穿刺活检(CNB)对肢体软组织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在我院行CNB的软组织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3例患者共行CNB 94次,其中3次失败,穿刺成功率为97%(91/94)。本组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病变60例,良性病变33例。91例穿刺成功患者中,真阳性56例,假阳性0例,真阴性32例,假阴性3例。CNB对于明确病变是否为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00%、97%、100%、91%。本组共17例患者穿刺前后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其中12例穿刺前拟行手术切除,穿刺后改行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方式发生变化,穿刺前拟行广泛切除,穿刺后仅行病灶切除或清理术。结论 CNB在肢体软组织病变诊断中,尤其在良恶性病变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

    2017年31期 v.57;No.1057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HLA2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刘春;邓述恺;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NSCLC组织60例份(肿瘤组),癌旁组织(至少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30例份(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两组HHLA2,分析HHLA2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肿瘤组及癌旁组HHLA2阳性率分别为81.67%、13.33%,两组比较,P<0.05。HHLA2表达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NSCLC组织中HHLA2表达升高,其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HHLA2可能成为NSCLC免疫检查及治疗的新靶点。

    2017年31期 v.57;No.105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InterTan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对比观察

    陈伯亮;魏玉珊;赵轶男;白峰;

    目的比较InterTan髓内钉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失血量。方法 9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InterTan组采取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PFNA组采取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结果 InterTan组术中失血量(179±56.5)mL、显性失血量(340.5±86.8)mL、隐性失血量(490.7±93.1)mL、总失血量(831.2±132.8)mL,PFNA组分别为(133±39.3)、(251.8±67.5)、(463.3±88.5)、(715.1±108.8)mL,两组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比较,P均<0.05。结论与PFNA内固定比较,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此类患者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多;两种内固定方式的隐性失血量虽无明显差异,但隐性失血量在总失血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临床上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2017年31期 v.57;No.105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脓毒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液肾脏损伤分子1水平变化及其对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黄莉莉;缪华杰;陆洋;赵宏胜;陈新龙;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尿液肾脏损伤分子1(KI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对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脓毒症患者65例(脓毒症组,根据是否并发AKI又分为AKI组30例和非AKI组35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健康组)。采用生化仪检测血清Cys C、血清肌酐(SCr),ELISA法检测KIM-1;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ys C、KIM-1对预测脓毒症并发AKI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Cys C、尿液KIM-1水平升高(P均<0.05);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入院2、24、48 h血清Cys C水平及入院6、24、48 h尿液KIM-1水平和入院24、48 h血清SCr水平升高(P均<0.05);AKI组入院2 h血清Cys C、入院6 h尿液KIM-1与入院24 h血清SCr均呈正相关(r=0.912、0.899,P均<0.05);血清Cys C诊断脓毒症并发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95%CI 0.659~0.893),以1.86 mg/L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68.61%;尿液KIM-1的AUC为0.879(95%CI0.786~0.971),以30.20 pg/mL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为89.99%,特异度为85.7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Cys C、尿液KIM-1水平升高,检测两指标有助于脓毒症诊断及判断是否并发AKI。

    2017年31期 v.57;No.105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附226例分析)

    邵新环;张彩艳;吕俊;安玉琴;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小儿MPP的临床资料。结果 46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感染MPP 226例,其中婴儿12例(20.34%)、幼儿54例(35.29%)、学龄前期儿童87例(54.04%)、学龄期儿童73例(81.11%),组间比较,P<0.05;冬季82例(61.65%),春季37例(36.27%),夏季34例(35.42%),秋季73例(55.30%),组间比较,P<0.05;男性103例(50.49%),女性123例(47.49%),两者比较,P>0.05。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MPP患儿发生喘息比例分别为8例(66.67%)、21例(38.89%)、25例(28.74%)、10例(13.70%),组间比较,P<0.05;发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比例分别为1例(8.3%)、2例(3.7%)、12例(13.79%)、22例(30.14%),组间比较,P<0.05;胸片显示肺叶实变比例分别为1例(8.3%)、5例(9.26%)、28例(32.18%)、37例(50.68%),组间比较,P<0.05;各年龄段MPP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组间比较,P<0.05。结论 CAP患儿感染MPP在学龄期发生率较高,冬秋季多见,无性别差异。MPP在婴幼儿喘息发生率高,RMPP、肺部实变的发生率较少,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SF、LDH增高不明显;学龄前期喘息发生率减少,RMPP、肺部实变发生率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SF、LDH开始增高;学龄期喘息发生率最低,RMPP、肺部实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SF、LDH明显增高。

    2017年31期 v.57;No.105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杂交手术治疗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附45例报告)

    牛晓阳;王兵;丁语;吴斐;李阳;王广华;

    目的观察杂交手术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Ⅱ(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5例(52条患肢),均采用杂交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相关临床指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一期、二期血管通畅率情况,不同Fontaine分级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或截肢病例。手术前后踝肱指数分别为0.31±0.15、0.77±0.35,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为(154±49)、(560±63)m,手术前后比较,P均<0.05。7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肺部感染2例、股浅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切口液化坏死2例。患者术后6个月及1、2年的一期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2.31%、80.77%、71.15%,二期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8.08%、94.23%、90.38%。FontaineⅡ级患者一期血管通畅率高于Ⅲ、Ⅳ级患者(P均<0.05),Ⅲ、Ⅳ级患者之间一期血管通畅率比较P>0.05。结论杂交手术是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单纯腔内治疗的高危重症患者。

    2017年31期 v.57;No.1057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HoLEP、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效果比较

    易明;董自强;侯毅;肖建华;廖陈曾;王浩瀚;吴朝;陈欢;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BPH患者202例,其中行HoLEP者115例、行PKRP者87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PKRP组比较,HoLEP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切除标本重量大(P均<0.05)。与PKRP组比较,HoLEP组T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PVR)改善幅度明显,T2IPSS、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PVR改善明显(P均<0.05)。与PKRP组比较,HoLEP组围术期总并发症较低(P<0.05)。结论 HoLEP、PKRP治疗BPH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且较为安全;但HoLEP较PKRP可减少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

    2017年31期 v.57;No.1057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杜伟杰;李威;方玲;李灏;廖耿;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尿激酶100万单位溶于2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24 h后复查头颅影像学排除脑出血,然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长期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长期口服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及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1分患者例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2分患者例数,另记录两组治疗后90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4±0.60)、(1.6±0.92)分,对照组分别为(2.97±0.73)、(2.17±0.53),两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NIHSS评分≤1分31例(77.5%),mRS评分≤2分32例(80%);对照组分别为23例(46%)和27例(54%);治疗后90 d观察组NIHSS评分≤1分者、mRS评分≤2分者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90 d内两组均无SICH、死亡者;观察组2例(5.0%)、对照组9例(18%)复发,两组比较,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并且可以减少卒中的复发。

    2017年31期 v.57;No.1057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全麻患者帝视可视喉镜前端弯折70°、90°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对比观察

    刘双梅;赵平;

    目的比较全麻患者帝视可视喉镜前端弯折70°、90°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10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A组行气管插管时帝视可视喉镜前端弯曲角度为70°,B组前端弯曲角度为90°,比较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是否需要喉外部辅助动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组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15.0±6.0)、(20.0±5.0)s,两组比较,P<0.05;A、B组一次插管成功者分别为49例(98%)、50例(100%),两组比较,P>0.05;A、B组需要辅助动作提下颌者12例(24.0%)、28例(56.0%),两组比较,P<0.05;A、B组出现术后咽喉痛分别为13例(26.0%)、24例(48.0%),两组比较,P<0.05。结论帝视可视喉镜可安全应用于全麻非困难气道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与喉镜前端弯折角度为90°比较,前端弯折角度为70°时具有气管插管时间短、喉外部辅助动作少、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

    2017年31期 v.57;No.1057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刘萍;温洁;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PCOS孕妇110例(观察组),正常孕妇12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孕早期(10~12周)、孕中期(28~32周)、孕晚期(34~37周)血浆D-D、CRP、BNP。结果与同组孕早期比较,两组孕中期和孕晚期血浆D-D、CRP、BNP水平升高(P均<0.05);与同组孕中期比较,两组孕晚期血浆D-D、CRP、BNP水平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中期血浆CRP、BNP水平升高,孕晚期血浆D-D、CRP、BNP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 PCOS孕妇孕期血浆D-D、CRP、BNP水平升高,且随孕周的增加而升高,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估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017年31期 v.57;No.1057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在婴儿胸腔镜肺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刘晶;苏润霞;黎昆伟;李永乐;罗辉;彭玲莉;黄伟坚;胡祖荣;

    目的观察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在婴儿胸腔镜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切除术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麻醉过程中采取PHC通气策略[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55~80 mmHg],对照组采用传统通气策略(PaCO_235~45 mmHg),比较两组双肺通气(TLV)5 min(T_1)、单肺通气(OLV)30 min(T_2)、OLV 60 min(T_3)、恢复TLV 60 min(T_4)的呼吸参数[气道峰压(Ppeak)、动态肺顺应性(Cdyx)]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血乳酸(Lac A)、肺内分流率(Qs/Qt)]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2、T_3时点Ppeak降低,T_2、T_3时点Cdyx升高(P均<0.05);与同组T_1时点比较,两组T_2、T_3时点Ppeak升高,T_2、T_3时点Cdyx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2、T_3时点pH值及Lac A降低,PaCO_2升高(P均<0.05);与同组T_1时点比较,观察组T_2、T_3时点pH值、PaO_2、OI、Lac A及对照组PaO_2、OI降低,观察组PaCO_2、Qs/Qt及对照组Qs/Qt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2、T_3时点MAP及HR升高(P均<0.05);与同组T_1时点比较,观察组T_2、T_3时点HR升高,对照组T_2、T_3时点MAP降低(P均<0.05)。结论 PHC通气策略用于婴儿胸腔镜肺切除术较为安全,其不但可以降低气道压,改善肺顺应性,还能有效改善婴儿胸腔镜肺切除术中OLV时的氧合。

    2017年31期 v.57;No.1057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中鼻腔、静脉给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刘立鹏;徐静;王海宽;韩红坤;

    目的比较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中鼻腔、静脉给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150例择期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各30例,A组直接以丙泊酚作为诱导剂,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适当的麻醉深度,根据患者反应追加丙泊酚;B、C组在给予丙泊酚之前,鼻腔给予1、2 mg布托啡诺;D、E组在给予丙泊酚之前,静注1、2 mg布托啡诺。比较各组麻醉效果。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麻醉效果好,患者舒适度、术者满意度高;与D组比较,B组麻醉效果好,患者舒适度、术者满意度高;与E组比较,D组麻醉效果差,患者舒适度、术者满意度低;P均<0.05。与同组T0时点比较,各组T2~T5时点MAP、HR降低;与同组T_0、T_1、T_5时点比较,各组T_2~T_4时点SpO_2降低;与A组比较,C、E组T2~T4时点SpO_2降低;与E组比较,C组T2~T4时点SpO_2降低;P均<0.05。与A组比较,B、C、D、E组丙泊酚用量少;与D组比较,B组丙泊酚用量少;与E组比较,C组丙泊酚用量少;P均<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麻醉效果较好,相同剂量的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效果优于静注给药,且高剂量效果优于低剂量。

    2017年31期 v.57;No.1057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武汉地区汉族人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基因多态性分析

    马良鹏;唐静宜;蒋捷;胡磊;张耕;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汉族人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 533例(男728例、女805例)武汉汉族人群PAI-1-675基因多态性,并结合文献比较不同地区及种族PAI-1-675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结果武汉地区汉族人群PAI-1-675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不具有性别差异(P>0.05)。武汉地区汉族人群4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广州地区,4G/4G基因型频率低于广州、长沙地区,4G/5G基因型频率高于广州、长沙地区,P均<0.01。武汉汉族人4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加纳人、土耳其人、印度人、日本人、南非人;4G/4G基因型频率高于加纳人、土耳其人、印度人、马其顿人、日本人、南非人;4G/5G基因型频率高于加纳人、土耳其人、印度人、日本人、南非人,低于马其顿人;P均<0.01。结论武汉地区汉族人群PAI-1基因多态性有地区、种族差异,但无性别差异。

    2017年31期 v.57;No.1057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整合素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进展

    刘金禄;王震;陈俊强;

    胃癌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黏附分子家族中的整合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其亚基和分子的总数达50余种,目前研究发现α5β1、αvβ6、α2β1、α3β1、αvβ3、αvβ5、α6β4等整合素分子在胃癌组织及细胞表达,并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凋亡等生物学功能。

    2017年31期 v.57;No.1057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进展

    平秦榕;王剑松;颜汝平;王海峰;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治疗是目前临床中的主要难点之一,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并加强随访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术配合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是治疗高危NMIBC的首选方案,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激光手术、Ⅱ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光动力学辅助TURBT和荧光膀胱镜辅助TURBT等;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包括膀胱灌注免疫治疗和膀胱灌注化疗,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和免疫治疗有利于改善高危NMIBC患者的预后水平,但在灌注治疗中对于药物、时机、疗程、剂量的选择目前尚存争议。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和转化医学的发展,又涌现了基因治疗、靶向治疗等精准治疗手段。

    2017年31期 v.57;No.1057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miRNA在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进展

    王新颖;顾玉海;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早期诊断标志的缺乏,有较高的病死率。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23个碱基组成的非编码的RNA小分子,有易检出性和极端特异性。miRNA参与了所有细胞途径的调节过程,包括癌症相关细胞的分化、增殖、存活等,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miRNA生物途径功能机制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对部分表达下调和缺失的基因进行基因改良,再次激活并使其发挥作用,可使肿瘤的转移、扩散等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肺癌的病死率居高不下,寻找判断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多项研究表明miRNA与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作为肺癌治疗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2017年31期 v.57;No.105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薛红;汪洋;邵建国;卞兆连;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AIT)是一种进化保守的T细胞,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相关蛋白-MR1识别抗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MAIT细胞占肝脏T细胞总数20%以上,其在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31期 v.57;No.105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