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易斐;刘金霞;江枫;刘肇修;管程齐;肖明兵;倪润洲;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CCAT2(lncRNA CCAT2)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CC细胞Hep G2随机分为A、B、C组,采用Lipofectamine3000分别瞬时转染对照质粒、小干扰RNA质粒(si-CCAT2)、si-CCAT2+多梳蛋白EZH2过表达质粒。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的lncRNA CCAT2、EZH2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EZH2蛋白,MTT法观察培养24、48、72、96 h细胞增殖能力(OD490),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观察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果与A组比较,B组细胞中lncRNA CCAT2和EZH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均<0.05);与B组比较,C组胞中EZH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均<0.05)。与A组同时点比较,B组细胞增殖的OD490值降低(P均<0.05);与B组同时点比较,C组细胞增殖的OD490值升高(P均<0.05)。与A组比较,B组细胞划痕愈合百分比、穿膜细胞数均下降(P均<0.05);与B组比较,C组细胞划痕愈合百分比、穿膜细胞数均增加(P均<0.05)。结论 lncRNA CCAT2可通过上调EZH2的表达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进而促进HCC的发生发展。
2017年34期 v.57;No.106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峰;叶坤英;钟丹;
目的对比观察小干扰RNA(siRNA)和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技术抑制肝星状细胞RhoA表达的效果。方法将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随机分为siRNA组和ASODN组,两组又分别分为A、B、C、D各4个亚组;siRNA组和ASODN组中的A亚组不转染质粒,C、D、B亚组分别采用siRNA、ASODN技术转染大鼠RhoA特异性Rat1、Rat2质粒及HK-A阴性对照质粒。转染48 h取各组细胞,以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的RhoA、Ⅰ型胶原(ColⅠ)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结果 siRNA组与ASODN组中RhoA、ColⅠmRNA均以C亚组表达量最低,组内A、C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其余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RNA组C亚组RhoA、ColⅠ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ASODN组(P均<0.05),两组A、B、D同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RNA组与ASODN组细胞上清液HA、LN水平均以C亚组最低,组内A、C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其余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RNA组C亚组细胞上清液HA、LN水平低于ASODN组(P均<0.05),两组A、B、D同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iRNA和ASODN均可抑制大鼠HSC-T6细胞的RhoA表达,但siRNA下Rat1质粒所介导的RNA干扰技术相对于ASODN能更有效抑制HSC-T6细胞外基质HA、ColⅠ、LN的生成。
2017年34期 v.57;No.106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雪银;宋献美;马云云;
目的观察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Caspase-3表达对内毒素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针对Caspase-3的DNA序列843~1 634 bp设计引物,常规分子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p Lenti-7.1,同时设置空载体为阴性对照;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至293T细胞,48 h后收获抑制Caspase-3表达病毒质粒V-Caspase-3和空载体病毒质粒V-control。将肝细胞HL770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V-Caspase-3、V-control培养4 h,均与终浓度为20 mg/L的内毒素共培养12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蛋白,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凋亡率,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测算细胞凋亡指数(AI),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结果观察组HL7702细胞Caspase-3相对表量为17.32±2.16,低于对照组的62.14±4.36(P<0.01);观察组HL7702细胞凋亡率为28.75%,低于对照组的72.67%(P<0.01);观察组HL7702细胞AI为23.52±1.24,低于对照组的54.26±1.87(P<0.01);观察组HL7702细胞增殖率为65.47%±6.24%,高于对照组的41.39%±4.87%(P<0.01)。结论通过siRNA抑制Caspase-3表达能有效降低内毒素诱导的HL7702细胞凋亡,从而增强细胞增殖活性。
2017年34期 v.57;No.1060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现平;马玉华;
目的观察沉默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 IAP-1)基因表达对胰腺癌细胞HS766T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HS766T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载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和空载组分别转染沉默c IAP-1基因质粒c IAP-1-RNAi和阴性基因质粒NC-RNAi,对照组不转染处理,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c IAP-1 mRNA及蛋白;取观察组c IAP-1稳定沉默HS766T细胞及其对照组HS766T细胞,用CCK-8法测算2、4、6、8 Gy X线照射24 h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算6 Gy X线照射12、24、48 h的细胞凋亡率。结果观察组较空载组和对照组c IAP-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空载组和对照组c IAP-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照射剂量增加,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同等照射剂量下,观察组细胞存活率低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均<0.05),空载组和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凋亡率呈现递增趋势;同一时点内,观察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均<0.05),空载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沉默c IAP-1基因表达,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存活、促进细胞凋亡,增强胰腺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2017年34期 v.57;No.106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连大卫;许艺飞;扶丽君;任文康;魏文辉;庄惠玲;黄萍;操红缨;
目的观察广藿香醇对于幽门螺杆菌(Hp)酸抵抗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Hp后随机分为5组,受试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入20、10、5mg/L广藿香醇,阳性对照组加入尿素酶(Ure)抑制剂AHA,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DMSO;干预0.5h后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Hp菌落数,观察其抗酸能力。通过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和纯化得到Hp尿素酶A(UreA)、UreB、UreG,取UreA/UreB蛋白混合溶液体外模拟Ure成熟过程,将UreG蛋白单体溶液和镍离子(Ni~(2+))溶液混合,均分别以20、10、5mg/L广藿香醇(受试药高、中、低剂量组)和等体积DMSO处理(对照组);采用Berthelot显色法检测Ure活性,判断Ure成熟度;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Ni~(2+)浓度,判断UreG携带Ni~(2+)的能力。结果在中性环境中,受试药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Hp菌落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酸性环境中,受试药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较空白对照组Hp菌落数减少(P均<0.01),且受试药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受试药中剂量组<受试药低剂量组(P均<0.01)。受试药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Ure活性分别为54.89%±11.47%、63.99%±9.46%、83.88%±11.81%、101.53%±2.55%,Ni~(2+)浓度分别为(0.77±0.24)、(0.80±0.22)、(1.12±0.35)、(1.56±0.42)μmol/L,受试药高、中剂量组<受试药低剂量组<对照组(P均<0.01)。结论广藿香醇可以降低Hp的酸抵抗能力,可能与阻断Ni~(2+)的传递途径和Ure的成熟过程进而抑制Ure活性有关。
2017年34期 v.57;No.106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意;朱向东;翟艳会;李婷;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糖蛋白130(gp130)、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15只,B、C、D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束缚应激、饮食失节法行肝郁脾虚型UC造模,A组采用同样方法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肠。C、D组分别予以痛泻要方(生药5.5 g/kg)、美沙拉秦(0.5 g/kg)灌胃10 m L/kg,A、B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灌胃,1次/d,连续21 d。取出距肛门以上7~8 cm处结肠段,肉眼行结肠黏膜损伤评分,分别采用Real-time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的gp130、SOCS3基因和蛋白。结果 B组结肠黏膜损伤评分为(2.67±0.62)分,高于A组的(0.6±0.63)分(P<0.01);C、D组分别为(1.73±0.70)、(1.27±0.46)分,均高于B组(P均<0.01);C、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较A组结肠组织中gp130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SOCS3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C、D组较B组结肠组织中gp130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SOCS3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C、D组结肠组织gp130、SOCS3基因和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痛泻要方可下调gp130表达、上调SOCS3表达,从而有效降低肝郁脾虚型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
2017年34期 v.57;No.106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孙斌;杨晓珍;郭向华;周育森;孙世惠;王延军;
目的以CD80、CD86抗体作为激动剂、脾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CD80、CD86抗体对耗竭性T细胞效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只8周龄雌性HLA-A11DR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7组各6只,分别在8、11、14周龄时,A~F组臀部皮下接种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多肽,G组接种等体积无热源PBS;A~E组在24周龄和F、G组在17周龄时脱颈处死,取脾脏并制成脾细胞悬液;A、B组分别滴加20、40μg/m L抗鼠CD80抗体和10μg/m L GPC3多肽,C、D组分别滴加20、40μg/m L抗鼠CD86抗体和10μg/m L GPC3多肽,E、F、G组仅滴加10μg/m L GPC3多肽。孵育18 h后,采用酶联斑点分析仪检测干扰素γ(IFN-γ),以此判断T细胞效应功能。结果 A~G组脾细胞IFN-γ阳性斑点数分别为(80.61±48.91)、(207.67±60.41)、(1.67±0.97)、(1.33±0.49)、(2.33±1.53)、(38.17±5.18)、(2.33±1.53)个。其中,F组高于E、G组(P均<0.01),E、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B组>C、D、E组(P均<0.01),C、D、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IFN-γ阳性斑点数随着CD80抗体浓度升高而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60 5,P<0.01)。结论 CD80抗体能够刺激耗竭性T细胞恢复产生细胞因子,且呈剂量依赖的动力效应;而CD86抗体未能检测到该功能。
2017年34期 v.57;No.106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良义;林尤冠;
目的观察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肝细胞癌患者,行开腹肝癌切除术52例(开腹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45例(腹腔镜组),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第3天取血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 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血清VEGF、aFGF、bF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水平高于开腹组(P均<0.05),外周血CD8~+T细胞及血清VEGF、aFGF、bFGF水平低于开腹组(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78%,低于开腹组的32.69%(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手术效果可靠,对患者免疫学指标影响较小,可显著降低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且并发症较少。
2017年34期 v.57;No.106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海涛;张雨晴;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谷胱甘肽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方鳖甲软肝片,连续治疗48周。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取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和ALB)、TGF-β1、TNF-α、IL-6。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及血清TGF-β1、TNF-α、IL-6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提高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明显降低血清TGF-β1、TNF-α、IL-6水平有关。
2017年34期 v.57;No.106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袁博;张昕辉;张灿灿;李欢送;
目的观察术前静滴思美泰(S-腺苷蛋氨酸)对肝癌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术前3 d连续静滴思美泰,B组不用。两组采用肝门间歇阻断法切肝,记录术中切除肝脏大小、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均常规保肝治疗。分别于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1、3、5天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ALT、AST、LDH)。术中切取肝组织,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两组术中切除肝脏大小、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第3天血清ALT、AST、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ALT、AST、LDH均升高,术后第1天达高峰后逐渐降低,术后第5天接近术前水平;A组术后血清ALT(第1、3、5天)、AST(第1、3天)、LDH(第1天)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术中肝组织匀浆中MDA水平降低而Cu-Zn SOD、GSH-Px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术前静滴思美泰对肝癌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2017年34期 v.57;No.106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鑫;王震宇;杜庆云;杨连营;宋超;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8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并清除结石,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手术前后取静脉血并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高于对照组的62.7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NE、A、COR、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血清NE、A、COR、ACTH水平较术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NE、A、COR、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23.2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能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应激反应较小,出血量较少,创伤轻,并发症少。
2017年34期 v.57;No.106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张兴梅;胡义凤;曹慧茹;沈卫红;王桂龙;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及术后早期疲劳状态、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手术方法。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磷酸肌酸钠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滴,术后第1~3天继续滴注;对照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对比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_1)、气管插管后5 min(T_2)、开腹即刻(T_3)、开腹后5 min(T_4)患者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术后第1、2、3天疲劳指数,术前及术后第1、3天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结果两组T_1、T_2、T_3、T_4时CO、SV均较T0时降低,LVEDV升高,且T_2、T_4时变化最明显(P均<0.05或0.01);而对照组T_2、T_4时CO、SV低于观察组,T_4时LVEDV高于观察组(P均<0.01)。两组术后第1、2、3天疲劳指数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1),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术后第2、3天观察组疲劳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第1天两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均较术前降低,且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低于观察组(P均<0.01);术后第3天两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且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术后第1、3天两组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均<0.01),且观察组各指标略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术后第3天观察组Ig 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预处理能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中循环功能,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疲劳程度及免疫抑制状态,从而促进其早期恢复。
2017年34期 v.57;No.106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杜福田;曲文浩;张金美;赵学林;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所致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仅实施PSE治疗,观察组给予PSE联合腹腔镜下RFA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定期复查血常规。结果两组术后第3、14天及第6个月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各时点RBC较术前升高不明显(P均>0.05)。观察组术后各时点外周血WBC、PLT、RB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E联合腹腔镜下RFA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安全有效。
2017年34期 v.57;No.106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本军;韩玮玮;解广东;白克运;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下降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TNM分期为Ⅱ~Ⅲ期的结直肠癌患者114例,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或放疗,均行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后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12个周期;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周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GF-β_1;术后均至少随访3年,观察复发转移情况,统计无瘤生存期。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较术前血清TGF-β_1水平降低(P<0.05),血清TGF-β_1下降率为37%±17%、中位数为39%。114例患者中,术后复发转移38例,无瘤生存期(29.17±10.81)个月,无瘤生存率为66.7%(76/114)。其中,血清TGF-β_1下降率≥39%者中发生复发转移者少于下降率<39%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GF-β_1下降水平与结直肠癌复发或转移患者3年无瘤生存期呈正相关(r=0.414,P=0.01)。血清TGF-β_1下降率≥39%者无瘤生存率为78.9%(45/57),高于<39%者的54.4%(31/57),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第1周血清TGF-β_1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其下降程度较大者预后较好,可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2017年34期 v.57;No.106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泽峰;杨之斌;
目的观察经肛门拖出式全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肛门拖出式全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疼痛评分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3.3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排便习惯改变、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肛门拖出式全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疗效相近,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康复时间,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2017年34期 v.57;No.106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袁庆芳;毛旭强;郭道骝;董万利;
目的观察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敏使朗治疗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APCI)的疗效,及其对成本效益的影响。方法将64例A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敏使朗治疗,对照组采用敏使朗治疗,疗程为2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取血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超声检测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指标,计算成本效益比(C/E)。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的68.7%(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切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CE为65.52,高于对照组的56.29,但差异有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必普注射液联合敏使朗可有效改善老年APCI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指标,且成本效益更好。
2017年34期 v.57;No.106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陆斌;杨勇灵;余红;腾召君;陈初亮;杨靖;
目的观察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6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80例,联合组采用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技术,对照组仅采取控制性降压技术,两组均行开颅血肿完全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别于全麻插管后等容血液稀释前(T_0)、等容血液稀释后控制降压前(T_1)、控制性降压30 min(T_2)、血肿清除后(T_3)、术毕(T_4)桡动脉采自体血,检测血流动力学、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第6个月,采用Fugl-Meyer、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后第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T_0时,两组血流动力学、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_1、T_2、T_3、T_4时,联合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高于对照组而心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第6个月,两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6个月,两组Fugl-Meyer、Barthe评分较术前均增加(P均<0.05)。术后第6个月,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手术中采用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增加脑组织氧代谢量,有利于手术的开展。
2017年34期 v.57;No.106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占奎;潘文萍;王秀花;王庆;许冬梅;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肾危象(SRC)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1月诊治的SRC患者4例,其中3例合并TMA,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中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59、67、76岁;SSc病程分别为1、2、13年,1例男性为弥漫型、2例女性为局限型,SRC罹患时间为2~4 d。3例均有急剧血压升高、肾功能不全、乳酸脱氢酶升高、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可见破碎红细胞,2例Coomb's试验阴性。3例均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浆置换各1例。治疗后病情均好转,1例1年后死亡。结论 SRC合并TMA并不少见,进展较快,病情凶险,应及早判断;治疗除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外,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2017年34期 v.57;No.106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贵萍;杨冰竹;李磊;赵静;潘焕;张云梅;
目的观察ABAT基因多态性对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癫痫患儿80例,单用丙戊酸钠10~30 mg/kg治疗5个半衰期(约100 h)后达到稳态;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计数分析ABAT(rs1731017、rs1641022)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ABAT rs1731017位点AA、GG、GA基因型分别为23、23、34例,ABAT rs1641022位点CC、AA、CA基因型分别为11、27、42例。血药浓度为(48.15±20.99)μg/m L,其中ABAT rs1731017位点AA基因型为(36.41±20.12)μg/m L,低于GG基因型患儿的(53.26±22.99)μg/m L(P<0.05),ABAT rs1641022各基因型患儿血药浓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儿体质量及ABAT rs1731017A/G多态性是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独立因素。结论 ABAT rs1731017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存在影响,对AA基因型癫痫患儿可适当增加药物的剂量。
2017年34期 v.57;No.106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岷;姜琪娜;王珺;陈文靖;王仪雯;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并发Ⅰ型呼吸衰竭伴2型糖尿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H1N1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治疗过程。结果 3例患者均伴有2型糖尿病,以高热、咳嗽入院;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胸闷憋气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抗感染治疗效果差;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均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双肺出现广泛渗出性病变,以肺实变为主,影像学呈多样性。考虑病毒性肺炎,及早给予奥司他韦、甲强龙、丙种球蛋白及高流量面罩吸氧、抗感染、补液、降糖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影像学检查减轻,疾控中心呼吸道分泌物病毒学检测为甲型H1N1病毒。结论对高热、咳嗽、肺内湿啰音、胸部CT示病灶明显且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病毒学诊断依据情况下,及早行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达到较好疗效。
2017年34期 v.57;No.106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红;卢囡囡;于娟;赵生仓;姜双应;石燕;徐莉立;赵金华;
目的了解西宁市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情况和环境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2012~2015年共采集职业暴露人群的血清标本485份,采用马红细胞血凝抑制实验检测H5N1、H7N9、H5N6禽流感抗体;在活禽市场采集环境标本879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Flu A,阳性标本进行H5、H7和H9亚型核酸检测。结果职业暴露人群血清H5N1、H5N6和H7N9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879环境份标本中检出Flu A阳性159份(18.09%),其中2012~2015年Flu A阳性检出率依次为9.55%、3.05%、20.82%、34.04%(P<0.01);活禽零售市场Flu A阳性检出率为25.24%,高于活禽批发市场的0.40%(P<0.01)。Flu A阳性检出率禽类新鲜粪便8.78%、禽类饮水26.67%、笼具表面19.87%、宰杀或者摆放禽类肉案板32.10%、清洗禽类的污水40.00%,不同种类标本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Flu A阳性标本亚型分析,仅H5阳性51例、仅H9阳性27例、H5和H9均阳性81例,未检测到H7亚型。结论西宁市活禽交易市场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普遍存在着H5/H9双重污染;西宁市职业暴露人群尚无人感染禽流感。
2017年34期 v.57;No.106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涂清鲜;姜黔峰;聂鹏;柏小川;何绘姗;张杰;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危险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19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取静脉血测定血浆Fbg水平,分别采用SYNTAX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危险程度及预后。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危险程度患者血浆Fbg水平,比较不同Fbg水平患者MACE发生情况。结果 94例AMI患者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Fbg水平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P<0.05);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低度82例、中度59例、重度53例,其血浆Fbg水平低度<中度<重度(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危险程度低危69例、中危70例、高危55例,其血浆Fbg水平低危<中危<高危(P均<0.05);血浆Fbg﹥3.0 g/L者MACE发生率均高于﹤3.0 g/L者(P均<0.05)。结论 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危险程度高者血浆Fbg水平高,血浆Fbg水平高者预后差;血浆Fbg检测可用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
2017年34期 v.57;No.106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田勇;卜瑞红;解彦格;袁会玲;王雪敏;陈娟;靳杰;刘杰;杨洪霞;
目的观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活化蛋白C(AP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TC患者119例,根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89例、死亡组30例;取两组入院24 h内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C,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血浆vWF、D-D;收集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T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入院24 h血清APC为(3.15±1.22)ng/m L、血浆vWF为178.9%±36.3%、血浆D-D为(186.4±39.0)ng/m L;死亡组血清APC为(3.98±1.40)ng/m L、血浆vWF为228.4%±48.7%、血浆D-D为(214.9±32.8)ng/m 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APC(OR=1.492,95%CI 1.313~4.604,P=0.045)、vWF(OR=1.387,95%CI 1.195~3.851,P=0.035)、D-D(OR=1.525,95%CI 1.264~5.175,P=0.043)水平升高是A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ATC不良预后患者外周血APC、vWF、D-D水平显著升高,检测三者水平有利于ATC患者的预后判断。
2017年34期 v.57;No.106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颜海峰;霍开明;韩栋光;周家仍;罗旋;谢延群;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患儿血清Ig E、白细胞介素(IL)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哮喘患儿,其中46例发生MP感染(感染组)、59例单纯哮喘(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病程第3、7天血清Ig E和IL-5、IL-6、IL-8、IL-10、IL-17、IL-18,入院后行肺功能检查。结果两组病程第7天均较第3天血清Ig E、IL-5、IL-6、IL-8、IL-10、IL-17、IL-18水平升高(P均<0.05),且感染组病程第3、7天血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感染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哮喘患儿血清Ig E、IL水平升高,肺功能降低。
2017年34期 v.57;No.106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李梁;梁学振;滕加文;
目的观察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第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参照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判断骨折愈合情况,采用VAS评价术前及术后第3、6、12个月疼痛情况,统计术后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两组内固定物长度适中,位置满意,未累及关节面或进入关节腔;均无重要血管损伤,未发现髋关节活动限制;切口均达甲级愈合,未发现切口感染。观察组9例骨性愈合并负重行走,1例骨折线明显模糊;均未见股骨头坏死征象,髋关节活动良好无限制。对照组6例骨性愈合并负重行走,4例骨折线明显模糊;1例术后第7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空心钉切出并退钉,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Harris评分均升高、VAS均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Harris评分均升高(P均<0.05),术后第6、12个月VAS均降低(P均<0.05)。结论采用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可有效复位骨折并稳定内固定,改善髋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
2017年34期 v.57;No.106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占龙;封凯;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与钠碘转运体(NIS)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PTC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标本石蜡切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 MSP)法检测TSHR和NIS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C组织中TSHR与NIS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71.25%、32.50%,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8.75%、6.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PTC患者癌组织中TSHR与NIS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病灶多发、腺外侵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PTC患者癌组织中TSHR与NIS甲基化程度高于病灶单发、局限腺内、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者(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C组织中TSHR与NIS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 PTC组织中TSHR与NIS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现象普遍存在,与病灶多发、颈部淋巴结转移、腺外侵犯、临床分期关系密切,两个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协同作用可能是引起肿瘤发展及转移的相关机制之一。
2017年34期 v.57;No.106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志刚;杨雨民;
目的对比观察腔镜下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引流总量、术后VAS减少(P均<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各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出血2例、窒息3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比较,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且手术损伤小、术后痛疼减轻、并发症少。
2017年34期 v.57;No.106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徐金霞;吴兆晴;刘瑜;
目的观察蔗糖铁静脉注射治疗晚期妊娠中度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晚期妊娠中度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静脉注射蔗糖铁,对照组口服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4周。治疗前后取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肝肾功能,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外周血Hb、Hct、SF、TSAT水平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Hb、Hct、SF、TSA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Hb、Hct、SF、TSAT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均正常。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瘙痒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腹泻1例,临床症状轻微未影响妊娠,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蔗糖铁静脉注射治疗晚期妊娠中度贫血安全有效。
2017年34期 v.57;No.106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洋洋;刘会玲;李义学;史华宁;张金环;丁华杰;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阴道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治价值。方法收集30例CSP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均行阴道超声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在阴道超声下见到妊娠囊,28例初诊为CSP,2例由于妊娠囊较小、血流不丰富而误诊,初诊符合率为93.33%。其中,妊娠囊为孕囊型21例、混合回声型9例,多普勒模式下表现为富血流型28例、少血流型2例。21例孕囊型均表现为子宫增大、子宫前壁切口瘢痕处见妊娠囊,5例孕囊内有原始心管搏动及胎芽迹象,19例妊娠囊周边与瘢痕处可见丰富血流信号、2例血流信号不明显。19例富血流孕囊型CSP、9例混合包块型CSP行宫腔镜下局部病灶切除术+甲氨蝶呤治疗,2例少血流孕囊型CSP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均成功终止CSP,未发生大出血及切除子宫。结论 CSP患者阴道超声影像学下主要表现子宫前壁切口瘢痕处孕囊或混合回声包块,有丰富血流信号;根据影像学表现不同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患者预后良好。
2017年34期 v.57;No.106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徐晖;李琳;司娜;高谦;李鹏霖;王璐璐;尹长恒;
目的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口服加巴喷丁并行硬膜外神经阻滞,观察组加用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抑郁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AS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及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及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低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减轻患者疼痛,间接改善其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2017年34期 v.57;No.106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侯小丽;谢光远;
目的观察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联合透明质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均行牙周基础治疗;术后对照组从牙周袋底部注入透明质酸,观察组注入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联合透明质酸,每周复诊放药1次,共4次。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查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针深度(PD)、附着丧失(AL),采集龈下菌斑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螺旋体所占百分比(S%),采用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试验检测龈下菌斑胰蛋白酶样酶(TLE)。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前两组PLI、PD、AL、BI及S%、TL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PLI、PD、AL、BI及S%、TLE均下降,观察组PLI、PD、AL、BI及S%、TLE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联合透明质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牙周相关指标,降低龈下菌斑螺旋体数量及TLE水平。
2017年34期 v.57;No.106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谭庆坤;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拔罐组、针刺联合拔罐组各60例。针刺组选择不同主穴及配穴行针刺治疗;拔罐组选取腰背部穴位行走罐法进行拔罐治疗;针刺联合拔罐组采用针刺联合拔罐治疗。各组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BMI、腰围(WC),评价临床疗效并计算总有效率,记录各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针刺联合拔罐组体质量、BMI、WC均低于针刺组、拔罐组(P均<0.05)。针刺组、拔罐组、针刺联合拔罐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5.0%、85.0%,针刺联合拔罐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各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体质量、BMI、WC,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拔罐治疗。
2017年34期 v.57;No.106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何华妮;吴伟;黄开存;张曼青;王克坤;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_1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25例,选择同期20例无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作为C组。A、B组在得到药敏结果前给予万古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等经验性治疗,得到药敏结果后调整用药方案;A组另予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_1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A、B组病原菌分布情况,记录痊愈及抗感染治疗时间;取各组治疗前及A、B组治疗第3、7天的透析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透出液中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表达量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A、B组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炎均痊愈,且A组抗感染治疗时间短于B组(P<0.05)。A、B组治疗前腹腔透出液巨噬细胞表面TLR-4表达量及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C组(P均<0.01);治疗第3、7天,A、B组TLR-4表达量及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均<0.05),但治疗第7天B组TLR-4表达量及TNF-α、IL-6水平仍低于C组(P均<0.05)。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_1治疗,能明显提高腹腔透析液巨噬细胞表面TLR-4表达及TNF-α、IL-6水平,从而缩短抗感染治疗时间。
2017年34期 v.57;No.106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