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姜黄素对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翠娟;尚明;张志虎;孙亚昕;卫海燕;邵华;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卵巢癌SKOV-3、A2780细胞分为对照组、姜黄素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姜黄素组、过氧化氢酶(CAT)+姜黄素组。姜黄素组加20μmol/L姜黄素培养48 h;NAC+姜黄素组、CAT+姜黄素组分别加入5 nmol/m L的NAC和5 U/m L的CAT提前作用2 h,再加入20μmol/L姜黄素培养48 h;对照组加入0.1%DMSO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用流式细胞术和DCFH-D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和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的表达水平。结果 SKOV-3、A2780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自噬相关蛋白LC3和凋亡相关蛋白PARP、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相对表达量姜黄素组均高于对照组、NAC+姜黄素组、CAT+姜黄素组,P均<0.05;线粒体膜电位、p62相对表达量姜黄素组均低于对照组、NAC+姜黄素组、CAT+姜黄素组,P均<0.05。结论姜黄素可以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凋亡。其机制可能是姜黄素诱导卵巢癌SKOV-3、A2780细胞内活性氧积聚,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启动线粒体自噬失代偿而导致细胞凋亡。

    2017年35期 v.57;No.106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非结构蛋白4B与卵巢癌免疫反应抗原域蛋白2相互作用结构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骞若;郭逢林;徐晶;徐阿慧;郭韫丽;孔令保;

    目的分析非结构蛋白4B(NS4B蛋白)与卵巢癌免疫反应抗原域蛋白2(OCIAD2)相互作用的结构域。方法进入(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主页分别查询NS4B蛋白和OCIAD2蛋白Gen Bank序列号,进入通用蛋白质数据库(Uni Prot)主页输入在NCBI中查询的NS4B蛋白和OCIAD2蛋白序列号,查询蛋白编号,进入ELM主页面,输入在Uni Prot查询到的NS4B蛋白编号A4GSN1和OCIAD2蛋白编号Q56VL3,查询跨膜结构域和线性基序。返回ELM主页,选择ELM binding domains,查询数据库里总的相互作用结构域。进入SMART主页,输入蛋白序列号或蛋白序列,查询蛋白跨膜区域和低复杂性区域。低复杂性区域的氨基酸会呈现出弹性的结构容易作为该蛋白和其他类型蛋白相结合的结构域。不同的跨膜区域因共同定位于细胞膜上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结果NS4B蛋白存在跨膜区域,OCIAD2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域,没有发现NS4B和OCIAD2蛋白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的线性基序。OCIAD2蛋白具有一个低复杂性区域(88~98氨基酸);NS4B蛋白具有2个低复杂性区域(106~132氨基酸和141~154氨基酸)。结论 OCIAD2蛋白与NS4B蛋白可能通过低复杂性区域发生直接相互作用。

    2017年35期 v.57;No.106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转染miR-124模拟物的宫颈癌细胞株Siha放射敏感性变化及其机制探讨

    王梦洁;孟碧;李皓;高飞;叶婷;刘阳晨;

    目的观察过表达微小RNA124(miR-124)对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宫颈癌Siha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转染miR-124模拟物,对照组不转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细胞miR-124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表达量。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放射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周期分布和放射后细胞凋亡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D0分别为1.062、1.542Gy,Dq分别为1.605、1.970 Gy,SF2分别为0.527、0.685。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放射增敏比为1.451。转染后24h观察组、对照组miR-12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9.3±13.6、1.0±0.1,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03、1.0±0.1,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82.49%±1.97%、S期细胞比例11.87%±1.38%、G2/M期细胞比例为5.64%±0.72%;对照组分别为74.58%±1.28%、19.88%±0.26%、5.54%±1.05%。观察组G0/G1期比例高于对照组组,S期比例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G2/M期细胞比例相比P>0.05。观察组、对照组细胞X线照射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87%±3.16%、37.27%±0.87%,两组相比,P<0.05。结论过表达miR-124可能提高宫颈癌Sih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过表达miR-124会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STAT3表达,进而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提高宫颈癌Sih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2017年35期 v.57;No.1061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沉默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梅奇华;杨鸿雁;时黔宇;李琼;王卓;赵鸿;

    目的观察沉默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ANRIL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 La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 La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ANRIL-siRNA、对照siRNA乱序。转染24、48 h时采用CCK-8法观察两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以OD450表示)。转染48 h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细胞ANRIL、p2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CHIP实验观察两组细胞p21基因H3K27位点三甲基化状态。结果转染24 h观察组、对照组OD450分别为0.55±0.08、0.84±0.11,转染72 h观察组、对照组OD450分别为1.21±0.12、1.82±0.14。转染24、72 h观察组OD450均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48 h观察组ANRIL及CDK6、CDK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p2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转染48 h两组细胞p21基因H3K27位点三甲基化水平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19±0.08、5.62±0.2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沉默ANRIL可抑制宫颈癌He La细胞的增殖。其机制是沉默ANRIL可以降低宫颈癌He La细胞p21基因H3K27位点三甲基化水平,促进p21mRNA表达,抑制CDK6、CDK2 mRNA表达,从而抑制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

    2017年35期 v.57;No.1061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瘤组织NPR1基因表达变化与乳腺癌、卵巢癌预后关系的大数据分析

    宋昕樾;林姝;魏敏杰;赵琳;

    目的探讨乳腺癌、卵巢癌组织NPR1基因表达变化与乳腺癌、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组织、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NPR1基因表达的差异,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行乳腺癌、卵巢癌患者生存分析,分析乳腺癌、卵巢癌组织NPR1基因表达变化与乳腺癌、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Oncomine数据库包含了715个数据集和86 733个样本。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乳腺组织中NPR1基因高表达,乳腺癌组织中NPR1基因低表达。正常卵巢组织中NPR1基因低表达,卵巢癌组织中NPR1基因高表达。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包含了54 675个基因和10 461个癌症样本信息,其中包含5 143个乳腺癌患者样本,1 861个卵巢癌患者样本。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NPR1基因高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较长(P<0.05)。基底样型乳腺癌、腺腔B型乳腺癌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NPR1基因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P均>0.05);腺腔A型乳腺癌患者NPR1高表达预后明显好于低表达者(P<0.05)。卵巢癌组织NPR1基因低表达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比高表达者长(P<0.05)。具体细分,浆液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性卵巢癌组织NPR1基因低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者(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NPR1基因高表达提示预后良好,而卵巢癌组织NPR1基因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2017年35期 v.57;No.106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早孕期血清PAPP-A检测联合中孕期血清AFP、free β-HCG、uE_3检测对DS、ES的筛查效果

    杨岚;石锦平;吴晓;施楠;郭彩琴;赵丽;

    目的观察早孕期检测血清PAPP-A联合中孕期检测血清AFP、freeβ-HCG、uE_3对胎儿唐氏综合征(DS)和爱德华氏综合征(ES)的筛查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产前筛查且有随访结局的7 05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所有孕妇早孕期检测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Freeβ-h CG),中孕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freeβ-HCG、游离雌三醇(μE3)。设计3个DS、ES筛查方案。方案A纳入指标为早孕期PAPP-A、Freeβ-h CG,方案B案纳入指标为中孕期AFP、freeβ-HCG、μE3,方案C纳入指标为早孕期PAPP-A和中孕期AFP、freeβ-HCG、μE3。用Life Cycle 4.0软件综合患者年龄、体质量、孕周等数据计算用三种方案筛查得出的患者DS、ES风险值。DS风险值>1/270为高风险,1/1 000~1/270为临界风险;ES风险值>1/350为高风险,1/1 000~1/350为临界风险。比较三种方案的DS高风险、DS临界风险、ES高风险、ES临界风险及阳性筛查结果检出情况。胎儿出生者以胎儿是否确诊DS、ES为金标准,终止妊娠者以羊水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三种方案筛查DS、ES的检出率、假阳性率。结果方案C的DS高风险、DS临界风险、筛查结果总阳性率均低于方案A、B(P均<0.05)。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胎儿出生后随访共发现DS患儿9例,其中方案A筛查结果阳性7例,检出率77.8%,假阳性率3.95%;方案B筛查结果阳性6例,检出率66.7%,DS假阳性率4.24%;方案C筛查结果阳性8例,检出率88.9%,假阳性率1.80%。方案C的检出率、假阳性率均优于方案A、B。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胎儿出生后随访共发现ES患儿2例,其中1例在3种筛查方案都得到了检出,另1例ES患者用联合方案得出了高风险值,ES检出率联合筛查方案均高于孕早期、孕中期方案。结论早孕期检测血清PAPP-A联合中孕期检测血清AFP、freeβ-HCG、u E3对胎儿DS和ES的筛查效果优于早孕期检测血清PAPP-A、freeβ-HCG或中孕期检测血清AFP、freeβ-HCG、u E3。

    2017年35期 v.57;No.106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Cyclin D1 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变化及其机制

    张弘英;胡利琳;元文峰;丁浩;

    目的观察Cyclin D1 siR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3B,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通过脂质体转染NC siRNA和Cyclin D1 siRNA,转染48 h后收获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Caspase-3蛋白;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着色性干皮病基因蛋白D(XPD)、Bcl-2、Bax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HBx、XPD、Bcl-2、Bax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升高、Caspase-3相对表达量增高(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B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XPD、Bax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均<0.01)。结论 Cyclin D1 siR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多,其机制可能与HBx、Bcl-2表达下调及XPD、Bax表达上调有关。

    2017年35期 v.57;No.106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17年35期 v.57;No.1061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正>"隔"与"膈"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壁为

    2017年35期 v.57;No.1061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

    2017年35期 v.57;No.1061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正>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

    2017年35期 v.57;No.1061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统计学符号的书写如下:(1)样本

    2017年35期 v.57;No.1061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正>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划》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论文题目后加文献类型及标识,如专著[M]、期刊文章[J]等。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作者必须认真核对参考文献原文,无误后将其按引用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于文末。

    2017年35期 v.57;No.1061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正>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2017年35期 v.57;No.1061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正>~~

    2017年35期 v.57;No.1061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低分子柑橘果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中Caspase-3蛋白表达影响

    刘玲;张岩;魏力;

    目的观察低分子柑橘果胶(LMCP)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中半胱氨酸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1)将Ishikawa细胞随机分为A、B、C、D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00、300、500nmol/L的LMCP培养24 h,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Caspase-3。(2)将Ishikawa细胞随机分为1、2、3、4组,加入终浓度为300 nmol/L的LMCP分别培养0、6、12、36 h,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Caspase-3。结果 A、B、C、D组Ishikawa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0±0.01、0.32±0.01、0.77±0.01、0.79±0.01。Caspase-3蛋白表达量A组<B组<C组<D组,P均<0.05。1、2、3、4组Ishikawa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9±0.06、0.38±0.06、0.40±0.06、0.42±0.06。Caspase-3蛋白表达量1组<2组<3组<4组,P均<0.05。结论LMCP能增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且此效果有剂量(0~500 nmol/L)和时间(0~36 h)依赖性。

    2017年35期 v.57;No.106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卵巢癌HELQ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预测

    李亚萍;邹余粮;张琳;黄新;秦勇;

    目的预测卵巢癌抑癌基因HELQ编码蛋白(HELQ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Ex PASy服务器中的工具分析HELQ蛋白的理化特征。分别采用PSORTⅡ和TMHMM预测HELQ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跨膜拓扑结构。采用Signal P 4.0预测HELQ蛋白的信号肽。采用Scan Prosite和SMART分析HELQ蛋白的功能结构域以及结构域分区。采用PSIPRED和I-TASSER预测HELQ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配体结合位点。采用STRING10.0预测HELQ蛋白与其他蛋白的交互作用。结果 HELQ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47.8%)和细胞质(39.1%)中,有4个保守结构域DEXDc、HELICc、HHH_5和PRK02362,并包含解旋酶ATP结合区和解旋酶C端结合区两个功能结构域;成功建立了HELQ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模型,其中二级结构中α螺旋、无规则卷曲及折叠结构比例分别为54%、31%和6%。三维配体结构分析发现HELQ蛋白包含一个酶活性中心位点His341,催化Ile333、Lys335、Tyr337、Gln340、Pro360、Thr361、Ser362、Gly363、Gly364、Lys365、Thr366、Leu367、Glu464和Ala711等结合位点与配体ATP结合。交联蛋白质分析发现HELQ蛋白可能与RAD51、POLA1、PLON、FANCD2、DHX8等蛋白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HELQ蛋白可能具有ATP依赖性解旋酶的结构和功能,参与DNA损伤的修复过程。

    2017年35期 v.57;No.106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人滋养层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肖艳平;付久园;王哲;葛永梅;裴美丽;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人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TR-8/Svneo细胞分成A、B、C组,A组加入1 m L/L DMSO,B组加入5×10-8g/m L的BDNF,C组加入0.1μmol/L的BDNF络氨酸激酶受体Trk B特异性抑制剂K252a,24 h后转板继续培养。采用CCK8法观察3组细胞继续培养0、24、48及72 h时的细胞增殖能力(以OD450表示),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3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时的侵袭能力(以穿膜细胞数表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时磷酸化Trk B(p-Trk B)和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结果继续培养48、72 h时B组细胞OD450均高于A组(P均<0.05),C组细胞OD450均低于A组(P均<0.05)。A、B、C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2±4)、(87±6)、(29±3)个。B组细胞穿膜细胞数多于A组(P<0.05),C组细胞穿膜细胞数少于A组(P均<0.05)。与A组相比,B组细胞p-Trk B、p-Akt、p-m TOR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C细胞p-Trk B、p-Akt、p-m TOR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 BDNF可以增强人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活化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有关。

    2017年35期 v.57;No.106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大鼠表皮组织表皮干细胞的β-catenin、Cyclin D1、Wnt-1、K6表达变化

    李亚蓉;毛红;赵湜;周玲;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表皮组织表皮干细胞(ESCs)中β-连环素(β-catenin)、周期蛋白D1(Cyclin D1)、Wnt通路蛋白1(Wnt-1)、细胞角蛋白K6表达变化,探讨DM大鼠ESCs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用链脲佐菌素法制作DM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造模成功28 d后取两组大鼠表皮组织,分离ESCs,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算两组ESCs的β-catenin、Cyclin D1、Wnt-1、K6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Cyclin D1、Wnt-1、K6阳性染色积分光密度值(IA)。结果观察组大鼠表皮组织ESCs中β-catenin、Cyclin D1、Wnt-1、K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7%、16.89%、15.51%、14.67%,对照组分别为72.04%、68.91%、65.08%、57.13%,两组大鼠表皮组织ESCs中β-catenin、Cyclin D1、Wnt-1、K6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大鼠表皮组织ESCs中β-catenin、Cyclin D1、Wnt-1、K6阳性染色IA分别为74.41±6.17、68.25±5.79、31.67±6.09、60.54±26.72,对照组分别为117.34±10.05、109.45±7.67、72.42±7.98、125.54±30.14,两组大鼠表皮组织ESCs中β-catenin、Cyclin D1、Wnt-1、K6阳性染色IA相比P均<0.05。结论 DM大鼠表皮组织ESCs中β-catenin、Cyclin D1、Wnt-1、K6表达降低,这可能是DM大鼠ESCs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机制。

    2017年35期 v.57;No.1061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Ⅱ~Ⅲ期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miR-199a-5p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彭靓;叶萍;陈国庆;谢晓英;

    目的观察Ⅱ~Ⅲ期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miR-199a-5p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Ⅱ~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织标本为卵巢癌原发组,卵巢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灶标本为卵巢癌转移组,29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为良性组,32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附件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四组标本中miR-199a-5p表达量,并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miR-199a-5p表达量与上皮性卵巢癌FIGO分期、病理分级及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卵巢癌原发组、卵巢癌转移组、良性组、对照组标本miR-199a-5p表达量分别为1.058±0.306、0.704±0.343、4.335±0.666、4.414±0.470。卵巢癌原发组miR-199a-5p表达量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均<0.05),卵巢癌转移组miR-199a-5p表达量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均<0.05),卵巢癌转移组miR-199a-5p表达量低于卵巢癌原发组(P<0.05),良性组和对照组miR-199a-5p表达量相比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miR-199a-5p表达量和卵巢癌FIGO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均>0.05)。结论Ⅱ~Ⅲ期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病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miR-199a-5p表达降低。检测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病灶组织中miR-199a-5p表达量有助于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的FIGO分期。

    2017年35期 v.57;No.106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卵巢癌组织己糖激酶2、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崔英;魏顺英;

    目的观察卵巢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HK-2)、6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丙酮酸激酶(PK)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观察组)及癌旁组织(对照组)中的HK-2、PFK1、PK。分析卵巢癌组织中HK-2、PFK1、PK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K-2表达阳性56例(56%)、PFK1表达阳性62例(62%)、PK表达阳性53例(53%),对照组分别为8例(8%)、11例(11%)、10例(10%)。观察组HK-2、PFK1、PK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HK-2、PFK1、PK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癌组织中HK-2、PFK1、PK阳性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HK-2、PFK1、PK表达阳性和HK-2、PFK1、PK表达阴性的卵巢癌患者2年累积复发率相比P均>0.05。结论卵巢癌组织HK-2、PFK1、PK表达上调。检测卵巢癌组织HK-2、PFK1、PK有助于判断卵巢癌患者病情。

    2017年35期 v.57;No.106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XIST、小分子RNA miR-101-3p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刘丽丹;黄浩梁;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子(XIST)、小分子RNA miR-101-3p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1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标本为观察组,癌旁正常组织(距离宫颈癌组织>5cm且经病例检查证实为正常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XIST、miR-101-3p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对照组XIST表达量分别为8.97±3.56、7.01±3.82,miR-101-3p表达量分别为8.24±4.22、10.15±3.97。观察组XIST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miR-101-3p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miR-101-3p、XIST表达量呈负相关性(r=-0.716,P<0.05)。肿瘤最大径≥4 cm、FIGO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miR-101-3p表达量分别低于于肿瘤最大径<4 cm、FIGO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P均<0.05),XIST表达量分别高于于肿瘤最大径<4 cm、FIGO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P均<0.05)。结论宫颈癌组织XIST表达升高、miR-101-3p表达降低。检测宫颈组织XIST、miR-101-3p有助于宫颈癌的病情判断。

    2017年35期 v.57;No.106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02c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杜宁宁;谭文举;李洪言;付娟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02c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40例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miRNA-302c。分析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miRNA-302c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和最大约登指数法确定用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miRNA-302c表达量预测患者死亡和复发的截断值,将其用截断值分为高miRNA-302c表达组和低miRNA-302c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比较高、低miRNA-302c表达组的3年累计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miRNA-302c表达量分别为1.721±2.804、4.024±6.518,两组相比P<0.05。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miRNA-302c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用肿瘤组织标本miRNA-302c表达量预测患者死亡的截断值为1.568,用其将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miRNA-302c表达组(miRNA-302c表达量<1.568)30例和低miRNA-302c表达组(miRNA-302c表达量≥1.568)21例,其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67%(29/30)、90.47%(19/21),P<0.05。用肿瘤组织标本miRNA-302c表达量预测患者复发的截断值为1.803,用其将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miRNA-302c表达组(miRNA-302c表达量<1.803)24例和低miRNA-302c表达组(miRNA-302c表达量≥1.803)27例,其复发率分别为16.67%(4/24)、29.63%(8/27),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miRNA-302c表达降低。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miRNA-302c表达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测预后、复发。

    2017年35期 v.57;No.106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组织中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变化

    任新萍;邵伟伟;薛金玲;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宫颈癌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两组Ang-2、Tie-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两组Ang-2、Tie-2 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定量检测两组Ang-2、Tie-2蛋白表达量。分析宫颈癌组织Ang-2、Tie-2蛋白定性表达情况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ng-2、Tie-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观察组Ang-2表达阳性51例(59.30%)、Tie-2表达阳性54例(62.79%),对照组Ang-2表达阳性35例(40.70%)、Tie-2表达阳性37例(43.02%),观察组Ang-2、Tie-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宫颈癌组织Ang-2、Tie-2阳性表达与宫颈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宫颈癌组织Ang-2和其受体Tie-2表达上调。检测宫颈癌组织Ang-2和其受体Tie-2表达有助于判断宫颈癌患者的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2017年35期 v.57;No.106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会阴侧切初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和盆底器官脱垂观察

    胡孟彩;郑雪芹;赵冰;陈璐璐;樊荣;高雅;

    目的观察会阴侧切初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和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顺产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1 351例,其中接受会阴侧切的593例为观察组,未行会阴侧切的758例为对照组。复查时均行盆底功能检查,检测内容包括盆底肌肌力、盆底动态压、盆底肌疲劳度;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统计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发生情况。结果产后6~8周观察组Ⅰ类肌肌力异常585例(98.65%)、Ⅱ类肌肌力异常585例(98.65%)、盆底动态压力异常538例(90.71%)、Ⅰ类肌疲劳度异常400例(67.45%)、Ⅱ类肌疲劳度异常399例(67.27%),对照组分别为753例(99.34%)、752例(99.20%)、680例(89.67%)、537例(70.83%)、534例(70.51%)。两组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盆底动态压力、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率相比P均>0.05。两组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盆底动态压力、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发生阴道前壁膨出557例(93.93%)、阴道后壁膨出402例(67.79%)、子宫脱垂233例(39.29%),对照组分别为719例(94.85%)、477例(62.93%)、314例(41.42%)。校正母亲年龄、分娩时胎儿体质量、孕周、头围、第二产程长度、缩宫素使用率和裂伤率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会阴侧切是Ⅰ类肌疲劳度异常的保护性因素(P<0.05),但与Ⅱ类肌疲劳度、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盆底动态压力异常及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与未行会阴侧切者相比,会阴侧切初产妇产生6~8周盆底Ⅰ类肌疲劳度异常率较低,但其他盆底功能指标和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无差异。

    2017年35期 v.57;No.106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广东地区人群MAFB基因rs13041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的关系

    兰菲菲;丁红珂;陈延冰;杜丽;尹爱华;

    目的探讨MAFB基因rs13041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东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2例广东地区NSCL/P患者为病例组,178例广东地区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用Taq Man探针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受检者MAFB基因rs13041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两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组等位基因T频数169(52.16%)、等位基因C频数155(47.84%),对照组分别为227(63.76%)、129(36.24%)。两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0.05。病例组基因型TT者50例(30.86%)、TC者69例(42.59%)、CC者43例(26.54%),对照组分别为71例(39.89%)、85例(47.75%)、22例(12.36%),两组基因型分布相比P<0.05。结论 MAFB基因rs13041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东地区NSCL/P发病相关。

    2017年35期 v.57;No.106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TRACP-56、Hcy、BAP水平变化及诊断效能

    潘奇;陈黔;钱黎;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同型半胱氨酸(Hcy)、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38例绝经后女性按骨密检查结果分为PMOP组(骨密度低于-2.5)39例、骨密度降低组(骨密度-2.5~-1.0)51例、骨密度正常组(骨密度-1.0~1.0)48例。检测各组血清TRACP-5b、Hcy、BAP水平,采用偏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MOP组患者血清TRACP-5b、Hcy、BAP水平的相关性。绘制血清TRACP-5b、Hcy、BAP水平诊断PMOP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最大约登指数法确定血清TRACP-5b、Hcy、BAP水平诊断PMOP的截断值。结果 PMOP组血清TRACP-5b、Hcy、BAP水平均高于骨密度降低组和骨密度正常组(P均<0.05),骨密度降低组血清TRACP-5b、Hcy、BAP水平均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均<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Hcy水平与血清TRACP-5b水平呈正相关(r=0.728,P<0.05),与血清BAP水平呈正相关(r=0.691,P<0.05);血清TRACP-5b水平与血清BAP水平呈正相关(r=0.653,P<0.05)。血清TRACP-5b、Hcy、BAP水平诊断PMO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717、0.695,截断值分别为3.43 U/L、17.85μg/L、23.38 mmol/L。结论 PMOP患者血清TRACP-5b、BAP、Hcy水平升高。临床上可以用血清TRACP-5b、BAP、Hcy辅助诊断PMOP。

    2017年35期 v.57;No.106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miR-30家族miRNA及其下游基因表达变化

    许敏;李燕;李惠梅;许金环;吕述彦;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miR-30家族miRNA(miR-30a-5p、miR-30a-3p、miR-30b、miR-30d、miR-30e-3p)及其下游基因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6例子痫前期产妇为观察组,38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均采用剖宫产分娩,取其胎盘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产妇胎盘miR-30a-5p、miR-30a-3p、miR-30b、miR-30d、miR-30e-3p及其下游靶基因(用生物信息学网站Target Scan预测)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产妇胎盘组织miR-30a-5p、miR-30a-3p、miR-30b、miR-30d、miR-30e-3p表达量分别为1.08±0.69、0.61±0.39、0.77±0.68、1.86±1.87、0.39±0.22,对照组分别为0.97±0.47、0.33±0.25、0.30±0.23、2.72±1.55、0.25±0.20。观察组miR-30a-3p、miR-30b、miR-30e-3p、miR-30d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生物学信息分析发现CCNT2、ZFAT是miR30家族miRNA的下游基因。观察组胎盘组织CCNT2、ZFAT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0±0.24、0.16±0.11,对照组分别为0.14±0.13、0.09±0.05。两组胎盘组织CCNT2、ZFAT mRNA表达量相比,P均<0.05。结论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miR-30家族miR-30a-3p、miR-30b、miR-30e-3p表达升高,miR-30d表达降低,其下游靶基因CCNT2、ZFAT表达升高。

    2017年35期 v.57;No.106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剖宫产术分娩的新生儿及早产儿免疫指标观察

    谢玲;崔春霞;

    目的观察经剖宫产术分娩的新生儿和早产儿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496例单胎初产妇的新生儿脐带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分布(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及补体C3、C4。将患者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产组和剖宫产组,根据是否早产分为早产组和足月组。比较各亚组上述指标。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脐带血中CD3+、CD4+及Ig G水平明显低于阴道产组(P均<0.05)。早产组新生儿脐带血中Ig G、C3和C4水平明显低于足月组(P均<0.05)。结论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早产儿的体液免疫功能低于足月儿。

    2017年35期 v.57;No.106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过敏性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变化及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相关性

    李颖;

    目的观察过敏性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变化,并探讨其与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 Ig 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儿56例为观察组,非过敏性哮喘患儿56例为对照组。采用FeNO分析仪检测两组患儿FeNO。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s Ig E,检测范围包含粉粉尘螨、户尘螨、牛奶、鸡蛋蛋白等共计20种过敏原。分析观察组FeNO与血清s Ig E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FeNO分别为(23.18±3.82)、(5.85±1.19)ppb,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总s Ig E阳性38例(67.85%),对照组总s Ig E阳性5例(8.93%),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血清总s Ig E水平分别为(106.51±8.26)、(16.24±2.31)IU/m L,两组相比P<0.05。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FeNO与血清总s Ig E呈正相关(r=0.742,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患儿FeNO高于非过敏性哮喘患儿。过敏性哮喘患儿FeNO与血清s Ig E表达呈正相关。

    2017年35期 v.57;No.106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CREB、Bcl-2的表达及其与病灶髓外浸润和预后的关系

    郑转珍;李国霞;张耀方;徐丽娟;朱镭;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AMP反应元件型结合因子(CREB)、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AL患儿髓外浸润、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AL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1例为ALL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5例为对照组,另取骨髓穿刺排除白血病的其他血液病患儿35例为对照组。均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组织分离单个核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算其中CREB、Bcl-2 mRNA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算其中CREB、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组间比较。将ALL、AML组患儿按是否存在髓外浸润分为髓外浸润亚组和无髓外浸润亚组,按化疗后是否缓解分为缓解亚组和未缓解亚组,比较各亚组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ALL、AML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LL组和AML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相比,P均>0.05。ALL、AML组中有髓外浸润亚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各自的无髓外浸润亚组(P均<0.05)。ALL、AML组中缓解亚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REB、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各自的未缓解亚组(P均<0.05)。结论 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REB、Bcl-2 mRNA和蛋白高表达,且表达量与髓外浸润和患儿预后有关。

    2017年35期 v.57;No.106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婴儿痉挛症患者血清、脑脊液S-100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观察及其相关性分析

    祝善尧;葛伟;陈贵海;

    目的观察婴儿痉挛症患儿血清、脑脊液中星形胶质细胞分子标志物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婴儿痉挛症患者29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血清及观察组患儿脑脊液中S-100β、GFAP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血清S-100β水平分别为(0.80±0.16)、(0.37±0.07)μg/L,GFAP水平分别为(4.12±0.69)、(2.70±0.63)ng/L。观察组患儿血清S-100β和GF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脑脊液S-100β水平为(1.08±0.23)μg/L,GFAP水平为(4.85±0.42)ng/L。观察组患儿血清S-100β水平和脑脊液S-100β水平呈正相关(r=0.883,P<0.05),血清GFAP水平和脑脊液GFAP水平呈正相关(r=0.916,P<0.05)。结论婴儿痉挛症患儿血清S-100β、GFAP水平升高,且与脑脊液S-100β、GFAP水平呈正相关。检测婴儿痉挛症患儿血清S-100β、GFAP水平有助于判断患儿脑脊液S-100β、GFAP水平,进而估计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程度。

    2017年35期 v.57;No.106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82例脑瘫高危儿家庭复原力影响因素分析

    孔艳英;刘丽伟;陈丽;

    目的分析脑瘫高危儿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1~12月诊断为脑瘫高危儿现在接受康复治疗的82例患儿,行家庭复原力量表评分,并用自制问卷收集患儿性别、类型、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类型、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治疗费用报销的方式。先对上述因素与患儿家庭复原力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对P<0.05的因素行Logistics多因素回归。结果本组患儿家庭复原力量表得分135~227(182.13±18.8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治疗费用报销的方式均与患儿家庭复原力有关(P均<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治疗费用报销的方式均是患儿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脑瘫高危儿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以及治疗费用报销方式是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

    2017年35期 v.57;No.1061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Fas m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龙彪;曾冬梅;罗莉;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IL-18、Fas 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PNS患儿为观察组,其中单纯型PNS45例、肾炎型PNS23例,另选47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儿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as、IL-18 mRNA。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3±0.02、0.02±0.01,Fas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5±0.02、0.48±0.08。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Fas mRNA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单纯型、肾炎型P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8±0.06、0.19±0.09,Fas mRNA表达量分别为0.51±0.13、0.32±0.11。观察组单纯型P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Fas mRNA表达量与肾炎型PNS相比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单纯型PNS患儿、肾炎型P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 mRNA表达量与IL-18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468、-0.567、-0.327,P均<0.05)。结论 P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表达升高、FAS mRNA表达下降。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FAS mRNA有助于鉴别判断单纯型和肾炎型PNS。

    2017年35期 v.57;No.106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血清Cystain C、尿NGAL及尿损份分子1联合检测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效能

    徐莲;刘健胜;于艳辉;张慧;刘雅婷;房亚菲;卢思广;

    目的观察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联合检测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HSPN)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36例HSPN患儿为HSPN组,36例无肾炎的HSP患儿为HSP组,2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Cystatin C,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尿NGAL、KIM-1,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儿尿肌酐(u Cr)。比较各组血清Cystatin C、尿NGAL/u Cr、KIM-1/u Cr。绘制血清Cystatin C、尿NGAL/u Cr、KIM-1/u Cr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HSPN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截断值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HSPN、HSP组患儿血清Cystatin 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是HSPN组患儿血清Cystatin C与HSP组相比P>0.05。HSPN组患儿尿NGAL/u Cr、KIM-1/u Cr均高于HSP组和对照组(P均<0.05),但是HSP组患儿尿NGAL/u Cr、KIM-1/u Cr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血清Cystatin C、尿NGAL/u Cr、尿KIM-1/u Cr诊断HSPN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9(95%CI:0.543~0.815,P=0.023)、0.716(95%CI:0.586~0.846,P=0.006)和0.681(95%CI:0.539~0.822,P=0.022)。选取的截断点分别为0.575 mg/L、2.695×10-2ng/mg和0.615×10-2ng/mg,相应的敏感度分别为58.3%、61.1%和66.7%,特异度分别为68.2%、77.3%和72.7%。三者联合检测诊断HSPN的AUC为0.81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63.6%。结论血清Cystatin C、尿NGAL、尿KIM-1联合检测诊断HSPN的效能优于单独检测。

    2017年35期 v.57;No.106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误诊为牙源性疼痛的三叉神经痛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附24例分析)

    齐猛;蒋丽丹;孙澎;唐路;梁建涛;郭宏川;

    目的探讨误诊为牙源性疼痛的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并总结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4例误诊为牙源性疼痛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41~78岁(56.8±8.8)岁。疼痛累及三叉神经第Ⅱ支分布区者5例,第Ⅱ、Ⅲ支分布区者19例。均曾就诊于口腔科或口腔诊所并按照牙源性疼痛进行治疗,此后就诊于疼痛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辅以头颅MRI特定序列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2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例。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接受微血管减压术,2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接受桥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患者在术后早期疼痛均有缓解。结论误诊为牙源性疼痛的三叉神经痛多累及三叉神经第Ⅱ支或第Ⅱ、Ⅲ支分布区。为鉴别牙源性疼痛与三叉神经痛,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疼痛特点,选择恰当的检查手段如头颅MRI特定序列明确诊断。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分别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2017年35期 v.57;No.1061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临床允许总误差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室内质控体系的建立

    葛雪微;马晓;秦海萍;彭海;

    目的基于临床允许总误差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室内质控体系。方法参照行业标准WS/T 406-2012规定的1/4临床允许总误差作为控制限,建立Levey-Jennings质控图。选取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进行室内质控,绘制OPSpecs图并选取上述各指标的合适质控规则,利用标准化西格玛性能验证图评价质控性能。结果与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控制限相比,基于临床允许总误差计算的控制限绘制的质控图报警和失控次数明显减少,全年不精密度在要求之内,标准化西格玛性能验证各指标质量控制性能均在可接受范围。结论基于临床允许总误差设计建立的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质控体系符合自己实验室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2017年35期 v.57;No.1061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谷锋;杨继宏;李琮;张洪安;康明;段文都;刘岩;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92例HCC患者,术中获取HCC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各92例份。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CC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RORα、VEGF,分析RORα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CC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RORα阳性分别为31(33.7%)、62(67.3%)例,VEGF阳性分别为74(80.4%)、17(18.5%)例。HCC组织中RORα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肝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肝组织(P均<0.05)。HCC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ROR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07、1.70±0.03,VEGF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4±0.08、0.55±0.07。HCC组织中RORα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肝组织,VEGF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肝组织(P均<0.05)。HCC组织中RORα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P>0.05)。RORα阳性表达与H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无关(P均>0.05)。HCC病理分级为Ⅰ~Ⅱ级者RORα阳性表达比例高于Ⅲ级者(P<0.05)。结论 HCC组织中RORα表达下调,且与HCC的病理分级有关。RORα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

    2017年35期 v.57;No.1061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IL-11、sIL-11R水平变化

    李琳;苏娟;柴克霞;杨洁;秦雅婧;鄂维建;李玉玲;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游离白细胞介素11受体(s IL-11R)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0例RA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PLT)是否>300×109/L,分为血小板升高组24例和血小板正常组3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IL-11、s IL-11R。分析RA患者血清IL-11、s IL-11R与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降钙素原(PCT)、RA患者病情评分(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氨酸肽抗体(ACCP)的相关性。结果血小板增多组血清IL-11、s IL-11R水平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和正常组(P均<0.05)。RA组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s IL-11R、PLT、PCT、DAS28、ESR、CRP呈正相关(P均<0.05),与MPV、PDW、RF、ACCP无相关性(P均>0.05);RA组血清s IL-11R水平与PLT、PCT、DAS28、ESR、CRP、RF、ACCP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RA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IL-11、s IL-11R水平明显升高。

    2017年35期 v.57;No.106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先天性肠闭锁的病因研究进展

    姚大为;向丽;

    先天性肠闭锁是多因素作用导致的一种消化道连续性中断的消化道畸形,也是引起新生儿期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最近的胚胎学研究发现,胚胎早期内胚层发育异常可导致先天性肠闭锁形成。遗传学研究发现Fgf10、Fgfr2b、Raldh2以及SHH基因突变引起相应信号通路中断共同参与了先天性肠闭锁的形成。免疫学研究发现TTC7A基因突变可导致Rho激酶(ROCK)的活性增加,干扰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极性,同时还会破坏免疫细胞稳态,最终促使多发性肠闭锁合并免疫缺陷发生。

    2017年35期 v.57;No.106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外泌体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及诊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刘超;汪俊;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多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外泌体是一种能被多种细胞所分泌的囊泡小体,包含蛋白质、脂质、mRNA、miRNA等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介导免疫应答、抗原呈递、炎症反应和细胞迁移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外泌体可参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炎症反应过程和细胞间通讯,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外泌体可能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标志物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靶点。

    2017年35期 v.57;No.106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马俊芳;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不孕症的过程中,相比新鲜胚胎移植,冷冻胚胎移植(FET)移植成功率类似,但是异位妊娠发生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新生儿结局较好。

    2017年35期 v.57;No.1061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高珊;张树龙;卢慧;

    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存在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日内血压波动图形呈勺型或深勺型。高血压患者者血压昼夜节律会发生异常改变,血压昼夜呈非勺型或反勺型。这种改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中枢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内皮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及血管活性物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调控,并受患者盐摄入量、遗传因素、生活状态、年龄、肥胖程度的影响。

    2017年35期 v.57;No.1061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肥胖对男性生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文海燕;方今女;王舒然;

    肥胖可导致男性生殖功能下降,表现为精子数量和精液质量下降、附睾中精子运动功能下降。其发生机制包括肥胖影响性激素分泌、促进生精细胞凋亡、促进氧化应激和导致生殖细胞表观遗传学改变。

    2017年35期 v.57;No.1061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