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桦;占静;张乙凡;孙飞;邱梦君;杨盛力;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A1762T/G1764A双突变对肝癌细胞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el-7404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待细胞生长至60%融合时按照Lipofectamine2000的说明书分别将1.0μg的pc DNA3.1-HBx和pc DNA3.1-m HBx(A1762T/G1764A双突变)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Bel-7404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el-7404细胞中CLOCK、BMAL1、Per1、Per2、Per3、Cry1、Cry2、CKIε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转染pc DNA3.1-HBx相比,转染A1762T/G1764A双突变的pc DNA3.1-m HBx表达载体后Bel-7404细胞中Clock、Bmal1、Per2、Per3、Cry1、Cry2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结论 HBx A1762T/G1764A双突变可引起肝癌细胞生物钟基因表达紊乱。
2017年41期 v.57;No.106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美玉;郭顺利;宾晓芸;石明霞;陈安宁;陈思宇;周素芳;
目的构建融合蛋白SMP30-IP10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探究其对肝癌细胞株SK-hep1迁移、侵袭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株SK-hep1分为两组,实验组转染p IRES-SMP30-IP10质粒,对照组转染空质粒p IRES;通过重叠PCR方法构建p IRES-SMP30-IP10真核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肝癌细胞SK-hep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通过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 IRES-SMP30-IP10,并在肝癌细胞株SK-hep1中正确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P均<0.05),但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SMP30-IP10真核表达质粒,融合蛋白SMP30-IP10可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但对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不明显。
2017年41期 v.57;No.106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廖宇圣;张姮;黄曼玲;田俊;
目的观察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A(FAM96A)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法检测FAM96A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epG2细胞和L02细胞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人FAM96A全长序列的pc DNA3.1-myc-FAM96A重组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中,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24 h后分为FAM96A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pc DNA3.1-myc-FAM96A质粒和pc DNA3.1-vector空白质粒。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HepG2细胞增殖活力和凋亡率。结果 FAM96A mRNA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04±0.178、1.707±0.267,在HepG2细胞、L0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7±0.251、1.654±0.285,两者比较,P均<0.05。FAM96A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低于L02细胞,P均<0.05。FAM96A组细胞增殖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FAM96A组、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06%±3.15%、5.08%±0.75%,两组比较,P<0.05。结论 FAM96A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下降,过表达FAM96A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且诱导其凋亡。
2017年41期 v.57;No.106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首江;邢柏;谭世峰;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收治发病时间<24 h的SAP并ARDS患者106例,均按照最新治疗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并依据BMI将患者分为体质量正常组41例、超重组34例和肥胖组31例。治疗前对三组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急性胰腺炎Rasnon评分;治疗前、治疗72 h检测三组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Y)、尿素氮(BUN)、肌酐(Cr)、血乳酸(Lac)、腹内压(IAP)、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气末正压(PEE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记录72 h液体总量、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肥胖组比较,体质量正常组治疗后72 h血WBC、CRP、AMY、BUN、Cr、LAC、IAP、Pa O2/FIO2、PEEP、EVLWI、PV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肥胖组比较,超重组治疗后72 h除血WBC、CRP、LAC、PaO_2/FIO_2、PEEP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肥胖组比较,体质量正常组、超重组72h液体总量少,机械通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BMI组间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SAP并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BMI可影响SAP并ARDS患者的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2017年41期 v.57;No.106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心;梁慧玲;伍龙;徐细明;张一桥;陈能;冯翎;
目的研究荷载肿瘤干细胞(CSCs)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小剂量TP(紫杉醇+顺铂)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利用ALDEFLUOR染料从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中分选出ALDH high肿瘤干细胞,将CSCs制备成细胞裂解液加载在DC细胞上制备成CSCs-DC疫苗。利用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接种Balb/c小鼠建立小鼠乳腺癌模型,随机分成磷酸盐缓冲液组(PBS组)、紫杉醇+顺铂组(TP组)、CSCs-DC疫苗组(CSCs-DC组)、CSCs-DC疫苗联合TP组(CSCs-DC+TP组),PBS组腹腔注射0.1 m L的PBS;TP组腹腔注射紫杉醇20 mg/kg,顺铂5 mg/kg;CSCs-DC组皮下注射CSCs-DC疫苗;CSCs-DC+TP组皮下注射CSCs-DC疫苗,腹腔注射紫杉醇20 mg/kg,顺铂5 mg/kg。观测各组肿瘤大小和小鼠生存期,实验终点取小鼠脾脏,体外培养激活后利用LDH细胞毒性实验测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ELISA法测定B细胞分泌Ig G水平。结果 CSCs-DC+TP组肿瘤体积小于PBS组、TP组及CSCs-DC组(P均<0.05)。小鼠生存期CSCs-DC+TP组最长,生存时间为(62.00±2.65)d,CSCsDC组次之,生存时间为(52.00±1.00)d,TP组和PBS组生存时间分别为(46.00±2.00)、(35.00±1.00)d。CSCsDC+TP组小鼠脾脏中CTL活性和B细胞分泌Ig G水平最高,CSCs-DC组次之,TP组较CSCs-DC组和CSCs-DC+TP组低,但较PB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CSCs-DC疫苗联合小剂量TP治疗乳腺癌小鼠较CSCs-DC疫苗和TP单用效果好。
2017年41期 v.57;No.1067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俊;孙宇;王延宁;刘文洲;周华富;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及癌旁组织中DNMT1表达和hMLH1、hMSH2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2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DNMT1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DNMT1表达与hMLH1、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52例NSCLC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DNMT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162 3±0.512 5、2.873 1±0.370 6,P<0.01;癌及癌旁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3.8%(28/52)、32.7%(1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0,P<0.05);癌及癌旁组织中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7.7%(30/52)、34.6%(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5)。hMLH1、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侵犯周围组织等无关(P均>0.05)。DNMT1表达与hMLH1、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79、0.528,P均<0.05)。结论 NSCLC癌组织中DNMT1呈高表达,DNMT1表达与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性;三者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2017年41期 v.57;No.106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程慧;高兰阳;詹平;毛熙光;
目的探讨钙激活钾离子(IKCa1)通道对宫颈癌He La细胞迁移、侵袭及mi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取生长期He La细胞,随机分为观察1~5组及DMSO组,分别给予0、10.0、20.0、30.0、40.0μmol/L TRAM-34及等体积DMSO(TRAM-34溶剂)处理24、48和72 h,用划痕实验检测He La细胞迁移特性;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48 h细胞侵袭特性。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IKCa1通道阻断前后miRNA表达谱的差异,并用qRT-PCR法对部分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验证。运用miRanda软件预测差异miRNA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并对这些靶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划痕实验,TRAM-34干预后He La细胞迁移受抑制,随着TRAM-34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迁移作用越明显(P<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He La细胞的侵袭率随TRAM-34浓度增加呈递减趋势(F=384.050,P<0.001)。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出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表达上调的miRNA,5个表达下调的miRNA。qRT-PCR结果显示差异性miRNA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sa-miR-143-5p的靶基因在癌症相关通路、p53基因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上出现聚集;而hsa-miR-421的靶基因在肿瘤蛋白多糖、Rap1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出现聚集。结论阻断IKCa1通道可抑制He La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miRNAs表达谱。
2017年41期 v.57;No.1067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陈飞;冯桂娟;王继华;冯兴梅;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转录因子Twist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OSCC组织、4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分析Twist、E-cadherin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OSCC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结果 Twist在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1%(47/65)、11.1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08%(15/65)、86.67%(3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生长类型无关(P均>0.05)。OSCC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12,P<0.05)。结论 OSCC癌组织中转录因子Twist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二者在OSCC发生和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41期 v.57;No.106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时海荣;杨扬;
目的探讨草果挥发油联合环磷酰胺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草果挥发油组、环磷酰胺组、联合组及对照组,草果挥发油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草果挥发油(终浓度为10、20、30、40μg/m L),环磷酰胺组加入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终浓度为10、20、40、60、80μg/m L)处理;联合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草果挥发油(终浓度为10、20、30、40μg/m L)和环磷酰胺(终浓度为10、20、40、60、80μg/m L)处理;对照组加入相应量的DMSO处理,采用MTT法测算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协同指数(Q)。结果草果挥发油组、环磷酰胺组HepG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随着作用浓度的升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增高,呈浓度依赖性;联合组Q值≥0.85。结论草果挥发油在体外可发挥协同增强环磷酰胺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2017年41期 v.57;No.106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雅莉;黄建玲;金鑫;张波;
目的构建p Babe-GLS1真核表达载体,观察谷氨酰胺酶1(GLS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谷氨酰胺摄取的影响。方法运用反转录PCR扩增GLS1基因片段,通过Bam HⅠ和SalⅠ双酶切目的片段并通过T4 DNA连接酶将GLSⅠ基因连接至p Babe真核表达载体中;经Bam HⅠ和SalⅠ双酶切法、PCR法测序鉴定重组DNA分子;转染组将构建的p Babe-GLS1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结直肠癌HT29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质粒p Babe,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LS1蛋白表达,通过谷氨酰胺含量检测试验和蛋白定量实验检测其对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 Babe-GLS1真核表达载体,且在HT29细胞中高表达GLS1蛋白;转染组HT29细胞增殖能力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对谷氨酰胺的摄取能力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p BabeGLS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的p Babe-GLS1真核表达载体能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谷氨酰胺摄取。
2017年41期 v.57;No.1067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祝丽丽;朱家明;韩爱民;
目的观察5-氮-2'-脱氧胞苷(5-Aza-CdR)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结肠癌SW480和LS-174T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W480和LS-174T细胞各分为四组:对照组、DAC组、5-FU组、联合组,对照组以等量PBS液加入SW480或LS-174T细胞培养液中;5-FU组用100μg/m L的5-FU干预SW480或70μg/m L的5-FU干预LS-174T细胞24 h;DAC组用5μmol/L的DAC干预SW480或LS-174T细胞48 h;联合组予5μmol/L的DAC干预SW480或LS-174T细胞48 h,再用100μg/m L的5-FU干预SW480或70μg/m L的5-FU干预LS-174T细胞24 h。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DAC组和5-FU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联合组与其他三组相比细胞增殖抑制率亦升高(P均<0.01)。DAC组、5-FU组与对照组相比,Bax mRNA及蛋白表达增多(P均<0.05);与其他三组相比,联合组中Bax mRNA及蛋白表达增多(P均<0.01)。5-FU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均<0.05),而联合组与5-FU组相比,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5-Aza-CdR和5-FU均能抑制人结肠癌SW480、LS-174T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联合时作用更显著。
2017年41期 v.57;No.106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浩;戴世龙;许博文;赵宇;张青松;
目的探讨三溴丙酮酸(3-Br PA)对结肠癌HCT-8/V耐药细胞株细胞增殖及mdr1基因和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结肠癌HCT-8/V耐药细胞株、HCT-8细胞株,设置为对照组,10、20、40、80 mg/L长春新碱组及50、75、100、125μmol/L 3-Br PA组,对照组加入PBS,10、20、40、80 mg/L长春新碱组分别加入10、20、40、80 mg/L长春新碱,50、75、100、125μmol/L 3-Br PA组分别加入50、75、100、125μmol/L 3-Br PA。应用MTT法测算3-Br PA及长春新碱干预后HCT-8/V、HCT-8细胞存活率。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3-Br PA作用HCT-8/V细胞后mdr1基因及P-gp蛋白表达。结果 24 h后,长春新碱组与对照组相比,HCT-8、HCT-8/V细胞存活率降低(P均<0.01);3-Br PA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均<0.01)。HCT-8、HCT-8/V mdr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10.539±1.814,P<0.01。HCT-8/V细胞经0、75、125μmol/L 3-Br PA处理24 h后,mdr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0.733±0.058、0.542±0.103,不同浓度3-Br PA作用后md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比较,P均<0.01。HCT-8、HCT-8/V细胞P-g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44±0.036、1.665±0.188,P<0.01。HCT-8/V细胞经0、75、125μmol/L 3-Br PA处理24 h后,P-g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41±0.259、1.140±0.252、0.618±0.274,0、125μmol/L 3-Br PA处理后P-gp表达比较,P<0.01。结论 3-Br PA可抑制结肠癌HCT-8/V细胞增殖,降低mdr1基因及P-gp蛋白表达。
2017年41期 v.57;No.106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申;娄方方;孙建超;蒋红梅;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21(IL-21)单独及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期人胃癌细胞SGC-7901,将其随机分为A、B、C、D组。A组加入IL-21 100 ng/m L,B组加入5-FU 25μg/m L+IL-21 100 ng/m L,C组加入5-FU 50μg/m L,D组加入5-FU 50μg/m L+IL-21 100 ng/m L。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胃癌细胞迁移能力;TUNEL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c-myc表达。结果 A、B、C、D组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能力均受到抑制,迁移距离按A、B、C、D组顺序递减(P均<0.001);D组与A、B、C组相比,24、48 h对肿瘤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均增强(P均<0.05),IL-21和5-FU联用时,呈协同加强作用。A、B、C、D组凋亡细胞百分比依次递增;D组与C组相比,24、48 h凋亡细胞百分比均增高(P均<0.001);B、C、D组c-myc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Bcl-2蛋白表达呈递减趋势;与C组相比,D组24、48 h各凋亡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IL-21具有抑制SGC-7901细胞迁移、促进凋亡作用,且与5-FU常规剂量联用时,呈协同加强效应。
2017年41期 v.57;No.106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涛;刘东;
目的探讨单次大剂量与多次小剂量放射线构建小鼠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3H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单次大剂量照射组(单放组)、多次小剂量照射组(多放组)各10只。空白组以0 Gy放射线照射,单放组以15 Gy放射线单次照射,多放组以每天5 Gy照射,连续5 d。分别于照射前及照射后1、5、10周测定各组唾液分泌率。照射后10周采集三组小鼠下颌下腺,分别测定腺泡细胞相对面积、细胞增殖率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单放组、多放组唾液分泌率均下降,腺泡细胞相对面积减小,下颌下腺细胞增殖率降低,下颌下腺毛细血管密度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放组与多放组以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次大剂量与多次小剂量放射线构建小鼠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模型的效果相当。
2017年41期 v.57;No.106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加群;王守云;曹立华;王玉华;焦秀娟;齐丽韫;赵志军;赵培利;温井奎;房雷;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156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均采取保肝抗病毒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疗程48周。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脏穿刺检查病理分期,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分析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与肝脏穿刺检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48周,观察组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及LSM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LSM与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0.38、0.28、0.54,P均<0.05)。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对有无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与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能准确评价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变化程度。
2017年41期 v.57;No.106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南笑溪;马玲;陈钰琼;于希忠;尚文斌;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患者536例,根据肝胆B超结果分为T2DM+NAFLD组288例,T2DM组24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抽空腹血测定血清铁蛋白(SF)、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E(Apo E)、转铁蛋白(TRF)等,再根据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根据FPG、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NAFLD组患者血清SF水平高于T2DM组(P<0.05),且WC、BMI、FPG、FINS、HOMA-IR、TG、TRF、Apo E均高于T2DM组(P均<0.05),年龄、GSP、Apo A1、HDL-C低于T2DM组(P均<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NAFLD组血清SF水平与男性、FPG、GSP、TG、Apo E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4、0.195、0.217、0.209、0.151,P均<0.05),与年龄、HDL-C、TRF、Apo A1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8、-0.230、-0.192、-0.172,P均<0.01),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F与男性、GSP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9、0.145,P均<0.05),与年龄、TRF呈负相关(r分别为-0.191、-0.197,P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SF、BMI、TC、TG、LDL-C、TRF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清SF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SF水平升高可增加T2DM合并NAFLD的患病风险。
2017年41期 v.57;No.106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义冰;石军梅;石帅;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物2(CCAT2)在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100例份H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CCAT2表达;分析癌组织中CCAT2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检测CCAT2表达与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 LncRNA CCAT2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LncRNA CCAT2表达与HCC患者的TNM分期、肝内播散灶及血管侵袭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肝硬化无关(P均>0.05);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CCAT2高表达与HCC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χ~2=6.481,P=0.011)。结论 HCC癌组织中LncRNA CCAT2呈高表达,且与TNM分期、肝内播散、血管侵袭有关;检测LncRNA CCAT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病情判断。
2017年41期 v.57;No.106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辉;李俊红;韦智晓;董昆;刘学;李秀琼;
目的探讨6 h99mTc-二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EHIDA)肝胆静态显像半定量分析法联合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对婴儿先天性肝外胆道闭锁(EHB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持续性黄疸患儿159例,根据手术评价结合病理诊断分为EHBA组8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组77例。检测两组血清GGT,并行99m 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计算6 h肝胆平面显像半定量法指标肠本差值(即6 h肠本差值)。比较两组间GGT水平、6 h肠本差值,绘制各自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分别确定诊断EHBA的阈值。同时比较GGT水平、6 h肠本差值及6 h肠本差值与GGT联用(即联合诊断)对EHBA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间血清GGT水平、6 h肠本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GT水平和6 h肠本差值诊断EHBA的效能均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0.753]。6 h肠本差值诊断EHBA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59%(71/82)、50.65%(39/77)、69.18%(110/159)、65.14%(71/109);GGT的相应参数分别为74.39%(61/82)、90.91%(70/77)、82.39%(131/159)、89.71%(61/68)。6 h肠本差值的灵敏度优于GGT值(χ~2=3.883,P<0.05),但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低于GGT值(χ~2分别为30.172、7.557和13.331,P均<0.01)。联合诊断与单用6 h肠本差值相比,诊断EHBA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提高(χ~2分别为35.136、21.058和20.078,P均<0.05),分别达93.51%(72/77)、89.94%(143/159)和93.42%(71/76)。结论 6 h肝胆静态显像半定量法联合血清GGT可提高对EHBA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2017年41期 v.57;No.106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剑;姚玉玲;吴万桂;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CT检查确诊的AP患者116例,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组69例和重症AP(SAP)组47例,同时按照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27例和死亡组89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查体健康志愿者6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试者血清HMGB-1和PCT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并分析患者血清HMGB-1和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不同预后效果患者血清中HMGB-1和PCT水平,分析血清HMGB-1和PCT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AP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AP组和SAP组患者血清HMGB-1、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升高(P均<0.05),而SAP组血清HMGB-1、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MAP组(P均<0.05);AP患者血清HMGB-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5、0.711,P均<0.05);死亡组血清HMGB-1和PCT水平高于存活组(P均<0.05);联用HMGB-1和PCT诊断AP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P均<0.05)。结论 AP患者血清HMGB-1和PCT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检测血清HMGB-1和PCT有助于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2017年41期 v.57;No.106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郭连明;尹建建;宿宝栋;杜福田;孙伟伟;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用于胰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胰头癌患者(PPPD组)实施PPPD治疗,并与同期因胰头癌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的66例患者(PD组)相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PPPD组、P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1.87±83.75)、(279.89±112.67)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7.69±63.52)、(322.13±96.79)m L,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P均>0.05。PP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6%(9/49),其中胆漏3例、胰漏1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感染3例;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70%(13/66),其中胆漏2例,胰漏1例,胃肠漏3例,术后出血3例,术后感染4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PPPD组、PD组放置胃管时间分别为(6.32±3.71)、(5.87±3.24)d,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6.32%(8/49)、6.06%(4/66),两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比较,P<0.05。PPPD组、PD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15±2.11)、(15.98±4.25)d,两组比较,P>0.05。结论 PPPD治疗胰头癌临床效果较好,虽然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较PD高,但不遗留长期后果,且术后保留胃的贮存和消化功能。
2017年41期 v.57;No.106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凯;付海啸;符炜;徐为;刘浩;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胃肠外科行回肠造口还纳术73例患者,将其分为ERAS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分别采用ERAS和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D0)、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的应激反应及营养指标、手术恢复指标、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D1、D3时点,ERAS组CRP、降钙素原均较对照组降低,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均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RA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疼痛评分、排气排便时间、口服或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腹壁切口疝、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ERAS处理方案在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2017年41期 v.57;No.1067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元;李曙光;赵轶峰;杨永江;李坤;
目的观察溶质载体家族12A5基因(SLC12A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LC12A5和MMP-7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LC12A5和MMP-7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 SLC12A5在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50%(13/40)和87.50%(35/40),P<0.001;MMP-7在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0%(11/40)和80%(32/40),P<0.001;SLC12A5和MMP-7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脉管浸润有关(P均<0.05);SLC12A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MMP-7呈正相关(r=0.479,P=0.000)。结论 SLC12A5和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协同作用。
2017年41期 v.57;No.1067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伟;付波;张安琪;刘义华;卢燕;张姗;唐文强;潘丽;
目的比较SEPT9基因甲基化(m SEPT9)与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在结直肠癌(CRC)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CRC 35例(CRC组)、结肠直肠腺瘤65例(腺瘤组)和健康对照人群104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血浆m SEPT9状态,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和CA19-9。结果 CRC组、腺瘤组、对照组血浆m SEPT9阳性率分别为74.29%(26/35)、12.31%(8/65)、1.92%(2/1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RC组、腺瘤组、对照组血清CEA阳性率分别为34.29%(12/35)、3.18%(2/63)、1.92%(2/1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RC组、腺瘤组、对照组血清CA19-9阳性率分别为17.14%(6/35)、0(0/62)、0.96%(1/1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在不同TNM分期的CRC患者中m SEPT9阳性率:Ⅰ期60.0%(3/5),Ⅱ期62.5%(5/8),Ⅲ期77.78%(7/9),Ⅳ期84.62%(11/13);CEA阳性率:Ⅰ期0(0/5),Ⅱ期25%(2/8),Ⅲ期22.2%(2/9),Ⅳ期61.54%(8/13);CA19-9阳性率:Ⅰ期0(0/5),Ⅱ期12.5%(1/8),Ⅲ期11.1%(1/9),Ⅳ期30.77%(4/13)。CRC中m SEPT9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9%和94.08%,高于CEA及CA19-9单独检测(分别为34.29%和17.14%)或二者联合检测(37.14%)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 SEPT9在早期(Ⅰ~Ⅱ期)CRC中的阳性率达61.54%,高于CEA及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15.38%和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C中m SEPT9与CEA联合的灵敏度为80%,与CA19-9联合的灵敏度为77.14%,三者联合的灵敏度为80%,与m SEPT9单独应用相比均不能显著提高CRC辅助诊断的灵敏度(P均>0.05)。结论 m SEPT9与CEA和CA19-9相比,在CRC辅助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作为独立的分子标志物,且可用于CRC早期诊断。
2017年41期 v.57;No.1067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黎洪;陈智伟;陈昱;吴丽婷;
目的观察Stathmin和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06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观察组)及4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对照组)中Stathmin和p53蛋白表达,Stathmin和p53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02%(88/106)、35.71%(15/42),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43%(63/106)、11.90%(5/42),两组乳腺癌组织中Stathmin和p5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81、23.76,P均<0.05)。Stathmin和p53蛋白在肿瘤TNM分期及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P均>0.05);Stathmin与组织学分级无关(χ~2=2.97,P=0.23),而p53与组织学分级有关(χ~2=9.49,P=0.00);Stathmin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4,P=0.01)。结论 Stathmin和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协同作用。
2017年41期 v.57;No.106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谭龙涛;滕晓飞;程凯;王晓红;刘健;张英哲;杨振林;
目的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乳腺癌预后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Pub Med、EBSCO、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英文或汉语文献,英文关键词包括breast cancer,breast carcinoma,breast neoplasm,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OS,DFS,PFS;中文检索词包括乳腺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无进展生存期。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检索截止到2017年4月。进行质量评价后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符合条件的文献,8 484例患者,研究结局OS合并后的风险比(HR)为1.89,95%CI为1.63~2.18,Z=8.55,P<0.000 01。研究结局为DFS合并后的HR为1.62,95%CI为1.41~1.87,Z=6.7,P<0.000 01。结论 NLR与乳腺癌患者OS、DFS有关,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2017年41期 v.57;No.1067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勇;张晖;高敏;辛迎曦;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均质甲状腺微小结节性质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2例均质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共226个病灶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检查。在226个均质甲状腺微小结节病灶的术后病理诊断中,良性结节47个,恶性结节179个。将所得全部病灶的影像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47个良性结节中DWI呈高信号者13个,等信号者32个,低信号者2个;179个恶性结节中DWI呈高信号者135个,等信号者36个,低信号者8个。取b值为0 s/mm~2时,DWI扫描所得出的良性和恶性结节ADC值分别为(2.481±0.328)、(1.920±0.216)×10~(-3)mm~2/s;取b值为3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2.322±0.528)、(1.634±0.387)×10~(-3)mm~2/s;取b值为5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1.972±0.479)、(1.496±0.272)×10~(-3)mm~2/s;取b值为8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1.675±0.503)、(1.247±0.248)×10~(-3)mm~2/s;取b值为1 0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1.528±0.310)、(1.229±0.106)×10~(-3)mm~2/s;取b值为300、500和800 s/mm~2时,良性和恶性结节DWI扫描所得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b值为0s/mm~2和1 000 s/mm~2时,良性和恶性结节DWI扫描所得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取b值为300、500和800 s/mm~2时,应用DWI扫描所得出的ADC值可用于判断均质甲状腺微小结节的病变性质。
2017年41期 v.57;No.1067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戴凌;蒋志庆;张广钰;甘信利;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miR-21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60例(观察组),同期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中心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miR-21水平,并分析血清miR-21水平与胃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miR-2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者血清miR-2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血清miR-21水平与胃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miR-21水平升高,miR-21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2017年41期 v.57;No.106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鲍俊英;徐家行;梁江水;纪涛;殷桂林;董永强;
目的探讨TFPI-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份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份正常肺组织,采用MS-PCR法检测其中组织途径抑制因子2(TFPI-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TFPI-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FPI-2基因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38.3%、6.7%,二者比较,P=0.009。TFPI-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2)。结论 TFPI-2基因Gp G岛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有关。
2017年41期 v.57;No.1067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晗清;薛群;段晓宇;朱珏华;方琪;
目的探讨血管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TIA及轻型脑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26例TIA及轻型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7 d内疾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29例与非进展组197例,记录基线资料,进行hs-CRP、Lp-PLA2、头颈部CTA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采用ROC曲线分析hs-CRP、Lp-PLA2、头颈部CTA单独及联合对TIA及轻型卒中急性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血浆hs-CRP、Lp-PLA2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均<0.05)。头颈部CTA显示责任动脉为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病情进展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Lp-PLA2、头颈部CTA以及hs-CRP、Lp-PLA2联合头颈部CTA预测TIA/轻型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1、0.749、0.748、0.848,三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血管炎性标志物hs-CRP、Lp-PLA2联合CTA能较好预测TIA/轻型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风险。
2017年41期 v.57;No.1067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云菲;张建锋;王小涵;张登科;李岚;姜述斌;
目的探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右侧旁道(RAP)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RFCA治疗的111例RAP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4例,观察组于Ensite Navx引导下行RFCA,对照组于传统X线下行RFCA。比较两组放置标测导管过程中X线照射时间和曝光剂量、操作消融导管进行标测消融过程中X线照射时间和曝光剂量、手术时间、即刻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放置标测导管过程中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2.2±1.2)、(2.3±1.1)min,曝光剂量分别为(1.5±1.1)、(1.4±1.0)m Gy,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消融导管操作过程中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2.3±1.2)、(14.2±3.5)min,X线曝光剂量分别为(2.5±1.0)、(18.9±5.6m)m Gy,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全程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5.3±2.9)、(16.8±4.2)min,总曝光剂量分别为(6.1±3.1)、(19.6±5.4)m Gy,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9±13.6)、(54.9±15.7)min,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消融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术中两组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RFCA治疗RAP的效果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总手术时间及曝光剂量,不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17年41期 v.57;No.106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林;熊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黏附因子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脓毒血症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乌司他丁组60例、联合组60例,患者早期均给予广谱抗生素,容量复苏,小剂量激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乌司他丁组将乌司他丁300 000 U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100 m L中静点,3次/d,治疗5 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1.6 mg/次,2次/d,均连续5 d。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肾上腺髓质前体(Pro-AD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血栓调节蛋白(s 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免疫细胞亚群CD4~+、CD3~+、CD8~+、CD4~+/CD8~+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血清CRP、PCT、Pro-ADM、TNF-α、IL-6、IL-1β、IL-10、s TM、v WF、ET-1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CD4~+、CD4~+/CD8~+、CD3~+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5),尤以联合组为著,三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及乌司他丁组CD8~+虽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治疗脓毒血症患者,可降低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IL-10、Pro-ADM、sTM、vWF、ET-1水平,并调节CD4~+、CD4~+/CD8~+、CD3~+等免疫细胞亚群。
2017年41期 v.57;No.1067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