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X线照射对NSCLC细胞株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体外逆转作用观察

    程燕君;谢波;张为民;

    目的观察X线照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体外逆转作用。方法选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突变的NSCLC细胞株PC-9为对照组,将吉非替尼诱导产生获得性耐药的NSCLC细胞株PC-9/AB分为耐药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细胞为耐药组细胞经放射线照射(DT:24 Gy/6Gy/4 F)后建立的放射线照射细胞株PC-9/AB IR。各组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吉非替尼,测算吉非替尼对各组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以评价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采用克隆成型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通过二代测序法(NGS)检测295基因panel观察各组细胞基因突变情况。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E-cadherin、Vimentin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术测算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吉非替尼抑制对照组、耐药组、实验组细胞生长的IC50值分别为(0.05±0.03)、(16.01±3.42)、(0.28±0.01)μmol/L,其中实验组IC_(50)值低于耐药组(P<0.05)。克隆成型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耐药组、实验组细胞的存活分数分别为0.579±0.044、0.688±0.011、0.823±0.009,实验组细胞存活分数高于耐药组(P<0.05)。NGS测序结果显示实验组、耐药组均为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细胞,且均携带T790M二次突变,均有TP53基因第7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耐药组细胞中E-cadherin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高于耐药组(P均<0.05);耐药组细胞中vimentin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vimentin相对表达量低于耐药组(P均<0.05)。20、40、80μmol/L吉非替尼作用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耐药组(P均<0.05)。结论 X线照射可逆转NSCLC细胞株对吉非替尼的获得性耐药,增强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逆转EMT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2018年23期 v.58;No.109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胡萝卜苷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曾俊权;林晔;刘婷婷;柯波;肖游章;

    目的观察胡萝卜苷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胡萝卜苷组和对照组。将HepG2细胞按5×10~5/mL接种于96孔板中,胡萝卜苷组分别加入25、50、100、150、200μg/mL的胡萝卜苷,对照组不加入药物,继续培养48 h后采用CCK-8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将HepG2细胞按5×105/mL接种于6孔板中,胡萝卜苷组分别加入50、100μg/mL的胡萝卜苷,对照组不加入药物,继续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3A、β-catenin。结果胡萝卜苷各亚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胡萝卜苷组中25、50、100、150、200μg/mL亚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依次增高(P均<0.05)。胡萝卜苷组50μg/mL亚组、100μg/mL亚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且100μg/mL亚组细胞凋亡率高于50μg/mL亚组(P均<0.05)。对照组及胡萝卜苷组的50μg/mL亚组、100μg/mL亚组细胞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增高,Bcl-2、WNT3A、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胡萝卜苷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2018年23期 v.58;No.109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5 ]
  • 雷帕霉素对甲状腺癌细胞株K1的增殖、迁移能力影响及其机制

    赵永魁;王晓涛;陈建立;王长友;张国志;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K1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配制雷帕霉素和3-甲基腺嘌呤(3-MA)溶液,选择雷帕霉素作用浓度(对K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10μmol/L、3-MA作用浓度1 mmol/L进行后续实验。将K1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3-MA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加入2 mL培养基;雷帕霉素组加入100μmol/L雷帕霉素0.2 ml及培养基1.8 mL;雷帕霉素+3-MA组先加入100μmol/L雷帕霉素0.2 ml及培养基1.79 mL,1 h后加入1 mmol/L 3-MA溶液10 uL。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自噬相关蛋白LC3、p62。结果培养48、72、96 h后,雷帕霉素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雷帕霉素+3-MA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雷帕霉素组(P均<0.01)。雷帕霉素组穿膜细胞数少于对照组,雷帕霉素+3-MA组穿膜细胞数多于雷帕霉素组(P均<0.01)。雷帕霉素组LC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01);雷帕霉素+3MA组LC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雷帕霉素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雷帕霉素组(P均<0.01)。结论雷帕霉素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诱发自噬有关。

    2018年23期 v.58;No.109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食管鳞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正常CD3~+CD56~+NKT细胞亚型、表面受体及效应分子表达的影响

    郑中龙;吴剑;戴天阳;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细胞株培养上清液对健康人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亚型、表面受体及效应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收集食管鳞癌细胞株Eca9706、Kyse150的培养上清液,将上清液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按1∶1混合以配制条件培养基。将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对照组、Eca9706组、Kyse150组。对照组细胞仅用含IL-2、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Eca9706组、Kyse150组细胞加入IL-2刺激24 h后,分别更换条件培养基(Eca9706细胞培养上清液、Kyse150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48 h。收集各组细胞,选择流式细胞仪的CD3~+CD56~+的细胞群设计分析,分析各组CD3~+CD56~+NKT细胞亚型,检测CD3~+CD56~+NKT细胞中的表面受体(NKG2D、NKG2A、NKP30、NKP44、CD158b、CD271)及效应分子(穿孔素、颗粒酶、Ki-67)。结果 Eca9706组及Kyse150组的CD3~+CD56~+NKT细胞中CD4~+CD8-NK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4-CD8-NK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均<0.05)。Eca9706组、Kyse150组的CD3~+CD56~+NKT细胞中NKG2A、CD158b表达率高于对照组,NKP44、NKP30、CD271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Eca9706组的CD3~+CD56~+NKT细胞中穿孔素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Eca9706组的CD3~+CD56~+NKT细胞中Ki-67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鳞癌细胞株培养上清液能改变正常CD3~+CD56~+NKT细胞的亚型,使细胞表面活化型受体和抑制型受体表达比例失衡,并下调效应分子穿孔素的表达,使CD3~+CD56~+NKT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受损。上述变化可能是食管鳞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2018年23期 v.58;No.1097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7 ]
  • miR-495在骨肉瘤细胞中表达变化、对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美凤;邢国英;宫锦蕾;孙英华;夏海;王复超;张兆卿;

    目的观察miR-495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U20S、MG-63及人成骨细胞h FOB1.19中的miR-495。将MG-6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miR-495 mimics组、miR-495 mimics+HMGA2组,分别转染mimics-NC、miR-495 mimics、miR-495 mimics+HMGA2表达质粒,转染24、48、72、96 h后,采用CCK-8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能力。应用靶基因在线预测数据库miRanda并结合基因的功能分析进行miR-495的靶基因预测。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95与靶基因的结合位点。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miR-495对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表达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 Saos-2、MG-63、U20S细胞中miR-495的相对表达量低于h FOB1.19细胞(P均<0.01)。转染48、72、96 h后miR-495 mimics组MG-63细胞OD值低于阴性对照组组,miR-495 mimics+HMGA2组MG-63细胞OD值高于miR-495 mimics组(P均<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提示miR-495可与HMGA2的3'UTR区特异性结合,从而显著抑制荧光素酶活性。miR-495 mimics组MG-63细胞中HMGA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mimics-NC组,miR-495 mimics+HMGA2组MG-63细胞中HMGA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miR-495 mimics组(P均<0.01)。结论骨肉瘤细胞中miR-495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成骨细胞;上调miR-495表达后骨肉瘤细胞增殖受到抑制;miR-495可能通过靶向调控HMGA2表达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2018年23期 v.58;No.109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0 ]
  • 脂氧素类似物BML-111对炎症状态人单核细胞株U937氧化应激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郝建;郝华;徐芬;徐静;张建;李里香;曾磊;

    目的观察脂氧素类似物BML-111预处理对炎症状态人单核细胞株U937氧化应激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U937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不加入药物;模型组加入1μg/L的脂多糖(LPS)制作炎症模型;实验组先加入200μg/L的BML-111预处理30 min后再加入1μg/L的LPS。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U937细胞中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U937细胞中的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TNF-αmRNA。结果对照组细胞中Nrf2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核与胞质;模型组细胞中Nrf2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核,即从胞质转位至核内;实验组Nrf2蛋白表达定位与对照组相近。模型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中Nrf2、NQO1、HO-1、TNF-α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中Nrf2、NQO1、HO-1、TNF-α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BML-111预处理后,炎症状态的U937细胞中Nrf2蛋白核转位受抑制,Nrf2蛋白及其下游基因表达下调,TNF-α基因表达下调;调节Nrf2蛋白及其下游基因表达、下调TNF-α表达可能是BML-111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2018年23期 v.58;No.109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氧化苦参碱对miR-122低表达、感染HBV肝细胞的抗病毒作用观察

    张轩;王淏;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miR-122低表达、感染HBV肝细胞的抗病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ep G2.2.15细胞,分为A、B、C、D、E、F组。细胞接种培养板24 h后将A、B、C组更换为无血清DMEM培养基,D、E、F组更换为配制好的含4 mg/m L OMT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同时A、D组加入Lipofectamine2000;B、E组加入Lipofectamine2000和miR-122抑制剂hsa-miR-122-5p inhibitor;C、F组加入Lipofectamine2000和miR-122抑制剂阴性对照inhibitor Negative Control#22。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22。于转染后48 h收集各组培养液上清和细胞,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的HBV DNA。结果 A、B、C、D、E、F组miR-12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26、0.72±0.15、1.04±0.28、3.09±0.94、1.27±0.59、3.00±0.62。B组miR-122相对表达量小于A、C组(P均<0.05);E组miR-122相对表达量小于D、F组(P均<0.05)。E组培养液上清中HBsAg、HBeAg水平及细胞中HBV DNA表达低于B组,高于D组和F组(P均<0.05)。D组培养液上清中HBsAg、HBeAg水平及细胞中HBV DNA表达低于A组(P均<0.05),F组培养液上清中HBsAg、HBeAg水平及细胞中HBV DNA表达低于C组(P均<0.05)。结论 OMT对miR-122表达下调Hep G2.2.15细胞的抗HBV作用受到抑制,OMT可能通过调节miR-122的表达对HBV复制起抑制作用。

    2018年23期 v.58;No.109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5 ]
  • 不同浓度理中汤多糖作为碳源对肠道拟杆菌及厚壁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伍荷洁;张丽萍;舒青龙;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理中汤多糖作为碳源对肠道拟杆菌及厚壁菌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提取高纯度理中汤总多糖。将两株典型肠道拟杆菌(多形拟杆菌ATCC29148和脆弱拟杆菌ATCC25285)及两株厚壁菌(梭菌C6和艰难梭菌SH186)分别分为多糖组、葡萄糖组、BHI组。多糖组中多形拟杆菌分别以含1%、5%、10%、20%、30%、40%的理中汤多糖培养基培养,脆弱拟杆菌分别以含1%、5%、10%、20%、30%、40%、50%、60%的理中汤多糖培养基培养;葡萄糖组以含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BHI组以含BHI的培养基培养。用连续取样和分光光度法测定OD值,再折算成细菌生长的浓度进行分析。结果对于两株拟杆菌,最优多糖组细菌浓度最大值均高于BHI组,BHI组高于葡萄糖组,其中30%浓度多糖组的多形拟杆菌浓度最高,50%浓度多糖组的脆弱拟杆菌浓度最高(P均<0.05)。对于两组厚壁菌,BHI组的梭菌浓度高于多糖组和葡萄糖组;仅BHI组的艰难梭菌有生长,而葡萄糖组和多糖组的艰难梭菌未见生长。结论不同浓度的理中汤多糖均能影响典型拟杆菌的体外生长,相对于BHI和葡萄糖碳源的影响,理中汤多糖是一种适合拟杆菌生长的优势碳源,对于多形拟杆菌和脆弱拟杆菌体外生长的最优浓度分别为30%和50%;但理中汤多糖对厚壁菌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有抑制作用。

    2018年23期 v.58;No.1097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7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18年23期 v.58;No.109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山东医药》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018年23期 v.58;No.1097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基础研究

  •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周琪;张海萍;牛凤玲;林婷;闫金银;

    目的观察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分成4组,分别加入0、25、50、100μmol/L的SAMC。分别于给药24、48、72 h后采用MTT法测量吸光度值(OD值)并计算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SAMC浓度与细胞的关系。结果同一浓度组内,给药后24、48、72 h后MCF-7细胞增殖率依次下降(P均<0.01);相同培养时间下,0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增殖率依次下降(P均<0.01)。给药24、48、72 h后MCF-7细胞增殖率与SAMC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0.35、-0.71,P均<0.05)。同一浓度组内,给药后24、48、72 h后MCF-7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P均<0.01);相同培养时间下,0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P均<0.01)。MCF-7细胞凋亡率与SAMC浓度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 SAMC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作用与浓度呈一定相关性。

    2018年23期 v.58;No.1097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长链非编码RNA BANCR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对AGS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马松林;徐丹;王剑;孙圣斌;吴杰;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ANCR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AGS、BSG823、MGC-803、Hs746T和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中的lncRNA BANCR。将AGS细胞分成LV-BANCR shRNA组、LV-NC组及BLANK组,采用Lipofectamine2000分别转染pcDNA3.1-LV-BANCR shRNA、pcDNA3.1-LV-NC及PBS;分别于培养0、1、2、3、4 d后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核转录因子NF-κB1 p50、NF-κB1 p105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结果 AGS、BSG823、MGC-803、Hs746T细胞中lncRNA BANCR相对表达量高于GES-1细胞(P均<0.05)。培养3、4 d后,LV-BANCR shRNA组OD值小于LV-NC组和BLANK组(P均<0.05)。LV-BANCR shRNA组划痕愈合率低于LV-NC组(P<0.05)。LV-BANCR shRNA组NF-κB1 p50、NF-κB1 p105、p-ERK相对表达量均低于LV-NC组(P均<0.05)。结论 lncRNA BANCR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lncRNA BANCR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NF-κB1 p50、NF-κB1 p105及p-ERK表达下调有关。

    2018年23期 v.58;No.109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4 ]
  • 转染miR-143的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能力、周期分布观察

    齐巍;李勇;琚绍静;孙娜;张瑞杰;

    目的观察转染miR-143的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能力、周期分布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转染miR-143序列,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NC序列,空白对照组加入PBS。转染24 h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于12、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转染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不同周期细胞比例。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Bcl-2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蛋白。结果实验组转染后24、48、72 h细胞增殖能力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S期、G2/M期细胞比例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结论转染miR-143的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G2/M期细胞比例降低),上述变化可能与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2018年23期 v.58;No.109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7 ]
  • 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大鼠清胰汤灌胃治疗后肺组织炎症反应变化及其机制

    胡炜;王曼雪;张桂贤;李东华;张一;刘洪斌;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SP-ALI)大鼠清胰汤灌胃治疗后肺组织炎症反应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清胰汤组、模型组、对照组各10只。清胰汤组在实验前30 min给予清胰汤10 m L/kg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清胰汤组与模型组在大鼠胆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模型;对照组仅在开腹后轻轻翻动胰腺,即关闭腹腔。24h后,颈部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出肺组织,固定,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甲酰肽受体1(FPR1)、甲酰肽受体2(FPR2)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PR1、FPR2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有明显肺血肿、肺淤血表现,大部分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泡腔部分融合成肺大泡,肺泡中大量PMN、巨噬细胞浸润,而清胰汤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中可见明显肺泡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清胰汤组病例表现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清胰汤组、模型组、对照组病理评分分别为(1.34±0.32)、(2.10±0.57)、(0.16±0.03)分,模型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清胰汤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肺组织中FPR1、FPR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清胰汤组肺组织中FPR1、FPR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均<0.01)。结论清胰汤灌胃可减轻SP-ALI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FPR1、FPR2表达下调有关。

    2018年23期 v.58;No.109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8 ]
  • 清火舒脉颗粒冲剂灌胃治疗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观察

    陈维达;宋婷;陈泽涛;

    目的观察清火舒脉颗粒冲剂灌胃治疗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高脂肪餐喂养配合颈动脉空气干燥法建立颈动脉采样硬化(CAS)模型,术后两组继续高脂喂养4周,实验组同时给予清火舒脉颗粒冲剂(30.2 g/kg)100 m L灌胃4周。对照组普通兔料喂养5周。实验第7周时,在兔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脂指标(TC、LDL-C、HDL-C、TG),同时取兔颈动脉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颈动脉内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及实验组血清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HDL-C高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动脉内膜表面欠光滑,增厚,细胞形态、大小差异较大,内皮细胞排列混乱不规则,同时可见大量断断续续、排列不规则的胞质淡染和充满脂质空泡的泡沫细胞沉积。实验组内膜表面光滑,平滑肌细胞排列比较整齐,内膜未见增厚,镜下可见少量泡沫细胞及巨噬细胞包含在斑块内部。结论清火舒脉颗粒能降低CAS家兔血清TC、TG、LDL-C水平,稳定CAS斑块,延缓CAS斑块形成,治疗CAS有效。

    2018年23期 v.58;No.109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临床研究

  • 结直肠癌组织中CEACAM-1、NET-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郭飞;林杨;张鹏程;王玉佳;屈明;薛军;

    目的探究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和NE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临床意义,同时分析二者致癌作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ACAM-1和NET-1的表达,分析CEACAM-1和NET-1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致癌机制。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EACAM-1阳性表达分别为68%(34/50)和28%(14/50),两者相比,P<0.01;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NET-1阳性表达分别为64%(32/50)和24.%(12/50),两者相比,P<0.01;CEACAM-1和NET-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浆膜浸润、TNM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紧密相关,P均<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EACAM-1、NE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7,P<0.01)。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EACAM-1和NET-1表达均异常增高,均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2018年23期 v.58;No.109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7 ]
  • 结直肠癌组织中IGFBP-3、u-PA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孙立园;赵杨;刘莎莎;薛晶;王瑞婷;申兴斌;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份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份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IGFBP-3、u-PA蛋白;分析IGFBP-3、u-PA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结直肠癌组织中IGFBP-3、u-P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NM组织中IGFB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15/70)、80.00%(18/20),u-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1%(46/70)、15.00%(3/20),结直肠癌组织中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u-PA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均<0.05)。IGFBP-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u-PA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IGFBP-3与u-P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47,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GFBP-3表达下调、u-PA表达上调,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8年23期 v.58;No.109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2 ]
  •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

    付雪松;曾惠敏;张霁;姚云峰;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中2073例(共2543次)合并医院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34%、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65%;医院感染以腹盆腔内组织感染(34.13%)、肺炎(22.02%)和败血症(9.99%)为主;肺炎的医院感染病死率最高,为8.52%,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病死率高达18.92%;医院感染患者的原发肿瘤主要为消化系统肿瘤与肺癌;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3.99%,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显著上升。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炎的医院感染病死率最高,且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具有相关性;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显著升高。

    2018年23期 v.58;No.109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0 ]
  • 榄香烯联合顺铂胸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观察

    王帅;李艳艳;常娜;付文娟;佟玲;刘素艳;

    目的观察榄香烯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根据患者腹水部位进行胸腹腔穿刺,放出适量胸腹腔积液;对照组胸腹腔注射给药给予顺铂100 mg,观察组给予榄香烯乳400 mg、顺铂50 mg,同时注入利多卡因200 mg和氟美松10 mg。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周注射1~2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后1、2周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包括CD4+、CD8+细胞比例和CD4+/CD8+)、胸腹腔积液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CD4+细胞比例有所减少,观察组治疗后CD4+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高于对照组(48%),两者相比,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8%,14/50)低于对照组(54%,27/50),且观察组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榄香烯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顺铂。

    2018年23期 v.58;No.109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4 ]
  • 单倍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PLZF-RARα阳性APL(附1例报告)

    王璐;徐媛媛;谭敏;张冉;马超;项松鹤;窦立萍;薄剑;

    目的通过对特殊病例治疗的过程及疗效,回顾相关文献,提高对伴PLZF-RARα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认识。方法采用常规化疗使疾病达到完全缓解后、序贯单倍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PLZF-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结果患者经过常规化疗后疾病达完全缓解,第一次复发于化疗缓解后序贯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疾病达完全缓解,血型转化为供者血型,嵌合体达100%,无慢性排异、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等表现,患者长期无病存活。结论伴PLZF-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可采用单倍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达到治愈目的。

    2018年23期 v.58;No.1097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

    王欣;张媛;赵文淑;刘兴鹏;徐琳;

    目的评估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12例,根据入院时是否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并发脑卒中组72例和单纯房颤组1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算两组患者的LAD、LADi并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LAD、LADi与CHA_2DS_2-VASc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AD、LADi诊断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并发脑卒中组LAD、LADi大于单纯房颤组,CHA_2DS_2-VASc评分高于单纯房颤组(P均<0.05)。并发脑卒中组LAD、LADi与CHA_2DS_2-VASc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53、0.332,P均<0.05)。将LAD、LADi、LDL-C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LAD、高LADi、低LDL-C水平及合并糖尿病是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LADi诊断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775(P<0.001,95%CI 0.707~0.843),LAD诊断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743(P<0.001,95%CI 0.670~0.815)。结论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AD、LADi高于单纯房颤患者,且与CHA_2DS_2-VASc评分呈正相关,两项指标均为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18年23期 v.58;No.1097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78 ]
  •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外周血Th9细胞比例与IL-9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韩长青;付惠玲;

    目的研究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9(Th9)细胞与白细胞介素-9(IL-9)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期KD患儿79例进行研究,记为KD急性期组;对其中的70例患儿实施恢复期(即病程为21~60d)随访,记为KD恢复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各组外周血Th9细胞及IL-9水平,各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分析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Th9细胞及IL-9与CRP、ESR和PLT的相关性。结果 KD急性期组和KD恢复期组的外周血Th9细胞及IL-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KD急性期组高于KD,两两相比,P均<0.05。KD急性期组和KD恢复期组的CRP、ESR和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KD急性期组的CRP、ESR高于KD恢复期组,而PLT低于KD恢复期组,两两相比,P均<0.05。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患儿外周血Th9细胞及IL-9与CRP和ESR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1,0.682,0.604,0.741;P均<0.05),与PLT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9,-0.723;P均<0.05)。结论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Th9细胞及IL-9水平升高,且Th9细胞及IL-9与CRP和ESR均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临床上可考虑将Th9细胞及IL-9作为监测靶点,有助于更加科学而准确地辅助临床治疗及患儿的病情评估。

    2018年23期 v.58;No.1097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0 ]
  • 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的慢性乙肝患者尿KIM-1、Netrin-1监测结果分析

    吴妍;张霄;李宁;曹雷;池洪治;常艳芳;夏亚静;

    目的探讨肾损伤因子(Kidney injury molecule,KIM)-1及尿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对慢性乙肝患者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致肾损伤的监测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我院诊治的71例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的慢性乙肝患者,均长期应用阿德福韦酯或者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其中36例出现肾损伤者作为观察组,另35例未出现肾损伤者作为对照组。在患者5年随访过程定期监测尿KIM-1以及Netrin-1变化情况。对肾小球滤过率、尿液肌酐变化情况等进行统计,辅助验证KIM-1以及Netrin-1表达水平的准确性。结果 5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慢性乙肝患者中分别出现KIM-1以及Netrin-1异常的为1例、3例、4例、9例以及13例,表达水平均与对照组相比,(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尿KIM-1及Netrin-1与肌酐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5,0.587,P<0.05),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2,-0.618,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可知,尿KIM-1联合Netrin-1的预测价值最好,其中灵敏度为72.61%,准确度为88.84%,曲线下面积为0.706。结论尿KIM-1以及Netrin-1变化对监测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乙肝患者的早期肾损害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时应定期监测肾损伤的指标。

    2018年23期 v.58;No.109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
  • 肾移植术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意义

    陈树汉;付绍杰;于立新;王亦斌;夏仁飞;叶俊生;李怿辰;奉艳林;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受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前后各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因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2个月内的患者239例,发生AR患者53例(AR组)、未发生AR患者186例(对照组)。分别于两组患者手术当天及术后确诊AR当日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各项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率(P-LCR)。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R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PLT、PCT、MPV、PDW、P-LCR对AR的预测价值。结果 AR组,术后AR确诊时MPV、PDW、P-LCR高于对照组(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CR(OR=1.130,95%CI 1.064-1.199,P<0.05)和PDW(OR=1.498,95%CI 1.064-2.111,P<0.05)为AR的危险因素。P-LCR预测A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最佳截断值为28.85%,灵敏度为69.8%,特异度为80.6%;PDW预测AR的AUC为0.654,最佳截断值为10.45 f L,灵敏度为83.0%,特异度为54.3%。结论肾移植术受者术后AR发生时P-LCR和PDW水平均升高;监测P-LCR、PDW有助于早期发现移植肾AR。

    2018年23期 v.58;No.109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0 ]
  • 应用右美托咪啶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血清miR-146a和miR-572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曾芸;代颜;李秀英;王国俊;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对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相关微小RNA(miR-146a和miR-572)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年4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92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右美组146例和对照组146例。所有入选患者分别在术前1天(T0)和术后第1天(T1)和术后第3天(T2)三个时间点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进行神经精神测试评分,并检测血清miR-146a和miR-572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T1时MMSE水平较T0时明显下降(P<0.01)。右美组POCD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和T2时,右美组miR-146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miR-57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可见,右美组患者miR-146a在T1时明显上升,T2时明显回落(P<0.05);而miR-572在T1和T2时均较T0时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可见miR-146a在T1和T2时较T0明显上升,miR-572则明显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POCD发生率与miR-146a呈正相关(r=0.629,P<0.01),与miR-572呈负相关(r=-0.609,P<0.01)。miR-572与使用右美托咪定呈正相关(r=0.607,P<0.01),与总体POCD发生率呈负相关(r=-0.612,P<0.01)。结论 POCD相关miR-146a和miR-572可能是右美托咪定降低POCD发生的潜在药物靶点因子。

    2018年23期 v.58;No.109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3 ]
  • 1129例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tIgE、sIgE检测分析

    黄惠敏;陈颖;梁雪清;韦妮莉;黎珊;孙宝清;

    目的探讨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tIgE和sIgE,共计1129例,平均年龄为12.0(7~42.5)岁。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tIgE的阳性率为81.85%。随着年龄组的增长,tIgE的阳性率在7~16岁组患者出现峰值,阳性率达94.33%,≥60岁组患者tIgE的阳性率下降至61.47%。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者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粉尘螨84.43%(347/411)、屋尘螨66.96%(756/1129)和热带螨63.10%(106/168),而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虾27.12%(147/542)、牛奶26.23%(107/408)和蛋清22.11%(88/398)。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猫毛和狗毛的阳性率均在7~16岁组中出现峰值,烟曲霉在≥60岁组中出现峰值。吸入物之间,屋尘螨与粉尘螨sIgE浓度的相关性最高(rs=0.937,P<0.001);食物之间,虾和蟹的相关性最高(rs=0.928,P<0.001)。吸入物与食物之间,德国小蠊与虾的相关性最高(rs=0.881,P<0.001)。结论螨虫是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者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青少年阶段是螨虫sIgE以及tIgE的致敏高峰。

    2018年23期 v.58;No.1097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3 ]
  • 急性期带状疱疹疼痛患者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检测及其意义

    赵姣妹;傅佳;张悦;许飏;欧册华;

    目的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DNA载量在急性期带状疱疹疼痛中的临床意义,为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以及预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herpes zoster neuralgia,PHN)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急性期带状疱疹疼痛患者50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出院时进行VAS疼痛评分以及测定VZV DNA载量,于出院3月后随访是否发生PHN。结果急性期HZ疼痛患者治疗前VZV检测出19例,阳性率为38%,治疗后VZV检测出6例,阳性率为12%,治疗后VAS评分、VZV DNA载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者相比,P<0.05。发生PHN者治疗前VAS评分较未发生PHN者高,两者相比,P<0.05。VZV DNA载量二者无差异(P﹥0.05)。治疗后发生PHN者VZV DNA载量较未发生PHN者高,两者相比,P<0.05。结论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VZV DNA载量越高,疼痛程度越重,更易发生PHN,VZV DNA检测对指导HZ的治疗和预测PHN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2018年23期 v.58;No.1097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7 ]
  •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对比观察

    任志伟;杜恒;杨益民;李新友;张小卫;尹思;

    目的探讨比较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和颈椎后路手术包括颈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或后路手术治疗并获得至少2年随访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52例行ACDF或ACCF的患者纳入A组,将37例行颈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或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JOA改善率、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for Neck Pain,VASNP)、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1~5.2年,平均3.5年。B组的手术时间较A组更长(P<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多(P<0.01)。截至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NP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的临床改善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之间JOA评分、NDI评分及VASNP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ROM较术前均有明显丢失(P<0.05),但A组的ROM值丢失大于B组(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及后路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疗效相当。前路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但术后颈椎活动度的丢失较后路手术更大。

    2018年23期 v.58;No.109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6 ]
  • 2012~2017年度东营地区临床常见非发酵菌耐药率变化及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

    王晓坤;丁菊英;

    目的研究2012~2017年度东营地区非发酵菌耐药率变化及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统计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非发酵菌耐药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频度,采用SPSS 17.0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2~2017年,医院常见非发酵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974、r=0.858,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878、r=0.883,P<0.05);Partial偏相关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林可霉素类的用药频度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81、0.974、0.944、0.912、0.933,P均<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6、0.905、0.899、0.916、0.906,P均<0.0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糖肽类的用药频度显呈相关(r分别为0.916、0.911、0.905,P均<0.05),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硝基咪唑类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7、0.884,P均<0.05),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940,P<0.05)。结论非发酵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存在相关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减少非发酵菌耐药。

    2018年23期 v.58;No.109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8 ]

综述

  • 抗肿瘤药物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叶璐;罗红;

    心血管毒性是一些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这些抗肿瘤药物包括蒽环类药物、微管靶向药物、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及烷化剂等。不同类型的抗肿瘤药物造成心血管毒性的机制各异,包括抑制心肌细胞中的某些酶、对心血管系统相关靶点的作用、非靶点效应、与DNA结合导致DNA断裂或交联等。

    2018年23期 v.58;No.109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不同生命时期应激与双心病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建建;尤佳锋;穆敏;邢继强;邹元杰;徐李蓥;

    心理性疾病在心血管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焦虑而出现的心脏不适症状如心慌、心跳加快等称为心理性疾病,后者与具有器质性病变的心脏病同时出现时,临床诊断为双心病。双心病的显著特点是心脏发生器质性病变同时伴有心理性疾病。双心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母体孕期应激暴露在婴儿出生时就已经为双心病的发生埋下了"种子",童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的应激暴露都可导致心理及生理状态的一系列变化,与双心病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8年23期 v.58;No.109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相波;常荣;

    内皮损伤、脂质浸润、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平滑肌激活及糖脂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依赖烟碱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第三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众多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sirt1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泡沫细胞生成、调节糖和脂质代谢、抗氧化应激、促进巨噬细胞自噬等多种机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关键作用。

    2018年23期 v.58;No.1097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6 ]
  • 顶端钠依赖性胆酸转运体表达调控及在胆汁淤积性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常壮鹏;邵云云;程瑶;刘俊瑾;樊磊;侯锐钢;

    胆汁淤积性疾病以胆汁酸在肝脏或血液中浓度异常升高为主要特征,最终可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发生。位于回肠末端的顶端钠依赖性胆酸转运体(ASBT)是负责胆汁酸肠道重吸收的关键转运体,其在肠道的表达与功能受到胆汁酸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的精密调控。在小鼠、人类与兔回肠中FXR可通过多条通路抑制ASBT的表达并促进胆汁酸的排出。然而,在大鼠体内关于FXR对ASBT的调控仍存在争议。常见胆汁淤积性疾病如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1型(PFIC-1)、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ICP)、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发生均与ASBT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相关蛋白1对FXR及下游靶点ASBT等蛋白的影响可能是PFIC-1患者发生胆汁淤积的基础;ICP的发病可能与ASBT蛋白表达与功能的异常有关;抑制ASBT的表达可延缓PSC的病程进展。

    2018年23期 v.58;No.1097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1 ]
  • 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孙晓亮;官建中;周建生;吴敏;

    髋关节及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复杂,传统髋关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灵活运用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对于复杂髋关节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D打印技术不仅能在术前指导畸形髋臼的处理,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还可指导假体选择,提高置换精准率。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前规划及个体化假体的定制中体现其初步价值。利用3D打印出实体模型有助于指导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此外,3D打印模型还可以作为教学模型提高低年资医师的学习效率,缩短学习曲线。

    2018年23期 v.58;No.109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0 ]
  • 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特征、生物力学特性、退变影响因素及表现研究进展

    徐云峰;乐晓峰;刘波;刘亚军;何达;田伟;

    腰椎关节突关节是腰椎功能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结构,可引导和约束腰椎运动,其解剖结构主要由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腔和关节囊构成。腰椎关节突关节所受的应力因身体姿势而异,破坏双侧关节突关节时,腰椎活动度明显增加;破坏单侧关节突关节时,腰椎活动度的变化暂无定论。导致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因素包括年龄、异常应力、关节角、关节对称性和椎间盘因素等。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会导致腰痛、椎间盘退变加速、腰椎失稳、腰椎滑脱和退行性脊柱侧弯。

    2018年23期 v.58;No.109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35 ]
  • 下载本期数据